配镜设备项目员工培训分析_参考

举报
资源描述
泓域/配镜设备项目员工培训分析 配镜设备项目 员工培训分析 目录 一、 培训课程的实施与管理 2 二、 企业员工外部培训的实施 5 三、 培训前对培训师的基本要求 6 四、 前瞻性培训需求评估模型 7 五、 其他几种模型 8 六、 培训教学设计程序与形成方案 8 七、 实施培训教学活动的注意事项 13 八、 公司简介 14 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 16 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 16 九、 项目简介 16 十、 经济效益分析 20 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21 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22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24 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26 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28 十一、 进度实施计划 29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 30 一、 培训课程的实施与管理 一个完善的培训计划在拟订阶段必然会涉及许多在实施中将发生的事情,包括学员、教师的选择,培训时间、场地的安排,教材、讲义的准备,培训经费的落实,培训评估方法的选择等。所以,培训计划能否被成功实施,除了有一个完好的培训计划外,教师的素质、培训人员的学习成效及环境、时间等相关因素的配合都不可忽视。 培训课程的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课程设计得再好,如在实践中得不到有效实施,也没有什么意义。课程实施是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中的一个实质性阶段。 (一)前期准备工作 在新的培训项目即将实施之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是培训成功实施的关键。准备工作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1、确认并通知参加培训的学员。如果先前的培训计划已有培训对象,在培训实施前必须先审核一次,看是否有变化或不属于这次的培训范围,必须考虑的相关因素包括从事的工作内容、工作经验与资历、工作意愿、工作绩效、公司政策、所属主管的态度等。 2、培训后勤准备。确认培训场地和设备,必须考虑的相关因素包括培训性质、交通情况、培训设施与设备、行政服务、座位安排、费用(场地、餐费)等。 3、确认培训时间。必须考虑的相关因素包括学员的工作状况、培训时间的长度(原则上以白天8个小时、晚上3个小时为宜)、符合培训内容、教学方法的运用、时间控制等。 4、教材的准备。主要包括课程资料编制、设备检查、活动资料准备、座位或签到表准备、结业证书准备等。 5、确认理想的教师。尽可能与教师事先见面,在授课前说明目的、内容。必须考虑的相关因素包括符合培训目标、教师的专业性、教师的配合性、在培训经费预算内等。 (二)培训实施阶段 1、课前措施 (1)准备茶水,播放音乐。 (2)学员报到,要求在签到表上签名。 (3)引导学员入座。 (4)课程及教师介绍。 (5)学员心态引导,宣布课堂纪律。 2、培训开始的介绍工作。做完准备工作以后,课程就要进入具体的实施阶段,具体内容如下。 (1)培训主题。 (2)培训者自我介绍。 (3)后勤安排和管理规则介绍。 (4)培训课程的简要介绍。 (5)培训目标和日程安排的介绍。 (6)“破冰”活动。 (7)学员自我介绍。 3、培训器材的维护、保管。对培训的设施、设备要懂得爱护,小心使用;使用麦克风时,要注意保持清洁,以免传播疾病;设备要定期除尘,不要把食物、饮料放在设备附近。 (三)知识或技能的传授 传授新知识或技能的方法有很多,通常包括由培训者讲授、通过教学媒体传授、有组织的讨论、非正式的讨论以及提问和解答等。培训过程应注意以下事项。 1、注意观察教师表现和学员的课堂反应,及时与教师沟通、协调。 2、协助进行上课、休息时间的控制。 3、做好上课记录(录音、摄影、录像)。 (四)对学习进行回顾和评估 一般在培训的最后阶段,当学员听到“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所学的内容”时,他们就开始放松下来,认为培训结束了,该下课了,实际上,这短暂的总结非常重要,而且是学员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学习的开端。所以,为了吸引学员的注意力,最好使用下面这样的话语:“我们现在看培训的内容有哪些可以用于今后的工作中?“虽然通过总结可以帮助学员复习学过的内容,但由于通常这时学员只被动地听,所以效果并不好。因此即使是在培训的最后阶段,也不能忘记学员的参与是培训成功的关键。这时学员的参与更为重要,这关系到学员能否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去,即培训的目标最终能否实现。 (五)培训后的措施 1、向教师致谢。 2、问卷调查。 3、颁发结业证书。 4、清理、检查设备。 5、评估培训成果。 二、 企业员工外部培训的实施 员工除了在企业内培训外,还会有很多外出培训的机会,因此可按企业培训需求、计划,允许、鼓励员工外出参加培训,为便于管理,外出培训的员工需做好以下工作。 1、自己提出申请,如填写“员工外出培训申请表”,经部门同意后交人力资源部审核,按管理权限呈企业领导审批,最后由人力资源部备案, 2、需签订员工培训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义务。 3、要注意外出培训最好不要影响工作,没有特殊情况时不宜提倡全脱产学习。外出培训在工作日的时间视同在公司上班,但要提供学习考勤、学习成绩单。 三、 培训前对培训师的基本要求 1、做好课程前期准备工作。在课程开始前一天,要检查教学用的活页纸、学员手册、投影等材料,这很重要,特别是当培训不在自己的工作地点进行时。如果与同事合作一门课程,要安排好各自的角色,如一个人负责基础知识,另一个人负责活动和讨论等。 2、决定如何在学员之间分组。团队学习是学员之间互相学习的重要方式,要考虑如何分组才能创造一个效率最高的学习环境。应避免同一部门或单位的人在一组。因为一般人们来参加培训都希望每天面对不同的面孔、不同的观点、不同的问题,如果一个组是由同一部门的人组成的,可能会使学员失去兴趣,降低创造力,而且可能会由于以前工作中存在的矛盾或担心影响今后的工作,不愿意发表更多的意见。 3、对培训材料进行检查,根据学员的情况进行取舍。站在学员的角度思考可能会提出什么问题,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检查日程安排,要留出余地。 四、 前瞻性培训需求评估模型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员工在组织中个人成长的需要,即使员工目前的工作绩效是令人满意的,也可能因为需要为工作调动做准备、为职位的晋升做准备、为适应工作内容要求的变化做准备等提出培训的需求。前瞻性培训需求评估模型为这种情况提供了良好的分析框架。 这种评估模型的特点是:在对员工当前工作绩效满意的情况下进行前瞻性分析,以便为未来发展做准备,其中包括企业发展和员工个入职业发展。 (一)前瞻性培训需求评估模型的优势 1、它建立在未来需求的基点上,使培训工作变被动为主动,更具战略意义。 2、充分考虑企业发展目标与个入职业发展规划的有效结合,为组织与个人发展准备一个结合点,这是开发、激励员工以及培养员工对组织归属感的有效手段。 (二)前瞻性培训需求评估模型的局限性 1、这种评估模型是建立在未来的基点上,预测的准确度难免出现偏差。对培训的深度、广度较难把握。 2、在使用该模型时,如果不把员工职业发展与企业发展结合好,员工在接受培训后,在组织中无从发挥其所学技能,就可能会跳槽。因此,这种评估模型适用于那些企业未来需要的高层管理与技术人才。 五、 其他几种模型 任务一绩效分析模型、培训需求差距分析模型以及胜任力特征分析模型等。 六、 培训教学设计程序与形成方案 (一)培训教学设计程序 由于培训对象和培训任务的不同,培训教学设计的程序也各不相同,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培训教学设计模式。 1、肯普(J.E.Kemp)的培训教学设计程序。肯普的培训教学设计程序是早期教学设计模型中步骤最明确的一个,其具体步骤如下。 (1)写出课题,确定每一课题的教学目的。 (2)分析学员特点。 (3)分析可能取显学习成果的学习目标。 (4)列出每一个学习目标的学科内容和大纲。 (5)设计预测题。 (6)选择教与学的活动和教学资源。 (7)协调所提供的辅助服务(如技术人员、经费、设备、仪器和进度表等)。 (8)实施教学。 (9)根据学员完成学习目标的情况来评价教学活动,以便进行反馈和再修正。 2、迪克和凯里的教学设计程序。这是迪克(W.Dick)和凯里(L.Carey)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所提出的教学设计程序,是一个偏重于行为主义的模型,强调对学习内容的分析和鉴别,强调从学生的角度收集数据以修改教学内容。 (1)确定教学目标。该模型的第一步是确定学习者通过学习后能做什么。教学目标的来源虽然是多样化的,但在这里,课程设计者所关心的仅仅是教学目标的明确化。 (2)开展教学分析。即在培训教学目标确定以后,剖析达到该教学目标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3)分析教学对象。即分析教学对象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特点,测定他们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储备,以便确定培训教学内容的起点。教学对象分析和教学分析同步进行,密不可分。 (4)制定具体的行为目标。即根据教学分析和教学对象分析结果,制定出最终达到教学目的所要求的具体的、精确的行为目标。行为目标是对总的教学目标的分解。 (5)设计标准参照测试。即以具体行为目标为依据,设计测试工具,被测试行为必须与行为目标所描述的行为相一致。 (6)开发教学策略。即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行为目标要求等,设计相应的教学形式,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与有效的教学方法。 (7)开发和选择教材。即在确定教学策略以后,设计与制作教学组件,主要由学生用书、测试题、教师用书等几部分组成。教学设计者要根据已有教学资源情况,或选择教材,或开发新的教材。 (8)设计和开展形成性评价。当教学组件原型制作完毕以后,需要有个试用与修改的过程。形成性评价可分为个别评价、小组评价和实地评价。要从各个不同的方面与角度评价学习与教学系统的效果,以达到进一步修改教学组件的目的。 (9)修改教学内容。通过形成性评价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后,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等作相应修改,以逐渐实现教学活动最优化。 3、现代常用的教学设计程序。在中国的培训教学中,流行一种比较简单适用的教学设计程序。该程序既适用于一个教学单元的教学设计程序,又适用于一节课堂的教学设计,其主要步骤如下。 (1)确定教学目的。 (2)阐明教学目标。 (3)分析教学对象的特征。 (4)选择教学策略。 (5)选择教学媒体。 (6)实施具体的教学计划。 (7)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修正。 (二)形成培训教学方案 教学设计的目的和结果是形成具体的教学方案。教学方案的形成一般要按照以下程序来进行。 1、确定教学目的。确定教学整体的评价和重要性,明确制定教学中心和教学目的。 2、确定教学名称。题目最好能清楚明白并具有弹性。 3、检查培训内容。要能包含培训的全部内容,并将重点项目列出来。内容要以学习者能够接受的程度为准,稍微简单一些比较好。 4、确定教学方法。确定具体采用哪种教学方法,可以选择的教学方法很多,如小组讨论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角色扮演法等。 5、选定教学工具。教学工具有传统和现代之分,传统教学工具如粉笔黑板、挂图等,现代教学工具如投影、幻灯、录像、电影、计算机等。 6、设计教学方式。这是整个教学方案的重心,包括教学一般技巧的使用、教学方法的采用及教学工具的具体使用等内容。实际上是将各种教学资源如何整合与利用的技巧与方法。这个环节很重要,也很复杂,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考虑。 7、分配教学时间。完成所有程序之后,还需要做的就是计算和分配时间。时间的分配要既能按时完成培训的内容,又要保证各部分内容是有序而按主次进行的。这对达到培训目标也很重要。 在教学方案的每个项目都确定之后,把每个项目添入教学计划书中,可以将计划书看成教学笔记。其书写通常有如下一些规律:项目栏里写上项目名称、培训对象等;时间栏里写上所需要的时间;形式栏里写上培训的具体方法和形式;强调栏里写上需要强调的内容;将培训内容分类写在相应的栏目里,并将各个部分内容所需花费的时间也写上;在要强调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