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制品行业生产成本分析

举报
资源描述
血制品行业生产成本分析 一、 市场与消费者市场 1、市场 市场是多门学科的研究内容,不同学科有不同的解释。在市场营销学中,市场指有货币支付能力的、有购买愿望的购买者群体。这个定义指明了市场必须具备一个要素:一是购买者群体,二是有购买愿望,三是有货币支付能力,可用公式表示为:市场=人口+购买力+购买愿望。市场规模取决于有购买力、有购买愿望的人数多少。 2、消费者市场 消费者市场是个人或家庭为了生活消费而购买产品和服务所形成的市场。生活消费是产品和服务流通的终点,因而消费者市场也称为最终产品市场。消费者市场是相对于组织市场而言的。组织市场指以某种组织为购买单位的购买者所形成的市场,购买目的是为了生产、销售或履行组织职能。 二、 行业发展脉络 由于血制品行业历史上的采浆事故,为了引导行业的健康发展,我国对血制企业经营资质、血浆的来源、产品进出口等方面采取了严格的限制。我国自1985年起即严格限制血制品的进口种类;自2001年起国务院不再批准新的血制品企业,且对于新浆站的审批进行总量控制。 三、 血制品行业渠道空间 从产业链来看,血制品生产企业价值占比高。血制产品来源于血浆,血制品企业向上游采浆端的议价空间有限。另一方面,目前血制品销售环节较短,渠道空间较小;以人血白蛋白为例(10g)为例,其出厂价通常在300-330元之间,其终端价通常在380-400元之间,扣除税款及配送费用后,渠道空间较小。 两票制后企业渠道管理能力日益突出。两票制缩短了血制品销售流程,生产企业一方面需要担负更多销售推广工作;另一方面,两票制也收窄了产品的进院通道,削弱了生产企业对下游的议价能力,企业的渠道管理需更精细。 血制品院外销售以白蛋白、静丙为主。从品种来看,血制品在院外渠道销售以白蛋白、静丙等大品种为主,因子类产品院外销售较少。以广东联盟地区集采的定点零售药店报量为例,白蛋白、静丙的报量远超因子类产品。从院内外占比来看,估计白蛋白整体的院外销量占比不低于院内,静丙的院外销售比例较白蛋白更低。各企业的院内外占比与其产品销售策略、品牌知名度相关。 血制品院外销售向规范化、可追溯的方向发展。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于2021年11月底发布了《药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办法提出药品经营企业应核定经营类别及具体的经营范围。按照这一办法,只有经营范围中明确包含生物制品的零售企业可以销售血制品。未来血制品院外市场有望进一步提高药品可追溯水平。 四、 血制品行业生产成本 国内上市血制品企业的毛利率在40%-70%之间,其水平主要与企业血制品种数量相关。血制品生产的主要成本为献浆补贴,产品种类越丰富毛利率越高。我国血制品企业支付给献浆员的各类补贴占生产成本的70%左右,这一费用在前期采浆时支付,补贴合计约在300-400元/人次(单次献浆580ml),因此吨浆生产成本约为80-90万元。血制企业如仅生产销售白蛋白、静丙,对应吨浆收入约为180万元/吨,对应毛利率约为50%。如产品进一步覆盖主要凝血因子类产品,吨浆收入将提高120万元/吨,对应毛利率接近70%。 五、 血制品行业行业趋势 全球血液制品长期的需求增长驱动力将会是产品在新适应症的拓展,如下表所示,不乏可能适用于大量患者的适应症。根据医药魔方数据,目前去全球在研处于临床阶段的血制品适应症包括新冠肺炎感染、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流感、病毒性、帕金森病。中国市场目前品种较少,采浆量提升和潜力品种的渗透率提升也将会是中长期的增长动力。 六、 纤维蛋白增速 纤维蛋白原是规模持续增长的小品种,根据批签发量测算2020年品种规模(批签发数量*终端价)约为13亿元,主要生产厂商为上海莱士、博雅生物、泰邦生物、派斯菲科、华兰生物等,2017~2021年PDB样本医院销售额保持27%左右较高增速。 临床使用:根据调研数据,目前临床科室使用分布排序为ICU病房40%~50%,血液外科与肝胆外科约为10%~20%,产后大出血10%左右。 根据批签发量测算2020年品种规模(批签发数量*终端价)约为4亿元。根据PDB样本医院数据显示,近年来销售增速约为15%,近年来随着终端学术推广加强,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 七、 行业发展脉络 历史来看,我国浆站数量在十二五期间快速增加,从2012年的151家增加到2017年的249家(2017年增加较多或因十二五名额落地延后),期间年均复合增速为11%;十三五期间浆站审批趋紧,截至2020年我国共有267家浆站。 预计十四五期间各省对新批浆站的限制将有所放松。2020年12月云南省卫健委于发布十四五规划,拟在全省新设浆站24个。2022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发布浆站设置规划,计划新增10个单采血浆站。河南省卫健委已批准华兰生物在省内建设4家浆站。 新浆站由省级卫健委批准。各省综合考虑当地经济水平、已有浆站数量、属地血制品企业做出批准新建浆站的决定。政府沟通能力强的血制企业将有机会获取更多新增浆站批文。各省浆站数量受到地方政府偏好、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整体而言,中西部省份浆站设置较多,东部沿海、直辖市等地区浆站设置较少。 就企业角度而言,浆站资源与政企关系相关,多数企业的浆站分布呈现较强的地域性,即集中在部分省份;少数企业(如天坛生物)的浆站分布区域较广。 2002-2014年,行业供不应求。2006年浆站改制及2011年贵州浆站关停导致采浆量大幅波动;2012年卫生部推行“血制品倍增计划”,奠定采浆增长基础。2014年采浆量5200余吨。2015-2016年,行业量价齐升。2015年药品最高零售限价取消,静丙、纤原等产品开始不同幅度提价,叠加新设浆站增加推动浆量持续增长,行业迎来量价齐升。2016年国内采浆量约7100吨。2017年至今,行业供需动态平衡。2017-2018年两票制改革重塑血制品流通环节,渠道清库存导致血制企业短期面临需求下滑;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行业采浆受阻,医院积极储备血制品应对疫情,行业暂时处于供小于求加速清库存。疫情后行业受益于临床认知提升、海外市场打开、十四五浆站边际增加,行业有望在长期实现供需增长双提速。 八、 新产品采用与扩散 (一)产品特征与市场扩散 1、创新产品的相对优点 新产品的相对优点愈多,在诸如功能、可靠性、便利性、新颖性等方面比原有产品的优越性愈大,市场接受得就愈快。 2、创新产品的适应性 创新产品必须与目标市场的消费习惯以及人们的产品价值观相吻合。当创新产品与目标市场消费习惯、社会心理、产品价值观相适应或较为接近时,则有利于市场扩散,反之,则不利于市场扩散。 3、创新产品的简易性 这是要求新产品设计、整体结构、使用维修、保养方法必须与目标市场的认知程度相适应。一般而言,新产品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简单易懂,才有利于新产品的推广扩散,消费品尤其如此。 4、创新产品的明确性 这是指新产品的性质或优点是否容易被人们观察和描述,是否容易被说明和示范。凡信息传播便捷、易于认知的产品,其采用速度一般比较快。 (二)购买行为与市场扩散 1、消费者采用新产品的程序与市场扩散 人们对新产品的采用过程,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美国学者罗吉斯调查了数百人接受新产品的实例,总结归纳出人们接受新产品的程序和一般规律,认为消费者接受新产品一般表现为以下五个重要阶段: (1)认知。这是个人获得新产品信息的初始阶段。新产品信息情报的主要来源是广告,或者其他间接的渠道如商品说明书、技术资料等。人们在此阶段获得的情报还不够系统,只是一般性了解。 (2)兴趣。指消费者不仅认识了新产品,并且发生了兴趣。在此阶段,消费者会积极地寻找有关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新产品的具体功能、用途、使用等问题。如果满意,将会产生初步的购买动机。 (3)评价。这一阶段消费者主要权衡采用新产品的边际价值。如采用新产品获得的利益和可能承担的风险,从而对新产品的吸引力做出判断。 (4)试用。指顾客开始小规模、少量地试用新产品。通过试用,顾客评价自己对新产品的认识及购买决策的正确性。企业应尽量降低失误率,详细介绍产品的性质、使用和保养方法。 (5)采用。顾客通过试用收到了理想的效果,放弃原有的产品,完全接受新产品,并开始正式购买、重复购买。 2、顾客对新产品的反应差异与市场扩散 在新产品的市场扩散过程中,由于社会地位、消费心理、产品价值观、个人性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制约,不同顾客对新产品的反映具有很大的差异。 (1)创新采用者。也称为“消费先驱”,通常富有个性,勇于革新冒险,性格活跃,消费行为很少听取他人意见,经济宽裕,社会地位较高,受过高等教育,易受广告等促销手段的影响,是企业投放新产品时的极好目标。 (2)早期采用者。一般是年轻,富于探索,对新事物比较敏感并有较强的适应性,经济状况良好,对早期采用新产品具有自豪感。这类消费者对广告及其他渠道传播的新产品信息很少有成见,促销媒体对他们有较大的影响力,但与创新采用者比较,持较为谨慎的态度。 (3)早期大众。这部分消费者一般较少保守思想,接受过一定的教育,有较好的工作环境和固定的收入;对社会中有影响的人物,特别是自己所崇拜的“舆论领袖”的消费行为具有较强的模仿心理。他们经常是在征询了早期采用者的意见之后才采纳新产品。研究他们的心理状态、消费习惯,对提高产品的市场份额具有很大的意义。 (4)晚期大众。指比较晚地跟上消费潮流的人。他们的工作岗位、受教育水平及收入状况往往比早期大众略差,对新事物、新环境多持怀疑态度或观望态度。往往在产品成熟阶段才加入购买。 (5)落后的购买者。这些人受传统思想束缚很深,思想非常保守,怀疑任何变化,对新事物、新变化多持反对态度,固守传统消费行为方式,在产品进入成熟期后期以至衰退期才能接受。 新产品的整个市场扩散过程,从创新采用者至落后购买者,形成完整的“正态分布曲,线”,这与产品生命周期曲线极为相似,为企业规划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营销战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九、 体验营销的主要策略 美国著名学者伯德•施密特博士在其所写的《体验式营销》一书中主张,体验式营销是“站在消费者的感觉、情感、思考、行动、联想五个方面,重新定义、设计营销的思考方式。” 1、感官式营销策略 感官式营销策略的诉求目标是创造知觉体验的感觉,它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与嗅觉等以人们的直接感官建立的感官体验。感官营销可以突出公司和产品的识别,引发消费者购买动机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等。如在超级市场中购物,经常会闻到超市烘焙面包的香味,这也是一种嗅觉感官营销方式。 2、情感式营销策略 情感式营销策略通过诱发触动消费者的内心情感,旨在为消费者创造情感体验。情感营销诉求情感的影响力、心灵的感召力。体验营销就是体现这一基本点,寻找消费活动中导致消费者情感变化的因素,掌握消费态度形成规律,真正了解什么刺激可以引起某种情绪,以及如何在营销活动中采取有效的心理方法能使消费者自然地受到感染,激发消费者积极的情感,并融入这种情景中来,促进营销活动顺利进行。情感对体验营销的所有阶段都是至关重要的,在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营销阶段都是如此,它必须融入每一个营销计划。情感营销的一个经典例子就是哈根达斯公司。无论在世界的任何地方,哈根达斯冰激凌的营销总是如同营销浪漫情感一样。 3、思考式营销策略 思考式营销策略通过启发智力,运用惊奇、计谋和诱惑,创造性地让消费者获得认知和解决问题的体验,引发消费者产生统一或各异的想法。思考式营销策略往往被广泛使用在高科技产品宣传中。在其他许多产业中,思考营销也已经被使用在产品的设计、促销和与顾客的沟通上。 4、行动式营销策略 人们生活形态的改变有时是自发的,有时是外界激发的。行动式营销策略就是一种通过名人、名角来激发消费者,增加他们的身体体验,指出做事的替代方法、替代的生活形态,丰富他们的生活,使其生活形态予以改变,从而实现销售的营销策略。 5、关联式营销策略 关联式营销策略包含感官、情感、思考与行动营销等层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