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国际物流通道

举报
资源描述
中越国际物流通道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物流业深度融合,为传统物流活动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提供新引擎。“十四五”期间,要加快发展创新赋能的智慧物流服务体系,推动传统物流全流程全要素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广运用物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实现物流资源配置优化和高效协同,促进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助推“数字云南”和创新型云南建设。 一、 推广绿色低碳可持续现代物流业发展新模式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物流全链条、各领域绿色化发展,营造绿色物流发展环境,增强现代物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发挥积极作用。 推广绿色物流设施设备。在昆明、大理、玉溪等重点州市,深入推进城市绿色货运配送,推广节能和清洁能源运输工具与物流装备,鼓励企业使用符合标准的低碳环保配送车型。发展绿色仓储,鼓励节能环保型仓储设施建设。在冷链物流领域推广使用具有绿色环保、耐腐蚀、无虫害、无细菌等特性的铝制托盘,提升生鲜食品质量与安全保障水平。鼓励各州、市布局建设充电桩、加氢站,提高新能源或清洁能源货运车辆适用设施占比。 提升绿色物流发展水平。推广使用可循环利用环保包材,扩大绿色包装试点示范领域,推动货物包装和物流器具绿色化、减量化。推广1200mm×1000mm标准托盘,推动全球统一标识系统(GS1)在托盘租赁领域应用,促进托盘等单元化装载器具循环共用。支持具备条件的制造、商贸企业发展逆向物流,优化供应链逆向物流网点布局,促进产品回收和再制造发展。结合我省交通物流领域“双碳”行动方案,开展绿色物流企业示范创建活动。 营造绿色物流发展环境。在曲靖、文山、昭通、红河、楚雄等运输结构调整重点区域,加强铁路、港口资源整合,鼓励工矿企业、粮食企业等将货物“散改集”,推进全省“公转铁”、“公转水”。鼓励州市研究制定新能源货车差别化通行管理政策。探索建立物流领域碳排放监测体系,推动物流企业完善绿色节能低碳运营管理流程和机制,培育集节能减排技术、管理、运营等于一体的物流服务企业。支持省内高校与科研机构开展物流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研究,推动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二、 着力提升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物流应急能力 加强应急物流体系建设,构建布局合理、衔接顺畅、平急结合、安全高效的物流设施和服务网络,增强应对各类突发情况的应急物流供应链弹性水平,提高物流应急响应能力。 强化应急物流功能建设。统筹建立一批特色鲜明、平时服务、急时应急的应急物资储备中心项目,鼓励省内龙头物流企业在建设现代物流与流通设施时,兼顾布局重要物资应急储备功能。充分依托国家和省级物流枢纽、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强化专用仓储、隔离区、快速中转换装等功能,形成辐射全省的应急物流网络体系。 提升应急物流装备水平。重点在昆明长水国际机场、丽江三义国际机场、西双版纳嘎洒国际机场、德宏芒市国际机场,探索航空运输能力社会化储备机制,依托具有物流投送能力的全货机、直升机、无人机等专业设备,实现应急物资快速运输、快速抵达。推广“无接触”应急物流装备水平,在具备条件的州、市开展无人车(机)配送、城市地下配送等新模式。 健全应急物流保障机制。引导各州、市全面梳理生活必需品、医疗物资供应、物流中转等重要仓储、配送设施,建立省级重点保供企业、单位名录库,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形成平急结合的应急物流能力储备。加强应急物流调度、能力储备、监测评估等相关机制研究,在突发事件交通管控下,通过分区分级、大数据跟踪等精细化管理方式,保障应急物流车辆通行。 三、 加快传统物流全要素全流程数字化转型升级 大力发展数字物流,推动建立贯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环节的智慧物流体系,全面提升现代物流业对创新型云南和数字云南建设的支撑服务能力。 提升智慧物流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云南省现代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公益性、开放性和共享性,推动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平台之间可靠、安全、高效、顺畅的物流信息交互共享。培育发展一批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全面提高物流全过程透明、可视、可追踪的智能化管理水平。 加快物流全要素数字化转型。重点布局建设一批新型物流基础设施,在仓储、运输、配送、装卸搬运等环节推动物流新技术的应用。支持企业充分利用自动化、智能化的传输、装卸、分拣、包装等技术装备,加快传统仓储设施智能化改造,推动无人仓等智慧物流项目建设。支持有条件的物流园区和企业,引进多层穿梭车、高密度存储穿梭板等设备,开发建设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仓储设施。 培育现代物流科技研发能力。支持我省龙头物流企业联合高校等科研机构,加强物流行业科技研发与科技成果转化,打造具有公共服务能力与示范效应的物流创新服务平台,开展物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四、 中越国际物流通道 依托中越通道高速公路、滇越铁路、红河国际航道及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国际航线,充分发挥天保、河口公路口岸与河口铁路口岸等门户优势,打造连接越南河内、海防的国际联运大通道,促进“一带一路”和“两廊一圈”对接。 五、 基本原则 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和物流新型装备在物流体系中的融合应用,推动物流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跨界融合,促进物流技术、管理和运营模式创新;深入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加快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全球化的现代供应链。 集约高效,协调发展。依托物流枢纽建设,有效整合区域物流设施资源,提高现有存量资源集约利用水平;加强现代物流业与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商贸业等相关产业高效联动发展,服务产业强省建设;推动物流设施协调匹配、干支有效衔接,加快发展多式联运,提高物流运行效率和一体化组织水平。 内外联动,畅通循环。完善内联外通纽带功能,衔接国内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和西部陆海新通道,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构建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跨区域物流网,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形成陆海联动、内外互济的大通道大物流发展格局。 节能环保,绿色发展。持续推进货物运输结构调整,加强智能化、标准化装备推广应用,推动物流作业环节和物流管理全过程绿色化发展,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全省现代物流业可持续发展。 发展目标 到2025年:陆海联运通道基本形成。以航空为先导、铁路为基础、公路为支撑、水路为辅助,多种联运方式并行发展的陆海国际物流大通道基本形成,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形成战略对接和良性互动。 产业整体规模持续扩大。现代物流业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支撑地位全面确立,全省物流总收入突破1万亿元,年均增长12%左右。现代物流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10%左右。 物流市场主体实现倍增。国家A级以上物流(供应链服务)企业数量达到200家以上。重点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现代物流龙头企业。其中,5A级物流(供应链服务)企业达到15家以上。 基础设施网络不断优化。“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基本形成。重点建设7个干支衔接、辐射力强的国家物流枢纽,省级物流枢纽网络初步形成,创建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区。建成一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县、乡、村物流网络实现全覆盖。 物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跨境物流、冷链物流、智慧物流、航空物流等专业物流领域和现代供应链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中老铁路国际货运列车实现班列化规模化运营。全省航线数量达到750条,民航货邮吞吐量达50万吨以上。在运输、仓储、配送等领域建成10个智能化、无人化智慧物流试点。 物流运行效率大幅提升。现代物流业与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商贸业等产业联动发展水平显著提升。货物运输结构持续优化,大宗货物“公转铁”等成效明显。甩挂运输、多式联运等先进运输组织方式及集约化配送模式有效推广。 社会物流成本明显降低。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全省GDP的比率下降至15%左右,接近西部平均水平,并维持在合理区间范围。展望2035年,锚定全面建成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等远景目标,实现区域跨境物流中心向国际物流供应链组织中心转变,现代物流业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柱产业,全面建成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的物流枢纽经济门户,串接不同运输方式的多元化国际物流通道和物流枢纽基本形成,畅联国内国际的物流服务网络更加健全,成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六、 指导思想 充分发挥云南省是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大通道和桥头堡、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两大国家发展战略重要交汇点的地位和作用,紧紧抓住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和中老铁路(国内段)沿线建设开发等重要机遇,按照“大通道带动大物流、大物流带动大贸易、大贸易带动大产业、大产业带动大发展”的思路,努力建设畅联国内、通达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的陆海国际物流大通道和战略枢纽,为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资料来源:《云南省“十四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