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运输行业技术装备研发应用行动方案

举报
资源描述
加强运输行业技术装备研发应用行动方案 到2025年,多式联运发展水平明显提升,运输结构大幅优化,基本形成大宗货物及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以铁路和水路为主的发展格局,铁路和水路货运量占比达到15%,全省铁路和水路货运量比2020年分别增长13%和12%左右,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15%以上。 一、 加强技术装备研发应用 积极研发推广冷链、危化品等专业运输车船应用,加快交通运输装备改造升级,提升标准化、专业化水平。推动新型模块化运载工具、快速转运和智能口岸查验等设备产业化应用。积极支持省内科研单位开展交通装备技术创新研发,助推我省交通技术装备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二、 加快技术装备升级 推广应用标准化运载单元。在集装箱运输和多式联运中积极推广应用标准化托盘(1200mm×1000mm)等单元化载器具,探索建立共享模式的“托盘池”循环共用及托盘服务运营网络,提升配送效率。到2025年,力争全省托盘租赁服务网点覆盖11个设区市,标准化托盘的使用率达30%,租赁率达40%,带托运输率达20%。加强对国家、行业等现行标准的宣贯,推进标准的实施应用,引导建立物流标准化载运单元租赁企业和托盘共用体系。 加强技术装备研发应用。积极研发推广冷链、危化品等专业运输车船应用,加快交通运输装备改造升级,提升标准化、专业化水平。推动新型模块化运载工具、快速转运和智能口岸查验等设备产业化应用。积极支持省内科研单位开展交通装备技术创新研发,助推我省交通技术装备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提高技术装备绿色化水平。进一步加大物流配送等领域新能源车辆推广使用,到2025年,城市物流配送领域新能源汽车占比达到20%。鼓励节能环保船舶建造,积极引导电力推进船、液化天然气(LNG)动力船等清洁能源船舶发展。推动港口设备油改电、油改气,推广绿色照明,逐步提高港口设备节能和清洁能源利用水平。开展绿色出行“续航工程”建设,推动在高速公路服务区统筹建设充电桩、充(换)电站及LNG加注站。协同推进船舶和港口岸电设施匹配改造,做好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工作,实现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闭环管理,依法合规处置率达到100%。深入推进船舶靠岸使用岸电,新建、改建、扩建码头(油气化工码头除外)岸电覆盖率达到100%,具备岸电使用条件的非清洁能源船舶靠港岸电使用率达到100%。 三、 促进重点区域运输结构调整 推动大宗物资“公转铁、公转水”。优化铁路货运办理流程,持续建设和改善铁路货场仓库等设备设施,提升铁路货运服务能力和水平,以赣州国际陆港、南昌向塘国际陆港为中心,稳定开行至宁波、深圳、厦门等铁海联运线路。推动省港口集团靠大联强,认真做好港口资源整合“后半篇文章”。优化船舶运力结构,引导集装箱船、滚装船等专业化运输船的发展。鼓励工矿企业、粮食企业等将货物“散改集”,中长距离运输时主要采用铁路和水路运输,短距离运输优先采用封闭式皮带廊道或新能源车船。探索推广大宗固体废物公铁水协同联运模式。深入开展公路货运车辆超限超载治理,推动货运源头治超和科技治超,落实部门监管职责。 加快铁水联运、江海联运发展。完善水水中转、干支中转航线,发展铁水联运、江海联运、干支直达运输,构建以九江港和南昌港为中心、赣江和信江沿线港口为支点的全省港口内支线网络,稳定开行南昌—九江“集装箱穿梭巴士”航线,不断开发精品航线,努力吸引上下游货物在九江港中转,强化九江港长江中下游枢纽港地位。鼓励航运企业与港口企业、铁路企业加强协作、信息互联,逐步建立以九江港为中心辐射省内铁路场站水铁联运通道,持续推进南昌、上饶国际陆港与宁波等沿海港口开展合作,为我省铁海联运进出口货物开辟绿色通道,实施“全程提单”,优先作业,优先上船,推动铁水联运、江海联运高质量发展。 资料整理来源:贯彻落实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实施方案(2021-2025年)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