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八、九年级教材知识点提纲(实用必备!)

举报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八、九年级教材知识点提纲 【信息】 1.1876 年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电话由听筒和话筒组成,是靠电流传递信息。 2. 电磁波的产生:变化的电流能在周围的空间中产生电磁波。在电台中,采用专门的电子器件和电路来产生变化得非常快的电流,称为 振荡电流。将振荡电流送入电台的发射天线,就会在天线周围空间中 激起电磁波。 3. 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在真空中非常 接近,约为 3×108m/s,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4. 波速与波的频率、波长的关系:波速=波长×频率,C=λf。不同的电磁波在真空中的速度是一样的,即波速是个定值,因此电磁波的频率越高波长越短。电磁波频率的单位也是赫兹。通常电磁波频率都很高,所以常用的单位还有千赫(KHz)和兆赫(MHz) 5. 用于广播、电视、移动电话的电磁波叫无线电波。各种光也是电 磁波。 6. 微波炉是靠微波(电磁波)工作的,是把电磁能转化为食物的内能。炉门有金属网是因为金属能反射微波,可防止过量的微波泄露(过 量电磁波辐射对人体有害)。 7. 频率很高的振动电流能够产生高频率的电磁波并向外界空间发射,这种电流称为射频信号。由声音转换成的电流信号称为音频信号, 由图像转换成的电流信号称为视频信号。把音频信号和视频信号“搭载 ”到射频信号上的过程,称为调制。 8. 天线的作用:发射和接受电磁波。 9. 无线电通信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号。 10. 现代通信技术包括:移动通信、网络通信、光纤通信、卫星中继通信。 【能源】 1. 物质由分子或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2. 把 10-9m 作为一个长度单位,称做纳米,大约是 10 个氢原子排列起来的长度。 3. 地球是宇宙中太阳系内的一颗行星。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 这是一半径约 7×105km,表面温度达 6×103K 的恒星,其核心温度高达 1.5×107K。 4. 能源的分类(方式一):(1)一次能源: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 的能源为一次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潮汐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柴薪等。(2)二次能源: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如电能。 能源的分类(方式二):(1)可再生能源:可以从自然界中源源不断地得到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如水能、风能、太阳能、食物、柴薪、地热能、沼气、潮汐能等。(2)不可再生能源:凡是越用越少,不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核能、可燃冰(可燃冰的优点:热值大)。5.用中子轰击铀,使铀这种重原子核分裂成两块中等质量的原子核, 叫做核裂变。原子弹都是利用不可控制的核裂变能, 人类目前能够控制和利用的核能来源于核裂变能,现在的核电站都是利用可控制的核裂变能。把轻核聚合成质量较大的核的反应称为核聚变。太阳内部、氢弹发生的核反应是聚变反应。而核聚变目前人类还无法控制其反应速度。 6.太阳能的直接利用: (1) 利用集热器加热物质;(热传递,太阳能转化为内能); (2) 用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转化为电能)。7.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 8.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9. 绿色能源有太阳能、水能、潮汐能、风能、地热能,他们的优点是节能环保。 【压强】 一、概念类知识总结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作用在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叫做压强。用符号 p表示。 3、固体压强---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d) a 通过海绵凹陷程度表示压力作用效果大小 b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当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C 小桌对海棉的压强是Pb,小桌对木板的压强是 Pd,则Pb=Pd 压力和受力面积一定时,根据压强的计算公式 P=F/S 可知,压强也是相等的. 要根据压力的作用效果来比较压强的大小关系,就要采用相同材料的受力物体,只有这样在受到相同的压强时,受力物体的形变程度才是相同的; e 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 增大压强的方法是: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的方法是: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 f 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单位: 公式:F =G=mg 单位:F—N G—N m--kg g=9.8N/kg 公式:p=F/s 单位:p--Pa F—N s—m2 4、液体压强 a 液体内部压强的产生原因是因为液体具有重力,同时具有流动性。b 观察U 型管两边液体的高度差来体现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转换法) c 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液体内部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 压强越大。 液体内部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与液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d 若压强计的气密性很差,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就会有漏气现象,导致 U 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小;要重新安装器材。e 液体内部压强的公式: p=ρgh 单位:ρ-- kg/m3,g=9.8N/kg,h--m,p---Pa。 F = ps 单位:p--Pa F—N s—m2 5、连通器:上部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连通器至少有两个开口, 只有一个开口的容器不是连通器。 连通器的原理:如果连通器中只装有一种液体,那么液体静止时连通 器的各部分中液面总保持相平。 6、大气压强 (1) 产生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并且具有流动性,在空气的内部向各个方向也存在着压强,这个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 马德堡半球实验是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著名实验,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首先用实验的方法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依据是“大气压与液体压强相平衡”的原理。 0 1 标准大气压=760mmHg=1.01×105Pa,即 P=1.01×105Pa。 (3)1 标准大气压大约相当于质量为 1kg 的物体压在 1cm2 的面积上产生的压强。 (4) 大气压强的数值不是固定不变的,高度越高,大气压强越小, 晴天时比阴天时气压高,冬天比夏天气压高。在海拔 2000m 以内,每升高 12m,大气压强大约下降 133Pa。 (5) 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就增大;体积增大压强就减小。 7、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体流动时,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二、应用类知识总结: 1、连通器的应用: 洗手池下的回水管——管内的水防止有异味的气体进入室内 水位计——根据水位计上液面的高低可以知道锅炉或热水器内的水的多少 水塔供水系统——可以同时使许多用户用水 茶壶———制做时壶嘴不能高于或低于壶口,一定要做的与壶口相平。 过路涵洞——能使道路两边的水面相同,起到水过路的作用。 船闸——可以供船只通过 2、连通器中各容器液面相平的条件是: (1)连通器中只有一种液体。 (2)液体静止不流动。 3、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都是利用大气压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的。 4、离心式水泵实际扬程分吸水和压水扬程两个部分,吸水扬程是由大气压强决定的,压水扬程是由水离开叶轮片时具有向上的初速度的大小决定的。 5、飞机为什么能上天 机翼的纵截面上面弯曲的程度比下面大,飞机飞行时,机翼上、下表面的空气流速不同,上方空气的流速比下方空气的流速快。流体流动时,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机翼下方受到的压强大于上方受到的压强,这样就产生了作用在机翼上的向上的力,叫做举力或升力。举力是竖直向上的,它跟飞机所受的重力方向相反, 当举力大于重力时,飞机就上升。 6、水翼船 水翼船的船身下面前后方装有水翼,水翼的纵截面上面弯曲的程度比下面大(甲)。靠船尾甲板上的螺旋桨向后吹空气获得的动力。当达到一定的速度时,水对水翼产生足够的举力(升力),使船体不再吃水而处于水面之上。这时船所受的水的阻力大大减小,得以高速行驶。 【浮力】 一、 概念类知识总结 1、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 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施力物体是液体(或气体)。 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和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叫浸在液体中的物体。 2、浮力产生的原因: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上的压力大于液体对它向下的压力。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的合力(压力差)就是液体对物体的浮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F浮= F下-F上 3、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1) 实验猜想---控制变量法 ①猜想一: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的关系 ①②③④ 猜想二: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关系 ①②③或①②④ 猜想三: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的关系 ①④⑤ 猜想四: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深度的关系 ①④⑤ ②想探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形状是否有关”。他找来薄铁片、烧杯和水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铁片放入盛水的烧杯中,铁片下沉至杯底; 步骤二:将铁片弯成“碗状”再放入水中,它漂浮在水面上。 通过分析可知,第一次铁片受到的浮力小于第二次铁片受到的浮力小明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形状有关。小明得出错误结论的原因是:他只关注了铁片形状的改变,忽视了铁片排开水的体积对浮力大小的影响。 (2) 实验结论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4、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 (1) 操作步骤 ①测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测空小桶在空气中的重力 ②把物体浸没在盛水的溢水杯中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拉力 ③利用F 浮=G-F 拉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 ④测出小桶和液体的总重力 ⑤用总重力减去空小桶的重力就是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⑥得到浮力与排开液体的重力相等,这个规律叫做阿基米德原理,即 F浮=G排=ρ液 gV排 (2)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5、物体的浮沉条件: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当: F浮>G(ρ液>ρ物)时,合力的方向竖直向上,物体上浮; F浮=G(ρ液=ρ物)时,合力为零,即二力平衡,物体悬浮; F浮<G(ρ液<ρ物)时,合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物体下沉。 F浮是物体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时受到的浮力。 6、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1) 轮船:要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可以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轮船就是根据这个道理制 造的。 (2) 潜水艇:由于潜水艇中两侧有水箱,它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不变,但是可以通过调节水箱中的储水量来改变潜水艇自身的重力,从而使它上浮、下潜和悬浮。 (3) 气球:充入的是密度比空气小很多的气体,如氢气、氦气。空气对他的浮力大于它受到的重力,所以气球可以升入高空。 (4) 飞艇、热气球:里面充的是被燃烧器加热而体积膨胀的热空气,热空气比气球外的空气密度小,他们受到的浮力就大,所以能升入高空。 (5) 密度计:漂浮在液面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重力,浮力一定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排开液体的体积就越小;液体的密度越小,排开液体的体积就越大。 密度计的刻度是从上到下刻度变大,刻度不均匀,且刻度无单位。 【运动和力】一、力 (一) 力的概念 1. 定义: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 作用效果:(1)使物体的形状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