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农业气象学试题B卷

举报
资源描述
农业气象学试题 B 卷开卷()闭卷()适用专业年级:2010 级农学、种子、植科、植保、园林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1 分,共分,共 2020 分)分)1.根据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分布特点,并考虑大气铅直运动的状况,把地球大气层随高度从低到高分层正确的是。A对流层、中间层、平流层、热成层、散逸层;B平流层、对流层、中间层、热成层、散逸层;C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散逸层;D对流层、平流层、热成层、中间层、散逸层。2.对流层中温度、湿度的变化规律是。A随海拔高度增高,温度降低,湿度增加。B随海拔高度增高,温度升高,湿度降低。C随海拔高度降低,温度升高,湿度增加。D随海拔高度降低,温度降低,湿度降低。3.当热量平衡时,物体对某一波长的放射能力与物体对该波长的吸收率之比值,仅为温度与波长的函数,而与物体的其它性质无关。这是热辐射的基本定律之一,称为_。A.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B.基尔荷夫定律C.普朗克定律D.维恩定律4.地气系统的辐射波长在_范围内。A.38mB.412mC.3120mD.0.154m5.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选择性吸收的特性,气体成分中对太阳光谱红外线区域吸收范围最广的是 _。A.N2B.O2C.O3D.H2O6.土壤导温率(K)与导热率()、热容量(CV)的正确关系是_。A.K 与 和 CV均成反比B.K 与 和 CV均成正比C.K 与 成正比,与 CV无关D.K 与 成正比,与 CV成反比7.一团未饱和的湿空气作升降运动时,当_ 时,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A.dD.d8.一天中,土壤温度垂直分布特点为地面温度最高,并且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此种土壤温度垂直分布类型属于。A日射型B辐射型C上午转变型D傍晚转变型9.农业界限温度_是喜温作物的活跃生长期。A.10B.15C.20D.2510.假设某一作物在一定发育阶段的生物学下限温度为10,某地区四月 15 日的日平均温度分别为 12、10、9、11、13,该作物在四月 15 日的有效积温和活动积温分别为。A.6、46B.6、55C.5、46D.7、3611.饱和水汽压(E)与蒸发面性质和形状的关系是_。A.纯水面的 E 比冰面的小B.溶液面的 E 比纯水面的大C.平面的 E 比凹面的小D.小水滴的 E 比大水滴的大12.以下作物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A.水稻B.油菜C.马铃薯D.小麦13.霜冻对作物的危害主要是_。A.结霜B.结霜加低温C.低温D.高湿14.等压面图中海拔高度高的地区,等压面是_。A.水平面B.上凸面.倾斜面.下凹面15.中央气象台规定,一次冷空气入侵,是气温在24 小时内降温以上为寒潮。A.6.0 B.4.0 C.8.0D.10.016.风可调节补充空气中的,有利于光合作用。任课教师:杨占彪系(教研室)主任签字:朱雪梅农业气象学试卷 B 第1页A.N2B.CO2C.O3D.H2O17.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出现在。A.热带大陆东岸B.热带大陆西岸C.副热带大陆东岸D.副热带大陆西岸18.下图表示的温带气旋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会产生降水的是。4 4A.甲和乙1 10 00 0B.乙和丙B B低低甲甲乙乙丁丁C.丙和丁丙丙A A北半球北半球D.甲和丁19.长江中下游地区,入梅对农业生产最有利。A.5月下旬B.6月上旬C.6月中旬D.6月下旬20.大规模的海水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海域,称为。A.洋流B.暖流C.寒流D.黑潮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 2 分,共分,共1010 分)在每小题列出五个备选项中只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在每小题列出五个备选项中只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影响地面有效辐射的因素有。A.地面温度B.气压C.空气温度D.海拔E.地面状况和植被2.被植物叶绿素强烈吸收,光合作用最强的是_。A.青蓝光B.红橙光C.绿紫光D.蓝紫光E.远红外光3.海拔越高,则_。A.风速越大 B.气压越低 C.空气密度越大D.空气密度越小 E.风速越小4.气候形成的因素包括。A.太阳辐射B.大气环流C.宇宙地球物理因子D.下垫面E.人类活动5._为自由大气中的风。A.季风B.梯度风C.海陆风D.焚风E.地转风三、填空题(每空三、填空题(每空 1 1 分,共分,共 1313 分)分)1.农田蒸散是指农田中与的总和。2.植物生长的三基点温度包括、和。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方式有、和。4.季风主要是因_之间的热力差异而引起的。5.第一型冷锋天气降水区一般出现在。6.寒潮天气过程最突出的表现是,。四、名词解释(每小题四、名词解释(每小题 3 3 分,共分,共 1515 分)分)1.光补偿点2.阳伞效应3.碰并增长4.梅雨5.气候系统农业气象学试卷 B 第2页2 21 10 00 00 01 10 00 0998998C C五、计算与绘图题(每小题五、计算与绘图题(每小题 4 4 分,共分,共 1212 分)分)1.在山顶和山脚同时观测得知山顶气压为850hpa,气温 4.5,山脚气压为 1000hpa,气温为 23.7,问山顶与山脚两地高度差为多少?(已知lg8.5=0.9294)。2.设山高 2200 米,过山以前,即迎风坡山脚处气温为30.0,如果气流上升到900 米处开始凝结(此高度为凝结高度),空气上升时不断有水气凝结成云致雨(湿绝热直减率m=0.5/100 米),过山以后,假设气流中并未携带云块,求背风坡山脚的温度?3.3.绘出北半球三圈环流示意图,并标出三个行星风带和四个气压带。绘出北半球三圈环流示意图,并标出三个行星风带和四个气压带。六、简答题(每小题六、简答题(每小题 4 4 分,共分,共 2020 分)分)1.为什么温差大的地区作物产量高、品质好?2.为什么相对湿度和气温日变化趋势相反?3.结合土壤蒸发的两个过程,简述农业生产中采用的保持土壤水分的措施。4.霜与霜冻有何区别,防御霜冻的措施有哪些?5.提高光能利用率有哪些途径?七、论述题(七、论述题(1010 分)分)论述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对中国天气的影响。*以下内容为答案*农业气象学试题农业气象学试题 B B 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02011)适用专业年级:园林景观、园林职,2009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1 分,共分,共 2020 分)分)题号答案题号答案1C11D2C12A3B13C4C14B5D15D6D16B7C17D8A18D9B19C10A20C农业气象学试卷 B 第3页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1010 分)在每小题列出五个备选项中只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分)在每小题列出五个备选项中只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少选或未选均无分。题号答案1ACDE2BD3ABD4ABCDE5BE三、填空题(每空三、填空题(每空 1 1 分,共分,共 1313 分)分)1.土壤蒸发、植物蒸腾2.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3.吸收、散射、反射4.海陆5.锋后6.大风、降温、降雨四、名词解释(每小题四、名词解释(每小题 3 3 分,共分,共 1515 分)分)1.光补偿点植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强度相等的时候的光照度2.阳伞效应:大气中的杂质颗粒物质像一把阳伞一样遮挡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对地面的降温效应。3.碰并增长云滴在大气的上升、下降及乱流混合作用下发生相互碰撞,并合并成较大云滴的过程。4.梅雨:在我国每年 6 月中旬到 7 月上、中旬初夏,长江中下游指宜宾以东的2834 北纬之间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的狭长区域内出现的一段连阴雨天气。5.气候系统:指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的,能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五、计算与绘图题(每小题五、计算与绘图题(每小题 4 4 分,共分,共 1212 分)分)1.在山顶和山脚同时观测得知山顶气压为850hpa,气温 4.5,山脚气压为 1000hpa,气温为 23.7,问山顶与山脚两地高度差为多少?(已知lg8.5=0.9294)。解:Z=18400【1+(1/273)(4.5+23.7)/2】lg(1000/850)=19350.33(3-2.9294)=1366.1m4 分2.设山高 2200 米,过山以前,即迎风坡山脚处气温为30.0,如果气流上升到900 米处开始凝结(此高度为凝结高度),空气上升时不断有水气凝结成云致雨(湿绝热直减率m=0.5/100 米),过山以后,假设气流中并未携带云块,求背风坡山脚的温度?解T1=30-19=211 分T2=21-0.513=14.51 分T3=14.5+122=36.51 分3.绘出北半球三圈环流示意图,并标出三个行星风带和四个气压带。六、简答题(每小题六、简答题(每小题 4 4 分,共分,共 2020 分)分)1.为什么温差大的地区作物产量高、品质好?答:(1)气温日变幅大的地区白天温度高,有利于作物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质。2 分(2)气温低抑制作物呼吸消耗,有利于有机物质的积累。2 分农业气象学试卷 B 第4页2.为什么相对湿度和气温日变化趋势相反?答:相对湿度 f=e/E,(2 分)当温度增加时,实际水汽压增加的程度小于饱和水汽压增加的程度,所以f 降低。1 分当温度下降时,实际水汽压降低的程度小于饱和水汽压的降低程度,所以f 增加。1 分3.结合土壤蒸发的两个过程,简述农业生产中采用的保持土壤水分的措施。答(1)土壤蒸发的两个过程为,首先当土壤含水量较多时,由于毛管输送水分的速率大于或等于蒸发速率,此时土壤蒸发发生在表面。其次,当水位下降,毛管输送水分的速率小于蒸发速率时,蒸发发生在土壤中某一层。(1 分)(2)结合土壤蒸发的两个过程,采用耙地和镇压的措施进行耕作,可以有效保护土壤水分。(1 分)4.霜与霜冻有何区别,防御霜冻的措施有哪些?答:霜和霜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霜是由于夜间辐射冷却,使地面和贴近地面的气层温度降到露点温度以下(露点温度低于 0)时,空气中水汽达到过饱和,直接在地面和地物表面凝华的白色冰晶霜冻是指温暖时期(日平均气温在 0以上)地面和植物表面的温度突然下降到足以使植物遭受冻害或死亡的灾害现象。在发生霜冻时,可能有霜也可能没有霜。人们常将没有白色水汽凝结物的低温冻害称为黑霜(1 分)采用合理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因地制宜,合理配置作物品种。如在谷地和洼地霜冻较重的地方,选择耐寒性品种。在山坡中部和靠近水域的地方,霜害较轻,可种植抗寒能力较弱的品种。改良品种,提高抗霜冻能力。冬前增施磷钾肥,可增强植株健康度和抗寒力 营造防护林。防护林可以减弱寒风的侵袭,提高田间温度,使霜不易生成熏烟防霜:采用此法防霜冻效果好,而且经济。让可燃物燃烧发烟,使其形成烟幕达到防霜的目的灌溉防霜:灌溉可以增加土壤的热容量和导热率;同时增加空气湿度,水气凝结放热,以缓和霜害覆盖防霜:一般多用于覆盖蔬菜,可用草帘子、席子、草木灰、塑料薄膜等材料,在霜冻前 4 小时左右覆盖农作物的表面,日出后除掉,以保持地热量不散失而防止冻害,防霜的效果较好洗霜法:万一遭霜冻,在太阳出来以前,浇水或喷清水洗霜,可减轻作物霜冻危害。(3 分)5.提高光能利用率有哪些途径?(每两条(每两条 1 1 分)分)1.改革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2.采用合适的栽培技术,扩大田间绿叶面积,并维持较长的功能期 3.选择高光效品种4.科学施肥,改善田间 CO2 供应5.改造自然,使光、热、水资源配合最佳 6.及时预测和防治病虫害及其他自然灾害7.是提高叶绿素的光合效能七、论述题(七、论述题(1010 分)分)论述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对中国天气的影响。从 2 月中旬至 3 月下旬,副高脊线由北纬13 缓慢北移到北纬 15 附近。这时,可以造成华南低温阴雨天气或霜冻天气46 月,太平洋高压逐渐加强,脊线明显地向北移到北纬20 以南。这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