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林病虫害防治》教学课件PDF版24

举报
资源描述
生物防治概述生物防治的原理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有机体或自然生物产物抑制病原生物生存活动和控制害虫种群数量的一种防治措施。生物防治的原理主要是根据生物间存在的捕食、重寄生、抗生作用、竞争和交叉保护等种间(或株系)关系,这里的捕食是指肉食性动物对植食性昆虫等动物的取食行为;重寄生是指一个寄主被第一种寄生物寄生,第二种寄生物又寄生在第一种寄生物上的现象;抗生作用多指抗生菌(如放线菌、真菌、细菌等)分泌的抗菌素抑制生物的存在的和发展的现象;竞争是指其他生物与病原物或害虫为生存而争夺空间和营养的现象;交叉保护作用指用非病原生物或病原生物的无毒系、弱毒系事先接种寄主植物,该植物则受到保护而不会被其他病原生物再侵染的现象。自然界中捕食或寄生有害生物的动物称为天敌,可用于生物防治的天敌生物主要为捕食或寄生于害虫、线虫等有害动物的昆虫、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兽类、原生动物、线虫等;自然生物产物主要是微生物产生的抗菌素、杀虫素、昆虫信息素以及植物分泌的趋避物质等。生物防治的途径与方法()保护和利用本地区捕食性与寄生性昆虫天敌,这是生物防治害虫的基本措施,主要指捕食性昆虫、蜘蛛、食虫性脊椎动物、重寄生于昆虫各虫态的寄生蜂、寄生蝇等,给昆虫天敌提供适宜的替代食物寄主或越冬食物,提供昆虫天敌栖息场所(如林地放石堆、悬挂人工巢箱等)保护天敌越冬,避免农药对天敌昆虫杀伤,用栽培管理措施创造有利天敌生存繁衍的环境条件。林业上常见的寄生性昆虫主要是寄生蜂和寄生蝇。寄生蜂种类很多,是膜翅目的一类寄生性昆虫,如姬蜂、小蜂、小茧蜂、卵蜂等,其成虫将卵产生在害虫的卵、幼虫和蛹内,使害虫不能发育而死亡。寄生蝇是双翅目的一类昆虫,它们将卵产在害虫的幼虫体上,蝇蛆孵化后钻入体内,还有的将卵产在害虫取食的叶上,当害虫吃下这些卵后,在害虫体内孵化穿入害虫体腔。捕食性昆虫常见的有鞘翅目的瓢虫、步甲、虎甲等;脉翅目中的草蛉;双翅目的食蚜蝇、食虫虻等;膜翅目中的土蜂、蚂蚁;半翅目的猎蝽、花蝽等。()人工移植或引进害虫天敌。人工移植是指在本国范围内移地繁殖,天敌引进是指把天敌昆虫从一个国家移入另一个国家。引进天敌要注意在新环境下的生态适应和定殖能力及生态安全性。()人工繁殖释放害虫天敌。自然界中天敌数量总是在害虫数量迅速上升时,天敌数量才上升,很难控制害虫对寄主的危害,人工大量繁殖害虫天敌在害虫大发生前释放,可有效解决害虫天敌的尾随效应,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开发利用生物代谢产物。提取或模拟合成防治病虫的生物代谢产物,包括昆虫信息素(种内外激素和种间他感作用物质)、抗生素(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产生的杀虫杀菌活性物质)、植物提取物(植物中的杀虫杀菌活性物质)。利用途径包括人工分离提取、工业生产成制剂等。()施用寄生性重寄生性以及竞争性微生物控制病菌或害虫。害虫寄生性病原微生物主要有:病毒、细菌、真菌、噬菌体等,林业上常见的昆虫病原物有苏云金杆菌、白僵菌及昆虫多角体病毒等,可用于防治松毛虫等多种林业害虫。生物防治的特点从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讲,生物防治是最好的有害生物防治方法之一。第一,生物防治对人、畜安全,对环境影响极小。尤其是利用活体生物防治病、虫、草害,由于天敌的寄主专化性,不仅对人、畜安全,而且也不存在残留和环境污染问题。第二,活体生物防治对有害生物可以达到长期控制的目的,而且不易产生抗性问题。第三,生物防治的自然资源丰富,易于开发。此外,生物防治成本相对较低。但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林业生产的角度看,生物防治仍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第一,生物防治的作用效果慢,在有害生物大发生后常无法控制。第二,生物防治受气候和地域生态环境的限制,防治效果不稳定。第三,目前可用于大批量生产使用的有益生物种类还太少,通过生物防治达到有效控制的有害生物数量仍有限。第四,生物防治通常只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一定的危害水平,对于防治要求高的林业有害生物,较难实施有害生物种群的整体治理。昆虫性信息素()又称昆虫外激素,是由昆虫分泌和施放出来的一种用以吸引同种异性前来交配的活性物质。大多数昆虫是由雌性释放性信息素引诱雄性,但也有些种类是雄性释放信息素引诱雌性昆虫,还有少数昆虫由雌雄两性释放性信息素。性信息素是由信息素分泌腺分泌的。鳞翅目雌蛾性信息素的分泌腺体,大多数在腹部第、节的节间膜上,而蛾类和蝶类的雄虫性信息素分泌腺分布在翅上,有的也着生在后足或腹部末端,而大多数昆虫接收性信息素的感受器都在触角上。昆虫信息素的主要作用是引诱同种异性昆虫进行交配或招引同种昆虫聚集到一块觅食、交配或产卵。昆虫信息素的应用是利用其能够引诱同种的原理,将人工合成的信息素加入可控的释放载体中,制成诱芯,模拟昆虫释放信息素的行为,来引诱同种的其他个体,再结合诱捕器将引诱来的昆虫进行捕捉。由于没有足够的异性或同类,昆虫无法完成交配和聚集攻击寄主,从而降低了下一代的昆虫种群数量和聚集攻击导致寄主致死的数量,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由于昆虫信息素具有灵敏度高和专一性强的显著特点以及无毒、不污染环境、不杀伤天敌、对害虫不产生抗药性的优点,因此,昆虫信息素的应用能够减少大量使用农药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害虫产生抗药性以及杀伤天敌、次要害虫暴发和害虫再增猖獗,从而维护了森林生态平衡,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在害虫综合治理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迄今为止,昆虫信息素的研究与应用已取得了极大的进展,并主要成功地应用于害虫预测预报、大量诱杀成虫和干扰成虫交配的防治上。()害虫预测预报。昆虫性信息素专一性强,可以灵敏地监测害虫的发生,害虫刚从外地迁入或刚刚从蛹中羽化时就能及时的监测到,尤其对一些偶发性害虫和目前尚无测报方法的害虫特别有价值。国外已经鉴定了 多种用于虫情监测及防治应用的昆虫信息素,我国先后合成 多种重要害虫的性信息素,并研究出了一批适合于测报的诱捕器和各种剂型。用性信息素进行监测的害虫以鳞翅目昆虫为多。利用信息素诱捕器对昆虫进行种群监测,根据诱捕器诱捕量的多少预测害虫的发生期、发生量和分布情况,为确定防治区域、防治时间和防治方法提供依据。()大量诱杀成虫。昆虫性信息素可诱集异性或两种昆虫,通过林间设置大量的诱捕器,诱捕和诱杀目标害虫,导致林间目标害虫雌雄比例严重失调,减少雌雄间的交配概率,使下一代虫口密度大幅度降低,从而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干扰成虫交尾。在林间设置大量的信息素释放器,弥漫于空气中的信息素使目标害虫迷失方向,干扰两性之间的化学通信,从而延迟、减少和阻止交配,达到降低下一代的种群和防治的目的。昆虫性信息素()又称昆虫外激素,是由昆虫分泌和施放出来的一种用以吸引同种异性前来交配的活性物质。大多数昆虫是由雌性释放性信息素引诱雄性,但也有些种类是雄性释放信息素引诱雌性昆虫,还有少数昆虫由雌雄两性释放性信息素。性信息素是由信息素分泌腺分泌的。鳞翅目雌蛾性信息素的分泌腺体,大多数在腹部第、节的节间膜上,而蛾类和蝶类的雄虫性信息素分泌腺分布在翅上,有的也着生在后足或腹部末端,而大多数昆虫接收性信息素的感受器都在触角上。昆虫信息素的主要作用是引诱同种异性昆虫进行交配或招引同种昆虫聚集到一块觅食、交配或产卵。昆虫信息素的应用是利用其能够引诱同种的原理,将人工合成的信息素加入到可控的释放载体中,制成诱芯,模拟昆虫释放信息素的行为,来引诱同种的其他个体,再结合诱捕器将引诱来的昆虫进行捕捉。由于没有足够的异性或同类,昆虫无法完成交配和聚集攻击寄主,从而降低了下一代的昆虫种群数量和聚集攻击导致寄主致死的数量,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由于昆虫信息素具有灵敏度高和专一性强的显著特点以及无毒、不污染环境、不杀伤天敌、对害虫不产生抗药性的优点,因此,昆虫信息素的应用能够减少大量使用农药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害虫产生抗药性以及杀伤天敌、次要害虫暴发和害虫再增猖獗,从而维护了森林生态平衡,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在害虫综合治理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迄今为止,昆虫信息素的研究与应用已取得了极大的进展,并主要成功地应用于害虫预测预报、大量诱杀成虫和干扰成虫交配的防治上。害虫预测预报 昆虫性信息素专一性强,可以灵敏地监测害虫的发生,害虫刚从外地迁入或刚刚从蛹中羽化时就能及时的监测到,尤其对一些偶发性害虫和目前尚无测报方法的害虫特别有价值。国外已经鉴定了 多种用于虫情监测及防治应用的昆虫信息素,我国先后合成 多种重要害虫的性信息素,并研究出了一批适合于测报的诱捕器和各种剂型。用性信息素进行监测的害虫以鳞翅目昆虫为多。利用信息素诱捕器对昆虫进行种群监测,根据诱捕器诱捕量的多少预测害虫的发生期、发生量和分布情况,为确定防治区域、防治时间和防治方法提供依据。大量诱杀成虫 昆虫性信息素可诱集异性或两种昆虫,通过林间设置大量的诱捕器,诱捕和诱杀目标害虫,导致林间目标害虫雌雄比例严重失调,减少雌雄间的交配几率,使下一代虫口密度大幅度降低,从而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干扰成虫交尾 是在林间设置大量的信息素释放器,弥漫于空气中的信息素使目标害虫迷失方向,干扰两性之间的化学通讯,从而延迟、减少和阻止交配,达到降低下一代的种群和防治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