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建邺区2021-2022部编版九年级初三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试卷+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2021——2022 学学年年度度第第一一学学期期期期中中学学业业质质量量监监测测 九九年年级级道道德德与与法法治治学学科科 一一、、单单项项选选择择题题((下下列列各各题题的的四四个个选选项项中中,,只只有有一一项项最最符符合合题题意意,,请请选选出出来来。。每每小小题题 2 分分,, 共共 30 分分)) 1. 2021 年 10 月 16 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将 首次实现航天员乘组在轨驻留个月() A. 神舟十三号,3B. 神舟十四号,6 C. 神舟十三号,6D. 神舟十四号,3 2. 2022 年 2 月,北京市将举办第 24 届;这是继北京奥运会、南京青奥会后,中国第三次举 办的奥运赛事;本次奥运会的主题口号是() A. 冬季奥运会,“一起向未来” B. 夏季奥运会,“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C. 夏季奥运会,“一起向未来” D. 冬季奥运会,“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3. 如今,越来越多的上班族开始利用业余时间打“零工”,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代驾……灵活就业人 员越来越多,“零工经济”悄然兴起。这直接体现出() ①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经济制度 ②发展“零工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 ③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4. 近日,南京市政府印发《落实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健康南京建设实施方案》 ,其中要求中小学生掌握 2 项体 育运动技能、每天校内锻炼不少于 1 小时,并提出“除了体育免修生外,未达体质健康合格标准的,不得 发放毕业证书”,从中可以看出() ①坚持厉行法治要求科学立法②我国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③通过民主决策让决策更科学④我国政府的工作要为人民谋利益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 5. 从解决问题的角度看,对图中的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 我国还面临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B.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举措有利于实现同步富裕 C.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大力促进城乡之间协调发展 D. 新型城镇化的道路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的胜利体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②政府就地铁价格调整公开征求意见保障了公民决策权 ③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奉行的基本准则 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根本途径 ⑤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A. ①②④B. ①③⑤C. ②③⑤D. ③④⑤ 7. 习近平勉励中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国之栋梁。初中学生要成为国之栋梁,就要做到() A. 投身到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去B. 大力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 C. 参与民主选举,行使选举权D. 定良法行善治,依法治国 8. 《南京市电梯安全条例》于 2021 年 11 月 1 日起正式施行。此前,南京市人大常委会针对该条例召开的 立法听证会中,市民纷纷建议禁止电动自行车进入乘客电梯。对市民建议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A. 召开听证会保障了公民民主权利B. 解决了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C. 符合良法之治和善治的法治要求D. 有助于人大常委会坚持依法执政 9. 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是道德与法治学科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小红整理了几条知识之间的联系,其中正 确的是() A. 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B. 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依法治国的实现 C. 良法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D. 国家用改革之手不断激活创新引擎 10. 小宇要写“科技创新改变生活”的演讲稿,下列热点新闻能作为直接论据的有() ①近期,千兆光网建设提速,开启了数字经济“新蓝海” ②我国通过不断完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了社会治理效能 ③全国各地积极落实“双减”政策促进了教育健康发展 ④通过不断发展的数字乡村建设助力我国乡村全面振兴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11. 江苏省全省共建立“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 21315 个, 其中乡镇、 街道和省级以上园区覆盖率达 100%。 对于老百姓而言,建立议事室的意义是() A. 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 我国民主真谛是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 C. 我们应该参与民主生活,不断推进协商民主 D. 有助于我们提升参与民主决策的意识和能力 12. 2021 年 10 月 7 日,网民“罗某平”在社交平台发布侮辱抗美援朝志愿军英烈的违法言论,造成恶劣影 响,被公安机关以涉嫌“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进行刑拘。对于这一案件的认识,以下说法正确的 是() ①公民需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意识②体现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 ③民主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方式④公安机关做到了公正司法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13. 民主是法治的基础,下列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材料有() ①回应人民的强烈呼吁,我国刑法新增加了醉酒驾驶罪 ②根据宪法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 ③民法典草案在制定过程中通过网络广泛征求网民建议 ④我国法律规定:公民有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14. 某地政府机关在执行公务时有违规行为,路过群众用手机录下整个过程。执行公务的人员要求群众将录 制内容删除,群众据理力争。群众依据的“理”包括() ①我国国家行政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行政权②行政机关必须坚持依法行政 ③公民有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监督的权利④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严格执法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15. 地铁太挤,想买私家车,但一些城市摇号了;想给父母找家放心养老院,怎料公办养老机构床位要排到 数年后……这种民生领域的“新短缺”现象说明() ①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会影响人民的幸福感②新时代新征程中必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③民生问题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④国家经济建设应转为以补民生短板为中心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二二、、非非选选择择题题((共共 30 分分)) 16. 2021 年 9 月 19 日,南京市政府工作网站发布了《南京市 2022 年为民办实事建议征集通告》 ,向社 会公开征集意见。以下是网友的两条建议。 问题: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网友的建议。 (2)运用所学知识,从民主和法治两个角度,简要分析南京市政府向社会公开征集民众意见的必要性。 17. 某班同学围绕法治开展研究性学习,第一小组同学制作了如下宣传板报: 问题: (1)运用所学知识,从上述法律条文中理解法治的意义。 第二小组同学收集了与“双减”有关的各方观点和相关法规、政策。 各方观点相关法规、政策 家长: 太好了, 终于可以把孩子交给学校, 不用自己烦了。 学生甲:减少作业负担,我们有时间进行 ①教育部印发的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 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中提出, 要把美育纳入 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 预习和复习, 能更好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 生活了。 学生乙:不让上学科培训补习班了,那学 校的音乐、美术课就别上了,不然学习跟 不上。 教师:学校安排了延时服务,我们一定充 分准备,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从延时服务中 有所收获。 ②国务院提出的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 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指出,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提出, 家庭是第一个课堂、 家长是第一任老师, 家长 要承担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 (注: “双减”指的是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 “双减” 目的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 问题: (2)找出“各方观点”中不合理的观点,并运用“相关法规、政策”说明你的判断依据。 2021——2022 学学年年度度第第一一学学期期期期中中学学业业质质量量监监测测 九九年年级级道道德德与与法法治治学学科科 一一、、单单项项选选择择题题((下下列列各各题题的的四四个个选选项项中中,,只只有有一一项项最最符符合合题题意意,,请请选选出出来来。。每每小小题题 2 分分,, 共共 30 分分)) 1. 2021 年 10 月 16 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将 首次实现航天员乘组在轨驻留个月() A. 神舟十三号,3B. 神舟十四号,6 C. 神舟十三号,6D. 神舟十四号,3 【答案】C 【解析】 【详解】时事题,解析略。 2. 2022 年 2 月,北京市将举办第 24 届;这是继北京奥运会、南京青奥会后,中国第三次举 办的奥运赛事;本次奥运会的主题口号是() A. 冬季奥运会,“一起向未来” B. 夏季奥运会,“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C. 夏季奥运会,“一起向未来” D. 冬季奥运会,“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答案】A 【解析】 【详解】时政题,解析略。 3. 如今,越来越多的上班族开始利用业余时间打“零工”,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代驾……灵活就业人 员越来越多,“零工经济”悄然兴起。这直接体现出() ①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经济制度 ②发展“零工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 ③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 ①④:“零工经济”悄然兴起,直接体现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我国实行按劳分配 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经济制度,①④说法正确; ②:错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经济; ③:说法与题干内容无关,应排除; 故本题选 B。 4. 近日,南京市政府印发《落实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健康南京建设实施方案》 ,其中要求中小学生掌握 2 项体 育运动技能、每天校内锻炼不少于 1 小时,并提出“除了体育免修生外,未达体质健康合格标准的,不得 发放毕业证书”,从中可以看出() ①坚持厉行法治要求科学立法②我国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③通过民主决策让决策更科学④我国政府的工作要为人民谋利益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政府的宗旨。 ②④:南京市政府印发《落实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健康南京建设实施方案》 ,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表明我 国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体现出我国政府的工作要为人民谋利益,②④说法正确; ①③:说法与题干内容无关,应排除; 故本题选 D。 5. 从解决问题的角度看,对图中的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 我国还面临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B.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举措有利于实现同步富裕 C.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大力促进城乡之间协调发展 D. 新型城镇化的道路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我国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C:漫画描述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大力促进城乡之间协 调发展,C 说法正确; AD:不是从解决问题角度的回答,应排除; B:错误,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 故本题选 C。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的胜利体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②政府就地铁价格调整公开征求意见保障了公民决策权 ③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奉行的基本准则 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根本途径 ⑤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A. ①②④B. ①③⑤C. ②③⑤D. ③④⑤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和依法行政的认识。 ①③⑤:依据教材知识,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的胜利体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 行使权力奉行的基本准则,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①③⑤说法正确; ②:错误,公民没有决策权,公民可以参与民主决策; ④: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根本途径; 故本题选 B。 7. 习近平勉励中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国之栋梁。初中学生要成为国之栋梁,就要做到() A. 投身到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去B. 大力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 C. 参与民主选举,行使选举权D. 定良法行善治,依法治国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实现中国梦初中学生的做法。 A:符合题意,初中学生要成为国之栋梁,就要支持拥护改革开放政策,投身到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去; BD:这是国家的做法,与题意无关; C:不符合题意,行使选举权必须年满 18 周岁; 故本题选 A。 8. 《南京市电梯安全条例》于 2021 年 11 月 1 日起正式施行。此前,南京市人大常委会针对该条例召开的 立法听证会中,市民纷纷建议禁止电动自行车进入乘客电梯。对市民建议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A. 召开听证会保障了公民民主权利B. 解决了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C. 符合良法之治和善治的法治要求D. 有助于人大常委会坚持依法执政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民主决策的正确认识。 A:观点正确, 《南京市电梯安全条例》立法过程中举行听证会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是民主决策的重要形 式,有利于发扬民主,体现了民主立法、科学立法; B:观点错误,题文体现的是民主政治建设,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无关; C:观点错误, 《南京市电梯安全条例》的颁布有利于实行良法之治,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D:观点错误,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 故本题选 A。 9. 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是道德与法治学科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小红整理了几条知识之间的联系,其中正 确的是() A. 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B. 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依法治国的实现 C. 良法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D.国家用改革之手不断激活创新引擎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改革与创新的关系。 D: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 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A:我国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没有体现出知识之间的联系,应排除; B:错误,依法治国保障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 C:错误,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故本题选 D。 10. 小宇要写“科技创新改变生活”的演讲稿,下列热点新闻能作为直接论据的有() ①近期,千兆光网建设提速,开启了数字经济“新蓝海” ②我国通过不断完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了社会治理效能 ③全国各地积极落实“双减”政策促进了教育健康发展 ④通过不断发展的数字乡村建设助力我国乡村全面振兴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科技创新的认识。 ①④:题文中千兆光网建设提速,开启了数字经济“新蓝海”,通过不断发展的数字乡村建设助力我国乡村全 面振兴,属于科技创新改变中国的依据,①④符合题意; ②:体现的是社会治理效能的提高,与科技创新无关,排除; ③:体现的是教育健康发展,与科技创新无关,排除; 故本题选 B。 11. 江苏省全省共建立“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 21315 个, 其中乡镇、 街道和省级以上园区覆盖率达 100%。 对于老百姓而言,建立议事室的意义是() A. 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 我国民主真谛是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 C. 我们应该参与民主生活,不断推进协商民主 D. 有助于我们提升参与民主决策的意识和能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 D:江苏省全省共建立“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有利于我们提升参与民主决策的意识和能力,更好地参 与民主生活,D 符合题意; ABC:不属于建立议事室对百姓的意义,应排除; 故本题选 D。 12. 2021 年 10 月 7 日,网民“罗某平”在社交平台发布侮辱抗美援朝志愿军英烈的违法言论,造成恶劣影 响,被公安机关以涉嫌“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进行刑拘。对于这一案件的认识,以下说法正确的 是() ①公民需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意识②体现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 ③民主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方式④公安机关做到了公正司法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厉行法治的要求。 ①②:网民“罗某平”在社交平台发布侮辱抗美援朝志愿军英烈的违法言论,受到法律的制裁,说明厉行 法治要求公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意识,体现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①②说法正确; ③:错误,法治是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方式; ④:错误,司法机关公正司法; 故本题选 A。 13. 民主是法治的基础,下列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材料有() ①回应人民的强烈呼吁,我国刑法新增加了醉酒驾驶罪 ②根据宪法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 ③民法典草案在制定过程中通过网络广泛征求网民建议 ④我国法律规定:公民有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详解】本题考查对民主的正确认识。 ①③:符合题意,刑法修改和民法典草案在制定过程中广泛征求人民群众的建议,体现了科学立法、民主 立法; ②:与题意无关,体现了宪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关系; ④:与题意无关,体现了公民享有监督权; 故本题选 B。 14. 某地政府机关在执行公务时有违规行为,路过群众用手机录下整个过程。执行公务的人员要求群众将录 制内容删除,群众据理力争。群众依据的“理”包括() ①我国国家行政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行政权②行政机关必须坚持依法行政 ③公民有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监督的权利④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严格执法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依法行政。 ②③:某地政府机关在执行公务时有违规行为,受到群众的监督,说明行政机关必须坚持依法行政,公民 有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监督的权利,②③说法正确; ①:错误,我国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权,并不是独立行使行政权; ④:错误,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故本题选 C。 15. 地铁太挤,想买私家车,但一些城市摇号了;想给父母找家放心养老院,怎料公办养老机构床位要排到 数年后……这种民生领域的“新短缺”现象说明() ①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会影响人民的幸福感②新时代新征程中必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③民生问题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④国家经济建设应转为以补民生短板为中心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民生的正确认识。 ①②:题干中的描述,体现了我国在民生方面还存在着短板问题,说明了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影响人们的 幸福感,需要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发展生产力,①②说法正确; ③:观点错误,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④:说法错误,国家经济建设重心应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故本题选 A。 二二、、非非选选择择题题((共共 30 分分)) 16. 2021 年 9 月 19 日,南京市政府工作网站发布了《南京市 2022 年为民办实事建议征集通告》 ,向社 会公开征集意见。以下是网友的两条建议。 问题: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网友的建议。 (2)运用所学知识,从民主和法治两个角度,简要分析南京市政府向社会公开征集民众意见的必要性。 【答案】 (1)①重拳整治网络违法违规问题符合全面依法治国,执法必严的要求。 ②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做好农村人口的就业培训符合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有利于缓解我国的主要矛盾, 走向共同富裕;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符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有利于落实科 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综上所述,以上建议都启示我们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①从民主的角度: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 征,公民有(参与民主生活的权利)参与民主决策的权利,所以南京市政府有必要公开征集民众意见。 ②从法治的角度:一方面我国政府是法治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另一方面,在我 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的服务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需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为人民谋利益,所以有必要公开征集民众意见。 【解析】 【分析】背景素材: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考点考查:严格执法、乡村振兴、向社会公开征集民众意见的必要性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法律意识、公共参与、科学精神 【小问 1 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网友的建议。 第二步:审材料。 有效信息①:网友建议要集中整治网络违法违规问题,力求有效遏制网络乱象滋生蔓延,维护清朗网络空 间,使人们享有健康的网络空间→严格执法; 有效信息②:网友建议要重视农村发展,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得分点①:严格执法;得分点②: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得分点③:缓解我国的主要矛盾,走向共同富裕;得分点④: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小问 2 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本题考查向社会公开征集民众意见的必要性。 第二步:审材料。有效信息:南京市政府向社会公开征集民众意见→向社会公开征集民众意见的必要性。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得分点①: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得分点②:公 民有参与民主决策的权利;得分点③: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得分点④: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的服 务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需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 【点睛】解答本题要认真阅读材料,注意通过材料本身揭示相关的教材知识点。明确答题方向是严格执法、 乡村振兴、向社会公开征集民众意见的必要性等方面分析作答,力求做到条理清楚,言简意赅。 17. 某班同学围绕法治开展研究性学习,第一小组同学制作了如下宣传板报: 问题: (1)运用所学知识,从上述法律条文中理解法治的意义。 第二小组同学收集了与“双减”有关的各方观点和相关法规、政策。 各方观点相关法规、政策 家长: 太好了, 终于可以把孩子交给学校, 不用自己烦了。 学生甲:减少作业负担,我们有时间进行 预习和复习, 能更好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 生活了。 学生乙:不让上学科培训补习班了,那学 校的音乐、美术课就别上了,不然学习跟 不上。 教师:学校安排了延时服务,我们一定充 分准备,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从延时服务中 有所收获。 ①教育部印发的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 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中提出, 要把美育纳入 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 ②国务院提出的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 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指出,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提出, 家庭是第一个课堂、 家长是第一任老师, 家长 要承担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 (注: “双减”指的是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 “双减” 目的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 问题: (2)找出“各方观点”中不合理的观点,并运用“相关法规、政策”说明你的判断依据。 【答案】 (1)①组织法的规定体现了我国坚持依法治国,通过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保障公民依法参与民主生 活,从而保障了公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由此可见法治的意义在于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 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②专利法的规定体现了我国坚持依法治国,保障公民的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 有利于推动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由此可见法治的意义在于法治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 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③宪法的规定体现了我国坚持依法治国,保障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从而推动我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 ;由此可见法治的意义在于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 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 ④总之,社会因法治而进步;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走法治道路是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2)家长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不符合(判断的依据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相关规定; 学生乙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不符合(判断的依据是)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的相关规定。 【解析】 【分析】背景素材: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考点考查:法治的意义、解读法律法规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法律意识、公共参与、科学精神 【小问 1 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本题考查法治的意义。 第二步:审材料。 有效信息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保障公民依法参与民主生活提供法律依据→法治保障 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有效信息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为保障公民的知识产权提供法律依据→法治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 会正义; 有效信息③: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提供法律依据→法治是 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得分点①: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得分点 ②: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得分点③: 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得分点④: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 要保障。 【小问 2 详解】 第一步:读题,提炼辩题。 观点①:家长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就行了,不用自己烦了。 观点②:学生乙认为不让上学科培训补习班了,学校的音乐、美术课就不要上了,这些课用来学习文化课。 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观点①正误。 正误判断:错误。 论据: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家长要承担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 第三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观点②正误。 正误判断:错误。 论据:要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 第四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得分点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提出,家庭是第一个课堂、 家长是第一任老师,家长要承担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得分点②: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 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 【点睛】解答本题要认真阅读材料,注意通过材料本身揭示相关的教材知识点。明确答题方向是法治的意 义、解读法律法规等方面分析作答,力求做到条理清楚,言简意赅。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