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能源惠州博罗湖镇镇光伏复合项目接入系统工程环评报告表

举报
资源描述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生态影响类) 项目名称: 广东能源惠州博罗湖镇镇光伏复合项目接入系 统工程 建设单位(盖章) : 广东省电力开发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二〇二二年九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制 目目 录录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 1 二、建设内容二、建设内容 ...................................................................................................................... 10 三、生态环境现状、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三、生态环境现状、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 ...................................................................... 25 四、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四、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 37 五、主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五、主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 49 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监督检查清单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监督检查清单 .............................................................................. 56 七、结论七、结论 .............................................................................................................................. 59 专题专题 1 电磁环境影响专题评价电磁环境影响专题评价 ......................................................................................... 60 附图附图 1 项目地理位置图项目地理位置图 ................................................................................................... 80 1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建设项目名称 广东能源惠州博罗湖镇镇光伏复合项目接入系统工程 项目代码 2109-441322-04-01-363120 建设单位联系 人 *** 联系方式 *** 建设地点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湖镇镇 地理坐标 起点坐标为东经 114°8′9.862″,北纬 23°17′35.467″, 终点坐标为东经 114°9′27.529″,北纬 23°14′37.080″ 建设项目 行业类别 五十五、核与辐 射 161-输变电工 程 用地 (用海) 面积 (m2) /长度(km) 线路工程永久用地面积: 0.11hm2, 临时用地面积: 1.5hm2, 长度: 新建架空线路路长 9.1km, 新建电缆线路长度 0.5km。 建设性质 ■新建(迁建) □改建 □扩建 □技术改造 建设项目 申报情形 ■首次申报项目 □不予批准后再次申报项目 □超五年重新审核项目 □重大变动重新报批项目 项目审批(核 准/备案)部门 (选填) 博罗县发展和改 革局 项目审批(核准/ 备案)文号(选填) 2109-441322-04-01-363120 总投资(万元) 1950 环保投资(万元) 27 环保投资占比 (%) 1.38% 施工工期 3 个月 (2022 年 10 月至 2022 年 12 月) 是否开工建设 ■否 □是: 专项评价设置 情况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指南(生态影响类) (试行) 》 , 项目无需设置地表水、地下水、生态、大气、噪声、环境风险等专项评 价;同时,本项目为输变电工程,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 变电》 (HJ24-2020)附录B的要求,项目设置电磁环境影响专题评价。 规划情况 无 规划环境影响 评价情况 无 2 规划及规划环 境影响评价符 合性分析 无 其他符合性分 析 (1)与广东省“三线一单”的相符性 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 控方案的通知》(粤府[2020]71号),建设项目选址选线、规模、性质 和工艺路线等应与“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 环境准入清单”(以下简称“三线一单”)进行对照。 ①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保护红线是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实行强 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本项目选址选线不涉及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 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等生态环境敏感目标。 本项目位于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湖镇镇,不属于惠州市陆域生态保 护红线范围内,最近距离惠州市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南岭山地生物多样 性维护-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约4.7km,见附图11。 ②环境质量底线 环境质量底线是国家和地方设置的大气、水和土壤环境质量目标, 也是改善环境质量的基准线。 根据现状调查与监测,本项目所在区域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区。项 目所经区域的声环境现状、电磁环境现状均满足相应标准要求,附近水 体——显岗水库、响水河水质均可达到相应标准的要求;同时,本工程 对产生的废水、 废气治理之后能做到达标排放, 固废可做到无害化处置。 采取本环评提出的相关防治措施后,本工程排放的污染物不会突破区域 环境质量底线。 ③资源利用上线 本工程为输变电线路工程,所需资源为土地资源。线路路径所经区 域用地类型主要为林地、园地及草地,不涉及永久基本农田。本工程总 体土地资源利用较少,项目建设土地资源消耗符合要求。 3 ④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是基于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 上线,以清单方式列出的禁止、限制等差别化环境准入条件和要求。 本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中“第一类鼓励 类”项目中的“电网改造及建设”项目, 不属于国家明令禁止建设的负面清 单建设项目。本项目为输变电工程,所经区域不涉及广东省生态保护红 线,不涉及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的问题。 综上,本项目的建设符合“三线一单”管控要求。 (2)与《惠州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相符性分析 根据《惠州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本项目属于 博罗一般管控单元(ZH44132230001)、博罗沙河流域重点管控单 元(ZH44132220001)。本项目与惠州市三线一单相符性分析见表 1-1,项目位置见附图 10。 表表 1-1 本项目与惠州市三线一单相符性分析对照表本项目与惠州市三线一单相符性分析对照表 管控要求 本项目情况 博罗一般管控单元(ZH44132230001) 1-1. 【产业/鼓励引导类】生态保护红线及饮用水水 源保护区外的区域, 重点发展生态农业、 生态养殖业、 生态旅游业。 1-2. 【产业/禁止类】除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禁止项 目外,还禁止新建农药、铬盐、钛白粉生产项目,禁 止新建稀土分离、炼砒、炼铍、纸浆制造、氰化法提 炼产品、 开采和冶炼放射性矿产及其他严重污染水环 境的项目;严格控制新建造纸、制革、味精、电镀、 漂染、印染、炼油、发酵酿造、非放射性矿产冶炼以 及使用含汞、砷、镉、铬、铅为原料的项目。禁止在 东江水系岸边和水上拆船。 1-3. 【产业/限制类】严格限制石化、化工、包装印 刷、工业涂装等高 VOCs 排放建设项目。 1-4. 【生态/禁止类】生态保护红线执行《关于在国 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 中的准入要求, 红线内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原则上 禁止人为活动, 其他区域严格禁止开发性、 生产性建 设活动, 在符合现行法律法规前提下, 除国家重大战 略项目外, 仅允许对生态功能不造成破坏的有限人为 活动。 1-5. 【生态/限制类】一般生态空间内可开展生态保 护红线内允许的活动, 在不影响主导生态功能的前提 1-1~1-3: 本项目为输变电 项目,不属于国家产业政 策规定的禁止项目,不属 于新建农药、铬盐、钛白 粉生产项目,禁止新建稀 土分离、炼砒、炼铍、纸 浆制造、氰化法提炼产 品、开采和冶炼放射性矿 产及其他严重污染水环 境的项目,不属于新建造 纸、制革、味精、电镀、 漂染、印染、炼油、发酵 酿造、非放射性矿产冶炼 以及使用含汞、砷、镉、 铬、铅为原料的项目。不 涉及拆船作业。不属于石 化、化工、包装印刷、工 业涂装等高VOCs排放建 设项目。 1-4: 本项目不占用生态保 护红线。 1-5:本项目为输变电项 目,属于省级重点开发区 4 下, 还可开展国家和省规定不纳入环评管理的项目建 设,以及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村庄建设等人为 活动。 1-6. 【水/禁止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涉及芦洲-博罗 东部六镇东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东江观音阁伍塘村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东江芦岚片区饮用水水源保护 区、 东江盘沱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东江岭下饮用水水 源保护区、 罗坑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下宝溪水库饮 用水水源保护区、 梅树下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湖 镇响水河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按照 《广东省水污染防治条例》 “第五章 饮用水水源保护 和流域特别规定”进行管理。 一级保护区内禁止新建、 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 已建成的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须 拆除或者关闭。二级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改建、扩建 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 已建成的排放污染物的建设 项目责令拆除或者关闭;不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 除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有关的外, 应当尽量避让饮 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经组织论证确实无法避让的, 应当依法严格审批。 1-7. 【水/禁止类】禁止在公庄河干流两岸最高水位 线外延五百米范围内新建废弃物堆放场和处理场。 已 有的堆放场和处理场需采取有效的防治污染措施, 危 及水体水质安全的,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搬 迁。 1-8. 【水/禁止类】严禁在划定的禁养区内新、改、 扩建各类畜禽养殖场,禁养区内已有的畜禽养殖场、 点(散养户除外:牛 5 头以下,猪 20 头以下,家禽 600 只以下) ,须全部清理。 1-9. 【水/综合类】 公庄河流域内, 对养殖牛 5 头 (含) 、 猪 20 头(含) ,家禽 600 只(含)以下的畜禽养殖散 养户, 流域内各镇可依据辖区实情, 积极引导散养户 自觉维护生态环境,规范养殖或主动退出畜禽养殖。 1-10. 【土壤/限制类】 重金属污染防控非重点区新建、 改扩建重金属排放项目, 应严格落实重金属总量替代 与削减要求, 严格控制重点行业发展规模。 强化重金 属污染行业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管理,严格执行环保 “三同时”制度。 1-11.【岸线/综合类】严格水域岸线用途管制,土地开 发利用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要求,留足河 道和湖库的管理和保护范围,非法挤占的应限期退 出。 2-1. 【能源/鼓励引导类】鼓励降低煤炭消耗、能源 消耗,引导光伏等多种形式的新能源利用。 3-1. 【水/综合类】排放工业废水的企业应当采取有 效措施, 收集和处理产生的全部生产废水, 防止污染 水环境。 未依法领取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的, 不 得直接向生活污水管网与处理系统排放工业废水。 含 有毒有害水污染物的工业废水应当分类收集和处理, 域(珠三角外围片区) , 采取施工边界修建围挡, 覆盖及水土保持措施、植 被恢复措施后对生态影 响较小,不属于生态限制 类项目。 1-6: 本项目不属于饮用水 水源保护区范围内,距离 最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显 岗 水 库 一 级 保 护 区 1.23km,距离二级保护区 1.03km,距离准保护区 1.14km。 1-7:本项目为输变电项 目,不属于新建废弃物堆 放场和处理场,且不位于 公庄河干流两岸最高水 位线外延五百米范围。 1-8~1-9: 本项目为输变电 项目,不属于畜禽养殖项 目。 1-10:本项目不涉及重金 属排放。 1-11:本项目不涉及。 2-1: 本项目为光伏发电配 套输送线路项目,无使用 煤炭能源。 3-1~3-3: 本项目施工期废 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不 外排,运营期无废水产 生。 3-4~3-5: 本项目位于环境 空气质量二类控制区,且 无废气产生。 3-6: 本项目不涉及重金属 排放;施工期废水经处理 后全部回用不外排,运营 期无废水产生,不向土壤 排放清淤底泥、尾矿、矿 渣。 3-7:本项目不涉及; 4-1~4-2:本项目不涉及; 4-3: 本项目施工期废水经 处理后全部回用不外排, 运营期无废水产生。 5 不得稀释排放。 3-2. 【水/综合类】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依法 对畜禽养殖废弃物实施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养殖 专业户、 畜禽散养户应当采取有效措施, 防止畜禽粪 便、污水渗漏、溢流、散落。 3-3. 【水/综合类】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控制农 药化肥使用量。 3-4. 【大气/限制类】环境空气质量一类控制区内不 得新建、 扩建有大气污染物排放的项目, 已有及改建 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相关排放标准的一级 排放限值,且改建时不得增加污染物排放总量; 《惠 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2021 年修订) 》实施前 已设采矿权、 已核发采矿许可证且不在自然保护区等 其它法定保护地的项目, 按已有项目处理, 执行一级 排放限值。 3-5. 【大气/限制类】重点行业新建涉 VOCs 排放的 工业企业原则上应入园进区。 新建项目 VOCs 实施倍 量替代。 3-6. 【土壤/禁止类】禁止向农用地排放重金属或者 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的污水、 污泥, 以及可能 造成土壤污染的清淤底泥、尾矿、矿渣等。 3-7. 【水/综合类】统筹规划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 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的模式建设和完善农村污水、垃圾收集和处理设施, 实施农村厕所改造, 因地制宜实施雨污分流, 将有条 件的农村和城镇周边村庄纳入城镇污水、 垃圾处理体 系,并做好资金保障。 4-1. 【水/综合类】单元内规模化养殖场需编制环境 应急预案, 强化环境风险防控, 防止养殖废水污染水 体。 4-2. 【水/综合类】区域内污水处理厂应采取有效措 施,防止事故废水、废液直接排入水体。 4-3. 【水/综合类】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环境风 险排查,开展风险评估及水环境预警监测。 博罗沙河流域重点管控单元(ZH44132220001) 1-1. 【产业/鼓励引导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外的区 域, 重点发展电子信息、 智能家电、 先进材料等产业。 1-2. 【产业/禁止类】除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禁止项 目外,还禁止新建农药、铬盐、钛白粉生产项目,禁 止新建稀土分离、炼砒、炼铍、纸浆制造、氰化法提 炼产品、 开采和冶炼放射性矿产及其他严重污染水环 境的项目;严格控制新建造纸、制革、味精、电镀、 漂染、印染、炼油、发酵酿造、非放射性矿产冶炼以 及使用含汞、砷、镉、铬、铅为原料的项目。禁止在 东江水系岸边和水上拆船。 1-3. 【产业/限制类】严格限制化工、包装印刷、工 业涂装等高 VOCs 排放建设项目。 1-4. 【生态/限制类】一般生态空间内可开展生态保 1-1~1-3: 本项目为输变电 项目,不属于国家产业政 策规定的禁止项目,不属 于新建农药、铬盐、钛白 粉生产项目,禁止新建稀 土分离、炼砒、炼铍、纸 浆制造、氰化法提炼产 品、开采和冶炼放射性矿 产及其他严重污染水环 境的项目;不属于新建造 纸、制革、味精、电镀、 漂染、印染、炼油、发酵 酿造、非放射性矿产冶炼 6 护红线内允许的活动, 在不影响主导生态功能的前提 下, 还可开展国家和省规定不纳入环评管理的项目建 设,以及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村庄建设等人为 活动。 1-5. 【水/禁止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涉及园洲镇东 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按照 《广东 省水污染防治条例》 “第五章 饮用水水源保护和流域 特别规定”进行管理。 一级保护区内禁止新建、 改建、 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 已建成 的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须拆除或 者关闭。二级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 染物的建设项目; 已建成的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须 责令拆除或者关闭; 不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 除与 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有关的外, 应当尽量避让饮用水 水源二级保护区; 经组织论证确实无法避让的, 应当 依法严格审批。 1-6. 【水/禁止类】禁止在东江干流和沙河干流两岸 最高水位线外延五百米范围内新建废弃物堆放场和 处理场。 已有的堆放场和处理场需采取有效的防治污 染措施, 危及水体水质安全的,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责令限期搬迁。 1-7. 【水/禁止类】畜禽禁养区内不得从事畜禽养殖 业。 1-8. 【水/综合类】积极引导“散养户”自觉维护生态 环境,规范养殖或主动退出畜禽养殖。“散户养殖” 按照“小组统一监管、 从严控制数量、 配套相应设施、 防渗收集粪便、科学处理还田”的原则,加强全程监 管。 加快推进流域内粪污塘的处理处置, 降低养殖业 对水环境的影响。 1-9. 【大气/限制类】大气环境受体敏感重点管控区 内严格限制新建储油库项目、 产生和排放有毒有害大 气污染物的建设项目以及使用溶剂型油墨、 涂料、 清 洗剂、 胶黏剂等高挥发性有机物原辅材料项目, 鼓励 现有该类项目搬迁退出。 1-10. 【大气/鼓励引导类】大气环境高排放重点管控 区内,强化达标监管,引导工业项目落地集聚发展, 有序推进区域内行业企业提标改造。 1-11. 【土壤/禁止类】禁止在重金属重点防控区域内 新建、 改建、 扩建增加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 项目。 1-12. 【土壤/限制类】 重金属污染防控非重点区新建、 改扩建重金属排放项目, 应严格落实重金属总量替代 与削减要求, 严格控制重点行业发展规模。 强化涉重 金属污染行业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管理, 严格执行环保 “三同时”制度。 2-1. 【能源/鼓励引导类】鼓励降低煤炭消耗、能源 消耗,引导光伏等多种形式的新能源利用。 2-2. 【能源/综合类】根据本地区大气环境质量改善 以及使用含汞、砷、镉、 铬、铅为原料的项目。不 涉及拆船作业。不属于石 化、化工、包装印刷、工 业涂装等高VOCs排放建 设项目。 1-4:本项目为输变电项 目,属于省级重点开发区 域(珠三角外围片区) , 采取施工边界修建围挡, 覆盖及水土保持措施、植 被恢复措施后对生态影 响较小,不属于生态限制 类项目。 1-5: 本项目不属于饮用水 水源保护区范围内,距离 最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显 岗 水 库 一 级 保 护 区 1.23km,距离二级保护区 1.03km,距离准保护区 1.14km。 1-6:本项目为输变电项 目,不属于新建废弃物堆 放场和处理场,且不位于 公庄河干流两岸最高水 位线外延五百米范围。 1-7~1-8: 本项目为输变电 项目,不属于畜禽养殖项 目。 1-9~1-10:本项目为输变 电项目,不属于新建储油 库项目、产生和排放有毒 有害大气污染物的建设 项目以及使用溶剂型油 墨、涂料、清洗剂、胶黏 剂等高挥发性有机物原 辅材料项目。 1-11~1-12: 本项目不涉及 重金属排放。 2-1~2-2: 本项目无使用煤 炭能源。 3-1:本项目不涉及; 3-2: 本项目施工期废水经 处理后全部回用不外排, 运营期无废水产生。 3-3~3-4:本项目不涉及; 3-5:本项目为输变电项 目,不属于涉VOCs排放 7 要求逐步扩大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 3-1. 【水/限制类】单元内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出水 水质 COD、氨氮、总磷排放执行国家《地表水环境 质量》 (GB3838-2002)Ⅴ类标准,其余指标执行国家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 (GB18918-2002) 一级 A 标准与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较严值 的标准。 3-2. 【水/限制类】严格控制流域内增加水污染物排 放或对东江水质、水环境安全构成影响的项目。 3-3. 【水/综合类】统筹规划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 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的模式建设和完善农村污水、垃圾收集和处理设施, 实施农村厕所改造, 因地制宜实施雨污分流, 将有条 件的农村和城镇周边村庄纳入城镇污水、 垃圾处理体 系,并做好资金保障。 3-4. 【水/综合类】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控制农 药化肥使用量。 3-5. 【大气/限制类】重点行业新建涉 VOCs 排放的 工业企业原则上应入园进区。 新建项目 VOCs 实施倍 量替代。 3-6. 【土壤/禁止类】禁止向农用地排放重金属或者 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的污水、 污泥, 以及可能 造成土壤污染的清淤底泥、尾矿、矿渣等。 4-1. 【水/综合类】城镇污水处理厂、涉水企业应采 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废水直接排入水体。 4-2. 【水/综合类】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环境风 险排查,开展风险评估及水环境预警监测。 4-3. 【大气/综合类】建立环境监测预警制度,加强 污染天气预警预报; 生产、 储存和使用有毒有害气体 的企业 (有毒有害气体的企业指列入 《有毒有害大气 污染物名录》 的、 以及其他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 成危害的气体) ,需建立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预警 体系。 的项目。 3-6: 本项目不涉及重金属 排放,施工期废水经处理 后全部回用不外排,运营 期无废水产生,不向土壤 排放清淤底泥、尾矿、矿 渣。 4-1~4-2: 本项目施工期废 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不 外排,运营期无废水产 生,不会对水环境造成环 境风险。 4-3:本项目不涉及。 (3)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 本项目属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 4754-2017)及其修改单中 D4420 电力供应行业,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9 年本) 》 , 本项目属于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9 年本) 》 中“第 一类鼓励类”项目中的“电网改造及建设”项目。根据《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2022 年本) 》 ,本项目不属于禁止准入类。综上,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 家和地方相关产业政策的要求。 (4)与《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粤府[2012]120 号)相符性分析 根据《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粤府〔2012〕120 号) ,广东省域 8 范围主体功能区包括优化开发、重点开发、生态发展和禁止开发四类区 域。本项目位于博罗县,属于省级重点开发区域(珠三角外围片区) (见 附图 8) 。 其功能定位:推动全省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增长极,充分发 挥区位、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基础产业,与珠三角核心区及北部湾地区、 海峡西岸地区连成华南沿海临港工业密集带,成为全省经济持续增长的 新极核; 全省重要的人口和经济集聚区; 珠三角核心区产业重点转移区; 全省重要的能源基地,安全高效发展核电,适当发展火电;特色农业基 地和海洋渔业基地;其发展方向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 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加 快推进城镇化,大力提高清洁生产水平,构建完善、高效的基础设施网 络。 本项目不在《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粤府〔2012〕120 号)的禁 止开发区域中。本项目建设可提高供电可靠性,满足当地电力负荷发展 的需要,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相关要求。 (5)与《惠州市主体功能区规划》 (惠府〔2014〕125 号)相符性 分析 《惠州市主体功能区规划》 (惠府〔2014〕125 号)在《广东省主体 功能区规划》 (粤府〔2012〕120 号)的基础上,对惠州市域以镇(乡、 街道)为基本划分单元,将县(区)域空间进一步细分为调整优化区、 重点拓展区、农业与乡村发展区、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区以及禁止开发 区域共五类功能区。 根据《惠州市主体功能区规划》 (惠府〔2014〕125 号) ,本项目位 于博罗县湖镇镇,其属于重点开发区域-农业与乡村发展区(见附图 9) 。 农业与乡村发展区是农业与村镇协调发展地区,以适度推进城镇化、工 业化,积极发展都市农业以及建设新农村为主要功能的镇(乡、街道) , 适当控制国土开发强度。 《惠州市主体功能区规划》 (惠府〔2014〕125 号)将依法设立的国 家级、省级和市(县)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及重要水 9 源地等共 66 个区域列入禁止开发区域。本项目不在《惠州市主体功能 区规划》列入的禁止开发区域中,距离项目最近生态红线——南岭山地 生物多样性维护-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约 4.7km。 本项目建设可提高供电可靠性,满足当地电力负荷发展的需要,因 此本项目建设符合《惠州市主体功能区规划》 (惠府〔2014〕125 号)的 相关要求。 10 二、建设内容 地 理 位 置 广东能源惠州博罗湖镇镇光伏复合项目接入系统工程位于广东省惠州 市博罗县湖镇镇,线路自 110kV 光伏升压站起,止于 110kV 湖镇变电站间 隔,起点坐标为东经 114°8′9.862″,北纬 23°17′35.467″,终点坐标为东经 114°9′27.529″,北纬 23°14′37.080″。 项目地理位置图见附图 1。 项 目 组 成 及 规 模 一、工程内容及规模一、工程内容及规模 本项目建设内容主要有: ((1)线路工程:)线路工程: 广东能源惠州博罗湖镇镇光伏复合项目 (110kV 升压站) 至 110kV 湖镇 变电站线路工程:新建单回路架空线路长约 9.1km,新建地埋电缆线路长约 0.5km,最终形成一回广东能源惠州博罗湖镇镇光伏复合项目(110kV 升压 站)至 110kV 湖镇变电站 110kV 线路。 ((2)变电站工程:)变电站工程:110kV 湖镇变电站扩建 1 个 110 千伏出线间隔(在 原有占地范围内扩建,不涉及另外征地) 。 本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见表 2-1,线路路径图见附图 2。 表表 2-1 工程建设规模表工程建设规模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规模 1 110kV 线路 (1)架空线路: 新建单回路架空线路长约 9.1km。架空导线截面为 300mm2。 (2)电缆线路:新建地埋电缆线路长约 0.5km,电缆 导线截面为 630 mm2。 2 对侧 110kV 湖镇变电 站扩建间隔工程 对侧 110kV 湖镇变电站扩建 1 个出线间隔 二、主体工程二、主体工程 1、线路工程、线路工程 (1)线路规模 本项目新建 1 回 110kV 电力架空线路,由广东能源惠州博罗湖镇镇光 伏复合项目(110kV 升压站)采用单回线路接入 110kV 湖镇变电站,形成 1 回光伏发电项目~湖镇线,线路总长约 9.6km。其中: ①J1-J2、J3-J11 段为新建 110kV 架空线路,采用单回架设,该新建段线 11 路长约 9.1km,线路导线均采用 1× JL/LB20A-300/40 型铝包钢芯铝绞线(架 空导线截面采用 300mm2) ,地线采用两根 48 芯 OPGW 光缆; ②J2-J3、J11-110kV 湖镇站段为新建 110kV 电缆线路,电缆线路长约 0.5km(其中 J2-J3 段长约 100m,J11-110kV 湖镇站段约 400m) 。采用直埋 敷设+电缆顶管敷设,其中 J11-110kV 湖镇站段穿越公路段(约长 43m,埋 深 3m)采用顶管敷设,其余段均采用直埋敷设(约长 457m,埋深 1.3m) 。 该新建电缆采用 YJLW03-64/110-1× 630mm2型交联聚乙烯绝缘皱纹铝护套 聚乙烯外护套纵向阻水电力电缆(电缆截面采用 630mm2) ,地线采用两根 48 芯管道光缆(由专用管道在电缆沟内敷设) 。 (2)导线选型 本项目架空导线均采用 1× JL/LB20A-300/40 型铝包钢芯铝绞线, 架空线 路导线机械物理特性见下表 2-2。 表表 2-2 架空线路导线机械物理特性表架空线路导线机械物理特性表 型号 项目 导线 铝包钢芯铝绞线 型号 JL/LB20A-300/40 绞线结构(股数/直径) 铝 24/3.99 铝包钢 7/2.66 计算截面(mm² ) 铝 300.09 铝包钢 38.9 总计 338.99 计算外径(mm) 23.94 200C 直流电阻(Ω/km) 0.09211 计算拉断力(N) 94690 计算重量(kg/km) 1.0855 最终弹性系数(N/mm2) 69000 线膨胀系数(计算值) (1/º C) 20.6× 10-6 (3)杆塔及基础 ①杆塔型式 本项目 110kV 线路全线使用角钢塔架设,一共使用 25 基塔,杆塔具体 情况见表 2-3。详见附图 5。 表表 2-3 杆塔设置情况一览表杆塔设置情况一览表 类 别 塔型 呼高 (m) 水平 档距 垂直 档距 铁塔根开 转角 度数 保护 角 (° ) 数 量 单重 (kg) 正面 宽度 侧面 宽度 12 角 钢 塔 1C1W2-ZM2 36 350 500 6464 6464 0 <10 14 7371.6 1C1W2-J1 27 270/80 ± 450 /± 150 5599 5599 0-20 <10 1 7430.7 1C1W2-J2 27 270/80 ± 450 /± 150 6717 6717 20-40 <10 2 8361.7 1C1W2-J3 27 270/80 ± 450 /± 150 6799 6799 40-60 <10 3 9465.1 1C1W2-J4 27 270/80 ± 450 /± 150 7499 7499 60-90 兼0-90 终端 <10 5 10582.0 ②基础类型选择 本工程采用掏挖基础、人工挖孔桩基础等型式。 (4)电缆选型及敷设方式 电缆采用 YJLW03-64/110-1× 630mm2型交联聚乙烯绝缘皱纹铝护套聚 乙烯外护套纵向阻水电力电缆,本工程电缆采用直埋+顶管的方式敷设。电 缆沟埋深约 1.3m。顶管埋深约 3m。 (5)通讯光缆选型及敷设方式 沿惠州博罗湖镇光伏电站升压站至 110kV 湖镇站的新建 110kV 输电线 路架设 2 条 48 芯的 OPGW 光缆,光缆路径长度约为 2× 9.6km。两侧站点采 用 48 芯非金属管道光缆作为导引光缆,长度约为 2× 2× 0.3km,由专用管道 在电缆沟内敷设。 2、、110kV 出线间隔扩建工程出线间隔扩建工程 本项目在湖镇变电站原有用地范围东北侧扩建 1 回 110kV 出线间隔 (约 340m2) ,无需另外征地,不改变变电站总平面布置,110kV 湖镇变电站用地 属于公共设施用地,不动产权证见附件 10。 三、辅助工程三、辅助工程 无。 四、环保工程四、环保工程 1、生态、生态保护措施保护措施 建设单位拟在施工边界采取拦挡措施; 对开挖土方及裸露地面采取覆盖 措施; 修建排水设施等水土保持措施; 剥离表土妥善保存用于后期植被恢复; 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植被恢复;场内设置临时截排水沟、隔油池、沉淀池等 措施;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及施工时间;严格限制施工范围。 2、噪声防治措施、噪声防治措施 本项目为 110kV 架空输电线路,导线对地最小距离为 25m,可满足 13 《110kV~750kV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GB50545-2010) 》 的经过非居民区、 居民区的导线对地最小距离分别为 6m、 7m 的要求,且本项目选择符合国家 标准的较低噪声的导线,可有效降低架空线路对周边的声环境影响。 3、电磁环境防护措施、电磁环境防护措施 拟建线路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导线,并优化架线高度。可以有效降低架 空线路对周边的电磁环境影响。 所有杆塔均安装线路塔号标示牌(含线路名称) 、警示牌、相序牌。样 式按南方电网发布的《架空线路及电缆安健环设施标准》制作,相序牌安装 在对应的横担与塔身连接处,标示牌、警示牌安装高度离地面 3~4m。 4、拆迁及赔偿情况、拆迁及赔偿情况 根据 《广东能源惠州博罗湖镇镇光伏复合发电项目接入系统工程可行性 研究报告》 ,本项目不涉及工程拆迁。 环保拆迁的原则为:工程评价范围内常年住人房屋处工频电场大于 4kV/m 时一律拆迁。 根据本次环评报告,本项目无环保拆迁。 五、依托五、依托工程工程 110kV 湖镇变电站于1998年 7月投产, 目前设有主变容量为 2× 40MVA, 主变电压等级为 110kV/10kV,配电装置采用 AIS 配电装置。已建成 110kV 出线 4 回,从东南方向至西北方向分别为义镇甲线、义镇乙线、青镇乙线、 青镇甲线。由“与项目有关的原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小节可知,湖镇 变电站厂界现状电磁辐射可以达到《电场环境控制限值》 (GB8702-2014) 中频率为 0.05kHz 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电场强度≤4kV/m,磁感应强 度≤100μT) ;厂界现状噪声可以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2 类标准限值;项目周边生态恢复良好。 本项目在湖镇变电站原有用地范围东北侧扩建 1 回 110kV 出线间隔 (约 340m2) ,无需另外征地,不改变湖镇变电站总平面布置。原变电站建有化粪 池,此次间隔扩建运行期不增加工作人员,无新增生活污水。施工期产生的 生活污水利用已有化粪池处理后回用于站区绿化。 原变电站设有垃圾桶等生 活垃圾收集设施,施工期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经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清运。 本项目间隔扩建工程不增加主变压器等一次设备,不增加含油设备,无废油 产生。 14 表表 2-4 本项目扩建间隔工程本项目扩建间隔工程与原湖镇变电站依托关系一览表与原湖镇变电站依托关系一览表 序号 项目 依托关系 1 用地 在湖镇变电站原有用地范围内,无需另外征地 2 总平面布置 不改变原有总平面图布置 3 人员 运行期不增加人员数量 4 环保措施 废水 施工期间生活污水利用已有化粪池处理后,回用 站内绿化,不新建设施。 固废 施工期生活垃圾利用站内垃圾桶收集处理,不新 建设施。 噪声及其他 本期不增加主变压器等含油设备,不需依托现有 事故油池和排油管网。 六、临时工程六、临时工程 本项目不设取弃土场,不设拌合站,施工人员办公生活场地租用沿线民 房或依托湖镇变电站现有环保设施处理。 本项目由架空线路与电缆线路组成, 其中架空线路的临时工程包括塔基 施工区、牵张场地、跨越场地;电缆线路的临时工程主要包括电缆沟施工作 业带、电缆顶管施工作业区等。临时工程占地情况见“总平面及现场布置-施 工布置及工程占地”小节。 总 平 面 及 现 场 布 置 1、总平面布置、总平面布置 (1)输电线路路径 路径由拟建 110kV 湖镇升压站北向南走线,采用架空架设,出线由升 压站 110kV 构架架空出线 J1 至 J2 电缆终端塔,电缆下塔管沟至 J3 电缆终 端塔处电缆上塔 (穿越 500kV 从博甲乙线及村路) , 然后 J3 塔北向南架空架 设至 J11 电缆终端塔处,途径和睦村、大和岭、邹村、石新、南江村、洋角 及湖镇城区,架空线路路径长 9.1km;后电缆沿坡边直埋至 D1 处,顶管敷 设穿越富裕大道东段至 D2,直埋敷设至湖镇站围墙 D3 新建电缆井处,进 入湖镇站新建间隔。电缆路径长 500m(其中 J2-J3 段长约 100m,J11-110kV 湖镇站段约 400m) 。 采用直埋敷设+电缆顶管敷设, 其中顶管路径长为 43m, 直埋路径长为 457m。接入系统路径图见图 2。 输电线路路径在 J2~J3 段以电缆的形式穿越已建 500kV 从博甲乙线, 架 空线路在 J9~J11 段与已建 110kV 青镇甲乙线并行,在 J7~J8 段与 220kV 博 沙甲乙线并行,在 J5~J7 段与已建 500kV 从博甲乙线并行。 (2)110kV 湖镇变电站扩建间隔 15 110kV 湖镇变电站站区规划在前期工程已完成, 本期工程在原有预留用 地上建设,不对外征地,原站区总体布置不变。本期扩建的间隔位于现有的 110kV 户外配电装置场地东北侧预留用地内, 扩建后的平面布置图见附图 6。 2、施工布置情况、施工布置情况 (1)架空线路 ①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人员的办公生活区 (项目部)场地租用沿线 民房。 ②塔基区:25 座塔基永久占地面积为 0.11hm2;每个塔基周边平坦处设 施工场地区,满足基础开挖、砼浇筑、铁塔组立、材料堆放等需要;结合塔 基类型、材料数量等,施工场地区临时占地面积约 0.29hm2。 ③牵张场地:根据线路走向与本项目线路实际情况,设置 3 处牵张场; 根据牵张设备规格及材料数量,施工临时占地面积约 0.3hm2。 ④跨越场地:架空线路跨越铁路、道路、河流、电力线路等设施时,需 要搭设跨越架。跨越架一般有 3 种形式:a)钢质跨越架;b)毛竹或木质 跨越架;c)索道封网跨越或其他专用跨越设施。根据本项目交叉跨越情况, 在跨响水河时需建设毛竹或木质跨越架,共设置 3 处跨越场地,建设跨越架 只需占压原地貌,尽量避免开挖回填扰动。本项目按每处 0.01hm2计列,共 计 0.03hm2。 ⑤施工便道:本项目塔基、牵张场地、跨越场地优先布置在现有道路附 近,现有道路未通达处则在其基础上布置施工便道(见附图 4) 。经统计, 本项目设置施工便道约 1200m,宽约 4m,共计 0.48hm2。 (2)电缆线路(直埋段) ①施工临建区:施工人员的办公生活区(项目部)场地租用沿线民房。 ②施工作业带:电缆线路(直埋段)全长 457m,采用放坡开挖,槽口 宽约 1.00m,一侧为施工道路,另一侧堆放回填土方、表土(注:土方覆以 彩条苫盖,表土袋装为编织土袋兼作施工作业带拦挡) ,施工作业带宽约 4.00m,施工临时占地面积约 0.36hm2。 ③施工临时道路:因本项目电缆施工段较短,且施工作业带己考虑管沟 开挖时的施工道路,因此不再新增施工临时道路。 16 (3)电缆线路(顶管段) ①施工临建区:施工人员的办公生活区(项目部)场地租用沿线民房。 ②施工作业区:主要为施工井等。临时占地约 0.04hm2。 综上,本项目总占地面积为 1.61hm2,其中 0.11hm2为永久占地,1.5hm2 为临时占地。施工总布置图见附图 4。 3、工程占地、工程占地 对侧变电工程在原 110 千伏湖镇变电站用地范围内进行,无须新增征 地或临时占地。 根据设计资料及现场勘察,本项目线路总占地面积为 1.61hm2,其中 0.11hm2为永久占地,1.5hm2为临时占地,原始占地类型为林地、园地、草 地等,项目占地情况详见下表 2-5。 表表 2-5 工程占地情况一栏表工程占地情况一栏表 单位:单位:hm² 序号 项目组成 占地类型 占地性质 占地 面积 林地 园地 草地 永久占 地 临时 占地 一 架空线路区 0.49 0.59 0.13 0.11 1.1 1.21 1 塔基 0.06 0.04 0.01 0.11 0 0.11 2 施工场地区 0.17 0.11 0.01 0 0.29 0.29 3 牵张场区 0 0.20 0.1 0 0.3 0.3 4 跨越场地 0 0.02 0.01 0 0.03 0.03 5 施工便道 0.26 0.22 0 0 0.48 0.48 二 电缆线路区 0 0 0.4 0 0.4 0.4 1 电缆沟开挖区 0 0 0.36 0 0.36 0.36 2 顶管施工作业区 0 0 0.04 0 0.04 0.04 合合计计 0.49 0.59 0.53 0.11 1.5 1.61 4、土石方平衡、土石方平衡 根据设计资料,架空线路区土石方开挖总量为 0.06 万 m³ ,回填总量为 0.06 万 m³ ,回填全部利用自身开挖土方,余方就地摊平;无借方,无弃方。 电缆线路区土方开挖总量为 0.05 万 m³ ,回填总量为 0.042 万 m³ ,剩余 0.008 万 m³ 在附近作业带及绿化带就地摊平,无弃方。 间隔扩建工程挖方量约为 102m³ ,填方量为 85m³ ,剩余土方 17m3在站 内就地摊平,无弃方。 17 施 工 方 案 1、施工工艺、施工工艺 ((1)架空线路施工工艺)架空线路施工工艺 根据测绘设计好的位置进行塔基基坑开挖, 基坑施工完成后即进行杆塔 的组立,杆塔组立是将塔基置入开挖好的杆坑,然后进行回填,再逐步进行 上层的组装,杆塔立起后需进行金具(耐张串、直线串、跳线串)的安装, 拉线、紧线等,完成后进行绝缘子的绑扎,然后将导线运到线路首端(紧线 处),用放线架架好线轴,放线,放线后需进行紧线,在首端杆上,挂好紧 线器或在地锚上拴好倒链。先将两边线用人力初步拉紧,然后用紧线器或倒 链紧线。观测导线弛度达到要求后,将导线卡固在耐张线夾上或套在蝶式绝 缘子上绑回头(裸铝导线应缠包钢带),最后,平衡绷起其它导线,即线路架 设完成。注:因线路无可避免跨越了响水河段(其属于Ⅱ类水体) ,为最大 限度减少对响水河的不利影响, 建设单位不设置水中塔基, 而在河岸两侧 (尽 可能远离响水河处)设置塔基、完成杆塔组立及金具安装工序,然后使用牵 张设备以悬空的方式展放导线(跨河时在两侧设立毛竹或木质跨越架) 。 图图 2-1 架空线路施工工艺流程图架空线路施工工艺流程图 施工废水、 施工扬尘及燃油废气、 噪声、固废 18 ((2)电缆施工工艺)电缆施工工艺 1)挖沟直埋工艺 施工前需先进行作业线路及场地的清理, 清理完成后即可进入管沟开挖 工序,管沟开挖以机械开挖为主,人工配合为辅,对开挖完成的沟槽底板进 行整平,放出沟槽中心线,按设计的高度和宽度利用沟槽土模浇筑混凝土底 板。浇筑时严格按要求振捣,直到完全密实为止。浇筑后进行收光并做到及 时养护, 确保混凝土的强度。 管沟建设施工完成后即可按设计要求敷设电缆, 进行管沟回填,在管廊四周空隙填砂,用木棒捣实,使砂在管廊外壁形成圆 弧状管床。回填结束后进行施工现场的清理,路面恢复。 图图2-2 电缆线路施工工艺流程图电缆线路施工工艺流程图 2)顶管工艺 本工程采取泥水平衡式顶管方式, 泥水平衡式顶管掘进机被主顶油缸向 前推进,掘进机头进入止水圈,穿过土层到达接收井,电动机提供能量,转 动切削刀盘,通过切削刀盘进入土层。挖掘的土质,石块等在转动的切削刀 盘内被粉碎,然后进入泥水舱,在舱内与泥浆混合,最后通过泥浆系统的排 施工扬尘、噪声 施工废水、施工扬尘及燃油废气、 噪声、固废 施工扬尘及燃油废气、噪声、固废 19 泥管由排泥泵输送至地面上的泥浆池,经泥浆处理器混凝沉淀后,上清液回 用于新鲜泥浆制备,循环使用,最后一班台上清液作为施工场地清扫、降尘 用水,泥浆干化后就地填埋;在挖掘过程中,采用复杂的土压平衡装置来维 持水土平衡,以至始终处于主动与被动土压之间,达到消除地面的沉降和隆 起的效果。掘进机完全进入土层以后,电缆、泥浆管被拆除,吊下第一节顶 进管,它被推到掘进机的尾套处,与掘进头连接管顶进以后,挖掘终止、液 压慢慢收回,另一节管道又吊入井内,套在第一节管道后方,连接在一起, 重新顶进,这个过程不断重复,直到所有管道被顶入土层完毕,完成一条完 整的地下管道。顶管施工工艺示意图见图 2-3、图 2-4。 20 图图 2-3 顶管施工工艺流程图顶管施工工艺流程图 施工废水、施工扬尘及 燃油废气、噪声、固废 施工废水、固废、噪声 21 图图 2-4 顶管施工工艺示意图顶管施工工艺示意图 ((3)间隔扩建工程)间隔扩建工程 间隔扩建施工工艺主要包括地基处理、混凝土工程、电气施工和设备安 装几个阶段。 (1)地基处理 主要为设备支架基础开挖、回填碾压处理等。 (2)混凝土工程 为了保证混凝土质量,工程开工以前,掌握近期天气情况,尽量避开大 的异常天气,做好防雨措施。基础施工期,以先打桩、再开挖、后做基础为 原则。 (3)电气施工 电气设备视土建部分进展情况机动入,但须以保证的安全为前提。另外 须与土建配合的项目,如接地母线敷设、电缆通道安装等可同步进行。 (4)设备安装 电气设备一般采用吊车施工安装。在运卸时,除平稳轻起落外,尚需严 格按厂家设备安装及施工技术要求进行安装。 2、施工时序及建设周期、施工时序及建设周期 施工时间的安排应能有效降低工程施工期各项污染因子影响和减少水 22 土流失,本环评对施工时间提出如下要求: (1)施工期宜避开雨季施工,严禁大雨天进行回填施工,并应做好防雨 及排水措施。 (2)开挖和土石方运输会产生扬尘尽量避开大风天气施工。 (3)施工时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要求安排施 工时间,原则上施工只在昼间(作业时间限制在 6:00 至 22:00 时)进行, 如因工艺要求必须夜间施工, 则应取得工程所在地人民政府或者其有关主管 部门证明,并公告附近公众。 项目计划于 2022 年 10 月开工,预计于 2022 年 12 月完工,总工期 3 个 月。架空线路先进行施工,然后是电缆施工,最后是间隔扩建。 其 他 根据 《广东能源惠州博罗湖镇镇光伏复合发电项目接入系统工程可行性 研究报告》 ,本工程输电线路路径比选方案如下: 方案一: 路径由拟建 110kV 湖镇升压站北向南走线,采用架空架设,出线由升压 站 110kV 构架架空出线 J1 至 J2 电缆终端塔,电缆下塔管沟至 J3 电缆终端 塔处电缆上塔 (穿越 500kV 从博甲乙线及村路) , 然后 J3 塔北向南架空架设 至 J11 电缆终端塔处,途径和睦村、大和岭、邹村、石新、南江村、洋角及 湖镇城区,架空线路路径长 9.1km;后电缆沿坡边直埋至 D1 处,顶管敷设 穿越富裕大道东段至 D2,直埋敷设至湖镇站围墙 D3 新建电缆井处,进入 湖镇站新建间隔。电缆路径长 500m,其中顶管路径长为 43m,直埋路径长 为 457m。 方案二: 径由拟建 110kV 湖镇升压站北向南走线,采用架空架设,出线由升压站 110kV 构架架空出线 J1 至 J2 电缆终端塔, 电缆下塔管沟至 J3 电缆终端塔处 电缆上塔(穿越 500kV 从博甲乙线及村路) ,然后 J3 塔北向南架空架设至 J11 电缆终端塔处,途径和睦村、邹村、新屋、下围、庄村及湖镇城区,架 空线路路径长 8.2km;后电缆沿坡边直埋至 D1 处,顶管敷设穿越富裕大道 东段至 D2,直埋敷设至湖镇站围墙 D3 新建电缆井处,进入湖镇站新建间 隔。电缆路径长 500m,其中顶管路径长为 43m,直埋路径长为 457m。 23 图图 2-5 路径比选方案路径比选方案 方案比选:方案比选: 对比项目 方案一(推荐方案) 方案二(备选方案) 比选分析 线路总长度 9.6km,其中架空路径长 9.1km,电缆路径长 0.5km。新建塔基 25 基, 其中耐张塔 10 基, 直线塔 15 基。 8.7km,其中架空路径长 8.2km,电缆路径长 0.5km。新建塔基 25 基, 其中耐张塔 18 基,直线 塔 7 基。 方案一长度 略长,塔基 数量相当。 方案二略优 工程造价 耐张比例 40%,造价较低 耐张比例 72%,造价较 高 方案一优 沿线主要植被 类型 林地、园地、草地 林地、园地、草地 相当 水体敏感情况 跨越响水河,最近距离显 岗水库一级保护区 跨越响水河,部分架空 线路段紧邻显岗水库饮 方案一优 N 图图 例例 拟建 110kV 线路(方案一) 拟建 110kV 线路(方案二) 已建 110kV 青镇甲乙线 已建 220kV 博沙甲乙线 已建 500kV 从博甲乙线 24 1.23km,距离二级保护区 1.03km,距离准保护区 1.14km。 用水源保护区 路径协议情况 博罗县自然资源局同意其 路径 无 方案一优 最终比选结果最终比选结果 推荐采用方案一推荐采用方案一 综合上述比选,本次推荐采用方案一。 25 三、生态环境现状、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 生 态 环 境 现 状 1、生态环境现状、生态环境现状 (1)生态功能区划 本项目位于惠州市博罗县湖镇镇。根据《惠州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其 属于重点开发区域-农业与乡村发展区,见附图 9。根据《惠州市“三线一单”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 , 本项目属于博罗一般管控单元 (ZH44132230001) 、 博罗沙河流域重点管控单元(ZH44132220001),见附图 10。 (2)生态环境现状 根据现场勘察,本项目线路沿线土地利用现状为林地、园地、草地及少 量裸露地面,不涉及基本农田。目前线路沿线主要植被类型为桉树、果树以 及毛竹等常见植被,现状植被覆盖率较好。 架空线路沿线(果树) 架空线路沿线(桉树) 顶管段+电缆沟段沿线(灌草地+裸露地面) 图图 3-1 线路沿线生态现状图线路沿线生态现状图 根据线路沿线地区珍稀植物资源调查成果,结合现场踏勘,本工程评价 区范围野生动物以常见动物为主,主要有麻雀、鼠类、蛙及蛇类等,未发现 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古树名树,未发现珍稀濒危及国家和省级重 点保护的野生动物。 26 本项目不涉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 年版)》 中的第(一)类环境敏感区,即不涉及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海洋特别保护区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本项目不涉 及重要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现状良好。 2、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惠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2021 年修订) 》 ,本项目所在地 属环境空气质量二类功能区,不涉及一类功能区,因此执行《环境空气质量 标准》 (GB3095-2012)及 2018 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 根 据 《 2020年 惠 州 市 生 态 环 境 状 况 公 报 》( 网 址 : http://shj.huizhou.gov.cn/zwfw/grfw/hjzkgg/content/post_4301837.html) ,2020 年博罗县空气质量良好,六项污染物(SO2、NO2、PM10、PM2.5、O3、CO) 年评价浓度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AQI 达标率为 95.6%;与 2019 年相比, 博罗县综合指数分别下降 12.0%;博罗县 AQI 达标率均上升 1.6 个百分点。 本项目所在区域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区。 3、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1)响水河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响水河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项目附近水体为响水河。 根据 《关于印发 〈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的通知》 (粤环[2011]14 号) ,响水河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Ⅱ类标准。本环评引用《惠州交投神山绿色现代石场有限 公司博罗县神山矿区坪塘矿段 300 万 m3/a 建筑用片麻岩矿开发项目环境影 响报告书》中的监测数据,监测单位为:广东华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监测 时间为 2020 年 6 月 1~2 日,区域内废水污染企业变动不大,监测数据具有 一定的代表性。本环评选取与线路最近的监测断面(W4)作为评价断面, 其监测数据如下: 27 图图 3-2 响水河响水河 W4 监测断面图监测断面图 表表 3-1 响水河响水河 W4 断面地表水水质现状监测数据断面地表水水质现状监测数据 (单位:(单位:mg/l,除,除 pH 无量纲,水温无量纲,水温℃,粪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 MPN/L)) 指标 日期 pH 水温 DO 氨氮 粪大 肠菌 群 氟化 物 高锰 酸盐 指数 镉 汞 CODcr 挥发 酚 2020.6.1 6.98 25.4 7.55 0.424 20 0.058 2.3 ND ND 10 0.0012 2020.6.2 6.89 20.4 6.65 0.386 20 0.088 2.1 ND ND 5 0.0005 GB3838-2002 Ⅱ类标准 6~9 / ≥6 ≤0.5 ≤2000 ≤1.0 ≤4 ≤0.005 ≤0.00005 ≤15 ≤0.002 指标 日期 硫化 物 BOD5 氰化 物 砷 石油 类 铜 硒 锌 LAS TN TP 2020.6.1 0.016 2.3 ND ND ND ND ND ND 0.09 0.24 0.04 2020.6.2 0.016 2.3 ND ND ND ND ND ND 0.1 0.17 0.06 GB3838-2002 Ⅱ类标准 ≤0.1 ≤3 ≤0.05 ≤0.05 ≤0.05 ≤1.0 ≤0.01 ≤1.0 ≤0.2 ≤0.5 ≤0.1 根据监测结果, W4 监测断面所有检测指标均能达到 《地表水环境质量 标准》 (GB3838-2002 )中的Ⅱ类标准要求,响水河水环境质量良好。 (2)显岗水库环境质量现状 项目附近水体为显岗水库。为了解项目周边水体的环境质量现状,本环 评引用《博罗县显岗水库清淤工程(一期)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的监测 数据,引用的监测断面位于显岗水库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根据关于印发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惠州市部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批复》 (粤府函 〔2019〕270 号) ,其属于Ⅲ类水体,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Ⅲ类标准。引用数据的监测时间为 2020 年 3 月 24~26 日, 显岗水库水质监测数据见表 3-2。 28 图图 3-3 显岗水库监测断面图显岗水库监测断面图 表表 3-2 项目水质现状监测结果项目水质现状监测结果 单位:单位:mg/L ((pH 值值及注明者除外,及注明者除外,pH 为无量纲)为无量纲) 监测点 W1 项目清淤区南侧 500m W2 项目清淤区 W3 项目清淤区东南 侧 800m 标准 值 监测时 间 3.24 3.25 3.26 3.24 3.25 3.26 3.24 3.25 3.26 水温 (℃) 23.1 22.8 22.2 23.2 22.6 22.3 22.8 23.0 22.5 / pH 值 6.89 7.11 7.05 6.46 6.58 6.49 6.73 6.87 6.71 6~9 溶解氧 5.76 5.65 5.82 5.38 5.46 5.55 5.44 5.53 5.61 ≥5 高锰酸 盐指数 1.6 1.6 1.6 1.9 1.8 1.8 1.7 1.7 1.6 ≤6 化学需 氧量 11 10 13 14 13 14 12 13 12 ≤20 五日生 化需氧 量 2.7 2.6 2.6 2.9 2.8 2.8 2.4 2.3 2.4 ≤4 氨氮 0.274 0.258 0.298 0.52 0.506 0.542 0.238 0.222 0.254 ≤1.0 总磷 0.02 0.03 0.02 0.04 0.02 0.03 0.02 0.03 0.04 ≤0.05 石油类 ND ND ND ND ND ND ND ND ND ≤0.05 ND 表示未检出(低于方法检出限) 根据监测结果可知,显岗水库各监测因子均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 准》Ⅲ类标准。这表明显岗水库的水环境质量较好。 4、声环境质量现状、声环境质量现状 为了解项目沿线声环境现状, 本次评价在项目沿线设置 7 个声环境现状 本项目线路本项目线路 29 监测点(由“评价标准”章节可知,N1、N2 所在地为农村地区,执行《声环 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1 类标准; N3~N7 为其他区域, 执行 2 类标准) , 委托深圳市源策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于 2022 年 5 月 25 日进行监测。 (1)调查和评价内容 昼间等效声级(Ld) 、夜间等效声级(Ln) 。 (2)监测时间 监测时间:2022 年 5 月 25 日,在昼间(测量时间为 09:00-13:00)和夜 间(晚上 22:00-24:00)分别进行声环境现状监测。监测时天气温度 29℃, 相对湿度 70%,天气多云,东南风,风速 1.5m/s。 (3)监测仪器及检定情况 本项目噪声监测仪器及检定情况见表 3-3。 表表 3-3 噪声监测仪器及检定情况噪声监测仪器及检定情况 仪器名称及型仪器名称及型 号号 测量范围测量范围 生产厂家生产厂家 检定与校准检定与校准 AWA5688 多功能声级计 32dB~ 130dB 杭州爱华仪 器有限公司 1、 检定单位: 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2、检定证书号:JT-20220500208; 3、有效期至:2023-05-17 (4)监测结果 根据监测报告(报告编号:YCT-EN20220526001) ,本项目噪声监测结 果见表 3-4。 表表 3-4 噪声监测结果表噪声监测结果表 单位:单位:dB((A)) 编 号 监测点位 噪声值 Leq 标准限值 2022.5.25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N1 塘滩岭居民楼 48.1 41.6 55 45 N2 果园看护房 46.1 41.3 55 45 N3 湖镇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出线端 49.2 44.8 60 50 N4 湖镇变电站东侧围墙外 1m 50.1 46.3 60 50 N5 湖镇变电站南侧围墙外 1m 52.6 48.9 60 50 N6 湖镇变电站西南侧围墙外 1m 51.8 47.2 60 50 N7 湖镇变电站西北侧围墙外 1m 51.9 46.5 60 50 由表 3-5 可见,本工程线路沿线声环境保护目标处的昼间声环境噪声监 测值为 46.1~48.1dB(A),夜间声环境噪声监测值为 41.3dB(A)~41.6dB(A), 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1 类标准要求;湖镇变电站间隔扩 建工程出线端昼间声环境噪声监测值为 49.2dB(A),夜间声环境噪声监测值 为 44.8dB(A),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2 类标准要求;湖 30 镇变电站四周场界 1m 处昼间为 50.1~52.6dB(A),夜间为 46.3~48.9dB(A), 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2 类标准限值要 求。项目所在地声环境现状良好。 5、电磁环境质量现、电磁环境质量现状状 本次评价在项目沿线及湖镇变电站周边共设置 8 个电磁现状监测点, 委 托深圳市源策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于 2022 年 5 月 25 日进行现场实测, 结果 显示: 广东能源惠州博罗湖镇镇光伏复合项目接入系统工程沿线电磁环境保 护目标工频电场强度值为 3.67V/m~562.76V/m,工频磁感应强度值为 0.2μT~2.28μT;110kV 湖镇变电站拟扩建间隔侧围墙外 5m 处的工频电场强 度为 65.02V/m,磁感应强度为 0.52μT;湖镇变电站场界周边工频电场强度 值为 0.5V/m~67.9V/m,工频磁感应强度值为 0.05μT~0.6μT。监测点位的工 频电场强度与磁感应强度可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GB8702-2014)中公 众曝露控制限制值要求,即电场强度 4000V/m、磁感应强度 100μT。项目所 在区域电磁环境现状良好。 电磁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的具体内容,电磁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的具体内容, 见电磁环境影响专题。见电磁环境影响专题。 6、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HJ610-2016)中附录 A, 本项目属于“E 电力,35、送(输)变电工程”项目,为报告表项目,因此本 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为Ⅳ类。 Ⅳ类项目不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 评价,因此本项目不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7、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土壤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 (试行) 》(HJ964-2018) 附录 A, 本项目属于“电力热力燃气及水产和供应业——其他” 类别,因此项目土壤 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为Ⅳ类。Ⅳ类项目不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因此本 项目不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与 项 目 有 关 的 原 1、与本项目相关的输变电工程相关环保手续办理情况、与本项目相关的输变电工程相关环保手续办理情况 与本工程相关的输变电工程包括 110kV 湖镇变电站、广东能源惠州博 罗湖镇镇光伏复合项目、 110kV 湖镇光伏升压站, 其中广东能源惠州博罗湖 镇镇光伏复合项目、 110kV 湖镇光伏升压站正在进行办理环评手续, 目前尚 未建设。 31 有 环 境 污 染 和 生 态 破 坏 问 题 因此, 与项目有关的原有环境污染主要为 110kV 湖镇变电站产生的噪声 和电磁辐射等影响。 2、与本项目相关输变电工程回顾性分析、与本项目相关输变电工程回顾性分析 110kV 湖镇变电站于 1998 年 7 月投产, 目前设有主变容量为 2× 40MVA, 主变电压等级为 110kV/10kV,配电装置采用 AIS 配电装置。已建成 110kV 出线 4 回,从东南方向至西北方向分别为义镇甲线、义镇乙线、青镇乙线、 青镇甲线。 110kV 湖镇变电站已采取严格的环保措施,相关设施运行良好,截止目 前尚未收到对 110kV 湖镇变电站的环保投诉,未发现环境问题。 为了解 110kV 湖镇变电站产生的噪声和电磁辐射情况, 本项目委托深圳 市源策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进行监测(监测当日变电站为正常运行状态) , 监测时间及仪器等同现状监测部分,监测布点详见附图 14。 (1)电磁环境 110kV 湖镇变电站的工频电场强度检测值为 0.5~67.9V/m,工频磁感应 强度检测值为 0.05~0.6μT,满足《电场环境控制限值》 (GB8702-2014)中频 率为 0.05kHz 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电场强度≤4kV/m,磁感应强度 ≤100μT) 。 (2)声环境 110kV 湖镇变电站的噪声检测值为昼间 50.1~52.6dB(A)、夜间 46.3~48.9dB(A),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 2 类标准限值要求(昼间≤60dB(A),夜间≤50dB(A)) 。 (3)生态影响 根据现场调查结果, 湖镇变电站已采取了绿化措施, 周围生态恢复良好, 未见生态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 32 图图 3-4 110kV 湖镇变电站现状图湖镇变电站现状图 生 态 环 境 保 护 目 标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目录》 (2021 年版) ,本项目应 该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同时,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 (HJ24-2020)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HJ2.4-2021)和《环境影 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环境》 (HJ19-2022)的要求,确定本项目评价范围见 表 3-5。 表表 3-5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环境要素 环境评价范围 依据 电磁环境(工频 电场、工频磁 场) 架空线路:架空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 外两侧各30m 电缆线路:电缆线路:电缆管廊两侧边 缘各外延5m(水平距离) 扩建出现间隔:扩建出现间隔: 扩建间隔区 域外 30m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 (HJ24-2020) 声环境 架空线路:架空线路:边导线地面投影 外两侧各30m 电缆线路:电缆线路:可不进行声环境 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HJ2.4-202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 (HJ24-2020) 生态环境 架空及电缆线路:架空及电缆线路:边导线地 面投影外两侧各 300m 带状 区域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环 境》(HJ19-202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 (HJ24-2020) (1)电磁环境保护目标 根据现场踏勘,架空线路评价范围内电磁环境保护目标有 3 处、电缆线 110kV 湖镇变电站 33 路评价范围内无电磁环境保护目标,详见表 3-10,环境保护目标与本项目相 对位置关系图见附图 3。 (2)声环境保护目标 根据现场踏勘, 本项目评价范围内声环境保护目标有 2 处, 详见表 3-10。 (3)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本项目位于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湖镇镇,评价范围内不涉及《环境影响 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 (HJ19-2022)中规定的法定生态保护区域、重要 生境以及其他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的区域, 即本工程无生态敏感保护目标。 (4)水环境保护目标 根据现场踏勘及调查,项目不占用、不跨越饮用水源保护区,本项目线 路距显岗水库一级保护区 1.23km,距离二级保护区 1.03km,距离准保护区 1.14km。本线路跨越 1 处跨越响水河,为架空线路跨越,不在响水河内设置 涉水基塔。 表表 3-6 本项目水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本项目水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序号 环境保护目标名 称 级别 水体功能 与本工程的关系 1 响水河 Ⅱ类 饮 线路跨越 (1 处) , 不设涉水基塔 2 显岗水库饮用水 水源保护区 一级保护区:Ⅱ类; 二级保护区及准保 护区:Ⅲ类 饮农防发 距离一级保护 区:1.23km;距 离二级保护区: 1.03km;距离准 保护区:1.14km 电磁环境、声环境以及生态环境评价范围示意见附图 3。 评 价 标 准 一、环境质量标准一、环境质量标准 1、响水河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Ⅱ类标准,显 岗水库饮用水一级保护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Ⅱ类 标准,二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Ⅲ类标准。 表表 3-7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值一览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值一览表 单位单位:mg/L (水温、水温、pH、粪大肠菌群除外、粪大肠菌群除外) 序 号 项目 (GB3838-2002)Ⅱ类标 准值 (GB3838-2002)Ⅲ类标准 值 1 水温(℃) —— —— 2 pH 值 6~9 6~9 34 3 溶解氧≥ 6 5 4 高锰酸盐指数≤ 4 6 5 化学需氧量≤ 15 20 6 五日生化需氧量≤ 3 4 7 氨氮≤ 0.5 1.0 8 总磷≤ 0.1 0.2 9 总氮≤ 0.5 1.0 10 石油类≤ 0.05 0.05 11 LAS≤ 0.2 0.2 12 氰化物≤ 0.05 0.2 13 硫化物≤ 0.1 0.2 14 粪大肠菌群(个/L)≤ 2000 10000 15 挥发酚≤ 0.002 0.005 16 铜≤ 1.0 1.0 17 砷≤ 0.05 0.05 18 氟化物≤ 1.0 1.0 19 锌≤ 1.0 1.0 20 汞≤ 0.00005 0.0001 21 镉≤ 0.005 0.005 22 硒≤ 0.01 0.01 2、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二级标准) 及其生态环境部 2018 年第 29 号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 表表 3-8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摘录)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摘录) 污染物名称污染物名称 取值时间取值时间 单位单位 浓度限值浓度限值 采用标准采用标准 二级标准二级标准 一级标准一级标准 SO2 年平均 μg/m3 60 20 《环境空气质量 标准》 (GB3095-2012) 及 2018 年修改单 24 小时均值 150 50 NO2 年平均 40 40 24 小时均值 80 80 PM10 年平均 70 40 24 小时均值 150 50 PM2.5 年平均 35 15 24 小时均值 75 35 O3 8 小时平均 160 100 CO 24 小时均值 mg/m3 4 4 3、输电线路经过农村、学校、医院等环境敏感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 标准》 (GB3096-2008)1 类标准,工业园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3 类标准, 线路位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城 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等道路两侧区域内执行《声环境质量标 准》 (GB3096-2008)4a 类标准,其他区域执行 2 类标准。 35 表表 3-9 本项目评价范围内声本项目评价范围内声环境环境功能区及执行标准功能区及执行标准 声功能区 执行标准 标准限值 dB(A) 昼间 夜间 1 类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1 类标准 ≤50 ≤45 2 类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2 类标准 ≤60 ≤50 二、污染二、污染物排放标准物排放标准 1、噪声 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11) (昼间≤70dB(A),夜间≤55dB(A)) 。 运营期变电站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中的 2 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 。 2、水环境 运营期:线路运行期无废水产生。 3、工频电场、工频磁场 (1)工频电场 执行《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GB8702-2014)中表 1 频率为 50Hz 公众曝 露控制限值,即电场强度公众曝露控制限值 4000V/m 作为工频电场评价标 准。 (2)工频磁场 执行《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GB8702-2014)中表 1 频率为 50Hz 公众曝 露控制限值, 即磁感应强度公众曝露控制限值 100μT 作为磁感应强度的评价 标准。 架空输电线路线下的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 路等场所,其频率 50Hz 的电场强度控制限值为 10kV/m。 其 他 本项目为输变电工程,营运期无废气、污水产生及排放,无需设置总量 控制指标。 36 表表 3-10 主要电磁与声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主要电磁与声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序号 环境保护目 标名称 位置坐标 功能 与项目相对 位置,m 建筑物栋 数、楼层、 高度、结 构、 影响规 模 导线对地 高度 (m) 影响 因子 环境保护要求 实景图 保护目标分布情况及相对位置示意图 (注:绿线为电磁环境评价范围,红线为线路 中心线) M1 塘滩岭居民 楼 114°9′29.973″,23°14′52.322″ 居住 拟建架空线 路西侧,距 边导线约 26m 1 栋, 1 层, 高 3m,铁 皮平顶, 约 3 人 25 工频 电场、 工频 磁场、 噪声 电磁环境:满足 4000V/m、 100μT; 声环境:1 类 M2 砂石加工厂 114°9′42.931″,23°15′31.761″ 工 作、 居住 拟建架空线 路东南侧, 距边导线约 16m 3 栋, 1 层, 高 3~5m, 铁皮平顶, 约 5 人 25 工频 电场、 工频 磁场 电磁环境:满足 4000V/m、 100μT; 声环境:1 类 M3 果园看护房 114°9′54.074″,23°16′12.712″ 居住 拟建架空线 路东侧,距 边导线约 10m 3 栋, 1 层, 高 3m,铁 皮尖顶, 约 3 人 25 工频 电场、 工频 磁场、 噪声 电磁环境:满足 4000V/m、 100μT; 声环境:1 类 37 四、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 生态环 境影响 分析 一、施工期产生环境污染的主一、施工期产生环境污染的主要环节、因素要环节、因素 本项目施工期生态影响主要是架空线路塔基开挖、电缆沟、顶管工作坑的 开挖过程中占用土地、破坏植被以及由此带来的水土流失等。另外,项目施工 过程中还会产生施工噪声、施工扬尘和燃油废气、施工废水、施工固废等污染 影响。具体见表 4-1。 本项目施工期环境影响因子及其主要污染工序见下表。 表表 4-1 施工期环境影响因子、主要污染工序及产生方式一览表施工期环境影响因子、主要污染工序及产生方式一览表 序 号 影响因子 主要污染工序及产生方式 1 水土流失、 占用土 地及植被破坏 1.土建施工时土石方开挖、回填以及临时堆土等,若不妥善处 置均会导致水土流失;2.施工过程地表清理会破坏植被;施工 临时道路、材料堆放场临时占地会对当地植被造成破坏。永久 占地会改变土地利用类型。 2 施工噪声 1.机械设备产生的施工噪声为主要噪声源。 2. 运输车辆行驶期间产生的噪声。 3 施工扬尘和燃油 废气 1.开挖,临时材料和临时土方的堆放会产生一定的扬尘;2.运 输车辆和机械设备的运行会产生燃油废气。 4 废水 1.施工人员生活污水;2.施工产生的施工废水;3.运输车辆、机 械设备冲洗废水; 4.雨水冲刷开挖土方及裸露场地产生的泥水。 5 固体废物 1.施工过程产生的建筑垃圾;2.顶管施工产生的废弃泥浆;3. 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 二、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二、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建设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开挖和施工临时占地对土地的 扰动、植被的破坏,以及因土地扰动造成的水土流失影响。 ((1)新建架空线路施工期生态影响分析)新建架空线路施工期生态影响分析 工程占地主要包括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线路永久占地为塔基占地。临时 占地主要包括施工场地区、牵张场区、跨越场地、施工便道。永久占地范围因 场地平整而需对地表植被进行清理,从而导致该范围的生物量降低。由表 2-5 可知,架空线路区永久占地为 0.11hm2,其中林地约占 0.06hm2、园地约占 0.04 hm2、 草地约占 0.01hm2。 一般来说, 项目建设永久占地区的自然植被不可恢复。 本项目永久占地面积较小,且对于永久占地造成的植被破坏,建设单位拟严格 按照有关规定向政府和主管部门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清苗补偿费等,并由相 关部门统一安排植被恢复。经采取上述措施,塔基施工对植被的影响较小。 塔基施工过程中需要土方开挖,开挖过程中会造成土壤结构的破坏,容易 38 造成水土流失。此外,施工临时占地如人员的践踏、设备材料与余土余石余渣 的堆放,施工便道的修建等可能会对地表土壤结构产生一定的破坏,造成土壤 肥力的下降,也会引起水土流失。 建设单位拟在施工前将塔基及施工场地区用地范围、施工便道的表土进行 剥离,剥离表土袋装为编织土袋,既可满足妥善保存的要求,也可将其作为施 工场地临时拦挡。待施工结束后就近回填于周边施工场地,用于后期绿化。而 塔基开挖的土石方用于场地填方,回填后复绿。施工结束后,对临时占地采取 全面整地和播散草籽的复绿措施。场内设置临时截排水沟、隔油池、沉淀池等 措施,防止水土流失。 在落实好上述生态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本项目架空线路施工对当地的生态 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2)新建电缆线路施工期生态影响分析)新建电缆线路施工期生态影响分析 根据生态调查的结果, 本项目电缆线路段植被类型主要为林木和低矮灌草, 无古、大、珍、奇树种,无珍稀濒危受保护植物分布。 本项目电缆线路采用直埋+顶管的方式,其中电缆线路直埋段施工需要土 方开挖,在一定程度上对土壤有所扰动。电缆线路直埋段长度为 457m,开挖 土方量较小,施工时间较短,且本项目施工前拟将电缆沟开挖区用地范围内的 表土进行剥离,剥离表土袋装为编织土袋,既可满足妥善保存的要求,也可将 其作为施工作业带的临时拦挡,待施工结束后回填于电缆沟顶部,便于后期绿 化。临时开挖土方采用彩条布苫盖。在采取植被恢复措施后,电缆线路工程施 工对环境的生态影响也将逐渐减弱,本项目电缆线路工程施工对当地的生态影 响是可以接受的。 ((3)对侧)对侧 110kV 湖镇变电站扩建出线间隔施工期生态影响分析湖镇变电站扩建出线间隔施工期生态影响分析 本项目扩建出线间隔位于 110kV 湖镇变电站用地范围内,无新增永久占 地。因此扩建出线间隔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电缆沟开挖、施工临时占 地对土地的扰动、植被的破坏造成的影响。间隔扩建施工完成后,及时清理施 工痕迹,在间隔扩建场地空地进行绿化,种植观赏性较强的花木和草皮,并及 时对电缆沟四周及施工临时占地损坏的植被进行恢复,本项目扩建出线间隔施 工对生态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39 2、施工期声环境影响评价、施工期声环境影响评价 (1)施工噪声源强 线路建设期在场地平整、填方、基础施工、设备安装等阶段中,可能产生 施工噪声对环境的影响。本工程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变电站及线路施工时各 种施工机械设备产生的噪声,主要施工设备有混凝土搅拌车、推土机、挖掘机、 电锯等。根据《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技术导则》 (HJ 2034-2013) ,主要施 工设备的声源声压级见下表。 表表 4-2 主要施工设备噪声源不同距离声压级主要施工设备噪声源不同距离声压级 单位:单位:dB((A)) 施工设备名称 距声源 5m 挖掘机 82~90 推土机 83~88 商砼搅拌机 85~90 混凝土振捣器 80~88 (2)施工期噪声影响分析 施工期建设时噪声预测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L(r)、L(r0)分别是 r、r0 处的声级,r 指声源到受声点的距离。 施工期, 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场界四周设置不低于 1.8m 高的围挡, 一般 1.8m 高围墙降噪量为 13dB(A)左右。 取最大施工噪声源值 90dB (A)(距声源 5m 处) 对施工场界的噪声环境贡献值进行预测,预测结果参见表 4-3。 表表 4-3 施工噪声源对施工场界及场界外的噪声贡献值施工噪声源对施工场界及场界外的噪声贡献值 dB(A) 距场界距离(m) 1 5 7 10 20 30 40 50 60 100 200 有围墙情况下噪声贡献值 dB(A) 75 71 70 68 63 60 58 56 55 51 45 施工场界噪声标准 dB(A) 昼间 70 dB(A) ,夜间 55 dB(A) *注:实际施工中,主要噪声源一般距离场界 5m 以上,本评价中噪声源与场界距离取 5m。 为保护评价范围内声环境保护目标, 本次评价对评价范围内的声环境保护 目标进行施工期声环境预测,预测详见表 4-4。 表表 4-4 施工期各敏感点噪声级施工期各敏感点噪声级 单位:单位:dB((A)) 影响范围 影响人口 敏感点与塔基施工 场界的距离 m 时段 贡献 值 背景 值 预测 值 GB 3096-2008 1 类标准 塘滩岭居 民楼 1 户 188 昼间 35.3 48.1 48.3 ≤55dB(A) 夜间 35.3 43.0 43.7 ≤45dB(A) 果园看护 房 1 户 88 昼间 41.6 46.1 47.4 ≤55dB(A) 夜间 41.6 42.3 45 ≤45dB(A) 40 注:面向线路一侧设置声屏障,降噪量按 10dB(A)计。 从表 4-4 可知,本项目施工期间在塔基施工区周边设置围挡,并对保护目 标采取临时声屏障措施的情况下,声环境保护目标处昼、夜间均可满足的声环 境质量均不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096-2008)的 1 类标准要求(昼间 ≤55dB(A),夜间≤45dB(A) ) 。 因果园看护房处的预测结果临近标准限值,为进一步减轻噪声对环境产生 的影响,本项目禁止夜间施工,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 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和广东省噪声污染的相关规定,本环评要求只在昼间进 行施工和交通运输,如因工艺要求必须夜间施工,则应取得相关部门证明并公 告附近公众。 本工程施工可通过控制施工时间、控制施工机械等方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 影响,施工结束后噪声影响即可消失。建议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对施工期的 噪声污染防治引起重视,落实控制措施,将该影响控制在最低水平。 3、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本项目施工期间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主要是扬尘、施工机械废气和 运输车辆尾气。 (1)施工扬尘 施工扬尘主要包括施工区扬尘、物料运输车辆引起的道路扬尘、堆场扬尘 (临时材料和临时土方堆放)等,主要污染物为 TSP。土建施工时,由于填方 和塔基基础、电缆沟的开挖造成土地裸露,造成尘土飞扬,可能对周围 50m 以 内的局部地区产生暂时影响, 本项目施工区距离最近居民点为 A10 塔北侧 83m 处的果园看护房,距离敏感点较远,不位于当地常年主导风向下风向,且影响 时间为暂时的,土建工程结束后即可恢复。物料运输扬尘主要由车辆运输施工 材料引起的, 尤其是运输粉状物料。 施工运输车辆的往来将产生道路扬尘污染, 对局部区域的空气有一定影响。堆场物料的种类、性质及风速对起尘量有很大 影响,比重小的物料容易受扰动而起尘,物料中小颗粒比例大时起尘量相应也 大。堆场的扬尘包括料堆的风吹扬尘、装卸扬尘等,会对周围环境带来一定的 影响。 (2)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尾气 道路施工机械主要有载重汽车、推土机等燃油机械,其排放的污染物主 41 要有CO、NOx、THC。由于施工机械多为大型机械,单车排放系数较大,但 施工机械数量少且较分散,其污染相对较轻。 施工运输车辆一般是大型柴油车,产生机动车尾气,产生量较小,只要加 强管理,合理规划运输线路,则对周围环境空气影响较小。 4、施工期水影响分析、施工期水影响分析 项目施工期废水排放主要包括施工废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1)施工废水 施工废水主要来自基础开挖废水、机械设备冲洗废水、顶管施工泥浆废水 等。另外,施工过程中在大雨冲刷时泥土随雨水流失也会产生含泥沙废水。废 水中主要污染物为 SS、石油类等。为了防止施工废水的污染(尤其是对显岗水 库、响水河水质的影响) ,项目应在施工场区内修建沉淀池、隔油池,施工废水 经沉淀池、隔油池处理后回用于施工场地、施工道路洒水降尘;顶管泥浆废水 经泥浆处理器混凝沉淀后,上清液回用于新鲜泥浆制备,循环使用,最后一班 台上清液作为施工场地清扫、 降尘用水。 上述施工废水均不得外排至附近水体。 同时,建筑施工材料应远离水体(尤其是显岗水库、响水河)布置,施工场地 周边应设置拦挡,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避免雨季开挖作业。 (2)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本项目不设施工营地,线路工程施工人员租用当地民房,产生的生活污水 纳入当地污水处理系统中,尽量减轻施工生活污水对周边水环境的影响。扩建 间隔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依托原变电站现有化粪池处理。 (3)施工对响水河、显岗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影响分析 本项目不属于显岗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内,本项目线路距显岗水库 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约 1.23km,距离二级保护区约 1.03km,距离准保护区 约 1.14km,距离较远;本环评架空线路不设置设水塔基,且建议塔基的位置尽 可能远离响水河布置。 而本项目施工废水经隔油及沉淀处理后全部回用于施工场地、施工道路洒 水降尘; 顶管泥浆废水经泥浆处理器混凝沉淀后, 上清液回用于新鲜泥浆制备, 循环使用,最后一班台上清液作为施工场地清扫、降尘用水,不得排放至附近 水体。同时,建筑施工材料应远离水体(尤其是显岗水库、响水河)布置,施 42 工场地周边应设置拦挡,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避免雨季开挖作业。施工人 员租用当地民房,生活污水纳入当地污水处理系统处理。综上,施工期废水不 会对显岗水库、响水河的水质环境造成明显不良影响。 5、固体废弃物 本项目施工期间固体废弃物主要为建筑垃圾、废弃泥浆及施工人员的生活 垃圾。 (1)建筑垃圾 建筑垃圾主要包括新建线路基础开挖产生的弃土弃渣、线路施工过程中产 生的工程废料等。 输电线路基础挖掘土方量较小,开挖土方回填后剩余的少量土方在塔基范 围内或电缆线路沿线或变电站站内摊平,用于平整场地和植被恢复,基本无弃 土产生,因此不设弃土场。工程废料等建筑垃圾则集中收集后运至当地政府指 定地点。 (2)废弃泥浆 顶管施工采用泥水平衡式顶管方式,泥浆经泥浆处理器混凝沉淀处理后, 会产生废弃泥浆,废弃泥浆干化后就地填埋。 (3)生活垃圾 本工程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主要是废纸、瓜果皮核、饮料包装瓶、包 装纸、垃圾袋等。 输电线路工程施工人员较少、施工点较分散且作业时间较短,施工人员产 生的生活垃圾很少。输电线路施工人员一般就近租用民房或工屋,少量生活垃 圾一并纳入其租住民房的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对环境无影响。扩建间隔施工人 员生活垃圾依托原变电站生活垃圾收集设施处理。 运营期 生态环 境影响 分析 一、运营期产生环境污染的主要环节、因素一、运营期产生环境污染的主要环节、因素 本项目建成后,输电线路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主要是做好塔基的绿化。 项目运营过程中,主要是电磁和噪声影响。具体见表 4-5。 表表 4-5 运行期环境影响因子及其主要污染工序表运行期环境影响因子及其主要污染工序表 序号 影响因子 主要污染工序及产生方式 1 土地占用 永久占地改变土地利用类型 2 工频电场、工频磁场 由于稳定的电压、流持续存在,线路 附近会产生工频电场、工频磁场 43 3 噪声 架空输电线路产生电晕时的噪声和 风鸣声 4 废气 无 5 废水 无 6 固体废弃物 无 二、环境影响分析二、环境影响分析 1、生态环境影响、生态环境影响 运营过程中生态影响主要是工程永久占地,土地利用类型改变对生态的影 响。本项目永久占地主要是新建塔基占地,其他均为临时用地,随施工期结束 恢复原有土地用途,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较小。本项目架空线路除塔基基础部 分,其余都可进行植被恢复,避免大面积硬化,减少土地硬化对生态环境的影 响。 根据对惠州市目前已投入运行的输电线路工程调查结果显示,同类工程投 运后对周围生态环境无影响。因此,本工程运行期不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 不良影响。 2、电磁环境影响、电磁环境影响 通过架空线路理论计算, 本项目拟建 110kV 单回线路导线对地距离 25m 时,距离地面 1.5m 高度处的工频电场强理论计算结果为 30.3~162.5V/m,线路 运行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 162.5 V/m,位于左边导线外 7.2m 处,满足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GB8702-2014)4kV/m 的限值要求;拟建 110kV 单回 线路导线对地距离 25m 时,距离地面 1.5m 高度处的工频电场强理论计算结果 为 0.187 ~0.9538μT。线路运行产生的工频磁感应强度 最大值为 0.9538μT ,位 于线路中心线处, 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GB8702-2014)中 100μT 的限 值要求 。 由类比监测结果可预测, 本项目 110kV 电缆建成后, 其电磁环境可满足 《电 磁环境控制限值》 (GB8702-2014)中电场强度 4000V/m、磁感应强度 100μT 的限值要求。 根据预测结果,本项目建成投运后,工程评价范围内各环境保护标处的工 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均能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GB8702-2014)中电 场强度 4000V/m、磁感应强度 100μT 的限值要求。 详见电磁辐射专章。 44 3、大气环境影响、大气环境影响 本项目营运期间无废气产生,不会对周围大气环境造成影响。 4、地表水环境影响、地表水环境影响 本项目输电线路运行期不产生废污水。本项目间隔扩建不增加值守人员, 无新增生活污水。 5、地下水环境影响、地下水环境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HJ610-2016) 中“4.1 一般性原则” 指出:“根据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程度,结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分类管理名录》 ,将建设项目分为四类,详见附录 A。Ⅰ类、Ⅱ类、Ⅲ类建设项目 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应执行本标准,Ⅳ类建设项目不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 价。” 本项目为输变电工程,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HJ610-2016)中附录 A 的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类表,本项目 属“E 电力 35、送(输)变电工程”中“其他”,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为 Ⅳ类。不需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6、噪声、噪声 6.1 输电线路声环境影响分析输电线路声环境影响分析 (1)架空线路声环境影响分析 架空线路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发生电晕会产生一定的可听噪声,但其声压级 很小。为了更好的了解本项目投运后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对本项目架空线路 进行声环境预测分析。 ①预测方法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 (HJ24-2020) ,架空线路的噪声影 响可采用类比监测的方法,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类比评价。 ②类比对象选取原则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 (HJ24-2020)中 8.2 声环境影响预 测与评价中的相关内容:类比对象应选择与本项目建设规模、电压等级、容量、 架线型式、线高、环境条件及运行工况类似的项目,并充分论述其可比性。 ③类比对象 根据上述类比对象选取原则,本期拟建 110 千伏单回架空线路选用已运行 45 的肇庆110千伏螺岗风电场接入系统工程110千伏双回架空线路进行类比监测。 类比线路各类比参数见表 4-6。 表表 4-6 类比工程与评价工程比较表类比工程与评价工程比较表 主要指标 类比工程 评价线路 项目名称 肇庆 110 千伏螺岗风电场接入系 统工程 110 千伏双回架空线路 本项目 110kV 单回线路 电压等级 110kV 110kV 架线型式 双回架空 单回架空 建设规模 双回路架设, 导线截面积为 300m2 单回路架设,导线截面积为 300m2 呼称高 16~40m 27~36m 运行工况 正常运行状态 正常运行状态 环境条件 监测点位于城镇郊区, 无其他架空 线路等噪声源 主要沿城镇郊区走线,沿线 四周较空旷 由于上表可知,肇庆 110 千伏螺岗风电场接入系统工程 110 千伏双回架 空线路与拟建 110 千伏架空线路的建设规模、电压等级、容量、线高及运行工 况相类似,并且拟建 110 千伏架空线路架线形式为单回,类比对象为 110 千 伏双回架空线路, 因此该类比对象的选择是保守的。 类比对象的环境条件良好, 不受其他噪声源影响,可充分反映线路噪声的影响。 因此,以肇庆 110 千伏螺岗风电场接入系统工程 110 千伏双回架空线路 类比本项目拟建 110 千伏架空线路投产后的声环境影响,是具有可类比性的。 ④类比测量 测量方法:《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测量仪器:AWA6228+声级计 检定单位:华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证书编号: SX201908238,检定日期:2020 年 1 月 2 日,有效期:1 年。 监测单位:广东智环创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测量时间及气象状况:2020 年 6 月 5 日,温度 34℃,相对湿度 50%,天 气晴,风速 1.2m/s。 监测点位:在类比线路沿途设置 1 个衰减断面。 类比测量结果: 肇庆 110 千伏螺岗风电场接入系统工程 110 千伏双回架空 线路噪声类比测量结果见表 4-7。肇庆 110 千伏螺岗风电场接入系统工程 110 千伏双回架空线路检测报告详见附件 9。 表表 4-7 类比线路噪声测量结果类比线路噪声测量结果 测量点位 测点位置 噪声 Leq(dB(A) ) 46 昼间 夜间 禾坑村乡道处噪声监测断面 4# 线行中心处 46 42 5# 线下 46 42 6# 边导线投影外 5m 处 46 42 7# 边导线投影外 10m 处 45 42 8# 边导线投影外 15m 处 46 41 9# 边导线投影外 20m 处 45 41 10# 边导线投影外 25m 处 44 41 11# 边导线投影外 30m 处 44 41 由类比监测结果可知,运行状态下类比线路衰减断面的昼间噪声为 44dB(A)~46dB(A),夜间噪声为 41dB(A)~42dB(A),测量值均满足《工业企业 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中 1 类(昼间≤55dB(A)、夜间 ≤45dB(A))标准要求;且衰减断面处线路下方和边导线外 0~30m 范围内噪声 监测值无明显变化趋势,输电线路运行期间对沿线声环境贡献值较小。 由类比结果可知,本项目线路运行期间贡献值满足《工业企厂界环境噪声 排放标准》 (GB12348 GB12348 -2008)中 1 类标准要求。 ⑥环境保护目标预测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 (HJ 24-2020) ,“进行敏感目标声环 境影响评价时,以声环境敏感目标所受的噪声贡献值与背景噪声值叠加后的预 测值作为评价量”。环境保护目标处噪声预测值计算结果详见表 4-8。 表表 4-8 本工程环境保护目标处噪声预测值计算结果单位:本工程环境保护目标处噪声预测值计算结果单位:dB(A) 环境保 护目标 贡献值 现状值 预测值 备注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塘滩岭 居民楼 46 42 48.1 41.6 50.2 44.8 贡献值 取 4#处 噪声测 量值 果园看 护房 46 42 46.1 41.3 49.1 44.7 根据预测结果可知,线路运行期间环境保护目标处噪声昼间为 49.1~50.2dB(A) , 夜 间 为 44.7~44.8dB(A) , 可 满 足 《 声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 (GB3096-2008)1 类标准(昼间≤55dB(A),夜间≤45dB(A))的要求。 (2)电缆线路声环境影响分析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 (HJ24-2020) ,地下电缆不进行声 环境影响评价。 6.2 间隔扩建工程间隔扩建工程 变电站运行噪声主要来自站内变压器的电磁噪声、高压电抗器产生的连续 47 电磁性和机械性噪声。 本期扩建间隔均在预留间隔场地上增加相应的电气设备, 不增加主变压器、电抗器等主要声源设备,即本期扩建对厂界噪声不构成贡献 值,因此结合湖镇变电站现状噪声监测结果,110kV 湖镇变电站间隔扩建完成 后间隔扩建出线侧噪声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2 类标准。 6.3 声环境声环境影响分析小结影响分析小结 由以上分析可知,本项目投运后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能控制 在标准限值内。 7、固体废物、固体废物 输电线路运行期无固体废物产生,对外环境无影响。本期变电站间隔扩建 不增加值守人员,无新增生活垃圾;不增加含油设备;不增加蓄电池。 8、环境风险、环境风险 本项目无涉及危险物质。本环评不对环境风险进行评价。 选址 选线 环境 合理 性分 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 (HJ 24-2020)和《输变电建设项 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 (HJ 1113-2020) ,工程选线的各项环境制约因素分析如 下表 4-9 所示。 表表 4-9 工程选址环境制约因素分析一览表工程选址环境制约因素分析一览表 HJ1113-2020 选址要求选址要求 本工程建设情况本工程建设情况 符合性分符合性分 析析 工程选址选线应符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文件的要求。 博罗县自然资源局同意本项目 路径方案 符合 输变电建设项目选址选线应符合生态保 护红线管控要求,避让自然保护区、饮 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确实因 自然条件等因素限制无法避让自然保护 区实验区、饮用 水水源二级保护区等环 境敏感区的输电线路电线路,应在满足 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对线 路 对线路方案进行唯一性论证,并采取 无害化方式通过。 本工程选线均不涉及生态保护 红线、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 护区等环境敏感区。 符合 变电站工程在选址时应按终期规模综合 考虑进出线走廊规划,避免进出线进入 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 感区。 本项目不新建变电站 符合 户外变电工程及规划架空进出线选址选 线时,应关注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 教育、可研、行政办公等主要功能的区 域,采取综合措施,减少电磁和声环境 本项目架空线路选线已尽可能 避开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 育、可研、行政办公等主要功能 的区域,电磁保护目标3处,声 符合 48 影响。 环境保护目标2处,且拟采取合 理选择导线、严格控制导线对地 距离、选用带屏蔽层的电缆等措 施。 同一走廊内的多回输电线路,宜采取同 塔多回架设、并行架设等形式,减少新 开辟走廊,优化线路走廊间距,降低环 境影响。 本项目为架空线路为单回布设。 符合 原则上避免在0类声环境功能区建设变 电工程。 本工程选线不涉及 0 类声功能 区。 符合 变电站工程选址时,应综合考虑减少土 地占用、植被砍伐和弃土弃渣等,以减 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本项目不新建变电站。 符合 输电线路宜避让集中林区,以减少林木 砍伐,保护生态环境。 本项目已避开集中林区。 符合 进入自然保护区的输电线路,应按 照 HJ 19 的要求开展生态现状调查, 避让保 护对象的集中分布区。 本项目线路不进入自然保护区。 符合 49 五、主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 期生 态环 境保 护措 施 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本项目建设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开挖和施工临时占地对土地的 扰动、植被的破坏,以及因土地扰动造成的水土流失影响。本项目拟采取如下 生态影响控制措施: (1)新建架空线路工程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①施工前将塔基及施工场地区用地范围、施工便道的表土进行剥离,剥离 表土袋装为编织土袋,既可满足妥善保存的要求,也可将其作为施工场地临时 拦挡。场内设置临时截排水沟、隔油池、沉淀池等措施,严禁施工废水、固废 等进入显岗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响水河,影响水生生态环境。 ②开挖后的裸露开挖面、临时土方采用彩条布苫盖,再加之剥离表土土袋 作为施工场地临时拦挡,可避免降雨时水流直接冲刷。 ③对塔基基础以外的用地范围进行恢复绿化,主要采用植草恢复绿化措施。 ④施工时应注意对牵张场、跨越场、施工场地区、施工便道的生态保护, 实行文明施工。施工完后,应对上述临时占地进行恢复植被。 ⑤植被恢复时,应根据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选择当地乡土植物进行恢复, 杜绝引进外来物种。 ⑥植被较好的区域施工注意防火。施工人员应严禁吸烟或其他容易引发火 灾的行为,并有专人监督。 ⑦对于拟占用的林地,建设单位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 《中 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相关规定办理有关用地审批手续。对于永久占地造成 的植被破坏,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向政府和主管部门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清 苗补偿费等,并由相关部门统一安排植被恢复。 ((2)新建电缆线路工程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新建电缆线路工程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①本项目施工前拟将电缆沟开挖区用地范围内的表土进行剥离,剥离表土 袋装为编织土袋,既可满足妥善保存的要求,也可将其作为施工作业带的临时 拦挡,待施工结束后回填于电缆沟顶部,便于后期绿化。场内设置临时截排水 沟、隔油池、沉淀池等措施,严禁施工废水、固废等进入显岗水库饮用水水源 保护区、响水河。电缆沟施工区域内临时裸露区域、临时开挖土方采用彩条布 50 覆盖,减少裸露面积和降雨天气的冲刷。 ②在施工前期对扰动区域进行表土剥离,以保护表土资源,剥离的表土覆 以苫盖妥善保存,用于后期植被恢复。 ③施工后期应及时对电缆埋管段区域进行植被恢复,并尽量选用当地物种。 ((3))对侧对侧 110kV 湖镇变电站扩建出线间隔区域施工期生态环境湖镇变电站扩建出线间隔区域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保护 措施措施 对侧工程主要是扩建出线间隔,工程量较少,主要的生态保护措施是在施 工空地进行站区绿化,站址内设置植草防护用于覆盖裸露区域,美化站区环境。 ((4)其他)其他 ①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及施工时间,尽量避开雨季施工,不能避免时,保证 施工期间排水通畅,减少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合理组织施工,做到工序紧凑、 有序,以缩短工期,减少施工期土壤流失量。 ②建设单位须严格限制施工范围,应注意保护邻近植被。严格规定施工车 辆的行驶便道,防止施工车辆在有植被的地段任意行驶。禁止乱压乱碾,尽可 能减少对植被的扰动。 2、声环境保护措施、声环境保护措施 为了减少工程施工期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本环评要求施工单位执行 《建 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 (GB12323-2011)的有关规定,并结合《中华人 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 ,采取如下施工期噪声防治措施: ①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控工作,并接受环保部门的监督与管理; ②选择低噪声机械设备,或带隔声、消声的设备,控制设备噪声源强。在 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设专人负责设备的定期保养和维护工作,并负责对现场 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严格按操作规范使用各种机械; ③合理布置高噪声的施工设备,使用具有噪声机械设备时尽量不要安排在 集中作业,在施工场界四周设置不低于 1.8m 高的围挡,并在塘滩岭居民楼、果 园看护房近线路一侧设置临时声屏障,声屏障应请有资质单位设计、安装,且 应加快项目的施工建设,尽可能缩短施工期,减小对以上敏感点的影响。 ④加强运输车辆的管理,按规定组织车辆运输,合理规定运输通道,减少 由于道路不平而引起的车辆颠簸噪声。 51 ⑤本项目禁止夜间施工,并严格避开昼间休息时间段施工。如因工艺要求 必须夜间施工且产生环境噪声污染时,则应取得相关部门证明;并应做好施工 期与声环境保护目标居民的沟通协调工作,避免多个施工器械同时运行。 本项目施工期在采取上述治理及控制措施后,各类机械设备的施工噪声能从 影响程度、影响时间及影响强度等方面得以一定程度的削减,且噪声属无残留污 染,施工结束噪声污染也随之结束,周围声环境即可恢复至现状水平。因此建设 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对施工期的噪声污染防治引起重视,落实控制措施,尽可能将 该影响控制在最低水平。 3、大气环境保护措施、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本项目施工期间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主要是扬尘、施工机械废气和 运输车辆尾气。 (1)对于施工扬尘,建设单位应按照《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 、 《惠州 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的要求采取如下污染防治措施: ①施工工地围挡外围醒目位置设置公示栏,公示扬尘污染防治措施、负责 人、扬尘监督管理主管部门、举报电话、工期等信息。 ②施工工地设置不低于1.8m的硬质、连续密闭围挡或者围墙;围挡或者围 墙底部设置不低于30cm的硬质防溢座,顶部均匀设置喷雾、喷淋等有效降尘设 施。 ③车辆驶出施工工地前将车轮、车身清洗干净,不得带泥上路,工地出口 外不得有泥浆、泥土和建筑垃圾。 ④实施土石方、地下工程等易产生扬尘的工程作业时,采取洒水、喷雾等 措施。 ⑤施工时使用商品混凝土,然后用罐装车运至施工点进行浇筑,避免因混 凝土拌制产生扬尘。 ⑥建筑土方开挖后应当尽快回填,不能及时回填应采取覆盖或者固化等措 施。四级及以上大风天气时,禁止进行回填土作业。 ⑦加强材料转运和使用的管理,合理装卸,规范操作。 ⑧运输车辆在运输沙、石、土等易产生扬尘的建筑材料及建筑废料时,应 当密闭运输,并按照规定的世界、路线行驶。超过四十八小时未清运的,在工 52 地内设置临时堆放场,并采用密闭式防尘网遮盖; ⑨水泥、石灰粉、砂石、建筑土方等细散颗粒材料和易扬尘材料应当集中 堆放并有覆盖措施。 不需要的土方、 建筑垃圾等应及时运走, 不宜长时间堆积。 ⑩施工工地内的裸露地面采取定时洒水等措施;超过四十八小时不作业 的,采取覆盖等措施;超过三个月不作业的,采取绿化、铺装、遮盖等措施。 ⑪ 建筑施工脚手架外侧设置符合标准的密目式防尘安全网,拆除时采取洒 水、喷雾等措施。 ⑫ 施工单位应文明施工,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控工作,制定具 体的施工扬尘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建设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台账。 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现场扬尘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较小。 (2)对于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尾气,建议采取如下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间各类运输车辆的尾气以及施工机械产生的废气,主要特征污染物 为 CO、NOx、SO2。施工过程中这些废气将对施工点近距离内的环境空气质量 产生一定影响,应加强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维护保养,使车辆处于良好的工 作状态。由于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等排放的废气产生量较小,污染源较分散且 具有流动性,影响是短期、局部的,故可认为其环境影响程度可接受。 4、水环境保护措施、水环境保护措施 ①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施工地文明施工及环境管理暂行规定》 , 对施工废水进行妥善处理,应在施工场区内修建沉淀池、隔油池,施工废水经 沉淀池、隔油池处理后回用于施工场地、施工道路洒水降尘;顶管泥浆废水经 泥浆处理器混凝沉淀后,上清液回用于新鲜泥浆制备,循环使用,最后一班台 上清液作为施工场地清扫、降尘用水。施工废水不得外排至附近水体。 ②施工单位要做好施工场地周围的拦挡措施,尽量避免雨天开挖作业。同 时要落实文明施工原则,特别要禁止施工废水排入附近的水体、禁止弃渣弃入 水体,不乱排施工废水。 ③线路工程施工人员在施工期间租住在附近的出租屋,生活污水经出租屋 原有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扩建间隔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依托原变电站现有化粪池 处理。 ④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按照水土保持方案的要求进行施工。 53 ⑤施工工序要安排科学、合理,土建施工一次到位,避免重复开挖。 ⑥采用苫布对开挖的土方及沙石料等施工材料进行覆盖,避免水蚀和风蚀 的发生。 ⑧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清理施工场地,并进行植被恢复,防止水土流失。  项目施工阶段对显岗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响水河采取的环保措施项目施工阶段对显岗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响水河采取的环保措施: ①本项目架空线路不设置设水塔基,且塔基尽可能远离响水河布置。 ②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的要求 进行施工。施工场地禁止设置在显岗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并要远离响 水河设置,应划定施工范围,不得随意扩大。 ③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对施工人员进行水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禁止 将施工废水、施工垃圾等排入外部水体(尤其是显岗水库、响水河) ,在施工中 自觉执行有关规定。 ④合理安排工期,抓紧时间完成施工内容,避免雨季施工。施工单位应及 时获取灾害性天气(暴雨和大风)预报资料,及时调整施工工序,采取各种预 防措施,将水土流失控制在最小程度。 ⑤施工前应先设置拦挡和导排水设施,避免雨水对施工现场冲刷。 ⑥禁止在显岗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堆放弃土渣、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 建筑施工材料应远离水体布置(尤其是显岗水库、响水河) 。 因此,采取以上措施后,线路施工产生的废污水、固体废物将得到有效处 理,不在水源保护区内排放,不会对显岗水库及响水河的水质造成影响。 5、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措施、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来自建筑垃圾以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为减少 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建设单位须采取如下措施: (1)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在工程施工前应作好施工机构及施工人员的环 保培训。 (2)建筑垃圾包括新建线路基础开挖产生的弃土弃渣、线路施工过程中产 生的工程废料等。其中:开挖土方回填后剩余的少量土方在塔基范围内或电缆 线路沿线或变电站内摊平,并采取适宜的植物防护和工程防护措施,基本无弃 土产生。工程废料等建筑垃圾则集中收集后运至当地政府指定地点。 54 (3)输电线路施工人员一般就近租用民房或工屋,少量生活垃圾一并纳入 其租住民房的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对环境无影响。扩建间隔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依托原变电站生活垃圾收集设施处理。 在采取了上述环保措施后,本工程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不会对环境产生 影响。 运营 期生 态环 境保 护措 施 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本工程建设区域内植被主要为桉树、果树以及毛竹、杂灌草等,无国家级 或省级保护的野生动植物。根据对惠州市目前已投入运行的输电线路工程调查 结果显示,同类工程投运后对周围生态环境无影响。另外,运行期为满足输电 线路正常运行需对导线下方与树木垂直距离小于 7m 的树冠进行定期修剪,防 止导线因为热胀冷缩下垂后造成森林火灾,同时保障输电电路的安全。综上, 本工程运行期不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2、电磁环境保护措施、电磁环境保护措施 (1)新建架空线路合理选择导线、金具及绝缘子等电气设备、设施,严格 控制导线对地最小距离,新建 110kV 单回架空线路导线对地最小距离应≥7m。 (2)新建电缆线路选用带屏蔽层的电缆,屏蔽层接地等,降低电磁环境影 响。 经采取上述污染防治措施后,可有效降低工频电磁场影响。 3、大气环境保护措施、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本项目营运期间无废气产生,不会对周围大气环境造成影响。 4、水环境保护措施、水环境保护措施 本项目输电线路运行期不产生废污水。本项目间隔扩建不增加值守人员, 无新增生活污水。 5、声环境保护措施、声环境保护措施 (1)通过合理选择高压电气设备、导体等以及按晴天不出现电晕校验选择 导线等措施,并进一步优化架空线路架设高度。 (2)做好环境保护设施的维护和运行管理,加强巡查和检查。定期开展环 境监测工作,确保输电线路沿线声环境敏感目标处噪声符合国家相应标准要求。 经采取上述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运行后产生的噪声对周围声环境影响可 55 接受。 6、固体废物防治措施、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输电线路运行期无固体废物产生,对外环境无影响。本期变电站间隔扩建 不增加值守人员,无新增生活垃圾;不增加含油设备;不增加蓄电池。 其他 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建设项目营运期主要污染源污染物的排放状况,建设 单位应定期委托有资质的环境监测单位对主要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监 测。 表表 5-1 环境监测计划一览表环境监测计划一览表 项目 名称 环境监测因 子 监测指标及单位 监测对象与 位置 监测频率 架空 线路 工频电场 工频电场强度,kV/m 保护目标及 架空线路代 表性测点 本工程完成后正式投产后 第一年结合竣工环境保护 验收监测一次,根据需要, 必要时进行再次监测。 工频磁场 工频磁感应强度,μT 噪声 昼间、夜间等效声级 Leq,dB(A) 扩建 间隔 工频电场 工频电场强度,kV/m 站址间隔出 线处围墙外 5 米 工频磁场 工频磁感应强度,μT 电缆 线路 工频电场 工频电场强度,kV/m 电缆线路代 表性测点 工频磁场 工频磁感应强度,μT 环保 投资 项目总投资 1950 万元,其中环保投资 27 万元,环保投资占比 1.38%,项目 环保投资情况详见表 5-2。 表表 5-2 项目环项目环保投资一览表保投资一览表 时期 项目 投资额 (万元) 施工期 废水 临时沉淀池及隔油池 5 废气 洒水抑尘;临时围挡、遮盖;喷雾降尘设施;设 置密目式防尘安全网、粉料密闭存放或覆盖。 8 噪声 施工设备保养与维护;设置临时声屏障 1 固废 建筑垃圾运至指定地点 1 生态 植被恢复、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10 运营期 环境监测 噪声、电磁辐射等环境监测费用 2 合计 27 56 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监督检查清单 内容 要素 施工期 运营期 环境保护措施 验收要 求 环境保护措施 验收要求 陆生生态 施工边界采取拦挡措施; 开挖 土方及裸露地面采取覆盖措 施; 修建排水设施等水土保持 措施; 剥离表土妥善保存用于 后期植被恢复; 施工结束后及 时进行植被恢复; 场内设置临 时截排水沟、隔油池、沉淀池 等措施; 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及 施工时间;严格限制施工范 围。 符合环 保有关 要求 对导线下方与树 木垂直距离小于 7m 的树冠进行 定期修剪。 符合环保有 关要求 水生生态 / / / / 地表水环境 施工废水经沉淀池、 隔油池处 理后, 回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防 尘; 泥浆废水经混凝沉淀后上 清液回用于新鲜泥浆制备, 循 环使用, 最后一班台上清液作 为施工场地清扫、降尘用水; 线路工程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经出租屋原有污水处理设施 处理, 扩建间隔施工人员生活 垃圾依托原变电站现有化粪 池处理; 建筑施工材料应远离 水体布置, 施工场地周边应设 置拦挡,合理安排施工时间。 废水不 外排 / / 地下水及土 壤环境 / / / / 57 声环境 选择低噪声机械设备, 控制设 备噪声源强。 合理布置高噪声 的施工设备; 施工场界四周设 置不低于 1.8m 高的围挡;在 声环境保护目标处设置临时 声屏障;加强运输车辆的管 理;本项目禁止夜间施工,并 严格避开昼间休息时间段施 工。 《建筑 施工场 界环境 噪声排 放标 准》 ( GB1 2523-2 011) 合理选择高压电 气设备、导线; 优化架空线路架 设高度;加强巡 查和检查。 湖镇变电站 厂 界 执 行 《工业企业 厂界环境噪 声 排 放 标 准》 (GB12348- 2008) 2 类标 准;线路沿 线声环境保 护目标处能 满足《声环 境 质 量 标 准》 (GB3096-2 008) 相应标 准限值 振动 / / / / 大气环境 设置公示栏;设置临时围挡; 进出施工工地清洗车辆; 施工 作业洒水降尘; 施工时使用商 品混凝土, 避免混凝土现场拌 制; 密闭运输易产生扬尘的建 筑材料及建筑废料; 易扬尘材 料集中堆放并进行覆盖; 建筑 施工脚手架外侧设置符合标 准的密目式防尘安全网; 制定 施工扬尘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并设置工作台账; 加强施工机 械和运输车辆的维护保养。 符合环 保有关 要求 / / 固体废物 输电线路施工人员纳入其租 住民房的垃圾收集处理系统; 扩建间隔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依托原变电站生活垃圾收集 设施处理。 建筑垃圾收集后运 至指定地点。 符合环 保有关 要求 / / 58 电磁环境 / / 合理选择电气设 备,严格控制导 线对地最小距 离;电缆线路选 用带屏蔽层的电 缆,屏蔽层接地。 满足《电磁 环境控制限 值》 (GB 8702-2014) 中表 1 公众 曝露控制限 值,即电场 强度 4000V/m、 磁感应强度 100µT 环境风险 / / / / 环境监测 / / 本工程完成后正 式投产后第一年 结合竣工环境保 护验收监测一 次,根据需要, 必要时进行再次 监测。 根据监测计 划落实环境 监测工作, 监测结果满 足相关求。 其他 / / / / 59 七、结论 本项目建设符合“三线一单”管理及相关环保规划要求,项目按建设项目“三同时”制 度要求,逐一落实本报告提出的污染治理项目,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环保设施管理,保 证各项污染物达标排放,则项目对周围环境影响不明显。 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60 专题专题 1 电磁环境影响专题评价电磁环境影响专题评价 1、前言、前言 本工程为输变电工程,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HJ 24-2020)附录 B 的要求,需设置电磁环境影响评价专章。 2、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2.1 法律法规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 年 4 月 24 日修订,2015 年 1 月 1 日 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 年 12 月 29 日修订并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2018 年 12 月 29 日修订并施行); (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 年版) ; (5) 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29 号《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2014 年 9 月 24 日通过,2015 年 1 月 13 日修订,2015 年 7 月 1 日起施行); 2.2 技术导则、规范技术导则、规范 (1)《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 (HJ 1113-2020) ; (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2.1-2016);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HJ24-2020); (4)《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 (5) 《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10.2-1996); (6)《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681-2013)。 2.3 其他相关批准文件其他相关批准文件 (1) 《广东能源惠州博罗湖镇镇光伏复合发电项目接入系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22.4)。 3、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 3.1 评价因子评价因子 运行期:工频电场、工频磁场。 3.2 评价标准评价标准 61 工频电场:执行《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表 1 公众曝露控制限 值,即电场强度公众曝露控制限值 4kV/m 作为居民区工频电场评价标准。 工频磁感应强度:执行《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表 1 公众曝露 控制限值,即磁感应强度公众曝露控制限值 100µT 作为磁感应强度的评价标准。 架空输电线路线下的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 其频率 50Hz 的电场强度控制限值为 10kV/m。 4、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工作等级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导则—输变电》(HJ 24-2020),本工程的电磁环境影响评价 工作等级见表 1。 表表 1 本工程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本工程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电压等级 工程 条件 评价工作等级 110kV 输电线路 地下电缆 三级 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 10m范围内无 电磁环境敏感目标的架空线 三级 5、评价范围、评价范围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HJ 24-2020)中表 3 输变电工程电磁环 境影响评价范围的规定:电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见下表 2。 表表 2 升压站电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升压站电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电压等 级 评价范围 架空线路 地下电缆 110kV 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 30m 电缆管廊两侧边缘各外延 5m(水平距离) 6、环境保护目标、环境保护目标 经现场勘查,拟建线路评价范围内电磁环境保护目标详见“三、生态环境现状、保 护目标及评价标准中表 3-8”。 7、电磁环境、电磁环境现状评价现状评价 本评价对项目沿线的电磁环境质量进行监测,深圳市源策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于 2022 年 5 月 25 日对项目沿线电磁环境现状进行现场测量。 (1)监测时间 2022 年 5 月 25 日 (2)监测气象条件 本评价监测气象条件见表 3。 62 表表 3 监测气象条件表监测气象条件表 日期 天气 风速(m/s) 风向 温度(℃) 相对湿度(%) 2022-05-25 多云 1.5 东南风 29 70 (3)监测方法与监测布点 依据《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 》 (HJ681-2013)和《环境影响评 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 (输变电》 (HJ24 HJ24 -2020) ,对拟建工程周围进行工频电场和磁 感应强度监测, 其监测布点详见附图 14 。 (4)监测仪器及检定情况 本项目电磁环境监测仪器及检定情况见表 4。 表表 4 电磁环境监测仪器及检定情况电磁环境监测仪器及检定情况 仪器名称及型号仪器名称及型号 测量范围测量范围 生产厂家生产厂家 检定与校准检定与校准 电磁场探头/场强分 析仪 (LF-01/SEM-600) (0.01V/m-100KV/m) (1nT-10mT) 北京森馥科 技股份有限 公司 1、检定单位:广东省计量科学研究 院; 2、校准证书号:WWD202101594; 3、有效期至:2022-06-30 (6)监测结果 本项目沿线电磁环境监测结果见表 5。 表表 5 电磁环境检测结果电磁环境检测结果 检测点检测点 检测结果检测结果 备注备注 2022.5.25 点号点号 点位名称点位名称 电场强度(电场强度(V/m)) 磁感应强度磁感应强度 ((μT)) D1 塘滩岭居民楼 3.67 0.20 受附近 110kV 青镇 甲乙线影响 D2 砂石加工厂 48.95 0.50 受附近 220kV 博沙 甲乙线影响 D3 果园看护房 562.76 2.28 受附近 500kV 从博 甲乙线影响 D4 湖镇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出线 端(围墙外 5m 处) 65.02 0.52 / D5 湖镇变电站东侧围墙外 5m 67.90 0.47 / D6 湖镇变电站南侧围墙外 5m 7.26 0.05 / 63 D7 湖镇变电站西南侧围墙外 5m 3.40 0.12 / D8 湖镇变电站西北侧围墙外 5m 0.50 0.60 / 标准标准 GB8702-2014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 限值限值 4000V/m 100μT / 监测结果表明,环境保护目标现状工频电场强度为 3.67V/m~562.76V/m,磁感应强 度为 0.2μT~2.28μT;110kV 湖镇变电站拟扩建间隔侧围墙外 5m 处的工频电场强度为 65.02V/m,磁感应强度为 0.52μT;湖镇变电站四周围墙外 5m 处各测点工频电场强度值 为 0.5V/m~67.9V/m,工频磁感应强度值为 0.05μT~0.6μT。上述各测点均满足《电磁环 境控制限值》 (GB8702-2014)中频率为 50Hz 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制值要求,即电场强 度 4000V/m、磁感应强度 100μT。因此,本工程场址所经区域电磁环境质量良好。 8、电磁环境影响分析、电磁环境影响分析 8.1 架空线路电磁环境影响分析(模式预测)架空线路电磁环境影响分析(模式预测) 8.1.1 预测方式预测方式 本项目架空线路电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 电》 (HJ24-2020)中 4.10 节电磁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要求:电磁环境影响预测一般采 用模式预测的方式。本次评价采用模式预测的方法。 本次评价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 (HJ24-2020)附录 C(高压交流架 空输电线路下空间工频电场强度的计算的计算)和附录 D(高压交流架空输电线路下空 间磁场强度的计算的计算) 预测本项目线路工程带电运行后线路下方空间产生的工频电 场强度、工频磁场强度。 8.1.2 预测因子预测因子 工频电场、工频磁场。 8.1.3 预测模式预测模式 根据交流架空线路的架线型式、架设高度、相序、线间距、导线结构、额定工况等 参数,计算其周围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的分布。 (1)高压交流架空输电线路下空间工频电场强度的计算(附录 C) ◆单位长度导线下等效电荷的计算 64 高压送电线上的等效电荷是线电荷,由于高压送电导线半径 r 远小于架设高度 h, 因此等效电荷可以认为是在送电导线的几何中心。 设送电线路无限长且平行于地面,地面可视为良导体,利用镜像法计算送电导线上 的等效电荷。 利用下列矩阵方程可计算多导线线路中导线上的等效电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nn n n n Q Q Q nnU U U       2 1 21 22221 11211 2 1    (C1) 式中:Ui—各导线对地电压的单列矩阵; Qi—各导线上等效电荷的单列矩阵; λij—各导线上的电位系数组成的 n 阶方阵; [U]—矩阵可由送电电线的电压和相位确定,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以额定电压 1.05 倍为计算电压。 [λ]矩阵由镜像原理求得。地面为电位等于零的平面,地面的感应电荷可由对应地 面导线的镜像电荷代替,用 i,j,……表示相互平行的实际导线,用 i′,j′,……表示它 们的镜像,如图 1 所示,电位系数可写成: ijii ij ij ij i i ii L L R h         ' 0 0 ln 2 1 2 ln 2 1 式中: 0 —真空介电常数,mF /10 36 1 9 0    ; i R—导线半径; n i R nr RR  (C5) 式中: R—分裂导线半径; n—次导线根数; r—次导线半径。 (C2) (C3) (C4) 65 由 U矩阵和 矩阵,利用式(C1)即可解出 Q矩阵。 图图 1 电位系数计算图电位系数计算图 图图 2 等效半径计算图等效半径计算图 对于三相交流线路,由于电压为时间向量,计算各相导线电压时要用复数表示: iIiRi jUUU (C6) 相应地电荷也是复数量: iIiRi jQQQ (C7) 式(C1)矩阵关系即分别表示了复数量的实数和虚数两部分: [UR]=[λ] [QR] (C8) [UI]=[λ] [QI] (C9)  计算由等效电荷产生的电场 各导线单位长度的等效电荷量求出后, 空间任意一点的电场强度可根据叠加原理计 算求得。在(x,y)点的电场强度水平分量 Ex 和垂直分量 Ey 可表示为:   )( 2 1 2 ' 2 1 0i i i i m i ix L xx L xx QE        (C10)   )( 2 1 2 ' 2 1 0i i i i m i iy L yy L yy QE        (C11) 式中: xi、yi—导线 i 的坐标(i=1、2、…m); 66 m—导线数目; Li、Li’—分别为导线 i 及镜像至计算点的距离。 对于三相交流线路,可根据式(C8)和(C9)求得的电荷计算空间任一点电场强 度的水平和垂直分量为:    m i ixI m i ixRx EjEE 11 xIxR jEE (C12)    m i iyI m i iyRy EjEE 11 yIyR jEE (C13) 式中:ExR—由各导线的实部电荷在该点产生场强的水平分量; ExⅠ—由各导线的虚部电荷在该点产生场强的水平分量; EyR—由各导线的实部电荷在该点产生场强的垂直分量; EyⅠ—由各导线的虚部电荷在该点产生场强的垂直分量。 该点的合成的电场强度则为: yjEExEEE yIyRxIxR )()j( yx EE  (C14) 式中: )( 22 xIxR x EEE (C15) )( 22 yIyR y EEE (C16) 在地面处(y=0)电场强度的水平分量: Ex=0 (2)高压交流架空输电线路下空间工频磁场强度的计算(附录 D) 67 由于工频情况下电磁性能具有准静态性, 线路的磁场仅由电流产生。 应用安培定律, 将计算结果按矢量叠加,可得出导线周围的磁场强度。 和电场强度计算不同的是关于镜像导线的考虑, 与导线所处高度相比这些镜像导线 位于地下很深的距离 d: f d  660 (m) (D1) 在一般情况下,可只考虑处于空间的实际导线,忽略它的镜像进行计算,其结果已 足够符合实际。 不考虑导线 i 的镜像时,导线下方 A 点处的磁场强度: 22 2Lh I H    (A/m) (D2) 式中:I—导线 i 中的电流值,A; h—导线与预测点的高差,m; L—导线与预测点的水平距离,m。 对于三相电路, 由相位不同形成的磁场强度水平和垂直分量都应分别考虑电流间的 相角,按相位矢量合成。合成的旋转矢量在空间的轨迹是一个椭圆。 8.1.4 预测工况及环境条件的选择预测工况及环境条件的选择 (1)架设方式的选取 根据线路对地面电磁环境产生的影响,由于本项目仅有单回线路,因此项目选择单 回路段进行评价。 (2)典型杆塔的选取 根据项目可研报告,本工程采用多种规划塔型,本环评选择电磁环境影响最大的 1C1W3-J3 型单回路塔为代表进行预测,详见图 3。 (3)电流 采用载流量 590A 进行预测计算。 (4)排列方式 68 在工程设计上,采用垂直排列。 (5)导线对地距离 根据设计单位提供,本项目导线对地距离为 25m。 (6)预测内容 根据选择的塔型、电流及导线对地距离,进行工频电场、工频磁场预测计算,以确 定本项目的电磁环境影响程度及范围。 表表 6 输电线路参数表输电线路参数表 额定电压 110kV 架设方式 单回 导线型号 JL/LB20A-300/40 外径(mm) 23.94 子导线分裂数 1 分裂间距(mm) / 预测杆塔型号 1C1W3-J3 悬挂方式 三角排列 B A C 单根载流量(A) 590 导线对地距离(最大弧垂点) 25 计算方向 考虑到塔型布置情况,选取离地高度 1.5m 的水 平面,以线路中心地面投影点为原点,向线路两 侧各计算 50m。 预测点距离地面高度(m) 1.5 计算步长(m) 1 69 图图 3 杆塔图杆塔图 8.1.5 预测结果及评价预测结果及评价 (1)离地 1.5m 处工频电磁场预测结果 根据计算公式及设计参数,110kV 单回输电线路离地 1.5m 处产生的工频电场、磁 感应强度结果如下: X Y C((3.3,,25)) ((-3.8,,25))A B((0.45,,28.5)) 70 图图 4 单回路线路工频电场强度预测结果单回路线路工频电场强度预测结果水平分布图(离地水平分布图(离地 1.5m)) 71 图图 5 单回路线路单回路线路磁感应磁感应强度预测结果强度预测结果水平分布图(离地水平分布图(离地 1.5m)) 表表 7 110kV 单回架空线路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理论计算结果表(离地面单回架空线路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理论计算结果表(离地面 1.5m 处)处) 距线路中心距离(m) 距边导线距离(m) 电场强度(V/m) 磁感应强度(μT) -50 46.2 34.6 0.1892 -45 41.2 43.1 0.2236 -40 36.2 54.4 0.2669 -35 31.2 69.2 0.3219 -30 26.2 88.2 0.3917 -25 21.2 111.4 0.4792 -20 16.2 136.5 0.5859 -19 15.2 141.2 0.6093 -18 14.2 145.7 0.6332 -17 13.2 149.9 0.6576 -16 12.2 153.6 0.6823 -15 11.2 156.8 0.7072 -14 10.2 159.4 0.7322 -13 9.2 161.3 0.757 -12 8.2 162.3 0.7814 -11 7.2 162.5 0.8052 -10 6.2 161.8 0.8282 -9 5.2 160.1 0.85 -8 4.2 157.6 0.8705 -7 3.2 154.3 0.8893 -6 2.2 150.3 0.9061 -5 1.2 145.9 0.9207 -4 0.2 141.3 0.9329 -3.8 左边导线处 140.4 0.935 -3 边导线内 136.9 0.9424 -2 边导线内 132.9 0.9491 -1 边导线内 129.6 0.9529 0 中心线 127.4 0.9538 1 边导线内 126.3 0.9516 2 边导线内 126.3 0.9464 3 边导线内 127.4 0.9384 3.3 右边导线处 127.9 0.9355 4 0.7 129.2 0.9277 5 1.7 131.5 0.9144 6 2.7 134 0.8988 72 7 3.7 136.3 0.8811 8 4.7 138.4 0.8616 9 5.7 139.9 0.8405 10 6.7 140.8 0.8182 11 7.7 140.9 0.7949 12 8.7 140.4 0.7708 13 9.7 139.2 0.7462 14 10.7 137.4 0.7214 15 11.7 135 0.6965 16 12.7 132 0.6717 17 13.7 128.7 0.6472 18 14.7 125 0.623 19 15.7 121.1 0.5994 20 16.7 116.9 0.5763 25 21.7 95.4 0.4714 30 26.7 75.7 0.3855 35 31.7 59.6 0.3171 40 36.7 47.1 0.2632 45 41.7 37.6 0.2207 50 46.7 30.3 0.187 由上表可知,本项目拟建 110kV 单回线路导线对地距离 25m 时,距离地面 1.5m 高度处的工频电场强理论计算结果为 30.3~162.5V/m,线路运行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最 大值为 162.5 V/m, 位于左边导线外 7.2m 处, 满足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GB8702-2014) 4kV/m 的限值要求;拟建 110kV 单回线路导线对地距离 25m 时,距离地面 1.5m 高度 处的工频电场强理论计算结果为 0.187~0.9538μT。 线路运行产生的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 值为 0.9538μT , 位于线路中心线处, 满足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 中 100μT 的限值要求 。 (2)工频电磁场空间分布 根据计算公式及设计参数,110kV 单回架空线路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的等 值线图见图 6、图 7。 73 图图6 工频电场预测结果等值线图工频电场预测结果等值线图 图图7 工频磁感应强度预测结果等值线工频磁感应强度预测结果等值线 74 8.1.6 架空线路工频电磁场防治措施架空线路工频电磁场防治措施 (1)输电线路合理选择导线、金具及绝缘子等电气设备、设施,以尽量降低输电 线路运行期的磁环境影响。 (2)按照《电力设施保护条例》要求,110kV 架空输电线路边导外 10 m 内为电力 线路保护区范围,建设单位应加强运行期巡检工作,在塔基的醒目位置给出警示和防护 指标志,在输电线路走廊内,禁止新建民房及学校等人员常住的建筑物。 (3)工程建成后需进行竣工环保验收,若出现工频电场强度因畸变等因素超标, 应分析原因后采取屏蔽等措施。 8.2 电缆线路电磁环境影响预测及分析(类比预测)电缆线路电磁环境影响预测及分析(类比预测) 本项目 110kV 输电线路部分采用电缆敷设,本次类比对象选取 110kV 东莞白玉站 至凤岗站单回电缆线路为类比。 (1)类比的可行性 本工程电缆线路与 110kV 东莞白玉站至凤岗站单回电缆线路主要指标对比见表 8。 表表 8 类比工程与评价工程主要技术指标对照表类比工程与评价工程主要技术指标对照表 主要指标 本项目 110kV 单回电缆线路(评价对象) 110kV东莞白玉站至凤岗站单回电缆线 路(类比对象) 电压等级 110kV 110kV 回数 1 1 布设方式 电缆沟 电缆沟 电缆埋深 1.3m 1.3m 行政区域 惠州 东莞 沿线地形 平地 平地 由表 8 可知,本工程输电线路电压等级、电缆回数、布设方式和类比线路一样,本 项目电缆线路埋深 1.3m, 与类比线路埋深一致。 且该类比线路路径周围 5m 范围内无高 压架空线路经过,能够代表 110kV 电缆线路的电磁环境影响,因此可以作为类比监测 对象。 (2)电磁环境类比测量条件 (3)监测方法: 《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 》 (HJ681-2013) 、 《环 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 (HJ24-2020) 。 (4)监测仪器:工频电场、磁感应强度采用 NBM-550/EHP-50D 型综合场强测量 75 仪进行监测。 (5)监测单位:广州穗证环境检测有限公司 (6)监测时间:2019 年 10 月 19 日 (7)监测天气:晴;温度:28℃;湿度:60%。 (8) 监测仪器情况 类比项目电磁环境监测仪器情况见表 9。 表表 9 电磁环境监测仪器情况电磁环境监测仪器情况 仪器名称及型号仪器名称及型号 检定有效期检定有效期 电磁场强度测试仪 NBM-550/EHP-50D (E-1305/230XX31074) 2019 年 11 月 13 日 (9)工频电磁环境类比监测布点 类比电缆线路电磁环境评价范围为 5m,以电缆沟为中心电磁环境断面监测。在地 下输电电缆线路中心正上方的地面为起点, 沿垂直于线路方向进行, 监测点间距为 1m, 顺序测至电缆管廊边缘各外延 5m 位置。监测布点见图 8。 图图 8 110kV 东莞白玉站至凤岗站单回电缆线路类比监测布点图东莞白玉站至凤岗站单回电缆线路类比监测布点图 (9)测量结果 76 进行类比监测时,110kV 东莞白玉站至凤岗站单回电缆线路的运行工况见表 8.2-2, 监测结果见表 10,检测报告详见附件 10。 表表 10 110kV 东莞白玉站至凤岗站电缆线路运行工况表东莞白玉站至凤岗站电缆线路运行工况表 序号 名称 电压(kV) 电流(A) 有功功率 (MW) 无功功率 (MW) 1 白玉站至凤岗站1回 110kV电缆线路 105.35 158.15 19.37 1.7 由表 10 可以看出,进行类比监测时,110kV 东莞白玉站至凤岗站电缆线路处于正 常的运行状态。 表表 11 110kV 东莞白玉站至凤岗站电缆线路工频电磁场类比测量结果东莞白玉站至凤岗站电缆线路工频电磁场类比测量结果 编号 监测点位置 电场强度(V/m) 磁感应强度(μT) 1# 电缆正上方 4.2 1.0 2# 距管廊边缘 1m 3.5 0.072 3# 距管廊边缘 2m 2.2 0.064 4# 距管廊边缘 3m 1.3 0.059 5# 距管廊边缘 4m 1.2 0.046 6# 距管廊边缘 5m 0.62 0.055 由表 11 可以看出,类比东莞白玉站至凤岗站单回电缆线路离地面 1.5m 高处的工 频电场强度监测结果为 0.62~4.2V/m,工频磁感应强度测量值 0.055~1.0μT。类比工程监 测结果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GB8702-2014)中频率为 0.05kHz 的公众暴露控制 限制值要求, 即电场强度 4000V/m、磁感应强度 100μT。 由类比监测结果可预测,本项目 110kV 电缆线路建成后,其电磁环境可满足标准 值要求。 8.3 间隔扩建工程电磁环境影响分析间隔扩建工程电磁环境影响分析 110kV 湖镇站本期扩建 1 个 110kV 出线间隔,本期扩建工程未增加主变压器、高 压电抗器等电磁环境污染源, 故其扩建后对环境的影响与变电站现状对环境的影响基本 一致,不会增加新的影响。本期扩建完成后,扩建间隔处围墙外电磁环境水平与变电站 现状电磁环境水平相当,扩建后的电磁环境影响亦能够满足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的相应 评价标准。 8.4 环境保护目标预测分析环境保护目标预测分析 77 8.4.1 预测方法预测方法 电场与磁场都是矢量,矢量迭加后其模与分量的关系如下式。 )cos(2 2121 2 2 2 1 rrrrr…… 式中 r 表示合成后矢量的模;r1表示分量 1 的模; r2 表示分量 2 的模;α1表示分量 1 的方向角;α2表示分量 2 的方向角。 由上公式可看出,合成后矢量模的最大值为 r1+r2,其条件是两个向量方向角一致 (此为最坏情况) 。对环境保护目标的现状和理论计算值进行叠加可以反映在线路建成 后环境保护目标电磁环境的最坏情况,如果在此情况下,叠加值在标准规定的范围内, 则认为环境保护目标处在项目建成后的电磁环境值在标准规定的范围内。 8.4.2 预测结果计算预测结果计算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 (HJ 24-2020) ,对于电磁环境敏感目标, 应根据建筑物高度,给出不同楼层的预测结果。各电磁环境敏感目标的电磁环境影响预 测结果见表 12。 根据预测结果,本项目建成投运后,工程评价范围内各环境保护目标处的工频电场 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均能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GB8702—2014)中的频率为 0.05kHz 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即工频电场强度 4kV/m、磁感应强度 100μT。 78 表表 12 环境保护目标环境影响预测环境保护目标环境影响预测 序号 环境保 护目标 与本项目 相对位置 关系 房屋结 构 导线对 地最小 高度 (m) 预测高 度 工频电场强度(V/m) 工频磁感应强度(μT) 是否达 标 现状值 贡献值 预测值 现状值 贡献值 预测值 M1 塘滩岭 居民楼 距架空线 路边导线 约 26m 1 层平 顶 25 一层地 面 1.5m 3.67 89.1 92.77 0.2 0.395 0.595 达标 M2 砂石加 工厂 距架空线 路边导线 约 16m 1 层平 顶 25 一层地 面 1.5m 48.95 119.9 168.85 0.5 0.592 1.092 达标 M3 果园看 护房 距架空线 路边导线 约 10m 1 层尖 顶 25 一层地 面 1.5m 562.76 138.7 701.46 2.28 0.739 3.019 达标 标准限值 / / 4000 / / 100 / 79 9、电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电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9.1 电磁环境现状电磁环境现状 环 境 保护 目标 现状工 频 电场 强度 为 3.67V/m~562.76V/m ,磁感 应 强度 为 0.2μT~2.28μT;110kV 湖镇变电站拟扩建间隔侧围墙外 5m 处的工频电场强度为 65.02V/m ,磁感应强度为 0.52μT; 湖镇变电站场界周边 工频电场强度值为 0.5V/m~67.9V/m,工频磁感应强度值为 0.05μT~0.6μT。监测点位的工频电场强度与磁 感应强度可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GB8702-2014)中公众曝露控制限制值要求, 即电场强度 4000V/m、磁感应强度 100μT。 9.2 电磁环境影响评价电磁环境影响评价 通过架空线路理论计算, 本项目拟建 110kV 单回线路导线对地距离 25m 时,距 离地面 1.5m 高度处的工频电场强理论计算结果为 30.3~162.5V/m, 线路运行产生的工频 电场强度最大值为 162.5 V/m,位于左边导线外 7.2m 处,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GB8702-2014)4kV/m 的限值要求;拟建 110kV 单回线路导线对地距离 25m 时,距 离地面 1.5m 高度处的工频电场强理论计算结果为 0.187~0.9538μT。线路运行产生的工 频磁感应强度 最大值为 0.9538μT ,位于线路中心线处,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GB8702-2014)中 100μT 的限值要求 。 由类比监测结果可预测,本项目 110kV 电缆建成后,其电磁环境可满足《电磁环 境控制限值》 (GB8702-2014)中电场强度 4000V/m、磁感应强度 100μT 的限值要求。 根据预测结果,本项目建成投运后,工程评价范围内各环境保护目标处的工频电场 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均能满足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 中电场强度 4000V/m、 磁感应强度 100μT 的限值要求。 经上述预测及类比分析, 广东能源惠州博罗湖镇镇光伏复合项目接入系统工程建成 投产后,其周围的工频电磁环境可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GB8702-2014)中工频 电场强度限值 4000V/m,磁感应强度限值 100μT 的要求。 80 附图附图 1 项目地理位置图项目地理位置图 本项目线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环保行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