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不知中国画理,无以言中国园林。”中国山水画与古代园林建筑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绘画和建筑的关系在“界画”这里形成了一个微妙的交汇点。早期界画带有建筑草图的影子,它以描绘建筑物或者各种精致器物为艺术表现形式,绘制过程中通常需要用界尺来辅助画笔,勾勒建筑物或者器物的轮廓线。由于科学、形象地载录了以建筑及桥梁、舟车等为对象的古代生活原貌,早期界画的使用价值、档案价值更大于审美价值,一些早已消失于大火或历史云烟中的中国木质古建,得以如纸上纪念碑一样,被后世铭记、想象和怀念。据历代名画记记载,唐朝时官至工部尚书的阎立本既亲自参与设计图的绘制,又熟谙于山水。从他开始,建筑设计中的山水渐渐从原来的宫观效果图中独立出来,成为单纯的山水画。中国古典园林正是以山水的画境为骨架的。山水画与古典园林建造,都基于人们想要亲近自然的愿望。造园大师计成为高官严嵩修建别墅庭院“积香炉”时,把严大人扔给他的两句宋词“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筑出满目风情。唐代诗人王维,不仅创作了“画中有诗”的山水画、“诗中有画”的山水诗,还筑建了诗画结合的物质实体“辋川别业”,所谓“善画者善园,善园者善画”,山水画和园林在创作手法和思想上相互交织。中国园林重意境,重诗情画意,被称为“三维的中国山水画”,其美学境界与中国古代的文学、绘画、戏曲等艺术形态相契合。在传统山水画中,画面的主次关系是很讲究的,如果喧宾夺主,画面就会混乱、平板。因此,山水画在构图时,首先要找出有特色的山和树作为主体。如明代戴进关山行旅图,画家将主峰置于画面中心,以精细的笔法描绘出主峰挺拔陡峭、直入云天之势;把江渚、远山以及水景放在次要位置,画得简括、浅淡,烘托出主景的雄伟、挺拔。整幅作品近浓远淡,富有层次,工细之中见豪放,雄伟之中见秀气。古典园林的整体布局也很讲究建筑和空间的主从组合,通过对比实现主次分明、多样统一的效果。如北海公园琼华岛上的白塔,与其前面的琉璃佛殿,在色彩上形成洁白与金碧重彩的强烈视觉对比;塔的弧线造型和高居山顶的位置,更使其成为琼华岛乃至全园的主体建筑景观。颐和园中的佛香阁,则以其巨大体量与四周建筑物形成对比,成为全园布局的主体和重心。此外,形状对比也是园林布局的常见方式。中国传统山水画最忌将主题和盘托出,主张以含蓄的方式来表达画面的中心思想。要把握好这个火候,“藏”与“露”的拿捏非常重要。如元代王蒙所作长松仙馆图,画面下方近水的岩石与长松交错,松涛阵阵似可听闻,在郁郁葱葱的崇山峻岭中两处有藏有露的山居茅舍,传达了“善藏者未始不露,善露者未始不藏”的意趣。中国古典园林为表达园景意境的深邃,也会把某一景物通过山石、建筑、植物等遮掩一部分,使人看不到全貌,产生一种欲显而隐的含蓄美感。如苏州留园的石林小院,由于院墙、门窗遮挡了一部分山石,从院中看到的石林小景便呈现些许神秘感,表现出含蓄的审美情趣。苏州拙政园的花木隔、山石隔等更是运用这一造景手法的典范。(摘编自中国画与古代建筑数千年来如何互鉴,文汇报)材料二:中国古代园林建筑和山水画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是中国山水画中不可或缺的“形象”,山水画的意境往往由园林建筑的“意象”带出,可谓画中的“点睛”。它与树石云水构成了中国山水画的经典图式。作为民族文化精神的体现,古典园林建筑和山水画都体证了中国传统的宇宙观、人文精神;在山水画发展的关键时刻,园林建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推动了山水画的成熟;古典园林建筑的形制所附有的丰富文化内涵及审美特征因其山水画的介入同时转化成为中国山水画深厚文化和审美内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古典建筑的形制及其所附有的文化的认知程度,影响和制约着山水画创作的广度和深度。(摘编自概说中国古建筑与中国画之间的关系,中国美术学院)材料三: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蕴含的东方审美重新引发建筑界关注,我国一批前卫建筑师及学者开始致力于将园林思维引入建筑设计中,力求将园林式审美意识及空间营构方法移植和转译到建筑创作领域,探索中国当代建筑的本土化实践。“篱苑书屋”位于北京郊区接近群山的地方,是一座方形建筑,以方钢作为主要构件。外围护材料使用钢化玻璃,玻璃外侧被 4 万余根长短一致、粗细相当的柴禾秆密密匝匝地包裹。从远处看,屋前水面、水边栈道、平铺的卵石路围护下的裹满禾秆的篱苑书屋,犹如生长在山谷中的巨型鸟巢。建筑内部唯一的隔断是混凝土大门处的玄关,浓缩的入口空间为接下来主要空间的呈现作了铺垫。书屋内部主体空间由大台阶及书架组成,书被摆在台阶下面,台阶成为主要的看书空间。书籍排布随意,读者可以任意抽取自己感兴趣的书,找到一个舒服的座位静心阅读。屋内没有人造光源,阳光透过夹在立面及屋顶玻璃当中的柴禾秆将斑驳的影子投射到室内空间,明亮而温和,读书人仿佛置身于自然。(摘编自李晓丹等人的文章)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只有深刻地认识古典建筑的形制及其所附有的文化内涵,才能创作出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中国画作品。B早期的“界画”带有建筑草图的影子,这有利于还原古代生活原貌,所以早期“界画”使用价值、档案价值更大于审美价值。C中国传统山水画和古典园林都讲究整体布局,如颐和园的佛香阁就体现了形状对比的布局方式。D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被引入现代建筑设计中,是传统文化回归的必然,也是探索中国当代建筑本土化实践的重要表现。2下列对材料一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是全文的中心段,作者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观点:中国山水画与古代园林建筑之间关系密切。B第二段中列举历代名画记中记载的阎立本的事例,是为了说明建筑设计中的山水渐渐独立出来。C第四段作者运用了正反对比、举例论证等手法,论证传统山水画特别注重画面的主次关系。D从论述层次上看,四、五段是一个层次,六、七段是一个层次,和第二、三段构成了并列关系。3根据材料,下列对文中所举园林建筑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积香炉庭院的例子说明园林设计可以借古典诗词造景。B与北海白塔不同的是,佛香阁是颐和园的主体和色彩重心。C苏州拙政园的含蓄美也是借鉴了中国传统的山水画藏与露的结合方式。D“篱苑书屋”和苏州留园石林小院在入口设计理念上是相同的。4赏析材料三第二段的语言特色。5请根据三则材料,简要概括中国古代园林与山水画有哪些相同点。二、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文后小题。雷雨(节选)曹禺周朴园 你是新来的下人?鲁侍萍 不是的,我找我的女儿来的。周朴园 你的女儿?鲁侍萍 四凤是我的女儿。周朴园 那你走错屋子了。鲁侍萍 哦。老爷没有事了?周朴园 (指窗)窗户谁叫打开的?鲁侍萍 哦。(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周朴园 (看她关好窗门,忽然觉得她很奇怪)你站一站,(鲁妈停)你你贵姓?鲁侍萍 我姓鲁。周朴园 姓鲁。你的口音不像北方人。鲁侍萍 对了,我不是,我是江苏的。周朴园 你好像有点无锡音。鲁侍萍 我自小就在无锡长大的。周朴园 (沉思)无锡?嗯,无锡,(忽而)你在无锡是什么时候?鲁侍萍 光绪二十年,离现在有三十多年了。周朴园 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鲁侍萍 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周朴园 (沉思)三十多年前,是的,很远啦,我想想,我大概是二十多岁的时候。那时候我还在无锡呢鲁侍萍 老爷是那个地方的人?周朴园 嗯,(沉吟)无锡是个好地方。鲁侍萍 哦,好地方。周朴园 你三十年前在无锡么?鲁侍萍 是,老爷。周朴园 三十年前,在无锡有一件很出名的事情。鲁侍萍 哦。周朴园 你知道么?鲁侍萍 也许记得,不知道老爷说的是哪一件?周朴园 哦,很远了,提起来大家都忘了。鲁侍萍 说不定,也许记得的。周朴园 我问过许多那个时候到过无锡的人,我也派人到无锡打听过。可是那个时候在无锡的人,到现在不是老了就是死了。活着的多半是不知道的,或者忘了。不过也许你会知道。三十年前在无锡有一家姓梅的。鲁侍萍 姓梅的?周朴园 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么?鲁侍萍 不敢说。周朴园 哦。鲁侍萍 我倒认识一个年轻的姑娘姓梅的。周朴园 哦?你说说看。鲁侍萍 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周朴园 也许,也许你弄错了,不过你不妨说说看。鲁侍萍 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听人说她生前是不规矩的。周朴园 (痛苦)哦。鲁侍萍 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周朴园 (汗涔涔地)哦。鲁侍萍 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节选自雷雨)6下面有关名著雷雨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侍萍是一个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其性格特征是善良、正直、刚毅顽强,她终于由一个幼稚无知的侍女成长为一个有骨气、有尊严、有觉悟的女人。B鲁侍萍不止一次地说到命运,这说明她在苦难中挣扎,悲叹自己的“命苦”,她相信命运,但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世道不公的愤懑与不平。C周朴园认出鲁侍萍后,他半晌没有说话,表现了他在惶恐的沉思中寻找对策。D 雷雨的矛盾冲突是错综复杂的,但是,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大海为代表的工人之间的阶级冲突,是最本质的冲突。7下列对戏剧相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戏剧以“雷雨”做标题,交代了整个作品的自然环境,暗示了剧情特点,也象征沉闷压抑的旧中国里,一场大变革即将来临。B节选部分主要写鲁侍萍与周朴园过去的矛盾,鲁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悲惨遭遇,揭露周朴园的冷酷。C鲁侍萍的行为多次出现悖谬,如与周朴园不期而遇时她欲去还留,对自己的身份始隐终露,体现她有破镜重圆的幻想。D从节选部分可看出周朴园 30 年来确实对鲁侍萍怀有思念之情,但他怀念的是 30 年前的梅小姐,不会对他的地位和声誉造成威胁。8下列对戏剧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巧妙地运用倒叙的方法,把现实和过去交织起来,推动剧情的发展,展示人物之间的多重关系。B精彩的潜台词可展现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周朴园(抬起头来)“你姓什么?”,表现他对眼前之人身份的猜疑。C好的戏剧就要写出人的多样变化。同一个人有时是恶棍,有时是天使;有时狠辣,有时脆弱。剧中周朴园虚伪,但也有人性的一面。D人物交流和交锋的语言富有动作性,能推动或者暗示故事情节发展。如周朴园说提起来大家都忘了,鲁侍萍却说说不定,也许记得的。9对鲁侍萍“很自然地走到窗户,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这个动作应该如何理解?周朴园看她关窗门的动作为什么会“忽然觉得她很奇怪”,慌忙地问“你你贵姓”?有什么作用?10文中画线句中的两个“好地方”有什么差异?请简要分析。11个性化的语言是雷雨中人物语言的一大特色,请举两例说明。三、文言文阅读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弃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左传烛之武退秦师)(二)四年,晋饥,乞籴于秦。穆公问百里奚,百里奚曰:“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邻,国之道也。与之。”邳郑子豹曰:“伐之。”穆公曰:“其君是恶,其民何罪!”卒与粟,自雍属绛。五年,秦饥,请籴于晋。晋君谋之,庆郑曰:“以秦得立,已而倍其地约。晋饥而秦粜我,今秦饥请籴,与之何疑?而谋之!”虢射曰:“往年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