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真题汇编(2018年-2022年)专题33 认识区域与区域发展(附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历年真题汇编(2018 年-2022 年)专题 33 认识区域与区域发展高考地理历年真题汇编(2018 年-2022 年)专题 33 认识区域与区域发展一、单选题一、单选题当雄是拉萨唯一的纯牧业县,牧民占比约 90%,依托特色畜种牦牛,走产业扶贫之路。甲公司成立于 2017 年初,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如图),生产的有“身份证”的牦牛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广受消费者欢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加入甲公司后,牧民家庭明显增加的是()A牧场面积B牦牛数量C劳动力数量D收入来源2甲公司提高牦牛价值的主要途径是()扩大放牧规模延长产业链条创建产品品牌实施多种经营ABCD3当雄生长期短,牧草较矮。为保障漫长寒季的草料供应,当地适宜采用的方法是()开垦草原种植牧草储存草原生长期牧草建设温室种植牧草从邻近农区购买草料ABCD 冰川物质平衡是单位时间内冰川以固态降水为主的物质收入和以消融为主的物质支出的代数和,天山和阿尔卑斯山都是世界上典型的山岳冰川分布区,前者冰温()恒为负,后者接近 0,下表为两山区代表性冰川物质平衡情况,下图表示两山区冰川累积物质平衡年际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地区冰川代号朝向物质平衡毫米/年T1N-423T2NE-116天山T3W261H1N-455H2NE-381阿尔卑斯山H3NW56H4SE274导致两山区不同坡向冰川物质平衡差异的主要因素为()A到海距离B主导风向C冰川覆盖D山地坡度51990 年以后,两山区冰川的变化指示出()A天山冰川消融量较大B天山冰川扩张更明显C二者的平均雪线高度都在上升D阿尔卑斯山冰川积累速度较快6影响两山区冰川物质平衡变化的关键是()A所处山体隆起B臭氧空洞扩大C全球气候变暖D山地林线上升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下图为 2021 年由遥感影像解译转绘的“安徽省某地土地利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图示区域地势总体上()A从中间向四周降低B从四周向中间降低C从西北向东南降低D从东南向西北降低8住宅分散分布有利于()A交通出行B防洪避险C生活取水D田间管理9图示区域农业生产模式是()A高度集约的设施农业B精耕细作的水田农业C规模经营的商品农业D休闲观光的城郊农业10下表为 2019 年我国四大地区部分指标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1)甲、乙、丙、丁中代表中部地区的是()A甲B乙C丙D丁(2)我国四大地区中()A东北地区工业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B西部地区处于低水平均衡发展状态C中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低于东北地区D东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高于西部地区11下表为 2017 年我国上海、浙江、陕西和新疆四省(市、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比重表(单位:%)。完成下列各题。(1)甲是()A新疆B上海C浙江D陕西(2)乙、丙两省(市、区)建设用地比重差异大的主要因素有()人口密度差异 矿产资源开发程度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公共服务水平ABCD12下图是中国某机场空调耗能变化示意图。读图,该机场最可能位于()A黑B青C港D黔13有着“东方好望角”之称的某沿海小镇,迎接了中国大陆新千年的第一缕曙光。这里房屋、道路依地势而建。在方圆四、五平方千米的山坳里,房屋多用石块砌成,屋顶瓦片也多压着石块,形成“屋咬山,山抱屋”的石砌建筑群(如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该镇位于()A海南省B广东省C浙江省D山东省(2)该镇石砌建筑主要是为了抵御()A寒潮B台风C泥石流D冰雹14体现我国四大地区发展差异的是()A东部地区第三产业比重最高B西部地区农业总产值最大C中部地区城市分布密度最大D东北地区工业化水平最高152018 年 4 月,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段开始铺轨。读图,回答小题。(1)与成都相比,拉萨()A日出早,白昼长B正午太阳高度角小C海拔高,日照强D大气逆辐射强(2)图示区域()A地处板块的生长边界B河流的流向自西向东C自然景观为高寒荒漠D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3)川藏铁路开通后,能够()缓解青藏铁路运输压力改善西藏物资供应消除区域内灾害的影响促进地域文化交流ABCD16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例如,日本岐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企业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十米以下。据此完成小题。(1)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有利于()保持恒温环境 储存原材料和产品 降低生产成本 减小地面震动影响ABCD(2)与岐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A防渗水B防噪音C防坍塌D防地震(3)推断上诉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A增强保密程度B保证产品品质C满足战备需要D集约利用土地二、综合题二、综合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若从人体感知温度的舒适度考虑,横断山区、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交会地带符合人类“宜居”要求。这里海拔 12002300 米,气候宜人,动植物资源丰富,环境优良。近年来,随着“康养”概念的兴起,这个宜居地带逐渐成为外地人所关注的健康、养生和养老胜地。材料二:下图为“宜居”地带位置略图。(1)从气温角度看,图中“宜居”地带冬季 ,夏季 。(2)“宜居”地带内的丽江市从中心地等级和服务范围上看分别 (填“高于“或”低于“)和 (填“大于”或“小于”)省会昆明,但其因古城、老街和纳西文化等造就的高原水乡风情,每年吸引大量的外地人口来此旅游和度假。(3)图中“宜居”地带位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 ,该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其中云、贵、川等省河流蕴藏着丰富的 资源,通过 (填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建设和实施,将其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4)从气候和地形角度,简析“宜居”地带生物资源丰富的原因。18地理选修 6:环境保护“洪水一片天,枯水一条线”是鄱阳湖的真实写照。“堑秋湖”是鄱阳湖区一种传统的捕鱼作业模式。渔民在湖滩筑堤,形成一个个碟形湖,以便秋季鄱阳湖退水时截留更多的水和鱼。10 月份一些以水生动物为食物的候鸟陆续迁入湖区越冬,渔民也开始在碟形湖放水捕鱼。至次年 1 月,碟形湖水干鱼尽,3 月份候鸟陆续迁离。分析“堑秋湖”捕鱼模式对鄱阳湖区候鸟越冬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出改进建议。19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多米尼加等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交流合作不断深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列举该国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任选其一概述分布特点。(2)多米尼加动植物种类丰富,东北部海域为大西洋座头鲸的洄游区。中部山区的植物达数千种,西南部湖泊是世界著名鳄鱼保护区。说明多米尼加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3)希马尼东北的恩里基约湖为咸水湖。分析气候对该湖泊水位和盐度季节变化的影响。(4)多米尼加自然环境优美,经济以农业为主,全国半数人口从事农业生产。为满足全球对有机农产品的需求,该国增加有机香蕉的种植面积,设立环境监测、质量保障等管理机构,加大投入,提高有机香蕉的产量和品质。概括该国生产有机香蕉的社会经济条件。三、图文分析题三、图文分析题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瑞士矿产资源贫乏,经济发达。年降水量 1000 毫米以上,河湖众多。工业、金融业、旅游业为经济的三大支柱,工业以低原料消耗的机械制造、精细化工、医药、钟表等为主,技术先进。有完整的金融法律和监管体系,提供广泛、专业、高度国际化的金融服务。在能源消费构成中,水电占30%以上。下图示意瑞士的地形。(1)说明瑞士利用优势自然资源发展的非农产业。(2)分析瑞士主要发展低原料消耗的工业部门的原因。(3)指出瑞士发展金融业的自身优势因素。(4)简述瑞士经济发展特点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启示。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为缓解淡水资源短缺问题,以色列政府从 2001 年开始推行海水淡化计划,鼓励企业实行“电水联产”模式,即企业在建设海水淡化厂时,兴建以地中海丰富的天然气为能源的发电厂,且并入国家电网(由进口煤炭发电支撑,成本较高)。目前地中海沿岸地区已建成 5 家这样的海水淡化厂,每年生产的淡水相当于全国淡水用量的 1/3,且被统一纳入国家供水网络优先利用。以色列政府于 2022年启动淡化水反注太巴列湖工程,打造淡水“蓄水库”,以缓解最大水源地太巴列湖水位迅速下降的状况。下图示意以色列地中海沿岸地区海水淡化厂及供水网络的分布。(1)说明以色列海水淡化厂的区位特点。(2)简述以色列海水淡化厂配建天然气发电厂的益处。(3)指出以色列将海水淡化水纳入国家供水网络的目的。(4)分析以色列打造淡水“蓄水库”对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2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南泥湾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地处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地带,云岩河上游。1941 年春,八路军第三五九旅赴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使昔日荒凉的南泥湾变成了“平川稻谷香,肥鸭遍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材料二图为“南泥湾俯瞰景观图”。(1)简述八路军在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时面临的不利自然条件。(2)解读“平川稻谷香,肥鸭遍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所描述的农业生产布局。(3)比较南泥湾所在地区与江南地区在农业生产特点方面的差异。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中阴影示意的 M 地区曾经是湿地(沼泽),年降水量是年蒸发量的 1.21.5 倍,远低于英国西部和北部。在罗马时代,人们对 M 地区湿地进行了排水尝试,湿地仅得到零星开垦。17 世纪,该地引入荷兰风车与水利工程技术,湿地得到成片开垦。经过几百年的开发,M 地区已经成为英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但也存在诸多问题。(1)分析 M 地区排水后能够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2)分析罗马时代和 17 世纪对 M 地区湿地开垦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3)推测 M 地区当前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答案解析部分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D2B3C【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解析】【点评】(1)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技术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技术因素包括劳动力、农业技术装备和农业生产技术、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和农产品消费状况。市场因素决定农业发展方向和规模。农作物生长期长短、昼夜温差大小、区域环境等因素对农作物的品质优劣影响较大。(2)区域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主要包括: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控制农村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发展节水农业、生态农业;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据图可知,当雄牧民加入甲公司后,收入有出租牧场租金、牦牛入股分红和牧民受雇工资等,增加了牧民的收入来源。材料中没有明确指出牧场面积的增加、牦牛数量增多、劳动力数量增多等信息。D 正确,故答案为:D。2具体可知,甲公司通过“精细加工”、“注册商标”和“建立牦牛“身份证”等措施,对牦牛进行精加工,延长了牦牛产业的产业链、创建了产品品牌,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提高了牦牛价值。该公司只是对牦牛进行加工,没有实施多种经营,也没有增大放牧的规模。故正确,错误。B 正确,故答案为:B。3当雄位于青藏高原上,地形以山地为主,不适宜通过扩大开垦草原种植面积,来增加牧草供应,错误;当雄生长期短,牧草较矮小,生长期牧草生产量较低,没有多余的牧草,故储存草原生长期牧草来解决冬季饲草短缺的问题的措施不可取,故错误。当地生长期较短,可以通过建设温室种植牧草,解决牧草生长期短的不利因素,来增加牧草来源,故正确;当雄当地自然环境条件较恶劣,牧草生长量较少,可以通过从临近农区购买草料,来解决冬季牧场短缺的问题,故正确。故 C正确,ABD 错误。故答案为:C。【答案】4B5C6C【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解析】【点评】冰川是极地或高山地区地表上多年存在并具有沿地面运动状态的天然冰体。冰川多年积雪,经过压实、重新结晶、再冻结等成冰作用而形成的。它具有一定的形态和层次,并有可塑性,在重力和压力下,产生塑性流动和块状滑动,是地表重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