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2022年高一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高一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高一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一、单选题一、单选题1下列物理量中,不属于矢量的是()A加速度B位移C平均速度D温度2在“金星凌日”的精彩天象中,观察到太阳表面上有颗小黑点缓慢走过,持续时间达六个半小时,那便是金星,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在金星与太阳之间B观测“金星凌日”时可将太阳看成质点C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绕太阳一周位移不为零D以太阳为参考系,可以认为金星是运动的3如图所示是一老人手着拐杖在水平地面上站立的样子,他身子侧倾,依靠手杖的支持使身躯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面对手杖没有摩擦力的作用B地面对老人没有摩擦力的作用C地面对手杖的弹力方向沿杆向上D地面对老人的作用力方向一定不是竖直向上的4在直线运动中,下列运动不可能存在的是()A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不为零B速度变化很快,加速度很小C加速度正在减小时,速度在增大D速度正在增大时,加速度在减小5甲同学制作了一把“人的反应时间测量尺”来测量乙同学的反应时间。如图所示,甲同学用两个手指捏住直尺的顶端,乙同学用一只手在直尺 0 刻度位置做捏住直尺的准备,但手不碰到直尺,在甲同学放开手指让直尺自由下落时,乙同学立刻去捏直尺,读出捏住直尺的刻度约为 20cm。则乙同学的反应时间约为()A0.1sB0.2sC0.5sD2.0s6如图所示,一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铝块通过细线与竖直固定墙面相连。图甲中,物块和铝块叠放在水平木板上,用测力计将木板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时,测力计的示数(如图);图乙中,物块和铝块用细线相连放在水平木板上,用测力计将木板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时,测力计的示数(如图)。已知铝块和物块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木板与铝块间动摩擦因数为、木板与物块间动摩擦因数为,则()ABCD无法确定7如图所示,两辆汽车在教练场上沿平直道路行驶,以表示它们相对于出发点的位移。直线和曲线分别是汽车 A 和汽车 B 的图象,由图可知正确的是()A在时刻,车车速度方向相反B在时刻,车车速度方向相同C在到这段时间内,和两车的路程相等D在到这段时间内,车的速率先减小后增大8在路口的停车线后面停着一排汽车,第 辆汽车的车头恰好与停车线平齐,后面相邻两车的车头间距均为。绿灯亮后已知每辆汽车启动时的加速度均为,匀加速至限速后匀速行驶。后一辆汽车在前一辆汽车启动后再启动,当车队所有车辆达到最大速度时,关于车辆间距,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车辆间距为B车辆间距为C车辆间距为D车辆间距为二、多选题二、多选题9如图所示,泡沫小球竖直下落经过砖墙时,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 1、2、3、4、5、所示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每块砖的厚度为。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小球做加速运动B小球在位置“”的速度为C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D小球下落的加速度越来越小10小球从某一高度处自由下落着地后反弹,然后又落下,每次与地面碰后速度为碰前速度的一半。以刚开始下落时为计时起点,小球的图像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像中选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B每个阶段的图线并不相互平行C每次与地面相碰后能够上升的最大高度是前一次下落高度的一半D每次与地面相碰后上升到最大高度所需的时间是前一次下落时间的一半11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匀加速开出,然后保持匀速运动,最后做匀减速运动直到停止。从汽车开始运动时开始计时,下表给出了某些时刻汽车的瞬时速度,根据表中的数据通过分析、计算可以得出()时刻/1.02.03.05.07.010.011.0速度/()3.06.09.012129.03.0A汽车加速运动经历的时间为B汽车全程运动经历的时间为C汽车匀速运动的时间为D汽车减速运动时间为12假设高速公路上甲、乙两车在同一车道上同向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速度均为,距离。时刻甲车遇紧急情况后,甲、乙两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 1、2 所示。取原运动方向为正方向。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时两车相距最近B时两车相距C时两车距离最近为D两车在内会相撞三、实验题三、实验题13某实验小组做“探究弹簧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实验时,测量弹簧原长时为了方便,把弹簧平放在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用直尺测出弹簧的原长,然后把弹簧悬挂在铁架台上,将个完全相同的钩码逐个加挂在弹簧的下端,如图甲所示,测出每次弹簧对应的伸长量,得到弹簧的伸长量与钩码质量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取)(1)由图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 k=,弹簧竖直悬挂时的原长为 cm。(2)由于测量弹簧原长时没有考虑弹簧自重,使得到的图像不过坐标原点,这样测得的劲度系数 k (“偏大”“偏小”或者“不变”)。(3)该同学用这根弹簧和一把刻度尺做了一个简易的弹簧秤,用来测量木块和长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因数。首先,他把弹簧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弹簧的上端与刻度尺的刻度平齐,下端用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线连接物体,稳定后弹簧的下端与刻度尺的对应位置如图丙,然后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使细线绕过定滑轮与长木板平行,拉动长木板向左运动,当弹簧秤读数稳定后,弹簧的下端与刻度尺的对应位置如图所示,则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14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测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光电门、与光电计时器相连。(1)让小球紧靠固定挡板,由静止释放,光电计时器记录小球经过光电门和光电门所用的时间、,测出两光电门间的高度差,小球直径为 d,则测得小球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为 ,测得的重力加速度 (用测得的物理量的符号表示)。(2)将光电计时器记录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改为记录小球从光电门运动到光电门所用的时间。保持光电门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光电门的位置,每次均让小球从紧靠固定挡板由静止释放,记录每次两光电门间的高度差及小球从光电门运动到光电门所用的时间,求出每次的,作出图像如图乙所示,若图像斜率的绝对值为,纵坐标截距为,则小球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为 ,则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四、解答题四、解答题15近两年,台州交警将“礼让行人”作为管理重点,“斑马线前车让人”现已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如图所示。司机小明驾车以 的速度,在平直的城市道路上沿直线行驶。看到斑马线有行人后立即以 的加速度刹车,车停住时车头刚好碰到斑马线。等待行人 后 人已走过 ,又用了 时间匀加速至原来的速度。开始刹车时设为计时起点 即 ,则 (1)车第 3s 末的瞬时速度大小;(2)车刹车后 6s 内的位移大小;(3)从开始刹车到恢复原速这段时间内车的平均速度大小。16一质点自 O 点由静止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 A、B、C 三点,已知 A、B 两点的距离 xAB为21m,质点经过 C 点时的速度大小是经过 A 点时的 4 倍,经过 AB、BC 段的时间 t 均为 3s,求该质点的加速度大小和 O、A 两点的距离 xOA。17有一部电梯,启动时匀加速的加速度大小为,制动时匀减速的加速度大小为,电梯运行时最大限速为,求:(1)电梯由静止启动通过多大距离可以加速至最大限速?(2)电梯由静止上升到高处停下,需要的最短时间是多少?18在一次机器人灭火比赛中,甲乙两机器人在同一直轨道上取水后向着火点运动。乙以 4m/s 匀速运动,甲运动的 v-t 以图像如图所示,t=0 时刻甲在乙后方 x0=8m 处,为避免与乙相撞,甲在 6s 末做匀减速运动,恰好不与乙相碰,求:(1)甲运动后经多长时间与乙相距最远;(2)甲与乙相距的最远距离;(3)甲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答案解析部分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解析】【解答】加速度、位移、平均速度都是矢量,温度是标量,D 符合题意,ABC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标量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2【答案】D【解析】【解答】A金星通过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我们才能看到金星没有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呈黑色,A 不符合题意;B因为观测“金星凌日”时太阳的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不能将太阳看成质点,B 不符合题意;C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绕太阳一周,起点与终点重合,位移为零,C 不符合题意;D金星相对于太阳的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是运动的,D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问题的研究没有影响时,该物体可看做质点;研究物体相对参考系位置发生变化,位移是初点到末点有向线段的长度。3【答案】D【解析】【解答】A假设地面光滑,手杖有向前滑动的趋势,则地面对手杖有摩擦力的作用,所以 A 不符合题意;B假设地面光滑,老人有向后滑动的趋势,则地面对老人有摩擦力的作用,所以 B 不符合题意;C地面对手杖的弹力方向竖直向上,所以 C 不符合题意;D地面对老人的作用力是指弹力与摩擦力的合力,其方向一定不是竖直向上的,所以 D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结合受力分析以及共点力平衡进行分析判断。4【答案】B【解析】【解答】A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不为零,如汽车启动时,初速度为 0,但是加速度不为 0,则 A 正确,不符合题意;B速度变化很快,加速度一定很大,所以 B 错误,符合题意;CD加速度正在减小时,速度在增大,如物体速度慢慢增大,所以 CD 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加速度是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速度变化率的大小,结合加速度的定义式进行分析判断。5【答案】B【解析】【解答】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得代入数据得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得出乙同学的反应时间。6【答案】B【解析】【解答】令物块的重为 G1,铝块的重力为 G2,由图可知 F2的示数大于 F1的示数,根据平衡条件,对甲图有对乙图有联立可得B 符合题意,AC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对甲乙两图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判断得出动摩擦因数的大小关系。7【答案】D【解析】【解答】AB由斜率表示速度可知,在时刻,车车速度方向相同,时刻,车车速度方向相反,AB 不符合题意;C在到这段时间内,和两车的初末位置相同,通过的位移相同,由于 b 车先沿负方向运动,后沿正方向运动,而 a 车一直沿负方向运动,所以 b 车的路程大于 a 车的路程,C 不符合题意;D由斜率表示速度可知,在到这段时间内,车的速率先减小后增大,D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x-t 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x-t 图像是物体运动位置与时间的关系,从而进行分析判断。8【答案】B【解析】【解答】所有车辆达到最大速度时,加速通过的位移都相同,则前后车间的距离为所以 B 符合题意;AC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车辆的运动以及位移关系得出前后车间的距离。9【答案】A,D【解析】【解答】A小球在相等时间内下落的高度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做加速运动,A 符合题意;C由图中数据可得,小球在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不相等,所以小球没有做匀加速度直线运动,C 不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在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越来越小,由定性分析可知,小球的加速度越来越小,D 符合题意;B若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小球在位置 3 的速度为由于小球的加速度越来越小,可知小球在位置 3 的速度一定小于,B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D。【分析】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相同时间间隔内的位移逐渐变大;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 相同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分析判断加速度的变化情况;根据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得出位置 3 的速度。10【答案】A,D【解析】【解答】A小球第一阶段做自由落体运动,则知图象中选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A 符合题意;B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加速度均为重力加速度,根据 v-t 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可知每个阶段的图线是相互平行的,B 不符合题意;CD小球每次与地面碰后动能变为碰撞前的,速率变为碰撞前的,根据图象的“面积”表示位移,结合几何关系可知,每次与地面相碰后能够上升的最大高度是前一次下落高度的,根据可知,每次与地面相碰后上升到最大高度所需的时间是前一次下落时间的一半,C 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