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产品公司经理制度【参考】

举报
资源描述
泓域/农药产品公司经理制度 农药产品公司 经理制度 xx(集团)有限公司 目录 一、 项目基本情况 3 二、 公司概况 5 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 6 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 6 三、 经理的权利和义务 6 四、 内部人控制 8 五、 高层管理者的约束机制建立理论基础 10 六、 高层管理者的约束机制方面的经验借鉴与思考 12 七、 法人治理结构 19 八、 组织架构分析 29 劳动定员一览表 30 九、 发展规划分析 31 一、 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投资人 xx(集团)有限公司 (二)建设地点 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园区。 (三)项目选址 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园区,占地面积约71.00亩。 (四)项目实施进度 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24个月。 (五)投资估算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31990.75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4023.3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5.09%;建设期利息675.1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11%;流动资金7292.2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2.79%。 (六)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31990.75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集团)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18212.99万元。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13777.76万元。 (七)经济评价 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71200.00万元。 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54334.61万元。 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12361.18万元。 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29.85%。 5、全部投资回收期(Pt):5.25年(含建设期24个月)。 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21817.65万元(产值)。 (八)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 47333.00 约71.00亩 1.1 总建筑面积 ㎡ 77358.93 容积率1.63 1.2 基底面积 ㎡ 28399.80 建筑系数60.00% 1.3 投资强度 万元/亩 320.09 2 总投资 万元 31990.75 2.1 建设投资 万元 24023.35 2.1.1 工程费用 万元 19956.00 2.1.2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万元 3413.27 2.1.3 预备费 万元 654.08 2.2 建设期利息 万元 675.11 2.3 流动资金 万元 7292.29 3 资金筹措 万元 31990.75 3.1 自筹资金 万元 18212.99 3.2 银行贷款 万元 13777.76 4 营业收入 万元 71200.00 正常运营年份 5 总成本费用 万元 54334.61 "" 6 利润总额 万元 16481.58 "" 7 净利润 万元 12361.18 "" 8 所得税 万元 4120.40 "" 9 增值税 万元 3198.39 "" 10 税金及附加 万元 383.81 "" 11 纳税总额 万元 7702.60 "" 12 工业增加值 万元 25528.64 "" 13 盈亏平衡点 万元 21817.65 产值 14 回收期 年 5.25 含建设期24个月 15 财务内部收益率 29.85% 所得税后 16 财务净现值 万元 24298.51 所得税后 二、 公司概况 (一)公司基本信息 1、公司名称:xx(集团)有限公司 2、法定代表人:严xx 3、注册资本:1070万元 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 5、登记机关:xxx市场监督管理局 6、成立日期:2010-9-19 7、营业期限:2010-9-19至无固定期限 8、注册地址:xx市xx区xx (二)公司主要财务数据 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 项目 2020年12月 2019年12月 2018年12月 资产总额 13237.99 10590.39 9928.49 负债总额 4526.41 3621.13 3394.81 股东权益合计 8711.58 6969.26 6533.68 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 项目 2020年度 2019年度 2018年度 营业收入 42474.08 33979.26 31855.56 营业利润 10001.84 8001.47 7501.38 利润总额 9091.96 7273.57 6818.97 净利润 6818.97 5318.80 4909.66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6818.97 5318.80 4909.66 三、 经理的权利和义务 经理受董事会的聘任,承担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工作,必须拥有一定职权,同时也要承担一定责任。 (一)经理的权利 世界各国的公司法对经理人员的职权都有一定规定,一般地说,经理人员的主要职权是:执行董事会的决议、主持公司的日常业务活动、经董事会授权对外签订合同或者处理业务、任免其他经理人员等。 按照我国公司法的规定,经理具有以下职权:①主持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组织实施董事会决议;②组织实施公司年度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③拟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设置方案;④拟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⑤制定公司的具体章程;⑥提请聘任或解聘公司副经理、财务负责人;⑦聘任或解聘除应由董事会聘任或者解聘以外的负责管理人员:⑧公司章程中董事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以上为经理的法定权利,或者说基本权利。除此之外,如公司章程对经理的职权另有规定的,则从其规定。 (二)经理的义务 与经理权利相对应的是其按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规定所应承担的义务:①经理应当遵守公司章程,忠实履行职务,维护公司利益,不得利用在公司的地位和职权为自己谋取私利;②不得挪用公司资金或将公司资金借贷给他人,不得将公司资产以个人名义或以其他个人名义开立储蓄账户,不得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的股东或其他个人债务提供担保;③不得自营或为他人经营与其所任职公司同类的营业或从事损害本公司利益的活动;④除依法规定或经股东大会同意以外,不得泄露公司机密;⑤经理在执行职务时违反法律法规或公司章程的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四、 内部人控制 我国法律对经理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是为了更好地规范经理在管理过程中的行为,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使经理的权利和义务达到一个制衡,从而赋予经理层充分、适当的空间以实施相应的经营管理活动。另一方面,经理层与治理层之间存在委托—代理关系,这是二者利益产生冲突的根源,而公司组织结构本身无法消除这个矛盾。在这个矛盾加剧的条件下,如果经理的权利被过分地放大,而相应的义务被过度地忽视,公司所有者的利益将不可避免地遭到损害,这就是公司治理中所面临的“内部人控制”问题。 所谓“内部人控制”现象,是指在现代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前提下,公司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存在冲突,而公司经理人同时掌握了实际的经营管理权和控制权,在公司的经营、战略决策中过度体现自身利益,并依靠所掌握的权利架空所有者的监督和控制,使公司所有者利益蒙受损害的现象。 “内部人控制”现象是公司治理层和管理层信息不对称的产物其内在驱动因素是在治理层和经理层利益冲突下的经理层个人利益最大化。由于经理层直接管理公司运作,筹资权、人事权等都控制在公司的经理层手中,治理层的监督实际上是“名存实亡”。经营者的短期决策、过度投资或者过分的在职消费都会不同程度地损害股东的长远利益,委托人的代理成本不断上升,但权利在“内部人”手中集中使公司所有者无可奈何,从而产生了“内部人控制”。 “内部人控制”问题对公司治理的危害很大。由于经理层脱离监督和控制,完全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理的经营目标与公司所有者的长远目标不断背离,甚至将导致公司资产被掏空、经营效率低下、公司治理失效;而对于上市公司的经理层而言,自身利益因素的驱动使“内部人”的诚信程度下降,为了使个人利益尽量得到满足,“内部人”甚至处心积虑地制造和发布虚假信息并从中搜取巨额收益,市场秩序也将遭到沉重的打击。 “内部人控制”是现代公司治理的“大敌”,治理层和经理层之,间的利益冲突不能够消除,但可以采取一定措施进行缓和,甚至使二者的利益实现趋同。为了杜绝这一问题,现代企业制度要建立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体制;加强股东等公司经营信息需求者参与监控的动机和能力;健全董事会、建立审计委员会,建立股东对经营管理者的强力约束;完善业绩评价机构;改变激励措施,防止经营者的短期行为:加强股权间的相互制约,解决“一股独大”的问题建立健全独立董事、监事制度,切实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完善公司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规范公司的财务行为等。 五、 高层管理者的约束机制建立理论基础 高层管理者约束问题是随着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而逐渐突显出来的,并成为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目前,包括发达国家的公司界和学术界,也都在不断地探索解决这一问题,并取得了一些有借鉴意义的成果。 现代公司理论方面的成果主要在:产权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与非对称信息理论三方面,相关内容前已述及,在此不再赘述,下面着重介绍公司监督机制原理。 设计公司约束机制的理论基础是公司内部权力的分立与制衡原理。公司权力制衡与监督原理强调公司内部各方利益的协调与相互制约。为了保护所有者的利益,作为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典型公司组织形式的现代公司,以法律方式确立一套权力分立与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这种权力相互制衡实际上是权力的相互监督。公司制企业最大特点就是公司财产的原始所有者远离对高层管理者的控制,他们享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权,由此产生各种权利,拥有这些权利的权力主体接受多层面的监督和制约也就成为一种客观的要求。 (1)因为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作为财产最终所有者的股东不能直接从事公司经营管理。股东远离公司直接治理而又必须关心公司经营绩效,作为出资者表达其意志的公司权力机关—一股东会的成立旨在对经营者进行约束与监督,确保股东利益。 (2)现代公司股东众多,股东会又不是常设机关,这使得股东会不可能经常地直接监督和干预公司事务,所以股东会在保留重大方针政策决策权的同时,将其他决策权交由股东会选举产生的董事组成的董事会行使。于是公司治理权力出现第一次分工。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权力巨大,对内是决策者和指挥者,对外是公司的代表和权力象征。当董事会将公司具体经营业务和行政管理交由出任的经理人员负责时,董事会作为高层管理者的公司权力出现了第二次分工。董事会为保证其决策的贯彻,必然对经理人员进行约束与监督,防止其行为损害和偏离公司经营方向。 (3)董事会虽然拥有任免经理层的权力,然而经理层的权力一旦形成,有可能在事实上控制董事会甚至任命自己为董事长或CEO;还可能存在董事与经理人员合谋的道德风险难题。因此有些公司成立出资者代表的专职监督机关一监事会,对公司董事会和经理层进行全面的、独立的、强有力的监督。 六、 高层管理者的约束机制方面的经验借鉴与思考 1、日本 日本企业家激励机制,不以物质激励为主,而是以高层管理者等级晋升为主。总经理的选拔很像马拉松比赛,是相同年功和同事的角逐。公司升级提干同时利用两种评价标准:“年功序列制”和“评价查定制”。新职工进行入公司后,一般要经数个岗位的轮换培训。而公司经理是按其对公司所做贡献被评价和挑选的,各级经理都要受到同事和下属的监督,任何一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