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备课-王戎不取道旁李

举报
资源描述
2525 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不取道旁李【课型课型】新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生词,理解词语意思。2.能够流利、有韵味地朗读、背诵文章。3.理解故事内容。4.学习王戎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精神。(德育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重点:用现代文翻译全文、背诵全文。难点: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独立思考的道理。【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引导法,朗读法【教学准备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一)看一看:老师知道大家非常喜欢看动画片,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个古代少年的故事,好吗?(观看视频聪明的王戎)(二)讲一讲:刚才同学们看得真认真呀!谁来讲一讲你刚才看到的故事?(指名复述故事)(三)过渡:你的故事讲得真好!这个故事讲的就是南朝文学家刘义庆写的世说新语中的王戎不取道旁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读准确,读出节奏(一)自由读,看看有没有不认识的字,试试能否读正确。(二)检查几个字词的朗读:1 1/4 4王戎诸小儿多子折枝取之,信然(三)读小古文不仅要读好,更重要的是能读出节奏。一句话中该如何停顿呢?自由读,试一试。(四)指名读,其余生认真听,说说停顿准确的地方。(五)教师出示划分好节奏的课文,学生练读。(六)齐读。三、精读课文,读明白,读出韵味(一)简要说说王戎做了什么智慧之举。(二)逐句朗读,理解。1师出示第一句,指名读。(1)理解:尝(曾经)诸(众多)(2)感悟古文的简洁。(“诸位同学”,可以是“诸生”就解决了,那么“诸位老师”怎么说?)(3)出示: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_。(学生尝试填空)(4)练读,体会王戎和孩子们自由自在玩耍的快乐。(二)出示第二句。1自由读,说说他们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2这是一棵怎样的李树?学生尝试描述李树的样子,在描述中领会“多子折枝”的意思。3.理解“竞走”,诸小儿竞走取之时心理是怎么想的?怎样读好这句话?(学生说,练读)4.王戎也跑过去了吗?理解“唯戎不动”。5.王戎静静地站在那里看,小朋友对此有什么看法呢?(交流看法)(三)出示第三句。1指名读。你若在场,会怎么问王戎呢?(先用现代文说,而后2 2/4 4尝试用小古文的方式来表达)2指名读王戎的回答,读出他判断的那份笃定:此必苦李!3思考:王戎是随便猜的吗?请你说说他是如何推断的。4评价一下你心目中的少年王戎。(四)出示第四句。1小伙伴们开始信不信王戎的话?后来为什么又信了呢?2你若在场,会怎样称赞王戎?(先用现代文说,而后尝试用小古文的方式来表达)鼓励多种表达。四、通读,检测1有滋有味地朗读这则小古文,比赛读。2小检测。古文语言很简洁,在不影响意思的前提下,文中往往会省略一些词语。请你看看下列句中都省略了什么。(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2)()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3)()取之,信然。五、背一背(一)自己试背短文。(二)指名背短文。(三)齐背短文。六、剧本表演下面我们一起来演一演这个故事。四人一组,一人演王戎,其他人演小伙伴。七、拓展延伸(一)世说新语,是南朝文学家刘义庆写的,它在古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书中有许多小故事,历经千年,依然鲜活生动。3 3/4 4“孔融让梨”“王戎识李”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小故事。(二)同学们还想了解更多的小故事吗?请同学们和家长们在网上搜集更多的世说新语的故事或视频,感受经典文学的魅力。【板书设计】王戎不取道旁李唯戎不动善于观察、缜密思考【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刚开始上这一课时,我也知道要想让学生顺利地接受小古文,读准读通读懂,就是个门槛,孩子们跨过这个门槛就能进入古文的境界,跨不过就进入不了。可是我在处理读这一环节时,方法太单一,形式太枯燥乏味,不管我怎么强调读得重要性,学生也不太买账。在同学的启发下,我懂得读要根据孩子的特点设计要有层次,还要把读得方式处理得轻松而且巧妙一些。比如,让学生自读后再由同学间互相纠正,或者由读得好的同学带大家读,老师引读,同学间比赛读,老师和同学比赛读,打着拍子读,模仿古人摇头晃脑地读等各种各样的方式。除了方式要多样,还要注意朗读方法的教授、停顿,比如重音等,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有成功的信心,才能越读越有趣。4 4/4 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公共安全/评价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