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新课标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共28课)(2022秋).docx

举报
资源描述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教 学 设 计 第一单元 光 1.有关光的思考 【教材简析】 本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学生对光的认知水平如何,是本单元教学的认知起点。学生的认知起点要有效地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起点,从而为后续的知识学习奠定基础。首先,聚焦学生的已有认知,了解学生对光的认知水平;其次,从生活现象出发,引出光源概念,知道光源特点,最后,通过研讨,拓宽学生的视野,感悟光的重要性。 因此,本课教学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了解学生有关光的前概念,第二部分是研讨光和我们生活的关系。第一部分的教学活动从学生对光“已经知道的和还想知道的”的讨论开始,使学生的思维快速聚集到本课内容上,再通过比较各种发光体,引出光源的概念,为后续光的学习奠定基础。第二部分的教学活动接着安排“如果没有光,会怎样”的研讨活动,让学生探讨没有光会怎样,从而知道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能使人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最后安排夜视仪原理这一拓展性内容,让学生从更高的视野了解光。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光源和光的特点有一定的了解,对日常生活中的光源和非光源也有一定的判断经验,也知道太阳是光源,点亮的电灯是光源等,但他们对光源和光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在认识上还是比较模糊,因此必须通过教师的引导,引领学生在实际中去观察发现光源和光之间的联系和规律。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发光物体,认识到有些物体是自己发光的,而有些物体是反射其他物体的光,从而知道光源和非光源。 [科学思维]以观察“黑暗中的苹果”实验为证据,说明没有光进入眼睛,我们看不到任何物体。 [探究实践]通过实验交流、分析,概括出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态度责任]感知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认识到光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发现光源和光之间的联系和规律。 [难点]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准备】 [教师]1.教学课件;2.有窗帘的教室(本课的活动最好能用窗帘遮挡光线,以保证实验效果)、夜视仪、班级记录单等。 [学生]1.手电筒、镜子、黑色的箱子或黑纸筒和纸杯、红苹果、黑布;2.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光的思考(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课件、班级记录单 1.欣赏:生活中各种不同光的图片(太阳光、月光、萤火虫、烛光)。 2.思考:这几幅图中都有什么?(光) 3.讨论:我们对光有哪些了解?还想知道什么?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上。 4.揭课:有关光的思考(板书课题) 5.提示: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设计意图]聚焦学生的原有认知,了解学生对光的原有认知水平。同时通过“还想知道哪些”这一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为本单元的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索发现:认识光源(预设10分钟) 材料准备:手电筒、镜子等 1.思考:光从哪里来?生活中哪些物体会发光呢? 2.讨论:说说这些发光物体中,哪些物体是自己发光的,哪些物体是反射其他物体的光? 3.结论:能自己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太阳是地球最重要的光源。 4.分辨:生活中的光源和非光源。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物体是自己发光还是反射其他物体的光,引出光源的概念,引导学生区分生活中的光源和非光源,发现光源和光之间的联系和规律。 三、研究讨论:没有光会怎样?(预设20分钟) 材料准备:黑色的箱子或黑纸筒和纸杯、红苹果、黑布、记录单 1.思考:我们能看到光源,是因为它们自身能发光,那些不发光的物体我们是怎么看到的? 2.讨论:如果没有光,会发生什么呢? 3.演示:出示黑色盒子和苹果,将苹果放在盒子中。如果把实验室的窗帘全部拉上,灯全部关掉,把门关上,然后把眼睛贴在盒子的孔上,再用一块黑布盖住你和盒子,不让一点光进来。你能看见这个红苹果吗?请说明理由。 4.辨析:想一想,在黑暗中你能看到这个红苹果吗?有三个选项(具体见作业本P1)供你参考,你也可以有其他的选项,完成作业本上的记录。 5.活动:观察黑暗中的红苹果。 6.交流:在没有光的情况下“我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无论我在这个房间待了多长时间”。 7.研讨:现在你对光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上。 8.小结:只有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才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当没有光的时候,就不会有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也就看不到这个红苹果。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使学生感受到光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只有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才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四、拓展提高:夜视仪原理(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夜视仪 1.思考: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在黑暗的环境中也能看到物体? 2.讨论:借助工具。正常人的肉眼看不到或看不清黑暗中的物体,可以借助仪器拓宽人的视野并看清目标。 3.展示:夜视仪——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在屏幕上显示出我们能看到的图像,从而让我们看到物体。夜视仪的种类很多,无论哪一种,它们都需要光,才能让人们看到物体。 [设计意图]使学生知道夜视仪可以拓宽人们的视野,感受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的便利,知道夜视仪也需要光,只是将人眼看不到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呈现在屏幕上。 【疑难解答】 1.在区分光源和非光源时,部分学生对电灯、手电筒、蜡烛等物体的区分会出错,怎么办? 可以引导学从光源的概念出发进行思考:自己会发光且正在发光。电灯、手电筒、蜡烛这三生个物体自己会发光,但若没有说明它们正在发光,则不符合光源的概念,所以此时的它们不是光源。 2.学生在进行观察黑暗中的红苹果活动后,得出了“只有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才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的结论,但学生会质疑“为什么晚上睡觉熄灯后还能看见物体”,怎么办?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关灯后,你房间里就没有任何光了吗?窗外的路灯、其他房间的灯光、月光等,这些有没有照到你的房间呢?你的房间是一片漆黑吗?这时,学生就会明白是什么原因了。 【教学后记】 2.光是怎样传播的 【教材简析】 本课是五年级上册《光》单元的第二课,本课的学习重点是探究光是如何传播的。前面已经学习了《有关光的思考》这一课,学生对光源和光有了一定的了解,就可以对“光是怎样传播的”这一问题进行进一步探究。 本课首先通过与声音的传播方式进行比较,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推测光的传播特点。再通过实验观察光行进的路线,初步建立“光是直线传播的”这一概念,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认识到光的传播方式与声音的传播方式各有什么特点。本课可以分为三个教学环节进行:第一部分聚焦:对比声音和光的传播方式;第二部分探索:验证观察光的传播方式;第三部分研讨:光的传播方式与声音的传播相比有什么特点。 【学情分析】 “光”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但学生对于光的传播“路径”是怎样的就缺少思考,对于传播路径的认识也是比较模糊,没有亲身去观察并思考,也没有用证据去证明自己所获得的知识,对于寻求证据来证明自己观点的能力还是欠缺。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通过光的传播实验现象,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科学思维]能分析实验过程中的现象,推理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3.[探究实践]会设计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发现光的传播特点。 4.[态度责任]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能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行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并进行推理。 [难点]能用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教学准备】 [教师]1.教学课件;2.手电筒、铁罐、小铃铛等。 [学生]1.每组提供手电筒、4 张矩形卡纸(其中三张有孔);2.观察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聚焦:传播方式(预设4分钟) 材料准备:手电筒、铁罐、小铃铛(学生容音辨听的物体即可) 1.回顾:声音传播方式导入 (1)课前将小铃铛放入铁罐,课上进行摇晃,提问:大家猜一猜罐子里装的是什么?理由是什么? (2)我们知道声音是以波的方式传播的。那手电筒的光是怎样到达黑板的呢?(教师打开手电筒,向黑板照射) 2.讨论:学生小组研究并猜测比划光的轨迹。 3.交流:请同学用手来演示光的行进轨迹。 4.揭题:光是不是像这样传播的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究光是怎样传播的。(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声音的传播方式的导入,引出本课的研究问题,引导学生对“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进行思考、推测。 二、探索:光的传播(预设25分钟) 材料准备:手电筒、卡纸 (一)活动1:光是怎样传播的探索 1.思考:光到底是以怎样的方式传播的?我们又该如何来证明自己的猜测呢? 2.讨论:请同学们先小组讨论一下,说一说你能用的方法来证明? 3.出示:课件出示实验材料(手电筒、4张卡纸),你觉得可以怎样用这些材料来验证自己的猜测? 4.设计:拟定实验方案后,交流汇报方案。 5.提示: (1)课件出示完善后的实验过程。 (2)课件出示相关实验注意点。 6.探究:学生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7.交流:汇报实验现象,并在记录纸上画一画光的传播路径。 8.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发现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设计实验方式验证自己的猜测,在小组交流汇报中完善实验操作方案,在规范的实验操作中得出实验结论,更好地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二)活动2:横向移动中间有孔卡纸观察光斑的探索 1.问题:横向移动中间的一张有孔卡纸,会看到什么现象? 2.猜想:引导学生猜测,说自己的想法。 3.提示:课件出示实验要求。 4.探究: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汇报: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在记录纸上画一画光的传播路径。 [设计意图]“横向移动中间的一张有孔卡纸,会看到什么现象?”这个问题的提出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思考,光是不是直线传播的,通过实验验证,得出“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结论。 三、研讨:光的传播(预设8分钟) 1.问题一:纸屏上的光斑在卡纸移动前后有什么变化?并解释这一现象。 (1)交流:组织全班讨论。 (2)小结:当我们向左或者向右移动中间的一张带孔卡纸后,手电筒的光穿过第一个小孔后,我们能看到横向移动的那张卡纸上出现了光斑,而纸屏上却没有光斑,说明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2.问题二:为什么我们能够听到罐子中铃铛发出的声音却看不见铃铛呢?与声音的传播相比,光的传播有什么特点? (1)交流:组织全班讨论。 (2)小结:光是沿着直线传播,而声音隔着一些物体还是能听到的。 3.问题三:生活中的哪些现象也能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1)讨论:学生举例说明。(预设:广场上的灯、车灯、阳光、大雾天的灯……) (2)展示:课件出示一些能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对移动卡纸后光斑的变化,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说明,同时与声音的传播方式进行比较,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对生活现象进行拓展。 四、拓展:更多思考(预设3分钟) 1.博证:你能找到更多的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证据吗?请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 2.思考:如果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怎样呢? [设计意图]拓展思考光是怎样传播的,学会用不同的方式记录,同时思考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怎样是对下一课做铺垫。 【疑难解答】 1.声音的传播和光的传播有什么区别? 声音和光都是会传播的,但是传播的方式不同,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它是向着四面八方,而光是沿着直线形式传播的。而且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但声音不行。 2.学生认为光是沿着四面八方传播的,怎么解释? 光会怎么传播?这个问题问得不清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