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资料最全整理

举报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最全整理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2019新增) (公元前221—公元220年) 考点1 秦始皇 秦统一中国 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 一、秦始皇 1.简介:姓嬴名政,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首创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2.评价: 统一全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其统治具有急于求成和暴虐的特点,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 二、秦统一中国 1.背景:(1)天下大势:战乱频繁,百姓渴望安定。 (2)秦国: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个人:秦王嬴政招募人才,委以重任,并及时听取建议,积极策划统一大计过程。 2.过程:(1)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强大的攻势,先后攻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2)公元前 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 。 三、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 1.中央集权制度:(1)原因:秦实现大一统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目的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2)目的: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2.内容:(1)皇帝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 (2)中央: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 、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史称“三公”,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3)地方:废除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县的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这样皇帝和朝廷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和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3.统一措施: 领域 措施 作用 文化 统一文字:把 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利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经济 ①统一货币:秦始皇以秦国的 (秦半两)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②统一度量衡:统一 制度,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 ①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 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②便利了经济的发展,对后世计量单位影响深远 交通 ①车同轨: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②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 ①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加强了各地的交通往来。②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军事 ①统一岭南及沿海地区。②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①促进了岭南地区的开发。②巩固了边防,维护了国家安全 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1)秦朝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为我国疆域和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秦朝创立 的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沿用并不断完善和加强。[2019北部湾经济区1] 【核心要点】1.秦始皇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3.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考点2 秦的暴政 陈胜、吴广起义 秦朝的灭亡 一、秦的暴政 (1)赋役沉重:赋税、徭役、兵役繁重,农民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2)刑罚残酷:法律严苛,刑罚残酷,实行连坐; (3)文化专制:秦始皇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实行“ ”; (4)统治残暴:秦二世任意屠杀文武大臣,对民众的剥削更为残酷,使人民陷入无法生活的境地。 二、陈胜、吴广起义 (1)原因:①直接原因:遇雨误期,按照秦律,戍守误期要被处死; ②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2)经过:公元前 , 和吴广在大泽乡领导农民举行起义,攻占陈县后,建立“ ”政权,起义最终失败。 (3)历史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他们革命的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三、秦朝的灭亡 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刘邦领导的军队逐渐壮大,分别对秦军作战。项羽在 中以少胜多,将秦军的主力歼灭。刘邦乘机直逼咸阳,公元前 ,秦朝统治者被迫投降,秦朝灭亡。 【核心要点】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易错易混】 秦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是秦末农民起义,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 考点3 西汉的建立 文景之治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一、西汉的建立 秦朝灭亡之后,经过“楚汉之争”, 打败项羽,统一了全国,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二、文景之治 (1)时期:汉文帝和 统治时期。 (2)措施:继续推行 的政策,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减轻赋税和徭役;重视“ ”,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3)文景之治: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 ”。 (4)影响:为汉代“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1.背景: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豪强地主兼并土地,聚敛财富。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2.措施:(1)政治:①措施:A.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 ”,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B.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诸侯王的叛乱。C.建立 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②作用: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巩固了封建统治。 (2)思想:①措施:A.接受董仲舒“ ”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B.在长安兴办 ,以儒家的《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作为教材;儒士进入各级政府机构。②作用: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3)经济:①措施:A.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 。B.在全国各地设 ,实行盐铁官营、专卖。C.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②作用: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4)军事:①措施:组建骑兵队伍,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使匈奴无力与西汉对抗作用解除了匈奴对北部边疆的威胁,巩固了西北边疆影响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②作用:解除了匈奴对北部边疆的威胁,巩固了西北边疆。 3.影响: 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4.评价汉武帝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的大一统措施增强了西汉的国力,使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西汉开始进入鼎盛时期。虽然他在位后期连年征战,赋税劳役繁重,影响人民生活,但从整体上来说汉武帝仍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 5.比较秦始皇与汉武帝: 秦始皇 汉武帝 政治 建立了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经济 统一货币、度量衡 将地方的铸币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思想 “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文化 统一文字 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军事 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 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核心要点】 1.“文景之治”——我国古代第一个盛世。 2. 汉武帝实行大一统措施:颁布“推恩令”;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官营、专卖;派张骞出使西域。 【易错易混】 秦朝主要采用的是法家思想,西汉前期主要采用的是道家思想,汉武帝以后主要采用的是儒家思想。 考点4 东汉的建立 东汉外戚、宦官专权 一、东汉的建立 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公元25年, 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 二、光武中兴 (1)背景:为巩固统治,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 (2)措施: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3)结果: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 ”。 三、东汉外戚、宦官专权 (1)概况: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大权由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的势力膨胀。皇帝长大后,依靠宦官夺回君权,宦官由此把持朝政。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了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因此导致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人民遭殃。 (2)影响: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四、黄巾起义 184年,创立太平道的 领导的农民大起义爆发,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考点5 张骞通西域 丝绸之路 一、张骞通西域[2019北部湾经济区18(1)一小问] 1.西域的地理概念:  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2.张骞通西域 次数 时间 目的 概况 作用 第一次 公元前1 3 8年 联络 夹击匈奴 中途往返两次被匈奴抓住,经历13年之久回到长安 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第二次 公元前119年 发展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 率使团走访了乌孙等西域许多国家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3.影响: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  二、汉朝对西域的管理 (1)西汉: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 ,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2)东汉:东汉明帝时,派 出使西域,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甘英出使大秦,虽到达安息受阻,但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 三、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1)概况: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 ”。 (2)交流内容:①输出: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②输入:西域的 、葡萄、 、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国。 (3)路线: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安息(中亚、西亚)→大秦(欧洲) (4)作用:①丝绸之路是 ,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②丝绸之路是贸易互惠之路、文化传播之路、民族交融之路等[2019北部湾经济区18(3)三小问] 2.海上丝绸之路 (1)概况: 汉武帝还大力开辟了海上交通。中国的丝绸等物品经过这条航线再转运到欧洲地区,因此这条航线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    (2)路线:①山东沿岸→黄海→朝鲜、日本。②东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今斯里兰卡) 四、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