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讲义

举报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原理 第一章城市概论 7 第一节城市起源 7 一、城市的概念 7 二、城市的形成 8 三、科技进步与城市发展 10 第二节古代城市 17 一、外国古代的典型城市 17 二、中国古代典型城市 20 第三节近代城市 23 第四节现代城市 24 —>卧城 24 二、卫星城 25 三、集中主义 26 四、城市带的概念(或称城市群、大城市圈) 27 第二章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29 第一节城市规划思想 29 第二节现代城市发展理论 31 一、城市分散发展理论 31 二、柯布西埃的城市(集中发展理论) 35 第三节城市空间组织理论 37 一、区位理论 37 二、城市土地使用布局理论 39 三、多核心理论 41 四、地租和竞租理论(见图) 42 五、邻里单位及居住小区理论 42 六、行为——空间理论 44 第四节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 45 一、雅典宪章(1933年) 45 二、《马丘比丘宪章》1977年 46 三、华沙宣言(1981年) 48 四、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1992年) 49 第三章城市规划的编制体系 50 第一节城市规划的任务及指导思想 50 一、城市规划的任务 50 二、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 51 第二节城市规划编制 52 一、城市规划编制的原则 52 二、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 53 三、城市规划编制的阶段 54 第三节城市规划的编制、审批、修改 62 一、编制要求 62 二、审批权限 62 三、调整和修改 63 第四节城市规划的基础资料调查 64 一、规划应具备的基础资料 64 第四章城市职能、性质和规模 66 第一节城市职能 66 一、城市职能的概念 66 二、城市职能的分类 67 第二节城市性质 68 一、城市性质 68 二、城市性质的确定 69 第三节城市人口与城市规模 70 一、城市人口及其构成 71 二、城市人口的变化 74 三、城市人口规模计算 75 第五章城市用地及各项用地的选择 77 第一节城市用地概述 77 第二节城市用地评定与用地选择 80 一、城市用地与自然环境(自然条件) 80 二、城市用地的评定 86 第三节城市工业用地 87 一、概述 87 二、工业用地分类 88 三、城市中工业布置的基本要求 89 四、工业在城市中的布局 93 五、旧城工业布局的调整 95 第四节城市对外交通运输用地与用地布局 96 一、概述 96 二、铁路运输用地及布置 97 三、港口 104 四、航空港(机场) 108 五、公路 112 第五节仓库用地 115 一、仓库分类 115 二、仓库的布置的一般要求 115 三、仓库用地规模 116 第六节居住用地 116 一、概述 116 二、居住用地组成 117 三、居住用地分类 117 四、居住用地分布形式 118 五、居住用地规模分级 118 六、居住用地的建筑密度及容积率控制 118 七、居住用地的选择 119 第七节公共设施用地分类及选择 119 一、分类 119 二、公共设施布局 120 三、用地指标 121 第八节城市绿地用地布置 121 第六章城市总体布局 124 第一节概述 124 第二节城市总体布局的区域背景 125 一、宏观和微观地理位置 126 二、中心、重心位置和边缘、门户位置 126 三、交通节点位置 127 第三节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 128 一、城市发展与城市功能演化 128 二、城市问题与城市结构优化 129 三、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的关系 131 第四节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 132 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132 二、城乡融合,力求系统综合 133 三、增强区域概念,区域整体发展。 133 第五节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要求 134 第六节城市总体布局着手点 135 第七节城市总体布局的方案比较 138 第八节工业用地布局 139 第九节城市道路系统布局 140 一、城市道路系统的基本要求 140 二、确定城市道路的断面形式 141 三、完善城市道路系统的措施 141 第十节郊区规划 141 一、城市的郊区 141 二、郊区的功能 142 三、郊区的副食品生产规划 142 第十一节城市总体艺术布局 142 第七章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143 第一节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 144 一、在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布局的基础上,组织完整的道路系统 144 二、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并进行分级 144 三、充分结合地形,选择道路线型,减少不必要的土方工程 145 四、考虑道路走向、环境以及城市面貌景观的要求 145 五、要考虑城市各种管线的架(埋)设的要求 146 第二节现代城市交通组织与道路系统规划 146 一、现代交通组织的原则 146 二、道路系统规划中的影响因素 146 三、城市道路系统类型: 147 四、旧城道路系统的改善 147 五、确定道路横断面 148 六、城市停车场的设置 148 第八章居住区规划和设计 149 第一节居住区的类型及规划结构 149 一、居住区的类型 149 二、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居民出行活动 150 三、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 151 第二节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 152 一、基本要求 152 二、类型的选择 155 三、住宅群体的布置 157 第三节居住区、外部空间 160 第四节居住区内的公共建筑 162 一、公共建筑分类 162 二、公共建筑指标: 163 三、公共建筑规划布局 163 第九章市政工程 163 第一节概述 163 一、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的定义与范畴 163 二、市政工程设施的特点 164 三、市政公用设施规划的编制内容。 165 四、管线综合规划 167 五、规戈I 167 六、管线综合规划 167 第二节给水 167 一、城市给水系统的组成 167 二、城市用水量确定 168 三、水源及水厂厂址选择 170 四、城市给水管网规划 171 第三节排水 172 一、概述 172 二、城市污水排除系统 174 第四节电力 177 一、概述: 177 二、电厂厂址选择 178 三、变电站选址 181 四、送电线路: 181 五、高压走廊宽度确定 182 六、电缆 183 第五节燃气 184 一、城市燃气系统的组成 184 二、厂站选址 186 三、城市煤气输配系统 187 第六节电信 189 -"、电话系统 189 二、电话交换区的划分与局所选点 190 三、线路工程 191 第七节城市管线工程综合 192 一、管线工程综合的重要性 192 二、工程管线种类 192 三、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设计 193 四、城市工程管线综合布置原则 194 五、管线综合设计图例 195 第八节城市防灾工程规划 197 一、城市防灾工程规划的内容 197 二、防洪规划 197 三、城市消防规划 198 四、城市人民防空规划 199 五、城市减轻震灾规划 199 第九节城市用地竖向规划 200 一、城市用地竖向规划的基本内容 200 二、总体规划阶段的竖向规划 201 三、详细规划阶段的竖向规划 201 四、土方工程量的计算 201 第十章城市设计与城市公共空间 202 第一节城市设计的含义及目标 202 第二节城市公共空间 202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 202 二、城市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 203 三、商业区中心、商务区、步行街 203 第三节城市中心 205 第四节城市广场 206 第十一章城市规划管理 210 第一节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知识 210 一、管理的概念 210 二、管理的目的和任务 211 三、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特征 212 四、城市规划管理的方法 213 五、城市规划管理内容 214 第二节建筑工程规划管理 214 一、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 214 二、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217 三、建筑工程规划管理 219 第三节市政工程管理 224 一、市政管线工程规划管理 224 二、市政交通工程规划管理 225 第四节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 227 第十二章小城镇规划 229 第一节小城镇的基本概念 229 一、小城镇的含义 229 二、小城镇类型 230 三、小城镇的地位和作用 231 第二节村镇规划 232 第三节村镇人口及用地 234 第四节镇域规划 242 第一章城市概论 第一节城市起源 一、城市的概念 “城市”从文字意义上讲:“城”是用土垒成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市”是指物品交易的场所,故人们把有防御作用的墙垣(yuan)以及在其内具有商业交换职能集市贸易性的地域称之谓城市。 但随着人类历史的延续,城市的涵义越来越深化。 不同学科的人们对城市的概念有着不同的说法。例如: 政治家:国家和地区的政治活动中心; 社会学家:是人口密集的社区; 经济学家:是以第二产业为主的生产力集聚及经济活动中心; 历史学家:城市是用建筑材料垒成的历史; 地理学家:是人口和物质高度集中的地域。 ……众所纷纭,各有道理。 而我们规划工作者认为: 城市是以聚集为主要特征,以人为核心,以空间环境资源利用为手段,以工业经济高度聚集为特点,是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统一的物质文化空间地域的聚集体。 这样的聚集体现了城市功能多样性,城市活动的社会性,城市生活高 效性,城市各组成部门的互相依存性,城市管理的整体性。 二、城市的形成 1、居民点的形成:在原始社会的漫长岁月中,人类完全依附于大自然,人们靠狩猎和采集生活,没有固定的住处,有时穴居、巢居,有时是游居(跟踪兽群)。 经过长期与自然作斗争,人们开始学会了利用自己制作的简单工具进行狩猎活动。但人类的生存仍然是依附于自然。 到了旧石器中期,人们创造了较多的工具如细石器、石刀、石斧等,以及用原始弓箭及石矛等来捕鱼,同时又懂得组织起来合群围捉羊、马、狗,并把它们圈围起来进行驯养。这样,大大提高了自身的生存能力,这样就出现比较稳定的劳动集体——母系社会的原始群落。 到了新石器时期,人类又学会了播种农作物以及有组织的采集,逐渐形成了一批人专搞农业和畜牧业,与原始的狩猎之间有了明显的分工,这就出现了人类社会第一次劳动大分工 :一/河流 半坡村原始村落示意图 图i-i:陕西半坡村原始村落示意址 一批人就定居下来形成了人类原始居民点。但是定居下来,并不安定,有时遭到野兽的袭击,有时还会遭到其他部落袭击,为了安全,往往在居民点的外围挖沟筑壕,或用石头、树干等筑成墙和栅拦,这种建筑物就是城池的雏形。如中国陕西半坡遗址 居住群中心为居住。东西是烧制陶器的窑址 居住中心北面是墓葬地 濠沟的北侧及西侧为窖穴,储存食品。 2、城市的形成: 随着人类对生活方式的改进,生产力大大提高,并出现了产品的剩余。意识到将自身剩余的产品与别人交换。“日中为市”“各易而退,各得其所”就是描述当时物物交换的交易场所。其中有一部分人就成了交易场所的中间人,从手工业及商业,并又从农业、牧业中分离出来。这就成形了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 有了剩余产品就产生私有制,原始公社的生活关系就逐渐解体,出现了阶级分化,人类开始进入奴隶社会。而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在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产生的。 所以城市概念有了一个粗线条认识:城是一种防御性的建筑物,市是交易场所。但是有防御作用的墙垣并不是城市,仅有市集也不能称为城市。 城市与农村之区别在于: ①产业结构中,也就是居民中的多数人所从事的工作;②居民的人口规模;③集居的人口密度;④行政区划的意义。 3、城市的定义 综上所述: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聚集着一定规模的人口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