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呼兰河传》读后感600字(5篇)

举报
资源描述
五年级《呼兰河传》读后感600字(5篇) 五班级《呼兰河传》读后感600字篇1 成年人在回顾童年之时,一直不是怀着轻松的心情的。更何况,萧红童年生活的呼兰河 畔,良善的劳动人民如此的贫苦、无望、愚昧、 麻木,不禁令人痛心。 不难发觉,那很多藏在表面平实甚至欢快的故事下的默寞凄婉。风 景默寞:蜂蝶在荒芜的一片蒿草上闹着,“不 但不觉得繁华,反而更显得荒芜默寞”。人更 默寞:受不住风霜雨)的,被自然拉着悄悄离 开人世,“至于那还没有被拉去的,就风霜雨 ) ,照旧在人间被吹打着”。 这些伤痛在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如一支寂 寞苍凉的调子,在将来的生命中久久回放 ……在很多灰白的日子里,祖父家的花园便是“我”生命中最亮丽的色调。“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 绿,新鲜美丽”……祖父是最关怀“我”的人,他 那笑盈盈的眼眸犹如照亮“我”童年夜空的新月,给“我”带来无尽的喜悦和美满。祖父教诗, 祖父烤鸭子,祖父慈祥的话语,都是“我”心头 最暖和的感动。 “我”是多么盼望能和最爱的祖父长期地生活在一起!然而时间在消逝, “我”在长大,祖父在变老,究竟有一天,“祖父 几乎抱不动我了”,美满的时间原来也在慢慢离我远去。祖父家的后花园,就像一座象牙 塔,为“我”的灵魂提供了一片漂亮的栖息地。 然而园外的世界,终究是残酷的——这就更 为作品增加了一层无奈的感伤。 人,总是要走出童年的精神家园 的。《呼兰河传》这 “回忆的诗学”,给 予了我们片刻的精 神的回来。回首童 年,确有千般味道。 五班级《呼兰河传》读后感600字篇2 最近,我看了《呼兰河传》,感受颇深。 《呼兰河传》是被称为“20世纪30时代的文化洛神”“中国四大才女”——萧红所写。这本书主要讲了萧红五岁的事,介绍人们的风俗,字里行间感到当时人们的愚蠢和迷信。 比如有一章,萧红的邻居娶回一个12岁的团聚媳妇,那一家人对她又打又骂,她婆婆对她更是残忍至极。结果,打出病来,夜里突然从床上坐起,眼里含着泪。她被打时,一贯说她回家,她婆婆问家在哪,她却哭而不答,老胡家很怕她是妖怪附体。由于她婆婆过于迷信,就请人给她抽命,令我感到很迷惑,命还能抽吗?可当时的人很迷信,就以为抽个命得了病可以好,人死了能再活过来似的。于是就请了一个名叫“云游道士”来抽,抽命其实很简约,有四个包,其中红色和黄色是好的,蓝色和绿色是差的。她婆婆当心地抽一个,一看是蓝色的,心想:完了。这时“云游道士”说:“假设不好花五吊钱可再抽一次。”婆婆连抽几次都不好,只好请真人过来赶鬼。 于是“云游道士”又是念咒,又是烧香,一会对天指手画脚,一会对团聚媳妇瞪眼,其实这人一个都不会,这些动作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他在干什么。 最末,他胡乱说了一些配方,就带着200多吊钱乐呵呵的溜了。 可想而知,团聚媳妇的病越来越重,在夜深人静时无声无息的离开了人世。 看了这个故事,我火冒三丈,当时的人究竟有多蠢啊,这个骗子说得一切都是假的,你们莫非听不出来吗?你们怎么能信呢,一个12岁的孩子就这么被活生生的害死了啊!她经得起这种虐待吗?唉……没有文化真的很可怕。 读了这个故事,我觉得:我们不能相信迷信,不能像老胡家,花了200多吊钱,不仅没有把团聚媳妇的病治好,还把她害死了,他们宁愿花200多吊钱去请个骗子,也不愿花一二十吊线去看医生,这就叫——偷鸡不成蚀把米。迷信害死人! 五班级《呼兰河传》读后感600字篇3 俗话说得好:“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充分表达了读书的好处,书虽不是万能的,但是我们可以从书中吸取到很多知识,学到不少的东西进而开拓我们的视野。因此,我们需要多读书。今日想和大家共享一下我在阅读《呼兰河传》时产生的感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图书的世界吧! 《呼兰河传》讲解并描述了作家萧红幼年居住在呼兰河时经受或者目睹的各种事情,顺带展示出了呼兰河地区的风俗世情。从文中一些事项的表达可以看出那里的人热忱、喜爱援助他人。此外,还有那里的大泥坑,那里的田地等等都被萧红在书中描绘出。可以说凡是作家看到的感知到的,都能在她的笔下活灵活现地勾画出。 在书中全部的文章中,我最喜爱的还是要数《祖父的园子》,由于里面充斥了美妙、快乐和暖和。祖父的园子特别漂亮,拥有各种昆虫如蝴蝶、蜻蜓、蚂蚱等和各式各样的植物蔬菜,我虽然不能亲眼所见,但通过文字已经可以想到这园子的美景了。除了景色的美妙之外,更让我难忘的是萧红童年时祖父的陪伴以及他们相处时的种种快乐场面,由于这些足以令我感受到亲情的暖和,也不禁使我想起自己的祖父了,想起他对我的好了。 不难看出,祖父的这个园子中埋藏着萧红生命里一个无形宝藏,而这个宝藏就是欢乐的童年。试想一下,假如你正在那园子里玩耍,该是多么地欢乐啊!五光十色的蝴蝶围着你飞,玩累了还可以顺手摘一根黄瓜吃。呀,这样的生活真是美妙!缺憾的是,这个园子只存在于萧红的笔下,现实中并没有,真的是太惋惜了。 书可以记事并且记载无限的内容,只要你情愿读就可以知道很多的事情,感受到很多不同的东西,通过阅读《呼兰河传》,我知道了一个叫呼兰河的小城以及那里的民风民俗,还有一个充斥美妙的祖父的园子,收获丰富,感受也颇丰。以上就是我对书中内容的一些感想。 五班级《呼兰河传》读后感600字篇4 “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这是现代作家茅盾对《呼兰河传》的评价。1942年,历经坎坷的女作家萧红离开了人世,她诞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年幼生母病故,继母与她感情淡漠,父亲专职顽固,只有祖父最疼爱她。走进了《呼兰河传》这本书,我好像看到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在呼兰河这座小城内,逍遥自在地玩耍,为人们的迷信感到悲伤,形形色色的人给他带来了不同的感受。 祖父的园子是萧红的小天地,在那儿,逍遥自在地玩,没有人会管你。读到那儿,我的脑海中出现出了一幅画——女孩,在园子中乱跑,植物满园子乱长,祖父乐呵呵地看着女孩……多美的一幅风土画呀!这不就是一个孩子所憧憬的生活吗?但那座小城也不是快乐的地方,可怜的小团聚媳妇、有二伯,都博得了的怜悯。小团聚媳妇,从一个活泼漂亮的姑娘,到一个病人,到被一家人磨折死。可她的婆婆却不认为是在磨折她而是对她好。有二伯是一个孤苦无依的老人,他三十多岁到张家做长工,六十多岁了还一贫如洗。他性格奇怪,老厨子也因此讽刺他,孩子们骂他、笑他,这不正是那一串串凄婉的歌谣吗? “呼兰河这座小城里,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除了祖父,这座小城内已没有什么可以让萧红留恋的了。19岁的她离家出走了,在尾声中,她写出了对幼年自若生活的怀念,那景、那人、那情,她忘却不了,难以忘却,祖父和她在一起的快乐时间,即使在她最困苦时,她也记忆犹新。 这本书让人感受到了剧烈的乡土气息,让人读后余香满口。 五班级《呼兰河传》读后感600字篇5 呼兰河传,萧红,原名张乃莹,她诞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和县的一个地主家庭。这篇《呼兰河传》曾被文学家茅盾评价为“一篇记叙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其中《火烧云》、《祖父的园子》是幼儿时的回忆。 本书讲解并描述了萧红幼儿时期所接触的人物和事情,如“祖父、祖母、母亲、有二伯、团聚媳妇”等。他从小被父母遗弃,只有祖父每天细心照看她,教她念诗。我最喜爱描写的园子。 “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后园里边,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当祖父下重,种下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儿,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只是东一脚西脚的胡闹。有的菜种不但没被盖上,反而把菜籽踢飞了。”这段话写得生动有趣,把萧红和祖父在后园种菜的经受写得栩栩如生,有环节描写,让人感觉身临其境。 当时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思想影响到了很多人,书中的团聚,媳妇就是一个例子。 书中团聚媳妇由于婆婆打碎了一个碗,很想打人,于是,团聚媳妇就成了他唯一的发泄对象婆婆用烙铁烙她的脚心,最终被磨折得生了病,几天后便去世了。团聚媳妇的经受是如此的凄惨啊! 的童年充斥苦难、悲凉与伤感,甚至无望,但他以一颗饶恕的心,把一切不美的东西都饶恕了。这本书告知我们,虽然生活有苦难,但只要积极向上,以乐观的立场面对生活,才能活出精彩的人生! 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