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钢管公司绩效诊断与改进分析(参考)

举报
资源描述
泓域/热交换钢管公司绩效诊断与改进分析 热交换钢管公司 绩效诊断与改进分析 xx有限公司 目录 一、 产业环境分析 3 二、 行业竞争格局 3 三、 必要性分析 5 四、 绩效概念的沿革与发展 5 五、 绩效的含义 12 六、 报酬的概念 14 七、 报酬与薪酬的关系 15 八、 职位评价的发展趋势 16 九、 职位评价的战略意义及作用 19 十、 绩效反馈面谈的步骤及过程 21 十一、 绩效反馈面谈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27 十二、 绩效评价结果的具体应用 31 十三、 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原则 34 十四、 绩效诊断的方法 35 十五、 绩效诊断的过程 37 十六、 公司简介 39 十七、 项目基本情况 40 十八、 SWOT分析 43 十九、 发展规划分析 52 二十、 项目风险分析 58 二十一、 项目风险对策 61 二十二、 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 62 劳动定员一览表 63 一、 产业环境分析 “十三五”期间,四川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推进转型发展,加快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 二、 行业竞争格局 1、全球无缝钢管行业竞争格局 无缝管作为全球工业发展的基础产品,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和强劲的内在需求,是各国实现工业现代化所必须的刚性产品,其用途覆盖油气能源、锅炉、化工、核电等多个行业。目前,国际无缝钢管企业较多,竞争较为激烈。 当前,全球范围内无缝钢管行业已经形成了以泰纳瑞斯集团(TENARIS)、瓦卢瑞克曼内斯曼钢管公司(VALLOUREC&MANNESMANNTUBES)、俄罗斯管材冶金公司(TMK)为代表的国际三大无缝钢管生产加工企业为主体的竞争格局,产业集中度较高。其中,泰纳瑞斯集团(TENARIS)是全球最大的无缝钢管生产企业,盈利能力始终处在行业前列;瓦卢瑞克曼内斯曼钢管公司(VALLOUREC&MANNESMANNTUBES)是全球高级无缝钢管领域的领导者,技术能力享誉全球;俄罗斯管材冶金公司(TMK)是俄罗斯最大的钢管制造商,在美国市场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另外,如美国钢铁公司是美国最大的钢管制造商,长期占据美国油井管市场份额第一;另有日本新日铁住金公司(NIPPONSTEEL&SUMITOMOMETAL),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钢铁联合企业。 2、我国钢管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格局分析:山东为全国最大产地 目前,我国无缝钢管生产地主要集中在山东聊城、江苏苏锡常地区、天津市、浙江温州地区等。其中,山东聊城则是全国最大的无缝钢管产业基地,聊城无缝钢管生产厂家超过1,000家,无缝钢管现货库存在100万吨以上,碳钢无缝钢管和合金钢无缝钢管是其优势产品;浙江温州地区则主要生产不锈钢无缝钢管。 (2)企业竞争格局分析:天津钢管产能第一 我国无缝钢管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由于受到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研发力量等方面的限制,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20年数据,天津钢管是我国生产无缝钢管最多的企业,市场占有率约为8.1%;另有无缝钢管头部企业包括包钢钢管、宝钢股份、华菱钢管和新冶钢市场占有率分别为4.5%、4.1%、2.8%、2.6%,其他无缝钢管企业合计市场占有率则为77.9%。行业前五大无缝钢管企业产能市场占有率CR5仅为22.1%。整体而言,我国无缝钢管行业集中度较低。 (3)行业市场集中低,兼并收购意愿强烈 我国无缝钢管行业集中度低是导致我国无缝生产企业没有市场话语权的主要原因之一,出口存在相互压价、恶意竞争等问题,在国际市场还频繁遭受“双反调查”,如2014年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均对我国无缝钢管企业发起反倾销调查,使得我国无缝钢管出口到这些地区的数量大幅下降,降幅达40%以上,从而影响了行业的整体利益。因此,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下,我国支持鼓励无缝钢管企业进行跨区域、跨行业、跨制度的兼并重组,从而做到有效提高行业的市场集中度。 三、 必要性分析 1、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项目的投资,引入资金的到位将改善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补充流动资金将提高公司应对短期流动性压力的能力,降低公司财务费用水平,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促进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将为公司未来成为国际领先的产业服务商发展战略提供坚实支持,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 四、 绩效概念的沿革与发展 随着管理实践和管理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绩效内涵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对绩效概念的理解不同,绩效评价和绩效管理的侧重点和思路就会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了解绩效概念的沿革与发展。对于绩效的理解,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代表性观点。 (一)结果绩效 观结果绩效观认为绩效就是组织期望的结果。《卫氏辞典》将绩效定义为“完成某种任务或达到某个目标”,Bernardin和Beatty(1984)认为,绩效是在特定时间范围内,在特定工作职能或活动上生产出的结果记录。Kane(1996)则指出绩效是一个人留下的东西,这种东西与目的相对独立存在。结果绩效观认为,在绩效管理过程中,采用以结果为核心的绩效方法较为可取,因为它是从顾客的角度出发的,而且可以使个人的努力与组织的目标联系在一起。 在企业组织里,企业的最终绩效既可以表现为财务结果,也可以表现为非财务结果。比如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每股盈余等这类财务结果,在评价员工业绩和经营部门业绩、为管理者提供决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著名的杜邦财务分析系统就是以财务结果为主要评价内容。又如企业产量、市场占有率、银行的吸储率、学校的升学率等这类非财务结果,通常可以转化为财务结果或者与实现财务结果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的数字,而非财务结果则在部门层面和成本、费用中心使用,比如生产部门、职能部门等。当然在企业层面也会有一些非财务的结果受到关注,非财务结果并不总是带来相应的财务结果,比如企业产量的增加、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并不一定代表利润的上升。财务结果和非财务结果又可以进一步分为长期结果(或者未来)、中期结果和短期结果。一般来说,股东对于长期结果的追求甚于对短期结果的追求,而员工对短期结果的追求要甚于对长期结果的追求。具体的情况还与组织所在行业和组织本身的特点及经营理念有关。 (二)行为绩效 观行为绩效观认为,绩效就是那些有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行为。《牛津辞典》(OxfordDictionary)将绩效解释为“执行或完成一项活动、任务或职能的行为或过程”,Murphy(1990)把绩效定义为“一套与组织或组织单位的目标相互关联的行为,而组织或组织单位则构成了个人工作的环境”.Ilgen和Schneider(1991)认为,绩效是个人或系统的所作所为。Borman和Motowidlo(1993)则提出了著名的“关系绩效一任务绩效”二维模型,其中,任务绩效是指那些所规定的行为或与特定的工作熟练有关的行为,而关系绩效则是指自发的行为或与非特定的工作熟练有关的行为。 Campbell(1993)则指出,“绩效可以被视为行为的同义词,它是人们实际采取的行动,而且这种行动可以被他人观察到。绩效应该只包括那些与组织目标有关的、并且是可以根据个人的能力进行评估的行动或行为。”Campbell的观点暗示,尽管绩效是行为,但并非所有的行为都是绩效,只有那些有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行为才能称之为绩效。Campbell认为之所以不以任务完成或目标达成等结果作为绩效,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许多工作结果并非必然是由员工的工作带来的,可能有其他与个人所做工作无关的促进因素带来了这些结果;其次,员工完成工作的机会并不是平等的,而且并不是在工作中做的一切事情都必须与任务有关;最后,过度关注结果将使人忽视重要的过程和人际因素,使员工误解组织要求。 (三)能力绩效观 在管理实践中人们发现,仅仅按照既定的行为方式做事情是不够的,员工还应该具备在既定程序下行事的技能和能力,这就产生了技能和能力代表绩效的观点。一般而言,能力越出众的企业和员工越容易产生高绩效。不过,如果更进一步理解绩效和能力的关系,我们就会发现员工潜在的价值观、动机、态度(如诚信、敬业精神等)等驱动着员工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表现出他们的知识和技能行为,员工的技能和能力只是露在水面之上的冰山一角;所以,价值观、动机、态度等才是创造绩效的源动力。只有具有了这样的源动力,再具备必需的能力和技能,才能创造出企业所期望的业绩。 一般对于劳动过程可见、工作结果易于评价的员工,只要控制好员工行为就可以产生好的绩效了,但对于那些工作结果难以评价、以脑力劳动为主的知识型员工,就应当对他们的价值观、能力和技能进行管理,通过激励他们的内在主动性使其尽力工作,产生出高绩效来。 (四)产出绩效观 一些学者认为绩效是一种组织产出,是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组织期望得到什么,什么就是绩效。结果和行为都属于组织的产出。绩效可以根据本组织的使命、目标和战略来界定,但也并非全都如此。 绩效就是一个系统所生产的被认为有价值的以产品和服务形式表现出来的产出。产品或服务被认为是通过绩效单位来实际完成的。衡量产品或服务的绩效单位的典型生产指标包括:数量、时间和质量。实际上,从广义角度理解,工作结果、工作方式、工作行为、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的提升等都可以看作是组织的广义产出,有些产出是直接的、外显的,有些产出则是间接的、隐含的。 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员工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增值产出,这些产出既包括工作结果这样的直接产出,也应包括工作行为、工作方式这样的间接产出。如果只开花不结果,尽管员工在其工作岗位上积极努力,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完成其岗位工作目标,就难以对组织作出应有的贡献;相反地,从绩效管理角度来看,我们不仅要看员工有没有完成工作目标,而且还要看其工作目标是如何实现的。例如,对于一个企业车间层的操作工而言,其绩效不仅要看他有没有完成劳动定额,即产品的数量和产品质量,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讲,还要看他在生产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如果其产量是以降低设备的养护,靠拼消耗、拼设备取得的,那么他的这种绩效表现与组织的目标就是不一致的。 再如,对一个企业销售人员而言,其绩效不仅要看其完成的销售额和回款率,还要看其销售额是如何实现的,如果是以误导顾客,作不实的承诺,或强势推销等手段,尽管一时的销售成绩不错,但对公司的形象与客户关系会产生极为消极的影响。因此,在对销售人员的绩效进行评价时,我们不仅要关注其销售额、回款率,还要看其客户维护、市场信息收集、客户的满意度,以及开发新客户的意识等方面的指标。 (五)综合绩效观 综合绩效观认为,绩效既可以是结果,也可以是行为。Brumbrach(1988)认为绩效指行为和结果。行为由从事工作的人表现出来,将工作任务付诸实施。行为不仅仅是结果的工具,行为本身也是结果,是为完成工作任务所付出的脑力和体力的结果,并且能和结果分开进行判断。Otley(1999)指出绩效就是工作的过程及其达到的结果。Mwita(2000)进一步指出绩效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应该包含三个因素:行为、产出和结果。综合绩效观不仅要关注结果,也要关注实现结果的过程。对于绩效结果不仅要关注实际收益,还应关注预期收益。对于绩效过程不仅要关注可以观察的外显行为,也要关注那些不易觉察的能力和态度。传统的绩效主要是为了追述过去、评价历史,而随着绩效边界的扩展,那些新的、基于战略的组织在绩效界定上越来越关注未来。比如那些创新型组织和知识型岗位的绩效,人们更加关注绩效的预期收益,即:绩效一做了什么(实际结果)+能做什么(预期结果)。 上述绩效观点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绩效的内涵,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绩效的本质及其内涵。事实上,在管理实践中,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