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钢管项目建筑智能化分析【范文】

举报
资源描述
泓域/精密钢管项目建筑智能化分析 精密钢管项目 建筑智能化分析 目录 一、 产业环境分析 2 二、 行业发展趋势 3 三、 必要性分析 5 四、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5 五、 新一代智能制造技术在建筑业的应用 14 六、 BIM技术在运营维护阶段的应用 17 七、 BIM技术在规划设计阶段的应用 21 八、 BIM技术应用价值价值 31 九、 BIM技术特征 34 十、 项目基本情况 35 十一、 项目投资分析 38 建设投资估算表 40 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41 流动资金估算表 42 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 44 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45 十二、 经济效益及财务分析 45 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46 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47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49 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51 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54 十三、 项目规划进度 55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 55 一、 产业环境分析 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使创新成为引领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第一动力,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 (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大力培育和发展创新型企业,建设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形成以高新技术企业为重点,科技型龙头企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协同发展新格局。 (二)发挥创新示范引领作用 以建设沈阳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重要载体,打造创新高地,引领、示范和带动全省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三)提升创新保障能力 以提升创新基础能力,完善创新政策支持体系为重点,加强创新保障体系建设,切实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四)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切实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重点在用好、吸引、培养上下功夫,加快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开创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发展集聚人才的良好局面。 二、 行业发展趋势 1、全球行业发展趋势 从全球市场和行业发展趋势来看,世界无缝钢管市场消费规模在一段时间内可能继续维持在1,000-3,000万吨。目前,世界上主要十大无缝钢管生产国为中国、日本、美国、俄罗斯、乌克兰、德国、意大利、英国、法国、阿根廷。其中,中国、美国、俄罗斯以国内消费为主,英国、法国进出口大体相当,其他国家大部分为无缝管出口国,出口量约占各自总产量的30-70%。虽然从全球无缝钢管行业看,已形成以泰纳瑞斯集团(TENARIS)、瓦卢瑞克曼内斯曼钢管公司(VALLOUREC&MANNESMANNTUBES)、日本钢管联盟、俄罗斯管材冶金公司(TMK)等大型钢管集团为主体的竞争格局,但整体而言,全球无缝钢管行业空间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各无缝钢管企业也都在积极开发国际市场,努力提高竞争能力,争取更高的国际市场份额。 2、国内行业发展趋势 就国内市场发展趋势而言,随着我国无缝钢管技术和工艺水平的不断提升,其应用场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目前,我国的无缝钢管产品已经涵盖油井管、高压锅炉管、三化用管、气瓶用管、轴承用管、机械用管、船舶海洋用管、汽车用管、液压支架用、管镍基合金和钛合金复合管等各类领域,进一步扩大了国内无缝钢管市场空间。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传统依赖原料且不具备高品质无缝管生产能力的的短流程生产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将加速下降,取而代之将形成三类企业:①占据核心技术的无缝管生产企业:以国有大型无缝管生产企业为主,这类型企业将解决行业高端无缝钢管需求,技术难度大但利润高;②具备高产能的长流程无缝管生产企业:以山东磐金钢管等为例,该类企业具备管坯原料生产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强,产能足以覆盖全国各区域,即使以普材为主,利润水平一般,但也可以通过高产能实现盈利;③区域性的小型无缝管生产企业:近年来在昆明、内蒙古等地也有部分新增的无缝管生产企业,该类企业产能虽然较低,但立足于解决当地市场需求,能够获得一定的生存空间。 总体而言,我国无缝钢管行业在转型升级阶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成为全球无缝钢管生产强国仍有一定的距离,尤其是在高端产品领域,差距较为明显。在供给侧的改革背景下,企业应当坚持摒弃以量取胜的发展道路,而更应关注产品的附加值,打造高质量产品。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上,我国无缝钢管行业将往产品高端化、市场集中化、生产绿色化和智能制造化等方向发展。 三、 必要性分析 1、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项目的投资,引入资金的到位将改善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补充流动资金将提高公司应对短期流动性压力的能力,降低公司财务费用水平,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促进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将为公司未来成为国际领先的产业服务商发展战略提供坚实支持,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 四、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一)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概念源于美国。美国智能建筑学会认为:智能建筑是对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四个基本要素进行最优化组合,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率并具有经济效益的环境。 我国智能建筑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在90年代中后期达到建设高峰。2015年11月正式实施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2015)将智能建筑定义为:以建筑物为平台,基于对各类智能化信息的综合应用,集架构、系统、应用、管理及优化组合为一体,具有感知、传输、记忆、推理、判断和决策的综合智慧能力,形成以人、建筑、环境互为协调的整合体,为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利及可持续发展功能环境的建筑。 1、智能建筑基本构成 智能建筑以增强建筑物科技功能、提升智能化系统的技术功效和绿色建筑为目标,追求功能实用、技术适时、安全高效、运营规范和经济合理。智能建筑通常由信息化应用系统、智能化集成系统、信息设施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应急响应系统、智能化系统机房工程等组成。 (1)信息化应用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是指以信息设施系统和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等智能化系统为基础,为满足建筑物各类专业化业务、规范化运营及管理需要,由多种类信息设施、操作程序和相关应用设备等组合而成的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包括公共服务、智能卡应用、物业管理、信息设施运行管理、信息安全管理、通用业务和专业业务等应用功能。 (2)智能化集成系统。智能化集成系统是指为实现建筑物运营及管理目标,基于统一的信息平台,以多种类智能化信息集成方式,形成的具有信息汇聚、资源共享、协同运行、优化管理等综合应用功能的系统。智能化集成系统由智能化信息集成系统与集成信息应用系统组成,采用智能化信息资源共享和协同运行的架构形式,以实现绿色建筑,满足建筑的业务功能、物业运营及管理模式的应用需求为目标。 (3)信息设施系统。信息设施系统是指为满足建筑物的应用与管理对信息通信的需求,将各类具有接收、交换、传输、处理、存储和显示等功能的信息系统整合,形成建筑物公共通信服务综合基础条件的系统。信息设施系统包括信息接入系统、布线系统、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卫星通信系统、用户电话交换系统、无线对讲系统、信息网络系统、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公共广播系统、会议系统、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时钟系统等。 (4)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是指对建筑设备监控和公共安全系统等实施综合管理的系统,其包括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建筑能效监管系统,以及需要纳入管理的其他业务设施系统,以节约资源、优化环境质量管理为目标,具有建筑设备能耗监测,运行监控信息互为关联、共享的功能。 (5)公共安全系统。公共安全系统是指为维护公共安全,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具有以应对危害社会安全的各类突发事件而构建的综合技术防范或安全保障体系综合功能的系统,其包括安全防范综合管理和入侵报警、视频安防监控、出入口控制、电子巡查、访客对讲、停车场(库)管理系统等。 (6)应急响应系统。应急响应系统是指为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和决策指挥能力,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危害,具有应急技术体系和响应处置功能的应急响应保障机制或履行协调指挥职能的系统。 (7)智能化系统机房工程。智能化系统机房工程是指为提供机房内各智能化系统设备及装置的安置和运行条件,以确保各智能化系统安全、可靠和高效地运行与便于维护建筑功能环境而实施的综合工程。智能化系统机房包括信息接入机房、有线电视前端机房、信息设施系统总配线机房、智能化总控室、信息网络机房、用户电话交换机房、消防控制室、安防监控中心、应急响应中心和智能化设备间(弱电间、电信间)等。机房工程紧急广播系统备用电源的持续供电时间,必须与消防疏散指示标志,照明备用电源的连续供电时间一致。 2、智能建筑技术基础 计算村与通信技术是构建信息系统与信息网络的基础,能实现对建筑内外相关的语音、数据、图像和多媒体等形式的信息予以接收、交换、传输、处理、存储、检索与显示等功能。自动化控制技术通过信息网络、管理的硬件设施对建筑设备运转的实时监控,根据外界条件、环境因素、负载变化情况自动调节设备,使设备运行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对电力、供热、供水等能源的调节,安全、舒适、节能。 (二)智慧城市 2009年美国政府在经济复兴计划中首次描述美国智慧城市的概念。2012年我国智慧城市试点全面启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以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利化、社会治理精细化为重点,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建设一批新型示范智慧城市。截至2018年11月,全国100%副省级以上城市、90%地级以上城市,总计700多个城市提出或在建智慧城市,已有277个智慧城市试点和3个新型智慧城市试点。 《智慧城市术语》(GB/T37043-2018)将智慧城市定义为:运用信息通信技术,有效整合各类城市管理系统,实现城市各系统间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推动城市管理和服务智慧化,提升城市运行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城市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创新型城市。 1、智慧城市顶层设计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是指从城市发展需求出发,运用体系工程方法统筹协调城市各要素,开展智慧城市需求分析,对智慧城市建设目标、总体框架、建设内容、实施路径等方面进行整体性规划和设计的过程。 (1)基本原则。智慧城市顶层设计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以“为民、便民、惠民”为导向。 2)因城施策。依据城市战略定位、历史文化、资源禀赋、信息化基础设施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进行科学定位,合理配置资源,有针对性地进行规划和设计。 3)融合共享。以实现数据融合、业务融合、技术融合,以及跨部门、跨系统、跨业务、跨层级、跨地域的协同管理和服务为目标。 4)协同发展。体现数据流在城市群、中心城市以及周边县镇的汇聚和辐射应用,建立城市管理、产业发展、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多方面的协同发展体系。 5)多元参与。在开展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过程中应考虑政府、企业、居民等不同角色的意见及建议。 6)绿色发展。考虑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节能环保发展、低碳循环发展为导向。 1)创新驱动。体现新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体现智慧城市与创新创业之间的有机结合,将智慧城市作为创新驱动的重要载体,推动统筹机制、管理机制、运营机制、信息技术创新。 (2)基本过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基本过程分为需求分析、总体设计、架构设计、实施路径设计四步。 1)需求分析。通过城市发展战略与目标分析、城市现状调研分析、智慧城市现状评估、其他相关规划分析等方面的工作,梳理出政府、企业、居民等主体对智慧城市的建设需求。 2)总体设计。在需求分析基础上,确定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建设目标等内容,识别智慧城市重点建设任务,提出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框架。 3)架构设计。依据智慧城市建设需求和目标,从业务、数据、应用、基础设施、安全、标准产业七个维度和各维度之间的关系出发,对业务架构、数据架构、应用架构、基础设施架构、安全体系、标准体系及产业体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