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1860年,强盗们的大火在中国人的记忆中烙下深深的伤痕,也焚毁了大清国士大夫心头虚幻的上国尊严。”材料中的“强盗们”是指 A.英法联军 B.德法联军 C.英日联军 D.八国联军 2.以下是近代某次侵华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这次侵华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3.有人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其主要依据是 A.两次战争都是由英国发起 B.两次战争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C.两次战争的起因和性质基本相同 D.两次战争相隔时间很短 4.“农民战争得不到先进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无法克服自己的弱点,就不能不陷于失败。”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B.清政府实力强大 C.武器装备的落后 D.没有依靠人民群众 5.太平天国运动中,反映农民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愿望的革命纲领是(     ) A.《资政新篇》 B.《天演论》 C.《海国图志》 D.《天朝田亩制度》 6.鸦片战争爆发后,广大人民和部分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抵抗。其中,壮烈殉国的爱国将领是(       ) ①林则徐          ②琦善          ③关天培          ④陈化成          ⑤赵登禹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 C.①③ D.③④ 7.“《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军虽然撤出舟山(位于浙江省),但仍将舟山等岛置于其‘保护’之下。后来德国人、法国人都曾经想占据该岛,均因英国人的‘保护’而作罢。”英国此举意在(     ) A.将清政府变成其统治工具 B.加强控制西南地区 C.打开长江流域的商品市场 D.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8.如下图反映了近代西方列强发动的一次侵华战争,下列选项是列强发动这次战争的借口是 A.“亚罗号事件” B.虎门销烟 C.修约受阻 D.《望厦条约》签订 9.下列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事件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金田起义 ②西征 ③定都天京 ④安庆失陷 ⑤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 A.①②③④⑤ B.①④②⑤③ C.①③⑤②④ D.①③②⑤④ 10.下图所示的文物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侵略者从圆明园中掠夺的,曾流落海外多年。当年掠夺该文物的侵略者是(     ) A.英俄侵略军 B.英法联军 C.美俄侵略军 D.八国联军 11.太平天国运动遇到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不曾遇到过的新情况,即(     ) A.内部变乱导致分裂 B.中央与地方武装的联合围剿 C.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D.满汉地主阶级勾结镇压 12.他从政40年,历官13省,是清朝著名的封建政治家,在中华民族面临沦入半殖民地的紧要关头,他挺身而出,“置祸福荣辱于度外”,坚决实行禁烟。“他”指的是 A.林则徐 B.李鸿章 C.张之洞 D.关天培 13.一位同学对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内容做了整理,下列内容正确的是(   ) A.英法联军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B.林则徐禁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C.沙俄侵占了中国南方150多万平方千米 D.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 14.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主要是因为(     ) A.中国的资源被掠夺 B.中国丧失更多的主权。 C.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D.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15.下列条约不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是(     ) A.中俄《瑷珲条约》 B.中俄《北京条约》 C.中英《天津条约》 D.中英《南京条约》 16.下图展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反侵略反封建的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大事,其中①②处应该是 A.金田起义、天京事变 B.永安建制、定都天京 C.永安建制、天京事变 D.定都天京、天京事变 17.“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长)远据守主掌。”《南京条约》的这一条款主要破坏了中国的(     ) A.贸易主权 B.司法主权 C.领海主权 D.领土主权 18.1840年,英国发动侵华战争。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北京条约》 B.《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瑷珲条约》 19.《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都签订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二者在内容上的共同点不包括①赔款②割让土地③开埠通商④设立使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小明同学在试绘清王朝疆界时,发现清王朝前期国土像一个“大葡萄叶”,现在变成了一只“大公鸡”,面积与现在中国的国土面积相差很多。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是(       ) A.鸦片战争英国占领香港岛 B.甲午中日战争日本侵占我国沿海岛屿 C.美国推行“门户开放”政策 D.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割占大片领土 二、材料解析题(共4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烟,真狡狯……这是西洋要将中国害。女子变妖怪,男子变痴呆。未老身先死,已死身不埋。 材料二   1840年爆发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当时中国投入陆军兵力约10万人,水师约1万人,船只多系木质铁皮,铁炮质差,杀伤力小;英军约2万人,直接参战的陆海军约0.6万~0.7万人,出动战舰20艘,“船坚炮利”,其结果以中国惨败和英国胜利而结束。 (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4分) (2)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清政府有何举措?(4分) (3)概括材料二中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重要原因。这是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吗?为什么?(4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应问题。 材料一   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林则徐 (1)材料一表达了林则徐的什么决心?能证明他这一决心的历史事件是什么?(4分) 材料二   1840年爆发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当时中国投入陆军兵力约10万人,水师约1万人,船只多系木质铁皮,铁炮质差,杀伤力小;英军约2万人,直接参战的陆海军约0.6~0.7万人,出动战舰20艘,“船坚炮利”,其结果以中国惨败和英国胜利而结束。 (2)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对外国侵略者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23.太平天国运动严重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对中国近代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两广地区发生水灾、旱灾、虫灾,百姓无以为生,纷纷起来反抗。洪秀全利用宗教组织宣传发动民众,响应甚众,于1851年1月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 材料二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三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教训同样是非常深刻的。它同所有失败的农民起义一样,没有远大的战略眼光,这场由千百万群众参加的伟大战争,由于领导集团政治上过早地封建化,组织上不能始终保持领导核心的团结,军事上战略决策一再失误,以及外交上缺乏经验,太平天国所鼓吹的“同教一家”,使其领导人没有真正认识到列强的实质,最后遭到内外镇压,陷于失败。 (1)材料一中“宗教组织”指的是什么组织?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金田起义的原因。(4分) (2)材料二中太平天国革命纲领体现了怎样的思想?对此你有何看法?(4分)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4分)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2年的条约真是所谓的“城下之盟”,英国方面向来所不满足的皆一一满足,其主要内容: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之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定。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842年的条约的名称。概括“城下之盟”损害中国主权涉及的领域。(4分) 材料二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记着中世纪古老社会在炮火的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的内涵(从影响方面思考);和“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的内涵(从制度或文明方面思考)。(4分) 参考答案 1.A2.A3.C4.A5.D6.D7.C8.A9.D10.B11.C12.A13.B14.B15.D16.C17.D18.B19.C20.D 21.(1)英国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处于入超地位,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灾难,严重危害到中国人民的身体健康。 举措:清朝一些有识之士林则徐、魏源要求严禁鸦片,道光帝就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东禁烟,在广东,林则徐缉拿烟贩,整顿海防,并进行了虎门销烟。 (3)中国用大刀长矛对付英国的坚船利炮,中国处于劣势。 不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才是清政府鸦片战争战败的根本原因。 22.(1)严禁鸦片的决心;虎门销烟。 (2)原因:中国武器落后;由以天朝上国自居到妥协退让。 (3)理由: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3.(1)拜上帝会。原因:①清王朝的封建剥削和压迫使阶级矛盾激化;②列强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新的灾难;③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④拜上帝会的宣传发动。 (2)绝对平均主义思想。 看法:消极:《天朝田亩制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而在实践中难以实行。 积极:①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 ②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作用。 (3)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②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③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④军事上战略决策一再失误;⑤外交上缺乏经验⑥遭到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24.(1)中英《南京条约》;贸易主权、领土主权、关税主权。 (2)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资本主义制度战胜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工业文明战胜农耕文明。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