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课标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教案(3课时)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年新课标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第一框题 尊重他人 【走进课标】 1.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引导学生践行尊重的理念。 2. 培养学生重视他人、平等待人、换位思考、欣赏他人的能力。 3. 知道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理解每个人都有得到他人尊重的需要,明确必须尊重他人。 【核心素养】 道德修养:践行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勤劳节俭、邻里互助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践行以文明礼貌、相互尊重、助人为乐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做社会的好公民。 法治观念: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健全人格:理性平和,能够换位思考,学会出来与家庭、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 重点:尊重的作用;人与人的平等首先是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学会换位思考。 难点:掌握尊重他人的方法 【必备知识 强化巩固】 教师活动:投影上节课3.2的背诵问题(提前布置) 1.如何认识自由与规则的关系? 2.自由自己遵守规则? 3.如何维护和改进规则? 学生活动:侯课时间进行记忆。学生互查。 教师抽查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前时间,投影具体问题,让学生的记忆更有针对性。 过渡: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更离不开道德。在社会生活中,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以礼待人,尊重他人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本节课让我们一起探讨:4.1尊重他人。 【阅读教材 构建体系】 给学生8分钟时间,快速阅读教材32-36页。结合下列两个问题: 1.为什么要尊重他人? 2.如何尊重他人? 学生可以通过列出关键词或者问题的方式进行思维导图的初步构建。 教师对学生构建的思维导图进行点评。 【体系示例】 【教师点评 突破难点】 一、尊重是交往的起点 ◆活动一:P33 探究与分享 探究、交流:四位同学的观点 回答课本上的两个问题。 学生思考、回答。 引出: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体现。 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过渡:我们要尊重哪些人呢?拾荒者值不值的我们尊重呢? ◆活动二:辨观点 促和谐 展示图片:《图书馆里的流浪汉》 结合 P34 探究与分享 杭州图书馆接纳拾荒者进馆 被赞最温暖图书馆 图书馆允许行乞者进馆读书。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甲:图书馆这么做,秩序就无法保障。 乙:应该尊重每个公民的读书权利…… 馆长:我无权拒绝他们进馆读书,但你有权选择离开。 设问:你如何看待以上观点? 学生思考、讨论 小结:不赞成读者甲的观点,赞成读者乙和图书馆长的观点。 生命都是平等的,不应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个人都有阅读的权利。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入,也是给低收入者开启了一扇知识的大门,也表明了社会的进步。 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本框小结:(笔记区1) 过渡:尊重是交往的起点,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尊重他人呢? 二、尊重从我做起 ◆P34: 探究分享---积极关注、重视他人 阅读教材34页“探究与分享” 想一想:如果你遇到类似的情境,你会怎么做?请说明理由。 学生思考并回答 小结:尊重他人,需要我们考虑他人的感受,不冷落、忽视他人。我们应该重视他人,对他人的请求给予热情的帮助。 ◆P35 探究与分享—-平等对待他人。 材料展示:《萧伯纳与小女孩》 世界著名的文学家萧伯纳有一次到苏联访问,在街头遇见一位聪明伶俐的小姑娘,就和她一起玩耍。离别时对小姑娘说:“回去告诉你妈妈 ,今天和你玩的是世界著名的萧伯纳。”不料那位小姑娘竟学着萧伯纳的语气说:“你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和你玩的是苏联小姑娘卡嘉。”这件事给萧伯纳很大的震动,他感慨地说:“一个人无论他有多大的成就,他在人格上和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设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学生思考并回答 小结:1.我们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社会生活中,不能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要做到平等待人。 2.在人际交往中,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应将心比心,体会他人感受,理解他人难处,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人。要学会换位思考。 ◆活动三:漫画赏析—-学会欣赏他人 出示漫画:《骆驼和羊》 思考:(1)骆驼和羊谁最厉害? (2)漫画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讨论、回答 小结:骆驼和羊各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人也一样。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学会欣赏他人。 本框小结:(笔记区2) 【典例剖析 提升素养】 1 .一位满身泥浆的农民工怕弄脏公交车的座位,疲惫地坐到公交车的过道上;司机对他说:“师傅,请坐到座位上”。他们身上体现出的品质是( ) A.与人为善,尊重他人 B.扶危济困,无私奉献 C.挺身而出,舍生忘死 D.遵纪守法,爱岗敬业 【答案】A 2 .陶行知说:“只有人中人,没有人上人,也没有人下人。”这句话告诉我们(  ) A.人与人之间没有差别 B.人们享有相同的权利 C.应平等地对待每个人 D人们之间没有真平等 【答案】C 3.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尊重他人我们应该( ) ①考虑他人的感受,认真对待他人,给予他人应有的、适当的关注 ②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 ③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将心比心,体会他人的感受 ④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规律提示】 1.学会通读材料,分清材料层次。2.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选择题的根本原则,并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和说法错误的选项。 4.“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以礼待人,诚实守信,努力做社会主义道德的建设者,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共同创造文明的社会生活。 (1)“崇德向善、见贤思齐”!你知道哪些优秀道德品质? (2)有人说:“尊重比帮助更重要”,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3)“德不能空谈”,尊重他人也一样,在生活中你是如何尊重他人呢? 【参考答案】 (1) 例:文明礼貌、助人为乐、勤俭节约、宽厚正直、热爱劳动、爱国奉献等。 (2)认同这个观点。受到他人的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如满足感,成就感等。相反,如果得不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往往会产生自卑感、挫败感等。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3)①尊重从我做起,积极关注、重视他人。②平等待人。③学会换位思考。 ④学会欣赏他人。 【解题提示】 (一) 先读设问,明确方向和范围; (二) 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分层归纳概括主旨; (三) 联系所学知识体系,找到材料中蕴含的学科知识; (四)运用学科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答题)。 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4.2以礼待人 【走进课标】 1.知道礼的表现,掌握文明有礼的重要性和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2.懂得文明有礼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重要性,明白从语言、仪表、举止方面提高自身素质,并能在实践中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核心素养】 道德修养:遵守基本的社交礼仪,理性维护社会公德 健全人格: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习重难点】 重点:文明有礼的重要性;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难点: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必备知识 强化巩固】 教师活动:投影背诵问题(提前布置) 1.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2.如何做到尊重他人? 学生活动:侯课时间进行记忆 ,教师抽查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前时间,投影具体问题,让学生的记忆更有针对性。 【阅读教材 构建体系】 给学生8分钟时间,快速阅读教材37-40页。完成下列问题 1.礼的含义及表现。 2.文明有礼的重要性/意义?(为什么要做到文明有礼?)(重点掌握) 3.怎么样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教师对学生构建的思维导图进行点评。 待人礼为先 个人 (是什么)表现: 【体系示例】 社会 (为什么)重要性: 国家 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以礼待人 做文明有礼的人(怎么做) 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实践 【易错辨析 盲点清零】 1. 尊重他人也是“礼”的体现。( ) 2. 文明有礼体现个人思想道德素质,与社会、国家无关。( ) 【教师点评 突破难点】 一、 待人礼为先 活动一:阅读教材——识礼   阅读教材P37内容,思考:你认为小岩哪些方面做得不合适?应该如何改进? 如果你是一起就餐的客人,你会有什么反应?会如何做?(提示:教师引导学生避免就小岩的行为发表过激言论,帮助学生明白客人的反应也体现了他们的素养,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师点评与小结:小岩不顾及长辈,抢先占座且把脚放在茶几上,对长辈打招呼不理不睬,菜刚上齐就抢先夹菜,这些都是不符合礼仪的行为。不注重礼仪的行为会让人感觉不被尊重、不被重视,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影响人际关系和谐融洽。餐桌礼仪是中国礼仪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礼仪。小岩应该重视家人和长辈的需求,和长辈的朋友们打招呼,等长辈夹菜后再夹菜等。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是一个人的内在素质、精神风貌的外在体现。在社会生活中,礼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在场的客人可以委婉地向小岩指出不当之处,并告知改进的方法,或者奉劝小岩的父母提醒小岩注意就餐礼仪。切忌当场表现出明显的反感情绪或语言极端。 活动二:阅读教材——知礼懂礼 请学生阅读教材第38页第二个“探究与分享”,并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 1.你觉得观众鼓掌时,选手可能有哪些感受? 2.观众给予外国选手掌声,体现了我们对待外国选手什么样的态度? 3.我国外交部经常提醒出国游客遵守该国法律法规,行为文明有礼。你觉得外交部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提示:本材料可以替换为国内案例,例如,在天安门广场上观看升旗仪式的视频,或者学生参加升旗仪式等活动的视频,教师引导学生在观看后反思自己的日常行为,明确文明有礼与国家形象的关系。)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观众给失误的外国选手鼓掌,选手会感受到中国观众掌声中的包容、鼓励和暖意,也会被中国观众的善意和礼仪所感动。在国际比赛等场合中,文明有礼反映的不仅是观众的修养,也体现国家的形象。我国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形象。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如庄严的升旗仪式、震撼的阅兵仪式等,也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 二、 做文明有礼的人 活动三:拓展空间——文明有礼,从我做起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尊重他人的经历或典型人物尊重他人的事例,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 教师提问:你在生活中是怎样做到文明有礼的?以后打算怎样做?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我们在社会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我们要从日常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学礼、明礼、守礼,同时要用自己的积极行动影响和带动其他人,共同营造相互尊重、文明有礼的良好氛围。 【典例剖析 提升素养】 1.(2022·江西赣州·八年级期末)“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2021年4月上旬,成都市开展了“深化市民友善优雅行动,百万市民学礼仪”活动,多地集中开展礼仪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