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物防控产品项目竞争力核心竞争力(范文)

举报
资源描述
泓域咨询/绿色生物防控产品项目竞争力核心竞争力 绿色生物防控产品项目 竞争力核心竞争力 目录 一、 公司概况 2 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 2 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 3 二、 企业竞争力 3 三、 订单资格要素与订单赢得要素 5 四、 战略金字塔 6 五、 平衡计分卡 7 六、 生产率的概念 7 七、 生产率的计算及改良 9 八、 运营战略与商业模式的联系 10 九、 从商业模式到运营模式 11 十、 产业环境分析 12 十一、 行业竞争格局 13 十二、 必要性分析 15 十三、 经济效益及财务分析 15 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16 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18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19 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21 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24 十四、 项目规划进度 25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 25 一、 公司概况 (一)公司基本信息 1、公司名称:xxx有限责任公司 2、法定代表人:尹xx 3、注册资本:1410万元 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 5、登记机关:xxx市场监督管理局 6、成立日期:2011-6-10 7、营业期限:2011-6-10至无固定期限 8、注册地址:xx市xx区xx (二)公司主要财务数据 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 项目 2020年12月 2019年12月 2018年12月 资产总额 5022.95 4018.36 3767.21 负债总额 2519.75 2015.80 1889.81 股东权益合计 2503.20 2002.56 1877.40 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 项目 2020年度 2019年度 2018年度 营业收入 16931.34 13545.07 12698.51 营业利润 3479.74 2783.79 2609.80 利润总额 2822.77 2258.22 2117.08 净利润 2117.08 1651.32 1524.30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2117.08 1651.32 1524.30 二、 企业竞争力 企业制定并实施运营战略就是要通过运营管理提升竞争力。 竞争力是企业在自由和公平的市场环境下生产优质产品或提供优质服务,创造附加价值,从而维持和增加企业实际收入的能力。 企业竞争力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企业之间的竞争体现在很多方面,但归根结底表现在质量、成本、准时交货率的差异上。 1、质量 质量是产品或服务的“一种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质量与原材料、设计和生产过程密切相关。德国的机械制品、日本的家用电器等的高品质在世界上享有普遍的赞誉。 2、成本 成本是为获得收益已付出或应付出的资源代价。低成本意味着企业可以在价格上有更大的选择空间。价格是顾客为了得到某一产品或接受某项服务所必须支付的金额。在其他所有因素均相同的情况下,顾客将选择价格较低的产品或劳务。价格竞争的结果可能会降低企业的利润,但大多数情况下会促使企业降低产品或劳务的成本。沃尔玛以其“天天平价”策略成为全球零售业的大鳄。 3、准时交货率 准时交货率是在一定时间内准时交货的次数占其总交货次数的百分比。准时交货率反映的是企业在承诺交货的当日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能力。在某类市场上,企业交货的速度是竞争的首要条件。联邦快递因其“使命必达”而唱响全球。联邦快递每晚都从位于孟菲斯、田纳西州和达拉斯等地的处理中心向世界上210个国家发送超过500万份的包裹。由于满足了顾客对快递速度以及可靠的隔夜递送的需求,其资产增至140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快递服务公司。 今天,能否应对顾客在产品品种、数量、交货时间上的变化,反映在企业提供定制化产品或服务的能力、快速更新工艺或技术的能力以及运营系统是否富有柔性三个方面。宝洁公司因其更高的产品广度而使进入洗化市场的企业退避三舍,戴尔公司和日本松下公司成了大规模定制的楷模。 三、 订单资格要素与订单赢得要素 2000年,伦敦商学院的特里,希尔教授首先提出了订单资格要素和订单赢得要素的概念。订单资格要素是指组织的产品或服务值得购买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订单赢得要素是指组织的产品或服务优于其竞争对手,从而赢得订单所必须具备的要素。 订单资格要素和订单赢得要素会发生转变。例如,20世纪70年代,日本企业进入世界汽车市场时,改变了汽车产品原先的订单赢得要素,从成本导向变成了质量和可靠性导向。美国的汽车厂商就是在产品质量方面输给了日本的汽车厂商。到了80年代后期,福特公司、通用汽车公司和克菜斯勒提高了产品质量,才得以重新进入市场。现在,汽车的订单赢得要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汽车的个性化。顾客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产品特征(如可靠性、安全性、设计特征、外观和油耗等),然后希望以最低价格购进一辆能满足特定要求的汽车,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四、 战略金字塔 可以看到,从使命、价值观和愿景到发展战略和职能战略,再到策略和方案,构成了一个层级关系,这里称为“战略金字塔”。 这一层级关系由上到下是细化和落实过程;由下而上则是保证和支持过程。为此,我们需要一个贯穿各层级的核心元素。 一个组织有一个明确的使命,确立了有别于其他组织的价值观,有一个包含了可观测的中长期目标的愿景,并制定了一个与使命、价值观和愿景相对应的发展战略。 在组织内部,有各种职能战略,比较重要的是对应于财务职能、运营职能和营销职能的财务战略、运营战略和营销战略。而财务职能、运营职能和营销职能构成了组织的黄金搭档。除财务战略、运营战略和营销战略外,还有企业文化战略、人才战略和公共关系战略等职能战略。 对应于每一个职能,有多个战略。例如,研发战略、运营能力战略、质量战略、供应链战略等都可以划归为运营战略,这些运营战略相辅相成,共同完成运营职能。再如,投资战略、融资战略都属于财务战略,这些财务战略互相支持,协同完成财务职能。而市场战略、品牌战略则属于营销战略,这些营销战略互为犄角,一起实现营销职能。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职能战略之间不是孤立的,会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发展战略需要由各个职能战略来支撑。 五、 平衡计分卡 组织所确定的使命、价值观、愿景以及所制定的战略需要付诸实施,并最终体现在组织的绩效水平上。平衡计分卡就是一种把使命、价值观、愿景和战略转换为策略和方案的战略管理工具。平衡计分卡最早由罗伯特,卡普兰和戴维,诺顿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现在的模式是对最初模式的修正和改进,实现了从一个纯粹的财务角度转变为与其他方面进行整合,把财务、顾客、业务流程和学习与成长整合在一起,从过去和未来两大视角,用四个维度来平衡财务绩效与非财务绩效、外部绩效与内部绩效。 在应用这种方法时,管理者要制订实现特定目标的计划、测评指标以及激励方案,并通过测评指标的完成情况,与竞争对手进行客观的比较。 六、 生产率的概念 生产率即投入产出比。生产率反映了产出(产品和服务)与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劳动、材料、能量及其他资源)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相对指标。生产率既可以从国家或行业宏观层面上来度量,也可以从企业微观层面上来度量。当从国家或行业宏观层面上来度量时,般用总产值或国民收入来计量产出。当从企业微观层面上来度量时,一般用企业产量或创造的价值来计量产出。 投入和产出可以是实物量,也可以是价值量。所以,生产率有多种表现形式。以实物表示投入与产出,生产率所表示的结果直接、明了,可以在不同企业间进行比较,也可以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比较。但是,实际中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不是单一的,这时,通常是选取某一代表产品,利用换算系数把其他产品或服务折算为代表产品。当涉及的投入不是单一的时,只能以价值来统计投入。事实上,当以价值来表示投入与产出时,生产率就与企业的效益建立起了联系。此时,就体现出了计算生产率的意义,即企业可以借助分析生产,率水平来改进自身的管理和技术。 实际运用中,企业通常使用生产率的倒数来评价资源的利用情况,此即单位消耗。当把单位消耗与劳动定额、机时定额、原材料消耗定额等进行比较时,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管理和技术水平。 生产率对营利性组织、非营利性组织和国家都有重要的意义。对营利性组织,较高的生产率意味着较低的成本及较高的利润;对非营利性组织,较高的生产率意味着利用较少的社会投入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对国家,提高生产率意味着经济运行状况更加良好,国家的实力得到增强。美国20世纪90年代长时期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它的生产率提高了。 值得指出的是,生产率不同于效率。生产率反映出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效率是指在给定的资源下实现的产出。 七、 生产率的计算及改良 (一)生产率的计算 生产率可按单一投入、两种以上的投入或者全部投入来度量。与这三种度量方法相对应的是三种生产率,即单要素生产率、多要素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 (二)影响生产率的因素 影响生产率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管理、资本、质量和技术等。除了这四个主要影响因素外,还有其他影响因素,如标准化、工作场所的设计与布置、激励制度等。一个错误观点是:工人是生产率的主要决定因素。照此观点,让工人更卖力地工作是提高生产率的途径。然而,事实上,历史上很多生产率的提高是技术改进的结果。 技术是影响生产率的主要因素,但是,技术本身并不能保证生产率的提高。事实上,没有先进的管理,反而会降低生产率。早些年,中国在引进外资时就有过沉痛的教训:要么引进了过时的设备和技术;要么只引进了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而没有引入软件和管理。如果把管理和技术比作企业发展的两个车轮,那么这两个车轮一定要匹配。否则,企业不可能向前发展,只会原地打转。 (三)提高生产率的步骤 生产率度量可用于很多方面。通过度量生产率,可以评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业绩,分析取得的成绩和不足,并针对不足采取改进措施。 企业可采取以下步骤来提高生产率: (1)确定生产率测评指标; (2)识别影响整体生产率的“瓶颈”环节; (3)以管理、资本、质量、技术等为切入点提高“瓶颈”环节的生产率; (4)巩固提高生产率的成果,进行宣传和推广。 八、 运营战略与商业模式的联系 显然,商业模式不同于发展战略,也不同于运营战略。商业模式解决的是为谁提供产品和服务,提供什么产品和服务,如何提供产品和服务,成本收益如何等。商业模式是对企业的整体布局。发展战略解决的是企业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及发展能力问题。运营战略则重点考虑目标市场定位、价值主张、核心能力培养、产品服务提供等。 但是,因为运营战略所考虑的目标市场定位、价值主张、核心能力培养以及产品和服务提供等均是商业模式中的关键要素,所以,运营战略与商业模式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在企业对其商业模式进行创新时表现得尤为突出。 运营战略与商业模式的联系决定了企业在制定运营战略的时候必须要考虑与商业模式的匹配性。同时,在对所制定的运营战略进行测评时,要以商业模式中所确定的收益结果为依据。 九、 从商业模式到运营模式 商业模式解决了企业必须长期面对的为谁提供产品和服务、提供什么产品和服务、如何提供产品和服务、成本收益如何四大基本问题。这四大基本问题又细分为九大要素。要想真正实现企业的价值主张,为客户提供其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并实现预期的收益,还需要制定相应的运营模式。 对于运营模式,至今尚无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运营模式是企业较短时期的主要职能或业务的运营维护方案。无论如何,一个有效的运营模式应回答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客户核心需求确认; •包含供应商、顾客在内的价值链的设计与管控; •高附加值业务设计与核心资源投放; •包括订单履行、CRM、资源管理在内的关键流程识别与设计; •包括HR、财务支持、营销支持、公关支持、技术支持在内的支持系统创建。 上述五个方面的问题都是对商业模式九大要素的分解与落实。例如,客户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