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台州天台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选聘工作人员模拟考核试卷含答案{0}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年浙江台州天台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选聘工作人员模拟考核试卷含答案 答题时间:12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试卷试题:共300题 姓名: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 题型 单选题 多选题 填空题 判断题 简答题 公文写作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共200题) 1.中国首次载人航天获得圆满成功的飞船是_____ A: “神舟”四号 B: “神舟”五号 C: “风云”一号 D: “嫦娥”一号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神舟”五号是我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器,于2003年10月15日将杨利伟送入太空。故选B。 2.著有奠定了中医治疗学基础的《伤寒杂病论》的医学家是_____。 A: 扁鹊 B: 张仲景 C: 华佗 D: 孙思邈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B。解析:《伤寒杂病论》是中国最早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诊疗专书,作者是东汉的张仲景。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3.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 唐代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山水游记;宋代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一篇台阁名胜记;明代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一篇人事杂记。 B: 诗歌发展到唐代,体制最为完备。有古体诗(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律诗(如杜甫的《春望》)、绝句(如杜牧的《过华清宫》)等。 C: 郭沫若的《雷电颂》、茅盾的《风景谈》和孙犁的《荷花淀》,尽管体裁不同,但都是我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作品,都起到了鼓舞人民斗志的作用。 D: 长篇小说《红与黑》《巴黎圣母院》《欧也妮•葛朗台》是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其作者分别是司汤达、雨果和巴尔扎克。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 【解析】雨果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 4.中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显示,湿地资源面积位居全国第一的是_____。 A: 云南省 B: 青海省 C: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 内蒙古自治区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 中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显示,青海省湿地资源面积位居全国第一。故本题选B。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5.通常情况下,划分货币层次的依据是货币资产的_____ A: 收益性 B: 安全性 C: 流动性 D: 可得性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通常情况下,各个国家按货币的流动性程度将货币划分为不同的货币层次,作为其对货币的度量和管理的依据,因为不同层次的货币对各国经济产生影响的程度不同。 6.消费者并不如厂家所想的那样易受影响,他们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而他们所想要的也许与其他人认为他们想要的相差甚远。 下列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反驳上述观点?_____ A: 大多数消费者进人商店前都知道自己想要买什么牌子 B: 商店的货架上摆着各种牌子的商品,容易使消费者不知所措 C: 做广告最多的公司销售量也最大 D: 大多数人年复一年地购买同一牌子的商品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题干的观点是:消费者不易受到外界影响。A、D两项支持题干观点,排除;B项只能说明消费者面对众多品牌时,不确定应该选择哪一个,并不能说明消费者的消费倾向会因此发生改变,即无堵判断出消费者是否受到影响,排除;C项广告做得多销售量也大,表明广告影响了消费者的选择,反驳了题干观点。故答案选C。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7.评价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否合理、优越,主要是看_____。 A: 是否符合不断提高公有化程度的要求 B: 是否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C: 是否符合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要求 D: 是否符合不断扩大公有制范围的要求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 【解析】评价一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否优越,评价一种所有制结构是否合理,不能抽象地以公有化程度的高低为标准,而是要看它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是否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故选B。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8.我国唯一一条注人北冰洋的河流是_____。 A: 额尔齐斯河 B: 黑龙江 C: 额尔古纳河 D: 鸭绿江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额尔齐斯河发源于中国新疆阿尔泰山西南,流出中国以后汇人鄂毕河,最后汇入北冰洋。故本题答案选A。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9.货币流通规律是_____。 A: 关于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 B: 关于货币本质的规律 C: 关于通货膨胀的规律 D: 关于通货紧缩的规律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货币流通规律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其内容是: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商品数量×商品单价)/单位货币流通速度(单位时间里的流通次数)。B项是由货币的定义揭示的。选项C、D是违背货币流通规律的恶果。 本题所属考点-《政治经济学》 10.下列关于建国后的事件,表述错误的是_____。 A: 1951年,中央决定开展“三反”“五反”运动 B: 1956年,签订《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宣告西藏和平解放 C: 1953年6月,中共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D: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解析】l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原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正式宣告西藏和平解放。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1.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专门的称谓来代替,下面的年龄称谓按从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_____。 ①豆蔻 ②弱冠 ③耄耋 ④不惑 ⑤花甲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④⑤③ C: ⑤④①②③ D: ③①②④⑤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解析】:豆蔻是指女子十三四岁。弱冠是指男子二十岁。耄耋是指八九十岁。不惑是指四十岁。 花甲是指六十岁。故本题答案选B。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2.如果某种物品小幅度降价会引起需求量大幅度变动,则该物品_____。 A: 需求缺乏弹性 B: 需求富有弹性 C: 需求单位弹性 D: 需求的价格弹性接近于零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那么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销售量)增加的比率大于价格下降的比率,销售者的总收益会增加。故本题答案选B。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3.宋朝画家文与可住宅周围有很多竹子,他一年四季注意观察竹子的变化.对竹子的形态、姿态有透彻的了解,因而画出的竹子生动逼真。有诗云“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一事实体现的哲学道理是_____。 A: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 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 C: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 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4.淮北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 A: 水稻 B: 玉米 C: 油菜 D: 小麦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解答】解:淮北市位于淮河以北,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小麦;淮南市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依据题意. 故选:D. 15.随着社会的发展,离婚在我们生活中越来越普遍,根据法律规定,在离异家庭中,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应当负担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直至子女_____为止。 A: 生活自理 B: 满18周岁 C: 能独立生活 D: 大学毕业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25条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应当负担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直至子女能独立生活为止。故本题答案选C。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6.注意观察就会发现,高速公路并不是笔直的,每隔一段就会有一个弯道。高速公路不修成笔直的原因是_____。 A: 高速公路要依地势而建,不可能笔直 B: 笔直的高速公路会让司机很快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出现事故 C: 转弯可以让司机减慢速度,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D: 有些土地不能被征用,必须绕行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 B 解析: 高速公路的一部分弯道的建设,跟地形有关,但每隔一段就会有一个弯道,这样设计的原因更多是出于交通安全的考虑。因为高速公路景色比较单调,修成笔直的话司机一直盯着一个方向,视觉容易疲劳,不利于驾驶,故正确答案为B。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7.“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说明_____。 A: 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 意识受主体状态的影响 C: 意识不受客体的制约 D: 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强谪的是意识的主体性,也就是我们个人的主体状况会影响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其他三项表述本身错误。故本题选B选项。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8.社会政治结构或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_____ A: 哲学 B: 宗教 C: 政治法律思想 D: 国家政权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社会的政治结构是指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的政治法律设施、政治法律制度及其相互关联的方式,包括政党、政权机关、军队、警察、法庭和监狱等实体性要素以及政治的组织形式、立法、司法、宪法、规章等制度性要素。在社会的政治结构中,国家政权是核心。政治结构是整个社会系统中起控制作用的部分,而国家政权则是它的控制中心,是政治体系运行的基本设置。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本题所属考点-《马哲》 19.定义: (1)感觉是人们的感官对多种不同能量的觉察,并转换成神经冲动。 (2)知识就是对客体的如实区别或联系。 (3)推理是运用一定的法则从已有知识得出新知识的思维活动。 以下三个例证中,与定义相符的个数有几个?( ) (1)竹竿浸入水中被水折成两段,出水后竹竿又恢复原状。 (2)竹竿在水中并未被折断,而是由于光线的折射使人产生了错觉。 (3)竹竿浸人水中被水折成两段,这是客观不同的缘故。_____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正确答案是C 考点多定义判断解析第一步:抓住每个定义中的关键词 感觉:关键词为“感官对多种不同能量的觉察”; 知识:关键词为“对客体的如实区别或联系”; 推理:关键词为“从已有知识得出新知识”。 第二步:逐一判断例证,得出答案 例证(1)竹竿被水折成两段,是视觉对水面上的竹竿和浸入水中的竹竿的觉察,符合“感觉”的定义; 例证(2)揭示竹竿未被折断的原因,是对竹竿浸入水中这一现象的如实分析,符合“知识”的定义; 例证(3)只说竹竿被折成两段是由于客观不同,没有体现出“感官对多种不同能量的觉察”、“对客体的如实区别或联系”、也没有“运用法则从已有知识得出新知识”,不符合上述三个定义中的任一个。 故正确答案为C,只有两个例证与定义相符。 20.热钱(HotMoney)又称游资或叫投机性短期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