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新河县2021公开招考72名劳务派遣工作人员模拟考试练习卷和答案6

举报
资源描述
河北省新河县2021公开招考72名劳务派遣工作人员模拟考试练习卷和答案 答题时间:12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试卷试题:共200题 题型 单选题 多选题 填空题 判断题 简答题 公文写作 合计 统分人 得分 一.单选题(共100题) 1.下列关于共同犯罪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被胁迫的人,在身体受到强制、完全丧失意志自由时实施某种危害行为的,也是胁从犯 B: 乙组织妇女卖淫,丙为其寻找卖淫女、联系嫖客,但从不直接参与管理活动。对丙应当以乙组织卖淫罪的共犯论处 C: 甲是某国有控股公司的财务人员,在某晚故意不关财务室窗子、不锁保险柜,然后指使中学生乙(16周岁)潜入财务室窃取甲保管的公款、甲乙构成贪污罪共犯 D: 丁是某国有保险机构工作人员,唆使投保人戊将自己投保的汽车烧毁后向保险公司理赔,然后利用自己办理理赔的职务便利为丁理赔8万元,二人平分。丁戊构成贪污罪共犯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 【解析】《荆法》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犯罪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犯罪主体必须是两个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2)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3)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这三个条件缺一即不构成共同犯罪。A项中的胁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并不具备共同的犯罪故意,不属于共同犯罪,排除。8项中的丙从不直接参与卖淫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不属于共同犯罪,排除。选项c中的甲属于职务犯罪,而学生乙已经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应判为盗窃罪,二者不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排除。《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规定,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国有财物的,以贪污论。与前两款所列人员勾结,伙同贪污的,以共犯论处。根据这条规定,D项中的丁作为国有保险机构的工作人员骗保属于贪污罪,而戊与丁勾结,伙同贪污,构成贪污罪。D项符合共同犯罪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丁、戊构成贪污罪共犯。故选D。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2.电子政务在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可以从根本上规范政府行为,避免暗箱操作,减少_____。 A: “寻租”行为 B: “梗阻”行为 C: “贯通”行为 D: “沟通”行为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政治学知识。根据常识可知C项和D项说法错误,“梗阻”行为是指少数机关干部在办理和审批过程中,居关设卡,一推二拖三刁难,而“寻租”是指人们凭借政府保护而进行的寻求财富转移的活动。电子政务有利于保证政府行为的规范化和透明化,故其减少的应是“寻租”行为。故选A。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3.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铸造于_____。 A: 夏代 B: 商代 C: 西周 D: 东周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司母戊鼎又称司母戊大方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一家的农地中出土,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故本题答案为B。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4.“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对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_____。 A: 揭示了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过程的起点 B: 揭示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C: 认为理性可以脱离感性认识而存在,是错误的观点 D: 强调理性认识的重要作用,完全否认了感性对认识的作用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感性是理性的基础,理性是感性的指导。感性只解决现象问题,理性才解决本质问题。题干强调了理性的重要作用,指出离开理性的感性是盲目的,甚至会歪曲事物的真相,这是有合理之处的。但是不能因此而完全否定感性的重要作用。故本题答案选B。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5.今年的全国上,服务员们不再为委员们提供“沏茶倒水”的服务,代之为给每名委员提供一瓶矿泉水,并贴有委员的名字,这样即使上午会后矿泉水没有喝完,开会时这些实名的矿泉水仍能被主人成功认领,避免了浪费的问题。此举彰显了_____。 A: 廉政建设重在落实 B: 防治腐败从源头上抓起 C: 勤俭节约是利国利民之风 D: 反对文山会海享乐之风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A项不能通过一瓶矿泉水说明廉政建设的问题,反而体现的是C项勤俭节约的问题。B项矿泉水的问题也不是防止腐败的源头。D项文山会海在此处无体现。故本题选C。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6.在古希腊神话中“众神之主”是_____。 A: 宙斯 B: 赫拉 C: 雅典娜 D: 阿波罗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在希腊神话中,宙斯是“众神之主”,赫拉是宙斯的妻子,雅典娜和阿波罗是宙斯的孩子,分别是“智慧女神”和“太阳神”。故本题答案选A。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_____。 A: 事物数量增加 B: 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 C: 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向前的、上升的、进步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故本题答案选D。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8.公文的成文日期署_____。 A: 会议通过或者发文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 B: 公文定稿的日期 C: 印制公文的日期 D: 秘书长或办公室主任审核的日期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A。《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9条规定,成文日期署会议通过或者发文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曰期。联合行文时,署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故本题答案选A。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9.应对物价上涨,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 A: 降低基准利率 B: 扩大财政支出 C: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D: 扩大财政赤字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解析】为了应对物价上涨,政府一般会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从而抑制消费增长,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以达到控制通货膨胀的目的。本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属于紧缩性货币政策,A、B、D三项都属于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故选C。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0.1895年,德皇威廉二世宣布:“德意志帝国要成为世界帝国。在地球遥远的地方,到处都居住着我们的同胞。德国的货物、德国的知识、德国的勤奋要漂洋过海。”这番话的实质是_____ A: 加强与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联系 B: 与英国进行商业竞争 C: 发展工业,使德国成为“世界工厂” D: 推行殖民扩张政策,企图控制全世界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19世纪末,德国的经济实力超过了英法,跃居欧洲第一。对市场的渴求和与之不成比例的殖民地的现实推动着德国的对外殖民扩张。 11.下列人物中不属于“竹林七贤”的是_____。 A: 阮籍 B: 嵇康 C: 陈琳 D: 向秀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 【解析】竹林七贤包括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成。陈琳是“建安七子”之一。故选C。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2.某大企业人才济济,设备精良,长期以来以管理正规有序而自诩。但近来该企业业绩不 佳,尤其是干群士气低落,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流失率逐年升高。从管理职能分析,该企业最 有可能是_____工作存在问题。 A: 计划职能 B: 组织职能 C: 领导职能 D: 控制职能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领导职能体现在决策、选人用人、指挥协调、激励等方面。该企业虽然人才济济,设备精良, 但近来干群士气低落,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流失串逐年升高,以此判断为领导职能存在问题。故本题答案选C。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3.道德与法律都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都具有规范性、强制性和有效性,道德与法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下列有关法与道德的几种表述中,哪项说法是错误的?_____ A: 法律具有既重权利又重义务的“两面性”,道德具有只重义务的“一面性” B: 道德的强制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制 C: 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片面强调法的安定性优先的错误的 D: 法律所反映的道德是抽象的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 【解析】D【解析】在A项中,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也规定了人们的义务,因而是两面性;而道德侧重于人的义务而不是权利,因而道德具有一面性。法律依靠国家的强制力保证,以国家作为后盾,通过外在的强制来执行,而道德主要依靠的是人们自觉遵守,因此B项的说法正确。而C项的说法易知是正确的。故应选D项。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4.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轰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内相拥哭嚎,等待末日的到来。在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_____。 A: 1961年柏林危机 B: 苏伊士运河战争 C: 1964年越南战争 D: 古巴导弹危机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解析]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剑拔弩张,世界面临核战争的危险。注意材料中的“纽约”“莫斯科”和“哈瓦那”分别是美、苏和古巴的首都。 15.下列对应不正确的是:_____ A: 藏族——《格萨尔王传》 B: 蒙古族——《江格尔》 C: 柯尔克孜族——《玛纳斯》 D: 满族——《嘎达梅林》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A项正确。《江格尔》是蒙古族卫拉特部英雄史诗,被誉为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之一,B项正确。《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C项正确。蒙古族长篇叙事民歌《嘎达梅林》是科尔沁草原人民为了纪念用生命保卫家园的蒙古族英雄嘎达梅林而创作的蒙古族长篇叙事民歌,D项错误。故本题答案为D。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6.下列选项中,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行政手段的是_____。 A: 提高存款利率 B: 制定《反垄断法》 C: 某省物价局发布《关于降低城市公共交通车辆检测收费标准的通知》 D: 国家税务管理部门调整增值税税率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 【解析】C[解析]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分为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是借助于经济杠杆而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主要包括价格、税收、信贷、工资等。故A、D属于经济手段。B项明显属于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是指依靠行政机构,采取强制性的命令、指示、规定等行政方式来调节经济活动,以达到宏观调控目标的一种手段。C项属于行政手段,故应当选。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7.政府对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有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两种方式,直接调控实质上是_____。 A: 限制微观经济主体的自主性和市场机制自发作用的调控方式 B: 承认微观经济主体自主经营和市场机制作用的调控方式 C: 运用经济手段和市场参数调节经济运行的调控方式 D: 运用行政手段对经济进行参数调节的调控方式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 【解析】直接调控实质上是一种限制微观经济主体的自主性和市场机制自发作用的调控方式,并具有强制性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务员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