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2022新插图版

举报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2新插图版 第1单元 时、分、秒 第1课时 秒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观察、交流、合作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秒的时间概念。 3.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让学生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难点:建立秒的时间概念。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时钟】 让学生说一说钟面上有什么,回顾前面已经学过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引出“秒”的概念。 师: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2.认识秒针。 【课件出示动态的钟面】 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什么针? 预设:秒针。 3.认识1秒和几秒。 师: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课件配合演示。) 预设: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师: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4小格呢?(课件配合演示。) 预设: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2秒,走4小格的时间是4秒。 师小结:秒针走几小格就是几秒。 【课件出示动态的钟面】 师:认真观察秒针是怎么走的,走了几秒。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秒针共走过1大格,也就是5小格,是5秒。 师:秒针从12走到2呢?从1走到5呢?(引导学生运用规律计算。) 预设1:秒针从12走到2,共走过2大格,也就是10小格,是10秒。 预设2:秒针从1走到5,共走过4大格,也就是20小格,是20秒。 4. 理解1分=60秒。 【课件出示钟表】 师:观察一下,秒针走一圈,分针走多少小格? 预设:秒针从12走一圈又回到12,正好是60小格,是60秒。分针正好走1小格,即1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1分=60秒 5. 认识计量“秒”的工具。 师:哪些工具可以用来计量“秒”呢?(先让学生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预设1:有的电子表可以显示到秒。 预设2:秒表。 6. 体验“1秒”有多长。 师:1秒有多长呢? 预设1:眨一下眼是1秒。 预设2:钟表滴答一声是1秒。 7.提出实践要求,感受具体的时间。 活动一:估计一下,深呼吸一次所用的时间。 活动二:闭眼感受15秒。 活动三:听音乐,体验30秒。 8.对应训练,强化新知。 完成教材第4页上面的做一做第1~2题。 三、 巩固运用 完成教材第6页第1~2题。 1. 学生独立完成。 2. 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五、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第6~7页第3题和第5题; 2.完成本课时的习题。 【板书设计】 秒的认识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秒针走几小格就是几秒。 1分=60秒 【教学反思】 本节课开始,通过丰富的情境创设,使学生直观认识了生活中“秒”的存在,初步感受了“1秒”,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通过活动的钟表让学生认识秒,知道秒针走几小格就是几秒以及分与秒之间的关系,并且创设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1秒”及具体的时间有多长,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秒的时间概念。但是由于课前没有充分了解学生,在设计时,只关注了怎样让课堂“动”起来,没有考虑更多的措施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致使课堂纪律有点差。 第1单元 时、分、秒 第2课时 时间单位的换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4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会根据1时=60分,1分=60秒,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2.通过经历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过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3.使学生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会根据1时=60分,1分=60秒进行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难点: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 1时=( )分 1分=( )秒 师:请同学们填一填。(学生都能说出1时=60分,1分=60秒。)师:同学们都回答得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时间单位换算的知识。 二、 探究新知 1.时与分的换算。 【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例1】 师:谁知道2时等于多少分?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预设:1时是60分,2时是2个60分,60+60=120,所以2时=120分。 2.分与秒的换算。 【课件出示】 师:算一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预设1:1分是60秒,3分是3个60秒,60+60+60=180,所以3分=180秒。 预设2:60秒是1分,240秒里面有4个60秒,所以240秒=4分。 3.练一练。 完成教材第4页下面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四、 巩固运用 【课件出示藏宝图】 师:我们发现了一个藏宝图,快和我们一起寻找宝藏吧! 第一关:3分=( )秒 A. 300 B.180 C. 240 第二关:2分20秒=( )秒 A. 220 B. 120 C. 140 第三关:300秒=( )分 A. 3 B. 30 C. 5 第四关:在○里填上“>”“<”或“=”。(教材第6页第4题。) 9分○90秒 24分○4时 1分15秒○65秒 3时○200分 140秒○2分 1时30分○90分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五、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的习题。 【板书设计】 时间单位的换算 1时=60分 1分=60秒 2时=120分 3分=180秒 240秒=4分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教学的是时间单位的换算,在上课之前,先让学生复习1时=60分,1分=60秒,以此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做铺垫。在教学知识点时,先让学生自己做一做,然后再说一说自己的思路,以此帮助学生建立解决此类问题的思路模型。 第1单元 时、分、秒 第3课时 计算经过的时间 【教学内容】 教材第5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掌握时间单位换算的基础上,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对时间单位实际大小的认识。 2.经历自主探究计算简单经过时间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难点:理解计算经过时间方法的原理并会做简单推理。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 师:你会认吗?(学生基本能回答出来。) 三、 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例2】 1. 阅读与理解。 师:问题是什么? 预设:问题是“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 师:需要利用哪些信息? 预设:小明8:05离家,8:20到校。 师:你们知道求“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这里面的“多长时间”指的是什么吗?与“8:05”和“8:20”的意义一样吗? (先让学生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适时让学生明白“时刻”与“时间段”的区别。) 2. 分析与解答。 师:怎样解答这个问题? 预设1:可以直接数一数从8:05到8:20,分针走了多少分。 预设2:因为都是8时多,直接用分钟数相减。 20-5=15(分) 3. 回顾与反思。 师:解答的对不对呢? 预设:8:05过15分钟就是8:20,解答正确。 师:现在你知道怎样计算经过的时间了吗? 引导学生小结:(1)借助钟面数格子;(2)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 4. 牛刀小试。 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方法和思路。 五、 巩固运用 1. 完成教材第7页第8题。 (1) 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指名汇报。 2. 完成教材第8页第9题。 (1) 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五、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第8页第11题; 2.完成本课时的习题。 【板书设计】 计算经过的时间 方法一:借助钟面数格子。 分针走了3个大格,是15分钟。 方法二: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 20-5=15(分) 答: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15分钟。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计算,用从家到学校经过的时间来组织教学。一方面教师要相信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得出计算的时间和方法。另一方面教师也要细致引导,通过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总结和实际应用巩固所学。 第2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第1课时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9~10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加深学生对口算算理的理解,发展数感。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能正确口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过程】 二、 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 35+30= 64+5= 48+30= 79+4= 53+40= 66+8= 师:仔细观察这两组题目,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三、 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主题图】 (1)观察主题图,获取信息。 师: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预设:一至六年级参植物园的各班人数。 (2)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师:如果你是领队老师,首先要考虑什么? 预设:应该要考虑需要多少个座位。 师:你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吗? 预设1:一年级一共需要多少个座位? 预设2:二年级一共需要多少个座位? …… 2. 解决问题(1):一年级一共需要多少个座位? (1)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35+34。 (2) 探讨“35+34”的口算方法。 师:你会口算吗? 预设1:把34分成30和4,先算35+30=65,再算65+4=69。 预设2:把35分成30和5,34分成30和4,先算30+30=60,再算4+5=9,最后算60+9=69。 师:你是怎样口算的?和同学交流一下。(只要学生的方法合理,教师就要给予肯定。) (3) 做一做。 【课件出示】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口算。 3. 解决问题(2):二年级一共需要多少个座位? (1) 教师提出自学要求。 ①列出算式。 ②尝试口算,并与同伴交流你的算法。 (2) 全班汇报交流。 师:根据题意,该怎样列式呢? 预设:39+44。 师:你会口算吗? 预设1:把44分成40和4,先算39+40=79,再算79+4=83。 预设2:把39分成30和9,44分成40和4,先算30+40=70,再算9+4=13,最后算70+13=83。 师:还可以怎样算?(只要学生的方法合理,教师就要给予肯定。) 4. 比较算式,发现规律,总结算法。 师:刚才学习的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小组内讨论。) 预设1:两个算式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预设2:前者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