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语文古诗词阅读训练:白居易

举报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训练—白居易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夜筝 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中“紫袖”“红弦”,分别代指弹筝人与筝,借写衣饰的美好,使弹筝女子的形象宛如画出。 B.次句写到弹筝,连用了两个“自”字,表现了女子的处境孤单,也写出她已全神贯注于筝乐的神态。 C.这首诗在写景上与《琵琶行》相似,都写到了月亮,采用了“哀景哀情”的正衬手法,借景物传达情思。 D.音乐之美本在于声,可诗中对筝乐除一个笼统的“弹”字几乎没有正面描写,但依然能传达出弹奏者的深情,含蓄蕴藉,给人以遐想。 2.“弦凝指咽声停处”化用了《琵琶行并序》中的哪几句诗?诗人集中笔力写出这样一个无声的时刻有什么好处?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对酒 【宋】陆游 闲愁如飞雪,入酒即消融。 好花如故人,一笑杯自空。 流莺有情亦念我,柳边尽日啼春风。 长安①不到十四载,酒徒往往成衰翁。 九环宝带②光照地,不如留君双颊红。 对酒五首(其二) 【唐】白居易 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 【注】①长安,代指南宋都城临安。②九环宝带:古时帝王和官僚穿常服时用的腰带,这里指佩带这种“宝带”的权贵。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诗开头四句新颖别致,写出饮酒的作用和兴致,展现出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生活经验。 B.陆诗“流莺……”两句承接上文的“好花”,描绘了一幅花红柳绿、风暖莺歌的美好春光图。 C.陆诗中的七、八句以“酒徒”“衰翁”称呼朝中权贵,表现出诗人对临安政事的深切忧虑。 D.白诗前两句以“蜗牛角”“石火光”为喻,写出人生活空间非常狭小,生命也十分短暂。 4.两首诗都是饮酒之作,却表达出不同的情感态度。请简要分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早蝉 白居易 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 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 忆昔在东掖,宫槐花下听。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湓城。 5.下列关于这首诗的分析与理解,不合理的一项是(     ) A.“六月初七日”,言语浅白,乍看不觉有何诗意,实则含有作者听到早蝉先秋鸣叫时内心的震动与惊悸。 B.“西风”即秋风。古时人常习惯于将春夏秋冬四季之风,分别以东风、南风、西风、北风称之。西风未起,意即还没有到秋天,但作者认为已是秋天。 C.“东掖”,宫中东侧的旁门。唐时为门下省的代称,亦称左掖,与称右掖的中书省对称。此联表现作者不无对昔日在宫城槐下听蝉的美好回忆。 D.“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湓城”一联借景抒情(以景结情),表现了作者被贬江州时闲居湓江的失意愁苦之情。 6.秋虽未至,但秋思已先秋而生。诗人的“秋思”中包含哪些具体情感?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梦微之 白居易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紧承诗题,写梦中携手同游的热闹与欢乐,和晨起的悲伤哀痛形成巨大落差。 B.颔联自现境况,说自己在微之去世后的生活和生命状态,暗示彼此离别之长之苦。 C.尾联说阿卫韩郎也相应从官场离去,借此含蓄地表达自己已对官场不报什么希望。 D.这是一首抒情诗,抒发的是对微之的思念之情告慰之意,抒情方式主以间接抒情。 8.从“寄”和“雪”切入,对“我寄人间雪满头”进行有深度的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姚杭州赴任因思旧游二首(其一) 白居易 与君细话杭州事,为我留心莫等闲。 闾里固宜勤抚恤,楼台亦要数跻攀。 笙歌缥缈虚空里,风月依稀梦想间。 且喜诗人重管领,遥飞一盏贺江山。 【注】白居易曾出任杭州刺史,他对杭州有很深的感情。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细话”一词形象生动,凸显了朋友即将上任时诗人想要细细地诉说心声的心情。 B.首联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清冷的感情氛围,“留心”强调了自己说话的内容非常重要。 C.颔联对仗工整,平仄交错,如“闾里”与“楼台”、“勤抚恤”与“数跻攀”分别相对。 D.尾联“遥飞”二字从“江山”一面写来,寄寓着作者对朋友即将赴任远方的浓浓深情。 10.请简析这首送别诗中诗人向朋友表达了哪些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元员外①三月三十日慈恩寺相忆见寄 白居易 怅望慈恩三月尽,紫桐花落鸟关关。 诚知曲水春相忆,其奈长沙②老未还。 赤岭猿声催白首,黄茅瘴色换朱颜。 谁言南国无霜雪,尽在愁人鬓发间。 注:①元员外:即元宗简,与白居易尤有深交,二人常一起出游。此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期间。②长沙:即西汉贾谊,文帝时贾谊被谪为长沙王太傅,故称。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收到友人来信,怅望长安,凋落的紫桐花和关关的鸟鸣声渲染了他的愁绪。 B.颔联中前一句实写友人在长安曲水池边伫立的情景,后一句“其奈”二字饱含无限感慨。 C.颈联所用的意象“猿声”“黄茅瘴色”与《琵琶行》中“黄芦苦竹”营造的意境相似。 D.白居易诗歌语言大多通俗易懂;而本诗采用借景抒情、用典等手法,语言较为含蓄。 12.首句中的“怅”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请指出诗中所蕴含的伤感之情,并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喜雨(节选) 白居易 圃旱忧葵堇,农旱忧禾菽。人各有所私,我旱忧松竹。 松干竹焦死,眷眷在心目。洒叶溉其根,汲水劳僮仆。 油云忽东起,凉雨凄相续。似面洗垢尘,如头得膏沐。 千柯习习润,万叶欣欣绿。十日浇灌功,不如一霡霂。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圃旱……”“农旱……”,以点带面,揭示了人们对旱情忧虑的普遍性。 B.“我旱忧松竹”句暗示作者文人士大夫的身份和不向恶势力屈服的精神。 C.“松干”以下四句是“我旱忧松竹”的具体表现,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D.“油云”二句结构上承上启下,情感上实现了由“忧旱”到“喜雨”的过渡。 14.“似面洗垢尘……不如一霡霂”这几句是怎样表现“喜雨”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琵琶行(节选)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15.对诗中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又闻此语重唧唧:鸟叫声 B.往往取酒还独倾:独自饮酒 C.为君翻作《琵琶行》:翻唱 D.凄凄不似向前声:朝前走 16.选出下列句子中“却”字的意义和用法都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却坐促弦弦转急 A.李牧连却之 B.了却君王天下事 C.相如因持璧却立 D.却话巴山夜雨时 17.对下列诗句的分析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是全诗的主旨句。两句诗既表示出作者对琵琶女的同情,又表达出对自身处境的无限感慨。 B.“终岁不闻丝竹声”:“丝竹声”借指美妙的音乐。诗人用原来终年听不到的令人心醉的音乐,来衬托听了琵琶女的演奏后“耳暂明”的神奇感受。 C.“春江花朝秋月夜”:寥寥七字,其内容量极大。它浓缩了春秋两季,朝夜两时,又融进了江花月三景。足见诗人的炼字功夫炉火纯青。 D.“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该句运用了反问和借代修辞手法将诗人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和薛秀才寻梅花同饮见赠 白居易 忽惊林下发寒梅,便试花前饮冷杯。 白马走迎诗客去,红筵铺待舞人来。 歌声怨处微微落,酒气醺时旋旋开。 若到岁寒无雨雪,犹应醉得两三回。 1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中“忽惊”有“惊喜”之意,体现了诗人知晓有梅花在林下开放后的惊喜。 B.首联中“寒”“冷”都表示寒冷,体现节气尚寒;“便试”体现诗人热切的心情。 C.颔联中“走”“去”“来”等动词刻画了诗客、舞者来来去去、徘徊不定的形象。 D.尾联中“若”表示假设,以此表达诗人对这次与薛秀才同饮赏梅聚会时的快乐。 19.请简要分析诗歌颈联的具体内容和表达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杭州春望 【唐】白居易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①庙,柳色春藏苏小家②。 红袖织绫夸柿蒂③,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④,草绿裙腰一道斜。 【注】①伍员:伍子胥,春秋楚人。②苏小:苏小小,南齐钱塘歌女。③柿蒂:绫的花纹。④湖寺西南路指西湖白堤。 20.下面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望”字开头,呼应标题,有笼住全篇之势,引出对杭州春日景色全面的描写。 B.本诗摄自然之景兼记风物人情,如首联曙色、霞光“照”于望海楼,游人足踏长堤白沙。 C.“梨花”语意双关,兼指春花与春酒,“趁梨花”言正好赶在梨花开时饮梨花春酒。 D.此诗在写法上,由城外之江堤,写到城内,然后又写到西湖,由近及远,错落有致。 21.诗歌的尾联是如何描写春天的杭州西湖美景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销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注:此诗写于长庆三年诗人任杭州刺史的次年。江楼,也称望海楼。 2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登楼远望,看到辽阔的海天和山川,在夕阳下一片茫茫。 B.颔联描写了杭州城的万家灯火和水中倒映的银河,景观开阔而美好。 C.颈联取“道是无情却有情”的诗意,暗含世事沧桑、人生无定的慨叹。 D.尾联以欢愉的口吻诚邀好友到望海楼上来纳凉消暑。 23.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此少时所不到也”。你认为这两句诗高妙吗?为什么? 阅读文本,完成各题。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两个地名连用,显示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 B.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浙欲”“十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 C.诗人置身其间,心旷而神怡,但“行不足”说明作者感觉自然景物美中不足。 D.全诗语言流畅,生动自然,语气平易,体现了白居易的诗通俗流畅的特点。 25.诗歌采用了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意境?抒发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咏史 白居易 先生晦迹卧山林【1】,三顾那逢圣主寻。鱼到南阳方得水【2】,龙飞天汉便为霖。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