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山隧道下穿沪蓉铁路专项施工方案修复的

举报
资源描述
中铁十六局集团石黔高速施工总承包指挥部一分部 万寿山隧道下穿沪蓉铁路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铁十六局集团石黔高速施工总承包指挥部一分部 2017年1月 目 录 1.编制原则及依据 1 1.1.编制原则 1 1.2.编制依据 1 1.3.编制范围 3 2.工程概况 3 2.1. 隧道总体概述及主要工程数量 3 2.2. 地形地貌、地质情况 3 2.2.1.隧道进口(石柱端) 3 2.2.2.隧道出口(黔江端) 4 2.2.3.隧道洞身段 4 2.2.4.隧道下穿沪蓉铁路段 4 2.3. 水文地质情况 5 2.4. 地震动参数 5 2.5. 气象、水文 5 2.6. 石黔高速万寿山隧道与既有沪蓉铁路下穿位置关系 5 2.7.现场调查评估结论及建议 7 2.7.1.结论 7 2.7.2.评估建议 9 3.施工计划 10 3.1.目标计划 10 3.2.工期计划 10 3.2.1.洞口至下穿影响段落 10 3.2.2.隧道下穿沪蓉铁路段 10 3.3.主要管理人员及劳动力配置计划 11 3.4.机械设备及计量测试仪器配置计划 12 3.5.工程材料计划 13 4.下穿施工方案及工艺方法 14 4.1.施工总体方案 14 4.2.下穿沪蓉铁路段及影响段落隧道设计技术参数 14 4.3.施工工艺及方法 17 4.3.1.施工工艺 17 4.3.2.超前小导管注浆支护 19 4.3.3.T76L自进式锚杆支护 20 4.3.4.超前锚杆 23 4.3.5.隧道开挖 25 4.3.6.初期支护 25 4.3.7.隧道防排水施工 32 4.3.7.1.防水施工 32 4.3.7.2.防水混凝土 32 4.3.7.3.系统排水盲管的布设 33 4.3.7.4.排水盲管安设 34 4.3.7.5.防水板铺设 34 4.3.7.6.施工接缝处理 36 4.3.8.混凝土二次衬砌施工 36 4.3.8.1.仰拱施工及基底保护 37 4.3.8.2.衬砌模板 38 4.3.8.3.衬砌钢筋 39 4.3.8.4.拱、墙混凝土施工 40 4.3.8.5.水沟及电缆槽施工 40 4.3.8.6.拆模及养护 40 4.3.8.7.拱顶压浆施工 41 4.3.9洞内施工用风、水、电供应 44 4.3.10.超前地质预报 45 4.3.10.1.预报的重点段落及内容 45 4.3.10.2.超前地质预报的方法 46 4.3.10.2.3.超前水平钻探 46 4.3.11 .施工监控量测 46 4.3.12.检查验收 49 4.4.施工注意事项 51 5.质量保证措施 52 5.1. 质量管理目标 52 5.2. 质量保证体系 52 5.3. 管理保证措施 53 5.4. 技术保证措施 54 5.4.1. 关键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措施 54 5.4.2. 隧道初支质量保证措施 55 5.4.3 .隐蔽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55 5.5.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56 5.5.1.测量放样 56 5.5.2.防水层铺设 56 5.5.3.做好超前地质预报 56 5.5.4.初衬和二次衬砌质量检测 56 5.6控制和防止质量通病的措施 56 5.6.1.防止隧道超欠挖措施 56 5.6.2.防止隧道喷射混凝土脱层隆起措施 57 5.6.3.防止二次衬砌接头处发生错台的措施 57 5.6.4.防止拱圈封顶不实的措施 57 5.6.5.防止混凝土麻面的措施 57 5.6.6.防止混凝土露筋的措施 57 5.6.7.防止混凝土蜂窝预防措施 57 5.6.8.防止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措施 58 5.6.9.防止隧道渗漏水的措施 58 6.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59 6.1 安全生产目标 59 6.2 安全保证体系框图 59 6.3 安全管理制度 59 6.3.1 设各级专职安全检查人员的制度 59 6.3.2 严格执行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61 6.3.3 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制度 61 6.3.4 建立安全生产奖罚制度 61 6.4危险源辨识 61 6.5 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63 6.5.1 既有铁路隧道行车安全保证措施 63 6.5.2洞内开挖及监控量测安全措施 63 6.5.3锚喷作业安全措施 64 6.5.4 钢架架立安全措施 65 6.5.5 劳动工人人身安全措施 65 6.5.6 其它现场安全生产措施 65 6.5.7安全技术保证措施 66 6.6.文明施工措施 68 7.环境保护措施 68 8.冬季施工措施 69 9. 隧道防坍塌措施与施工应急预案 69 9.1.隧道防坍塌施工措施 69 9.2.应急准备 71 9.2.1.组织机构 71 9.2.2抢险救援小组职责 71 9.2.3.救援设备物资配置 73 9.2.4 对外应急报告及联络方式 74 9.3应急预案培训与演练 75 9.3.1安全培训及交底 75 9.3.2.应急预案的定期检查完善制度 75 9.3.3.组织应急演习 75 9.4.应急响应及应急处理措施 76 9.4.1.危险源识别及分析 76 9.4.2.施工过程中既有铁路沉降报警时的响应 76 9.4.3.对沉降超限的应急响应 76 9.4.3.2.通知铁路运营部门; 77 9.4.3.4.立即组织抢险人员对应需要进行保护的结构进行保护; 77 9.4.4.对施工掌子面突发性塌方的应急响应 78 9.3.5.对既有线结构出现裂缝的应急响应 78 9.4.6.对既有线轨道变形超限的应急响应 78 9.4.7. 车辆伤害应急响应 79 9.4.8 机械伤害应急响应 79 9.5.事故调查程序 82 9.5.1.现场处理 82 9.5.2. 事故事实材料的收集 82 9.5.3 .善后事宜处理 83 9.5.4.纠正与完善 83 9.5.5. 应急预案工作流程图 83 10.计算书及相关图纸 83 10.1.隧道通风计算 83 10.2.附件 86 万寿山隧道下穿沪蓉铁路段专项施工方案 1.编制原则及依据 1.1.编制原则 1.1.1.严格贯彻“安全第一”的原则,确保既有铁路线沪蓉线的结构安全和既有铁路线的正常运营,确保铁路运营乘客的安全和施工人员的安全。 1.1.2.在施工过程中强调时空效应的影响,合理加快施工进度,及时支护、及时量测、及时反馈、及时修正,必须安全、稳定、快速,强调左右线施工的对称性;控制沉降的关键是提高初支的刚度,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纪律、严格管理、严格工艺。 1.1.3.加强铁路运营线路的不间断监控量测,施工中根据监控量测值进行背后回填注浆和补偿注浆,确保满足既有线沉降标准要求,将既有线影响将至最低。 1.1.4.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严格遵守规范、标准。 1.1.5.坚持优化技术方案和推广应用“四新”成果,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确保工程全面创优。 1.2.编制依据 1.2.1.《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 1.2.2.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件建质[2009]87号《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 1.2.3.《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1.2.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1.2.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1.2.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99-2013); 1.2.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 1.2.8.《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2011); 1.2.9.《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 1.2.10.《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20194-2014); 1.2.11.《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1.2.12.《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 1.2.13.《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 1.2.14.《生产过程中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 1.2.15.《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1.2.16.《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 107-2010); 1.2.17.《钢筋机械连接用套筒》(JG/T163-2013); 1.2.1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1.2.19.《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1.2.20.《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1.2.21.《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 F60-2009); 1.2.22.《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1.2.2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1.2.2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1.2.25.《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8-2011); 1.2.26.《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 1.2.27.《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铁运2012-280号); 1.2.28. 成都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成铁施工[2014]598号);; 1.2.29.关于对《成都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进行部分修改(一)的通知(成铁施工[2015]485号); 1.2.30.《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Q/CR 9217-2015 1.2.31.《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1-2009; 1.2.32.《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204-2008); 1.2.33.《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 10121-2007); 1.2.34.《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17-2003); 1.2.3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1.2.36.《建筑变形量测规范》(JGJ8-2007); 1.2.37.《重庆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 1.2.38.《石黔高速万寿山隧道与沪蓉铁路K1446+973万寿山隧道交叉铁路隧道质量调查检测报告》 1.2.39.《石黔高速万寿山隧道下穿沪蓉铁路K1446+973万寿山隧道设计方案专项评估报告》; 1.2.40.合同文件、设计图纸及资料;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的相关文件要求。 1.2.41.《隧道下穿沪蓉铁路段支护图》; 1.2.42.我单位拥有的科技工法成果和现有的企业管理水平,劳力、设备技术能力以及在以往施工中类似本工程的成功经验和资料。 1.2.43.国家、行业、地方政府有关安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法律、规程、规则、条例等。 1.3.编制范围 本安全专项施工案针对石黔高速公路万寿山隧道下穿沪蓉铁路段及影响段落(左线K3+474.943~K3+874.943,长400m;右线YK3+494.291~YK3+894.291,长400m)XC、S4b型衬砌断面的开挖、支护、衬砌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施工安全保证措施、监控量测、应急预案等内容进行编制。 2.工程概况 2.1. 隧道总体概述及主要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