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营销管理教材(DOC 167页)

举报
资源描述
……………………………………………………………最新资料推荐………………………………………………… 企业营销管理 序言:营销是一项职能 从希腊、罗马、法国一线归来,知道欧洲的衰退已成定势,也知道中国的发展势不可挡。遥想当年,欧洲人经新教洗礼,放弃了安贫乐道的生活方式,每个人都被财富激活,流露出金光灿灿的眼神。同时,新教伦理给了西方人一个天职的信仰,使之依靠契约,在专业化或职业化的基础上,展开大规模的有效协同。改革30年,使中国人有了强烈的财富观,这种欲望或冲动,足以支撑未来几十年的发展。然而,被点燃欲望的中国人,并没有建立职业化的信仰,心灵中没有恐惧或约束,不按常理出牌,难以约定,难以强化组织及功能。只能凭借着老板的胆略,在资源和关系领域驰骋。混沌、无序、浮光掠影,依然是营销界的基本写照;一方面高招迭起,另一方面倒闭不断。面对未来,面对浮财渐失和资源瓶颈的未来,我们需要反思,依靠企业营销职能的强化,展开有组织的努力,共同开创本应该属于中国的时代。德鲁克认为,“自1950年以来,欧洲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和规模得到恢复,得益于市场营销,得益于人们把市场营销当作是企业的一项核心职能”。 1、企业的核心职能 市场营销,可以是表层次的,也可以是深层次的。我们过去的成功,大都局限于“产品和市场”的表层联系,满足于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再从需求出发,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周而复始。配合这个过程的是市场调研、市场细分、市场定位、寻找卖点或诉求点,以及心理学和美学意义上的广告、宣传、促销、助销和分销。 任何表面文章都会失效,随着竞相模仿、迅速失效。市场营销的结果,既不能强化市场基础,又不能强化组织功能。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理的脆弱以及经营的风险逐渐加大,销售利润率趋向于“零”乃至“负值”。可谓“肥胖不是强壮”。整个企业难以维持盈利性增长的势头。根本无法实现“做大、做强、做久”的愿望。 面向未来,我们应该从“产品和市场”的表面联系,转向“企业和顾客”的深层联系。依靠内在的组织职能,获得持续的发展;并随着环境的变化,尤其是在供求关系的逆转情况下,不断深化组织结构,增加新的职能或功能,赢得长期的发展。营销就是这样一种核心职能,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被派生出来的核心职能。 当我们深入到“企业职能”层面思考时,会发现教科书的“营销教义”以及“生产观、销售观、营销观”,并不是来自于实践,似乎是思辨逻辑的产物。因此,我们需要回到历史中去,重新审视企业的实践,深入到营销职能层面,了解一下营销究竟是一件什么事情。以此来突破教科书给定的概念框架。否则,我们根本无法从现实的营销误区中走出来,无法在事实层面上进行深入的讨论,建立真正意义上的营销体系;只能在价值层面上褒贬过去30年的营销实践,任凭感情去驾驭我们的理智,于事无补。 2、大量生产的职能 西方世界的发迹,是从确立“大量生产方式”开始的。随着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以及工具的发明,西方社会逐渐走上了“专业化分工”的道路。专业化分工和规模化生产,实际上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规模越大越需要分工精细,分工越细越能扩大规模。两者相互作用,推动着工厂制的诞生,取代了传统的家庭手工业作坊。工厂制条件下的工厂主,在利润的驱使下,或在“规模经济”的诱惑下,应用资本的杠杆、导入机器、设备、技术和动力,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所谓“以机器代替人力”,形成了最初的大量生产方式。可以说,大量生产方式伴随着“工厂制”产生,是工厂主挣钱的主要手段,或者说,是大工厂创造价值、维持生存的核心职能。如同营销是现代企业创造价值的核心职能一样。 大量生产不是“生产导向观念”或“无视市场需求观念”的产物。人类社会从“自然分工”之后,不再为自己生产东西;人们生产是为了交换,换取价值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因此,每个生产者,为了使自己生产的东西能够换取更多的价值,必须了解别人的需要,尽可能做出准确的预测。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者更需要了解市场需求。大量生产的典范,亨利·福特说过“大量生产必须以大量销售为前提”。这一点,即便在“供不应求”或“生产者主导市场”的情况下也不会改变,谁也不会无视需求、生产别人不需要的东西。按需生产,天经地义。只有营销教科书认为,这是企业的进步,是人类社会的新发现或新观念。 可以肯定,教科书简单明了的“营销观念”,强化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市场意识和顾客意识。同时,也给我们深入营销实践带来麻烦。当我们深入到“营销职能”层面上的时候,当我们希望建立营销功能体系的时候,却不知所措。 3、大量生产的悖论 真正给大量生产方式带来麻烦的,是大量生产方式本身,而不是生产者有无“按需生产”或“以销定产”的观念。随着规模化竞争,导致市场供应大于需求,产品出现滞销,这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当年日本汽车市场已经饱和,日产和丰田依然以倍增的速度扩大产量,就是一个证据。伴随而来的是降价促销,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导致市场规模或容量进一步扩大;这又为生产职能的强化、企业的成长提供条件。可以说,企业必须经历这种磨难,才会变得强壮起来。而市场需求只能在这个“不可逾越”的过程中,才会逐渐扩大并深化。这是历史,无人可以超越历史。所有企业都是伴随着这个惨烈的历史走过来的。 退一步说,在市场趋于饱和、消费者主导市场之前,生产者即便知道供求关系会发生逆转,也不可能放弃规模化生产的努力。在这方面,除了有“退出障碍”以外,生产者依然有机会为自己的产品找到销路;依然有机会强化生产职能、降低成本;至少有机会打败对手,夺取更多的市场份额。比如,亨利•福特就是这样,在大量生产的基础上,继续强化生产职能,努力在1908年开发的“T型汽车”上寻找出路。终于在1913年,创立了“流水生产方式”,实现了“一分钟一辆汽车”的梦想。以更高的生产效率,扩大了市场的容量,使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同时,打败对手,把市场份额归入自己的版图。 大量生产方式是工业化历史的产物,至今依然是现代企业的重要职能或价值创造手段,如丰田汽车生产方式。甚至在一些领域或行业中,生产职能或低成本扩张手段,依然是强大的竞争武器。只是大量生产背后的技术基础,发生了很大变化。可以断言,大量生产作为一种职能,并不会被市场营销职能所取代。生产职能和营销职能,两者并不对立,共同构成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营销教科书简单地把“生产观念”和“营销观念”对立起来,显得肤浅而不切实际。 4、销售职能的形成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今天我们这个时代,是大量生产历史的延续。没有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人类社会只能停留在自给自足或贫困的状态。大量生产方式,不仅节约了劳动、创造了财富,而且,提高了消费者的市场地位,及其需求乃至欲望。最重要是,导致竞争加剧,供求关系逆转,产品滞销。这算不上什么好事,却是事实。 企业是很现实的,工厂主、老板、资本家或经理人都是很现实的,他们不会简单地“按需生产”或“按需开发”。在竞争相持阶段,事情更是这样,尽量用简单的方式把产品销售出去。任何变革大规模生产技术基础,响应消费者或顾客的需求,都会带来不确定风险,带来成本费用的增加。只有到了“简单的方法”也不管用时候,或者消费者愿意为自己的个性化需求支付更多钱的时候,营销创新才会变得可能。 企业受自身逻辑的制约,无法从心所欲、无拘无束地响应不断变化的需求。这是不言而喻的。看一下所有企业就清楚了,谁都在做秀,谁都在推销,谁都在为销售疲于奔命。有意思的是,随着富有,人们的欲望就像生命体一样逐渐长大或膨胀,变得感性或不那么理性。人们的需求也就从物质或生理层面,上升到精神或心理层面。从而,给了“销售职能”发育的机会,企业可以通过“销售”这种最为简单有效的手段或职能,引导或诱导消费,缓解“供求矛盾”。 4P策略,迎合了生产者的客观需要;也使生产者以为依据消费者或顾客的需求,制定相应的策略,就是“营销”或“营销策略”。因此,沿着麦卡锡的4P策略,一路走来、直到今天。大家包括所有商学院的师生,都以为我们已经进入了营销时代。结果正眼看看现实,令人震惊,产需矛盾越来越复杂,竞争格局越来越惨烈,企业处境越来越恶化。各种手段无不用其极,从“4P策略”到“4P大战”,从产品大战、包装大战、价格大战、渠道大战、促销大战、广告大战,演绎到舆论大战、媒体大战、关系大战、资源大战,甚至滥用心理学成果误导消费者,或不惜利用专家和明星欺骗消费者。至少那些充分竞争行业,情况就是这样。对此,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冠以“营销时代”的称号。 5、营销职能的必要 在“供求关系逆转”的条件下,摆在福特或大量生产者面前的是这样一个难题:如何在持续提高整体运作效率的同时,持续提高响应市场预期变化的能力或速度。随着消费者市场地位和欲望的同步强化,这个难题显然不可能依靠4P销售策略解决。相反,沿着销售策略的路径,走到头,必然是削弱企业平衡产需矛盾的能力,必然陷入两难境地:要么维持现有生产结构,则无法响应市场的预期变化,失去市场;要么响应市场的预期变化,则无法维系现有生产结构的稳定性,丧失效率、丧失盈利的能力。 这是大量生产方式背后“财富观”带来的缺陷,经济学家萨伊和熊彼得,早就意识到“规模经济”的局限性。一再强调,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以及创造性地把资源引导到更有价值的领域,引导到客观的市场需求上去,创造一个完全不同的企业,是创造财富的主要方面和本质原因。任何生产企业都不能无视市场需求的持续深化,以及争夺市场要点的持续变化,一味地追求生产效率,尤其是依靠专业化分工条件下的“规模经济”手段,获取利润和财富。亚当·斯密开创的时代,即单纯依靠规模化生产、谋求财富的时代已经结束。 可是,历史不能推倒重来,我们必须共同去承受以往历史的后果,包括“做大导致做烂”的历史后果,只能立足现实去解决这个难题。换言之,我们只能在大规模生产方式的基础上,解决这个难题。使大规模生产的企业,可以动态地处理产需之间的矛盾,至少比竞争对手更能平衡产需关系。为此,企业需要派生出新的职能,这就是所谓的“营销职能”,来平衡产销矛盾。尽管我们还不知道营销职能的全部内容,但是,它的本质特征一定是“深化顾客联系”。 6、营销职能的派生 戴尔电脑没有任何独特的专有技术和生产制造技术。戴尔的努力,绝大部分是在“生产领域”中进行的,而不是在“市场层面”上进行的。只是把内部的价值链倒置过来,实现与“消费过程”对接。由“备货生产方式”,转变为“订货生产方式”。 戴尔公司的创新非常有限,就是应用信息技术处理订单,把订单分解为组配件,以及生产加工指令,包括组配件的品种、规格、数量和交期。下达到各“专业化工厂”和“组货部门”执行,然后再把完工后的组配件,分送到各销区的组装线,贴近市场、就近组装成电脑,直接交付给最终顾客。最后的组装线,如同中药房里一群药剂师“按照药方、抓取各味中草药”,并没有什么神秘之处。戴尔创新的手段,包括信息化订单处理技术,以及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技术,绝大部分都是现存的,都是“大量生产职能”中现存的东西。 戴尔公司的成功,不在于生产领域的创新;生产领域只是手段和成本,不是成功的根本原因。戴尔立足生产领域的创新,只是为了一个目的,即满足消费者在“电脑配置”上的个性化要求,建立与最终消费者的联系,提高响应市场需求变化的速度和柔性;包括在“个性化”前提下,消除规模化生产的固有障碍,提高“交货速度”和“生产效率”。 戴尔系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与福特并没有什么区别。而且,戴尔在生产方式上的努力,远不如福特所花的功夫且令世人注目。两者的区别在于对“成败关键命题”的认识,福特受“规模经济思想”的制约,认为关键是“克服销售障碍”;戴尔把决定成败的关键命题,锁定在“直接与最终消费者建立联系”上,锁定在“不断深化顾客联系”上。 戴尔认识到,真正的财富,不在于生产者花了多少代价,生产出多少东西;而在于消费者认为是否有价值,或愿意花多大代价。消费者在支付代价之前,一切滞留在生产者手中的产品都是成本、花费和负债。在供求关系逆转的条件下,任何企业都不能假定,市场是有需求的,市场需要“更便宜的东西”;不能假定通过各种策略手段,就能实现有效销售。一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贸易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