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西省《申论》预测试题三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年江西省《申论》预测试题三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 选择题 填空题 解答题 判断题 计算题 附加题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1、(解答题)(每题 100.00 分) 材料1 网上约车、购物、叫外卖、手机导航……现在很多人,从早上一睁眼到晚上睡觉,几乎每时每刻都享受着手机App带来的便利。在那些“手机控”们看来,没有手机的生活简直不能想象。 但是,我们手机里的App是否安全呢?在下载安装App的时候,很多人对授权权限条款只是一扫而过,并下意识地选择同意安装;同时,有些App在注册的时候,还需要用户填写姓名、电话等个人信息。这样一来,用户每一次分享位置、每一笔消费支出,每一趟导航出行,都会生成相应的数据,一不留神用户的隐私也就被泄露了。 只要你的手机里安装了百度、高德等导航软件,无论你在哪里,技术人员都可以很快通过手机里App提供的数据找到你。事实上,App本身跟位置并没有太多的关系,但是App会强行搜索你的位置信息。因此,有人担心这样一来,自己简直是个透明人。互联网专家Z指出,如何处理和保护个人隐私信息正是现代科技互联网中面临的一道严峻课题。数据越来越丰富,在很多应用里个人的数据其实已经开始涉及隐私,甚至与个人特征相关的东西。这个数据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是谁的?应该如何保护?这些问题可能都是现在需要认真讨论的。 有统计显示,2015年全球数据泄密的事故1673起,涉及7亿多条数据记录;医疗行业丢失了8000多万份个人隐私数据。在很多“手机控”下载安装App时,App会完成访问通讯录、读取通话记录、读取短信记录、读取位置信息、监听手机通话等一系列行为。有人认为:__只要一上网,我们基本上等同于。__但在互联网专家Z看来,人们不必过于恐慌,只要坚持上传这些数据信息的所有权在于个人,并且建立一种合理的交换原则,就能将这些数据信息变成对人有用的服务信息。 不仅用户关注隐私被盗取,企业同样在乎商业秘密被泄露。日前召开的中国大数据产业峰会业界人士对话会上,某科技集团总裁郭某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有这样一番对话。 李克强:你在制造业里,今年的订单水平与去年相比较,是上升了,还是持平了? 郭某:这个数据是要保密的数据。 李克强:刚开始来自德国的发言人讲到信息安全问题,郭先生也讲到商业秘密问题。我觉得,我们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确实要尊重个人隐私、商业秘密,保护知识产权。 在谈到保护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总理还有话要说。 李克强:信息网络和数据安全与风险是全球性的挑战,中国也不例外。大家都希望信息化能够带来大发展、大繁荣,都不希望留下大隐患。我和企业家们座谈的时候,他们也都提出,要在安全领域进行沟通,使信息的开放更安全。 李克强特别强调,__要在开放和发展中实现信息安全,保障公民的信息安全权益,净化网络____空间。__ 李克强:我们要强化信息网络和数据的安全治理,建立和完善数据流动和利用监管立法,构建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系统。使之在安全权益方面得到保障,使知识产权保护得以加强,对信息滥用、侵犯隐私、网络诈骗、盗取商业秘密行为要依法依规进行打击、进行清理,来净化信息网络空间。实现人在干,数在转,云在算。 材料2 在2015年最后两天,各类机构关于信息安全的调查也纷纷出炉。来自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对当前网络信息安全状况的调查显示,92.05%的受访者认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信息安全对整个国家安全的影响越来越大。在调查过程中,受访者被要求对网络信息化潜在安全问题赞同度进行逐项打分,结果显示,“个人隐私”高居榜首,之后依次为“金融数据”“公民财产”“国家机密”“商业信息”。 “这一方面说明互联网信息安全威胁到了企业和国家安全层面;另一方面则说明,随着网民数量的增多以及近两年互联网金融热潮的兴起,公民个人隐私安全和金融数据安全面临的问题和隐患更加严峻,着实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调查者分析认为。 这样的分析,也在中国最大的漏洞播报平台补天平台的统计数据中得到验证。截至2015年11月18日,在补天平台收录的网站漏洞中,共有1410个漏洞可能造成网站上的个人信息泄露,这些漏洞共涉及网站1282个,可能泄露的个人信息量高达55.3亿条。这一数字较2014年的23.6亿条翻了一倍还多。如果按照中国网民总数为6.5亿计算,这一数字意味着,仅在2015年这一年,平均每个中国网民至少可能被泄露8条以上的个人信息。 上述机构认为,目前,个人信息泄露已经成为电信骚扰和网络盗号、网络诈骗等网络犯罪频发的首要原因。越来越多的黑客和不法分子参与到个人信息的盗窃和交易当中。 这样的论断,已经转化为公众直接的经济损失。中国互联网协会公布的《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5)》显示,近一年来,因个人信息泄露、垃圾信息、诈骗信息等原因,导致网民损失总体约805亿元,人均124元,其中约4500万网民近一年遭受的经济损失在1000元以上。 “事实上,只要是人编写的程序,就有可能出现漏洞,但只要及时修复,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信息泄露。”补天漏洞响应平台专家A说,网站漏洞修复率过低,是目前网站安全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在专家A看来,在万物互联时代,物联网、车联网、互联网+金融、020创业等领域方兴未艾,事实证明,厂商重视客户端应用界面的快速上线,而忽略了应用背后常规、基础的安全保障功能,以致安全投入成本跟不上,导致大量应用及网站服务器端漏洞曝出。 学者B梳理了目前个人信息风险点。“其中一种是由用户主动提交的。社交、支付、购物、游戏、求职、租房等互联网应用,都要求用户在注册时登记相关个人信息。在12306用户信息泄露事件中,就是黑客首先通过收集互联网某游戏网站以及其他多个网站泄露的用户名和密码信息,然后以‘撞库’方式获得12306用户数据。”学者B说,”云服务”获取则成为个人信息泄露的第二种途径,云输入、云存储、云安全、云视频等,通常是将数据的存储和计算放在服务器端,因此其服务器记录了大量与用户个人信息相关的数据。 “与此同时,用户在浏览网站、玩网络游戏、使用搜索引擎、网络社交或即时通信工具时会产生大量上网行为数据,这些数据通常会被服务商记录,用于精准的广告推送等商业目的。根据目前法律,这些行为是合法的,但许多消费者对此并不知情,如果商家进行不当推广,还可能给用户带来骚扰。”学者B说。 《中国新媒体产业安全报告》显示,网民信息安全防范意识不足,也导致个人信息安全受到威胁。调查显示,仅有75.2%的人使用系统自动更新或打补丁,有67.3%的人设置了复杂密码。常见的个人安全防范措施尚未普及,是信息安全事件频发的重要原因,此外,智能手机上安装安全软件的用户仅占70%;在未安装安全软件的人群中,有一半的人认为“没有发生安全事故,不需要安装”。网民手机端安全防范意识不足,使大量手机恶意软件和病毒有机可乘。加大手机安全知识的普及,是今后的重要任务之一。 56.64%的受访者表示,在维护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网络立法相对滞后;32.17%的受访者认为,维护网络信息安全,“掌握能够准确识别和追踪网络人口真实身份的关键技术”是根本举措。对于如何阻击信息安全漏洞问题,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的调查结果显示了以上数据。 “维护网络信息安全,今后应在完善网络立法的基础上坚持依法治网,用法治思维推动网络空间法治化。”学者B说。 “应该说,加速推进我国网络与信息安全综合性立法已经刻不容缓。”主要从事网络与信息安全法律、电子数据研究的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研究员C介绍,目前我国网络与信息安全相关法律基本上是“补丁”式立法,散见于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保密法等法律中。 “近期,国家开始启动国家信息安全审查、关键基础设施保护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专项立法。”研究员C说,从国家形势出发,要落实中央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就必须制定综合性立法。 研究员C认为,制定综合性立法符合我国现实的立法需求。网络与信息安全立法涉及需求广,且与云计算等新技术新应用的迅速结合普及密切相关。我国现行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涉及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等多个层次,覆盖内容纵向包括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信息内容安全、信息安全系统与产品、保密及密码管理、计算机病毒防治等特定领域的信息安全、信息安全犯罪制裁等多个领域,横向包括政府信息安全维护、企业权益保障和个人信息权利保护等。从总体上看,现行法律法规无法有效应对日渐严峻的信息安全威胁。 材料3 J市公安机关发现,本地网民李某向他人出售全国各地各类公民个人信息。经缜密侦查,公安机关将李某及其3名同伙抓获。经审查,2015年10月以来,李某利用在某证券公司上班的便利以及使用软件和论坛下载保存的大量各类公民个人信息,与同伙在网上销售。截至目前,4人共售出公民个人信息500余万条,非法获利5万余元。 这是公安部发布的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典型案例中的一例。 从公安部了解到,当前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活动的一大特点,是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种类多样、涉及人员众多。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已经从简单的身份信息、电话号码、家庭地址等,扩展到手机通讯录和手机短信、网络账号和密码、银行账号和密码、购物记录、出行记录等,被侵害的人员涉及各地各行各业。 2016年2月,H市公安机关发现,有人利用互联网大肆倒卖车主、车脾号、车辆类型等公民个人信息。经缜密侦查,当地公安机关抓获犯罪嫌疑人陈某,当场查获公民信息1500余万条。警方根据陈某供述,抓获其下线何某和上线网站管理员蒋某等7人。 当前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活动,形成“源头—中间商—非法使用人员”的交易模式。各层级人员身份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交叉,形成非法获取、贩卖、使用的利益链条以及以牟取不法利益为目的、市场化运作、专业分工实施、交易金额巨大的黑色产业。 2016年7月,公安部发布的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典型案例中,多个案例涉及团伙作案。 2015年11月,M市公安机关例行检查时,在一辆汽车后备箱发现正在运行的伪基站一套,现场抓获犯罪嫌疑人赖某,发现赖某通过网络在多名上线处购买了3200余条公民个人信息。经深入侦查,公安人员先后赴多个省市,抓获犯罪嫌疑人赖某、陈某、刘某、马某等9人。 经查,自2015年以来,这个团伙以非法牟利为目的,交叉结伙在互联网上非法买卖公民个人信用报告类信息。案件共查获个人信用报告等公民个人信息200余万条,扣押涉案资金15万元。 为严厉打击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活动,有效遏制此类违法犯罪活动发展蔓延势头,公安部自2016年4月起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为期半年的打击整治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专项行动。截至7月,全国公安机关累计查破刑事案件75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900余名,缴获信息230余亿条,清理违法有害信息35.2万余条,关停网站、栏目610余个,专项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材料4 2016年6月下旬,第四届中国网络安全大会举行。其间,一封来自某“白帽黑客”父亲的公开信意外在网络信息安全圈内外掀起不小波澜。 “白帽黑客”与“黑帽黑客”相对,指正面的黑客。他们能识别出计算机或网络系统中的漏洞,将其公布给厂商修复,以免“黑帽黑客”从中盗取信息、牟利。 公开信作者、浙江杭州的袁先生称,其子袁某就是一名“白帽黑客”。2015年12月4日,袁某使用第三方漏洞报告平台乌云网账号提交了一份关于世纪佳缘网的漏洞报告,随后,世纪佳缘确认并修复了该漏洞,并致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