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8月)历史Word版含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深圳市光明区202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 如表是中国古代文献对“礼”的论述。由此可知,先秦礼制( ) 论述 出处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 《左传》 礼之于正国也,犹衡之于轻重也,绳墨之于曲直也,规矩之于方圆也 《礼记·经解》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礼记·曲礼》 A. 形成了缜密的官僚体系 B. 强化了周天子专制统治 C. 缓和了统治集团的矛盾 D. 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答案】D 2. 汉武帝时“少能以化治称者,惟江都相董仲舒、内史公孙弘、兒宽”“三人皆儒者,通于世务,明习文法,以经术润饰吏事,天子器之”。到汉宣帝时,贤才通过明经和对策方式被擢用者所占比重最多,这表明汉武帝以来( ) A. 促进了诸子百家思想的融合 B. 形成了儒学主导的统治秩序 C. 延续了汉初统治的治国之策 D. 开创了以德治国的治理模式 【答案】B 3. 唐太宗在论述民族关系时说:“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恰,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据此推知,唐太宗时期( ) A. 各民族间的文化认同得以强化 B. 民族间交融扩大了唐朝的疆域 C. 开明的民族政策利于边疆治理 D. 朝廷实现了对周边的有效治理 【答案】C 4. 北宋之初,“衮冕缀饰不用珠玉,盖存简俭之风”;到了北宋中后期,“在京及诸道州府臣僚士庶之家,多用锦背及遍地密花透背段等制造衣服”“庶民之家,必农重锦、厚绫、罗觳之衣,名状百出,弗可胜穷”。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理学影响了人们社会生活 B. 商品经济发展影响社会风气 C. 市民文化冲破了礼制束缚 D. 百姓生活状况有了较大改善 【答案】B 5. 《大明律》将唐律的十二篇改为七篇,除第一篇仍为名例律外,其他六篇则按六部设目,形成了以名例、吏、户、札、兵、刑、工等为构架的格局。《明会典》也以六部官制为纲,规定了文武衙门的组成、权限和活动原则。明代这些举措旨在( ) A. 规范政府行政活动 B. 防止宦官干预朝政 C. 削弱武人政治地位 D. 革除唐宋律例弊端 【答案】A 6. 有关晚清军队状况,曾国藩在奏折中说道:“兵伍之情状,各省不一。漳、泉悍卒,以千百械斗为常;黔、蜀冗兵,以勾结盗贼为业;其他吸食鸦片,聚开赌场,各省皆然。大抵无事则游手恣睢,有事则雇无赖之人代充,见贼则望风奔溃,贼去则杀民以邀功。”这可以用来说明晚清( ) A. 军备废弛影响对外战争效果 B. 地方势力和朝廷分庭抗礼 C. 常备军的规模受到严格限制 D. 落后的军制受到外部冲击 【答案】A 7. 梁启超在《时务报》发表《古议院考》,开篇写到“泰西各国何以强?曰:议院哉,议院哉!”他还认为,古代中国“虽无议院之名,却有其实”,《易》《书》《周官》《札记》《孟子》这些儒家经典已经包含了一切。由此可见,他( ) A. 缺乏对晚清政治体制反思 B. 尚未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 C. 摒弃了清初经世致用学风 D. 试图用传统文化改造现实 【答案】B 8. 晚清至民国初年,在通商城市,以夜生活、星期休息制度及作息定时习惯为主要标志,形成了市民参与公共活动的“公共时间”;夜生活使白天劳作、夜晚外出娱乐的方式日益流行。据此判断,这一时期通商城市( ) A. 社会文明开化已经蔚然成风 B. 居民物质生活得到大幅度提升 C. 追求西式生活成为社会共识 D. 市民生活观念和习惯发生变化 【答案】D 9. 1937年8月,中共中央通过《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指出“不放松一刻工夫一个机会去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只要真能组织千百万群众进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无疑义的”。该决议意在( ) A. 增强抗战必胜信念 B. 维护国共两党合作局面 C践行全民族抗战路线 D. 粉碎日本速战速决计划 【答案】C 10. 如表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六大重要发展阶段以及我党提出的相关论断。这反映了新时期的改革开放( ) 阶段 时间 论断 第一阶段 1979年至1982年 “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第二阶段 1983年至1986年 “(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第三阶段 1987年至1992年 “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第四阶段 1992年至2003年 确立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五阶段 2003年至2012年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但“框架”发育程度较低,仍不健全 第六阶段 2012年至今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全面深化改革 A. 呈现出循序渐进的阶段特征 B. 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成 C. 形成全方位开放的经济格局 D. 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答案】A 11. 在亚历山大帝国时期,希腊—马其顿人作为统治民族,力图保持自己的希腊性,并将自己的文明强加于被统治民族之上。但面对具有数千年传统的埃及、巴比伦、印度文明,他们又不由自主地陷入了当地文明的氛围之中。这主要反映了( ) A. 区域间文明具有多元化的特征 B. 不同地区间文明的交融互鉴 C. 亚历山大帝国被东方文明征服 D. 古代东西方文明呈现开放性 【答案】B 12. 如表是英国国王爱德华四世(1461—1483年在位)采取的一些措施,其行为( ) 时间 措施 1474年 向布里新托尔城所有建造新船的人提供奖赏 1476年 奖励了一位自费修造一艘“乔治·科布罕”号船的伦敦布商 1480年 授予托马斯·克罗夫特和三个布里斯托尔人特许状,赋予他们“到任何地方”从事三年贸易活动的权利 A. 推动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B. 确立了英国商业霸主地位 C. 改变了东西方的贸易格局 D. 有助于英国工商业的发展 【答案】D 13. 在伽利略一笛卡尔一牛顿的数理世界里.处处充满着井然有序的理性规律和法则。万有引力定律给当时的知识界以深刻的印象:他们相信不仅在物质世界有如此的自然规律,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律.这表明( ) A. 科学进步推动理性主义的发展 B. 思想解放和科学发展相互作用 C. 经典力学促进了近代科学兴起 D. 启蒙运动冲击了传统价值观 【答案】A 14. 印度甘地领导的“向食盐进军”运动成为世界各国新闻界关注的焦点,在全球舆论场揭露英国殖民丑恶统治的,主要是美国媒体。甘地进占达拉萨那盐场时,美国有1350家媒体进行了刊登和报道。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 ) A. 媒体成为印度抗英的手段 B. 国大党成为美国在印度代言人 C. 美英在印度存在利益冲突 D.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得到各界支持 【答案】C 15. 如图为苏联(俄)在某一时段工业产值变化示意图。下列选项中符合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俄)史实的是( ) A. 市场经济体制赢得较大优势 B. 生产关系变革助推工业增长 C. 城乡间的差距呈现缩小趋势 D. 西方经济技术封锁趋势加强 【答案】B 16. 如图为发表于2017年9月22日《中国日报》的漫画,画中自由女神变成了一个砌围墙的工人。该漫画意在说明当今世界( ) A. 多极化世界秩序受到冷战思维影响 B. 国际贸易体系影响世界贸易进程 C. 贸易保护行径妨碍经济新秩序构建 D. 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中利弊并存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7.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倭寇从海上进犯,帝(明太祖)惠之,顾谓(汤)和曰:“卿虽老,强为朕一行。”和请与方鸣谦俱,鸣谦,习海事,常访以御倭策。鸣谦曰:“倭海上来,则海上御之耳。请量地远近,置卫所,陆聚步兵,水具战舰,则倭不得入,入亦不得傅岸。近海民四丁籍一以为军,戍守之,可无烦客兵也。”帝以为然。 ——摘编自《明史》 材料二 中国兵船甚少,岂能往堵敌国海口?上策固办不到,欲其自守,亦非易言,自奉天至广东,沿海延表万里,口岸林立,若必处处宿以重兵,所费浩繁,力既不蛤,势必大溃。惟有分剐缓急,择尤为紧要之处,如直隶之大沽、北塘、山海关一带,系京畿门户,是为至要;江苏吴淞至江阴一带,系长江门户,是为次要。盖京畿为天下根本,长江为财赋奥区,但能守此最要、次要地方,其余各省海口边疆略有布置,即有挫失,于大局尚无甚碍。 ——摘编自李鸿章《李文忠公全书·奏稿》 (1)分别阐述两则材料对研究明代和晚清海防的价值。 (2)结合材料二,概括李鸿章的海防思想,并做简要评价。 (3)指出研究明代和晚清海防的史学方法,请至少列出两种。 【答案】(1)材料一摘编自正史《明史》,可用于研究明代沿海地区倭寇骚扰和东南沿海抗倭的相关历史;材料二摘编自晩清名臣李鸿章的奏稿汇编,对研究近代海防建设有重要参考价值。 (2)海防思想:重视口岸防守,以陆制海;主张分区设防,重点防御。 评价: 积极:有利于西方先进技术的引进与传播,推动了晚清军事近代化进程。 消极:不具有先进的海权意识,是一种被动的海防战略,难以有效抵御外来侵略。(若答其他且言之有理也可酌情赋分) (3)阅读史料和分析史料,发现历史的真实的读史证信法;从不同的角度寻找证据证明的史料互证法;运用“地下之新材料”与文献记载相互印证的二重证据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探讨解决历史问题的跨学科研究法。(任答2点即可) 18.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唐书·食货志》栽:“(唐玄宗)开元初,河南尹李杰为水陆运使,运朱岁二百五十万石。”北宋时期以开封为东京,大运河借道汴河进行漕粮运输,“汴河岁运江淮米三百万石,菽一百万石”’共计四百万石。至道初年,“汴河运米五百八十万石一,大中祥符二年(1009)更高达“七百万石”。 ——摘编自王元《漕运的发展与中国大运河的变迁》 材料二 1750—1830年是英国交通的全面改善期.水路方面,桑基运河和布里奇沃特运河开启了运河时代的序幕。运河的兴建和开通,使得英国航道越发密集和一体化:斯塔福德一伍斯特运河(1772),使默西河与塞文河相通;特伦特一默西运河(1777),使东西两大港口赫尔和利物浦贯通;考文垂一牛津运河(1790),沟通了泰晤士河、塞文河和默西河;大枢纽运河(1805),便利了伦敦与西米德兰的水路往来。英格兰河流通航里程增加到1790年的2200英里,1830年接近4000英里。到19世纪中叶,英国水路通航里程领先于法国、西班牙和德意志。 ——摘编自沈琦《从“交通困局”到“交通革命”:近代英国建设交通强国的历史进程》 (1)结合时代背景,说明材料一中唐宋运河交通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18—19世纪中期英国运河建设和近代化的关系。 【答案】(1)贯通了南北联系,有利于巩固唐朝统一;促进了唐宋南北经济交流;带动了运河沿岸城市的发展;漕粮运输,为政治中心提供了粮食,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粮食安全。(任答3点即可) (2)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交通运输需求增加;蒸汽机的发明和蒸汽轮船的使用,为运河的利用提供了近代化的交通工具;英国经济近代化奠定了运河建设的基础,运河建设加快了英国近代化进程。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未曾中断的原生文明,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延续力和融合力,表现出多元一体、连绵不绝、兼容并蓄的文化特质。有人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视作一条大河,将文明的起源、传承、发展连为一体,比拟于河水的源、流、汇。中华文明始自涓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先后发祥,如满天星斗,又如重辫花朵,是谓“源”;而后逐次凝聚,成涧成溪,沿民族融合、交流互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不断演进,是谓“流”;荟萃精华,兼济天下,创造基于人民福祉的思想、制度体系和科学文化艺术成果,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