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城东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1年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城东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某种突触传递兴奋的机制为:当兴奋传至突触小体时,引起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并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简称NE),在突触间隙中,NE将发生如图所示的结合或摄取.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突触前膜和后膜均能摄取NE,但不能说明兴奋可以双向传递 B.NE是一种神经递质,突触前膜释放NE需要受体 C.NE作用于突触前膜后抑制NE的释放属于反馈调节 D.NE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将引发后膜电位变化 参考答案: B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解答】解:A、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前膜和后膜均能摄取NE,但不能说明兴奋可以双向传递,A正确. B、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为胞吐,不需要受体,B错误. C、由图可知,神经递质可与突触前膜的受体结合,进而抑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这属于负反馈调节,C正确. D、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后,使突触后膜由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D正确.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过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其过程. 2. 科研人员对某细胞器进行研究,发现其生物膜上能产生气体,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产生的气体可能是CO2                B.产生气体过程消耗ATP C.该细胞器一定具有双层膜             D.影响气体产生的最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 参考答案: C 3. 右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 a点处于极化状态时,膜内的钾离子扩散到 膜外,膜外的钠离子不能扩散进来 B.正常机体内兴奋在该反射弧中传导是双向的 C.在Ⅰ处施加一个刺激,受刺激部位膜内的电位变化是由正变负 D.在Ⅱ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 参考答案: A 4. 甲状腺激素是一种氨基酸类激素.在寒冷条件下,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能调节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据图的相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图中接受寒冷刺激的感受器位于大脑皮层 B.垂体细胞只具有TRH和甲状腺激素的受体 C.缺碘导致的呆小症患者可口服甲状腺激素治愈 D.寒冷刺激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引发机体增加产热量 参考答案: D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体温调节是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解答】解:A、图中接受寒冷刺激的感受器位于皮肤,A错误; B、垂体细胞除具有TRH和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外,还有多种受体,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B错误; C、呆小症患者是由于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导致的,口服甲状腺激素不能治愈,C错误; D、寒冷刺激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引发机体增加产热量,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平时学习要善于总结: 1.体温的平衡: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的动态平衡. 2.热量来源:有机物氧化分解放能. 3.体温调节的中枢:下丘脑;感受器为温度感受器,分冷觉和温觉感受器. 4.体温调节的方式: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5. 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蛋白质是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构成的生物大分子 B.核酸是储存遗传信息、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生物大分子 C.淀粉、糖原、纤维素和核糖都是生物大分子 D.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是多种多样的 参考答案: C 6. 下图是一个简化的食物网,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 B.其中的初级消费者只有植食性鸟 C.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3种 D.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中,该图上只体现了2种成分 参考答案: D 7. 如图为某家族遗传病系谱图(用A、a代表基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1×2→4和5,可推知此病为显性遗传病 B.2、5的基因型分别为AA、Aa C.由5×6 →9,即可推知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D.4和5是直系血亲,7和8属于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参考答案: C 8. 某高等生物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是8条,若染色体中的DNA全部用3H标记,将该体细胞放人普通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2代,在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每个细胞中被标记的染色体数为     A.2条    B.4条    C.8条D.16条 参考答案: C 9. 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既有较严格的分工,也有一定的协作、联系.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两者紧密关系的是(  ) A.抗体 B.淋巴因子 C.溶菌酶 D.吞噬细胞 参考答案: D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1、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 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2、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 【解答】解:A、抗体只参与特异性免疫,不能体现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紧密关系,A错误; B、淋巴因子只参与特异性免疫,不能体现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紧密关系,B错误; C、溶菌酶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不能体现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紧密关系,C错误; D、吞噬细胞既可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可参与特异性免疫,能体现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紧密关系,D正确. 故选:D. 10. (10分)正常土壤盐分含量约为2g/kg,土地盐碱化已成为全球性危害,选育耐盐作物有重要意义.某研究小组将粒重相同的A、B两个品种的小麦植株各均分为3组,实验处理及结果如表(各植株生长状况良好且一致,其他培养条件相同且适宜): 组别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小麦品种 A A A B B B 土壤盐分含量/g?kg﹣1 2 5 9 2 5 9 CO2吸收速率/μmol?m﹣2?s﹣1 24.4 23.3 17.3 26.1 23.0 16.6 有效穗数/穗?株﹣1 19.8 19.0 17.1 22.6 18.6 12.1 穗粒数/粒?穗﹣1 29.4 27.1 26.4 29.5 29.0 16.6 请分析回答: (1)土壤盐分含量为2g/kg时,  (填“能”或“不能”)判断B品种小麦的总光合速率大于A品种,原因是  . (2)随土壤盐分含量升高,小麦光合速率逐渐降低,一方面是由于失水导致叶片部分气孔关闭,供给光合作用的  减少;另一方面是由于叶绿素活性降低,导致用于暗反应的  减少. (3)盐分含量为9g/kg的土壤宜种植A品种小麦,理由是  . 参考答案: (1)不能        实验未测定A、B两品种小麦的呼吸速率 (2)CO2 [H]和ATP (3)与B品种相比,该条件下A品种穗粒总数更多   【考点】3L: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分析】分析实验:实验的自变量为植物的种类、土壤盐分含量,因变量为CO2吸收速率、有效穗数、穗粒数等. 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表格中的“CO2吸收速率”表示净光合速率. 【解答】解:(1)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表格中的“CO2吸收速率”表示净光合速率,由于实验未测定A、B两品种小麦的呼吸速率,因此土壤盐分含量为2g/kg时,不能判断B品种小麦的总光合速率大于A品种. (2)随土壤盐分含量升高,小麦光合速率逐渐降低,一方面是由于失水导致叶片部分气孔关闭,供给光合作用的CO2减少;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叶绿素活性降低,光反应减弱,导致产生的ATP和[H]减少,总而抑制暗反应. (3)盐分含量为9g/kg的土壤,与B品种相比,该条件下A品种穗粒总数更多,因此更适宜种植A品种小麦. 故答案为: (1)不能        实验未测定A、B两品种小麦的呼吸速率 (2)CO2 [H]和ATP (3)与B品种相比,该条件下A品种穗粒总数更多 【点评】本题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掌握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过程的影响,同时能够根据表格信息准确答题.   11. 图表示同一生物体内不同体细胞的基因表达状况,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图中黑色方框表示表达的基因        B.图中白色方框表示“沉默”的基因 C.图解可说明细胞的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图中的3种细胞的基因组成具有特异性差异 参考答案: D 12. 如图所示为人工培养的肝细胞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细胞周期时长为14小时                B.染色体数量倍增发生在I段 C.II段可以看到圆柱状或杆状的染色体     D.基因突变最可能发生于III段 参考答案: C 13. 下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方式的实验装置。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装置一中NaOH的作用是吸收CO2     B.提取装置二中D处液体检测是否有酒精生成     C.装置二中D瓶应先封口一段时间后,再与E瓶连接     D.两个装置均必需要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实验 参考答案: D 14.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不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 B.记名计算法一般用于统计个体较大和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的丰富度 C.蝌蚪密度过大时,成年蝌蚪分泌有毒物质杀死幼年蝌蚪,属于竞争关系 D.从草本阶段到灌木阶段的演替过程中,草本植物逐渐失去优势地位 参考答案: C  [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不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种群密度能够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A正确;记名计算法一般用于统计个体较大和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的丰富度,B正确;蝌蚪密度过大时,成年蝌蚪分泌有毒物质杀死幼年蝌蚪,属于种内斗争,C错误;从草本阶段到灌木阶段的演替过程中,草本植物逐渐失去优势地位,灌木变成优势种,D正确。] 15. 已知A与a、B与b、C与c 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                     (     ) A.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l/16 B.表现型有4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l/16 C.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l/8 D.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l/16 参考答案: D 16. 下图表示从血液中分离提取核糖体的大致过程,对该过程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离体的核糖体在提供了氨基酸、酶、ATP和适宜的温度、pH条件下可翻译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