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市规划勘察测绘院招考工作人员(同步测试)模拟卷含答案{4}

举报
资源描述
广西河池市规划勘察测绘院招考工作人员(同步测试)模拟卷含答案 答题时间:12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试卷试题:共200题 题型 单选题 多选题 填空题 判断题 简答题 公文写作 合计 统分人 得分 一.单选题(共300题) 1.《三国演义》中的张飞,从管理心理学角度讲,他最符合下列哪种?_____ A: 胆汁质 B: 粘液质 C: 多血质 D: 抑郁质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A。解析:胆汁质的人情感发生迅速、强烈、持久,动作的发生也是迅速、强烈、有力。属于这一类型 的人都热情,直爽,精力旺盛,脾气急躁,心境变化剧烈,易动感情,具有外倾性。反应迅速,情绪有时激烈、冲动’ 很外向。多血质的人容易形成有朝气、热情、活泼、爱交际、有同情心、思想灵活等品质;也容易出现变化无常、粗枝大叶、浮躁、缺乏一贯性等特点。粘液质相当于神经活动强而均衡的安静型。这种气质的人平静,善于克制忍让,生活有规律,不为无关事情 分心,埋头苦干,有耐久力,态度持重,不卑不亢,不爱空谈,严肃认真;但不够灵活,注意力不易转移,因循守旧, 对事业缺乏热情。抑郁质的人一般表现为行为孤僻、不太合群、观察细致、非常敏感、表情腼腆、多愁善感、行动迟缓、优柔寡断,具有明显的内倾性。综合来看,张飞更符合胆汁质的气质类型。故本题答案选A。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2.国家住建部的调査资料显示,当水费支出占到居民消费总支出的2.5%时,人们才会考虑节约用水;达到5%时,才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达到10%时,才会考虑水的重复利用。这表明_____。 A: 物质利益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主要原因 B: 物质利益的变化有时可以改变人们的价值观 C: 物质利益一旦调整就必然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D: 宏观调控最好的方式是经济手段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从哲学的角度来看,马克思认为物质利益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因。因此A项说法没有错误,但是A项并不是题干所要表明的问题。 题干资料显示,水费支出占2.5%时,考虑节约用水;水费支出占5%时,有重大影响;水费支出占10%时,考虑水的重复利用。也就是说随着水费支出所占比例的增加,人们考虑用水的节约程度也随之加强,即水费支出所占比例的增加是物质利益的变化,考虑用水的节约程度加强是节约用水的价值观念在发生变化。所以题干所要表明的是物质利益的变化有时可以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B项说法更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3.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_____。 A: 1949年共同纲领 B: 1954年宪法 C: 1975年宪法 D: 1982年宪法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9月20日,大会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通过中国人民的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就此正式诞生。故本题答案选B。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4.关于缓刑,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_____ A: 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 B: 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不适用缓刑 C: 对于数罪并罚但宣告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可以适用缓刑 D: 虽然故意杀人罪的法定最低刑为3年有期徒刑,但只要符合缓刑条件,仍然可以适用缓刑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解析】根据《刑法》第74条的规定,对于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所以A项正确。第72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由于刑法中各种减轻、免除处罚规定的存在,数罪并罚和故意杀人罪最后的宣告刑都有可能为3年以下,所以两者都有能够适用缓刑的可能,C、D均正确。刑法中并未明确规定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不可适用缓刑,所以B项错误。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5.下列关于地理学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东汉张衡提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有关制图学的理论“制图六体” B: 唐玄宗时期的《元和郡县图志》是中国古代最完整的全国地理志 C: 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证明了地球是球形的 D: 明代徐霞客所著的《徐霞客游记》是世界上最早论及石灰岩岩溶地貌的著作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解析】“制图六体”是魏晋期间制图学家裴秀提出的绘制地图的六条原则,A项说法错误。《元和郡县图志》写于唐宪宗元和年间,B项说法错误。麦哲伦率队完成世界上第一次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球形的,C项说法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D。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6.以下所列不属于核稿要求注意事项的是_____。 A: 要求格式规范,文体正确,结构完整 B: 实践中拟稿与核稿是不可逆的过程 C: 行文方向是否正确,有无多头主送、滥抄滥报、违制越级行为现象 D: 行文理由是否充分,行文依据是否准确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21条规定,经审核不宜发文的公文文稿,应当退回起草单位并说明理由;符合发文条件但内容需作进一步研究和修改的,由起草单位修改后重新报送。由此可知,核稿过程中出现需要修改的情况,仍会回到拟稿环节。故本题答案为B。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 A: 铝 B: 铁 C: 钙 D: 锂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前四位是氧、硅、铝、铁,其中,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8.只要你想象得到,你就能做得到,只要你能梦见,你就能实现。 关于这句格言,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 我们不敢想,所以我们总不能成功,因为没有梦想,所以也无法实现梦想 B: 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在于意识和胆识 C: 要想成功,需要加强我们的想象力 D: 只要想成功,我们即使不努力也能成功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题干的格言告诉我们要敢想,这样才有可能成功,A项理解正确。B项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为无中生有,格言中没有对比的意味,排除。格言并不是强调想象力的问题,而是敢不敢想的问题,C项理解有偏差。D项明显与常识相悖,排除。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9.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起,_____年内,各级党政机关一律不得以任何形式和理由新建楼堂馆所。全面清理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办公用房。 A: 3 B: 5 C: 7 D: 10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B。解析:《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中规定,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起,5年内,各级党政机关一律不得以任何形式和理由新建楼堂馆所。故本题答案选B。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0.“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杜绝污染。下列对农作物收割后留下的茎干的处理方法中,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是_____。 A: 就地焚烧 B: 发酵后作农家肥 C: 加工成精饲料 D: 制造沼气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 【解析】田间燃烧秸秆,使得空气中烟尘、颗粒物和一氧化碳等污染物的浓度急剧增加,空气质量迅速下降,不利于人体健康。故选A。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1.为使一个行政组织以最少的耗费来获得最大的效益,其职位数量必须根据_____来确定。 A: 整分合原则 B: 能级原则 C: 最低职位数量原则 D: 效率原则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在现代管理活动中,“能”是指个体的能力;“级”,即层级,表示组织系统内部的结构、秩序、层次。能级原则实际上也是量才用人、层次用人的原则。在管理组织系统中,只有将具有不同素质、能力和专长的人进行科学的组合,才能产生最大的效益。所以,正确答案为B。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_____。 A: 民主集中制原则 B: 分工和协调原则 C: 为人民服务原则 D: 立法和执法原则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 【解析】C。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与活动原则是:党的领导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A),责任制原则,分工和协调原则(B),精简和效率原则,群众路线原则,社会主义法制原则(D)立法与执法原则,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原则,反对官僚主义原则,群众监督原则等。总之,宪法关于这方面的诸多具体规定形成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3.能在紧急状态时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迅速动员社会力量渡过难关的宏观调控手段是_____。 A: 经济手段 B: 行政手段 C: 法律手段 D: 政策手段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分为: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是指政府在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借助于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法律手段是指政府依据法制力量,通过经济立法和司法,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以达到宏观调控目标的一种手段。 行政手段是指政府根据宏观调控目标,运用行政权力直接控制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种手段。当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失调或社会经济某一领域失控时,运用行政手段调节将能更迅速地扭转失控,更快地恢复正常的经济秩序。故本题选B。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4.首先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理论描述和概括的是_____。 A: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B: 德国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 C: 美国教育家杜威 D: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教育史上第一次论证了班级授课制。 本题所属考点-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15.列宁说:“任何真理,如果把它说得‘过火’……加以夸大,把它运用到实际适用的范围之外,便可以弄到荒谬绝伦的地步,并且在这种情形下,甚至必然会变成荒谬绝伦的东西。”这句话主要揭示了_____。 A: 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 量的积累超越度的范围就会形成质变 C: 真理是相对的 D: 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包含的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 【解析】A[解析]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和对立并不是绝对的,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范围、一定条件下才能够成立的,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它就会变成谬误。题干中列宁的话揭示了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6.公安部将建立实施_____制度,使长期在城市并连续居住、参加社会保险的流动人口公平公正有序落户。 A: 户籍随工作迁移 B: 居住证 C: 暂住证 D: 常住居住证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出,公安部将建立实施居住证制度,使长期在城市并连续居住、参加社会保险的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务员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