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华武义县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公开招聘事业单位人员2人模拟考试练习卷和答案(第5卷)

举报
资源描述
浙江金华武义县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公开招聘事业单位人员2人模拟考试练习卷和答案 答题时间:12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试卷试题:共200题 题型 单选题 多选题 填空题 判断题 简答题 公文写作 合计 统分人 得分 一.单选题(共100题) 1._____ A: 由于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使这片地区的山地旅游资源较好地保持了原始的自然风貌。 B: 本公司为了反馈新老客户,将在国庆节期间对部商品进行打折促销。 C: 只要合法经营、依法纳税,如何计算成本,如何进行内部分配,企业都有权自行决定。 D: 故事是联络已知与未知的奇妙桥梁,或者说,故事是将未知引进到已知的最奇妙的通道。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A项主语残缺,可删掉“使”。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2.人离开了文化,离开了文化的创造与积累,离开了文化世界的价值和意义,也就自然丧失了现实文化价值的意义,也就不可能真正实现人的本质。反之,文化若离开了人,也就成了无源之水。 这段话支持了一个论点,即_____ A: 文化与人的本质实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B: 人如果没有文化,则其就没有做人的资格 C: 文化只能反映人的活动 D: 没有文化,人也能通过其他途径实现人的本质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 考点 表面主旨题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表面主旨题。 文段“反之”前后分别论述了人离开了文化和文化离开了人造成的后果,以此说明人与文化二者不可分离,即文化与人的的本质实现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故选A。 B项主观臆断,“不可能真正实现人的本质”并不意味着“没有做人的资格”;C项在文段中没有依据,事实上文化不只反映人的活动;文段第一句话即论述了人离开了文化,就不可能实现人的本质,所以D项也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A。 本题所属考点-片段阅读 3.车轮卷起的黄土,却见山野入秋,庄稼割过,静谧中含着一些寂静,只有阳光在切割过的根茬上烁烁闪亮。____。 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是_____ A: 这是一段颠簸的行程,一路上景色苍凉浑厚,寂静中裸露着贫瘠。 B: 也许是久旱的缘故,这边的溪流也变成了涓涓细流,在盘踞的石缝间流动。 C: 同绿色的南方相比,这里是荒凉的,乃至荒蛮、推理是研究个别与一般关系的科学。 D: 偶见人迹,大都是荒村野店。时而会有一座小小的孤庙一闪而过。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正确答案是D 考点语句填空解析此题考查语句填空。 根据文段中“阳光在切割过的根茬上烁烁闪亮”可知景色并不是苍凉雄浑,裸露着贫瘠的,故排除A;文段中的车是开在路上,卷起黄土与细流、在盘踞的石缝间流动的景致不相融,故排除B;文段中提到山野入秋,庄稼割过,而此季节无论南北都应该秋收完毕,没有绿色的南方,故排除C。文段主要描述的是一种寂静凄清的场景,横线中填入人的情况更贴切,与此情此景相映。故正确答案为D。 4.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主要由_____。 A: 原告承担 B: 法院承担 C: 被告承担 D: 原告被告共同承担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 答案解释:C。解析: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第32条的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条的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的,视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没有相应的证据。因此,答案为C。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5.原告:法官:被告_____ A: 受害人:检察官:犯罪嫌疑人 B: 运动员:裁判:教练 C: 律师:检察官:违法者 D: 申请人:仲裁员:被申请人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原告与被告是对立方,法官是两者之间的中立裁决方;申请人与被申请人是对立方,仲裁员是两者之间的中立裁决方。故答案选D。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6.依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_____ A: 全民所有制 B: 集体所有制 C: 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D: 国家所有制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宪法》第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故本题答案为C。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7.当公文写满一页没有空白用于盖章时,可以采取何种措施加以解决?_____。 A: 标识“此页无正文” B: 调整行距、字距 C: 印章覆盖正文 D: 留白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解析]《党政机关公文格式》中的“特殊情况说明”对盖章地方不够的情况做了如下规定:当公文排版后所剩空白处不能容下印章或签发人签名章、成文日期时,可以采取调整行距、字距的措施解决。 本题所属考点-《公文写作与处理》 8.变更或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应使用的文种是_____。 A: 命令 B: 决定 C: 通知 D: 意见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 【解析】命令(令):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故选B。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9.材料一 2011年,国土资源进一步完善“全国覆盖、全程监管、科技支撑、社会监督”的执法监管体系。 全年发现违法地行为7.0万件,涉及土地5.0万公顷(耕地1.8万公顷),同比分别上升5.8%、11.0%(耕地下降2.4%)。立案查处违法用地案件4.2万件,涉及土地4.4万公顷(耕地L5万公顷),同比分别上升2.5%、11.4%(耕地下降5.7%)。依法拆除违法构建物12898万平方米收缴土地3791.2公顷(耕地1064.7公顷),罚没款26.5亿元。 2010年,违法用地中非耕地面积约为_____万公顷。 A: 2.7 B: 1.8 C: 4.5 D: 1.9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根据文字第二段可知,2010年违法用地中非耕地面积为-1.8≈4.5-1.8=2.7万公顷,应选A。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0.社会实践表明,两个人以团队的方式相互协作、优势互补,其工作绩效明显优于两个人单干时的总和。由此可见,团队精神的核心是_____。 A: 协同合作 B: 奉献精神 C: 目标一致 D: 团结一致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 【解析】所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核心团结协作、优势互补,团队精神强调的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合作与齐心协力,因为这最多带来“l+1=2”的效果,要发挥团队的优势,其核心在于大家在工作上加强沟通,利用个性和能力差异,在团结协作中实现优势互补,发挥积极协同效应,带来“1+1>2”的绩效。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故答案选A。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1.甲有乙、丙两个儿子。乏和甲生活在同一个城市,乙常年照顾家。丙在外地,很少上门探望甲,也不尽其他赡养义务。甲去世前留下遗嘱,将自己的一套价值90万元的房屋给乙,将存款10万元给丙。甲过世后,丙主张遗嘱继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以甲的遗嘱为准 B: 乙和丙平分甲的全部财产100万元 C: 丙未尽赡养义务,丧失继承权 D: 房屋归乙所有,存款10万元乙、丙平分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继承法》第5条规定,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且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因此本题继承应按照遗嘱继承进行。故本题答案为A。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2.下列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说法,哪一种不正确?_____ A: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B: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和办法,解决“三农”问题 C: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建设新村庄,把农民更多地留在农村 D: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不是为了把农民更多地留在农村,新农村建设,要突出一个“新”,其核心就是打破传统思想认识和发展理念,从农村发展的内容和形式及路径上,都要有新的跨越,要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建设新村庄、树立新风尚、形成新机制、组建新经济组织,最终的目的是提髙农民的生活质量。故本题答案选C。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3.社会流动是指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向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转变的过程。下列关于社会流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 A: 大多数人流动的方向和频率反映着社会变迁的方向 B: 代际流动改变着社会乃至家庭的职业结构 C: 自由流动会对社会结构和人口的分布产生重大的影响 D: 从一定意义上讲,引起社会流动最根本的原因来自社会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水平流动可以使自然资源、物质财富和人才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和使用,影响着人口的地区分布和同一产业的内部结构。故本题答案选C。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4.受欺诈的民事行为的构成要件不包括_____。 A: 当事人一方有欺诈对方的行为 B: 一方因受欺诈而陷入错误 C: 欺诈人有欺诈的过失 D: 一方因陷入错误而作出意思表示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所谓欺诈,是故意欺骗他人,使之陷于错误的行为。受欺诈而实施的行为,则是由于他人的欺诈行为陷于错误,进而作出了错误的意思表示。欺诈人的欺诈行为只能基于故意。故本题选C。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5.小张在某化妆品店以低价购买了店员推荐的“洁美牌”祛斑霜,使用两天后,脸上出现了严重的红肿、瘙痒,经质检部门鉴定,该祛斑霜为假冒伪劣产品。小张于是向该化妆品店提出赔偿请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化妆品店不是该祛斑霜的生产者,无需承担赔偿责任 B: 化妆品店违反了保证商品和服务安全的义务,应当承担全部责任 C: 化妆品店对“洁美牌”祛斑霜为假冒伪劣产品并不知情,应免予承担责任 D: 小张应该承担部分责任,因为低价意味着质量可能有问题,但她仍坚持购买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本案例中,小张在使用了从某化妆品店购买的假冒伪劣产品后,脸上出现红肿、瘙痒等症状。该化妆品店作为护肤品的销售者没有尽到保证商品和服务安全的义务。《产品质量法》第43条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他人财产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产品的销售者要求赔偿。《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5条第2款规定,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也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务员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