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用高性能熔喷非织造布项目运营管理制度_参考

举报
资源描述
泓域咨询/口罩用高性能熔喷非织造布项目运营管理制度 口罩用高性能熔喷非织造布项目 运营管理制度 xx有限责任公司 目录 一、 质量管理的几种常用方法 3 二、 质量管理工具 7 三、 统计质量控制 10 四、 质量检验 13 五、 ISO9000:2015族标准概述 16 六、 ISO9000:2015族标准的核心标准 22 七、 KANO模型 41 八、 订单资格要素与订单赢得要素 42 九、 生产率的概念 43 十、 生产率的计算及改良 44 十一、 从商业模式到运营模式 46 十二、 商业模式概述 47 十三、 精益生产的概念与目标 50 十四、 精益生产体系 51 十五、 价值流图 56 十六、 实现精益生产的条件 57 十七、 公司概况 59 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 60 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 60 十八、 产业环境分析 61 十九、 强化科技创新,稳固产业发展基础 62 二十、 必要性分析 62 二十一、 进度计划 63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 63 二十二、 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65 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65 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66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68 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70 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73 二十三、 投资方案分析 74 建设投资估算表 76 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76 流动资金估算表 78 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 79 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80 一、 质量管理的几种常用方法 1、质量功能展开 如前所述,质量功能展开是在产品/服务设计阶段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是一种旨在提高顾客满意度的“顾客驱动”式的质量管理方法。这种方法实现了技术和人员的集成,是一种系统的设计与决策方法。按照质量功能展开的技术路线,可以识别、获取和度量顾客需求,并将顾客需求转化为与之相对应的产品/服务开发和制造各阶段的工程要求。 2、顾客满意度测评 顾客满意度测评就是对顾客满意度进行测评。顾客满意度就是“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顾客满意度测评的实施步骤如下: •由组织自行调查或委托咨询、调查机构进行顾客满意度调查,收集顾客满意度的大量信息; •对调查结果进行预处理,分析调查的可信度; •对顾客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与历史数据比,与竞争对手比),找出差距,发现改进的机会; •通过分析确定不能满足顾客要求的关键所在,反馈给有关部门,实施改进; •确认并巩固改进成果,不断提高顾客满意度水平。 根据调查数据对比分析,顾客满意度是顾客满意度测评的重点和难点,可用的定量方法有回归分析技术和结构方程模型。 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技术,可以计算出满意度驱动要素对满意度的影响大小。即分析满意度驱动要素每提升1分,满意度在现有基础上可以提升多少分。 当满意度驱动要素不多,而且这些要素之间的关联性不强时,这种方法不失为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结构方程模型是一种因果关系模型,通过要素间的因果关系/准因果关系来表达现实生活中的相互关系,是国际上流行的顾客满意度分析评价定量模型。 目前,占主导地位的美国用户满意指数模型和欧洲用户满意度指数模型都是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关系,通过偏最小二乘法(PLS算法)进行计算分析。由于这些指数模型较为复杂,一般借助专业软件进行处理。 3、QC小组 QC小组是由来自不同岗位的员工围绕组织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的,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是组织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 根据所要解决质量问题涉及的范围可划分为班组QC小组、部门QC小组和大型专题QC小组。根据所要解决质量问题的类型可划分为“现场型”“服务型”“攻关型”“管理型”和“创新型”QC小组。 一般QC小组的主要工作步骤或内容有: (1)采用质量管理工具及时发现质量问题或质量改进机会。 (2)采用“头脑风暴法”,并充分听取来自QC小组外部的意见,寻求改进方法。 (3)以表单形式列出可能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案。根据拟解决质量问题及相应解决方案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对其进行排序。一定时期内着重解决一个或少数几个问题。 (4)对选定项目进行质量改进的策划、组织、协调和监督。 (5)负责向组织申报质量改进成果。 4、田口方法 田口方法是日本著名质量工程专家田口玄一博士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设计质量工程方法。 (1)田口方法强调质量管理在源头的理念。开发设计阶段是保证产品质量的源头,制造和检验阶段是下游。若设计质量水平不高,则很难生产制造出高质量的产品。 (2)田口方法是三次设计方法,即系统设计、参数设计、容差设计。其中,参数设计是核心。田口方法通过分析质量特性与元部件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交互作用),找出使稳定性达到最佳水平的组合。 (3)田口方法注重质量与成本的平衡性。引入质量损失函数这个工具,使工程技术人员可以从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分析产品在设计、制造、使用和报废等过程中的性能与费用,使产品在整个寿命周期内社会总损失最小。 (4)田口方法的正交试验设计技术较为新颖、实用。使用综合误差因素法、动态特性设计等先进技术,用误差因素模拟各种干扰(噪声),使得试验设计更具有工程特色,大大提高试验效率,增加试验设计的科学性和经济性,并且使产品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达到最优。 二、 质量管理工具 在实际质量管理中,常用的质量管理工具有七种,即“质量管理七种老工具”,包括核查表、分层法、帕累托图、因果分析图、直方图、散布图和控制图。 1、核查表 核查表是用表格形式来进行数据整理和概要分析的一种方法。 不合格品分项核查表是一种最常见的核查表,将不合格品按其种类、原因、工序、部位或内容等情况进行分类记录,能简便、直观地反映出不合格品的分布情况。 2、分层法 在实际生产中,影响质量变动的因素很多,如果不把这些因素区别开来,难以得出变化的规律。分层法就是把性质相同、在同一条件下收集的数据归纳在一起,以便进行比较分析的一种方法。依实际情况,可进行以下分层: •对操作人员,可按工人的技术级别、工龄、性别、班次等进行分层;•对使用的设备,可按不同型号、不同工具、不同使用时间等进行分层; •对工作时间,可按不同班次、不同日期等进行分层; •对原材料,可按不同材料规格、不同供料单位等进行分层; •对工艺方法,可按不同工艺、不同加工规程等进行分层; •对工作环境,可按不同工作环境、使用条件等进行分层。 3、帕累托图 任何事物都遵循“少数关键,多数次要”的客观规律。这一规律是19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在进行财富和收益模式研究时发现的。他发现20%左右的人口占有了80%左右的社会财富,进而提出了著名的“80/20法则”。这一规律在其他领域也有体现。例如,20%左右的VIP客户为企业带来了80%左右的利润,20%左右的原因导致了80%左右的质量问题。帕累托图就是根据“80/20法则”而设计的。 4、因果分析图 因果分析图也称为鱼刺图或石川图,是日本质量管理学者石川馨于1943年提出的。因果分析图以质量特性作为结果,以影响质量的因素作为原因,在它们之间用箭头联系表示因果关系。 5、直方图 (1)分组,计数,绘图。 (2)形态分析。通过直方图可以比较直观地看出产品质量特性的分布状态以及工序是否处于受控状态,进一步还可对总体质量情况进行判断。对直方图的分析主要侧重于其分布是否对称,数值的变化范围是什么以及有无异常的数值。 (3)对异常分布,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给出解决方案。 6、散布图 散布图是描述两个变量之间关联性的图形。该散布图表明每小时所出现的差错数和环境湿度之间存在着正的关系,湿度越大则差错数越多;反之亦然。相反,负的关系则意味着当一种变量减小时,另一种变量增大;反之亦然。 两种变量间很少或没有相关性,那么点将完全散布开来。湿度和差错间的关联性很强,因为点分布在一条直线附近。 7、控制图 控制图是指利用统计抽样原理,以图形方式分析质量特性值的中心值和离散程度的管理工具。 控制图可用来检验某一工序,以判断该工序的产品特性值分布是否是随机的。控制图还可用来确定质量问题发生的时间以及引起质量差异的原因。在下一节,本书将重点介绍控制图的原理及应用。 除了上面七种常用工具外,流程图和趋势图也是经常采用的质量管理工具。 在绘制流程图时,首先列出工序中的各个步骤,然后把这些步骤按操作或决策(检查)点进行分类,最后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把各步骤用箭头连接起来。值得注意的是,不要把流程图画得过于详细,否则它可能使分析人员不知所措,但也不能因此而遗漏工序中的任意一个关键步骤。失效点的标示是绘制流程图的关键。 趋势图是用来跟踪一段时间内变量变化的质量管理工具。趋势图可用于确认可能发生的趋势或分布。 此外,日本科学技术联盟的“质量管理研究会”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于1979年提出了“质量管理七种新工具”,即关联图法、亲和图法、系统图法、过程决策图法、矩阵图法、矩阵数据分析法和箭头图法。质量管理七种新工具把统计方法和思考过程结合起来,建立了思考型TQM,这些工具和七种老工具结合起来,互相补充,相辅相成。 三、 统计质量控制 1924年,来自贝尔实验室的美国数理统计专家休哈特制定了第一张控制图。1930年,同样来自贝尔实验室的数学家道奇与罗米格编制了第一批抽样数表。1931年休哈特的《工业产品质量的经济检验》一书问世,统计质量控制理论逐步形成。统计质量控制就是应用统计抽样原理,抽取一部分产品(零件),对这些产品的主要质量特性给予数量测定,并经过统计分析来判断产品质量的情况和趋向,借以预防和控制不合格品的产生。它的主要特点是,从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上看,由事后把关变为事前预防;从质量管理的方法论上看,广泛深入地应用了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 1、质量散差的原因 质量散差是指按一定标准制造出来的大量同类产品的质量所存在的差异。 质量散差有下列几个来源:人员、机器设备、原材料、方法、环境及测量等。要求上述条件绝对保持不变是不可能的,因此产品质量散差就必然存在。对于这几个来源的散差原因还可以归为两大类:偶然性原因和必然性原因。 偶然性原因又称随机性原因或不可避免的原因。这种原因所造成的质量散差比较小,如机床的微小振动、原材料性质的微小差异、刀具的正常磨损、夹具的微小松动、工人操作技术的微小变化等。这些因素的出现是带有随机性的,一般不易识别,且难以消除,即使勉力消除,往往在经济上也是不合算的。 必然性原因又称系统性原因或可以避免的原因。这种原因往往突然发生,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大,且前后是一致的,如机床、刀具严重磨损,设备调整不准,夹具严重松动,或者材料中混入了不同材质、规格的原材料等。这类原因一般容易识别和查找,并且易于采取措施进行消除。 一般说来,偶然性原因引起的误差往往表现为产品质量特征值分布的离散性,而必然性原因引起的误差则反映在质量特征值分布的离散性与集中性,并且更多地表现在分布的集中性上。 假如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发生变化的原因全部属于偶然性原因,就称生产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是已在这个稳定过程中制造出来的产品,而且正在制造和将要制造的产品的质量都有可靠的保证;反之,若有必然性原因在起作用,影响着产品,质量的变异,那么就表示生产过程脱离了统计控制状态,应该及时发出警报,分析原因,采取措施,确保生产过程重新回到统计控制下的稳定状态。 划分偶然性原因与必然性原因是相对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某些偶然性原因的机理或规律一旦被人们准确地掌握,就当作必然性原因对待了。 2、控制图 统计质量控制的主要工具是控制图。控制图是按样本序号或时间顺序绘制的有关产品质量的样本统计量图形。在图上有中心线及上下两条控制界限。中心线是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