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乳酸非织造布公司企业管理分析【范文】

举报
资源描述
泓域/聚乳酸非织造布公司企业管理分析 聚乳酸非织造布公司 企业管理分析 xxx投资管理公司 目录 一、 公司基本情况 3 二、 人力资源规划的综合平衡 4 三、 人力资源供求预测 5 四、 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要素 7 五、 员工选聘 9 六、 技术创新 10 七、 制度创新 14 八、 企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17 九、 企业创新的含义 19 十、 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原则 20 十一、 融资时需要准备的文件 21 十二、 辅助服务过程的质量控制 22 十三、 技术准备过程的质量控制 23 十四、 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 24 十五、 产品 29 十六、 抽样检验方法 30 十七、 常用的分析方法 31 十八、 项目基本情况 34 十九、 项目风险分析 36 二十、 项目风险对策 38 二十一、 法人治理结构 39 二十二、 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 53 劳动定员一览表 54 一、 公司基本情况 (一)公司简介 面对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公司在企业法人治理机构、企业文化、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着力探索,提升企业综合实力,配合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同时,公司注重履行社会责任所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践行“责任、人本、和谐、感恩”的核心价值观。多年来,公司一直坚持坚持以诚信经营来赢得信任。 公司自成立以来,坚持“品牌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以人为本,强调服务,一直秉承“追求客户最大满意度”的原则。多年来公司坚持不懈推进战略转型和管理变革,实现了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未来我司将继续以“客户第一,质量第一,信誉第一”为原则,在产品质量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对客户以诚相待,互动双赢。 (二)核心人员介绍 1、万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59年出生,大专学历,高级工程师职称。2003年2月至2004年7月在xxx股份有限公司兼任技术顾问;2004年8月至2011年3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2018年3月至今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2、黎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71年出生,本科学历,中级会计师职称。2002年6月至2011年4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董事。2003年11月至2011年3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财务经理。2017年3月至今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财务总监。 3、吕xx,中国国籍,1978年出生,本科学历,中国注册会计师。2015年9月至今任xxx有限公司董事、2015年9月至今任xxx有限公司董事。2019年1月至今任公司独立董事。 4、覃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70年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2012年4月至今任xxx有限公司监事。2018年8月至今任公司独立董事。 5、王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61年出生,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2002年11月至今任xxx总经理。2017年8月至今任公司独立董事。 二、 人力资源规划的综合平衡 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综合平衡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人力的供求平衡和总体规划与各项具体计划之间的平衡。 1.人力的供求平衡 人力供给与人力需求可能出现如下的不平衡:人力不足、人力过剩,以及两者兼而有之的结构性失衡,即某些类别的人力不足,而某些类别的人力过剩。 在进行人力的供求平衡时,通常可以采取如下做法:如人员不足,首先在企业内部调剂、提拔;其次可以考虑外部招聘。同时可以采取调整晋升政策、培训开发、职位轮换、任务转包、加速自动化等一系列措施。在人力过剩时,则可组织转岗培训、缩短工作时间、辞退临时工、实行提前退休等,利用多种渠道妥善安置员工。 2.总体规划与各项具体计划之间的平衡 人力资源规划的总目标是通过执行各项具体计划实现的,因此应当将总目标分解为各项具体计划的分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政策,规定具体的措施和步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坚决贯彻局部服从整体的原则,保证系统的整体优化。 同时,各项具体计划之间也应注意相互平衡协调,例如,人员培训计划与工资报酬计划之间、晋升计划与工资报酬计划之间、人员招聘计划与退休解聘计划之间,等等,都必须相互协调配套。 三、 人力资源供求预测 人力资源供求预测是为有效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服务的,是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基础工作。具体讲,人力资源供求预测是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出发,在调查人力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对企业未来人力资源的供求状况作出的一种估计,这一估计确定了企业未来所需的人力数量、质量、规格以及如何优化配置。因此,这是人力资源规划中技术性较强的关键性工作。 (一)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对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预测应从多方位进行考虑,特别是对以下几个方面的预测: 1.人力需求量预测 这主要是根据企业的内外环境和发展战略,预测计划期内所需要的人力数量。 2.人力资源环境预测 这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行业结构及整个社会结构的变化)预测、科技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发展趋势)预测、社会发展(人口、教育、生态、社会基础结构的变化)预测、企业发展预测等。 3.人力合理结构预测 该预测由专业结构预测、学历结构预测、年龄结构预测、职称结构预测等部分组成。基本要求是确定企业人力合理的比例结构,实现人力群体的最佳功能。 4.人力减员量预测和补充量预测 这主要是推断在计划期内企业的自然减员、调出和内部晋升的数量,以及可能得到的人力补充量。 (二)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人力资源供给预测主要是对企业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各类人力余缺状况的一种估计,是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和企业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四、 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要素 1.人力需求与投入 人力需求是指围绕企业发展目标而提出的对人力投入的需要,这是人力投入、人力配置、人力发展的基础。 人力投入是指选择适量并满足需要的人力资源,投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去。劳动生产力与人力投入数量有关系。随着人力投入的增加,企业劳动生产力呈上升趋势;但人力投入越多,管理成本越高,企业组织的灵活性下降。最佳的人力数量区域与企业所处的行业有关。 投入适量人力,以达到最佳规模经济效益,是人力资源开发的第一个途径,但其前提是必须有事可做,不能无目的地投入,另外还必须有相应的资金保证,使人均技术装备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因此,各企业要根据自身条件及特点来选择适量的人力。 2.人力配置 人力配置是将投入的人力安排到企业中最需要又最能发挥其才干的岗位上,以保持生产系统的协调。 合理配置人力,就是调整和优化企业的劳动组合,使得生产经营各环节人力均衡,人岗匹配,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 3.人力发展 人力发展是指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以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人力发展是企业最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的要素。因此,企业应重视员工培训,舍得智力投资,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员工自我发展的积极性。有了高素质的员工,就有了强大的竞争力,有了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4.员工激励 员工激励是指激发员工的热情,调动人的积极性,使其潜在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企业激励水平越高,员工积极性越高,企业的劳动生产力也就越高。这是许多企业管理者学习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等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出发点。 人力资源开发的这四个基本要素紧密相连,缺一不可,是保证企业人力资源数量合理、配置优化、整体素质提高、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作用的基础。 五、 员工选聘 员工选聘包括招聘和选拔两个方面,是企业寻找、吸收那些有能力、有兴趣到本企业任职的应聘人员,并从中选出适宜人员予以录用的过程。 1.选聘的原则 在选聘工作中应坚持计划性原则。企业必须按照国家法令、法规和政策,根据企业不同阶段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制定人力资源计划。在此计划引领下,根据人力资源需求的轻重缓急制定分阶段的人员招聘计划。在人力资源招聘计划的统筹下,以任人唯贤、择优录用的态度,为应聘人员创造一个平等的竞争机会,也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选聘优秀人才的通道。同时,企业必须制定科学而又切合实际需要的岗位用人标准和规范,为严格考核选拔合格人员提供录用的客观依据;必须形成一套科学的考核方法体系,保证招聘工作的公正性;必须制定出一套科学而实用的操作程序,使招聘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提高工作效率。 2.选聘的程序 根据人员选聘的上述基本原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当严格按一定的程序实施,招聘选拔工作:①进行岗位分析和岗位评价;②提出招聘计划的报告;③公布招聘简章,其内容包括招聘的范围、对象、工种、条件、数量、性别比例、待遇和方法等;④接受招聘对象报名;⑤进行招聘考试;⑥考试合格的人员进行体检;⑦连同考试材料、体检表、本人档案以及本人提交的其他有关材料一并报送企业人事主管;⑧发录用通知书,签订劳动合同。 3.选聘的方法 人员选聘方法是对应聘者进行评价,从而决定是否将其录用的方法。人员选聘方法主要有三类:背景履历分析法、面谈法、测验法。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或几种方法同时采用,都是为了判断一个应聘者是否适合他所应聘的具体岗位,是对应聘者个人素质的综合评价,特别,是较高层次职位(如管理与技术岗位)的应聘者。 六、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企业创新活动的重要领域,许多学者和实践者对此有积极的贡献,下面是对部分学者贡献的简单介绍。 索罗提出技术创新成立的两个条件,即新思想来源和以后阶段的实现发展。这一“两步论”被认为是技术创新概念界定研究上的一个里程碑。此后,不少学者都在技术创新概念上作过较接近的研究,到1962年,才由伊诺斯在《石油加工业中的发明与创新》一文中首次直接明确地对技术创新下定义。伊诺斯认为,“技术创新是几种行为综合的结果。这些行为包括发明的选择、资本投入保证、组织建立、制定计划、招用工人和开拓市场等”。显然他是从行为集合角度来定义技术创新的。另外,林恩则首次从创新时序过程角度来定义技术创新,认为技术创新是“始于对技术的商业潜力的认识而终于将其完全转化为商业化产品的整个行为过程”。 曼斯费尔德的研究对象主要侧重于产品创新,对技术创新的定义常为后来的学者认可并采用。他认为,产品创新是从企业对新产品的构思开始,以新产品的销售和交货为终结的探索性活动。厄特巴克在20世纪70年代的创新研究中独树一帜,他在1974年发表的《产业创新与技术扩散》中认为,“与发明或技术样品相区别,创新就是技术的实际采用或首次应用”。 弗里曼是技术创新方面的著名学者,他对创新的研究有两个特点:一是作为一个经济学家,更多地从经济角度来考察创新;二是把创新对象基本上限定为规范化的重,要创新。他认为,技术创新在经济学上的意义只是包括新产品、新过程、新系统和新装备等形式在内的技术向商业化实现的首次转化。因此他在1973年发表的《工业创新中的成功与失败研究》中认为,“技术创新是一个技术的、工艺的和商业化的全过程,其导致新产品的市场实现和新技术工艺与装备的商业化应用”。其后,弗里曼在1982年的《工业创新经济学》中明确指出,技术创新就是指新产品、新过程、新系统和新服务的首次商业性转化。 20世纪80年代中期,缪尔塞对几十年来在技术创新概念和定义上的多种主要观点和表述作了较系统的整理分析。在其收集的300余篇相关论文中,约有3/4的论文在技术创新界定上接近于以下表述:当一种新思想和非连续性的技术活动经过一段时间,后,发展到实际和成功应用的程序,就是技术创新。在此基础上,缪尔塞将技术创新重新定义为:技术创新是以其构思新颖性和成功实现为特征的有意义的非连续性事件。这一定义突出了技术创新在两方面的特殊含义:一是活动的非常规性,包括新颖性和非连续性;二是活动必须获得最终的成功实现。应当说,这一定义是比较简练地反映了技术创新的本质和特征的,但至今国外仍未形成严格统一的技术创新定义。 技术创新的分类方法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两大范畴:一是宏观与微观分类法,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