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国家高校教师资格证评估题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年《高校教师资格证》试题 一 , 单选题 (共20题,每题1分,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1. 【问题】 人的认知过程、情绪情感和意志统称为( )过程。 A.个性心理 B.心理过程 C.心理现象 D.个性倾向性 【答案】 B 2. 【问题】 部分教师上课自由散漫、迟到早退,或者仪表不整、举止粗俗,这反映了这些教师的道德现状存在的问题是( )。 A.价值观念单薄 B.育人意识退化 C.角色意识淡化 D.敬业精神弱化 【答案】 C 3. 【问题】 有关传统美德的认识错误的是( )。 A.是传统道德规范体系的中心 B.是中国古代道德文明的精华 C.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D.是师德教育的核心 【答案】 D 4. 【问题】 ( )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由感官觉察、注意、辨别、转换、记忆等内在的心理活动以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过程。 A.意义学习 B.行为主义学习 C.建构主义学习 D.信息加工学习 【答案】 D 5. 【问题】 人的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 )。 A.家庭的需要 B.成功的需要 C.实现理想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答案】 D 6. 【问题】 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现等心理成分属于( )。 A.心理动力 B.心理过程 C.心理状态 D.心理特征 【答案】 A 7. 【问题】 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时间是( )。 A.1789年 B.1879年 C.1859年 D.1689年 【答案】 B 8. 【问题】 强迫性的过度使用网络和剥夺上网行为之后出现的焦躁和情绪行为被定义为( )。 A.网络成瘾 B.网络依赖 C.强迫症 D.情感障碍 【答案】 A 9. 【问题】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 )及其规律的科学。 A.心理规律 B.心理特征 C.心理现象 D.心理品质 【答案】 C 10. 【问题】 社会思潮是一种( )。 A.社会文化现象 B.社会道德现象 C.社会意识现象 D.社会精神现象 【答案】 C 11. 【问题】 ( )是个人对自己是否具备达到某一行为水平的能力的评判。 A.内在动机 B.自我效能 C.自我奖惩 D.自我强化 【答案】 B 12. 【问题】 狭义的文化的核心是( )。 A.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 C.价值观及其行为方式 D.制度文化 【答案】 C 13. 【问题】 在心理学中首创“两难故事法”研究人的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 A.皮亚杰 B.柯尔伯格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答案】 B 14. 【问题】 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 )。 A.正相关关系 B.U型关系 C.倒U型关系 D.负相关关系 【答案】 C 15. 【问题】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主体是( )。 A.高中生 B.大学生 C.高中教师 D.大学教师 【答案】 B 16. 【问题】 ( )是指为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A.学习动机 B.学习方法 C.学习活动 D.学习心理 【答案】 A 17. 【问题】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 )的学科。 A.社会对心理制约 B.心理现象产生机制 C.心理的发生、发展 D.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 【答案】 D 18. 【问题】 对高校教师自制道德品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教师在心理具有很强的自制力 B.高校教师需要培养自己的道德控制能力,学会“情绪管理” C.具有强自制力的高校教师能高质量地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 D.高校教师需要杜绝一切外界因素的影响 【答案】 D 19. 【问题】 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 A.准备律 B.练习律 C.效果律 D.动机律 【答案】 C 20. 【问题】 心理学上的“水下击靶”实验所支持的迁移理论是( )。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概括说 D.关系转换说 【答案】 C 二 , 多选题 (共20题,每题2分,选项中,至少两个符合题意) 1. 【问题】 在下面心理现象中属于心理过程的是( )。 A.认知过程 B.意志过程 C.个性倾向性 D.个性心理特征 【答案】 AB 2. 【问题】 从西方中世纪起就已存在的古老专业是( )。 A.医师 B.教师 C.律师 D.牧师 E.工程师 【答案】 ABCD 3. 【问题】 专业属性或标准可概括为( )。 A.专门性与高深性 B.服务性与伦理性 C.教育性与组织性 D.合法性与自主性 E.他律性与发展性 【答案】 ABCD 4. 【问题】 高等学校校长的任职条件包括( )。 A.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B.在中国境内居住 C.本科以上学历 D.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专业技术理论和知识 【答案】 ABD 5. 【问题】 以学科或专业为基础,分门别类地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是( )。 A.高等教育 B.专业教育 C.职业教育 D.基础教育 【答案】 AB 6. 【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判断的内涵有( )。 A.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B.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C.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D.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答案】 ABCD 7. 【问题】 《教育法》对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可行使的权利作了多方面的规定。其中包括( )。 A.自行修改章程 B.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 C.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D.聘任教师 【答案】 BCD 8. 【问题】 高校培养目标的评价作用包括( )。 A.高校培养目标对教育的发展方向和人的发展方向起着一种制约作用 B.高校培养目标对教育活动起着支配、调节和控制作用 C.高校培养目标是衡量和评价高等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D.高校培养目标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价值标准 【答案】 CD 9. 【问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国高校课程改革出现的课程内容综合化的趋势,归纳起来有以下模式( )。 A.麻省理工学院(MIT)模式 B.牛津模式 C.哈佛模式 D.筑波模式 E.剑桥模式 【答案】 ABD 10. 【问题】 以学科或专业为基础,分门别类地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是( )。 A.高等教育 B.专业教育 C.职业教育 D.基础教育 【答案】 AB 11. 【问题】 当代人文教育中,要提升人文素养,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 A.更新教育理念 B.积累人文知识 C.提升责任情感 D.增进艺术涵养 【答案】 ABCD 12. 【问题】 教师道德的一般功能主要包括( )。 A.调节功能 B.教育功能 C.认识功能 D.激励功能 【答案】 ABCD 13. 【问题】 教育法规包含的内容( )。 A.宪法中的有关教育的条款 B.教育法律 C.教育行政法规 D.教育的地方性行政法规 【答案】 ABCD 14. 【问题】 福建真题:按照“法律后果”的内容,可将教育法律规范分为( )。 A.制裁性规范 B.奖励性规范 C.义务性规范 D.授权性规范 【答案】 AB 15. 【问题】 社会思潮的内涵包括以下内容( )。 A.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 B.反映了一定民族、阶级、阶层或社会群体利益 C.具有一定理论色彩 D.会造成社会生活的不稳定 【答案】 ABC 16. 【问题】 搞好课堂教学要做到( )。 A.目的明确 B.内容正确 C.方法得当 D.形式合理 【答案】 ABCD 17. 【问题】 作为高校教师,如何正确对待教师荣誉( )。 A.把履行教师道德义务当作荣誉的前提和出发点 B.正确处理耻辱感和荣誉感的关系 C.划清虚荣心和荣誉感的界限 D.正确处理好个人荣誉和集体荣誉的关系 【答案】 ACD 18. 【问题】 印象管理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因素是什么( ) A.外表 B.社会身份 C.自信 D.自我观念 【答案】 BD 19. 【问题】 对教师道德评价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教师道德评价通过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的形式进行 B.教师道德行为评价规定着教师应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 C.教师道德行为评价规定着什么是善行,什么是恶行 D.教师道德评价既是对教师行为的道德监督,又起着一种裁决的作用 【答案】 ABCD 20. 【问题】 健康的传播效果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 A.知晓健康信息 B.健康概念认同 C.态度转变 D.采纳健康行为 【答案】 ABCD 三 , 大题分析题 (共5题,每题8分) 1. 在由江苏省教育厅主办的首届江苏省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学前教育专业)上,各项技能比赛竞争激烈,师德问题则是笔试环节的重点。参加竞赛的选手表示,虽然理论笔试没有出现最近广为人知的“温岭虐童”案例,但很多题目都与师德有关系。南京幼儿高等师范学校唐志华校长指出:“各项技能很重要,但比技能更重要的是师德。”(材料来源:2012年11月4日《现代快报》)请结合案例,联系实际谈谈当前广大教师加强师德修养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加强师德修养。 【答案】(1)师德修养的必要性:师德修养是指教师为了培养高尚的师德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陶冶的工夫及其所达到的师德水平和精神境界。大学教师加强师德修养十分必要。①是教师个体职业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要求;②是教育现代化对教师的要求;③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2)①加强学习,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加强学习,是教师师德修养的必要途径。学习是修养的前提。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要学习师德修养的理论,深刻理解教师道德规范和要求,明辨道德是非,提高遵守师德规范和要求的自觉性;要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这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一个基本要求。②勤于实践磨炼,坚持知与行相结合。教育实践是正确师德观念的认识来源,只有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才能正确认识教育活动中的各种利益和道德关系,才能修养良好的师德品质。总之,只有积极参加实践,坚持知行合一,才能很好地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③树立榜样,虚心向他人学习。树立道德榜样是提升师德修养的重要方法。学习先进教师的优秀品质,主要有两个途径:多读教育界名人的传记和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学习身边的模范教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成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