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青浦区教育系统招考聘用115名教师(自我检测)模拟卷{2}

举报
资源描述
上海市青浦区教育系统招考聘用115名教师(自我检测)模拟卷 答题时间:12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试卷试题:共200题 题型 单选题 多选题 填空题 判断题 简答题 公文写作 合计 统分人 得分 一.单选题(共100题) 1.1951年,第一个吕剧院团济南市鲁声琴剧团(济南市吕剧团)成立。吕剧又名“化装扬琴”“琴戏”,是中国八大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山东和江苏、安徽、东北三省部分地区,迄今有100多年的历史。其中,被称为“吕剧四大件”的乐器是_____。 A: 坠琴、扬琴、三弦、琵琶 B: 柳琴、扬琴、三弦、琵琶 C: 二胡、扬琴、柳琴、琵琶 D: 坠琴、扬琴、三弦、二胡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吕剧四大件”有坠琴、扬琴弦、琵琶。故本题答案选A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2.公共行政职能是以政府为主的公共部门在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它反映了政府等公共部门的:_____ A: 行为方向和基本任务 B: 内部组织结构 C: 职位分类和品位分类 D: 根本诉求和存在需求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公共行政职能是以政府行政机关为主的公共部门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依法管理过程中具有的职责和作用,它明确了公共行政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向。故本题答案选A。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3.甲、乙共谋杀害在博物馆工作的丙,两人潜入博物馆同时向丙各开一枪,甲击中丙身边的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文物,造成文物毁损的严重后果;乙未击中任何对象。关于甲、乙的行为_____是正确的。 A: 甲成立故意毁损文物罪,因为毁损文物的结果是甲故意开枪的行为造成的 B: 甲、乙成立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C: 对甲应以故意杀人罪和过失损毁文物罪实行数罪并罚 D: 甲的行为属于一行为触犯数罪名,成立牵连犯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共同犯罪是指二个以上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达成共同的犯罪故意并实施犯罪行为。本题明确指出甲、乙是共谋杀害丙,并同时向丙各开了一枪,由此很容易就得出甲、乙两人成立故意杀人罪的共犯。未击中丙是一行为触犯两个罪,应是想象竞合,对想象竞合犯,应采取“从一重罪处断”的原则,按行为所触犯的数个罪名中法定刑最重的罪名定罪处刑。因此,对甲只能以故意杀人未遂论处。ACD项都是干扰项。故本题答案选B。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4.在学术论文修改中,为保证文章精炼不臃肿,需特别注意_____。 A: 词句推敲 B: 过渡照应 C: 舍得割舍 D: 详略得当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凡是不能充分体现论点的材料,与论点关系不紧密的可用可不用的材料,失误、失实,让人觉得有疑点、有歧义的材料都要毫不可惜地删去,从而既保证材料能有力地支持论点,又能使论文精炼而不臃肿。故本题答案选C。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5.事业单位通常以_____为主要发展取向,具有社会和经济双重效益 A: 单位利益 B: 人民利益 C: 国家利益 D: 社会公益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D【解析】事业单位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为社会公共利益而由国家举办或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社会服务组织.故选D。 6.绿V客:提倡节约、环保的人,他们践行“地球一小时”的环保活动,每周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行动并付诸实施,“V客”为英文“week”的英译。 假设上述定义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则下列不属于绿V客的是:_____ A: 小李从本周起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邻居看到后也纷纷效仿 B: 小叶在网上写了一篇文章,倡导环保理念,他自己也身体力行 C: 小张上周上班不开车,本周买菜自带菜篮 D: 小王为了减肥,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始节食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绿V客的定义要点是:①提倡节约、环保;②每周选择一个行动并付诸实施。A、B、C三项都符合定义;D项减肥、节食不符合定义要点。故答案选D。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7.我国将_____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并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 A: 8月15日 B: 9月3日 C: 7月7日 D: 10月5日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故本题答案选B。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8.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_____。 A: 实践主体的素质的差异 B: 实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C: 社会实践总要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 D: 实践受到实践主体的认识水平的制约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就是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无条件性。它强调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确定不移的,凡是在实践中被证明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凡是被实践推翻的见解就是谬误。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实践标准的相对性、条件性,它强调的是辩证的理解实践标准,不能把它绝对化。一定历史阶段上的具体实践,由于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完全证实或推翻现存的一切思想和理论;因为客观世界是变动发展的,实践也在随之不断发展,因而实践的检验不是一次性的。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本题所属考点-《马哲》 9.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市场监管,稳定市场预期,______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 遏制 B: 遏止 C: 抵制 D: 制止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遏制”意为制止,控制。“遏止”意为阻止。“制止”指强迫使停止,不允许继续进行。“抵制”指阻止某些事物,使不能侵入或发生作用。国务院采取一系列措施只能是控制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而不是强行阻止房价上涨。故选A。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0.下列哪项没有运用热胀冷缩原理_____ A: 医生用水银温度计给病人量体温 B: 架设电线时,两个电线杆之间的电线要略有下垂 C: 古代人在冬天往岩石缝里灌水,水结冰后膨胀使岩石碎裂 D: 夏季自行车胎不能打太足的气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解析】C。考察热胀冷缩原理,A选项和D选项往往考生都能看出,符合生活常识,但是B选项物体受热时会膨胀,遇冷时会收缩。这是由于物体内的粒子(原子)运动会随温度改变,当温度上升时,粒子的振动幅度加大,令物体膨胀;但当温度下降时,粒子的振动幅度便会减少,使物体收缩。这是典型的热胀冷缩原理,但是却需要运用物理方面的知识,对考生要求至高,可见一般。C选项明确写明水结冰后膨胀使岩石碎裂,这个选项是因温度变低而导致岩石胀裂,题目考查的明显是冷缩。只要细心一些的同学都不会做错这个题。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1.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厦。这一事实说明_____。 A: 意识产生物质 B: 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 C: 意识决定物质 D: 意识创造物质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意识与物质的相互转化。建造大楼,第一步是搞设计,然后才有大楼的建成,这只能说明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并不能得出意识是第一性的。“意识转化成物质”是需要条件的。这一条件就是必须是正确的意识指导实践在改造世界中获得成功。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2.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之所以不会发生流通中货币量持续地严重过多或过少现象,直接原因在于_____。 A: 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能自觉地调节货币流通量 B: 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能自觉地对货币需要量进行科学预测 C: 货币的世界货币职能能使货币在世界范围内流通,从而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D: 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能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量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被保存起来。执行该职能的货币从本质上讲必须是现实的、足值的金属货币。在现实生活中,在币值稳定的情况下,银行储蓄存款可以成为货币通行的贮藏方式。但金属货币的贮藏能够起到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而纸币的储蓄则不能。 13.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一次考试,参加考试的是各省举人及国子监监生。这一考试是_____ A: 会试 B: 乡试 C: 殿试 D: 院试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 A 解析: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取得参加中央一级的会试的资格。第一名叫解元。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会试在乡试的第二年举行),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又称中式进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是科举制度最高级别的考试,殿试试题由内阁预拟,然后呈请皇帝选定。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4._____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A: 发展的观点 B: 物质的观点 C: 真理的观点 D: 实践的观点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核心的、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构建原则,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离开了实践这个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就不可能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个思想体系,也不可能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故本题答案选D。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5.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最主要指标是_____。 A: 人均国民收入 B: 工农业生产总值 C: 国民生产总值 D: 当一国的民间需求过旺时,宜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 C 解析: 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指标有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但是主要的指标是国民生产总值,即GNP。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所以选择C选项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6.“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_____。 A: 曹操、曹丕、曹植 B: 苏洵、苏拭、苏辙 C: 班彪、班固、班超 D: 杜甫、杜牧、杜荀鹤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北宋时期四川的苏洵及其两子苏轼、苏辙合称为“三苏”,均位于唐宋八大家之列。这首诗是朱德写下的,是对三苏父子的高度评价。故本题答案选B。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17.国家在发展经济、教育和文化,保护资源与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体现了国家的:_____ A: 统治属性 B: 阶级属性 C: 主权属性 D: 社会属性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国家具有社会属性,即国家执行公共事务和社会职能的属性。这种属性不是直接解决阶级之间的关系和斗争,而是解决国家的各种公共事务,如对自然资源、生态平衡、医疗卫生、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的管理,对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的管理等。故本题答案远D。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