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电大社区心理学考核任务册(纸质)

上传人:G****1 文档编号:334506534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开电大社区心理学考核任务册(纸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国开电大社区心理学考核任务册(纸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国开电大社区心理学考核任务册(纸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国开电大社区心理学考核任务册(纸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国开电大社区心理学考核任务册(纸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开电大社区心理学考核任务册(纸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开电大社区心理学考核任务册(纸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文和作业联系qq2019910207或咨询微信15927685953,为了准确获取需要资料请在付费前加qq或微信咨询,请认真核对是您需要的题目后再付费!社区心理学考核任务册第一部分 平时作业社区心理学作业一说明:本次作业对应教材第一、二章的内容,请于第 9 周提交。一、名词解释(每个名词 2 分,共 10 分)1. 社区心理学2. 社区管理3. 个体价值体系4. 社会价值体系5. 增能二、问答题(每题 7 分,共 56 分)1. 如何认识和理解社区?2. 分析社区心理学的内涵。3. 社区心理学的发展现状是怎样的?4. 如何理解心理健康的含义?5. 怎样认识社区心理学中的个体价值?6. 社区心

2、理学中的人际关系价值是怎样的?7. 有助于社区心理学家认识自身工作的价值干预原则有哪些?8. 不同流派的心理学理论是如何界定人性观的?三、论述题(共 1 题,14 分)社区心理学有一个重要的观点是多方参与与多方平衡的社区问题的解决过程,有时候是一个“浪费的民主过程”,但重要的不是最终结果,而是过程中的讨论。甚至有学者提醒说对于一个观点没有异议或被认为绝对正确的时候,恰恰是我们需要高度反思的时刻。试从社区管理的角度出发具体论述此观点。四、案例分析题(共 1 题,20 分)2011 年 1 月,杭州图书馆对乞丐和拾荒者免费开放的旧闻在微博上重提,杭图坚持了 8 年的这一做法“一直引起一些读者的不满

3、”,而馆长褚树青说: “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选择离开。”此言得到了广大网友的称赞, 网友说:今天他们只是穿着衣衫不整,但是明天我们有可能突然变得“精神不整”。2014 年 11 月,拾荒老人在杭图看书前自发洗手的新闻也曾引起了很多人关注。拾荒老人叫韦思浩,77 岁,是一名退休教师。尽管衣裳难免有污渍,老人进杭州图书馆看书前,总会把手洗得特别干净。他解释,杭图没有规定拾荒者必须洗手,但每次看书前他都会将手洗净,“不要把书弄花了”,“我一身病痛又无人照顾,时常心情抑郁,要通过看书读报暂时忘记忧愁。一看到正能量的文章,就会高兴很久。”老人找到了喜爱的报纸,顾不得回到自习区入坐,站在原地就

4、读了起来。管理员张海清记得,老人几乎每周都会来两三次,尤为喜欢看时政类书籍。2015 年 12 月 13 日,老人被撞伤医治无效身亡。直到离开这个世界,他的秘密才被家人发现。“父亲每月有 5000 元的退休金,单位给他分了房子, 他却喜欢在街上捡垃圾卖。”女儿对父亲曾有很多不满,“我们都生活在外地, 想让他和我们住,他不肯,想给他装修一下房子,他也不肯,说太浪费,要给他买手机他也不要”。埋怨、不解、心疼,复杂的情绪一直夹杂在父女之间。整理遗物时,女儿们才发现一沓沓小心收藏好的助学证明和书信,多年来的所有误解才解开。几十张从几百元到几千元的捐助证明,静静地展示着老人这些年的生活。遗物中,还有一张

5、签了名的遗体捐赠志愿表。至此,女儿们终于明白,父亲不是冥顽不灵的“老固执”;社会也终于知道,老人并非生活窘迫的拾荒者。试从社区心理学家的视角,运用社区心理学中的社会价值的观点分析本案例。社区心理学作业二说明:本次作业对应教材第三、四、五章的内容,请于第 12 周提交。一、名词解释(每个名词 2 分,共 4 分)1. 组织2. 家庭治疗二、问答题(每题 7 分,共 42 分)1.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得以发展的表现是怎样的?2. 老年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3. 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和原则有哪些?4. 为什么要重视组织中的个体心理健康问题?5. 简述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历史观。6. 从社会心理学视角

6、来看性别差异是怎样的?三、论述题(共 1 题,14 分)请根据埃里克森的人生发展阶段理论来分析从个体出生到死亡过程中的重要转折点,以及这些转折点可能遇到的问题,并从社区心理服务的角度分析应对策略。四、案例分析题(每题 20 分,共 40 分)1. 菲利普津巴多是斯坦福大学退休的美国心理学家。他的父母是意大利西西里岛人,他出生在美国纽约的南布朗克斯区。1969 年他进行了一项社会心理学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放在相对混乱的的南布朗克斯区和他所工作的斯坦福大学所在地加州帕拉奥托的中产阶级社区,然后用隐藏的摄像机记录人们的行为。一天之内,放在南布朗克斯区的汽车遭到 23 次破坏性的拆卸、攻

7、击,而在帕拉奥托区的汽车却没有被任何人动过,而且,直到实验结束把车开走,有 3 位邻居打了报警电话。试从社区社会环境与个体行为的角度分析此案例。2. 以下是两个实验,两组实验的被试均为美国人和日本人。思维差异的实验:要求被试看一段 20 秒的动画片段,然后描述自己所看到的是什么。被试的描述中所说的第一句话作为被试是先注意到突出的目标还是背景的指标。结果发现美国人最先提到目标的频率远比日本人多,而日本人更多地首先注意到背景。并且日本人也比美国人更容易注意背景与主体的关系。这也意味着两种不同的特征捆绑策略,将特征单独识别并进行序列加工,还是把不同的特征捆绑在一起识别。以日本人为代表的东亚人显然更倾

8、向于后者,这是一种整体思维的表现,而以美国人为代表的西方人则倾向于独立加工,是一种分析思维的表现。东亚人的这种整体思维还体现在一些东方特有的学问上,比如周易,比如风水。面孔识别和表情表达与识别实验:在一项对面孔进行亚洲面孔与西方面孔的学习、再认与分类的眼动实验中,东西方被试的注视点分布出现差异。西方人符合此前传统上认为的人类对面孔识别的策略:集中与双眼与嘴部,大致是一个三角形的区域;然而东方被试却把注视点集中在更加中心的地方鼻子。对于以美国人为代表的西方人来说,更愿意表现出明显的表情,也就是用嘴部比较多,所以他们的表情文字是这样: 快乐 : ) ,悲伤 : ( 。对于以日本人为代表的东方人来说

9、,由于更加倾向于内敛,希望控制自己不要做出过夸张的表情,于是会更多的控制嘴巴的活动,但是由于控制眼睛活动比较难,所以会用眼部运动来表达情绪,日本人的表情文字是这样:快乐 (_) ,悲伤 (; _ ;) 。相应的,识别表情的时候,美国人更倾向与从嘴巴来判断;日本人则会从眼睛判断。以上的两组实验采用的是什么方法论策略?如何理解这种方法论策略?以上的实验具体采用的是哪种研究策略?你认为能否在可信度和有效度两方面得出公平的研究结论?社区心理学作业三说明:本次作业对应教材第六、七、八章的内容,请于第 15 周提交。一、名词解释(每个名词 2 分,共 4 分)1. 临床心理学2. 社区支持二、问答题(每题

10、 7 分,共 42 分)1. 什么是精神疾病治疗的去机构化运动?2. 简述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主要理论。3. 现代社区精神具有哪些功能?提炼社区精神需要注意哪些原则?4. 什么是社区抗逆力?简单分析社区抗逆力要素。5. 什么是行动研究?行动研究的主要过程是什么?6. 怎样设计社区服务方案?三、论述题(共 1 题,14 分)为什么在社区心理学中需要强调赋权?这与我国目前的社区发展背景和社区居民素质之间会有怎样的相互作用?这种理念是否适合于我国农村社区?四、案例分析题(每题 20 分,共 40 分)1. 华兴社区由拆迁户为主的“宁兴小区”,城市年轻白领聚合的“海光新都”,以及富裕阶层为主体的别墅区“京

11、华苑”三个贫富差距较大的小区组成。高楼格局阻隔了邻里的联系和交流,私家车多,小区离公交车站远等特殊原因,给老人和孩子的出行带来了不便。对此社区对所有的有车族进行了意愿调查,借助社区网站征求车主意见,通过入户调查了解居民的需求,建立了顺风车队。起初有 7 名车主愿意加入,社区为这些车主建立了“爱心车主资源库”,给加入的车主发亲情卡和一张积分卡,车主凭此卡可到辖区的汽车美容店享受折扣优惠服务。车主每服务一次,积分卡后面就会多一个笑脸娃娃,随着笑脸娃娃的积累,他们将享受到更加优惠的打折洗车、装潢服务。社区的用心经营让顺风车队逐渐壮大, 由原来的 7 辆发展到了现在的 34 辆。有了顺风车,邻里之间、

12、小区之间慢慢地越来越熟悉,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让三个小区间产生了互助:条件较好的两个小区为宁兴小区的居民建立了爱心基金,提供了就业岗位;宁兴小区的居民也想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回报帮助他们的人,纷纷加入了义务巡逻队,每天两次为三个小区义务巡逻。“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这一简单而朴实的互助理念, 把三个贫富差距较大的小区居民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促进了小区与小区之间的和谐。请从社区归属感的角度分析该案例。2. 某女,1980 年结婚,婚后多年不孕,四处就医。1987 年妇科手术后有短时间不适,引起了其恐慌,听同事说有患癌的可能,更加紧张,感到心慌、气促。后不适感消失仍恐惧患有不治之症,又怕不能生

13、育会被丈夫抛弃。失眠、烦躁、易激怒,对外界环境兴趣降低,但尚能坚持工作和操持家务。3 个月后症状加重,并出现发作性极端烦躁、坐卧不宁、呼吸急促、胸闷、心悸、出汗、手脚麻木。自觉会发疯、变傻,有濒死感,每次发作持续半个小时至 1 小时不等,几乎每天皆有发作。发作间歇期仍有烦躁,担心再发,但尚能控制自己。至 5 月份,症状更加严重,已无明显间歇期,整日处于惶恐不安之中,有明显的自杀企图,主要是因为“太难受了”,但同时又怕死。经常无故找爱人吵闹,将自己的不适归咎于爱人不关心、不理解。彻夜不眠,也不让爱人安睡,对爱人十分苛刻,要求他百依百顺,否则就大吵大闹。怕听收音机,怕看电视,怕人打扰,但周围无人又

14、感到十分孤单。看到离婚或丧偶的女性则触景生情,心中出现“一阵阵绞痛”。整日愁眉苦脸,喋喋不休,叫喊“不得了”,有时甚至在地上打滚。至此,已完全丧失工作和操持家务的能力,生活难以自理。后经医院诊断为焦虑症。请根据此患者的表现分析其属于哪种焦虑类型?如何对她进行社区服务?你认为在社区对其进行治疗和康复可以选择哪些途径?第二部分 实践活动(选做一题)说明:请在第 12 周布置,应在第 17 周提交。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可选择参考题目,也可自行设计与学习内容和工作实际相关的课题开展活动。评分标准:满分 100 分。活动真实 10 分;要件齐全 10 分;内容具体 40 分;评价客观、建议或策

15、略可行 40 分。活动参考题目:1. 请你根据家庭生命周期的观点,采访一个熟悉的已经步入老年阶段的家庭,了解他们的家庭的成长经历,并根据这个素材整理出他们的家庭发展周期特征,在此基础上谈谈你个人对这个理论的认识。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545B.tmp.png家庭生命周期调查表受访家庭基本情况(年龄、性别、生活环境、教育文化程度、过去的职业、经济状况、子女的受教育及工作情况、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赡养现状等)家庭生命周期观 点(简述齐尔贝奇的家庭生命周期观点)受访家庭成长经 历表现(具体呈现收集的受访家庭成长素材)分析整理受访家庭素材(根据家庭生命周期观点将素材分成表现家庭形成、发展、稳定到解体的三个阶段, 分析以上三阶段的具体素材,每个阶段可以举出典型或重要事例佐证分析说明,整理出受访家庭发展周期特征)自我认识(结合受访家庭发展的情况,访问者谈谈对家庭生命周期观点的认识,就某阶段作具体的建设性阐述。)2. 请以你生活中接触到的一个精神疾病患者或有心理障碍的人为例,在不对他(她)有可能造成伤害和影响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通过各种线索了解他(她) 的状况,然后从生理心理社会的视角,收集并分析他(她)的资料,并从社区精神康复的视角尽可能多地提出可能对他(她)有益的各种建议。file:/C:Users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