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环评报告书

举报
资源描述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公示稿) 委托单位:宿迁市宿豫区交通运输局 编制单位: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二〇二二年八月 目录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目录 第 1 章 概述 1 1.1 项目背景及由来 1 1.2 环评工作过程 2 1.3 项目概况 2 1.4 分析判定相关情况 2 1.5 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5 1.6 报告书主要结论 5 第 2 章 总则 6 2.1 编制依据 6 2.2 评价目的 9 2.3 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 10 2.4 评价等级与评价重点 15 2.5 评价范围与评价时段 16 2.6 相关规划与环境功能区域 17 2.7 环境保护目标 22 2.8 评价方法与工作程序 25 2.9 路线比选 26 第 3 章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29 3.1 工程概况 29 3.2 工程环境影响环节分析 52 3.3 污染物排放源强 55 第 4 章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62 4.1 区域环境概况 62 4.2 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70 4.3 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72 4.4 环境空气现状调查与评价 75 4.5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76 第 5 章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83 5.1 地表水环境 83 5.2 声环境 86 5.3 环境空气 101 5.4 固体废物 105 5.5 环境风险评价 107 5.6 生态环境 109 第 6 章 环境保护措施及可行性论证 116 6.1 设计期的环保措施 116 6.2 施工期防治污染和减缓影响的措施 117 I 6.3 营运期的环保措施 127 6.4 风险管理 134 6.5 环保措施和投资 136 第 7 章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138 7.1 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138 7.2 环境经济效益分析 139 第 8 章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142 8.1 环境保护管理计划 142 8.2 环境保护监测计划 145 第 9 章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47 9.1 工程概况 147 9.2 环境质量现状 147 9.3 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148 9.4 公众参与意见采纳情况 150 9.5 环境保护措施 151 9.6 环境经济效益分析 157 9.7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157 9.8 评价结论 158 II 第 1 章 概述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1章 概述 1.1 项目背景及由来 宿迁市位于长三角北翼、江苏省北部,是长三角北翼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地处徐 州、连云港、淮安中心地带,西侧与安徽接壤,是江苏省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辐射的重 要中转站。同时也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多个 国家战略交汇重叠区域,具有重要的交通战略意义。 2019年9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根据纲要,到2035年, 基本建成交通强国。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 人民满意度明显提高, 支撑国家现 代化建设能力显著增强; 拥有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 城乡区域 交通协调发展达到新高度; 基本形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 (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 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 。 根据《宿迁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送审稿) 》、《宿豫区“十四五”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送审稿) 》, “到2025年, 建成以高速公路为骨架、干线公 路为支撑、农村公路全覆盖的公路网络。实现88%乡镇15分钟上高速, 普通国省干线公 路乡镇覆盖率达到96% (青伊湖、屠园、石集等3个乡镇还未能实现干线公路覆盖) ”。 新扬高速是宿迁市的南北向交通骨干通道,在宿迁市东部,新扬高速北互通设置 单喇叭互通一处,向西通过迎宾大道与市区路网相接,但该互通缺乏向东的交通通 道,随着 S268 的建成通车,以及南北向 G235 的禁货及改建,区域内急需打通宿迁北 互通向东与 S268 衔接的交通要道,既实施规划344 省道先导段,疏解过境交通,从而 缓解市区交通压力,带动宿豫北部区域经济发展。 基于以上背景,为完善宿豫区公路网络布局,提高区域路网通达密度、提升公路 网的整体服务水平,改善人居环境,推进宿豫区城镇化建设,缓解项目所在地通道交 通拥挤,宿迁市宿豫区交通运输局拟建设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工程项目。 1 第 1 章 概述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2 环评工作过程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新建涉及环境敏感 区的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本项目全线长度 3. 192km,采用一 级公路标准建设,采用全部新建方案,道路沿线涉及李村、尤庄、陆宋庄等多个以居 住为主要功能的区域,因此本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为此,宿迁市宿豫区交通 运输局委托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担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的环境影响评 价工作,我公司在接受委托后成立了项目组,项目组在进行资料调研、现场调查、环 境监测、影响预测及污染防治措施等工作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北互通至 268 省道 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3 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宿迁市宿豫区,包括主线和匝道两部分。 主线:西起新扬高速宿迁北互通,起点桩号 K0+000,向东于 K0+436.624 处下穿 规划合新高铁,继续向东于 K0+620.713 上跨新扬高速设置 1 座上跨桥,于 K2+098.473 处与在建新大线北延交叉后继续向东,终于 268 省道,路线全长约 3. 192km。采用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车速 80 公里/小时,双向六车道,设大桥 567.2m/1 座,涵洞 25 道。 匝道:北起 K0+150.965 与主线交叉口位置,南至收费站入口位置,路线全长约 0. 15km。 1.4 分析判定相关情况 1.4.1 符合产业政策 本项目为公路及道路运输项目,项目的建设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 29 号)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员 会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 >有关条款的决定》中的鼓励类第二 十四条“公路及道路运输(含城市客运) ”。 2 对照《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2 年本)》和《关于修改<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2 年本) >部分条目的通知》,本项目 建设不属于其中的禁止类或限制类。 因此本项目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产业政策。 1.4.2 符合地方城市总体规划 本项目是宿迁市北部片区东西向的骨干道路,可以有效的连接宿豫区北部片区与 湖滨新区,是促进两个重要片区提供组团发展的联系通道。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 《宿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 。 1.4.3 符合“三线一单”管理要求 根据《宿迁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宿环发〔2020〕78 号),优先保护单元,指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的区域,包括生态保护红线和生态空间 管控区域。全市划分优先保护单元 64 个,占全市国土面积的 19.39%。生态保护红线 和生态空间管控区域涉及的优先保护单元按照国家和省最新批复实时调整。 重点管控单元,指涉及水、大气、土壤、自然资源等资源环境要素重点管控的区 域,主要包括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区和各级各类产业园区。全市划分重点管控单元 124 个,占全市国土面积的 8.69%。重点管控单元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及规 划环评等动态调整。 一般管控单元,指除优先保护单元、重点管控单元以外的其他区域,衔接街道 (乡镇)边界形成管控单元。全市划分一般管控单元 109 个,占全市国土面积的 71.92%。 对照宿迁市环境管控单元图,本项目位于其中的一般管控单元。本项目属于公路 及道路运输项目项目,符合文件中提到的“一般管控单元主要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基本要 求,加强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动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要求。因此, 本项目符合《宿迁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宿环发〔2020〕78 号)的要求。 (1)生态保护红线 3 第 1 章 概述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根据《江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规划》(苏政发〔2018〕74 号)和《江苏省生 态空间管控区域规划》(苏政发〔2020〕1 号),本项目不涉及江苏省国家级生态红线 区和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区,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江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规划 和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规划。 (2)环境质量底线 根据本项目的现状监测结果, 监测期间项目沿线声环境质量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 准》(GB3096-2008)。监测期间路北干渠和嶂山一干渠监测断面 BOD5 超过《地表水 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Ⅳ类标准,其余监测因子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 量标准》(GB3838-2002) Ⅳ类水质功能要求, 超标原因可能是沿线农业面源污染所致。 根据《宿迁市 2021 年度环境状况公报》, 项目所在区域为不达标区。为改善环境 空气质量, 宿迁市将持续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打赢蓝天保卫战, 宿迁市制定发布了 《2021 年度宿迁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计划》 ,同时采取了相应的实施方案。 本项目施工期采取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 随着施工期的结束, 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 消失; 运营期主要污染物为道路交通噪声、汽车尾气和桥路面径流等, 运营期采取隔声 窗、道路排水系统等相应污染防治措施后, 各类污染物的排放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良 影响, 对环境质量起正面提升与改善效应。即不会改变区域环境功能区质量要求, 能维 持环境功能区质量现状。 因此本项目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不会冲破区域环境质量底线。 (3)资源利用上线 本项目为公路建设工程,工程永久占地约 227.39 亩。本项目的建设不会影响区域 土地资源总量。 (4)环境准入负面清单 本项目不涉及江苏省国家级生态红线区和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区,不在周边的国 家级生态红线区和生态空间管控区范围内设置大临工程,对环境影响较小。本项目施 工期废水经处理后回用,营运期对沿线声环境质量超标的敏感点采取声屏障或隔声窗 等措施,因此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本项目为公路工程,不属于负面清单内的项目, 因此符合环境准入负面清单。 4 第 1 章 概述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5 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1)项目途经宿迁市宿豫区来龙镇,所经路段以耕地、园地、沟渠为主,沿线居 民区较集中。噪声评价范围内有 5 处声环境敏感点,噪声影响明显,采取技术经济可 行的降噪措施是必要的。 (2)本项目不涉及江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和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区。项目大 临工程涉及施工场地和施工便道,其施工期的影响较大。此外,营运期产生的交通噪 声也对周边居民等敏感点产生影响。因此,本项目需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施工期 施工噪声、施工扬尘、施工废水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公路施工占用土地、破坏植被对 生态环境的影响;运营期重点关注公路交通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1.6 报告书主要结论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符合 《宿迁市城市总体 规划(2015-2030)》 、 《江苏省省道公路网规划(2011-2020 年)》、《宿迁市快速 路网规划(修编)(2018-2035)》 、 《宿迁市宿豫区综合交通中长期规划(2019- 2035)》 和“三线一单”的要求。 在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营运阶段采取一定的环保 措施后,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将降低至最小,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项目建设是 可行的。 5 第 2 章 总则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2章 总则 2.1 编制依据 2.1.1 国家法律、法规、规章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 年修订), 2015 年 1 月 1 日施行;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 年修正), 2018.12.2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 ,2021 年 12 月 24 日通过, 2022 年 6 月 5 日施行;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 年 6 月修订), 2017.6.27;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 年修订), 2020.9.1;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 年修正), 2020.1.1;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7 年 11 月 4 日修正);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2011.3.1; (9)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2017.1.1; (10)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682 号, 2017.7.16; (1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 年版)》 ,2021.1.1; (12)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部令第 4 号, 2018.7.16; (13) 《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环 发[2012]49 号; (14) 《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10] 7 号; (15) 《关于在公路建设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若干意见》,交公路发 [2004]164 号; (16) 《关于公路、铁路(含轻轨)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噪声有关问 题的通知》(环发[2003]94 号), 2003 年 5 月; 6 (17) 《关于加强公路规划和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环发[2007]184 号; (18) 《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 [2012]77 号; (19) 《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98 号; (20)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国家发改委令[2019]第 29 号; (21) 《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2 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2 年 本)》,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2.5.23; (22) 《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 号),国务院, 2015 年 4 月 2 日。 (23)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 号; (24) 《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环评 [2016] 150 号),环境保护部, 2016.10.27。 2.1.2 地方法规、规章和规划 (1)《江苏省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江苏省人大常委会, 2018 年 3 月 28 日); (2)《江苏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江苏省人大常委会, 2018 年 3 月 28 日); (3)《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江苏省人大常委会, 2018 年 11 月 23 日); (4)《江苏省水污染防治条例》(江苏省人大常委会, 2020 年 11 月 27 日); (5)《江苏省文物保护条例》 (2017 年 6 月 3 日修正) ; (6)《江苏省土地管理条例》(2004 年 4 月 16 日起施行); (7) 《省政府关于印发推进环境保护工作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苏政发[2006]92 号); (8)《关于切实做好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的通知》(苏环管[2006]98 号); 7 (9)《关于切实加强危险废物监管工作的意见》(苏环规[2012]2 号,2012 年 10 月 1 日); (10)《江苏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苏政发[2005]92 号) ; (11)《省政府关于实施蓝天工程改善大气环境的意见》(苏政发〔2010〕87 号) ; (12) 《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固体废物内容编制的通知》(江苏省环境保护 厅,苏环办[2013]283 号); (13) 《江苏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苏 环办[2014]1 号, 2014 年 1 月 6 日); (14)《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管理的通知》(苏环办[2016]185 号); (15)《关于切实加强施工工地塑料防尘网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苏环办[2019]254 号); (16)《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规划的通知》(苏政发[2018]74 号); (17)《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规划》(苏政发[2020]1 号); (18)《省政府关于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2021-2030 年)的批复》, (苏政复[2022]13 号) ; (19)《省政府关于全省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案的批复》 (苏政复[2009]2 号) ; (20)《江苏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苏政发[2015]175 号); (21)《江苏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苏政发[2016]169 号); (22)《江苏省省道公路网规划(2011-2020 年)》; (23)《宿迁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宿迁市人大常委会, 2019 年 10 月 29 日); (24)《宿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 2.1.3 技术规范、导则和标准 (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 1-2016); 8 (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 (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 ; (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 (5)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21); (6)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22); (7)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HJ964-2018) (8)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B03-2006); (9) 《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技术导则》(HJ2034-2013); (10)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 (11) 《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HJ/T393-2007); (12)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公路》(HJ552-2010); (13) 《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B04-2010); (14) 《声屏障声学设计和测量规范》(HJ/T90-2004); (15) 《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04); (16) 《建筑环境通用规范》(GB 55016-2021)。 2.1.4 建设项目相关文件 (1) 项目环评委托书; (2)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宿迁市宿豫区交通运 输局、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 《宿迁市宿豫区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可行性研 究报告的批复》(宿豫发改[2021]197 号) 。 2.2 评价目的 (1)通过对本工程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可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本工程项目的 选线和建设的合理合法性。 9 第 2 章 总则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通过对工程评价范围内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调查研究,针对本工程项目 的设计、施工和营运各阶段,预测工程对沿线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提出防治污 染、减轻项目建设带来的环境影响的措施与对策,为项目的优化选线、合理布局、环 保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既促进当地经济的协调发展又保持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3)将环保措施、建议和评价结论反馈于工程设计和施工,为优化工程设计提供 科学依据,以减少或减缓由于工程建设而导致的对周围环境的负面影响。 2.3 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 2.3.1 环境影响识别 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B03-2006),对项目建设及运营可 能产生的各类环境影响因素按照长期、短期,可逆、不可逆,严重、一般、轻微等进 行矩阵列表分析,分析结果见表 2.3- 1。 表 2.3- 1 环境影响识别矩阵表 施工行为 环境资源 前 期 施工期 运营期 占 地 取、 弃土 路 基 路 面 桥 涵 材 料 运 输 机 械 作 业 运 输 行 驶 绿 化 复 垦 桥 涵 边 沟 生 态 资 源 土质 □ 地表水文 □ 地面水质 □ □ 水土保持 □ □ 水生生物 陆地植被 □ □ 陆栖动物 ■ □ □ 生 活 质 量 居住 ■ □ □ 声学质量 ■ □ □ 空气质量 □ □ 注: □/○:长期/短期影响;涂黑/白:不利/有利影响;空白:无相互影响。 2.3.2 评价因子 根据环境影响识别结果,拟建项目主要环境影响因素的评价因子见表 2.3-2。 10 第 2 章 总则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2.3-2 评价因子一览表 环境因素 评价因子 现状评价 施工期 运营期 地表水环境 pH 、CODcr、总磷、 BOD5 、氨氮、 SS、石油 类 BOD5 、CODCr 、氨氮、 SS、石油类 CODCr 、BOD5 、SS、石 油类 声环境 LAeq 、Ld 、Ln LAeq 、Ld 、Ln LAeq 、Ld 、Ln 环境空气 CO 、NO2 、PM10、 PM2.5 、O3 、SO2 沥青烟气、 TSP NO2 生态环境 植被、农田、水土流失 植被、农田、水土流失 绿化管理、景观环境 2.3.3 评价标准 2.3.3.1 地表水 (1) 环境功能区划 拟建项目沿线周边主要的地表水体是路北干渠和嶂山一干渠,根据《江苏省地表 水(环境)功能区划(2021-2030 年)》(苏政复[2022]13 号),路北干渠和嶂山一干 渠未划定功能区,本评价参照Ⅳ类水体进行评价。 表 2.3-3 沿线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序 号 名称 起点 终点 功能现状 水质目标 与项目位置 关系 执行依据 1 路北 干渠 老宿沭路 路北河 晓仰线 嶂山一 干渠 农用 Ⅳ 以涵洞形式 穿越 《江苏省地表水 (环境)功能区划 (2021-2030 年)》(苏政复 [2022]13 号) 2 嶂山 一干 渠 / / 农用 Ⅳ 项目北侧, 紧邻 《江苏省地表水 (环境)功能区划 (2021-2030 年)》(苏政复 [2022]13 号) (2)环境质量标准 表 2.3-4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执行标准(摘录) 适用水体 路北干渠、 嶂山一干渠 与项目关系 以涵洞形式穿越 项目北侧, 紧邻 标准依据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Ⅳ类标准 评价因子 浓度限值(mg/L) *pH 6~9 CODCr ≤30 总磷(以 P 计) ≤0.3 (湖、库 0.1) BOD5 ≤6 氨氮 ≤1.5 11 嶂山一干渠 ≤80 ≤0.5 适用水体 *SS 石油类 路北干渠、 注: SS 参照《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21)中的水作标准, pH 单位为无量纲。 (3)污染物排放标准 施工期产生的生产废水经处理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 (GB/T18920-2020) 相应标准后回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和绿化。具体污水排放执行标 准见下表。 表 2.3-5 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单位: mg/L) 项目 冲厕、车辆冲洗 城市绿化、道路清扫、消防、 建筑施工 pH* 6-9 6-9 色度 30 嗅 无不快感 浊度/NTU 5 10 溶解性总固体/ (mg/L) 1000 1000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 / (mg/L) 10 10 氨氮/ (mg/L) 5 8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mg/L) 0.5 0.5 铁/(mg/L) 0.3 - 锰/ (mg/L) 0.1 - * :pH 单位为无量纲 2.3.3.2 声环境 (1)环境功能区划 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宿迁市市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调整方案的通知》 (苏政发办〔2021〕46 号),本项目全线位于乡村区域,村庄原则上执行 1 类声环境 功能区要求,有交通干线经过的村庄可局部或全部执行 2 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 因 此,本项目建设前,对于周边区域属于无交通干线经过的农村区域,建设前现状应执 行 1 类标准。本项目属于交通干线,建设后,本项目边界线外 35 米外至评价范围以内 区域执行 2 类标准,边界线外 35 米内区域执行 4a 类标准。 具体见表 2.3-6。 表 2.3-6 宿迁市声环境功能区分类及适用区域 功能区 类别 适用区域 本项目所涉路段 0 类 适用于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 / 12 功能区 类别 适用区域 本项目所涉路段 1 类 适用于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 设计、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 域。 本项目建设前, 周边农村地区 2 类 适用于①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 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 区域; ②工业活动较多或有交通干线经过的村庄(执行 4 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的地区除外) ; ③集镇; 评价范围内除 4a 类的其他区域 3 类 适用于①以工业生产、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 需 要防止工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 域; ②独立于村庄、集镇之外的工业、仓储集中区。 / 4 类 4a 类 交通干线边界线外两侧一定距离内的区域: ①a) 相邻区域为 1 类声环境功能区, 距离为 50±5m; b)相邻区域为 2 类声环境功能区,距离为35±5m; c)相邻区域为 3 类声环境功能区,距离为 20±5m; 本项目道路、新扬高速、晓仰线等 交通干线两侧道路边界线外 35m 距离内。 4b 类 适用于铁路干线边界线外两侧一定距离以内的区 域: a)相邻区域为 1 类声环境功能区,距离为 50±5m; b)相邻区域为 2 类声环境功能区,距离为 35±5m; c)相邻区域为 3 类声环境功能区,距离为 20±5m; / 注:交通干线边界线是指城市交通干线中各级市政道路与人行道的交界线, 无人行道的高架道路地 面投影边界,各级公路的边界线,内河航道的河堤护栏或堤外坡角。 (2)环境质量标准 表 2.3-7 声环境质量标准 序 号 功能 区类 别 质量标准 dB (A) 适用路段/范围 昼间 夜间 1 1 类 55 45 现状没有交通干线经过的农村区域 2 2 类 60 50 评价范围内除 4a 类、1 类的其他区域 3 4a 类 70 55 本项目道路、新扬高速、晓仰线等交通干线两侧道路边界 线外一定距离内。当交通干线两侧分别与 2 类区相邻时, 4a 类区范围分别为边界线外 35m 的区域。不低于三层楼房 的临街建筑面向交通干线一侧至交通干线边界线的区域。 沿线敏感点室内噪声执行《建筑环境通用规范》中的相应标准: 表 2.3-8 项目沿线敏感点卧室、起居室、教室内的允许噪声级 房间使用功能 噪声限值(等效声级,Laeq,TdB) 13 第 2 章 总则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昼间 夜间 睡眠 40 30 日常生活 40 阅读、自学、思考 35 教学、医疗、办公、会议 40 注::1、当建筑位于 2 类、 3 类、 4 类声环境功能区时,噪声限值可放宽 5dB; 2 、夜间噪声限值应为夜间 8h 连续测得的等效声级 Laeq,8h;. 3、当 1h 等效声级 Laeg,1h 能代表整个时段噪声水平时,测量时段可为 1h。 (3)污染物排放标准 本项目噪声排放标准见表 2.3-9。 表 2.3-9 噪声排放标准 昼间, dB 夜间, dB 标准依据 备注 70 55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11) 夜间噪声最大声级超过限值 的幅度不大于 15dB 2.3.3.3 环境空气 (1)环境功能区划 本项目位于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 (2)环境质量标准 评价标准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 2018 年修改单中的二级 标准。 该标准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氮氧化物等气态污染物浓 度为参比状态下的浓度, PM10 、PM2.5 、TSP 等浓度为监测时大气温度和压力下的浓 度。 具体标准值见表 2.3- 10。 表 2.3- 10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执行标准(摘录) 污染物名称 取值时间 浓度限值(CO 为 mg/m3 ,其他为 μg/m3 ) 二级 SO2 年平均 24 小时平均 1 小时平均 60 150 500 NO2 年平均 24 小时平均 1 小时平均 40 80 200 CO 24 小时平均 1 小时平均 4 10 O3 日最大 8 小时平均 1 小时平均 160 200 PM10 年平均 70 14 第 2 章 总则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4 小时平均 150 PM2.5 年平均 24 小时平均 35 75 TSP 24 小时平均 300 (3)污染物排放标准 本项目施工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执行江苏省地方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DB32/4041-2021)中的标准。 表 2.3- 11 大气污染物排放相关标准单位: (mg/m3) 污染物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依据标准 监控点 浓度 沥青烟 生产设备不得有明显无组织排放存在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DB32/4041-2021) 酚类 边界外浓度最高点 0.02 NMHC 4 苯并[α] 芘 0.008 (μg/m3 ) 颗粒物 0.5 2.4 评价等级与评价重点 2.4.1 评价等级 本项目各环境要素环境影响评价等级见表 2.4- 1。 表 2.4- 1 评价等级划分一览表 环境因素 划分依据 评价等级 地表水 本项目施工期生产废水经处理后回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防尘和绿 化,不外排;项目施工营地租用当地吴圩村村委会的房屋,附 近已有市政污水管网,生活污水依托当地已有的污水处理设施 处理后纳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进入吴圩村生活污水处理厂集 中处理。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 2018)表 1 的注 10,评价等级为三级 B。 三级 B 声环境 本项目沿线以村镇为主, 涉及 4a 和 2 类声环境功能区,项目建 成后沿线敏感点噪声级增加量达 5dB(A)以上,且受影响人口数 量较多。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21) , 本项目声环境评价等级为一级。 一级 环境空气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 等级 公路按照沿线集中式排放源(服务区)排放的污染物计算评价 等级。本项目沿线没有服务区、车站等集中式排放源,因此确 定本次大气评价等级为三级。 三级 15 第 2 章 总则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环境因素 划分依据 评价等级 生态环境 项目评价范围内不涉及江苏省国家级生态红线区和江苏省生态 空间管控区。工程占地面积 227.39 亩(0. 15km2 ) 。根据《环境 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22) ,本项目生态环境 评价等级为三级。 三级 地下水环境 本项目为公路建设项目, 工程内容不包含加油站和服务区,环 境影响评价文件类型为报告书。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附录 A,本项目属于 IV 类项目, 不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不评价 土壤环境 本项目为公路建设项目。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 境》(HJ964-2018) 附录 A ,本项目属于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 为 IV 类项目, 因此不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不评价 环境风险 本项目为公路工程、无服务区加油站、不涉及危险物质的生 产、储存和使用,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技术导则》(HJ169- 2018) ,判定本项目风险评价等级为简单分析。 简单分析 2.4.2 评价工作重点 根据初步工程分析和项目所在地环境特征,本次评价重点为声环境、水环境影响 评价,以及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2.5 评价范围与评价时段 2.5.1 评价范围 各环境要素评价范围见表 2.5- 1。 表 2.5- 1 评价范围一览表 评价环境要素 评价范围 地表水环境 陆地范围内,公路中心线两侧 200m 以内范围; 路线跨越水体时, 扩大为路中心 线上游 100m、下游 1000m 范围内 声环境 本项目道路中心线两侧 200m 范围外的敏感保护目标贡献值均能满足相应功能区 标准, 因此,本项目评价范围为道路中心线两侧 200m 范围内。 环境空气 根据 HJ2.2-2018,三级评价项目不需要设置评价范围。 地下水环境 不设置评价范围。 土壤环境 不设置评价范围。 生态环境 公路中心线两侧 300m 以内区域及公路沿线动土范围。 风险事故 覆盖环境风险影响范围所及的水环境保护目标水域。 16 第 2 章 总则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5.2 评价时段 施工期: 2023 年至 2024 年,建设工期 2 年; 运营期:运营近期 2025 年、运营中期 2031 年、运营远期 2039 年。 2.6 相关规划与环境功能区域 2.6.1 相关规划 2.6.1.1 与《宿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相符性分析 根据《宿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 ,宿迁市拟打破行政区划限制,采取 片区统筹管理模式,形成“一核三片、一底多点”规划区空间格局。 “一核”:以中心城区(包含宿城区、宿豫区、湖滨新区)、洋河为核心; “三片”:以皂河、龙河、来龙为重点城镇,围绕中心城区形成三个统筹发展片 区; “一底”:保护环骆马湖地区、河网水系、风景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生态 廊道、基础设施廊道、基本农田等生态空间,形成生态网络空间,提高规划区生态安 全保障; “多点”:除规划重点镇、特色镇、生态经济示范镇外,其他一般乡镇逐步向新型 农村社区转变,引导农民向新型社区集中居住,促进农业用地规模化经营,结合自身 资源条件,适度发展生态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以及特色的手工业,提高农村的基础设 施、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水平,提升农村生活品质。 相符性分析: 目前宿豫区北部片区与湖滨新区的连接道路有宿沭路(二级公 路)、晓仰线(二级公路),间距约 8km,且晓仰线主要是连接侍岭镇与工业园区,对 湖滨新区的连接功能较弱,因此宿豫区北部片区与湖滨新区之间缺乏横向连接通道。 本项目是宿迁市北部片区东西向的骨干道路,可以有效的连接宿豫区北部片区与湖滨 新区,是促进两个重要片区提供组团发展的联系通道。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宿 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 。 17 第 2 章 总则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6.1.2 与《江苏省省道公路网规划(2011-2020 年)》及规划环评的相符性分析 对照省政府批复的《江苏省省道公路网规划(2011-2020 年)》,本项目是规划 中 S344“连云港-徐州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的建设符合《江苏省省道公路网规划 (2011-2020 年)》。 本项目西接新扬高速、 G235,向东衔接已建 S268 和规划 S344,承担了连接高速公路与国省干线的功能,促进宿迁市过境交通疏导,减少过境 货运交通到城市出行的影响。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严格按照《关于江苏省省道公路网规划(2011-2020 年)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中的相关要求进行实施,路线避开了饮用水源保护 区、自然保护区、湖泊、重要湿地等重要生态敏感区,项目设计阶段严格控制了用地 规模,尽量不占少占耕地、林地等。评价提出采取声屏障和隔声窗措施防治运营期的 交通噪声污染,确保敏感点室内声环境质量维持在可接受水平,消除道路交通噪声扰 民问题。 综上,本项目建设符合《江苏省省道公路网规划(2011-2020 年)》及其规划环 评审查意见。 2.6.1.3 与《宿迁市快速路网规划(修编)(2018-2035)》、《宿迁市宿豫区综合 交通中长期规划(2019-2035)》相符性分析 根据《宿迁市快速路网规划(修编) (2018-2035) 》, 宿迁快速路网呈“三环十射” 布局, 本项目为宿迁外环(国省干线) 的一部分, 同时也向西通过现状宿迁北互通连接 线与迎宾大道北延及西楚大道北延快速路射线相接, 实现了宿豫区北部片区与宿迁市快 速路网的连接,有助于加强宿豫区北部片区与主城区之间的联系。 因此,本项目作为新扬高速宿迁北互通的重要连接线, 连接了高速公路(新扬高速)、 国省道(省道268、国道235) 、规划城市快速路(迎宾大道北延、西楚大道北延) ,在 宿迁市北部片区建立了集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城市快速路组成的公路交通网络。 18 第 2 章 总则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图 2.6- 1 宿迁市快速路网规划 根据《宿迁市宿豫区综合交通中长期规划(2035) 》及现状, 目前宿豫区北部片区 与湖滨新区的连接道路有宿沭路(二级公路)、晓仰线(二级公路),间距约8km,且 晓仰线主要是连接侍岭镇与工业园区, 对湖滨新区的连接功能较弱, 因此宿豫区北部片 区与湖滨新区之间缺乏横向连接通道。 因此, 本项目是宿迁市北部片区东西向的骨干道路, 可以有效的连接宿豫区北部片 区与湖滨新区,是促进两个重要片区提供组团发展的联系通道。 19 图2.6-2宿迁市宿豫区综合交通中长期规划(2035年) 2.6.1.4 与《宿迁市宿豫区国土空间规划近期实施方案》(2021年)的相符性 根据《宿迁市宿豫区国土空间规划》(2021年) ,本次近期实施方案主要保障北 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 346 省道拓宽、临港大道、杨舍路北延、江山大道北延、 S344 沭阳至湖滨新区段、 S505 宿迁段、皂河港连接线、支二十八路等交通项目,将这些项 目布置到允许建设区范围内,或列入重点项目清单中,并安排一定的建设用地新增指 标,为今后项目报批“留通道”,保障全区交通网线建设的顺利实施。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属于《宿迁市宿豫区国土空间规划》(2021年) “附表 3 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中的重点建设项目,因此,符合《宿迁市宿豫区国土空间 规划》(2021年) 的要求。 20 2.6.1.5 与《江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规划》(苏政发〔2018〕74 号)和 《江苏 省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规划》(苏政发〔2020〕1 号)的相符性 根据《江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规划》(苏政发〔2018〕74 号)和《江苏省生 态空间管控区域规划》(苏政发〔2020〕1 号),本项目不涉及江苏省国家级生态红线 区和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区,与本项目最近的生态空间管控区是新沂河(宿豫区)洪 水调蓄区,最近距离 2.5km;与本项目最近的国家级生态红线是江苏三台山国家森林公 园,最近距离 8.3km。此外,本项目不在国家级生态红线区和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区内 设置施工场地、取弃土坑等临时工程,项目的施工期和运营期均不存在周边国家级生 态红线区和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区管控措施中明确禁止的行为活动。 因此,本项目符合《江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规划》和《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 区域规划》的相关要求。 2.6.2 环境功能区划 依据《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2021-2030 年)》(苏政复[2022]13 号)、《江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规划》(苏政发〔2018〕74 号)、《江苏省生态 空间管控区域规划》(苏政发〔2020〕1 号)、《宿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 年)》、《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 (GB/T15190-2014)等,确定项目所在区域 环境功能区划,具体情况见下表。 表 2.6- 1 环境功能区划分表 项目 功能区划分依据 功能区划分 环境功能 水环境功能 区 参照《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2021-2030 年) 》(苏政复[2022]13 号) 、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 《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声环境 质量标准》(GB/3096-2008)文件与相关环 境功能区的确定原则。 参照Ⅳ类 农业用水 环境空气功 能区 二类 农村区域 声环境功能 区 4a 类、 2 类 4a 类:交通 2 类: 居住、商 业、工业混杂 生态环境功 能区 《江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规划》(苏政 发〔2018〕74 号) 和《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 区域规划》(苏政发〔2020〕1 号) / / 21 2.7 环境保护目标 2.7.1 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 项目沿线的水环境保护目标见表 2.7- 1 所示。 表 2.7- 1 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序号 名称 与本项目位置关系 河宽 水体功能 水质目标 1 路北干渠 涵洞形式跨越 10m 农用 Ⅳ 2 嶂山一干渠 项目北侧, 紧邻 8m 农用 Ⅳ 2.7.2 声环境和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根据现场调查,本工程共涉及 5 个声、气环境敏感点,均为居民点,声环境和环 境空气保护目标见表 2.7-2。 22 第 2 章 总则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 2.7-2 声环境和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一览表 序 号 声 环 境 保 护 目 标 名 称 所 在 路 段 里程范围 线 路 形 式 方位 (相 对拟 建道 路) 声环 境保 护目 标预 测点 与路 基高 差/m 距本 项目 道路 边界 (红 线) 距离 /m 距本 项目 道路 中心 线距 离 声环境 功能区 功能 区户 数 (户 ) 声环境保护目标情况说 明(建筑结构、朝向、 楼层周围环境情况) 现场照片 敏感点平面布置示 意图 起点里 程 终点里 程 N1 李 庄 起 点 ~ 终 点 K0+000 K0+586 桥 梁 北 9.6 163 177 4a (距 新扬高 速 33m) 1 砖混结构, 1 层平房, 正对拟建公路, 周边存 在既有新扬高速,与新 扬高速边界最近距离为 33m,距离高速首排 1 户位于 4a 类区,其余 均为 2 类区,本项目建 设后不会改变该敏感点 的声环境功能区 8.6 68 83 2 40 N2 尤 庄 K0+670 K0+869 桥 梁 北 8.8 120 133 4a (距 新扬高 速 22m 2 砖混结构, 1 层平房, 正对拟建公路, 周边存 在既有新扬高速,与新 扬高速边界最近距离为 22m,距离高速首排 2 户位于 4a 类区,其余 均为 2 类区,本项目建 设后不会改变该敏感点 的声环境功能区 8.6 96 109 2 23 23 N3 孙 庄 K1+422 K1+587 路 基 南 3.0 57 80 2 14 砖混结构, 1 层平房, 背对拟建公路, 周边主 要为农田和水塘,本项 目建设后不会改变该敏 感点的声环境功能区 N4 陆 宋 村 K1+866 K2+102 路 基 北 0.8 23 50 4a 1 砖混结构, 1 层平房, 北侧房屋正对拟建公 路,南侧背对拟建公 路,存在既有二级公路 晓仰线,与晓仰线边界 最近距离为 8m,距离 晓仰线首排 1 户位于 4a 类区, 其余均为 2 类 区,本项目建设后, 距 离本项目道路边界线 35m 以内房屋的声环境 功能由原 2 类变为 4a, 35m 以外均为 2 类。 南 1.2 15 42 4a 3 0.9 78 104 2 12 N5 双 和 岭 社 区 K2+309 K2+938 路 基 北 1.7 72 95 4a (距 晓仰线 23m) 6 砖混结构, 2 层楼房, 北侧房屋正对拟建公 路,存在既有二级公路 晓仰线,与晓仰线边界 最近距离为 23m,距离 晓仰线首排 6 户位于 4a 类区, 其余均为 2 类 区,本项目建设后, 本 项目建设后不会改变该 敏感点的声环境功能 区。 1.8 44 66 2 124 24 注: ①路基高差=路面高程-预测点地面高程 道路中心线 噪声评价范围线  敏感点 第 2 章 总则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7.3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本项目不涉及生态敏感区,生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沿线生态系统及植被,详 见下表。 表 2.7-3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序号 保护目标 保护目标概况 1 陆生植物 工程占地造成的损失植物,主要为农业植被。 2 水生生物 沿线河流、坑塘的各种鱼类等。 3 土地资源 评价区域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园地、沟渠为主, 需保护项目路线两 侧的耕地资源。 4 生态系统 灌草丛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城镇/村落生态系统 5 陆生资源 工程建设造成植物量损失 2.7.4 文物保护目标 本工程评价范围内涉及的文物保护单位情况见下表。 表 2.7-4 文物保护单位与线路的位置关系 名称 级别 文物占地范围 相对线路关系 洪武墩墓群 市保 北侧紧邻晓仰线,西侧距新扬高速约 860m,东侧距规划新大线北延约 500m。 该文物遗址占地总面积约为 30766 ㎡。 用地红线范围内,本 项目占用文物遗址面 积约 7598 ㎡, 长度约 176.5m 2.8 评价方法与工作程序 2.8.1 评价方法 本评价采用“以点为主,点段结合,反馈全线”的评价原则,各环境要素的评价方 法见表 2.8- 1。 表 2.8- 1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一览表 环境要素 现状评价 预测评价 地表水环境 收集资料、现状监测 类比与计算相结合 声环境 资料收集、现状监测 模式计算、类比分析 环境空气 资料收集 类比分析 生态环境 现状调查、资料收集 资料调查与分析 2.8.2 评价工作程序 评价工作程序见图 2.8- 1。 25 第 2 章 总则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图 2.8- 1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2.9 路线比选 结合工可报告中路线走廊带的总体走向、起终点及控制因素分析,本次对 K、B 两 条可能的路线进行比选: 方案 K (红线,推荐方案): 本方案利用预留走廊带,同时考虑与村镇的衔接。路线起自宿迁北互通,起点顺 接现状北互通连接线,向东上跨新扬高速,继续向东穿过南蔡庄与现状晓侍线平交 后,继续向东终于 S268 与现状晓仰线交叉处,路线全长 3.209km。。 方案 B (蓝线): 26 本方案考虑减少拆迁量及避免道路集镇化。路线起自宿迁北互通,起点顺接现状 北互通连接线,向东上跨新扬高速,继续向东穿过孙庄北侧与现状晓侍线平交后,继 续向东终于 S268 与规划 S344 交叉处,路线全长 3.265km。 图 2.9-1 路线方案比较图 表 2.9-1K 线和 B 线方案比较表 环境要素 主要指标 K 线 B 线 生态环境 路线里程(km) 3.192 3.265 总占地(亩) 227.39 233.76 占用基本农田(亩) 0 157 植被类型 基本一致 野生动物保护 无 无 生态红线 不涉及 不涉及 声环境 敏感点数量 6 5 水环境 敏感水体 路北干渠、嶂山一干渠 路北干渠 社会环境 路网衔接 利用预留走廊带,不占 用基本农田;近期有效 与侍岭镇区衔接。 占用基本农田多,S268 交 叉口较多。 估算建安费 万元 23739 27081 估算总造价 万元 36901 38674 结论 推荐 27 综上所述, K 线与 B 线相比,利用预留走廊带,占用基本农田较少;近期可有效与 侍岭镇区衔接,且总造价和建安费低,因此环评推荐 K 线方案。 28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 3 章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第3章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3.1 工程概况 3.1.1 项目基本信息 (1)项目名称: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 (2)项目性质:新建 (3)建设项目类别: E4812 公路工程建筑 (4)建设单位:宿迁市宿豫区交通运输局 (5)总投资: 36901 万元 (6)项目地理位置:项目位于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见附图一。 3.1.2 线路走向 本项目位于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线路总体呈东西走向,包括主线和匝道。 主线:西起新扬高速宿迁北互通,起点桩号 K0+000,向东于 K0+436.624 处下穿 规划合新高铁,继续向东于 K0+620.713 上跨新扬高速设置 1 座上跨桥,于 K2+098.473 处与在建新大线北延交叉后继续向东,终于 268 省道,终点桩号 K3+192。路线全长约 3. 192km。 匝道:北起 K0+150.965 与主线交叉口位置,南至收费站入口位置,路线全长约 0. 15km。 3.1.3 现有道路概况 本项目为新建道路,其中起点处新扬高速匝道涉及路基拼宽利用、终点处 S268 被 交道涉及路面拼宽利用,本次涉及过程中对其现状进行调查。 1 、现有道路路基状况调查 路基方案分述如下: (1)新扬高速 C 匝道路基方案: 29 路床 80cm 掺 6%石灰土+中部掺 5%石灰土+底部 40cm 掺5%石灰土。 图 3.1-1 新扬高速匝道路基填筑 (2) 268 省道路基方案: 路床 80cm 掺 5%石灰+2%水泥+中部掺 5%石灰土+底部 20cm 掺5%石灰土。 图 3.1-2268 省道路基填筑 2 、现有道路路基防护、排水情况 现状路基两侧培土表面及外侧坡面采用植草、植树防护,效果良好。新扬高速匝 道采用土质边沟排水、 268 省道采用 U 型边沟排水,排水畅通无淤堵。 3 、现有道路路面结构 根据原设计资料,新扬高速匝道路面结构为: 4cmSMA- 13(性)+6cmSup-20(改 性)+34cm 水泥稳定碎石+20cm 二灰土; S268 省道路面结构为: 4cmSup- 13(性)+8cmAC-25C+32cm 水泥稳定碎石+20cm 水 泥石灰稳定土。 4 、现有道路利用方案 30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 3 章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现状新扬高速匝道中线偏离且设置超高,本次对其路面挖除新建、路基拼宽利用 处理; S268 省道路面路基进行拼宽利用。 3.1.4 拟建项目建设规模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拟建项目分主线和匝道两部分。其中主线:全长约 3. 192km。采用一级公路标准建 设,设计车速 80 公里/小时,双向六车道,设大桥 567.2m/1 座,涵洞 25 道,主要平面 交叉 3 处。匝道:北起 K0+150.965 与主线交叉口位置,南至收费站入口位置,路线全 长约 0. 15km。 工程内容包括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涵工程、交叉工程及沿线设施等。见表 3.1- 1。 表3.1- 1项目工程组成一览表 序号 名称 建设内容 1 主体 工程 路基工程 1 、路线长度: 主线全长约 3. 192km,匝道全长约 0. 15km。 2、路基宽度: (1) 主线路基全宽 33m,横断面组成为: 2m 中分带+2×(0.5m 左侧路 缘带+3×3.75m 行车道+3m 硬路肩)+2×0.75m 土路肩,行车道、硬路肩 横坡 2%,土路肩横坡 4%。中央分隔带为凸型,路基设计标高为中央 分隔带外边缘处路面顶面标高。路面横坡度为 2.0%,土路肩横坡度为 4.0%。(2) 匝道路基全宽 22.5m,横断面组成为:1m 中分带 +2×(0.5m 左侧路缘带+3×3.5m 行车道+2.5m 硬路肩)+2×0.75m 土路 肩,行车道、硬路肩横坡 2%,土路肩横坡 4%。 2 路面工程 本项目全线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 3 桥涵工程 本项目设大桥 567.2m/1 座,,涵洞 25 道。 4 交叉工程 全线设主要平面交叉 3 处。 5 附属 工程 排水工程 路基路面排水系统主要包括路面排水、中央分隔带排水和路基排水等 部分, 并通过边沟、桥涵等排水构造物将水排入天然河沟,以形成完 整独立的排水系统。 7 临时 工程 施工营地 本项目施工营地租用当地吴圩村村委会的房屋。 8 取、弃土场 本项目采用外购土, 不设置取土场; 弃土在临时堆存场暂时贮存后, 运送至指定的弃渣场处理,本项目不 设置专门的弃渣场。临时堆存场设置于用地红线范围内。 9 施工场地 本项目采用商品沥青和混凝土, 施工现场不设置沥青拌合站和混凝土 拌合站。因此, 本项目施工场地主要包括灰土拌合站、预制场和材料 堆场等,施工场地布置于用地红线范围内。 表 3.1-2 项目工程数量及主要技术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主线 1. 起讫桩号 K0+000~K3+192 31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 3 章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序号 项目 单位 主线 2. 公路等级 / 一级公路 3. 建设里程 km 3.192 4. 车道数 / 双向六车道 5. 设计速度 km/h 80 6. 路基宽度 m 主线 33,匝道 22.5 7. 行车道宽度 m 6×3.75 8. 桥梁宽度 m 2×16.275 9. 停车视距 m 110 10. 平曲线最小半径 m 2600 11. 最大纵坡 % 2.45 12. 最小坡长 m 254 13. 竖曲线 最小半径 凸型 m 4900 凹形 6000 14. 汽车载荷等级 公路- Ⅰ级 15. 公路用地 亩 总用地 243.36,其中新增用地 204.08 16. 拆迁建筑物 m 2 15906.93 17. 桥梁 大桥 m/座 567.2/1 18. 涵洞 道 25 19. 主要平面交叉 处 3 20. 估算总造价 万元 36901 3.1.5 预测交通量 根据工可报告,项目未来特征年平均交通量预测结果和车型比见表 3.1-3、表 3.1- 4 。各型车依据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21) 进行归并,本项目昼 间 16 小时系数取 0.85。各预测年昼、夜及高峰小时小、中、大型车流量计算公式如 下: X=PCU 值/∑ (Ki *ηi ) Ni=X*ηi 式中: X,自然车流总量; Ki ,i 型车换算系数; ηi ,i 型车比例系数; Ni ,i 型车自然车流量。 32 各预测年昼、夜间小、中、大型车流量见表 3.1-5。 表 3.1-3 项目特征年日平均交通量预测结果表(单位: pcu/d) 特征年 路段 2025 年 2031 年 2039 年 全路段 30257 37633 47023 表 3.1-4 各类车型比例(单位: %) 特征年 小客 大客 小货 中货 大货 汽车列车 2025 年 67.40% 3.30% 6.80% 6.20% 4.60% 11.80% 2031 年 68.44% 3.34% 6.54% 5.97% 4.42% 11.35% 2039 年 69.71% 3.39% 6.20% 5.69% 4.21% 10.82% 折算系数 1.0 1.5 1.0 1.5 2..5 4.0 车型分类 小型车 中型车 小型车 中型车 大型车 汽车列车 表 3.1-5 项目特征年交通量预测结果表(单位:辆/h) 路段 车型 2025 年 2031 年 2039 年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全路段 小型车 811 286 1031 364 1323 467 占总车流量比例 74. 13% 74.09% 74.93% 74.90% 75.90% 75.93% 中型车 104 37 128 45 158 56 占总车流量比例 9.51% 9.59% 9.30% 9.26% 9.06% 9. 11% 大型车 179 63 217 77 262 92 占总车流量比例 16.36% 16.32% 15.77% 15.84% 15.03% 14.96% 3.1.6 工程设计概况 3.1.6.1 路基工程 (1)路基横断面布设 主线路基全宽 33m,横断面组成为: 2m 中分带+2×(0.5m 左侧路缘带+3×3.75m 行 车道+3m 硬路肩)+2×0.75m 土路肩,行车道、硬路肩横坡 2%,土路肩横坡 4%。 中央分隔带为凸型,路基设计标高为中央分隔带外边缘处路面顶面标高。路面横 坡度为 2.0%,土路肩横坡度为 4.0%。具体见图 3.1-3。 33 图 3.1-3 (a)主线路基标准横断面 匝道路基全宽 22.5m,横断面组成为: 1m 中分带+2×(0.5m 左侧路缘带+2×3.5m 行 车道+2.5m 硬路肩)+2×0.75m 土路肩,行车道、硬路肩横坡 2%,土路肩横坡 4%。具体 见下图。 图 3.1-3 (b)匝道路基标准横断面 3.1.6.2 路面工程 本项目全线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具体路面结构如下: 1、行车道、硬路肩、匝道 上面层: 4cmSup- 13 (改性) 下面层: 8cmSup-25 (改性) 封层:改性乳化沥青下封层 基层: 36cm水泥稳定碎石 底基层: 18cm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 总厚度: 66cm 2、桥梁桥面铺装结构形式 34 上面层: 4cmSup- 13 (改性) 下面层: 6cmSup-20 (改性) 总厚度: 10cm 3、被交道(二级公路) 上面层: 4cmSup- 13 (改性) 下面层: 8cmSup-25 (改性) 封层: SBS 改性乳化沥青 基层: 32cm 水泥稳定碎石 底基层: 18cm 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 总厚度: 62cm 4、被交道(农村公路) 面层: 20cm 水泥混凝土(弯拉强度≥4.0MPa) 封层: SBS 改性乳化沥青 基层: 20cm 水泥稳定碎石 总厚度: 40cm 3.1.6.3 桥涵工程 全线设大桥567.2m/1座,共设涵洞25道,其中主线圆管涵16道、箱涵1道、盖板涵 2道,被交道圆管涵5道、箱涵1道。 一、桥梁设计标准 汽车荷载等级:公路- Ⅰ级; 设计洪水频率: 1/100; 地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30g,场地类别为Ⅱ类,地震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 0.40s,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抗震设防类别为B类,桥梁抗震设防措施等级四级; 桥面宽度: 2×16.275m; 设计使用年限:桥梁主体结构 100 年,涵洞主体结构50 年,伸缩装置和支座等 15 年; 35 桥梁设计安全等级:桥梁结构均为一级,结构重要性系数 1.1。 本项目桥梁设置一览表见表3.1-6所示。 表 3.1-6 本项目主要桥梁设置一览表 序 号 桥梁 名称 中心 桩号 跨越道 路 桥梁跨径 (m) 桥梁角 度(°) 桥长 (m ) 桥梁宽度 (m) 上部 结构 类型 下部结构型式 备 注 1 跨新 扬高 速大 桥 K0+620. 7 13 新扬高 速公路 4×30+4×30 +2×40+ 4×30+4×30 96 567.2 2×16.275 组合 箱梁 柱式墩、薄壁 墩、肋板台、 座板台、桩基 础 新 建 二、桥梁设计方案 1、桥型布置 项目线位在桩号K0+620.713处上跨新扬高速公路,路线与新扬高速的交叉角度为 96度。桥位处新扬高速采用整体式路基,路基总宽度为28m,设置3m中间带。 新扬高速中间宽3m,本项目路线与新扬高速交叉角度96°,考虑到新扬高速现状为 双向4车道,标准路基宽度28m,未来存在扩建可能性。考虑新扬高速四扩八预留。桥 位处位于匝道分叉处,上跨高速桥跨跨径不小于40m。上部结构推荐采用40m跨径的组 合箱梁,梁高200cm。为保证中分带桥墩防撞性能,跨新扬高速9#墩采用90cm厚薄壁 墩,其他桥墩采用柱式墩, 0#桥台采用肋板桥台, 18#桥台采用座板式桥台,基础采用 钻孔灌注桩。桥跨布置为: 4x30+4x30+2x40+4x30+4x30m,桥梁全长567.2m。 2、结构设计 上部结构采用30m 、40m组合箱梁,预制梁高1.6m 、2.0m,中主梁宽为2.4m,边主 梁宽为2.85m 。桥面现浇8cm厚C50混凝土及10cm沥青混凝土铺装。 跨新扬高速中分带9#桥墩采用宽250cm、厚90cm薄壁墩,承台下接3根φ1.5m钻孔 灌注桩基础; 8#及10#过渡墩采用采用φ1.4m柱式墩,承台下接两排φ1.2m钻孔灌注桩基 础;其他桥墩采用φ1.4m柱式墩接φ1.5m钻孔灌注桩基础。 0#桥台采用肋板式桥台, 18# 桥台采用座板式桥台, Φ1.2m钻孔灌注桩基础。基桩均采用摩擦桩。 36 37 38 图 3.1-4 跨新扬高速大桥桥型布置图 三、涵洞设置方案 本项目共设涵洞 25 道,其中主线圆管涵 16 道、箱涵 1 道、盖板涵 2 道,被交道 圆管涵 5 道、箱涵 1 道,详见下表。 39 表 3.1-7 本项目涵洞设置一览表 序号 中心桩号 结构类型 交角 孔径-跨径 涵长 备注 (°) (n-m) (m) 1 K0+087.67 圆管涵 82.1 1-Φ1.5 21.62 灌溉、接长 2 K0+101.52 圆管涵 84.6 1-Φ1.5 22.22 排水、接长 3 K0+251.71 圆管涵 90 1-Φ1.5 49.5 灌溉、新建 4 K0+857.32 盖板涵 119 1-4x1.6 48 石油保护、新建 5 K1+091.70 圆管涵 90 1-Φ1.5 41 灌溉、新建 6 K1+217.79 圆管涵 90 1-Φ1.5 41.5 灌溉、新建 7 K1+224.96 圆管涵 90 1-Φ1.5 41.5 排水、新建 8 K1+318.93 圆管涵 85 1-Φ1.5 41.16 排灌两用、新建 9 K1+429.83 圆管涵 85 1-Φ1.5 44.66 灌溉、新建 10 K1+503.21 圆管涵 85 1-Φ1.5 40.66 排灌两用、新建 11 K1+648.85 圆管涵 90 1-Φ1.5 41 灌溉、新建 12 K1+854.77 圆管涵 80 1-Φ1.5 38.32 灌溉、新建 13 K1+859.60 圆管涵 80 1-Φ1.5 38.32 排水、新建 14 K2+118.94 箱涵 85 1-8x3 48.73 灌溉、新建 15 K2+143.33 圆管涵 85 1-Φ1.5 44.66 灌溉、新建 16 K2+351.29 圆管涵 90 1-Φ1.5 44.5 排水、新建 17 K2+355.68 圆管涵 90 1-Φ1.5 43 灌溉、新建 18 K2+586. 18 圆管涵 90 1-Φ1.5 38 灌溉、新建 19 K2+785.70 圆管涵 85 1-Φ1.5 39.16 灌溉、新建 20 GYK0+197.7 1 圆管涵 95 1-Φ1.5 51.16 灌溉、新建 21 YK0+001.29 圆管涵 90 1-Φ1.5 8.5 灌溉、新建 22 YK0+124.03 圆管涵 80 1-Φ1.0 8.23 灌溉、新建 23 SK0+243. 10 圆管涵 90 1-Φ1.0 12 灌溉、新建 24 SK0+391. 12 箱涵 90 2-6x3 13.54 灌溉、接长 25 SK0+456.71 圆管涵 85 1-Φ1.5 48.16 灌溉、新建 3.1.6.4 交叉工程 本项目主要平面交叉共 3 处,平均交叉间距 1.064km ,详见下表。 表 3.1-8 平面交叉一览表 序 号 交叉桩号 被交道名称 被交道等级 被交道路面 类型 交叉形式 被交道现状/规划 路面宽度(m) 1 K0+191. 116 北互通匝道 一级公路 沥青 T 24 2 K2+098.473 新大线北延 二级公路 沥青 十 16 3 K3+192.367 S268 二级公路 沥青 十 14 (1) K0+150.965与北互通匝道平面交叉 40 本项目于K0+150.965处与北互通匝道T形交叉,被交道路基宽为22.5m。主线西侧 为四进三出,西进口,一个右转,一个直右,两个直行。主线东侧为四进四出,东进 口,两个左转,两个直行。被交道采用四进三出,进口道为两个左转,两个右转。 图 3.1-5 北互通匝道平面交叉示意图 (2) K2+098.473 与新大线北延平面交叉 本项目于K2+098.473处与新大线北延十字交叉,新大线北延为双向两车道,二级 公路,路基宽19m,目前正在施工招标阶段。 此交叉口采用主线偏移,同时各进、出口道均渠化展宽。渠化后主线为五进四出 一个左转,一个右转,三个直行,被交道为两进两出,一个左转,一个直右。 本交叉口采用信号灯控制。 41 图 3.1-6 新大线北延平面交叉示意图 (3) K3+192.367 与 268 省道平面交叉 本项目于 K3+192.367 处与 268 省道十字交叉, 268 省道为双向两车道,二级公 路,现状为 14m 的沥青路面,路基宽度为 15m 此交叉口采用主线偏移,同时各进、出口道均渠化展宽, 268 省道采用简易鱼腹式 渠化处理。 主线西侧为四进四出,一个左转,一个右转,一个直右,一个直行。 主线东侧为两进两出,一个左转,一个直右。 被交道为三进两出,一个左转,一个直右,一个直行。 本交叉口采用信号灯控制。 42 图 3.1-7 与 268 省道平面交叉示意图 3.1.6.5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本项目安全设施包括:标志、标线、护栏及其他安全设施。 1、交通标志 全线共设置指路标志、警告标志、指示标志、禁令标志等,包括交叉路口指路标 志、限速标志、禁止停车标志等。 本项目汉字高度采用《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 (JTGD81-2017)中规定的汉字 高度 50cm,汉字高宽比为 1 :1 ,字体为道路交通标志专用字体(简体)。 标志板采用 3003 型铝合金板加龙骨固定,圆形、三角形、八边形和矩形的单柱式 底板采用 2mm 厚的铝合金板,双柱式、单悬臂式的底板采用3mm 厚的铝合金板。 标志板边缘均采用卷边或角铝加固处理,铝合金板和龙骨之间采用铝合金铆钉连 接。铝合金龙骨和钢管之间采用方头螺栓及抱箍连接,钢管和立柱之间采用双头螺栓 连接。标志板反光材料采Ⅳ类反光膜。指路标志为蓝底白字,警告标志为黄底黑图 案、禁令标志为白底黑字红圈、指示标志为蓝底白字。 43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 3 章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2、交通标线 本项目标线类型主要有车行道边缘线、对向行车道分界线、导向箭头、人行横道 线、导向车道线等。 对向行车道分界线设在行车道中央,为单黄虚线,线宽 15cm,实线长 400cm,间 隔 600cm。车行道分界线为白色虚实线,线宽 15cm,实线长 600cm,间隔 900cm。车 行道边缘线设在硬路肩的内侧,为宽 20cm 的白色实线。导向车道线,为白色实线,线 宽 15cm,长 40m。导向箭头采用 6.0m 型号,每隔 40m 重复 3 次。停止线为白色实 线,线宽 40cm。 导流标线颜色为白色,标线型式可分为单实线、 V 型线和斜纹线三种,鱼肚皮范 围内为黄色,外围线宽 20cm,线宽 45cm,间隔 100cm,倾斜角 45°。 被交道已设置停车让行标志的相应的施画停车让行线,线宽 20cm ,为白色实线, “停”字高 250cm,宽 100cm。被交道已设置减速让行标志的相应的施画减速让行线,具 体以图纸为准。 主线车行道横向震荡减速标线为一组垂直于车道中心线的白色标线,线宽 45cm, 线与线间距 45cm 。本项目无信号灯控制路口均设置一组震荡减速标线。 人行横道线为白色平行粗实线,线宽 40cm,人行横道最小宽度为 3m,可根据行 人交通量以 1m 为一级加宽。本项目人行横道宽度取 5m。人行横道预告标示为白色菱 形,长 300cm,宽 150cm,线宽 20cm,设置间距为 10~20m。 3、护栏 本项目护栏设置原则如下: (1)在路堤填土高度 h<3.5m 的路段车辆冲出路外受到的损失比撞在护栏上的损 失小,根据规范和宽容性设计理念,原则上不设护栏,边坡高度 h≥3.5m 路段设置 SB 级波形梁护栏。 (2)路侧净区内有车辆不通安全穿过的桥墩、照明灯杆、交通标志时,设置不低 于 SB 级波形梁护栏。 44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 3 章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3)在桥梁、通道等构造物的两端均设置不低于 SB 级波形梁护栏。设置长度 为:大桥两端各 40m;中桥两端各 32m;通道两端各 24m。 (4)波形梁护栏起终点设置 AT 型端头,过渡段长度不少于 12m。主线波形梁护 栏连续设置长度不小于 70m。 (5)路侧一定距离(一般为 3~8m)内有常水深 0.5m 以上的水体(含江河、湖泊、水 库、沟渠等)设置 SB 级波形梁护栏。 (6)中央分隔带护栏连续设置 SBm 级波形梁护栏。 (7)波形梁护栏中央分隔带开口两端 CT 型端头,过渡段长度不少于 14m。 (8)在平交口护栏高度要适当降低满足通视三角区要求。 4、其他安全设施 (1)轮廓标 在护栏侧面一般路段每隔 24m 设置附着式轮廓标,曲线及匝道路段可适当加密, 在道路前进方向左、右对称设置,一般路段按照 50m 间距设置柱式轮廓标。 (2)道口标柱 道口标柱柱身每 20cm 贴红白相间的反光膜,在沿线被交道口两侧的土路肩上各布 置两根道口标注,其间距为 1m。 (3)里程碑 里程碑为白底蓝字,对称埋设在公路前进方向的右侧,间距 1000m。 (4)百米桩 百米桩设在公路右侧之间,每 100 米设一个,可附设于护栏、柱式轮廓标及砼护 栏上,字的颜色和里程碑上字的颜色一致。 (5)公路界碑 公路界碑为白色黑字,对称埋置于公路两侧用地范围分界线上,间距 200m。 (6)防眩设施 本项目公路段中分带设置路缘石的路段采用中央分隔带植灌木的办法进行防眩, 桥梁、通道路段设置防眩板。 45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 3 章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7)防落网 本次设计防落网结构型式采用焊接网型,立柱间距的标准长度为 2.0 米,立柱为 φ76×3 毫米焊接钢管,网孔为 50×50 毫米。防落物网的钢构件均应作镀锌后再涂塑的 防腐处理,颜色为墨绿色,镀锌及镀塑要求同隔离栅。防落网须做防雷接地处理,接 地电阻应小于 10Ω。 5、供配电照明系统 本路段道路供配电设施主要为道路照明、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提供电源。本项目在全 线设置照明设施和供配电设施。 3.1.7 工程土石方 工程路基土石方见表 3.1-9。本项目填方总计 269553.8m3 ,挖方总计 99389.2m3 , 利用方 27819.3m3 ,借方 241734.5m3 ,弃方 71569.9m3 ,弃方在堆存场暂时贮存后,运 送至指定的弃渣场处理,本项目不设置专门的弃渣场。 表 3.1-9 工程土石方一览表(单位: m3 ) 挖方 填方 利用方 借方 弃方 99389.2 269553.8 27819.3 241734.5 71569.9 注:挖方=利用方+弃方,借方=填方-利用方。 3.1.8 工程占地 本项目施工营地租用当地吴圩村村委会的房屋。本项目采用外购土,不设置取土 场,不设置专门的弃土场; 弃土场、施工场地、施工便道均布置于用地红线范围内。 因此,本项目不存在临时用地。 工程永久占地 227.39 亩,占地类型主要为耕地、园地、林地、交通运输用地等, 见下表。 表 3.1- 10 工程永久占地一览表(单位:亩) 用地 类型 耕地 园地 林地 交通运输用 地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住宅 用地 其他土地 合计 农村道路 坑塘水面 沟渠 田坎 设施农用 地 合计 96.25 67.88 1.48 15.24 1.91 17.58 16.31 0.02 10.72 227.39 46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 3 章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3.1.9 工程拆迁 本项目拆迁的建筑物主要为沿线厂房 (米厂) 和村民自建房屋,此外本工程沿线 需拆迁电力、通讯及其他管线设施。具体见表 3.1- 11 所示。 本项目拆迁的厂房为米厂,不涉及污染地块。 表 3.1- 11 拆迁数量估算表 拆迁 建筑 物及 设施 建筑物/m2 电力电讯设施 平房 楼房 厂房 (米厂) 混凝土场 地 简易房 塑料大 棚 电力线或通讯线/m 电杆/ 根 高压 低压 通讯 合计 5874.73 1033. 1 8604.64 10133.13 421.46 10787.18 311 2312 21006 65 3.1.10工程实施方案 3.1.10.1 施工方案 (1)路基工程 路基工程宜采用机械施工为主,适当配合人工施工方案。路基填土应控制好土的 最佳含水量,掺拌石灰层石灰一定要拌和均匀,以保证路基的压实度符合各项规定要 求。对特殊路基路段,需做到: ①当工程填土高度在稳定高度以上时,特殊路基上的填土应以缓速施工为原则。 但在选择特殊地基处理方案时,应以工期以及处理可靠性作为制约前提,尽量选择水 泥搅拌桩、高压旋喷桩等方案,缩短施工时间,以保证工程的投资效益。 ②特殊路基段的路堤填土要求同一般路段,并且严格控制施工填土速率,以确保 路堤安全施工。 ③特殊路基段必须进行沉降观测,必要时进行稳定观测。 ④一般路基与特殊路基的衔接,基础处理一般应设置过渡段。 ⑤位于特殊路基地段的构造物施工,应严格按照施工顺序进行。 ⑥特殊路基处理需要在路基两侧同步实施,对施工单位、人员、机具有更高的要 求。 同时,路基填筑也要尽量在公路两侧同步实施,取土坑位置、建筑材料运输等方 面需分两侧独立考虑,并且施工车辆尽量不以现有公路作为施工道路,因此,推荐路 47 基两侧设置两条便道。施工过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小施工对当地群众生活和自然 条件的影响。。 (2)路面工程 路面工程宜采用路面施工机械设备强大的专业化施工队伍,配置少量人工辅助施 工,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的路面结构层材料配比和厚度进行施工。 (3)桥涵工程 对于标准跨径的桥梁,其上部构造采用预应力简支空心板或预应力组合箱梁,施 工方法以预制安装为主。涵洞根据结构型式,施工设备等实际情况采用预制安装或现 浇方法施工。对于下部构造,要特别注意桥台的施工,确保台背填土的压实度,以减 少桥头跳车。 3.1.10.2 施工工艺 (一) 路基施工 (1)一般挖方段 挖方路基施工以机械施工为主、并适当配合人工的施工方法。路堑开挖前应检测 路线沿线土质,分类处理。适用于绿化等表层腐殖土,应剥离并临时堆放与指定场地 用于后期绿化覆土。适用于路基填筑的土料,应作为筑路材料用于路基填筑。不可利 用的挖方作为弃渣处理。挖方路基路堑开挖前,应先做好沿线场地的树木砍伐和树根 挖出等清表工作和上游坡面的截排水工程等准备工作。 路基开挖需按不同的土层分层挖掘,以满足路基土层要求。施工时序为:场地准 备→施工放线→清表(剥离表土需临时集中堆放) →开挖截排水沟→路基开挖→拦 截、排水→ 防护工程施工→路基面修整。 (2)填方段 填方路基以机械施工为主,施工前拦截、引排地表水或地下水,或在路堤底填筑 不易风化的片石、碎石或砂砾等透水性材料,做好截水沟、排水沟等排水及防渗设 施。填方路基基底范围内清除腐殖土、压实耕植土或松散土,压实度需满足规范要 48 求。路基填筑材料因地制宜,采用玄武岩风化材料进行改良,施工时序为:场地准备 →施工放线→清表→开挖临时排水沟→地基处理→路基填筑→ 防护、排水工程施工。 (二) 路面施工 沥青路面施工工艺流程为:测量放线→沥青混合料运输→摊铺→静压(初压) → 振动碾压(复压) →静压(终压) →接缝处理→检查验收。 沥青混合料采用工厂集中生产的商品沥青混合料,由自卸卡车运送至施工现场, 施工现场不设置沥青拌合站。沥青混合料由沥青摊铺机摊铺,并采用振动压路机进行 碾压。 (三) 桥梁施工 本项目桥梁主要为跨新扬高速高架桥。 高架桥基础为机械钻孔灌注桩,主要工艺流程:桩位测量(测量基准和高程引 测、测量桩位轴线) →埋设护筒(护筒质量及埋设质量检查) →钻机就位(校正桩 位) →钻进成孔(泥浆管理) →一次清孔(校验孔深) → 下钢筋笼(制作钢筋笼) → 下导管(导管配备检查) →二次清孔(测量沉渣) →灌注混凝土→桩机移位。 (1)基础施工 桥梁基础施工时均采用钻孔灌注桩。 具体施工工序如下: 钻孔灌注桩采用回旋钻机钻进,泥浆护壁,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施工工艺。 其施工工序为: 场地平整:施工前对桩位及周围场地进行平整,松软场地进行适当处理。 埋设护筒:桩基孔口埋设钢护筒,其内径比桩径大 20cm,护筒顶端高出地面 30cm,并保证高于地下水位或最高水位 1.5~2.0cm,并采取措施稳定护筒内水头。护 筒埋深根据地质情况决定,护筒周围一定范围内用粘土回填,以防漏水。 泥浆循环系统:桩基础钻孔前应设置好泥浆池和沉淀池,钻进过程中经泥浆循环 固壁,并在循环过程中将土石带入泥浆池和沉淀池进行的土石沉淀,沉淀后的泥浆循 环利用。桩基础施工使用优质泥浆护壁,以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施工过程中,在桩 49 位附近设置泥浆池和沉淀池,每个泥浆(沉淀)池容量保证不小于 10m3,并定期清理 沉淀池,清理出的钻渣等沉淀物运至指定的弃土场,以防止污染环境。在成孔后清孔 时应在孔底注入优质泥浆,以保证孔底干净。 成孔工艺:造浆→冲孔→ 出渣→清孔。 钢筋笼加工与吊装:根据桩长和吊车的起吊能力,在施工现场分节制作钢筋笼。 钢筋笼吊放就位后与护筒临时焊接固定,以确保钢筋笼在灌注砼时不上浮,下沉和移 位。 灌注水下砼:用导管法灌注水下砼,导管在使用前进行水密及承压试验,确保导 管密闭不漏水。首盘灌注的砼要保证封住导管底,并使其埋入一定深度。砼开灌后要 连续不间断灌注,灌注过程中要实测砼顶面高度,掌握导管的准确深度,及时拆卸导 管,确保埋深控制在 2~4m 范围内,灌注至设计桩顶标高以上 lm 时停止灌注。 (2)承台施工 桩基础施工完毕,待桩身混凝土达到一度强度后,即开挖桩顶承台基坑,处理桩 头(凿除桩头松散混凝土,开挖并截除桩头) →桩基检测→承台施工,绑扎承台钢 筋,立模分层灌注承台混凝土。施工时按设计要求埋设承台与墩台身连结钢筋。 (3)桥墩施工 桥墩模板安装(立模) →桥墩钢筋加工成型,现场人工绑扎→桥墩混凝土采用拌 合站集中拌合 (施工现场不设置拌合站) ,混凝土输送车运送到现场,分层、连续浇 注完毕→桥墩脱模→桥墩盖梁施工。 (4)架梁 部分桥梁主桥上部构造均采用悬浇施工,引桥上部均采用预制拼装结构,可在临 时用地范围内建预制场并运输至现场。预制梁可采用架桥机或门式吊机架设。 (5)后续工作 钻孔完毕后,拆除钻孔架和施工平台,并对周边进行清理,再利用挖掘机配运输 汽车,把废渣运到规定堆放处。 50 3.1.10.3 筑路材料及运输条件 本项目所在区域地势较平坦,沿线有六塘河、京杭运河等河道,拟建项目所经区域 无石料供应,工程开工后,所需大量工程材料主要靠外围供应。 (1)路基填料 本项目位于徐淮黄泛平原区,地势较为平缓,呈西北高,东南低的格局。区域内 地表主要由素填土、粉质黏土及膨胀土等构成。因此,路基填料主要采用外购土方。 (2)石料和石灰 兰陵县、日照市、青岛市及宜兴市均生产各种规格的石料。本项目建设可用的石 料和石灰可从以上地区采购。 (3)砂 连云港有含泥量低的中粗砂出产,砂质好,储量大,构造物用砂可根据需要选用 优质中、粗砂,砂均以水运为主。 (4)六大主材 钢材、水泥、木材、沥青、汽油、柴油可从山东、徐州、宿迁、连云港等地市场 购买。 (5)工程用水、用电 沿线区域内河流纵横,水网密布,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可以满足工程用水的 要求。 沿线电力供应情况良好,但在工程实施时,应与电力部门协调好用电事宜。同时, 施工单位应自备发电设施,以备不时之需。 (6)运输条件 项目区域水路畅通,京杭运河、六塘河横贯东西,拥有多条等级航道,水运条件 良好,可以承担各类建筑材料的运输,各类材料可以通过水路运至路线附近的码头, 由汽车或拖拉机转运至工地。 拟建公路除具有良好的水运条件以外,还有G235 、S49 、S268以及众多的县乡公 路与之平行或交叉,使得汽运也较方便。 51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 3 章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3.1.10.4 施工计划 本项目拟于 2022 年 12 月开建, 2024 年 12 月底全线建成通车。 3.1.11工程投资 本项目估算总投资金额约为 36901 万元。 3.2 工程环境影响环节分析 3.2.1 设计期 设计期将确定公路的路线走向,施工方式,桥梁等主体工程位置和形式,这些往 往是整个项目对周边环境影响程度的决定性因素,合理的设计可以消除许多建成后难 以消除的环境影响,见表 3.2- 1。 表 3.2- 1 工程设计环境影响分析 环境要素 主要影响因素 影响性质 环境影响简析 声、环境 空气 选线 长期 不利 不可逆 不合理的选线会导致路线更为临近居民点等重要环境 敏感点,从而使其受到交通噪声和汽车尾气的污染。 水环境 选线、路基工 程、土石方工程 等 长期 不利 不可逆 本项目沿线水系发达,项目的施工将可能对周边水环 境产生影响。 生态环境 选线、路基工 程、土石方工程 等 长期 不利 不可逆 本项目沿线分布有大量农田、水体, 不合理的选线、 路基设计等用地设置将造成水生生态和陆域生态的损 失 3.2.2 施工期 工程主要施工过程及环境影响分析见图 3.2- 1,环境影响统计见表 3.2-2。 52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 3 章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施工工序 污染源分析 受影响要素 征地拆迁 耕地减少,生态破坏,影 响居民生活,影响景观 物料运输堆放 运输噪声、物料扬尘 施工人员进驻 生活污水、固体废弃物、 景观破坏 路基开挖 水土流失、扬尘污染 生态环境、环境空气 填前处理 粉尘污染、扬尘污染、径 流水 路基填筑 水土流失 混凝土浇筑 路面工程 工程组成 生态环境、景观 声环境、环境空气 水环境、景观 路基工程 环境空气、水环境 生态环境 路基防护 桩基施工 水体SS增大、打桩机施工 噪声 水环境、声环境 桥梁上部结构 施工 施工噪声 声环境 桥梁工程 覆土 路面摊铺 施工噪声、沥青烟气 声环境、环境空气 图 3.2- 1 施工期污染源分析 53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 3 章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表 3.2-2 施工期环境影响因素一览表 环境要素 工程内容 环境影响 影响性质 地表水环境 施工营地 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管理不当进入水体。 短期 可逆 不利 施工场地 施工机械跑、冒、滴、漏的污油及露天机械受雨 水冲刷后产生的油水污染。 声环境 施工机械 不同施工阶段施工车辆或施工机械噪声对离路线 较近的声环境敏感点的影响。 短期 可逆 不利 运输车辆 运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对沿线敏感点的噪声影 响。 环境空气 扬尘 粉状物料的装卸、运输、堆放过程中有大量粉尘 散逸到周围大气中; 施工运输车辆在施工便道上 行驶导致的扬尘。 短期 可逆 不利 生态环境 永久占地 工程永久占地对沿线植被的影响。 长期 不可逆 不利 临时占地 本项目临时占地均在用地红线范围内。 短期 可逆 不利 施工活动 施工活动地表开挖、建材堆放和施工人员活动可 能对植被和景观产生破坏。 固体废物 施工废渣/建 筑垃圾 施工场地会产生钻渣弃方,施工营地会产生生活 垃圾等。 短期 可逆 不利 3.2.3 运营期 运营期已经建成通车,此时工程建设临时用地正逐步恢复,公路边坡已经得到良 好的防护,道路绿化系统已经建成。因此,交通噪声将成为运营期最主要的环境影响 因素,此外,装载有毒、有害物质的车辆运输对水体的影响、废气污染物等也不容忽 视。项目运营期主要环境影响见表 3.2-3。 表 3.2-3 运营期环境影响因素一览表 环境要素 影响因素 影响性质 影响简析 水环境 路面径流 长期 不利 不可逆 ①降雨冲刷路面产生的道路径流污水排入河流造成 水体污染; ②装载危险品的车辆因交通事故泄漏, 对水体的污染风险较大, 事故概率很低, 危害大。 危险品运输事故 声环境 交通噪声 长期 不利 不可逆 交通噪声影响沿线声环境保护目标, 干扰居民正常 的生产和生活、学习。 环境空气 汽车尾气 长期 不利 不可逆 汽车尾气的排放对沿线空气质量造成影响。 54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 3 章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3.3 污染物排放源强 3.3.1 施工期污染物排放源强 3.3.1.1 水污染 本项目施工期排放的废水主要来自: ①施工机械、施工物料、施工泥渣等受雨水 冲刷产生雨污水以及机械设备冲洗废水; ②施工营地生活污水。 (1)施工废水 本项目施工现场不设置沥青拌合站和混凝土拌合站。 车辆、机械设备冲洗,施工机械跑、冒、滴、漏的污油及露天机械受雨水冲刷等 将产生少量含油污水。本项目施工机械冲洗废水发生量为 10m3/d,整个施工期 24 个月 发生总量为 7300m3。参照《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JTJ005-96) 附录 C 表 C4 冲洗汽车污水成分参考值,施工机械冲洗废水的主要污染物浓度为 COD200mg/L 、SS4000mg/L、石油类 30mg/L。采用隔油池、沉淀池处理施工机械冲洗 废水,处理水储存于清水池中回用于再次机械冲洗,不外排。 (2)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施工人员数量共计 150 人,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生活 用水定额按 150L/ (人 ·d)计,排污系数取 0.8,则生活污水产生量约为 18m3/d。根据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JTGB03-2006),施工营地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及其 浓度分别为 CODCr300mg/L 、BOD5 150mg/L、SS200mg/L 、NH3-N30mg/L 、TP5mg/L 。 项目施工营地租用当地吴圩村村委会的房屋,附近已有市政污水管网,生活污水依托 当地已有的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纳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进入吴圩村生活污水处理厂 集中处理。 施工期按 24 个月计算,施工营地生活污水发生量见下表。 表 3.3- 1 施工营地生活污水发生量 指标 水量 CODcr BOD5 SS NH3-N TP 发生浓度(mg/L) — 300 150 200 30 5 日产生量(kg/d) 18000 5.4 2.7 3.6 0.54 0.09 总产生量(t) 13140 3.94 1.97 2.63 0.4 0.07 55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 3 章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3.3.1.2 噪声 公路施工期噪声主要来自施工开挖、钻孔、砂石料粉碎、混凝土浇筑等施工活动 中的施工机械运行、车辆运输和机械加工修配等。 施工作业机械品种较多,路基填筑有推土机、压路机、装载机、平地机等;公路 面层施工时有平地机、推铺机等。 这些机械运行时在距离声源 5m 处的噪声可高达 84~90dB (A),联合作业时叠 加影响更加突出。这些突发性非稳态噪声源将对施工人员和周围居民生活产生不利影 响。 常用公路工程施工机械测点距施工机械距离 5m 的噪声值见表 3.3-2。 表 3.3-2 公路施工机械声级测试值 机械名称 5m 20m 40m 60m 80m 120m 140m 160m 180m 200m 装载机 90 80.0 76.4 73.9 67.9 64.4 63.1 61.9 60.9 60.0 推土机 86 74.0 70.4 67.9 61.9 58.4 57.1 55.9 54.9 54.0 挖掘机 84 71.0 67.4 64.9 58.9 55.4 54.1 52.9 51.9 51.0 钻井机 74 62.0 58.4 55.9 49.9 46.4 45.1 43.9 42.9 42.0 打桩机 100 93.0 89.4 86.9 80.9 77.4 76.1 74.9 73.9 73.0 吊车 74 62.0 58.4 55.9 49.9 46.4 45.1 43.9 42.9 42.0 压路机 86 73.0 69.4 66.9 60.9 57.4 56.1 54.9 53.9 53.0 平地机 90 78.0 74.4 71.9 65.9 62.4 61.1 59.9 58.9 58.0 摊铺机 87 75.0 71.4 68.9 62.9 59.4 58.1 56.9 55.9 55.0 破碎机 100 93.0 89.4 86.9 80.9 77.4 76.1 74.9 73.9 73.0 注: 《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手册》 3.3.1.3 大气污染 (1)施工粉尘及扬尘 工程施工过程污染源主要为扬尘污染。扬尘污染主要在施工前期路基填筑过程, 以施工道路车辆运输引起的扬尘、施工区扬尘和灰土拌合场粉尘。根据同类工程的监 测数据,不同施工类型周边 TSP 浓度见表 3.3-3。 表 3.3-3 同类工程施工期环境空气监测数据 序号 施工类型 主要施工机械 距路基 (m) TSP (mg/m3 ) 1 桥台浇筑 发电机 1 台、搅拌机 1 台、升降机 1 台 20 0.17 2 边坡修整、护栏施工 挖掘机 1 台,装载车 3 台 20 0.13 3 路基平整 发电机 1 台, 4 台运土车,40-50 台/天 30 0.22 56 4 平整路面 装载机 1 台,压路机 2 台,推土机 1 台,运土车 40-60 台班/天 40 0.23 5 桥梁浇筑、桥台修建、爆 破 发电机 2 台,搅拌机 2 台,拖拉机 2 台,振动器 2 台,起重机 1 台运土车 30-40 台班 100 0.21 6 桥台修建 运土车 30-40 110 0.21 施工运输车辆引起的道路扬尘、物料装卸扬尘、施工区扬尘的产生量与天气、温 度、风速、施工队文明作业程度和管理水平等因素有关,其排放量难以定量估算。本 次环评仅对灰土拌合场粉尘量进行估算。 类比同类项目,每实施 1m3 土石方工程,产生约 0. 1kg 粉尘。据此比例,本项目填 方量约为 30 万 m3 ,灰土拌合场产生粉尘约 30t。拌合站四周设置围挡防风阻尘;拌合 设备采取全封闭作业并配备除尘设施,粉尘产生量减低 90%,实际排放量为 3t。 (2)沥青烟气 本项目采用商品沥青,不在沿线设置沥青拌合站。因此,沥青烟气产生源主要是 沥青摊铺过程。 沥青路面铺设过程中会产生沥青烟气,对操作人员和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将造成 一定的损害。类比同类工程,在沥青摊铺施工点下风向 60m 外苯并[a]芘浓度低于 0.00001mg/m3 (DB32/4041-2021 标准值为 0.008μg/m3 ),酚低于 0.01mg/m3 (前苏联标 准值为 0.01mg/m3 ), THC 低于 0. 16mg/m3 (前苏联标准值为 0. 16mg/m3 )。 (3)施工机械废气及运输车辆尾气 项目施工过程使用的施工机械包括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平地机等,它们以 柴油为燃料,会产生少量废气;施工运输车辆燃烧柴油或汽油也会排放一定量的尾 气。施工机械废气和大型运输车辆尾气中污染物包括 CO 、NOx 、SO2 等,由于施工机 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废气为间歇排放,废气排放量不大,且场地扩散条件较好,影响 范围有限,因此对环境影响较小。 3.3.1.4 固体废物 本项目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来自工程弃土、建筑垃圾、桥梁桩基钻渣和施工人员 生活垃圾。 (1)工程弃土 57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 3 章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根据设计资料,本项目弃方总计 71569.9m3 ,弃土在临时堆存场暂时贮存后,运送 至指定的弃渣场处理,本项目不设置专门的弃渣场。 (2)拆迁建筑垃圾 工程需拆迁建筑物 36854.24m2 ,根据近似拆迁工程类比调查,在回收大部分有用 的建筑材料(如砖、钢筋、木材等)后,每平方米拆迁面积产生的建筑垃圾量约为 0. 1m3 (松方),则房屋拆迁将产生建筑垃圾约 3685m3 。本项目拆迁产生的建筑垃圾尽 量做到回用,如不能回用,应尽快运往政府指定的建筑垃圾堆放点。 (3)桥梁桩基钻渣 本项目桥梁桩基钻渣的产生量大致与桩基础地下部分的体积相当,通过对沿线桥 梁的桩基出渣量进行估算,本项目的桥梁桩基出渣量约为 1 万 m3。 (4)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按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1.0kg/人·d 计算,施工人员以 150 人计,日排放量约为 0. 15t/d,施工期生活垃圾产生总量约为 109.5t。 3.3.2 运营期污染物排放源强 3.3.2.1 水污染 营运期水环境污染源主要是降雨冲刷路面产生的路面及桥面径流污水。 影响路面(桥面)径流污染物浓度的因素众多,包括降雨量、降雨时间、与车流 量有关的路面(桥面)及空气污染程度、两场降雨之间的间隔时间、路面(桥面)宽 度等。由于各种因素的随机性强、偶然性大,所以,典型的路面雨水污染物浓度也就 较难确定。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华南环科所对南方地区路面径流污染情况的研究,路面 雨水污染物浓度变化情况见表 3.3-4,从表 3.3-4 中可知,路面径流在降雨开始到形成 径流的 30 分钟内雨水中的悬浮物和油类物质比较多, 30 分钟后,随着降雨时间的延 长,污染物浓度下降较快。 路面(桥面)径流污染物排放源强计算公式如下: E=C×H×L×B×a×10-6 其中: E 为每公里年排放强度(t/a×km); C 为 60 分钟平均值(mg/L); 58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 3 章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H 为年平均降雨量(mm),取 910mm; L 为长度路面(桥面)(km); B 为路面(桥面)宽度(m); a 为径流系数,无量纲。 表 3.3-4 路面径流污染物浓度表 项目 5-20 分钟 20-40 分钟 40-60 分钟 60 分钟平均值 SS (mg/L) 231.42- 158.22 158.22-90.36 90.36- 18.71 100 BOD5 (mg/L) 7.34-7.30 7.30-4.15 4.15- 1.26 5.08 COD (mg/L) 200.5~150.3 150.3~80.1 80.1~30.6 45.5 石油类(mg/L) 22.30- 19.74 19.74-3.12 3.12-0.21 11.25 表 3.3-5 路面(桥面)径流污染物排放源强表 项目 路面径流 桥面径流 年平均降雨量(mm) 910 径流系数 0.9 项目实施后路面(桥面) 面积(m2 ) 86618 18462 全线径流产生总量(m3/a) 86060.52 污染因子 SS BOD5 COD 石油类 60 分钟平均值(mg/L) 100 5.08 45.5 11.25 项目实施后年均污染物产生总量(t/a) 8.61 0.44 3.92 0.97 由表 3.3-5 可知,本项目路面、桥面径流总量为 86060.52m3/a,污染物排放总量 为: SS8.61t/a ,BOD50.44t/a ,COD3.92t/a,石油类 0.97t/a。 3.3.2.2 噪声 ①辐射声级 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B03—2006),各类型车的平均辐 射级 LW,i ,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小型车: LW,s=12.6+34.73lgVs 中型车: LW,m=8.8+40.48lgVm 大型车: LW,l=22.0+36.32lgVl 式中: LW,l 、LW,m 、LW,s——分别表示大、中、小型车的平均辐射声级, dB; Vl 、Vm 、Vs——分别表示大、中、小型车的平均行驶速度, km/h。 辐射声级计算公式适用车速条件为 48km/h~140km/h 按照小、中、大型车的平均车速对辐射声级进行计算,各型车的平均车速、辐射 声级计算结果见表 3.3-6、表 3.3-7。 59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 3 章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②行驶车速 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B03-2006),附录 C 的规定计 算,各型车的平均车速、辐射声级计算结果见表 3.3-6、表 3.3-7。 表 3.3-6 运营期项目各型车平均车速(km/h) 路段 车型 2025 年 2031 年 2039 年 昼 夜 昼 夜 昼 夜 全路段 小型车 65.8 67.5 64.9 67.3 63.6 67.0 中型车 49.1 47.5 49.5 47.8 49.7 48.2 大型车 48.8 47.5 49.2 47.8 49.4 48.0 表 3.3-7 各型车的平均辐射声级(dB) 路段 车型 2025 年 2031 年 2039 年 昼 夜 昼 夜 昼 夜 全路段 小型车 75.7 76.1 75.5 76.1 75.2 76.0 中型车 77.3 76.7 77.4 76.8 77.5 76.9 大型车 83.3 82.9 83.4 83.0 83.5 83.1 3.3.2.3 大气污染 项目营运期对大气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汽车尾气排放,汽车尾气主要污染物为 CO 、NO2等。本工程预测小型车和中型车采用《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中国第六阶段)》(GB18352.3-2016)的标准进行大气源强计算,大型车采用《重 型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GB17691-2018)进行大气 源强计算。小型车、中型车和大型车分别对应第一类车、第二类车和重型车。本道路 机动车尾气单车污染源强排放因子,详见下表。 表 3.3-8 道路机动车尾气污染源强排放因子单位: mg/ (辆 ·m) 污染物类别 车型 小型车 中型车 大型车 CO 0.5 0.62 6.00 NOx 0.035 0.045 0.69 根据设计文件中预测的交通量及车型构成比,采用国内主要车型排放因子资料, 汽车尾气中主要污染物是NOx 、CO,气态污染物排放源强按下式计算: n AE Qj = 式中: Qj——行驶汽车在一定车速下排放的j种污染物源强, mg/(m ·s); Ai——i 型车的单位时间交通量,辆/h; 60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 3 章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Eij——汽车专用公路运行工况下 i 型车j种污染物量在预测年的单车排放因 子, mg/(辆·m)。 根据以上公式,计算得本项目各路段各预测期汽车尾气排放源强,结果见下表。 表 3.3-9 营运期各特征年尾气污染物放源强(单位: mg/m ·s) 路段 时段 2025 年 2031 年 2039 年 CO NO2 CO NO2 CO NO2 全路段 日平均 0.34 0.03 0.41 0.04 0.51 0.05 高峰 0.81 0.08 0.99 0.10 1.22 0.12 注:上表中将 NOx 转换成 NO2 ,转换系数 NO2 :NOx=0.8。 3.3.2.4 固体废物 本项目沿线不设置养护中心等附属设施,因此营运期无固体废物产生。 61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 4 章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第4章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1 区域环境概况 4.1.1 地理位置 宿迁市位于江苏省北部,介于北纬 33°8′~34°25′、东经 117°56′~119°10′之间。宿 迁市东距淮安市 100km,西邻徐州市 120km,北接连云港市 120km,处于徐淮连宿经 济中心地带,属于陇海经济带、沿海经济带、沿江经济带的交叉辐射区,有着得天独 厚的地理优势。 本项目位于宿迁市宿豫区,宿迁市宿豫区地处东经 117°56′,北纬 33°59′,位于江 苏省北部,与徐州、淮安、连云港三市毗邻,相距均为 100 公里左右,东与沭阳接 壤,南与宿城区相邻,西南与安徽泗县交界,西与睢宁比连,西北和邳州为邻,北隔 新沂河与新沂市相望,环抱地级宿迁市区,处于徐连经济带、沿海经济带、沿江经济 带的交叉辐射区。。 4.1.2 气象条件 宿迁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具有较明显的季风性、过渡性和不稳定性等特 征。受近海区季风环流和台风的影响,冷暖空气交汇频繁,洪涝等自然灾害经常发 生。根据宿迁市气象局观测站统计的近 20 年气候资料,主要气象要素特征见下表。宿 迁市气象局观测站位于宿城区河滨街道办事处半窑居委会(33°59'N ,118°16'E,观 测场海拔 27.8 米)。 宿豫区地处淮北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按中国气候区划,属于暖温带鲁淮气候 区;根据干燥度指标分析为湿润气候类型。宿豫季风气候特征明显,四季分明:春季 干湿,冷暖多变;夏季炎热雨水集中;秋季温和,秋高气爽;冬季寒冷,雨水偏少。 根据 40 多年降水资料分析,从 4 月份起降水逐渐增多, 5~9 月为汛期, 6~8 月 为主汛期,汛期降水量 600mm 左右,占年平均降水量的 2/3,雨季开始一般在 6 月下 旬,结束期一般在中旬,这一时期雨量为全年的集中期。 62 表 4.1- 1 宿迁市近 20 年气象特征参数表 气象要素 数值 气温 20 年年平均气温℃ 15 年平均最高气温℃ 26.8 年平均最低气温℃ -0.5 湿度 历年平均相对湿度% 74 最大相对湿度% 89 最小相对湿度% 49 降水量 最大降雨量(mm) 1700.4 最小降雨量(mm) 573.9 多年平均降雨量(mm) 988.4 霜 无霜期(天) 208 日照总时 多年平均数日照总时(小时) 2291.6 风 平均风速(m/s) 2.9 最大 10 分钟平均风速 32.9 宿迁市主导风向不明显,其中 ENE~ESE 的风频之和较大,为 26.7%。分季节来 看,夏季的主导风向为 E~SE,风频之和为 32.7%;冬季主导风向亦不明显。近 20 年 来,宿迁平均降水量 988.4mm,年总降水量最大的是 2003 年,为 1555.0mm,其中 2000 、2003 、2005 、2007 年的年总降水量均超过 1000mm。降水量最少的是 2004 年, 为 551.4mm。降水时段主要集中在汛期(6-8 月),降水偏多年份 2003 年 6-8 月总降 水量为 1063.2mm,占全年总降水量的 68.4%,即使是降水偏少的年份(2004 年) 6-8 月中降水量为 222.3mm,占全年总降水量的 40.3%。年最大降水量 1700.4mm,年最少 降水量 573.9mm。一日最大降水量 250.9mm,出现在 2004 年 7 月 19 日。每年从 4 月 份起降水量逐渐增多, 6─9 月为汛期,雨季开始期一般在 6 月下旬后期,结束期一般 在 7 月中旬后期,持续 20 天左右,这一期间雨量为全年雨量最集中时期。年平均雨日 (日降水量≥0. 1mm) 91.4 天,最多 143 天,最少 47 天。 风频和风速玫瑰图如下: 63 图 4.1-1 宿迁市近 20 年全年风向玫瑰图 4.1.3 工程地质 1、沿线地形地貌 拟建工程属于沂沭丘陵~平原地貌区,地貌单元为冲积平原;项目区地形起伏不 大,标高一般22.3~26.7m 。根据现场调查沿线主要以水渠、村庄、农田、既有道路、 水塘及荒地为,线路穿越既有高速、输油管道、供水管道等。沿线涉及的主要沟渠为 道路跨越的路北干渠。 2、区域地质情况 (1)地质构造及地震 拟建场地范围内无全新世活动断裂通过,近场区断裂有3条,分别是郯城一庐江断 裂带、邵店-桑墟断裂和无锡—宿迁断裂等。 郯城~庐江断裂:郯庐断裂带北起中俄边界的黑龙江鹤岗、萝北一带,南抵长江 岸边的湖北广济,走向NNE,在中国境内长达2400km。按其构造活动特征可分为四 段:黑龙江鹤岗—开原段、下辽河—莱州湾段、鲁苏沂沭段和大别山—广济段。区域 范围内只包括鲁苏沂沭段,新构造期以来,断裂活动显示了在强度和时序上的差异, 具有分段活动的特点。 沂沭断裂带为二堑夹一垒的构造格局,这是长期构造运动的结果。第四纪以来的 新构造活动依然建立在原有断裂的基础之上,只不过它们的活动仅发生在某些特定地 段,在活动方式和强度上也各不相同。断裂带总体由五条主干断裂所组成,即昌邑— 大店断裂、白芬子—浮来山断裂、沂水—汤头断裂、鄌郚—葛沟断裂和发育于昌邑— 64 大店断裂和白芬子—浮来山断裂之间的安丘—莒县断裂。第四纪时期,这五条断裂经 历了不同活动时段,并有一定的空间迁移。早更新世的断层活动主要发生在西侧的两 条断层,并伴随着玄武岩喷发。中更新世时期,本区广泛发育,地壳处于稳定平静时 期。晚更新世,主要活动已迁移至东侧,沿昌邑—大店断裂、白芬子—浮来山断裂和 安丘—莒县断裂活动;西侧断层上只在个别段落保存轻微活动,如沂水—汤头断裂汤 头一段。全新世时期,断裂活动趋于集中,主要沿安丘—莒县断裂发育,该断裂是全 新世以来一条重要的地震断层。安丘—莒县断裂,即俗称的沂沭断裂带,可以划分为3 个独立的破裂段。自北而南分别为安丘段、莒县—郯城段和新沂—泗洪段。每段是一 个独立的破裂单元,其几何形态、活动性质、最大位移量、最新活动时代、大震复发 间隔、现代活动状态等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一个独立的破裂段均代表着一次最大地震 的破裂长度。新沂—泗洪段与本项目关系较为密切。 新沂—泗洪段长约130km。在新沂以北呈直线状出露。剖面特点为晚白垩世砂砾岩 逆冲在晚第四纪沉积物之上,在活动断裂的上盘形成局部隆起,总体几何形态是由5条 长短不同的次级活断层呈右阶斜列组成,为逆走滑的运动性质。郯城~庐江断裂带新 沂—泗洪段离本工程较远,在本项目西侧约10km左右。 邵店-桑墟断裂:经时集,往北东经阴平、青坊、刘马庄、平明,长70km左右,该 断裂与阿湖--牛山倒转背斜轴向大体一致,形成时期较老,是吕梁期未产生的,至燕山 期喜马拉雅期再度复活。推断邵店-桑墟断裂为一条隐伏的前第四纪断裂。该断裂距线 路终点约0.5km左右。 无锡—宿迁断裂:无锡—宿迁断裂亦称无锡-江都断裂,该断裂北起邳州,经宿 迁、洪泽、高邮、扬州、镇江、常州、延伸至无锡、苏州南,全长约300km,总体走向 为南东—北西。其存在及新构造活动特性在地质地貌上表现尤为突出,断裂带构成拟 建项目了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地貌构造单元的分界线,断裂带之东为平原沉降区, 之西为低山丘陵构造剥蚀区,断裂两侧明显具有西高东低的地形地貌特征。由于断裂 长期的活动,沿断裂发育了一系列湖泊,从南至北有太湖、邵伯湖、高邮湖、洪泽 65 湖、骆马湖等。断裂带以西有众多火山口分布。断裂切穿了其它方向的构造,反映了 最新活动构造特征。该断裂为第四纪活动断裂。 综上所述,项目区及附近的断裂构造主要为第四纪更新世及以前活动断裂,郯庐 断裂带新沂—泗洪段为全新世活动断裂,在加强工程措施、保证工程质量的条件下, 可进行本项目建设。 2、工程地质条件 (1)工程地质特征 本项目路线所经地区为沂沭冲积平原。境内无山丘,总地势西高东低,地面相对 高度大多介于12米- 17米之间, 沿线沟渠纵横,地表主要分布粘土、粉质粘土。根据搜 集资料,区域地质分布如下: 1层素填土:褐色、褐黄色,松散,以粘性土及粉土为主,厚度0.50~3.00m; 21粘土:灰黄色,可~硬塑,厚度1. 10~2.40m、平均1.71m,承载力基本容许值 =100kPa,摩阻力标准值=35kPa; 32层淤泥质粘土、粘土:流塑~软塑,厚度0.70~7.00m,平均2.68m,承载力基本容 许值=75kPa,摩阻力标准值=30kPa; 41层粘土:灰黄色,软塑,厚度2.95~3.20m、平均3.08m,承载力基本容许值 =180~200kPa,摩阻力标准值=45~50kPa; 4层粘土:灰黄色,硬塑,含铁锤质结核及钙质结核,局部富集成层,层顶埋深 0.00~3.00m、平均0.94m,厚度1.30~20.80m、平均12.63m,承载力基本容许值 =200~300kPa,摩阻力标准值=50~70kPa; 51层中砂:灰黄色,部分地段为粉砂,中密,分选性较差,主要矿物成分为石 英、长石。层顶埋深2.95~3.20m、平均3.08m,厚度6.00~7.55m、平均6.78m,承载力基 本容许值=100~250kPa,摩阻力标准值=35~55kPa; 5层中砂、粗砂为主,部分为粉砂、细砂:灰黄色,密实,分选性一般,含砾。层顶 埋深2. 10~17.40m、平均12.45m,厚度1.90~6.55m、平均4.06m,承载力基本容许值 =160~350kPa,摩阻力标准值=40~70kPa; 66 6层粘土:灰黄色、红褐色,硬塑,含铁锤质结核及少量钙质结核,层顶埋深 12.40~20.20m、平均17.80m,厚度2.50~7.20m、平均4.l7m,承载力基本容许值 =250~350kPa,摩阻力标准值=55~75kPa; 7层中砂、粗砂为主,局部粉细砂:灰黄色,夹灰白色,饱和,密实,分选性较 差,局部含小砾石,层顶埋深9.20~24.60m、平均20.08m,厚度2.40~14.75m、平均 7.54m。承载力基本容许值=250~350kPa,摩阻力标准值=50~80kPa; 8层粘土:褐黄色、灰黄色,夹红褐色,饱和,硬塑,含铁锤质结核及少量钙质结 核,层顶埋深25.40~31.30m、平均28.30m,厚度2.00~4. 10m、平均2.63m,承载力基本 容许值=300kPa,摩阻力标准值==70kPa; 9层中粗砂为主,局部粉细砂:灰黄色, 饱和,密实,分选性较差,含少量小砾 石,偶含卵石,层顶埋深16.20~34.50m、平均27.23m,厚度2.80~15.20m、平均7.83m, 承载力基本容许值=200~350kPa,摩阻力标准值=50~80kPa; 10层粘土:灰白色间灰黄色,饱和,硬塑。层顶埋深39. 10~39.60m、平均 39.35m,厚度5.45~6. 15m、平均5.80m,承载力基本容许值=300kPa,摩阻力标准值 =70kPa; 151全~强风化片麻岩:灰黄色,密实,原岩结构风化破坏,岩芯呈砂状或碎块 状,由南向北埋深逐渐减小,层顶埋深30.30~37.80m、平均34.20m,厚度4.70~7.70m、 平均6.05m,承载力基本容许值=300kPa,摩阻力标准值=70kPa; 152 强风化片麻岩:灰黄色,岩石风化成碎块状,锤击易碎,层顶埋深 38.00~43.00m、平均41.00m,厚度2.30~12.30m、平均6.00m,承载力基本容许值 =1000kPa,摩阻力标准值=140kPa。 (2)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项目区属于堆积波状平原区,线路内及外围附件可忽略发震 断裂错动对地面建筑物影响。线路区域水系发育,部分路段跨越河道、沟渠,区域排 水系统畅通,不影响路线走向。 67 4.1.4 水文水系 区域内水文地质主要为潜水和浅、深层水。潜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和邻近水体补 给,水位埋深受地形控制,并随季节变化,潜水含水量小,且近城镇潜水易受工业污 水和生活废水污染。浅层地下水含水层主要为中、下更新统砂、砾层,其次是上更新 统粉砂、中砂层。根据宿迁市环保部门监测,浅层水污染较为严重。深层地下水,区 域内主要由中新世草湾组(N1X)含水岩组构成。富水地带分布于洋北大新一带,由 北东向展布,水质相对较好。 宿迁市拥有洪泽湖、骆马湖以及京杭运河、徐洪河等重要湖泊、河道,水网密 布,航道众多。 项目区河流、沟渠纵横交错,沿线涉及的主要沟渠为道路跨越的路北干渠,水位 受拦河闸控制,受季节影响沟渠水位有一定变化,冲刷作用微弱,岸坡较稳定;另沿 线两侧分布有较多水塘。 4.1.5 生态环境 根据宿迁市林业站的统计信息,植物资源方面信息如下: (1)浮游植物 浮游植物共有 8 门 141 属 165 种,其中绿藻门、蓝藻门和硅藻门占69%,而其种 数占 84%。 (2)水生高等植物 水生高等植物有 81 种,隶属于 36 科 61 属。其中单子叶植物最多,有 43 种,占 植物总数的 53.09%,双子叶植物次之,有 34 种,占 41.97%,蕨类植物最少,仅 4 种,占 4.94%。水生高等植物的优势种有芦苇、蒲草、菰、莲、李氏禾、水蓼、喜旱 莲子草、苦菜、菱、马来眼子菜、金鱼藻、聚草、菹草、黑藻、苦草、水鳖等。蕴藏 量很丰富,是鱼类和鸟类的上乘饵料。 (3)树木 现有人工林面积接近全市森林面积的 100%,野生树木有零星分布。宿迁市森林人 工林面积 1536 百公顷,以杨树为主,约占人工林面积的 97%,其它组成树种还有银 68 杏、柳树、水杉、侧柏等柏类等,其它还有梨、枣、柿等水果。绝大多数人工林为纯 林、单层林,林下灌木、地被较少。 4.1.6 土壤 宿迁市土壤分为4个土类, 7个亚类, 15个土属, 37个土种。 (一)潮土类 潮土类面积1059276亩,占全市土壤面积72. 16%,分布于运河以西各乡、镇及市东 南片大兴、丁嘴、仰化、洋北、陆集等地。根据母质来源及剖面性状,潮土类分为黄 潮土亚类、棕潮土亚类、盐碱性潮土亚类。 (二)砂礓黑土 砂礓黑土是宿迁市第二大土类,面积为329052亩,占土壤总面积22.41%。该土类 只有砂礓黑土一个亚类,分布于境内东北片,即塘湖北部,侍岭南部,来龙两乡全 部,新庄、关庙两乡的北部大部分地区。砂礓黑土潜在养分较高,但有砂礓障碍层 次,对作物生长不利,今主要为稻麦轮作和麦棉轮作。 (三)棕壤 棕壤主要分布在晓店、井头一带丘陵、岗地上,为地带性土壤。面积68714亩,占 全市土壤面积4.68% ,分为粗骨性棕壤和白浆化棕壤两个亚类。 (1)粗骨性棕壤亚类:全市只有9318亩,集中分布在晓店、塘湖、井头及宿城北 侧丘陵岗地上。该亚类土壤分布地势较高,目前主要是种植旱作物,生产力较低。 (2)白浆化棕壤亚类:分布于骆马湖东侧,嶂山林场附近岗地上,高程比粗骨棕 壤分布地区稍低,面积59396亩。白浆化棕壤养分低,紧实闭气,地形不平坦,生产性 能较差。 (四)紫色岩土 紫色岩土全市共10991亩,占全市土壤面积0.75%,主要分布在晓店南附近丘陵地 区,成土母质,为紫色、红色砂泥岩的风化物。该土壤分布在丘陵上,养分低,缺水 缺肥,生产性能很差,主要种植玉米、薯类、豆类旱作物。产量不高。 69 4.1.7 自然资源 宿豫区所处的是平原植被区,没有天然森林,在村落、堤岸、路边有人工栽培林 木,以杨树为主;农田植物有小麦、水稻、玉米、棉花、大豆、油菜、花生、芝麻、 山芋等。在农田隙间和抛荒地有灌木和草本植物,以西伯利亚萝、海乳草、白茅占优 势。伴生有拟漆姑、狗牙根、烟台飘拂草、节节草、蒲公英、苍耳、狗尾草等。 项目所在地:无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矿产开发等情况、国家风景名胜等敏感目 标。 4.2 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2.1 区域水系 拟建项目不跨越地表水体,项目沿线周边主要的地表水体是路北干渠和嶂山一干 渠,根据《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2021-2030 年)》(苏政复[2022]13 号),路北干渠和嶂山一干渠未划定功能区,本评价参照Ⅳ类水体进行评价。 4.2.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4.2.2.1 监测方案 本评价于 2022 年 4 月 30 日至 2022 年 5 月 2 日对项目周边河流进行地表水环境质 量现状监测(监测报告编号 JSHJ-2022W-0313),监测方案见表 4.2- 1。 表 4.2- 1 地表水环境现状监测断面一览表 序号 监测点名称 监测点位 取样垂线 监测频次 监测内容 W1 路北干渠 拟建路北支渠桥 跨越处 主流线上设 1 条 取样垂线 连续监测 3 天,每天监测 1 次 pH 值、 CODcr、总 磷、 SS 、BOD5、 氨氮、石油类 W2 嶂山一干渠 S268 与嶂山一 干渠交叉处 主流线上设 1 条 取样垂线 连续监测 3 天,每天监测 1 次 pH 值、 CODcr、总 磷、 SS 、BOD5 、 氨氮、石油类 4.2.2.2 监测结果与分析 本评价委托江苏举世检测有限公司对沿线地表水体进行水质现状监测,监测结果 按标准指数法进行单项水质参数评价,计算公式如下: 70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 4 章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S = Ci ,j i ,j C si 式中: Si,j——水质参数 i 在j 点的标准指数,无量纲, Si,j≥1 为超标、否则为未超 标; Ci,j——水质参数 i 在j 点的监测值, mg/L; Csi——水质参数 i 的标准值, mg/L。 其中, pH 的标准指数为: S = 7.0 − pHj (pHj≤7.0) S = pHj − 7.0 (pHj>7.0) pH ,j 7.0 − pHsd pH ,j pHsu − 7.0 式中: SpH,j——水质参数 pH 在j 点的标准指数; pHj——j 点的 pH 值; pHsu——地 表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 pH 值上限; pHsd——地表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 pH 值下限。 地表水现状监测及评价结果见表 4.2-2,由评价结果可知,路北干渠和嶂山一干渠 监测断面 BOD5 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Ⅳ类标准,其余监 测因子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Ⅳ类水质功能要求,超标原因 可能是沿线农业面源污染所致。 表 4.2-2 地表水环境现状监测结果(单位: mg/L) 序 号 监 测 断 面 监测时间 监测项目 pH CODCr BOD5 SS 氨氮 TP 石油类 W1 路 北 干 渠 2022.4.30 7.9 24 9.5 9 0.253 0.06 0.02 2022.5.1 7.8 24 9.8 10 0.266 0.07 0.02 2022.5.2 7.8 24 10.0 11 0.308 0.08 0.02 评价标 准 6~9 ≤30 ≤6 ≤80 ≤1.5 ≤0.3 ≤0.5 标准指数 0.4~0.45 0.8 1.58~1.67 0. 11~0. 14 0. 17~0.21 0.2~0.27 0.04 超标率 (%) 0 0 100 0 0 0 0 最大超标 倍数 0 0 0.67 0 0 0 0 W2 嶂 山 一 干 渠 2022.4.30 7.8 18 6.0 8 0.125 0.22 0.02 2022.5.1 7.8 17 5.7 12 0.164 0.20 0.03 2022.5.2 7.8 17 6.2 12 0.181 0.22 0.02 评价标 准 6~9 ≤30 ≤6 ≤80 ≤1.5 ≤0.3 ≤0.5 71 序 号 监 测 断 面 监测时间 监测项目 pH CODCr BOD5 SS 氨氮 TP 石油类 标准指数 0.4 0.57~0.6 0.95~1.03 0. 1~0. 15 0.08~0. 12 0.67~0.73 0.04~0.06 超标率 (%) 0 0 33.3 0 0 0 0 最大超标 倍数 0 0 0.03 0 0 0 0 注:数据低于方法检出限时,以检出限加 L 表示。SS 参照《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 2021) 中的水作标准。 4.3 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3.1 监测方案 为了了解项目沿线各敏感点声环境现状,本次评价对项目沿线涉及的 5 处代表性 噪声敏感点进行了声环境现状监测。 布点原则: 1、对于同时受到社会生活噪声和现有交通噪声影响敏感点,现状监测 布点应考虑现有交通噪声的影响,监测处于不同声环境功能区的敏感建筑物。 2、监测点布点时,还应考虑现有交叉道路的噪声影响,将监测点布置在同时受到 两条道路交通噪声影响的敏感建筑物处。 声环境现状监测方案见表 4.3- 1 和附图二。 表 4.3- 1 声环境现状监测方案 序号 监测 点名 称 监测点位 监测频次 监测内容 提供成果 备注 声功 能区 N1 李庄 面向新扬高速第 一排 1 层 监测两天,每天 昼间、夜间各监 测一次 环境噪 声、交通 噪声 提供 Leq 、 L10 、L50、 L90 同步记录新扬高速 主线、匝道大、 中、小车流量 4a 2 类区面向新扬 高速距离最近房 屋 1 层 2 2 类区远离新扬 高速 200m 外房 屋 1 层 环境噪声 提供 Leq 、 L10 、L50、 L90 2 N2 尤庄 面向新扬高速第 一排 1 层 监测两天,每天 昼间、夜间各监 测一次 环境噪 声、交通 噪声 提供 Leq 、 L10 、L50、 L90 同步记录新扬高速 主线、匝道大、 中、小车流量 4a 2 类区面向新扬 高速距离最近房 屋 1 层 2 2 类区远离新扬 高速 200m 外房 屋 1 层 环境噪声 提供 Leq 、 L10 、L50、 L90 2 N3 孙庄 面向拟建道路第 一排 1 层 监测两天,每天 昼间、夜间各监 测一次 环境噪声 提供 Leq 、 L10 、L50、 L90 1 72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 4 章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序号 监测 点名 称 监测点位 监测频次 监测内容 提供成果 备注 声功 能区 N4 陆宋 村 面向晓仰线第一 排 1 层 监测两天,每天 昼间、夜间各监 测一次 环境噪 声、交通 噪声 提供 Leq 、 L10 、L50、 L90 同步记录晓仰线 大、中、小车流量 4a 面向拟建道路第 一排 1 层 环境噪声 提供 Leq 、 L10 、L50、 L90 1 N5 双和 岭社 区 面向晓仰线第一 排 1 层 监测两天,每天 昼间、夜间各监 测一次 环境噪 声、交通 噪声 提供 Leq 、 L10 、L50、 L90 同步记录晓仰线 大、中、小车流量 4a 2 类区最近一排 1 层 环境噪 声、交通 噪声 提供 Leq 、 L10 、L50、 L90 2 73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 4 章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3.2 监测结果与分析评价 根据现状监测报告(见附件),噪声监测结果见表 4.3-2。 表 4.3-2 敏感点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单位: dB (A)) 序号 敏感点名称 监测点位 监测时段 监测值 声功能区 标准值 达标情况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一天 第二天 N1 李庄 面向新扬高速第一排 1 层 昼间 63.4 63.1 4a 70 达标 达标 夜间 53.6 53.8 55 达标 达标 2 类区面向新扬高速距离最近房屋 1 层 昼间 48.2 47.5 2 60 达标 达标 夜间 45.7 46.1 50 达标 达标 2 类区远离新扬高速 200m 外房屋 1 层 昼间 46.3 46.1 2 60 达标 达标 夜间 44.3 44.4 50 达标 达标 N2 尤庄 面向新扬高速第一排 1 层 昼间 62.7 63.4 4a 70 达标 达标 夜间 53.7 53.5 55 达标 达标 2 类区面向新扬高速距离最近房屋 1 层 昼间 51.0 50.8 2 60 达标 达标 夜间 46.2 46.6 50 达标 达标 2 类区远离新扬高速 200m 外房屋 1 层 昼间 46.8 47.6 2 60 达标 达标 夜间 45.3 45.1 50 达标 达标 N3 孙庄 面向拟建道路第一排 1 层 昼间 45.8 46.4 1 55 达标 达标 夜间 43.0 43.3 45 达标 达标 N4 陆宋村 面向晓仰线第一排 1 层 昼间 59.3 58.9 4a 70 达标 达标 夜间 50.7 49.8 55 达标 达标 面向拟建道路第一排 1 层 昼间 53.6 53.9 1 55 达标 达标 夜间 43.8 44.5 45 达标 达标 N5 双和岭社区 面向晓仰线第一排 1 层 昼间 57.6 56.7 4a 70 达标 达标 夜间 49.4 48.9 55 达标 达标 2 类区最近一排 1 层 昼间 55.2 55.5 2 60 达标 达标 夜间 47.5 48.0 50 达标 达标 74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 4 章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3.3 声环境现状评价结论 根据监测结果,本项目作为新建项目,沿线存在既有交通干线新扬高速 (高速公路)、晓仰线(二级公路),监测期间新扬高速和晓仰线交通量较 小,没有对沿线敏感点造成明显的交通噪声影响,监测期间, 5 处代表性监测 点位的声环境质量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的相应标准。 4.4 环境空气现状调查与评价 (1)本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达标情况 根据《宿迁市 2021 年度环境状况公报》, 2021 年,全市环境空气优良天 数达 295 天,优良天数比例为 80.8%,比 2020 年增加 7.6 个百分点;空气中 PM2.5 、PM10 、O3 、CO 指标浓度同比下降,浓度均值分别为 38μg/m3 、 66μg/m3 、157μg/m3 、0.9mg/m3,同比分别下降 15.6% 、1.5% 、7.6% 、25.0%; NO2 、SO2 指标浓度分别为25μg/m3 、6μg/m3 ,同比持平;其中, O3 作为首要 污染物的超标天数为 30 天,占全年超标天数比例达 42.9%,已成为影响全市环 境空气质量达标的主要指标。因此判定项目所在区域为不达标区。 (2)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为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宿迁市将持续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打赢蓝天保 卫战,宿迁市制定发布了《2021年度宿迁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计 划》。 《2021年度宿迁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计划》(宿污防指 〔2021〕5 号)具体工作目标为: PM2.5 浓度达到 43 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 率达到 74.2%;降尘量年均值控制在 4.5 吨/平方千米月以内;氮氧化物、 VOCs 排放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较 2020 年分别削减 8% 、10% 、2.8% 以上。并提出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控制大气污染:(1)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协同 推进减污降碳: ①推进碳达峰先行区建设; ②优化调整四大结构,推动绿色低 碳发展;(2)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提升大气环境质量: ③深入推进 VOCs 治 75 理;④深化重点行业污染治理;⑤实施精细化扬尘管控;⑥全面推进生活源治 理;⑦加强移动源污染防治;⑧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从而确保宿迁环境空气 质量达标。 4.5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5.1 宿迁市总体生态环境概况 根据《宿迁市 2021 年环境状况公报》,全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 指 数)为 65.5,同比上升 0.6。各县区 EI 指数介于 55.9-69.8 之间,全市及各县区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等级均为“良”。通过对全市 13 个地表水断面生态状况遥感监 测,结果表明水生生物物种多样性保持稳定。 4.5.2 生态敏感区调查 根据《江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规划》(苏政发〔2018〕74 号) 和《江苏 省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规划》(苏政发〔2020〕1 号) ,本项目不涉及江苏省国家 级生态红线区和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区, 与本项目最近的生态空间管控区是新沂 河(宿豫区) 洪水调蓄区, 最近距离 2.5km;与本项目最近的国家级生态红线是 江苏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 最近距离 8.3km。此外, 本项目不在国家级生态红线 区和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区内设置施工场地、取弃土坑等临时工程, 项目的施工 期和运营期均不存在周边国家级生态红线区和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区管控措施 中明确禁止的行为活动。 因此, 本项目符合《江苏省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规划》和《江苏省生态空间 管控区域规划》的相关要求。 4.5.3 土地利用现状 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17) 并结合遥感影像数据解析精 度, 将评价区土地用地类型划分为耕地、林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交通 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及未利用地等 7 种地类,详见下表。 76 由表 4.5- 1 可知, 评价范围内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 面积 122hm2 ,占整 个评价区域总面积的 63.5%;其次是住宅用地, 面积 35hm2 ,占评价区域总面积 的 18.2%;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 12hm2 ,占评价区域总面积的 6.3%;交通运 输用地 11hm2 ,占评价区域总面积的 5.7%;园地面积 7hm2 ,占评价区域总面积 的 3.6%;工矿仓储用地面积 4hm2,占评价区域总面积的 2. 1%;林地面积 1hm2 , 占评价区域总面积的 0.5%。 表 4.5- 1 评价范围内土地利用现状 拼块类型 面积(hm2 ) 面积比例(%) 耕地 122 63.5 园地 7 3.6 林地 1 0.5 交通运输用地 11 5.7 住宅用地 35 18.2 工矿仓储用地 4 2.1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12 6.3 总计 192 100.00 77 沿线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图片如下: 耕地  林地 78 住宅用地 工矿仓储用地  水域 交通运输用地 4.5.4 植物资源调查现状 拟建公路沿线所经过的地区属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 雨水充沛,无霜期较长,气候条件较为优越,适合农作物生长。 本项目沿线植被以杨类占优势的温暖带落叶林为主,达主要种类的 85%以 上,其它树种有构树、桑树、中国槐、臭椿、柳、榆、泡桐等;果树有李、 桃、杏、苹果、梨、枣、葡萄等;灌木有紫穗槐、野蔷薇、山胡椒等;长绿灌 木有小叶女贞、刚竹、淡竹、紫竹等;藤本植物有木通、爬山虎、南蛇藤等; 草本有狗尾草、蒲公英、苍耳等。农田的植被有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大 豆、油菜、山芋、花生等作物。 沿线的成片林面积占比不大,但农田林网已经基本形成,其涵养水源、水 土保持、防风固沙、减少水土流失的功能已经开始明显发挥作用。由于地区土 地资源利用率高,沿线天然植被已基本不存在,地表植被以栽培植物(农作 物)为主。 (1)落叶阔叶林 调查范围内的阔叶林主要分布于项目所在区域所有道路两侧、田埂及河流 沿岸堤坝上,在整个调查区域内所占比重并不大,然而这些阔叶林增加了区域 生境的空间异质性,有利于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维持。 拟建项目所经区域现有村道、河道两侧范围内绿化树种均为杨树,调查区 域内杨树林主要为人工栽培,以意杨和加杨为主要建群种。 (2)草丛 调查范围内的草丛主要分布于河岸两侧堤坝及农田田埂上,以禾本科、菊 科、和蔷薇科植物为主,群落组成常呈小的斑块状,以狗尾草群落、白茅群 落、狗牙根群落、野艾群落等较为常见。主要物种包括:野胡萝卜 (Daucuscarota)、葎草(Humulusscandens)棒头草(Kochiascoparia)、菵草 (Beckmanniasyzigachne)、益母草(Leonurusjaponicus)、一年蓬 (Erigeronannuus)、青葙(Celosiaargentea)、喜旱莲子草 (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蛇莓(Duchesneaindica)、朝天委陵菜 (Potentillasupina)、鸡眼草(Kummerowiastriata)、天胡荽 (Hydrocotylesibthorpioides)、荔枝草(Salviaplebeian)、马兰 (Kalimerisindica)、苍耳(Xanthiumsibiricum)、野艾蒿 (Artemisialavandulaefolia)、狗尾草(Setariaviridis)等。 主要建群种包括野胡萝卜、葎草、棒头草、野艾、菵草、一年蓬、益母草 等。因为分布区人为活动较频繁,人为干扰力度较大,因此所有草丛并没有形 成稳定的群落,群落组成大多以小面积斑块状间生为主,与一些人为干扰及种 子传播等偶然因素有关。 (3)水生植被 79 项目所在地区水系发达,调查发现项目跨越河流水体清澈,目测水质状况 较好。河面水生植被较丰富,常见的有芦苇、香蒲、水花生、绿萍等。 (4)农田植被 本项目路线所在区域居民住宅分布不是很密集,其余基本为开阔农田植被 区。经调查,本项目路线两侧耕地大部分属于基本农田,栽植作物主要有水 稻、小麦、油菜、蚕豆、葱、蒜等常见品种。 4.5.5 陆生动物调查现状 项目沿线属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有利于野生动物的生存,随着 地理环境的人为改变种类和数量大为减少。沿线栖息的野生动物中,未发现大 型的或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种类。沿线地区现有的小型动物如野兔、蛇等都 是定居性的小型动物,对生活区域的要求不太严格,也没有季节性迁移的生活 习惯。 除野生动物外,拟建项目所经地区动物以家禽、家畜为主,常见动物种类 主要有麻雀、喜鹊、青蛙、蛇类等。 4.5.6 水生生物调查现状 受人类开发活动和过度捕捞的影响,项目沿线沟渠、坑塘水面目前已没有 珍贵受保护鱼种,主要有河鳗、黄鳝、鲫鱼、鲤鱼、泥鳅、鲢鱼、草鱼、青鱼 等。 4.5.7 文物保护现状 现场调查发现,本项目道路红线范围内有 2009 年宿迁市人民政府确认的市 级文物——洪武墩墓群, 该文物遗址位于来龙镇境内, 北侧紧邻晓仰线, 西侧距 新扬高速约 860m,东侧距规划新大线北延约 500m。该文物遗址占地总面积约为 30766 ㎡, 遗址范围内现状为农田, 尚未发现建筑古迹或其他文物。经核对, 本 项目用地红线占用文物遗址面积约 7598 ㎡,长度约 176.5m。 80 表 4.5-2 文物保护单位概况 序号 名称 文物保护级别 类别 桩号范围 与本项目的位置关系 1 洪武墩墓群 市级 古墓类 K1+504.5~ K1+681 红线范围内,占用文物遗 址面积约 7598 ㎡,长度 约 176.5m 图 4.5- 1 洪武墩墓群 图 4.5-2 本项目与洪武墩墓群的位置关系 81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 4 章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5.8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结论 (1)本项目不涉及江苏省国家级生态红线区和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区,与 本项目最近的生态空间管控区是新沂河(宿豫区)洪水调蓄区,最近距离 2.5km;与本项目最近的国家级生态红线是江苏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最近距离 8.3km。 (2)本项目评价范围内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其次是住宅用地、水域 及水利设施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园地、工矿仓储用地和林地。 (3)项目沿线两侧评价范围内无国家、地方保护植物、古树名木分布; (4) 项目沿线评价范围内没有国家、地方保护野生动物分布, 也没有大型 兽类动物分布。陆生动物以家禽、家畜为主, 常见动物种类主要有麻雀、喜鹊、 青蛙、蛇类等; (5) 项目沿线沟渠、坑塘水面目前已没有珍贵受保护鱼种,主要有河鳗、 黄鳝、鲫鱼、鲤鱼、泥鳅、鲢鱼、草鱼、青鱼等。 (6)本项目道路红线范围内有 2009 年宿迁市人民政府确认的市级文物— —洪武墩墓群,遗址范围内现状为农田,尚未发现建筑古迹或其他文物。 82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 5 章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第5章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1 地表水环境 5.1.1 施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源主要是来自主体土建施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陆域桥梁施 工过程对水环境的影响;路基施工过程对水环境的影响;施工场地、施工营地等临时 工程排放的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对水环境的影响。 1、陆域桥梁施工过程对水环境的影响 本项目陆域桥梁施工工序为:平整施工场地→基础及下部结构施工(钻孔灌注 桩) →桥梁上部结构施工。该施工工艺主要产生的水污染物为桩基施工的泥浆水。 陆域施工场地内设置泥浆沉淀池处理废弃泥浆。泥浆水经沉淀后,上清液可以回 用于新鲜泥浆的制备,沉淀污泥干化后与桥梁桩基钻渣摊铺于陆域桥梁下方地面并压 实平整后植草绿化。采取上述废弃泥浆处理措施后,泥浆水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较 小。 2、路基施工对水环境的影响 (1)大临工程施工废水 大临工程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是降雨冲刷建材的地表径流流入地表水系、生产废 水的排放等的影响。 施工时需要的物料、油料、化学品等如果管理不严,遮盖不密,则可能在雨季或 暴雨期受雨水冲刷进入水体;粉状物料的堆场若没有严格的遮挡、掩盖等措施将会起 尘从而污染水体;废弃的建材堆场的残留物质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也会造成水污染。 公路施工期间,在施工现场还将产生一定数量的生产废水,主要包括砂石材料的冲洗 废水和机械设备的淋洗废水,这些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是SS和少量的油类。大临工程 应设置调节池、隔油池、沉淀池处理生产废水,处理后的水质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 83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 5 章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20)相应标准的要求,回用于场地洒水降尘 和绿化等,不向水体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较小。 (2)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主要为餐饮、粪便、洗漱等污水,污水成分较为简单,污染物 浓度也较低。 项目施工营地租用当地吴圩村村委会的房屋,附近已有市政污水管网, 生活污水依托当地已有的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纳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进入吴圩村生 活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5.1.2 运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拟建公路营运期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于路面沉积物被雨水径流冲刷对沿线水 体造成的污染。 5.1.2.1 路面径流水污染分析 拟建公路建成投入运行后,各种车辆排放所携带的污染物在路面沉积、轮胎磨损 的微粒、粘带的泥土及车辆运行时泄漏的油料等,会随降雨产生的路面径流流入地表 水体,其主要的污染物有: SS 和少量的油污等,可能对沿线水体造成影响。路面径流 的影响简要分析如下: 影响路面径流污染的因素众多,包括降雨量、降雨时间、车流量、路况及大气污 染程度、降雨的间隔时间、尘沉降量等。因此,影响路面径流污染物浓度的因素是多 样的,由于其影响因素变化较大、各种因素随机性强,偶然性大,至今尚无一套普遍 适用的统一方法可供采用。 华南环科所曾对南方地区路面径流污染情况进行过实测试验,试验方法为:采用 人工降雨方法形成路面径流,两次人工降雨时间段为 20 天,降雨历时为 1 小时,降雨 强度为 81.6mm,在 1 小时内按不同时间采集水样,最后测定分析路面污染物变化情况 见表 5.1- 1。 表 5.1- 1 路面径流中污染物浓度测定值 项目 5~20 分钟 20~40 分钟 40~60 分钟 均值 SS(mg/L) 231.42- 158.52 185.52-90.36 90.36- 18.71 100 石油类(mg/L) 22.30- 19.74 19.74-3.12 3.12-0.21 11.25 84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 5 章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由表 5.1- 1 可知,通常从降雨初期到形成径流的 30min 内,雨水中的 SS 和石油类 污染物浓度比较高, 30min 之后,浓度随着降雨历时的延长下降较快,降雨历时 40- 60min 之后,路面上基本被冲洗干净,路面径流污染物的浓度相对稳定在较低水平。 因此,路面径流携带污染物对水体水质的影响甚微,一般水体中污染物的增幅小于 2%,且项目沿线河流水环境功能多为农业用水,因此项目营运期对沿线水域影响较 小。 拟建项目通过设置路基边沟和排水沟、路面土路肩和横向塑料排水管、中央分隔 带碎石盲沟和集水槽、桥涵构造物等形成独立、完备、畅通的道路排水系统;尽量使 路基、路面径流水不直接排入沿线农田、鱼塘和重要水体,最大限度减缓水污染影 响;当道路排水系统与沿线原有泄洪、排涝、灌溉、水产养殖系统交叉时尽量采用圆 管涵等构造物进行立体排水设计,减少对沿线农田水利系统的干扰;此外,在穿越农 田路段的路基排水沟外侧设置挡水埂,在穿越水产养殖水域路段的路基边坡上设置护 坡道排水沟纵向连通两端路基排水沟,尽量避免路基、路面径流水直接进入农作物灌 溉或水产养殖水域。 综上所述,运营期间路基路面径流对沿线水环境的影响甚微。 5.1.2.2 桥面径流对河流水质的影响分析 影响桥面径流污染物浓度的因素众多,包括降雨量、降雨时间、与车流量有关的 路面及空气污染程度、两场降雨之间的间隔时间、路面宽度等,由于各种因素的随机 性强、偶然性大,所以典型的桥面雨水污染物浓度较难确定。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华南 环科所对南方地区桥面径流污染情况的试验,路面径流在降雨开始到形成径流的 30 分 钟内雨水中的悬浮物和油类物质比较多, 30 分钟后随着降雨时间的延长,污染物浓度 下降较快。根据以往类似地区的预测计算结果表明,桥面径流携带污染物对水体水质 的影响甚微,一般水体中污染物的增幅小于 2%。一般来说,在降雨初期,桥面径流从 桥梁或桥梁两端进入水体后,将在径流落水点附近的局部小范围内造成污染物浓度的 瞬时升高,但在向下游流动的过程中随着水体的搅浑将很快在整个断面上混合均匀, 其对这些河流污染物浓度升高的贡献微乎其微。由此可以确定,桥面径流对水体的影 响是十分轻微的,不会改变水体的水质类别。 85 5.1.3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施工场地产生的生产废水经处理后回用于绿化和道路洒水,施工营地生活污 水依托当地已有的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纳入市政污水管网。 (2)路面径流经收集后排至无饮用养殖功能的河流、天然沟渠,径流排放对受纳 水体的影响是十分轻微的,不会改变沿线水体的水质类别。 5.2 声环境 5.2.1 施工期 5.2.1.1 施工作业噪声源分析 建设项目的施工作业噪声主要来自于施工机械的机械噪声,其施工工程主要包括 拆除作业、路基施工、路面摊铺和桥梁施工。 ①拆除作业:本项目老路破除段为原新扬高速匝道,本项目改造路面采用全部新 建方案,需拆除现有老路。该阶段用到的施工机械主要是破碎机、装载机。 ②路基施工:该阶段主要包括处理地基、路基平整、挖填土方、逐层压实路面等 施工工艺,这一过程还伴随着大量运输物料车辆进出施工现场。该阶段需用的施工机 械包括装载机、振动式压路机、推土机、平地机、挖掘机等。 ③路面摊铺:这一工序继路基施工结束后开展,主要是对全线摊铺沥青,用到的 施工机械主要是大型沥青摊铺机和压路机。 ④桥梁施工:桥梁施工阶段包括下部桩基施工和上部箱梁施工。下部桩基施工产 生噪声的主要机械为钻井机和打桩机,上部箱梁施工产生噪声的主要机械为吊车。 5.2.1.2 噪声源强及分布 施工机械的噪声可近似视为点声源处理,根据点声源噪声衰减模式,估算距离声 源不同距离处的噪声值,预测模式如下: Lp=Lpo-20lg (r/ro) 式中: Lp:距声源 r 米处的施工噪声预测值, dB(A); Lp0:距声源 r0 米处的噪声参考值, dB(A); 86 道路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辐射的噪声。国内常用的筑路机 械如挖掘机、堆土机、平地机、压路机等,其满负荷运行时不同距离处的噪声级见表 5.2- 1。 表 5.2-1 主要施工机械不同距离处的噪声级(注; 5m 处的噪声级为实测值) 机械名称 5m 20m 40m 60m 80m 120m 140m 160m 180m 200m 装载机 90 80.0 76.4 73.9 67.9 64.4 63.1 61.9 60.9 60.0 推土机 86 74.0 70.4 67.9 61.9 58.4 57.1 55.9 54.9 54.0 挖掘机 84 71.0 67.4 64.9 58.9 55.4 54.1 52.9 51.9 51.0 钻井机 74 62.0 58.4 55.9 49.9 46.4 45.1 43.9 42.9 42.0 打桩机 100 93.0 89.4 86.9 80.9 77.4 76.1 74.9 73.9 73.0 吊车 74 62.0 58.4 55.9 49.9 46.4 45.1 43.9 42.9 42.0 压路机 86 73.0 69.4 66.9 60.9 57.4 56.1 54.9 53.9 53.0 平地机 90 78.0 74.4 71.9 65.9 62.4 61.1 59.9 58.9 58.0 摊铺机 87 75.0 71.4 68.9 62.9 59.4 58.1 56.9 55.9 55.0 破碎机 100 93.0 89.4 86.9 80.9 77.4 76.1 74.9 73.9 73.0 注:《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手册》 本项目道路红线平均宽度为 48m,施工机械为流动作业,近似按位于道路中心线 位置的点源考虑,距离施工场界 24m;施工时间按昼间、夜间同负荷连续作业考虑。 根据不同施工阶段的特点,假设施工机械同时作业的情景,预测不同施工阶段在施工 场界处的噪声影响,见表 5.2-2。 根据预测结果,在不同施工阶段多台机械共同作业的情况下,道路施工场界处昼 间噪声最大超过《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16.8dB(A),夜 间噪声最大超 31.8dB(A)。在施工过程中,在施工场界安装 2m 高度的施工围挡,围挡 可以起到声屏障的作用,降低噪声影响 9~12dB(A)左右,另外通过采取低噪音设备, 合理安排施工工序,避免设备同时施工等措施可进一步降低施工噪声影响。本项目施 工噪声影响主要集中在夜间,夜间施工对场界处声环境的影响显著,应避免夜间 (22:00~6:00)施工。 87 表 5.2-2 不同施工阶段在施工场界处的噪声级(单位: dB(A)) 施工阶段 同时作业的机械 组合 施工场界预测 值 昼间标 准 昼间达标情 况 夜间标 准 夜间达标情 况 拆除作业 装载机×1 破碎机×1 86.8 70 超标 16.8 55 超标 31.8 路基施工 装载机×1 推土机×1 挖掘机×1 压路机×1 平地机×1 81.2 70 超标 11.2 55 超标 26.2 路面摊铺 摊铺机×1 压路机×1 75.9 70 超标 5.9 55 超标 20.9 桥梁施工 钻井机×1 打桩机×1 吊车×1 86.4 70 超标 16.4 55 超标 31.4 5.2.1.3 施工作业噪声对敏感点的影响分析 本项目施工期沿线现有 5 处敏感点,根据表 5.2-2 所述施工阶段及施工机械组合, 本项目沿线声环境敏感点在不同施工阶段的预测声级见表 5.2-3。 88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 5 章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表 5.2-3 施工期声环境敏感点处声级预测值(单位: dB(A)) 序号 敏感 点名 称 预测位置 距中心线 最近距离 贡献值 背景噪声 预测值 执行标 准 最大超标值 路基 施工 路面 拆除 桥梁 施工 路面 摊铺 昼 间 夜 间 路基施工 路面拆除 桥梁施工 路面摊铺 昼 间 夜 间 昼间 夜间 昼 间 夜 间 昼 间 夜 间 昼 间 夜 间 昼 间 夜 间 M1 李庄 面向新扬高速第 一排 1 层 177 63.9 / 69.0 58.6 63.4 53.8 66.6 64.3 / / 70.1 69.2 64.6 59.8 70 55 0.1 14.2 2 类区面向新扬 高速距离最近房 屋 1 层 145 65.6 / 70.8 60.3 48.2 46.1 65.7 65.6 / / 70.8 70.8 60.6 60.5 60 50 10.8 20.8 M2 尤庄 面向新扬高速第 一排 1 层 133 66.3 / 71.5 61.0 63.4 53.7 68.1 66.6 / / 72.1 71.6 65.4 61.8 70 55 2.1 16.6 2 类区面向新扬 高速距离最近房 屋 1 层 142 65.8 / 71.0 60.5 51.0 46.6 65.9 65.8 / / 71.0 71.0 60.9 60.6 60 50 11.0 21.0 M3 孙庄 面向拟建道路第 一排 1 层 80 70.8 / / 65.5 46.4 43.3 70.8 70.8 / / / / 65.5 65.5 60 50 10.8 20.8 M4 陆宋 村 北侧 面向晓仰 线第一排 1 层 50 74.8 / / 69.5 59.3 50.7 75.0 74.9 / / / / 69.9 69.6 70 55 5.0 19.9 南侧 面向拟建 道路第一排 1 层 42 76.4 / / 71.1 53.9 44.5 76.4 76.4 / / / / 71.1 71.1 70 55 6.4 21.4 南侧 2 类区最 近一排 1 层 104 68.5 / / 63.2 53.9 44.5 68.6 68.5 / / / / 63.7 63.2 60 50 8.6 18.5 M5 双和 岭社 区 面向晓仰线第一 排 1 层 95 67.0 / / 61.7 57.6 49.4 69.6 69.3 / / / / 64.9 64.1 70 55 达标 14.3 2 类区最近一排 1 层 66 72.4 / / 67.1 55.5 48.0 72.5 72.4 / / / / 67.4 67.2 60 50 12.5 22.4 89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 5 章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本次预测考虑最不利工况下,各类施工机械同时运作。预测结果显示,处于 4a 类 区的敏感点中,昼间最大超标量为 6.4dB (A),夜间最大超标量为 21.4dB (A);处 于 2 类区的敏感点中,昼间最大超标量为 12.5dB (A),夜间最大超标量为 22.4dB (A)。受施工影响最大的敏感点为双和岭社区。 考虑到施工期对沿线居民的影响较大,可通过采取低噪音设备,设备放置时要注 意尽量远离敏感点,合理安排施工工序,避免设备同时施工等措施降低施工噪声对周 围敏感点造成的影响。居住敏感点应尽量选取在工作日昼间进行施工。 夜间施工对拟 建道路两侧评价范围内敏感点处的声环境质量产生显著影响(>5dB(A)),特别是夜间 睡眠的影响较大。因此,施工期间可采取禁止夜间(22:00-6:00)施工避免夜间施工噪 声污染,以减轻施工对沿线居民生活的不利影响。如需夜间施工,应当取得地方人民 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者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的证明,并在 施工现场显著位置公示或者以其他方式公告附近居民。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施 工作业,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设置噪声自动监测系统,与监督管理部门联 网,保存原始监测记录,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施工是暂时的,随着施工的结束,施工噪声的影响也随之结束,总体而言,在采 取施工围挡、采用低噪音设备、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和禁止夜间施工措施的情况下,施 工噪声的环境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5.2.2 运营期 5.2.2.1 噪声预测 噪声预测选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21)附录 B.2 中推荐的 公路(道路)交通运输噪声预测模型。 1)第 i 类车等效声级的预测模式 式中: Leq(h)i—第 i 类车的小时等效声级, dB(A); 90 ( LOE )i—第 i 类车速度为 Vi ,km/h;水平距离为 7.5 米处的能量平均 A 声级, dB(A); Ni—昼间,夜间通过某个预测点的第 i 类车平均小时车流量,辆/h; Vi—第 i 类车的平均车速, km/h; T—计算等效声级的时间, 1h; △L 距离—距离衰减量, dB (A) ,小时车流量大于等于 300 辆/小时: △L 距离 =10lg (7.5/r),小时车流量小于 300 辆/小时: △L 距离=15lg (7.5/r),本项目昼间和 夜间小时车流量如下表: 水平年 小时车流量(辆/h) 昼间 夜间 小型车 中型车 大型车 合计 小型车 中型车 大型车 合计 2025 811 104 179 1093 286 37 63 386 2031 1031 128 217 1376 364 45 77 486 2039 1323 158 262 1743 467 56 92 615 r—从车道中心线到预测点的距离, m;适用于 r>7.5m 预测点的噪声预测。 Ψ1 、Ψ2——预测点到有限长路段两端的张角,弧度; △L— 由其他因素引起的修正量, dB(A),可按下式计算: △L=△L1- △L2+△L3 △L=△L 坡度+△L 路面 △L2=△Latm+△Lgr+△Lbar+△Lmisc 式中: △L1—线路因素引起的修正量, dB(A); △L 坡度— 公路纵坡修正量, dB(A); △L 路面— 公路路面材料引起的修正量, dB(A); △L2—声波传播途径中引起的衰减量, dB(A); △L3— 由反射等引起的修正量, dB(A)。 不同路面的噪声修正量见表 5.2-4。本项目为沥青混凝土路面,修正量取 0dB(A)。 91 表 5.2-4 常见路面噪声修正量单位: dB(A) 路面类型 不同行驶速度修正量 km/h 30 40 ≥50 沥青混凝土 0 0 0 水泥混凝土 1.0 1.5 2.0 注:表中修正量为(LOE )i 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测得结果的修正。 总车流等效声级为: 本次评价所称背景噪声指除本项目道路交通噪声以外的环境噪声,包括现有交通噪 声、社会生活噪声等其他各种声源的叠加影响。 3)声屏障衰减量(Abar)计算 无限长声屏障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f—声波频率, Hz; 6—声程差, m; c— 声速, m/s。 在公路建设项目评价中可采用 500Hz 频率的声波计算得到的屏障衰减量近似作为 A 声级的衰减量。 在使用式 A.24 计算声屏障衰减时,当菲涅尔数0>N>-0.2 时也应计算衰减量,同 时保证衰减量为正值,负值时舍弃。 有限长声屏障计算: 92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 5 章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背景噪声选取合理性分析 ①本项目为新建一级公路, M3 敏感点现状周边无既有噪声源,敏感点主要受社会 生活噪声影响,选择现状监测值作为预测背景值。 ②M1 、M2 、M4 、M5 周边存在既 有交通干线,项目建成后该敏感点将同时受到既有交通干线和本项目交通噪声影响, 现状监测值包含既有交通噪声影响,因此选择现状监测值作为预测背景值。 本次预测采用的背景噪声值见表 5.2-5。 表 5.2-5 敏感点背景值数据选取一览表 序 号 敏感点 名称 预测点位 现状值 背景值 适用性分析 昼间 夜 间 昼间 夜间 M1 李庄 面向新扬高速第 一排 1 层 63.4 53.8 63.4 53.8 该敏感点现状周边有既有噪声新扬高速,敏 感点主要受交通噪声影响,本项目建成后, 敏感点同时受本项目及既有噪声源新扬高速 交通噪声影响,现状监测值作为该敏感点的 背景噪声值 2 类区面向新扬 高速距离最近房 屋 1 层 48.2 46.1 48.2 46.1 M2 尤庄 面向新扬高速第 一排 1 层 63.4 53.7 63.4 53.7 该敏感点现状周边有既有噪声新扬高速,敏 感点主要受交通噪声影响,本项目建成后, 敏感点同时受本项目及既有噪声源新扬高速 交通噪声影响,现状监测值作为该敏感点的 背景噪声值 2 类区面向新扬 高速距离最近房 屋 1 层 51.0 46.6 51.0 46.6 M3 孙庄 面向拟建道路第 一排 1 层 46.4 43.3 46.4 43.3 敏感点现状周边无既有噪声源,敏感点主要 受社会生活噪声影响,现状监测值作为该敏 感点的背景噪声值 M4 陆宋村 北侧 面向晓仰 线第一排 1 层 59.3 50.7 59.3 50.7 该敏感点现状北侧有既有噪声源晓仰线(二 级公路),敏感点主要受交通噪声影响,本 项目建成后,敏感点同时受本项目及既有噪 声源晓仰线交通噪声影响,现状监测值作为 该敏感点的背景噪声值 南侧 面向拟建 道路第一排 1 层 53.9 44.5 53.9 44.5 南侧 2 类区最近 一排 1 层 / / 53.9 44.5 M5 双和岭社区 面向晓仰线第一 排 1 层 57.6 49.4 57.6 49.4 该敏感点现状周边有既有噪声源晓仰线 (二 级公路),敏感点主要受交通噪声影响,本 项目建成后,敏感点同时受本项目及既有噪 声源晓仰线交通噪声影响,现状监测值作为 该敏感点的背景噪声值 面向晓仰线第一 排 2 层 / / 57.6 49.4 2 类区最近一排 1 层 55.5 48.0 55.5 48.0 2 类区最近一排 2 层 / / 55.5 48.0 5.2.2.2 环境噪声影响分析 1.道路沿线噪声影响分析 公路交通噪声预测考虑平均路基高差、空气吸收、地面吸收,不考虑背景噪声、 建筑物和树林的遮挡屏蔽、纵坡修正、有限路段修正,给出公路所在平面的噪声值, 噪声预测结果见表 5.2-6,噪声达标距离见表 5.2-7,等声级线图见图 5.2-2。 93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 5 章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表 5.2-6 道路两侧交通噪声预测结果(dB (A)) 路段 预测楼层 时段 距路中心线距离/m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全路段 1F 2025 昼间 64.8 62.3 60.7 59.5 58.6 57.8 57.1 56.5 55.9 夜间 60.1 57.6 56.0 54.9 53.9 53.1 52.4 51.8 51.3 2031 昼间 65.7 63.2 61.6 60.4 59.5 58.7 58.0 57.4 56.9 夜间 61.1 58.6 57.0 55.8 54.9 54.1 53.4 52.8 52.2 2039 昼间 66.6 64.0 62.5 61.3 60.3 59.6 58.9 58.3 57.7 夜间 62.0 59.5 57.9 56.8 55.8 55.0 54.3 53.7 53.2 全路段 2F 2025 昼间 66.6 63.4 61.4 60.1 59.0 58.2 57.4 56.8 56.2 夜间 62.0 58.7 56.8 55.5 54.4 53.5 52.8 52.2 51.6 2031 昼间 67.6 64.3 62.4 61.0 60.0 59.1 58.3 57.7 57.1 夜间 62.9 59.7 57.8 56.4 55.3 54.5 53.7 53.1 52.5 2039 昼间 68.4 65.2 63.2 61.9 60.8 60.0 59.2 58.6 58.0 夜间 63.9 60.6 58.7 57.4 56.3 55.4 54.7 54.1 53.5 表 5.2-7 路段两侧交通噪声分布情况表 路 段 预测 楼层 时段 4a 类达标距离 2 类达标距离 全 路 段 1F 2025 昼间 道路边界线外即达标 道路中心线外 25m 道路边界线外 65m 道路中心线外 90m 夜间 道路边界线外 72m 道路中心线外 97m 道路边界线外 230m 道路中心线外 255m 2031 昼间 道路边界线外即达标 道路中心线外 25m 道路边界线外 83m 道路中心线外 108m 夜间 道路边界线外 91m 道路中心线外 116m 道路边界线外 280m 道路中心线外 305m 2039 昼间 道路边界线外 2m 道路中心线外 27m 道路边界线外 103m 道路中心线外 128m 夜间 道路边界线外 115m 道路中心线外 140m 道路边界线外 339m 道路中心线外 364m 全 路 段 2F 2025 昼间 道路边界线外 3m 道路中心线外 28m 道路边界线外 76m 道路中心线外 101m 夜间 道路边界线外 83m 道路中心线外 108m 道路边界线外 241m 道路中心线外 266m 2031 昼间 道路边界线外 7m 道路中心线外 32m 道路边界线外 93m 道路中心线外 118m 夜间 道路边界线外 102m 道路中心线外 127m 道路边界线外 290m 道路中心线外 315m 2039 昼间 道路边界线外 10m 道路中心线外 35m 道路边界线外 114m 道路中心线外 139m 夜间 道路边界线外 126m 道路中心线外 151m 道路边界线外 349m 道路中心线外 374m 根据本项目不同路段的交通量、沿线敏感点楼层分布情况,典型路段选取如下: 表 5.2-8 典型路段选取 序号 路段 道路形式 路基高差(m) 预测内容 1 全路段 桥梁、路基 0.9-9.6 水平衰减 94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 5 章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95 李庄 陆宋村 双和岭社区 孙庄 尤庄 > 35.0 > 40.0 > 45.0 > 50.0 > 55.0 > 60.0 > 65.0 > 70.0 dB dB dB dB dB dB dB dB 近期昼间 李庄 陆宋村 双和岭社区 孙庄 尤庄 > 35.0 > 40.0 > 45.0 > 50.0 > 55.0 > 60.0 > 65.0 > 70.0 dB dB dB dB dB dB dB dB 近期夜间  李庄 陆宋村 双和岭社区 孙庄 尤庄 > 35.0 > 40.0 > 45.0 > 50.0 > 55.0 > 60.0 > 65.0 > 70.0 dB dB dB dB dB dB dB dB 中期昼间 李庄 陆宋村 双和岭社区 孙庄 尤庄 > 35.0 > 40.0 > 45.0 > 50.0 > 55.0 > 60.0 > 65.0 > 70.0 dB dB dB dB dB dB dB dB 中期夜间 全路段  李庄 陆宋村 双和岭社区 孙庄 尤庄 > 35.0 > 40.0 > 45.0 > 50.0 > 55.0 > 60.0 > 65.0 > 70.0 dB dB dB dB dB dB dB dB 远期昼间 李庄 陆宋村 双和岭社区 孙庄 尤庄 > 35.0 > 40.0 > 45.0 > 50.0 > 55.0 > 60.0 > 65.0 > 70.0 dB dB dB dB dB dB dB dB 远期夜间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 5 章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敏感点噪声影响分析 环境保护目标的预测考虑了敏感点与道路中心线距离、纵坡、障碍物遮挡(△L 树木、 △L 建筑物)和路基高差等因素,敏感点预测参数见表 5.2-9 ,预测结果见表 5.2- 10。 表 5.2-9 敏感点声环境质量预测修正参数一览表 序号 名称 噪声评 价标准 距中心线距离 (m) 路基高 /m 预测 楼层 声影区 遮挡 衰减 地面 衰减 空气 衰减 1 李庄 4a 177 9.6 1F 0 0 5.2 0.5 2 83 8.6 1F 6.1 0 0 0.1 2 尤庄 4a 133 8.8 1F 0 0 6.7 0.4 2 109 8.6 1F 0 0 5.6 0.2 3 孙庄 2 80 3.0 1F 4.9 0 0 0.2 4 陆宋村 4a 50 0.8 1F 3.8 0 0 0.1 4a 42 1.2 1F 4.8 0 0 0.1 2 104 0.9 1F 0 0 4.4 0.2 5 双和岭社区 4a 95 1.7 1F 0 4.8 0 0.3 4a 2F 0 0 3.6 0.3 2 66 1.8 1F 0 0 4.8 0.1 2 2F 0 0 3.5 0.1 96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 5 章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表 5.2-10 敏感点噪声预测结果 敏感点编号 声环境保护目标名称 功能区类别 预测楼层 时段 标准值 dB(A) 背景值 dB(A) 现状值 dB(A) 运营近期 运营中期 运营远期 贡献值 dB(A) 预测值 dB(A) 较现状增量 dB(A) 超标量 dB(A) 贡献值 dB(A) 预测值 dB(A) 较现状增量 dB(A) 超标量 dB(A) 贡献值 dB(A) 预测值 dB(A) 较现状增量 dB(A) 超标量 dB(A) M1 李庄 4a 面向新扬高速第一排 1 层 昼间 70 63.4 63.4 55.6 64.1 0.7 达标 56.5 64.2 0.8 达标 57.3 64.4 1.0 达标 夜间 55 53.8 53.8 51.1 55.7 1.9 0.7 52.1 56.0 2.2 1.0 52.9 56.4 2.6 1.4 2 2 类区面向新扬高速距离最近房屋 1 层 昼间 60 48.2 48.2 58.6 59.0 10.8 达标 59.4 59.7 11.5 达标 60.3 60.6 12.4 0.6 夜间 50 46.1 46.1 54.1 54.7 8.6 4.7 55.0 55.5 9.4 5.5 55.9 56.3 10.2 6.3 M2 尤庄 4a 面向新扬高速第一排 1 层 昼间 70 63.4 63.4 54.8 64.0 0.6 达标 55.7 64.1 0.7 达标 56.5 64.2 0.8 达标 夜间 55 53.7 53.7 50.3 55.3 1.6 0.3 51.2 55.6 1.9 0.6 52.1 56.0 2.3 1.0 2 2 类区面向新扬高速距离最近房屋 1 层 昼间 60 51.0 51.0 58.1 58.9 7.9 达标 59.0 59.6 8.6 达标 59.8 60.3 9.3 0.3 夜间 50 46.6 46.6 53.6 54.4 7.8 4.4 54.5 55.2 8.6 5.2 55.4 55.9 9.3 5.9 M3 孙庄 2 面向拟建道路第一排 1 层 昼间 60 46.4 46.4 60.0 60.2 13.8 0.2 60.9 61.1 14.7 1.1 61.7 61.8 15.4 1.8 夜间 50 43.3 43.3 55.5 55.8 12.5 5.8 56.4 56.6 13.3 6.6 57.3 57.5 14.2 7.5 M4 陆宋村 4a 北侧 面向晓仰线第一排 1 层 昼间 70 59.3 59.3 62.9 64.5 5.2 达标 63.8 65.1 5.8 达标 64.6 65.7 6.4 达标 夜间 55 50.7 50.7 58.4 59.1 8.4 4.1 59.4 59.9 9.2 4.9 60.2 60.7 10.0 5.7 4a 南侧 面向拟建道路第一排 1 层 昼间 70 53.9 53.9 63.5 64.0 10.1 达标 64.3 64.7 10.8 达标 65.2 65.5 11.6 达标 夜间 55 44.5 44.5 59.0 59.2 14.7 4.2 59.9 60.0 15.5 5.0 60.8 60.9 16.4 5.9 2 南侧 2 类区最近一排 1 层 昼间 60 53.9 / 58.6 59.9 / 达标 59.4 60.5 / 0.5 60.3 61.2 / 1.2 夜间 50 44.5 / 54.1 54.6 / 4.6 55.0 55.4 / 5.4 55.9 56.2 / 6.2 M5 双和岭社区 4a 面向晓仰线第一排 1 层 昼间 70 57.6 57.6 58.7 61.2 3.6 达标 59.6 61.7 4.1 达标 60.4 62.2 4.6 达标 夜间 55 49.4 49.4 54.2 55.4 6.0 0.4 55.2 56.2 6.8 1.2 56.0 56.9 7.5 1.9 4a 面向晓仰线第一排 2 层 昼间 70 57.6 / 59.6 61.7 / 达标 60.5 62.3 / 达标 61.3 62.8 / 达标 夜间 55 49.4 / 55.2 56.2 / 1.2 56.1 56.9 / 1.9 56.9 57.6 / 2.6 2 2 类区最近一排 1 层 昼间 60 55.5 55.5 60.7 61.8 6.3 1.8 61.6 62.6 7.1 2.6 62.4 63.2 7.7 3.2 夜间 50 48.0 48.0 56.2 56.8 8.8 6.8 57.2 57.7 9.7 7.7 58.0 58.4 10.4 8.4 2 2 类区最近一排 2 层 昼间 60 55.5 / 62.0 62.9 / 2.9 62.8 63.5 / 3.5 63.7 64.3 / 4.3 夜间 50 48.0 / 57.5 58.0 / 8.0 58.4 58.8 / 8.8 59.3 59.6 / 9.6 97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 5 章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本项目沿线有 5 处声环境敏感点,根据预测结果,统计运营期内敏感点噪声超标 情况见表 5.2- 11 。 各敏感点不同声功能区超标情况详见表 5.2- 11。运营期 4a 类区近、 中、远昼间均达标;夜间近、中、远期均有不同程度超标。最大超标量分别为 4.2dB(A) 、5.0dB(A) 、5.9dB(A);2 类区近、中、远期昼间夜间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 近期、中期、远期昼间最大超标量分别为 2.9dB(A) 、3.5dB(A) ,4.3dB(A),夜间最大超 标量分别为 8.0dB(A) 、8.8dB(A) ,9.6dB(A)。 表 5.2-11 敏感点噪声超标情况统计表 执行 标准 敏感点 (处) 时 段 超标敏感点(处)及超标范围 近期 中期 远期 4a 类 4 昼 间 均达标 均达标 均达标 夜 间 4 处(超标范围 0.3dB(A)~4.2dB(A)) 4 处(超标范围 0.6dB(A)~5.0dB(A)) 4 处(超标范围 1.0dB(A)~5.9dB(A)) 2 类 5 昼 间 2 处(超标范围 0.2dB(A)~2.9dB(A)) 2 处(超标范围 1.1dB(A)~3.5dB(A)) 5 处(超标范围 0.3dB(A)~4.3dB(A)) 夜 间 5 处(超标范围 3.7dB(A)~8.0dB(A)) 5 处(超标范围 4.5dB(A)~8.8dB(A)) 5 处(超标范围 5.3dB(A)~9.6dB(A)) 沿线敏感点处声级在项目建设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项目建成后位于 4a 类区的 敏感点中期昼间声级变化范围为 0.7dB(A)~9.6dB(A),中期夜间声级变化范围为 2.2dB(A)~18.5dB(A);位于 2 类区的敏感点中期昼间声级变化范围为 7. 1dB(A)~14.7dB(A),中期夜间声级变化范围为 8.6dB(A)~13.3dB(A)。 98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 5 章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表 5.2-12 敏感点不同声功能区受影响统计一览表 序号 敏感点名称 敏感点桩号 各声功能区超标程度/受影响户数和人口(2031年) 敏感点超标范围(2031年) 起点桩号 终点桩号 4a 类 2 类 M1 李庄 K0+000 K0+586 1 户约 4 人 34 户约 136 人 M2 尤庄 K0+670 K0+869 2 户约 8 人 23 户 92 人 M3 孙庄 K1+422 K1+587 / 14 户 56 人 99 M4 陆宋村 K1+866 K2+102 4 户约 16 人 12 户约48 人 M5 双和岭社区 K2+309 K2+938 6 户约 24 人 30 户约 120 人 100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 5 章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2.3 小结 (1)工程施工期间,各种施工机械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须采取相应的保 护措施。 (2) 通过预测结果可知,根据预测结果,统计运营期内敏感点噪声超标情 况见表 5.2- 11。各敏感点不同声功能区超标情况详见表 5.2- 12。运营期 4a 类区 近、中、远昼间均达标;夜间近、中、远期均有不同程度超标。最大超标量分 别为 4.2dB(A) 、5.0dB(A) 、5.9dB(A);2 类区近、中、远期昼间夜间出现不同程 度的超标,近期、中期、远期昼间最大超标量分别为 2.9dB(A) 、3.5dB(A) , 4.3dB(A),夜间最大超标量分别为 8.0dB(A) 、8.8dB(A) ,9.6dB(A)。 5.3 环境空气 5.3.1 施工期 5.3.1.1 扬尘污染影响分析 1、施工扬尘种类 ①道路扬尘 施工路段的路面积尘数量与湿度、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行驶速度、近地面 风速是影响道路扬尘污染强度的最主要因素,此外风速和风向还直接影响道路 扬尘的污染范围。参考以往施工期运输车辆在施工路段上行驶产生道路扬尘的 现场监测结果可知,在施工路段下风向 150m 处, TSP 日平均浓度值大大超过 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 2018 年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规 定的浓度限值。因此,施工期道路扬尘对沿线敏感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较 大。 ②物料堆场扬尘 公路施工一般在施工场地内设置物料堆场,堆场物料的种类、性质及风速 对起尘量有很大影响,比重小的物料容易受扰动而起尘,物料中小颗粒比例大 时起尘量相应也大。堆场的扬尘包括料堆的风吹扬尘、装卸扬尘和过往车辆引 101 起路面积尘二次扬尘等,这将产生较大的扬尘污染,对周围环境带来一定的影 响,通过适时洒水可有效抑制扬尘,可使扬尘量减少 70%。此外,对一些粉状 材料采取一些遮盖防风措施也可有效减少扬尘污染。 为减小堆场扬尘对居民区敏感点的污染影响,施工物料堆场应根据当地主 导风向,设在附近村庄等敏感点下风向 300 米以外,并采取全封闭作业。 ③施工作业扬尘 在修筑路面时,未完成路面也有可能产生一定的扬尘影响,主要是由于路 面的初期开挖及填方过程中由于路面土壤的暴露,在有风天气产生的扬尘影 响,随着施工进程的不同,其对环境空气的影响程度也不同。类比同类项目可 知,公路施工阶段施工扬尘对施工场界下风向有一定的影响,且路基施工阶段 的影响程度大于路面工程施工阶段。可通过对施工场地进行洒水固尘减少起尘 量的方式,减轻对周围环境敏感点的影响。 ④灰土拌合站的粉尘污染 根据南部通道高速公路施工期间对灰土拌和场站 TSP 监测结果,施工过程 中采用站拌工艺施工时,灰土拌合站下风向 50m 处 8.90mg/m3 ;下风向 100m 处 1.65mg/m3 ;下风向 150m 处符合环境空气质量二类标准日均值 0.3mg/m3 ,产生 的 TSP 污染可控制在施工现场 50~200m 范围内,在此范围以外将符合二级标 准。灰土拌合站整体装修封闭, 输送带全密闭,料仓和拌和仓顶部安装布袋除 尘器,粉尘产生量减低 90%。因此在采取相关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前提下,灰 土拌合站粉尘污染影响较小。 2、施工扬尘影响分析 由于施工产生的扬尘粉尘悬浮在空气中,被施工人员和周围居民吸入后, 可以引发各种呼吸道疾病,而且粉尘夹带大量的病源菌,还会传染其他疾病, 严重影响施工人员和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 据有关资料介绍,能产生扬尘的颗粒物粒经分布为: <5μm 的占 8% , 5~20μm 的占 24% ,>20μm 占 68%。施工场地、施工路面及施工便道产生大量 102 的颗粒物,粒径在可产生扬尘的粒径范围内,极易造成粉尘污染。本次评价类 比同类工程施工过程中 TSP 浓度监测结果, 结果表明土方在装卸、运输、施工 中及石料运输中,距现场 100m 处环境空气中TSP 浓度高达 19.7mg/m3 ,150m 处环境空气中 TSP 浓度仍达 5.0mg/m3 。因此施工期间如不采取相应洒水抑尘等 扬尘污染防治措施,施工现场的 TSP 污染将会超标,对距离施工场地较近的村 庄等敏感点造成不利影响。 根据环境保护目标章节内容,本项目拟建道路距两侧边界线 200m 范围内 共有 5 处环境空气敏感点,在施工期间易受施工扬尘的影响。在涉及上述环境 空气敏感点路段施工时,需要每天进行洒水,如施工扬尘污染较严重,还应适 当增加洒水次数。施工期间应注意风向,避免在大风天气进行土方装卸和运 输。运输车辆在涉及本项目环境空气敏感点路段应低速行驶,避免扬尘扩散。 施工现场采取道路两侧设置施工围挡、冲洗运输车辆、苫布覆盖砂石材料等措 施。在采取以上扬尘污染防治措施后,可有效减少本项目施工扬尘对环境空气 敏感点的影响。 5.3.1.2 沥青烟影响分析 本项目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在沥青铺设过程中产生的沥青烟气含有 THC、酚 和苯并[a]芘等有毒有害物质,对操作人员和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将造成一定的 损害。 为了评价路面摊铺阶段沥青烟气对环境空气的影响,本评价类比同类项目 沥青路面摊铺阶段的 BaP 监测结果,结果表明路面铺设沥青期间道路沿线环境 空气中 BaP 日均浓度值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 2018 年 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限值要求,且道路沿线各监测点环境空气中 BaP 日均浓度 均高于未铺设沥青前的背景值。 本项目拟建道路距两侧边界线 200m 范围内共有 5 处环境空气敏感点,在 施工阶段易受到沥青烟气的影响。在施工期沥青摊铺时,应注意风向, 必要时 通知附近居民在摊铺作业时关闭门窗,尤其是对于距离本项目较近的环境空气 103 敏感点需加强监测,以防止出现沥青烟中毒事件,同时采取两侧设置施工围挡 等措施减小对居民的影响。施工过程中对成品沥青混凝土采用密封罐车运输, 使用密封性能好的设备进行沥青摊铺,摊铺温度控制 135~165℃之间,并对沥 青摊铺操作人员采取劳保防护。由于本项目施工区域空间开阔,大气扩散能力 强,在采取以上沥青烟气污染防治措施情况下,沥青烟气对沿线环境空气敏感 点的影响较小。 5.3.2 运营期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本项目为公路 项目,无服务区等集中式排放源,评价等级应定为三级,因此运营期大气环境 影响不需要进行进一步预测与评价。本评价类比同类项目环评期间和运营期间 道路沿线NO2 的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详见表5.3- 1。 表5.3- 1同类项目环评和营运期间NO2监测结果一览表 监测场地 NO2 日均浓度范围(mg/Nm3) 村庄 环评时监测 0.009 超标率 0 营运期监测 0.023-0.063 超标率 0 评价标准 0.08 对比同类项目环评时和营运期公路沿线环境空气中NO2监测数据可知, NO2 日均浓度均未超标,但营运期沿线环境空气中NO2浓度比环评时稍有升高,说 明公路营运期间汽车尾气对周围环境空气影响不大。 综上所述,尽管远期交通量不断加大,但汽车尾气污染可以通过加强项目 沿线绿化、改进汽车设计和制造技术进步以及不断采用清洁能源加以缓解,随 着燃油车辆排放限值的提升、燃油汽车比例逐渐减小和电动汽车比例不断提 升,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量将会进一步减小。总体而言,营运期汽车尾气对沿 线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影响不大。 104 5.3.3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结论 (1)本项目施工期的大气污染主要来自扬尘污染和沥青烟气污染。采取设 置围挡、施工现场洒水、施工场地合理选址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施工期施工 扬尘、沥青烟气对沿线大气环境的影响。虽然施工期较长,但是随着施工的结 束,上述环境影响也将消失。因此,在采取上述污染防治措施的情况下,本项 目施工期大气污染物排放对沿线敏感点的影响处于可以接受的程度。 (2)本项目建成营运后环境空气影响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根据类比同类 项目,各路段评价范围内 NO2 小时均值均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及 2018 年修改单中的二类功能区标准的要求。因此,本项目 运营期产生的汽车尾气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较小。 5.4 固体废物 5.4.1 施工期 5.4.1.1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的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工程分析的结果,施工期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约为 109.5t,由环 卫部门定期清运至沿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严禁乱丢乱弃,对环境影响较 小。 本项目工程挖方产生临时弃方多为河塘淤泥以及清表土,共计 71569.9m3, 弃方在临时堆存场暂时贮存后,运送至指定的弃渣场处理,本项目不设置专门 的弃渣场。 本项目施工产生拆迁建筑垃圾约 3685m3 ,桥梁桩基出渣量约 1 万 m3 ,拆 迁建筑垃圾和桥梁桩基钻渣可用作道路建设和房屋建设材料,应尽可能回用, 不能回用的运送至城市建筑垃圾消纳场统一处置,严禁乱丢乱弃,对环境影响 较小。 施工期产生的废机油等危险废物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 105 5.4.1.2 固体废物贮运环节的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固体废物的贮运环节主要包括临时堆土场的堆存以及固体废物在施 工现场和临时堆场之间的运输。 临时堆土场的环境影响主要是扬尘和水土流失。临时堆土场集中设置,堆 土场四周设置围挡防风阻尘,堆垛配备篷布遮盖并定期洒水保持湿润;堆土场 四周开挖排水沟,排水沟末端设置沉淀池,截留雨水径流。采取上述措施后, 可以有效减少扬尘,防治水土流失。 固体废物的运输以卡车运输为主,环境影响主要是运输扬尘和抛洒滴漏。 运输车辆应配备顶棚或遮盖物,装运过程中应对装载物进行适量洒水,采取湿 法操作;运输桥梁桩基钻渣的车辆车厢应具有较好的密封性,不得有渗漏现 象。固体废物的运输路线尽量避开村庄集中居住区。采取上述措施后,固体废 物运输的环境影响可以处于可接受的程度。 因此,采取一定的扬尘控制和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后,本项目固体废物贮运 环节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5.4.2 营运期 本项目沿线不设置养护中心等附属设施,因此营运期无固体废物产生。 5.4.3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本项目施工营地设置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点,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理;弃 土在临时堆存场暂时贮存后,运送至指定的弃渣场处理,本项目不设置专门的 弃渣场;拆迁建筑垃圾、老路破除废渣和桥梁桩基钻渣应尽可能回用,不能回 用的运送至城市建筑垃圾消纳场统一处置。采取一定的扬尘控制和水土流失防 治措施后,固体废物贮运环节对环境的影响处于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因此,本 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106 5.5 环境风险评价 5.5.1 评价依据 5.5.1.1 风险调查 本项目为公路工程,路线本身不涉及危险物质的生产、使用和储存(包括 使用管线运输)。主要考虑公路上行驶的部分车辆承担运输危险品等可能发生 环境风险的物质,一旦危险品车辆在跨河段发生泄漏,有可能造成地表水污 染。 5.5.1.2 评价等级 本项目为公路工程、无服务区加油站、不涉及危险物质的生产、储存和使 用,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技术导则》(HJ169-2018),判定本项目风险评 价等级为简单分析。 5.5.1.3 环境敏感目标概况 本项目桥梁不跨越水体,周边主要的地表水体是路北干渠和嶂山一干渠, 根据《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2021-2030 年)》(苏政复[2022]13 号),路北干渠和嶂山一干渠未划定功能区,本评价参照Ⅳ类水体进行评价。 5.5.2 风险识别 本项目属于非污染型的建设项目,仅在施工期产生少量废水、废气并排放 一定废渣,营运期主要污染为噪声、汽车尾气、桥面、路面径流污水,一般情 况,道路对沿线区域的环境质量不会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然而,由于公路上 行驶的车辆难免因各种原因发生意外,造成车辆倾覆,从而导致货物破损和人 员伤亡。从环境风险角度考虑,其中的货物破损特别是化学危险品运输事故为 本项目环境风险事故的主要源头。 按照类比分析,本项目施工期最大可信事故为因施工管理不善、环保措施 得不到落实导致非正常状态下的泥浆、废水、废渣的事故性排放。本项目营运 107 期最大可信事故为运输油类或者化学品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导致运输的危险化 学品泄漏对周边路北干渠或嶂山一干渠的水质影响。 5.5.3 环境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5.5.3.1 施工期环境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1)施工期水中墩施工泥浆、钻渣事故性排放进行水体,其影响主要为短 期内增加水体悬浮物浓度,影响水质。数量较大的泥浆、钻渣事故性排放入也 会对河床地形也存在一定影响。由于泥浆、钻渣事故性排放属于施工管理问 题,属于严重违规施工。只要遵章施工,加强管理和施工期监理,泥浆、钻渣 发生事故性排放完全可以避免。 (2)本项目施工过程需要动用大量的施工器械,期间还有不少运输车辆来 往。倘若施工器械或车辆发生故障,或是车辆发生事故,可能会产生燃油、润 滑油或泥浆等其他原料泄漏,进入水体。一般情况下,器械或车辆发生故障渗 漏的燃油或润滑油量会相对较少;如果车辆发生事故, 较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 导致油箱或运输的泥浆罐破裂,产生较大的油类物质或泥浆泄漏量,对水体水 质产生污染影响。必须从工程、管理等多方面落实预防手段来降低该类事故的 发生率,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管理和维护,确保施工机械不漏油。 (3)施工废水主要来源于各施工现场施工机械设备清洗等操作的废水。这 些废水主要含有泥沙及少量的油污,一般呈弱碱性。正常情况下,施工产生的 废水通过临时排水系统,收集进入生产废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后,回用作为工 程洒水、混凝土养护水。施工现场产生的施工废水量并不大,但如果是收集设 施或处理设施发生故障,将有可能导致施工废水泄漏。本项目施工场地废水收 集、处理设施均应设在现场地势较低处,所以泄漏后的废水进入周边水体的可 能性不大,其水量也相对较少。 5.5.3.2 营运期环境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本项目营运期运输危化品车辆发生危化品泄漏事故的概率很低, 但这种小概 率事件是可能发生的。本项目周边的路北干渠和嶂山一干渠均属于农灌渠, 当环 108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 5 章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境风险事故发生后,若事故径流进入周边水体,会对水体的灌溉功能造成影响, 有可能影响农作物的用水安全。因此, 本项目必须采取措施防范此类环境风险事 故的发生,通过加强道路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措施,可以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 危险品运输管理措施如下: (1)公路运营单位应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 共和国监控化学品管理条例》、《全国道路化学危险货物运输专项整治实施方案》 等法律法规关于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的有关规定。遇有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应重 点检查相关登记报批证明, 运输人员上岗资格证, 危险化学品的品名、数量、危 害、应急措施等情况说明和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严禁超载车、 “三证”不全车辆 上路行驶。 (2)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必须配备押运人员,并随时处于押运人员的监管 之下, 不得超装、超载,事先向当地路政管理部门报告, 由路政管理部门为其指 定行车时间和路线,运输车辆必须遵守规定的行车时间和路线。 (3)公路投入运营后,运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 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 (4)加强公路运营管理的智能化建设,从而提高公路运输资源的使用效率 及系统安全性,减少污染事故的发生。 (5)对驾驶人员、押运人员进行剧毒化学品和民用爆炸物品公路运输的安 全教育, 要求其必须掌握所运载的剧毒化学品、民用爆炸物品有关常识、事故应 急处置原则及自防自救方法。 5.6 生态环境 5.6.1 施工期 5.6.1.1 施工期生态影响分析 一、对文物保护单位的影响分析 本项目道路红线范围内有 2009 年宿迁市人民政府确认的市级文物——洪武 109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 5 章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墩墓群。该范围项目用地红线占用文物遗址面积约 7598 ㎡,长度约 176.5m, 段落桩号为 K1+504.5~K1+681。 根据公路工程的相关规范规定,在满足道路线形设计及降低工程规模等前 提下,综合考虑沿线主要控制因素(不侵占永久基本农田、避免大规模征拆 等),本项目在来龙镇境内路线方案唯一,必须穿越洪武墩墓群文物保护范 围,无法避让。 设计单位本着尽量减少扰动,避免破坏文物的原则,结合项目 地质勘察报告和路基路面设计方案, 本项目对涉及文物保护范围内 (K1+504.5~K1+681)的道路设计标高进行抬高,按照最小填土高度 1.6m 控 制,仅对原地面清表 30cm,即清除现状表面杂填土后,其上填筑路基,避免下 挖,从而最大限度的保护文物遗址地表。 二、对陆生植被的影响分析 本项目经过区域内无珍稀植物,另外,在项目施工期间,施工单位通过加 强管理,并在道路两侧设施临时围挡,严格控制施工范围,严禁施工人员和施 工机械进入其他区域,项目施工期植被损失由工程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造成。 本项目采用外购土,不设置取土场。本项目施工营地租用当地吴圩村村委会的 房屋, 施工场地、 临时堆存场和施工便道均布置于用地红线范围内,因此本项 目不存在临时用地。 (1)永久占地对植被的影响 永久占地会使沿线的植被受到破坏,从本项目占地类型看,本项目全线不 占用基本农田,受到项目直接影响的植被类型主要是耕地和园地植被。 (2)生物量损失量及绿化恢复量估算 工程永久占地导致的植被生物量损失按下式计算: n C损 = QiSi i=1 式中: C损——总生物量损失值, kg; Qi——第I种植被生物生产量, kg/亩; 110 Si—— 占用第i种植被的土地面积, 亩。 公路主体工程完工后,会对桥梁底下、中央分隔带、侧分带、土路肩外侧 等采取绿化措施,可补偿项目实施造成的生物量损失,分别计算施工期和项目 运营后植被恢复量,结果见下表。由计算结果可知,本项目施工期永久占地造 成的生物量损失为 352.5t/a,营运期道路绿化工程可补偿生物量 149. 13t/a。 表 5.6- 1 工程占地陆域植被生物量损失估算 植被 类型 单位面积 生物量 (kg/亩) 施工期生物量损失 营运期植被恢复 总生物量损 失(t/a) 永久占地 绿化补偿 面积(亩) 绿化补偿 量(t/a) 占地面 积(亩) 生物量损失 量(t/a) 耕地 1800 96.25 173.25 0 0 173.25 园地 2500 67.88 169.7 0 0 169.7 林地 2500 1.48 3.7 0 0 3.7 水域 300 19.49 5.85 0 0 5.85 绿化补 偿 1800 0 0 82.85 149.13 - 149.13 总计 —— 185.1 352.5 82.85 149.13 203.37 可见,项目建设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植被损失,但由于植被损失面积与项目 所在地植被面积相比是极少量的,因此,公路建设破坏的植被不会对沿线陆域 生态系统物种的丰度和生态功能产生显著影响。 三、对陆生动物的影响 本项目所在区域内无重要野生动物。由于鸟类、兽类等动物活动范围较 大,本工程施工人员的活动、机械噪声、施工扬尘等可能会对陆生动物产生一 定不利影响。 首先,最主要的影响为施工噪声,噪声会惊扰附近的鸟类,对其栖息、觅 食和繁殖带来不利影响。工程施工噪声主要来自施工开挖、混凝土浇筑等施工 活动以及施工机械运行、车辆运输和机械加工修配等,噪声源噪声级一般在 75~120dB (A)之间,为较为均匀,且在施工期会一直持续。对于这种噪声动 物会采取主动回避,另寻它处活动和觅食;在鸟类繁殖期噪声还可能影响鸟类 繁殖率。由于本工程施工规模不大,施工期较短,噪声对动物的影响是暂时 的,影响程度较为有限。 111 其次,施工灯光对动物睡眠有一定影响,尤其对鸟类影响较大,强光的刺 激将影响这些鸟类的视觉,从而影响它们的夜间捕食。 第三,工程弃渣、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施工废水和生活废水等如不进行处 理直接排放至周围沟渠,将会对项目周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污染动物栖息 地,导致疾病的产生或迫使其放弃被污染的栖息地。 由于本项目所在区域内无重要野生动物,施工场地、 临时堆存场等临时设 施均设置在用地红线范围内,且工程规模不大,施工期较短,因此对陆生动物 的影响是暂时的,工程结束后影响即消失。 四、水土流失影响预测 (1)水土流失预测范围 预测范围为项目建设区,根据主体工程设计资料,主体工程建设中拢动原 地貌、损坏土地面积共计 13.87hm2 (扣除水域面积)。 (2)水土流失预测时段 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发展、发育的规律,本项目只预测项目建设期 以及自然恢复期,项目建设期指诱发水土流失的工程施工期,与工程施工时间 有关;自然恢复期指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到完全发挥水土保持功能的这段时间, 主要取决于措施发挥作用所需时间的长短,本工程大多为植被措施,从种植到 完全郁闭充分发挥水保功能的时间通常需 1 年。 (3)水土流失预测结果 水土流失的影响可用水土流失侵蚀量(水土流失量)来表征。即: 水土流失量=水土流失侵蚀模数×水土流失面积 n 扰动地表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量计算公式如下: WS1 = (Fi Ms1 Ti) i=1 新增水土流失量: W=WS-W0 背景水土流失量: W0=M0 S0 Ti 其中: WS 、WS1 、W0——水土流失量(t); Fi——各类型区扰动和损坏原地表的面积(km2 ); 112 MS1——各类型区扰动后平均土壤侵蚀模数(t/km2 •a); M0——各类型区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t/km2 •a); Si——弃土堆放面积(km2 ); S0——项目扰动土地总面积 Ti——预测时段(a)。 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预测量见表 5.6-2。 表 5.6-2 水土流失预测结果 水土流失区 占地 面积 hm2 背景水土流失量 施工期 自然恢复期 新增水土 流失量 侵蚀 模数 t/km2 .a 水土 流失量 t 侵蚀 模数 t/km2 .a 水土 流失量 t 侵蚀 模数 t/km2 .a 水土 流失量 t 水土 流失量 t 路基施工区 13.87 500 69.35 3250 450.78 1250 173.38 554.81 由上表中计算结果可知,本项目施工期水土流失预测量 450.78t,自然恢复 期水土流失预测量 173.38t,扣除本底水土流失量 69.35t 后,工程建设新增水土 流失量为 554.81t。 五、对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本项目所设桥梁上跨新扬高速公路, 不跨越水体,因此正常施工情况下, 对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 5.6.1.2 施工场地设置合理性分析 (1)施工场地 本项目施工营地租用当地吴圩村村委会的房屋。施工场地包括灰土拌合 站、 预制场和材料堆场等,施工场地布置于用地红线范围内,不占用基本农 田。 在施工建设期间,由于频繁的施工机械及人为活动,会扰动破坏原有地貌 和植被,施工场地的硬化及残留的废砂石,都将使土壤结构发生变化,土地生 产力降低。同时施工场地产生的扬尘,也会对施工场地周围的环境空气造成不 利影响。 113 施工场地应设置在当地主导风向下风向,并尽可能远离周边居民,施工时 应及时采取洒水抑尘、遮盖防风以及设置围挡等防尘措施。施工前剥离表层耕 植土,集中堆放,并采取拦挡和苫盖措施。施工场地内材料堆场要设置边沟和 沉淀池处理生产废水,并定期对场区进行洒水降尘等。经采取上述措施后,施 工场地对周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2)施工便道 本项目所在区域公路交通较为发达,形成了以省道为框架的便捷的公路交 通网络,以及分布广泛的县乡公路。交通方便,但连接施工现场运输条件一 般,除了充分利用现有的交通设施,还需修建一定量施工便道。 本项目施工便道设置在用地红线范围内。施工便道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占地对于地表植被和地表表层土壤的破坏,进而造成水土 流失加剧,使得施工便道建设区域成为水土流失源地之一;二是施工便道使用 过程中,工程材料及渣料的运输形成的粉尘、噪声对施工便道两侧区域造成的 声环境和空气环境的污染。因此,施工期间及施工便道使用期间必须制定严格 的生态环保施工组织方案,施工期间应设置洒水车定期对沿线施工便道进行洒 水降尘,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便道对周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1) 取、弃土场 本项目采用外购土,不设置取土场。弃土在堆存场暂时贮存后,运送至指 定的弃渣场处理,本项目不设置专门的弃渣场。临时堆存场设置在用地红线范 围内。 本方案要求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执行,不得随意增高弃渣高度。施 工前先剥离场地表土,集中堆放,采取临时拦挡和苫盖措施。 采取以上措施 后,取、弃土场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 5.6.2 运营期 随着本项目施工对陆域土壤的扰动影响结束,公路用地范围内的绿化工程 完成,施工期的生态环境影响逐步恢复。根据设计文件,本项目工程采用绿色 公路方案,设置边沟、排水沟、急流槽等排水管道以及径流收集池收集降雨径 114 流,减少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至于噪声对陆域生态的影响可通过设置声屏 障、隔声窗以及公路绿化的方法减弱和消除。因此,本项目运营期不产生新的 生态影响。 5.6.3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本项目施工对生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工程占地对植被的破坏和水土流失的 加剧;本项目施工期永久占地造成的生物量损失为 352.5t/a,营运期道路绿化工 程可补偿生物量 149. 13t/a,因此植被损失面积只占区域内植被总面积的很小比 例,不会对陆域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度和生态功能产生显著影响;通过类比和公 式法估算,工程施工期间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总量为 554.81t。 本项目运营期通过多种排水管收集路面降雨径流,路面径流不直接排入水 域,对水生生态基本不产生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本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 115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 6 章 环境保护措施及可行性论证 第6章 环境保护措施及可行性论证 6.1 设计期的环保措施 工程设计单位要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优化初步设计和施工图 设计,尽量使工程建设对沿线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减缓至最低 限度。 1.保护居民点 设计期应进一步优化线位,以减少工程拆迁量以及交通噪声对敏感点的影 响。 2.保护水环境 设置路基边沟和排水沟、中央分隔带碎石盲沟和集水槽、桥涵构造物等形 成独立、完备、畅通的道路排水系统;尽量使桥面、路面径流水不直接排入沿 线农田和有养殖功能的重要水体,最大限度减缓水污染影响。 3.保护土地资源 优先考虑将路基永久占地和其他永久占地设计成临时用地,减少临时占地 数量。施工期间的各类场地应按《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中的要求布设,并 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 施工场地尽量选择在永久占地范围内,尽量减少占地,不得占用基本农 田。远离村庄等敏感目标,一般建议选在上述敏感目标下风向 300m 外,并采 取全封闭作业。远离河道和饮用水源保护区,以减少对水质的影响。 工程结束后对施工场地进行地表清理,清除硬化混凝土并及时清运,同时 做好水土保持,进行土壤改良后根据实际情况恢复为耕地等。 4、施工组织建议 施工期间应设置足够的交通标志、施工围挡和防护,做好交通组织工作, 防止施工材料掉落。 116 6.2 施工期防治污染和减缓影响的措施 6.2.1 施工前期招投标 1.建设单位在招标文件的编制过程中,应将审批通过的该项目环境影响报 告书所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编入相应的条款中。 2 .承包商投标文件中应包含环保措施的落实及实施计划。 3.建设单位评标过程中应注意对投标文件的环保部分进行评估讨论,对中 标方的不足之处提出完善要求。 6.2.2 水环境 1、组织管理措施 (1)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 施工尽量安排在枯水期进行,避免雨季施工。开工前根据当地气象预报资 料调整工程施工的工作安排,避免暴风雨天气对施工的不利影响。 (2)合理布置施工场地。 施工营地和其他施工场地的布置应充分考虑排水需要,尽量利用现有的基 础设施,尽可能远离水体。 (3)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和矿建材料应运至河道之外指定地点堆放,严禁乱 丢乱弃;生活垃圾应定点存放,定期由环卫部门清运,严禁乱丢乱弃;加强对 施工机械的日常养护,杜绝燃油、机油的跑、冒、滴、漏现象;严禁向沿线的 任何水体倾倒残余燃油、机油、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施工完毕后,要清理施 工现场,以防施工废料等随雨水进入河中。 (4)准备必要的防护物资 施工材料如沥青、油料和化学品等的堆放地点应在河床之外,并应备有临时 遮挡物品,防止雨水冲刷;施工工地必须配备足够的油污染净化、清理器材和 防护设备,如围油栏等;矿建材料运输中应采取雨布和防落物网遮挡等措施。 117 (5)加强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 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环保教育,学习各项管理制度。 2、工程措施 (1)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处理措施 项目施工营地租用当地吴圩村村委会的房屋,附近已有市政污水管网,生 活污水依托当地已有的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纳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进入吴圩 村生活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①吴圩村生活污水处理厂简介 吴圩村污水处理站点位于宿迁市宿豫区侍岭镇吴圩村,项目东侧为乡间内 部道路,隔路为农田。南侧乡间内部道路,隔路为富丽家园,西侧为空地,北 侧为农田。污水厂规划用地面积为 3563.4m2 ,为 1 座小型污水处理厂(设计规 模为 500t/d,处理工艺为:A/O+MBR 膜工艺),同时配套吴圩新型农村社区、 小学、富丽家园、商业街内排污水管网,管网总长约 1125 米。该站点主要服务 范围为吴圩新型农村社区、小学、富丽家园、商业街。 ②吴圩村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 吴圩村生活污水处理厂采用 A/O+MBR 膜工艺处理达标后经排涝沟排入伍 家沟,尾水排放标准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 一级 A 标准,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见下图。 图 6.2-8 吴圩村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流程图 118 ③接管可行性分析 吴圩村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 500t/d。根据工程分析,本项目施工期产 生的生活污水约为 18t/d,因此从规模上,本项目废水接管进入吴圩村生活污水 处理厂处理是可行的。 污水厂的设计进出水指标见表 6.2-7。 表 6.2-7 污水处理厂设计进出水指标(单位: mg/L ,pH 无量纲) 指标名称 pH COD BOD5 SS NH3 -N TP TN 污水厂接管标准 6~9 ≤300 ≤150 ≤200 ≤35 ≤5 ≤45 污水厂排放标准 6~9 ≤50 ≤10 ≤10 ≤5 (8) * ≤0.5 ≤15 注: *括号外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 括号内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 由表 6.2-7 可以看出, 本项目施工营地生活污水依托当地已有的污水处理设 施处理后满足吴圩村生活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 接管的废水经处理后尾水达到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一级 A 标准后,经排涝沟 排入伍家沟。本项目水质较简单,按照设计处理工艺在正常运行情况下,废水 能够保证达到设计的处理效率,达标排放。 综上所述,本项目施工营地生活污水接入吴圩村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是可 行的。 (2)施工场地废水处理措施 施工场地内设置截水沟、调节池、隔油池、平流沉淀池、清水池和泥浆沉 淀池等。截水沟布置在材料堆场的下游,截留施工场地内的雨水径流和冲洗 水,引入隔油池和沉淀池处理。 本项目施工废水的主要污染物为 SS 和石油类,通过隔油和沉淀处理后,可 以有效削减废水中的污染物浓度,可以循环用于施工生产。泥浆沉淀池用于桥 梁桩基施工产生的泥浆的自然干化处理,处理后的泥浆水经沉淀池沉淀固化后 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20)相应标 准,可以回用于洒水和绿化。泥浆沉淀池的尺寸和容积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 况由施工单位确定,并需满足相应的防渗要求。 119 施工废水处理工艺见下图。机械冲洗含油废水先进入隔油池,隔油池处理 和其它施工废水(雨水径流)一起进入沉淀池沉淀处理后,上层清液达标后回 用。废水经隔油、沉淀后去油率可达 90%, SS 去除率可达 80%以上,可以达 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20)相应标准要 求。 图 6.2- 1 施工废水处理工艺图 3、防护措施 材料堆场堆放石灰的堆场上部设置遮雨顶棚、四周设置围挡、底部采用防 渗混凝土硬化处理,防止雨水冲刷及下渗对水环境的影响。 陆域施工场地内设置泥浆沉淀池处理废弃泥浆。泥浆水上清液可以回用于 新鲜泥浆的制备,沉淀污泥干化后与桥梁桩基钻渣摊铺于陆域桥梁下方地面并 压实平整后植草绿化。在施工场地内设置收集桶,收集施工机械维修产生的油 污水,应回收利用,严禁排放。 雨季在陆域施工会产生含泥沙污水,主要污染物是 SS,在施工路段两侧开 挖排水沟,与周围的沟渠连接,在入沟渠前设置多级沉砂池,用土工布拦截沉 砂池排水口,澄清后排放进入周边河涌。 6.2.3 声环境 (1)尽量采用低噪声施工机械,从源头上减轻施工噪声对周边敏感点的影 响。 (2) 相对于营运期来讲,施工期噪声影响是短期行为,主要为夜间施工干 扰居民休息,因此高噪声施工机械在夜间(22:00~6:00)严禁在沿线的声环 境敏感点特别是附近施工。如果可行,建议夜间在沿线敏感点附近禁止施工, 120 如需夜间施工,应当取得地方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 者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的证明,并在施工现场显著位置公示或者以其他方 式公告附近居民。 (3)对于在桥梁段施工时,因为打桩所产生的噪声特别大,影响范围广, 所以施工时需要注意施工时间及采取降噪措施,避免对周边敏感点居民的生活 造成不利的影响。 (4)在村庄密集地段施工时,应合理制定施工计划,加强施工环境管理,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在此基础上,在临近村庄一侧可以采取临时性的降噪措 施,如设置临时降噪声屏障等措施来保护敏感目标。 (5) 在利用现有的道路用于运输土方、施工物资时,应合理选择运输路 线,并尽量在昼间进行运输,一方面减少对运输道路两侧居民夜间休息的影 响 ,另一方面考虑不对原有道路的交通造成影响。由于目前运输路线无法确 定,因此建议建设单位对施工承包商的运输路线提出要求,要求承包商必须提 供建材运输路线,并请环保监理或环保专业人员确认施工路线在减缓噪声影响 方面的合理性。建设单位根据确定后的运输路线进行监督,并可联合地方环保 部门加强监督力度。 6.2.4 环境空气 按照《宿迁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要求,为了防止道路施工造成的扬尘污 染,需做到: (一)按照规范要求在施工工地周围设置密闭围挡或者围墙; (二)对裸露的地面、堆放的砂石、开挖和回填的土方、尚未清运的建筑 垃圾、工程渣土和废弃物料等,覆盖防尘布或者符合环保要求的密目式防尘 网;施工工艺和技术规范要求裸露的地面除外; (三)施工工地出入口内侧安装或者设置车辆冲洗设备、设施,车辆冲洗 干净后方可驶出;保持施工工地出入口通道清洁; 121 (四)施工工地产生泥浆的,设置泥浆池、泥浆沟,防止泥浆溢流;废弃 泥浆采用密封式罐车清运; (五)土方工程在非雨雪天作业时,在作业面周围采取空中喷雾喷淋等防 尘抑尘措施; (六)实施路面切割、破碎等作业时,采取洒水、喷淋等防尘抑尘措施; (七)采取分段开挖、分段回填方式施工的工程,回填后的沟槽采取覆 盖、洒水等防尘抑尘措施; (八)使用风钻挖掘地面和清扫施工现场时,进行洒水防尘; (九) 建(构)筑物拆除工程施工,还应当全程采取喷水、洒水等湿法作 业,并硬化渣土清运道路、出入口道路、物料堆放和车辆清洗等场地; (十) 运输易产生扬尘物料的车辆应当采取密闭或者其他措施防止物料散 落滴漏,并按照规定时间和路线行驶。 6.2.4.1 施工便道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建设单位应要求施工承包单位至少自备 1 台洒水车,对沿线施工便道、进 出堆场的道路及时洒水降尘,一般每天可洒水三次,早中晚各一次,但在干燥 炎热的夏季或大风天气,应适当增加洒水次数;并铺设竹笆、草包等,以减少 由于汽车经过和风吹引起的道路扬尘;同时及时清除散落的物料,保持道路整 洁。 6.2.4.2 施工场地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1)遇到重污染天气,停止或者限制易产生扬尘的施工工地作业。 (2)施工工地周围应设置连续、密闭的围挡。围挡高度不得低于 1.8 米。 (3)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等在 48 小时内未能清运的,应当在施工工地内 设置临时堆放场,临时堆放场应当采取围挡、遮盖等防尘措施。 (4)水泥、砂、石灰等易洒落散装物料在装卸、使用、运输、转运和临时 存放等过程中必须采取防风遮盖措施,以减少扬尘。 122 (5)石灰、细砂等物料运输时必须压实,填装高度禁止超过车斗防护栏, 散装水泥采用水泥槽罐车运输,避免洒落而引起二次扬尘;施工时,石灰等物 料堆场应根据主导风向,尽量设在附近村庄等敏感点下风向 300 米以外。 (6)按照《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B04-2010)要求,本项目拟设 置的灰土拌合站与周围居民点的距离应在 200m 以上。灰土拌合站整体装修封 闭,输送带全密闭,料仓和搅拌仓顶部安装布袋除尘器。 (7)拟建项目沿线预制场、堆场等应尽量设在附近村庄等敏感点下风向 300m 以外,并采取全封闭作业;并在其周围设置不低于堆放物高度的封闭性围 拦,必要时采取加盖蓬布等表面抑尘措施。 (8)施工现场应定时洒水,每天可洒水三次,早中晚各一次,在经过村庄 密集地区要加强洒水密度和强度。 6.2.4.3 沥青烟气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采用商品沥青,施工现场不设置沥青拌合站。沥青铺设过程中,上 风向需设置雾炮设备,防止含有毒有害物质的沥青烟气污染周边环境。操作人 员须加强劳动保护,应站在上风口作业,并加戴防护面具。在进行路面铺设沥 青施工时,经过重点路段敏感目标(居住集中区域)尽量安排在假期、休息日 施工,以减少对周边人群的影响。 6.2.5 固体废物 (1) 施工营地设置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点,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理;弃土 在临时堆存场暂时贮存后,运送至指定的弃渣场处理,本项目不设置专门的弃 渣场;拆迁建筑垃圾、老路破除废渣和桥梁桩基钻渣可用作道路建设和房屋建 设材料,应尽可能回用,不能回用的运送至城市建筑垃圾消纳场统一处置。施 工期产生的废机油等危险废物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 (2)固体废物临时堆场集中设置,堆场四周设置围挡防风阻尘,堆垛配备 篷布遮盖并定期洒水保持湿润;堆场四周开挖排水沟,排水沟末端设置沉淀 池,截留雨水径流。 123 (3)固体废物的运输车辆应配备顶棚或遮盖物,装运过程中应对装载物进 行适量洒水,采取湿法操作;运输桥梁桩基钻渣的车辆车厢应具有较好的密封 性,不得有渗漏现象。 (4)工程弃渣的外运委托专业运营余泥渣土运输单位,按照市政部门会同 公安交警部门制定的规定运输路线和规定时间运输。 6.2.6 生态环境 施工期应加强施工人员管理,强化生态保护意识,优化施工方案,采取洒 水、覆膜、围挡和移植等措施,以减少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6.2.6.1 土地资源保护 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队伍的环保意识,做到文明施工;工程材料、机械等 应定置堆放,运输车辆应按指定路线行驶;在农田周边施工时,尽量减少施工 及机械碾压等对农作物及农田土质的影响;雨季施工要对物料场采取临时防 风、防雨设施,对施工运输车辆采取遮盖措施。 6.2.6.2 植被资源保护 (1)加强施工期管理,严禁施工人员及施工机械随意破坏当地植被。 (2)选用乡土物种,在土方工程完成后立即栽种,并在栽种初期,予以必 要的养护。如采用立体绿化护坡工程时,可先选择固着性强的先锋物种,在运 营期间逐步用乡土物种替代。 6.2.6.3 水土保持与防护 (1)管理措施 ①合理安排施工季节和作业时间,尽量避免在雨季进行挖方,减少水土流 失。 ②施工场地及挖方断面应备有一定数量的成品防护物,如塑料薄膜、草席 等,在生态绿化措施尚无法起到防护作用期间,覆盖地表,防止水土流失。 ③黄沙、石灰等物料堆应配有专人看管,下雨时应覆盖防护物,减少水土 流失。 124 (2)工程措施 拟建工程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如下所述,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计入水土保 持工程,不计入环保工程。 A、填方路段 ①临时拦挡 路基填筑前,先用编织土袋在坡脚处砌成拦挡墙,为了避免雨水随地漫 流,填方路基填筑后,拟在路面两侧靠坡顶位置做一道土梗,以拦截路面水 流,同时每隔 3m 沿边坡设置简易排水沟,以排除路面积水,该措施在路面填 土时可附带完成。 ②排水措施 在拦挡墙外设置临时性土质排水沟,以排除从坡面汇集的积水。 ③薄膜覆盖 路基填筑完毕后,为防止雨水冲刷,用塑料薄膜自下而上覆盖路基边坡, 以减少施工期水土流失。 B、表土剥离防治防治 表土平均按 0.2m 剥离,对于剥离表土采取集中堆放的方式, 并采取临时拦 挡和苫盖措施,以便用于后期的绿化覆土。 C、施工场地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施工准备期场地平整后,应先在场地四周布置排水沟,拦截坡面来水及收 集施工布置区内降雨。施工结束后应尽快进行植被恢复。 6.2.6.4 陆生动物保护 (1)合理安排打桩、开挖等高噪声作业时间,防治噪声对野生动物的惊 扰。 (2)工程完工后尽快做好道路两侧生态环境的恢复工作,尤其是临时占地 处,以尽量减少生境破坏对动物的不利影响. 125 (3)施工期间加强临时堆土场防护,加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排放管理,减 少水体污染;做好工程完工后生态的恢复工作,以尽量减少植被破坏及对水土 流失、水质和水生生物的不利影响。 6.2.6.5 水生生态保护 本项目水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如下: (1)施工营地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不得随意排入附近水体。生活垃圾集中 堆放,由施工车辆送城市垃圾场。 项目施工营地租用当地吴圩村村委会的房 屋,附近已有市政污水管网,生活污水依托当地已有的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纳 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进入吴圩村生活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严禁粪便污水直 接进入沿线河渠或者鱼塘等地表水体,施工用料的堆放应远离水体,选择暴雨 径流难以冲刷的地方。部分施工用料若堆放在桥位附近,应在材料堆放场四周 挖明沟,沉沙井、设挡墙等,防止被暴雨径流进入水体,影响水质,各类材料 应备有防雨遮雨设施。工程建设中的弃土弃渣,要按照环保要求,对临时弃渣 场进行防护。 (2)施工过程中须密切注意施工区及其周边水域的水质变化。如发现因施 工引起水质变化而对周围水生生物产生不良影响,则应立即采取措施,必要时 可短暂停工。 6.2.6.6 文物保护措施 本项目道路红线范围内有 2009 年宿迁市人民政府确认的市级文物——洪武 墩墓群。该范围项目用地红线占用文物遗址面积约 7598 ㎡,长度约 176.5m, 段落桩号为 K1+504.5~K1+681。 根据公路工程的相关规范规定,在满足道路线形设计及降低工程规模等前 提下,综合考虑沿线主要控制因素(不侵占永久基本农田、避免大规模征拆 等),本项目在来龙镇境内路线方案唯一,必须穿越洪武墩墓群文物保护范 围,无法避让。设计单位本着尽量减少扰动,避免破坏文物的原则,结合项目 地质勘察报告和路基路面设计方案,本项目对涉及文物保护范围内 126 (K1+504.5~K1+681)的道路设计标高进行抬高,按照最小填土高度 1.6m 控 制,仅对原地面清表 30cm,即清除现状表面杂填土后,其上填筑路基,避免下 挖,从而最大限度的保护文物遗址地表。 环评要求本项目涉及文物路段的施工须按照文物管理部门相关要求办理, 并落实好文物保护措施;施工期应加强与文物部门的协调沟通,一旦发现文 物,立即停止施工,并向文物主管部门报告。 6.3 营运期的环保措施 6.3.1 水环境 本项目路面径流污染防治措施如下: (1)项目雨水排水口不得设在具有饮用、渔业用水功能的水域。 (2)加强道路排水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定期疏通清淤,按时按质检修, 确保排水畅通。 本项目路面排水系统主要由边沟、排水沟、截水沟、急流槽及沿线自然沟 渠等组成,路面径流通过排水系统汇集后,雨水排放口流入无饮用渔业功能的 农灌沟渠等。 6.3.2 声环境 6.3.2.1 管理措施 (1)加强道路交通管理,限制车况差、超载的车辆进入,可以有效降低交 通噪声污染源强。 (2)加强道路通车后的道路养护工作,维持道路路面的平整度,避免因路 况不佳造成车辆颠簸而引起交通噪声。 6.3.2.2 规划建设控制要求 (1)道路运营后将改变道路两侧声环境功能,规划居住用地应执行 2 类标 准。在实际过程中,在考虑建筑和树木遮挡屏蔽等衰减效应的前提下,核算声 127 环境功能区的达标距离,各路段控制距离见表 6.3- 1,在控制距离内不宜规划新 建学校、医院和居民点等声环境敏感建筑,应以商业、工业和办公用房为主。 表6.3- 1营运中期预测声环境功能区达标距离一览表 编号 路段名称 时段 2 类达标 距道路边界线 1 全路段 中期 昼间 边界外 60m 夜间 边界外 194m (2)在声环境功能区不能达标区域内不宜规划新建学校、医院和居民点 等,应以商业、工业和办公用房为主。新建敏感建筑时,建筑设计单位应依据 《建筑环境通用规范》(GB55016-2021) 等有关规范文件,考虑周边的环境特 征,对噪声敏感建筑物进行建筑隔声设计,达到区域环境标准的前提下才能建 设。尤其建筑群应控制首排面向道路一侧的建筑功能上尽量布置商务、办公等 建筑,并应考虑对噪声敏感建筑物采取被动防护措施(如隔声门窗等),减少 交通噪声干扰,以使室内声环境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3)针对噪声问题,在采取敏感点降噪措施的基础上,建立群众意见的定期 回访制度和敏感点噪声定期监测制度,注意听取群众意见和感受,如有居民反 映噪声扰民或投诉等可进行监测,当噪声超标时,根据监测结果和敏感点实际 周围环境特征,按照前述原则确定可行有效的保护措施,保护群众正常的工 作、学习和生活少受影响。 6.3.2.3 工程措施 1、降噪措施简介 道路工程常见的工程降噪措施包括降噪路面、绿化、隔声窗、声屏障等。 各种常用降噪措施的技术经济特点见表 6.3-2。 表 6.3-2 声环境保护措施技术经济特征表 序 号 环保措 施 技术经济特点 费用 降噪指数 dB 1 声屏障 防噪见效快,投资大,对道路型式 的要求高。 3000 元/延米 3500 元/延米 5000 元/延米 取决于敏感 点位置 2 隔声门 窗 防噪效果见效快。缺点是夏天需要 开窗时效果大幅度降低。 1000~1200 元/m2 >25 128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 6 章 环境保护措施及可行性论证 序 号 环保措 施 技术经济特点 费用 降噪指数 dB 3 防噪林 带 防噪效果一般, 投资大, 占地多, 但是结合绿化工程生态综合效益 好。 种树费 100m 长, 5m 深, 2 万元(但需征 地) 1-3 4 低噪声 路面 降噪效果小,负面影响小。 计入工程主体费 3 2、敏感点声环境保护措施 在项目路线走向已确定的前提下,本次评价采取的降噪措施按照以下原则 确定: ①优先保证室外声环境质量达标,在敏感点距离路线较近、分布相对密集、 平行线路分布路段优先考虑声屏障的降噪措施 ②在敏感点分布相对分散、距离线路较远、与线路斜交且斜交角度较大路 段,实施声屏障效果不明显,或与市政道路相交无法实施连续声屏障措施,优 先考虑安装隔声窗的降噪措施,确保室内声环境质量达标。 本工程降噪措施汇总见表 6.3-3。采取措施后,可以保证敏感点室内声环境 质量达标。降噪措施的实施由建设单位负责完成。因考虑到未来交通发展的不 确定性,须加强营运期各敏感点噪声跟踪监测,采取措施后,可以保证敏感点 室内声环境质量达标。跟踪监测和后期追加的降噪措施由建设单位在运营期实 施。 表 6.3-3 敏感点降噪措施统计表 敏感 点编 号 敏感点名 称 保护 措施 措施的长度和高度 预估费用 (万元) 实施 时间 实施 单位 M1 李庄 声屏 障 K0+000~K0+636,左侧实施 3.5m 高, 636 延米长 222.6 施工 期 建设 单位 隔声 窗 约 3 户 6 M2 尤庄 声屏 障 K0+636~K0+919,左侧实施 3.5m 高, 283 延米 99.05 隔声 窗 约 9 户 18 M3 孙庄 声屏 障 K1+372~K1+637 右侧实施 3.5m 高, 265 延米长 92.75 隔声 窗 约 14 户 28 129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 6 章 环境保护措施及可行性论证 敏感 点编 号 敏感点名 称 保护 措施 措施的长度和高度 预估费用 (万元) 实施 时间 实施 单位 M4 陆宋村 隔声 窗 约 16 户 32 M5 双和岭社 区 声屏 障 K2+259~K2+988 左侧实施 3.5m 高, 729 延米 255.15 隔声 窗 约 30 户 60 合计 813.55 *注①:本项目对运营中期噪声超标的住户安装隔声窗,其技术要求和技术安装标准均应 符合《隔声窗标准》(HJ/T17- 1996) 规定要求②: 表中声屏障高度是指高于路面的高度。 3、噪声防治措施实例达标分析 (1)声屏障 本项目降噪措施建议中推荐采用 3.5m 高直立弧形声屏障,实际选型依据声 屏障实际计算得出所安装的高度。按照本次评价降噪措施选取原则,可以确保 敏感点达到所在声功能区标准。 根据《广州市内环路降噪措施及效果研究》(章生卫、王伟德、郭晓磊, 广东科技 2010.2 第 231 期),对广州市内环路广州动物园路段的进行监测, 以 研究声屏障的降噪效果,广州动物园路段为地面道路,声屏障高度为 3m,长度 约 600m,结果表明,该路段安装声屏障后其降噪量为 7~11.4dB(A),具有较为 明显降噪效果。 (2)隔声窗 根据《隔声窗隔声性能的现场监测方法及效果初探》(张迪生、陈潇江, 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实际监测选择南京市扬子江大道沿路居民楼顶楼卧 室外,该处道路两侧受交通噪声污染,试验采用的隔声窗型号为复合玻璃隔声 窗(VA-60 型),采用真空玻璃和塑钢框架材料,对进行对比,分别作了无窗 户遮挡、有中空玻璃遮挡、有真空玻璃遮挡、组合遮挡 4 中试验。 对于隔声窗隔声量的监测,现有国家标准还未有现场监测方法,文中采用 类似声屏障插入损失的方法,选取沿街开窗的建筑物楼顶某户安装隔声窗,在 室内距离外窗 1m 和窗外与隔声窗相连的外墙体上方 1.5m 处分别布点,室内点 作为受声点,室外点作为参考点,隔声量 Rw= (Lref,a—Lref,b) — (Lr,a— Lr,b)。 Lref,b 为窗外墙体上方 1.5m 参考点处测量的开窗时的声级, Lr,b 为室 130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 6 章 环境保护措施及可行性论证 内离窗 1m 受声点处测量的开窗时的声级, Lref,a 为窗外墙体上方 1.5m 参考点 处测量的关窗时的声级, Lr,a 为室内离窗 1m 受声点处测量的关窗时的声级。 根据试验结果,交通噪声的主要频率范围在 63~1000Hz 倍频带之间的中低 频,采用真空玻璃和中空玻璃组合隔声窗的隔声量为 25.2dB (A)。各种隔声 窗交通噪声隔声计算结果见表 6.3-4。 表 6.3-4 各种隔声窗遮挡情况下交通噪声隔声计算结果(dB) 上述试验验证了隔声窗的显著降噪效果。 131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 6 章 环境保护措施及可行性论证 表 6.3-5 噪声防治措施论证一览表 序 号 声 环 境 保 护 目 标 里程范围 距离本项目路 中心线 高差 中期噪声预测值/dB (A) 营运期超标量/dB 受影响户数/户 噪声防治措施及投资 措施示意图( 声屏障隔声窗) 4a 类区 2 类区 4a 类区 2 类区 4a 类区 2 类区 类 型 规模 噪声控制措施效果 噪声控 制措施 投资/万 元 起点里 程 终点里 程 4a 类区 2 类 区 4a 类 区 2 类 区 昼 间 夜 间 昼 间 夜 间 昼 间 夜 间 昼 间 夜 间 昼 间 夜 间 昼 间 夜 间 N1 李 庄 K0+000 K0+586 177 (距新 扬高速 33m) 83 9.6 8.6 64.2 56.0 59.7 55.5 达 标 1.0 达 标 5.5 / 1 / 34 声 屏 障 K0+000~K0+636,左 侧实施 3.5m 高, 636 延米长直立式声屏障 措施 敏感点所在路段以桥梁形式上跨新扬 高速,有条件实施声屏障措施,建议 在 K0+000~K0+636,左侧实施 3.5m 高, 636 延米长直立式声屏障措施,预 计可降低噪声 4.5dB (A), 4a 类区均 达标, 2 类区34 户昼间达标。 222.6 隔 声 窗 约 3 户 2 类区夜间首排 3 户不达标,对于夜间 不能达标的临路首排 3 户居民采取隔 声窗措施, 按照国家环保局发布的 《隔声窗》(HJ/T17- 1996)标准,隔 声窗的隔声量应大于 25dB(A),确保室 内声环境符合《建筑环境通用规范》 (GB55016-2021)。 6 N2 尤 庄 K0+670 K0+869 133 (距新 扬高速 22m 109 8.8 8.6 64.1 55.6 59.6 55.2 达 标 0.6 达 标 5.2 / 2 23 23 声 屏 障 K0+636~K0+919,左 侧实施 3.5m 高, 283 延米长直立式声屏障 措施 敏感点所在路段以桥梁形式上跨新扬 高速,有条件实施声屏障措施,建议 在 K0+636~K0+919,左侧实施 3.5m 高, 283 延米长直立式声屏障措施,预 计可降低噪声 3.8dB (A), 4a 类区 2 户昼夜均达标,2 类区 23 户昼间达标 99.05 隔 声 窗 约 9 户 2 类区 23 户昼间达标,夜间首排 9 户 不达标, 2 类区后排均达标, 对于夜间 不能达标的临路首排 9 户居民采取隔 声窗措施, 按照国家环保局发布的 《隔声窗》(HJ/T17- 1996)标准,隔 声窗的隔声量应大于 25dB(A),确保室 内声环境符合《建筑环境通用规范》 (GB55016-2021)。 18 N3 孙 庄 K1+422 K1+587 / 80 / 3.0 / / 61.1 56.6 / / 1.1 6.6 / / 14 14 声 屏 障 K1+372~K1+637 右侧 实施 3.5m 高, 265 延 米长直立式声屏障措 施 敏感点所在路段无平面交叉,有条件 实施声屏障措施,建议在 K1+372~K1+637 右侧实施 3.5m 高, 265 延米长直立式声屏障措施,预计可 降低噪声 3.4dB (A),可保证昼间达 标 92.75 隔 声 窗 约 14 户 夜间 14 户不达标,对于夜间不能达标 的临路前两排 14 户居民采取隔声窗措 施, 按照国家环保局发布的《隔声 窗》(HJ/T17- 1996)标准,隔声窗的 隔声量应大于 25dB(A) ,确保室内声环 境符合《建筑环境通用规范》 (GB55016-2021)。 28 N4 陆 宋 村 K1+866 K2+102 42 104 1.2 0.9 65.1 59.9 60.5 55.4 达 标 4.9 0.5 5.4 / 4 12 12 隔 声 窗 16 户 敏感点所在路段与规划新大线平交, 无法实施连续声屏障措施,建议对超 标 16 户采取隔声窗措施, 按照国家环 保局发布的《隔声窗》(HJ/T17- 1996)标准,隔声窗的隔声量应大于 35dB(A) ,确保室内声环境符合《建筑 环境通用规范》(GB55016-2021) 32 132 N5 双 和 岭 社 区 K2+309 K2+938 95 (距 晓仰线 23m) 66 1.7 1.8 62.3 56.9 63.5 58.8 达 标 1.9 3.5 8.8 / 6 30 30 声 屏 障 K2+259~K2+988 左侧 实施 3.5m 高, 729 延 米长直立式声屏障措 施 敏感点所在路段无平面交叉,有条件 实施声屏障措施,建议在 K2+259~K2+988 左侧实施 3.5m 高, 729 延米长直立式声屏障措施,预计可 降低噪声 4.8dB (A), 4a 类区昼夜均 达标, 2 类区昼间均达标。 255.15 隔 声 窗 约 30 户 对于夜间临路首排不能达标的 30 户居 民采取隔声窗措施, 按照国家环保局 发布的《隔声窗》(HJ/T17- 1996)标 准,隔声窗的隔声量应大于 25dB(A), 确保室内声环境符合《建筑环境通用 规范》(GB55016-2021) 。 60 注:①表中室内噪声超标值不考虑墙/窗体遮蔽效应,室内噪声执行《建筑环境通用规范》(GB55016-2021)的相应允许噪声级。隔声窗户数均为估算量,最终隔声窗实施户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②表中声屏障高度是指高于路面的高度。 133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 6 章 环境保护措施及可行性论证 6.3.3 环境空气 (1)强化拟建公路中央分隔带、路基边坡、边沟外绿化和日常养护管理,缓解运 输车辆尾气排放对沿线环境空气质量的污染影响。 (2)提高道路整体服务水平,保障道路畅通,缩短运输车辆怠速工况,减少汽车 尾气排放总量。 (3)加强运输车辆管理,逐步实施尾气排放检查制度,限制尾气排放超标的运输 车辆通行,控制汽车尾气排放总量。 6.3.4 生态环境 (1)道路营运管理部门必须强化绿化苗木的管理和养护,确保道路绿化长效发挥 固土护坡、减少水土流失、净化空气、隔声降噪、美化景观等环保功能。 (2)配备专业技术员定期对绿化苗木进行浇水、施肥、松土、修剪、病虫害防 治,检查苗木生长状况,对枯死苗木、草皮进行更换补种。 (3)通过定向营造以乔木、灌木为主体的多结构层次植物群落,预防和减缓苗木 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降低道路绿化养护成本。 (4)在营运初期,雨季来临时需要对植草防护的边坡进行覆盖薄膜等防护措施, 防止暴雨冲刷导致植物脱落,失去防护功能。 6.3.5 固体废物 本项目沿线不设置养护中心等附属设施,因此营运期无固体废物产生。 6.4 风险管理 6.4.1 施工期风险防范措施 本项目施工期环境风险来自于因施工管理不善、环保措施得不到落实导致非正常 状态下的泥浆、废水、废渣的事故性排放。通过加强施工过程的监控,这种风险是可 以避免的。此外,一旦发现泄漏,应及时对泄漏处进行有效封堵,使泥浆、废水、废 渣泄漏对水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134 6.4.2 营运期风险防范措施 (1)加强日常危险品运输车辆的“三证”检查、超载车辆的检查,严格执行《危险 货物品名表》(GB12268)、《危险化学品名录》、《剧毒化学品目录》、《剧毒化 学品目录补充和修正表》等有关标准,并加强宣传。若“三证”不全或车辆超载可禁止 其上路;运载危险品的车辆上路应报管理站,经检查批准后方可通行,并提供印有监 控中心 24 小时值班电话和应急小组电话的卡片,方便发生意外时能够及时与应急中心 联系,车辆上要有危险品标志,并不能随意停车;危险品运输途中,管理单位应予以 严密监控,以便发生意外情况时及时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2)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必须配备押运人员,并随时处于押运人员的监管之下, 不得超装、超载,事先向当地路政管理部门报告,由路政管理部门为其指定行车时间 和路线,运输车辆必须遵守规定的行车时间和路线。运输危险化学品途中需要停车住 宿或者遇有无法正常运输的情况时,应当向当地路政管理部门报告。 (3)公路投入运营后,运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 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 案应当报地市级人民政府中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备案。 (4)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按照本单位制定的应急救援预 案,立即组织救援,并立即报告当地安全监管相关部门,如公安、环境保护、质检 等。配置和确保排障车和事故处理应急系统处于良好状态。 (5)道路运营单位应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 监控化学品管理条例》、《全国道路化学危险货物运输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等法律法 规关于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的有关规定,贯彻交通部《关于继续进行道路危险货物运 输专项整治的通知》(交公路发[2002]226 号)相关要求;遇有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应 重点检查相关登记报批证明,运输人员上岗资格证,危险化学品的品名、数量、危 害、应急措施等情况说明和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 135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 6 章 环境保护措施及可行性论证 6.5 环保措施和投资 环境保护措施和投资见表 6.5- 1。竣工验收一览表见表 6.5-2。 表 6.5- 1“三同时”环保措施和投资一览表 污染源 环保设施名称 环保投资 (万元) 作用 实施进度要求 废水 截水沟、隔油池、沉淀池 30 防范施工场地废水污染水体 施工期实施 泥浆沉淀池 15 防止施工泥浆污染水体 施工期实施 噪声 施工机械隔声、减振等噪 声污染防治措施 5 降噪 施工期实施 声屏障 669.55 降噪 运营期前实施 隔声窗 144 降噪 运营期前实施 废气 施工期洒水降尘、运输车 辆加蓬盖、临时抑尘覆 盖、施工现场设置围挡 20 减缓施工粉尘率在 70%以上 施工期实施 灰土拌合站除尘设施 40 满足《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DB32/4041-2021) 施工期实施 固废 生活垃圾和建材废料收集 装置和委托处理费 5 将施工固体废物和垃圾运往 指定地点处理,实现固废零排 放 施工期实施 危险废物收集装置和委托 有资质单位处理费 5 施工期实施 生态 有肥力土层保护 10 保护土壤资源 施工期实施 绿化恢复 20 其他 施工期、运营期监测 34.5 发挥其环境监控作用 施工期和运营期 实施 人员培训 1 提高环保意识 和环境管理水平 施工前期实施 宣传教育 1 提高环保意识 施工前期实施 环境保护管理 2 保证各项环保措 施的落实和执行 施工期和营运期 落实 环保竣工验收调 查费用 20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项目通车且达 到验收条件后 合计 1022.05 -- -- 表 6.5-2“三同时”竣工验收一览表 序号 项目 环保设施内容 “三同时”验收标准或要求 责任 单位 验收 单位 1 施 工 期 水污染 防治 截水沟、隔油池、沉淀 池、泥浆沉淀池等水污染 防治措施。 生产废水处理水回用于防尘 和绿化。施工营地生活污水 接入市政污水管网。 建设 单位 建设 单位 2 大气污 染防治 施工期洒水降尘、运输车 辆加蓬盖、临时抑尘覆 盖、施工现场设置围挡。 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环境空气 质量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 准》(GB3095-2012)及 2018 年修改单中的二级标 准。 136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 6 章 环境保护措施及可行性论证 序号 项目 环保设施内容 “三同时”验收标准或要求 责任 单位 验收 单位 灰土拌合站除尘设施 满足《大气污染物排放标 准》 (DB32/4041-2021) 3 噪声污 染防治 施工机械隔声、减振等噪 声污染防治措施 符合《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 声排放标准》(GB12523- 2011) 要求 4 固体废 物污染 防治 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固 体废物处置 生活垃圾定期由环卫部门清 运;建筑垃圾运往政府指定 的建筑垃圾堆放点。 危险废物收集处置 与第三方签订收集协议, 危 废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置。 5 生态环 境保护 措施 有肥力土层保护情况、绿 化恢复情况、水土保持措 施完备 施工结束时进行植被恢复, 同时符合水土保持措施相关 要求。 6 营 运 期 噪声污 染防治 在项目建成通车前完成隔 声窗、声屏障等降噪措施 如敏感点降噪效果达不到要 求应采取补救措施, 根据降 噪效果采取更为有效的治理 手段, 确保声环境保护目标 室外昼、夜间噪声均符合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相应标 准,敏感点室内满足《建筑 环境通用规范》(GB55016- 2021) 的有关要求。 7 降噪措施的落实和降噪效 果调查 8 生态环 境保护 绿化和景观工程 本项目公路沿线完成绿化和 景观恢复。 9 环境监测 有施工期、营运期环境监 测计划 提供施工期、营运期环境监 测报告 137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 7 章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第7章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7.1 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7.1.1 社会经济正面效益分析 本项目的国民经济效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降低车辆运输成本效益 实施本项目以后,由于增加了新运输通道,使原有通道的运输压力得到了极大缓 解,运输条件得到改善,并缩短了部分车辆的运输距离,车辆的运输费用随之减少。 2、旅客节约时间效益 由于本项目建设改善原有道路行车条件提高了车辆运行速度,节约旅客出行时 间。 3、减少交通事故效益 本项目建设,改善原有路网的运输条件,减少的交通事故损失。 根据工可报告,本项目经济内部收益率为 13.38%,大于 8%的社会折现率,有较 好的的经济效益。说明本项目具有较强的经济抗风险能力,国民经济效益较好。 综上所述,项目建设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7.1.2 社会经济负面效益分析 (1)土地资源利用形式的改变 项目建设将使土地资源利用形式发生改变,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这种土地资 源利用形式的改变将造成原生态环境的切割和破坏,项目造成的生态损失是不可逆 的。从土地利用经济价值的改变来看,路桥建设占用的土地资源是增值的,是通过环 境的局部或暂时的损失换来的。 (2)土地征用造成生物量损失 工程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会造成生物量的损失,但项目营运期通过植草绿化,可 以补偿一部分生物量损失。 138 (3)占地损失 农用地征地将给被征地者的正常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按有关政策将给予补偿, 不可避免的会带来自然资源的损失。 (4)环境质量现状改变 项目的建设将会改变沿线环境质量现状,尤其是沿线居民受交通噪声影响的程度 加剧,将会给他们的生活、工作和身心健康带来较大的影响,从而带来间接的经济损 失。 7.2 环境经济效益分析 7.2.1 环保工程投资估算 根据本次评价提出的环保措施,估算本工程在施工期和运营期的环保投资为 1022.05 万元,约占项目总投资的 2.8%。 7.2.2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直接效益 目在施工和营运期间的机动车尾气排放和交通噪声辐射会对居民生活质量产生不 利影响,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这些负面影响必将是复杂的、多方 面的。采取操作性强的、切实可行的环保措施后,每年所挽回的经济损失,亦即环保 投资的直接效益是显而易见的。但目前很难用具体货币形式来衡量,只能对若不采取 措施时,因工程建设而导致的生态环境、水环境、声环境和环境空气质量的变化所引 起的人体健康、生活质量以及农业生产等方面的经济损失作粗略计算或定性分析用以 反馈环保投资的直接经济效益。表 7.2- 1 对项目采用的环保措施产生的环境综合效益进 行了定性评价。同时采用补偿法、专家打分法等分析对工程建设的环境影响经济损益 进行定性量化分析,其分析见表 7.2-2 所示。 2.间接效益 在实施有效的环保措施后,会产生以下的间接效益:保证沿线居民的生活质量和 正常生活秩序,维护居民的环境心理健康和减轻居民的烦躁情绪,减少社会不稳定的 139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 7 章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诱发因素等。所有这些间接效益在目前很难用货币形式来度量,但可以肯定的是,它 应是环保投资所获取的社会效益的主要组成部分。 总之,项目所产生的环境经济的正效益占主导地位,从环保角度来看该项目是可 行的。 表 7.2- 1 环保措施综合损益定性分析表 环保措施 环境效益 社会经济效益 综合效益 施工期 环保措 施 1.施工时间的安排 2.控制料场距敏感点 的距离 3.施工废水, 生活污 水处理 4.地方道路的修建 1.防止噪声扰民 2.防止空气污染 3.防止水环境污 染 4.方便群众出入 5.减轻项目建设 产生的社会环境影 响。 1.保护人们的生 活,生产环境 2.保护土地, 农 业,植被等资源。 3.保护国家财产安 全,公众身体健康 使施工期的不利 影响降低到最小 程度, 公路建设 得到社会公众的 支持 路界 内、外 绿化 1.公路边坡绿化 2.占地恢复 1.公路景观 2.水土保持 3.恢复补偿植被 1.防止土壤侵蚀进 一步扩大 2.保护土地资源 3.增加土地使用价 值 4.改善公路整体环 境 1.改善地区的 生态环境 2.增加旅客乘 坐安全,舒适感 3.提高司机安 全驾驶性 噪声防 治工程 1.加强绿化等 减小公路交通噪声 对沿线地区的影响 1.保护村镇居民的 生活环境 保护人们生产、 生活环境质量及 人们的身体健康 污水处 理、排 水防护 工程 1.排水及防护工程 保护公路沿线地区 灌区、河流的水质 1.水资源保护 2.水土保持 保护水资源 环境监 测、环 境管理 1.施工期监测 2.营运期监测 1.监测沿线地区 的环境质量 2.保护沿线地区 的生活环境 保护人类及生物生存 的环境 使经济与环境协 调发展 表 7.2-2 环境影响经济效益分析表 环境要素 影响程度描述 效益 备注 环境空气 无明显的不利影响 0 按影响 程度由 小到大 分别打 1 、2 、3 分: “+”表示 正效 益; 声环境 城镇及现有公路两侧声环境恶化 -3 水环境 无明显的不利影响 0 人群健康 无显著不利影响,交通方便有利于就医 +1 矿产资源、特产 有利于资源开发 +3 旅游资源 无显著的不利影响, 极大有利于旅游资源开发 +3 农业 占地影响农业生产, 但加速对外的物流交换 +1 城镇规划 无显著的不利影响, 有利于城镇社会发展 +2 水土保持 造成局部水土流失增加; 增加防护、排水工程及环保措 施 - 1 140 环境要素 影响程度描述 效益 备注 征地 征地货币补偿 - 1 “-”表示 负效 益。 土地价值 公路沿线两侧居住用地贬值;产业用地增值 +2 公路直接社会效益 节约时间、降低运输成本、降低油耗、提高安全性 +3 公路间接社会效益 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增强环境意识 +3 环保措施 增加工程投资 - 1 合计 正效益:(+18) ;负效益:(-6); 正效益/负效益=3 +14 141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 8 章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第8章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8.1 环境保护管理计划 8.1.1 环境保护计划目标 通过制订系统的、科学的环境管理计划,使本报告所提出的负面环境影响的防治 或减缓措施在本项目的设计、建设和营运过程中得到落实,从而实现环境建设和公路 工程建设符合国家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和同步投产的“三同时”制度要求。为环境保护 措施得以有计划的落实,环保部门对其进行监督提供依据。 通过实施环境管理计划,将本工程建设和营运中对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减缓到最 低限度,使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得以协调、持续和稳定发展。 8.1.2 环境保护管理体系 本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由宿迁市宿豫区交通运输局负责管理,具体负责贯彻执行 国家、交通部和江苏省各项环保方针、政策、法规和地方环境保护管理规定。建议配 置环保专业人员,专门负责本道路建设工程施工期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本工程的环 境管理机构体系见表 8.1- 1。 表 8.1- 1 环境管理体系及程序示意表 项目阶段 环境保护内容 环境保护执行 单位 环境保护管理部门 环境保护监督部门 工程可行性 研究阶段 环境影响评价 环评单位 宿迁市宿豫区交通运 输局 宿迁市生态环境局 设计期 环保工程设计 环保设计单位 宿迁市宿豫区交通运 输局 宿迁市生态环境局 施工期 实施环保措施, 环境 监测, 处理突发性环 境问题 承包商 宿迁市宿豫区交通运 输局 宿迁市生态环境局 竣工验收期 竣工验收调查报告、 制订运营期环境保护 制度 运营单位 宿迁市宿豫区交通运 输局 宿迁市生态环境局 营运期 环境监测及管理 委托监测单位 道路运营部门 宿迁市生态环境局 142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 8 章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8.1.3 环境保护管理职责 项目建设单位应做好以下工作: 1 .贯彻执行国家、省内各项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和法规。 2.负责编制本工程在施工期的环境保护规划及行动计划,督促初步设计单位依据 报告书及其批复要求,在编制初步设计的同时,同步完成环境保护工程设计,并将相 关投资纳入工程概算,监督报告书中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 3.负责制定运营期环境保护工作制度,组织制定和实施污染事故的应急计划和处 理计划,进行环保统计工作。 4 .组织环境监测计划的实施。 5.负责本部门的环保科研、培训、资料收集和先进技术推广工作,提高工作人员 的环保意识和素质。 6 .负责环保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确保各项环境保护设施的良好运行。 8.1.4 环境管理计划 本工程环境管理计划见表 8.1-2 至表 8.1-4。 表 8.1-2 计划和设计期环境管理计划表 潜在的负面影响 减缓措施 实施机构 负责机构 监督机构 影响城镇规划 科学设计, 使公路景观与城镇规划相协 调 设计单位 宿迁市宿 豫区交通 运输局 宿迁市生 态环境局 公路用地内的居民和 公用设施的迁移和再 安置 路线设计避让环境敏感点、指定并执行 公正和合理的安置计划和补偿方案 影响环境景观 科学设计, 使公路景观与地形、地貌及 周围建筑相协调 损失土地资源、破坏 地表植被、造成水土 流失 采用少占耕地的方案,优化路线纵断面 设计、路基防护工程设计、绿化设计 公路对居民的阻隔 布置位置和数量恰当的通道 影响农田水利设施、 排灌系统 优化桥墩设计、设置涵洞保证水系通 畅,更改沟渠时充分考虑 交通噪声和扬尘污染 科学设计, 保护声、气环境,种植相应 的林带进行防护 影响水利设施、 排灌系统 优化水利设施的改建方案,更改沟渠时 充分考虑 143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 8 章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表 8.1-3 施工期环境管理计划表 潜在的负面影响 减缓措施 实施机 构 负责机构 监督机 构 施工现场的粉尘 料场离敏感点 300m 以外、定期洒水等 承包商 宿迁市宿 豫区交通 运输局 宿迁市 生态环 境局 噪声污染 居民点禁止夜间施工,如有技术需要要 连续施工的应在设备上安装消声器或设 置声屏障 施工现场、施工营 地的污水、垃圾对 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加强环境管理和监督,有害物应选择合 理的堆放地点, 并设置相应的措施防止 雨水冲刷, 提供合适的卫生场所 影响景观环境 现有公路两侧绿化苗木的综合利用, 减 少破坏植被树木,施工现场有条不紊、 及时清理垃圾 影响生态环境 对施工人员加强宣传、管理和监督, 尽 量少占临时用地;严禁施工和生活污水 直接排入水体; 固体废弃物不得随意抛 弃,应集中统一处理;严格制定科学的 施工方案, 以减少对水体的影响,及时 进行绿化工作; 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 派专人不定期巡查, 专门处理各种破坏 环境的事件 干扰沿线公用设施 协调各单位利益,先通后拆 影响现有公路的行 车条件 加强交通管理, 及时疏通道路和航道 农田水利 改移农田排灌沟渠在旱季或农闲时进 行、修便涵便桥 动土对土地利用的 影响 保存表层土壤, 及时平整土地, 表土复 原 水土流失 地面开挖坡面应尽可能平缓,岸坡在雨 前应用草席等覆盖 表 8.1-4 营运期环境管理计划表 潜在的负面影响 减缓措施 负责机构 监督机构 环境空气污染 加强环境监测, 植树种草 道路运营 部门 宿迁市生态 环境局 噪声污染 隔声窗等 生态环境及景观 环境破坏 公路绿化及植被恢复,对于施工便道应尽可能恢复 固体废弃物污染 制订禁止乱丢废弃物的规定,提供固体废弃物回收 点,合理处理回收物 交通事故 制订和执行交通事故处理计划 危险品运输泄漏 制订和执行危险品事故防范和处置应急措施 144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 8 章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8.2 环境保护监测计划 8.2.1 制定目的及原则 制定环境监测计划的目的是为了监督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执行情况,根据监测结 果适时调整环境保护行动计划,为环保措施的实施时间和周期提供依据,为项目的后 评估提供依据。 8.2.2 监测机构 为了统一管理,建议委托具有环境监测相关资质的单位执行环境监测计划。 8.2.3 监测方案 环境监测的重点是声环境、水环境和环境空气。常规监测要求定点和不定点、定 时和不定时抽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监测方法按照相关标准规范进行。 声环境、水环境、环境空气监测计划详见表 8.2- 1 至表 8.2-3。 表 8.2- 1 声环境监测计划 阶段 监测点 监测项目 监测频次 实施机构 监督机构 施工期 李庄、尤庄、陆宋村 LAeq 1 次/半年, 每 次监测 1 昼夜 宿迁市宿豫区 交通运输局 宿迁市生态环 境局 营运期 李庄、尤庄、陆宋村 LAeq 1 次/半年, 每 次监测 1 昼夜 宿迁市宿豫区 交通运输局 宿迁市生态环 境局 注:施工期间的监测次数可根据需要适当增加。 表 8.2-2 水环境监测计划 阶段 监测水体名称 监测项目 监测频次 采样时间 实施及监督机构 施工期 路北干渠、嶂山 一干渠 pH 值、 CODcr、总 磷、 SS 、BOD5 、 氨氮、石油类 1 次/半年 每次监测 2 天,每天 1 次 1.宿迁市宿豫区交通运输 局实施 2.宿迁市生态环境局负责 监督 营运期 发生环境风险事 故时受污染河流 特征污染物 视事故污染 程度决定 视事故污染程 度决定 1.道路运营部门实施 2.宿迁市生态环境局负责 监督 145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 8 章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表 8.2-3 环境空气监测计划 阶 段 监测地点 监测 项目 监测 频次 监测 时间 说明 实施监督机构 施 工 期 陆宋庄距道路 50m 范围 内的敏感点及施工场地 TSP PM10 1 次/ 半年 TSP 连续 24 小时采 样, PM10 连续 20 小 时采样 施工现场下风 向设监测点, 并同时在上风 向 100m 处设 比较监测点 1.宿迁市宿豫 区交通运输局 实施 2.宿迁市生态 环境局负责监 督 8.2.4 监测经费 本项目对施工期和营运期环境监测费用估算如下: 表 8.2-4 施工期环境监测费用估算 项目 年费用(万元) 施工期总费用(万元) /按 2 年计 环境空气 1 2 声环境 0.25 0.5 水环境 1 2 合计 2.25 4.5 表 8.2-5 营运期期环境监测费用估算 项目 年费用(万元) 营运期总费用(万元) /按 20 年计 声环境 0.5 10 水环境 1 20 合计 1.5 30 执行本项目监测计划所需费用施工期约 4.5 万元,营运期约 30 万元,共计约 34.5 万元。但具体监测费用,由于项目在施工及营运过程中,点位可能变更,应以项目建 设运营单位与实施环境监测的机构所签订的正式合同为准。 8.2.5 监测报告制度 环境监测单位在每次监测工作结束后 15 天内应提交正式监测报告,并报交通行业 主管部门和当地的环保部门。每年应有环境监测年报,若遇有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 生时,必须立即有关程序上报。 146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 9 章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第9章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9.1 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线路总体呈东西走向,包括主线和匝道。 主线:西起新扬高速宿迁北互通,起点桩号 K0+000,向东于 K0+436.624 处下穿 规划合新高铁,继续向东于 K0+620.713 上跨新扬高速设置 1 座上跨桥,于 K2+098.473 处与在建新大线北延交叉后继续向东,终于 268 省道,终点桩号 K3+192。路线全长约 3. 192km。采用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车速 80 公里/小时,双 向六车道,设大桥 567.2m/1 座,涵洞 25 道。 匝道:北起 K0+150.965 与主线交叉口位置,南至收费站入口位置,路线全长约 0. 15km。 9.2 环境质量现状 9.2.1 地表水环境 地表水环境现状监测结果表明,路北干渠和嶂山一干渠监测断面BOD5超过《地表 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Ⅳ类标准,其余监测因子均满足《地表水环境 质量标准》(GB3838-2002) Ⅳ类水质功能要求, 超标原因可能是沿线农业面源污染所 致。 9.2.2 声环境 根据本项目的现状监测结果,监测期间项目沿线声环境质量均满足《声环境质量 标准》(GB3096-2008))。 9.2.3 环境空气 根据《宿迁市 2021 年度环境状况公报》, 2021 年,全市环境空气优良天数达 295 天,优良天数比例为 80.8%,比 2020 年增加 7.6 个百分点; 空气中 PM2.5、PM10、O3、 147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 9 章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CO 指标浓度同比下降, 浓度均值分别为 38μg/m3、66μg/m3 、157μg/m3、0.9mg/m3,同 比分别下降 15.6%、1.5%、7.6%、25.0%;NO2、SO2 指标浓度分别为 25μg/m3、6μg/m3 , 同比持平;其中,O3作为首要污染物的超标天数为 30 天,占全年超标天数比例达 42.9%, 已成为影响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的主要指标。因此判定项目所在区域为不达标区。 9.2.4 生态环境 (1)本项目不涉及江苏省国家级生态红线区和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区,与本项目 最近的生态空间管控区是新沂河(宿豫区)洪水调蓄区,最近距离 2.5km;与本项目最 近的国家级生态红线是江苏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最近距离 8.3km。 (2)本项目评价范围内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其次是住宅用地、水域及水利 设施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园地、工矿仓储用地和林地。 (3)项目沿线两侧评价范围内无国家、地方保护植物、古树名木分布; (4)项目沿线评价范围内没有国家、地方保护野生动物分布,也没有大型兽类动 物分布。陆生动物以家禽、家畜为主,常见动物种类主要有麻雀、喜鹊、青蛙、蛇类 等; (5)项目沿线沟渠、坑塘水面目前已没有珍贵受保护鱼种,主要有河鳗、黄鳝、 鲫鱼、鲤鱼、泥鳅、鲢鱼、草鱼、青鱼等。 (6)本项目道路红线范围内有 2009 年宿迁市人民政府确认的市级文物——洪武 墩墓群,遗址范围内现状为农田,尚未发现建筑古迹或其他文物。 9.3 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9.3.1 地表水环境 (1)施工场地产生的生产废水经处理后回用于绿化和道路洒水, 施工营地生活污 水依托当地已有的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纳入市政污水管网。 (2)路面径流经收集后排至无饮用养殖功能的河流、天然沟渠,径流排放对受纳 水体的影响是十分轻微的,不会改变沿线水体的水质类别。 148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 9 章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9.3.2 声环境 (1)工程施工期间,各种施工机械对周围环境及敏感点影响较大,须采取相应的 保护措施。 (2)由预测结果可知, 运营期 4a 类区近、中、远昼间均达标;夜间近、中、远 期均有不同程度超标。最大超标量分别为 4.2dB(A) 、5.0dB(A) 、5.9dB(A);2 类区近、 中、远期昼间夜间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近期、中期、远期昼间最大超标量分别为 2.9dB(A) 、3.5dB(A) ,4.3dB(A) ,夜间最大超标量分别为 8.0dB(A) 、8.8dB(A) , 9.6dB(A)。 9.3.3 环境空气 (1)本项目施工期的大气污染主要来自扬尘污染和沥青烟气污染。采取设置围 挡、施工现场洒水、施工场地合理选址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施工期施工扬尘、沥青 烟气对沿线大气环境的影响。虽然施工期较长,但是随着施工的结束,上述环境影响 也将消失。因此,在采取上述污染防治措施的情况下,本项目施工期大气污染物排放 对沿线敏感点的影响处于可以接受的程度。 (2)本项目建成营运后环境空气影响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根据类比同类项目, 各路段评价范围内 NO2 小时均值均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 2018 年修改单中的二类功能区标准的要求。因此,本项目运营期产生的汽车尾气对区 域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较小。 9.3.4 固体废物 本项目弃土在临时堆存场暂时贮存后,运送至指定的弃渣场处理,本项目不设置 专门的弃渣场;拆迁建筑垃圾、老路破除废渣和桥梁桩基钻渣应尽可能回用,不能回 用的运送至城市建筑垃圾消纳场统一处置。采取一定的扬尘控制和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后,固体废物贮运环节对环境的影响处于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本项目沿线不设置养护 中心等附属设施,营运期无固体废物产生。因此,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 响较小。 149 9.3.5 环境风险事故 本项目施工期最大可信事故为因施工管理不善、环保措施得不到落实导致非正常 状态下的泥浆、废水、废渣的事故性排放。本项目营运期最大可信事故为运输油类或 者化学品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导致运输的危险化学品泄漏对周边水体水质影响。 根据预测结果:本项目路段发生化学品运输风险事故的概率较低。但是在化学危 险品运输过程中,一旦因重大交通事故而发生环境污染事故,造成环境及水体污染后 果是非常严重的,因此必要的应急防范措施是必须的。 9.3.6 生态环境 本项目施工对生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工程占地对植被的破坏和水土流失的加剧; 本项目施工期永久占地造成的生物量损失为 352.5t/a,营运期道路绿化工程可补偿生物 量 149. 13t/a,因此植被损失面积只占区域内植被总面积的很小比例,不会对陆域生态 系统的物种丰度和生态功能产生显著影响;通过类比和公式法估算,工程施工期间造 成的新增水土流失总量为 554.81t。 本项目运营期通过多种排水管收集路面降雨径流,路面径流不直接排入水域,对 水生生态基本不产生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本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 9.4 公众参与意见采纳情况 根据《新大线北延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公参说明》,本项目公众调查采取了网上公 示、报纸公示和现场张贴信息公告相结合的方式来征求公众意见。公众调查的程序具 有合法性,调查形式有效,调查对象为沿线受影响的个人和单位,具有代表性,调查 的结果真实有效。 建设单位委托环评单位 7 日内,于 2022 年 5 月 24 日起在宿迁市宿豫区人民政府 官网进行了第一次公示,符合《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 4 号)的相关要求。 150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 4 号)的要求,于 2022 年 7 月 1 日起在宿迁市宿豫区人民政府官网进行了第二次网络公示,公布了本项目的征求 意见稿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意见表,并在沿线敏感点张贴现场公示,并同步 于 2022 年 7 月 2 日、 3 日在《现代快报》进行了报纸公示。 在征求意见稿公示期间,未收到公众的反馈意见。 建设单位认为:本工程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了公众参与,了解广大公众的意见,符 合《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的相关要求。建设单位表示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将 文明施工作为合同的必要条件写入施工合同中,要求施工单位加强文明施工,加强施 工人员的环保意识,加强环境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运营过程 中加强污染物的防治措施,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 9.5 环境保护措施 9.5.1 施工期 9.5.1.1 水环境 1、组织管理措施 (1)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 施工尽量安排在枯水期进行,避免雨季施工。开工前根据当地气象预报资料调整 工程施工的工作安排,避免暴风雨天气对施工的不利影响。 (2)合理布置施工场地 施工营地和其他施工场地的布置应充分考虑排水需要,尽量利用现有的基础设 施,尽可能远离水体。 (3)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和矿建材料应运至河道之外指定地点堆放,严禁乱丢乱 弃;生活垃圾应定点存放,定期由环卫部门清运, 严禁乱丢乱弃;加强对施工机械的 日常养护,杜绝燃油、机油的跑、冒、滴、漏现象;严禁向沿线的任何水体倾倒残余 151 燃油、机油、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施工完毕后,要清理施工现场,以防施工废料等 随雨水进入河中。 (4)准备必要的防护物资 施工材料如沥青、油料和化学品等的堆放地点应在河床之外,并应备有临时遮挡 物品,防止雨水冲刷;施工工地必须配备足够的油污染净化、清理器材和防护设备, 如围油栏等;矿建材料运输中应采取雨布和防落物网遮挡等措施。 (5)加强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 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环保教育,学习各项管理制度。 2、工程措施 (1)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处理措施 项目施工营地租用当地吴圩村村委会的房屋,附近已有市政污水管网,生活污水 依托当地已有的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纳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进入吴圩村生活污水处 理厂集中处理。 严禁粪便污水直接进入沿线河渠或者鱼塘等地表水体。 (2)施工场地废水处理措施 施工场地内设置截水沟、调节池、隔油池、平流沉淀池、清水池和泥浆沉淀池 等。截水沟布置在材料堆场的下游,截留施工场地内的雨水径流和冲洗水,引入隔油 池和沉淀池处理。废水经隔油、沉淀后去油率可达 90%, SS 去除率可达 80%以上,可 以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20)相应标准要 求。 9.5.1.2 声环境 (1)尽量采用低噪声施工机械,从源头上减轻施工噪声对周边敏感点的影响。 (2)相对于营运期来讲,施工期噪声影响是短期行为,主要为夜间施工干扰居民 休息,因此高噪声施工机械在夜间(22 ∶00~6 ∶00)严禁在沿线的声环境敏感点特别 是附近施工。如果可行,如需夜间施工,应当取得地方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生 态环境主管部门或者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的证明,并在施工现场显著位置公示或 者以其他方式公告附近居民 。昼间施工时也要进行良好的施工管理和采取必要的降噪 152 措施以保证周围居民的声环境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 2011)的规定:昼间 70dB,夜间限值为 55dB。 (3)桥梁段施工时,因为打桩所产生的噪声特别大,影响范围广,所以施工时需 要注意施工时间及采取降噪措施,避免对周边敏感点居民的生活造成不利的影响。 (4)在村庄密集地段施工时,应合理制定施工计划,加强施工环境管理,合理安 排施工时间,在此基础上,在临近村庄一侧可以采取临时性的降噪措施,如设置临时 降噪声屏障等措施来保护敏感目标。 (5)在利用现有的道路用于运输土方、施工物资时,应合理选择运输路线,并尽 量在昼间进行运输,一方面减少对运输道路两侧居民夜间休息的影响 ,另一方面考虑 不对原有道路的交通造成影响。由于目前运输路线无法确定,因此建议建设单位对施 工承包商的运输路线提出要求,要求承包商必须提供建材运输路线,并请环保监理或 环保专业人员确认施工路线在减缓噪声影响方面的合理性。建设单位根据确定后的运 输路线进行监督,并可联合地方环保部门加强监督力度。 9.5.1.3 环境空气 为防治和缓解施工期大气污染,拟在施工场地周边设置围挡;未铺装路面、粉状 建材堆场采取洒水抑尘等措施。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公路施工对沿线环境空气的影响 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9.5.1.4 固体废物 (1) 施工营地设置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点,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理;弃土在临时 堆存场暂时贮存后,运送至指定的弃渣场处理,本项目不设置专门的弃渣场;拆迁建 筑垃圾、老路破除废渣和桥梁桩基钻渣应尽可能回用,不能回用的运送至城市建筑垃 圾消纳场统一处置。施工期产生的废机油等危险废物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置。 (2)固体废物临时堆场集中设置,堆场四周设置围挡防风阻尘,堆垛配备篷布遮 盖并定期洒水保持湿润;堆场四周开挖排水沟,排水沟末端设置沉淀池,截留雨水径 流。 153 (3)固体废物的运输车辆应配备顶棚或遮盖物,装运过程中应对装载物进行适量 洒水,采取湿法操作;运输桥梁桩基钻渣的车辆车厢应具有较好的密封性,不得有渗 漏现象。 (4)工程弃渣的外运委托专业运营余泥渣土运输单位,按照市政部门会同共公安 交警部门制定的规定运输路线和规定时间运输。 9.5.1.5 生态环境 1、土地资源保护 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队伍的环保意识,做到文明施工;工程材料、机械等应定置 堆放,运输车辆应按指定路线行驶;在农田周边施工时,尽量减少施工及机械碾压等 对农作物及农田土质的影响;雨季施工要对物料场采取临时防风、防雨设施,对施工 运输车辆采取遮盖措施。 2、植被资源保护 (1)加强施工期管理,严禁施工人员及施工机械随意破坏当地植被。 (2)选用乡土物种,在土方工程完成后立即栽种,并在栽种初期,予以必要的养 护。如采用立体绿化护坡工程时,可先选择固着性强的先锋物种,在运营期间逐步用 乡土物种替代。 3、水土保持与防护 (1)管理措施 ①合理安排施工季节和作业时间,尽量避免在雨季进行挖方,减少水土流失。 ②施工场地及挖方断面应备有一定数量的成品防护物,如塑料薄膜、草席等,在 生态绿化措施尚无法起到防护作用期间,覆盖地表,防止水土流失。 ③黄沙、石灰等物料堆应配有专人看管,下雨时应覆盖防护物,减少水土流失。 (2)工程措施 采取临时拦挡、排水措施、薄膜覆盖、在临时堆土坡脚处砌成拦挡墙等措施。 4、陆生动物保护 (1)合理安排打桩、开挖等高噪声作业时间,防治噪声对野生动物的惊扰。 154 (2)工程完工后尽快做好道路两侧生态环境的恢复工作,尤其是临时占地处,以 尽量减少生境破坏对动物的不利影响. (3)施工期间加强临时堆存场防护,加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排放管理,减少水体 污染;做好工程完工后生态的恢复工作,以尽量减少植被破坏及对水土流失、水质和 水生生物的不利影响。 5、水生生态保护 (1)控制施工作业场地,淤泥及时清运,不得抛入河道中。清障产生的垃圾、淤 泥等固废必须清运上岸。 (2)施工营地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不得随意排入附近水体。生活垃圾集中堆放, 由施工车辆送城市垃圾场。施工用料的堆放应远离水体,防止被暴雨径流进入水体。 6、文物保护 环评要求本项目涉及文物路段的施工须按照文物管理部门相关要求办理,并落实 好文物保护措施;施工期应加强与文物部门的协调沟通,一旦发现文物,立即停止施 工,并向文物主管部门报告。 9.5.2 营运期 9.5.2.1 水环境 本项目路面径流污染防治措施如下: (1)项目雨水排水口不得设在具有饮用、渔业用水功能的水域。 (2)加强道路排水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定期疏通清淤,按时按质检修,确保排 水畅通。 本项目路面排水系统主要由边沟、排水沟、截水沟、急流槽及沿线自然沟渠等组 成,路面径流通过排水系统汇集后,雨水排放口流入无饮用渔业功能的农灌沟渠等。 9.5.2.2 声环境 道路两侧一定范围内噪声超标,报告书建议规划部门在功能区规划时,应将道路 两侧距离较近的学校、居民区用地等转化为商业和工业用地。但因项目沿线用地紧 张,不可避免规划居民区等,当道路两侧建设居民区时,道路侧临街建筑物要合理规 155 划布局及声学设计,窗户进行隔声处理,将厨房、厕所、廊道等非卧室用房设计到临 街一侧。在路侧建设住宅用房而不宜将卧室等设计到背向道路一侧的,须在房屋设计 中增加隔声设计。 对噪声预测结果超标的敏感点,本次评价建议在沿线途径敏感点路段设置不低于 3.5m 高的直立弧形声障,共计 1913 延米,对于安装声屏障仍不能满足达标的敏感点一 并安装隔声窗措施,共计约 72 户。考虑到未来交通发展的不确定性,须加强营运期各 敏感点噪声跟踪监测,在若出现噪声超标现象,需积极采取防治措施,可以保证敏感 点声环境质量达标。跟踪监测和后期追加的降噪措施由建设单位在运营期实施。 9.5.2.3 环境空气 1、强化拟建道路中央分隔带、路基边坡、边沟外绿化和日常养护管理,缓解运输 车辆尾气排放对沿线环境空气质量的污染影响。 2、提高道路整体服务水平,保障道路畅通,缩短运输车辆怠速工况,减少汽车尾 气排放总量。 3、加强运输车辆管理,逐步实施尾气排放检查制度,限制尾气排放超标的运输车 辆通行,控制汽车尾气排放总量。 9.5.2.4 生态环境 1、道路营运管理部门必须强化绿化苗木的管理和养护,确保道路绿化长效发挥固 土护坡、减少水土流失、净化空气、隔声降噪、美化景观等环保功能。 2、配备专业技术员定期对绿化苗木进行浇水、施肥、松土、修剪、病虫害防治, 检查苗木生长状况,对枯死苗木、草皮进行更换补种。 3、通过定向营造以乔木、灌木为主体的多结构层次植物群落,预防和减缓苗木病 虫害的发生和蔓延,降低道路绿化养护成本。 4、在营运初期,雨季来临时需要对植草防护的边坡进行覆盖薄膜等防护措施,防 止暴雨冲刷导致植物脱落,失去防护功能。 9.5.2.5 固体废物 本项目沿线不设置养护中心等附属设施,因此营运期无固体废物产生。。 156 9.6 环境经济效益分析 项目的建设改善了现有路网的运输条件,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减少了因 交通事故造成的环境影响及经济损失;道路网络得到改善,车速的提高、道路拥堵的 减少和运输距离的缩短都有助于油料的节约。 项目建设的负面经济效益主要有:土地资源利用形式的改变、土地征用造成生物 量损失、拆迁损失和环境质量现状改变等,但通过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可以减少工 程建设带来的社会经济负面效益。 估算本工程在施工期和运营期的环保投资为 1022.05 万元,约占项目总投资的 2.8% 。总体而言,本项目建设具有较好的环境经济效益。 9.7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本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是由建设单位负责,具体负责贯彻执行国家、交通部和 江苏省的各项环保方针、政策、法规和地方环境保护管理规定。建议设立环境管理机 构,配置环保专业人员,专门负责本次工程施工期和营运期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为了落实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及建议,设计单位应将环境影响 报告书提出的环保措施落实到施工设计中;承包商在中标的合同中应有环境影响报告 书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及建议的响应条文;施工期设立独立的环境管理机构,对环境 工程的实施情况进行的监督,对施工人员进行宣传教育,重点检查生态环境保护措 施、 施工噪声和粉尘污染防治措施的落实情况、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处理处置情 况;在施工结束后,业主应组织全面检查工程环保措施落实和施工现场的环境恢复情 况,监督施工单位及时撤出临时占用场地,拆除临时建筑,恢复被破坏的植被;营运 期的环保管理、监测由项目运营单位负责管理实施。 环境监测的重点是施工期和营运期声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监测。常规监测要 求定点和不定点、定时和不定时抽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监测方法按照相关标准规范 进行。 157 9.8 评价结论 北互通至 268 省道连接线工程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符合《江苏省省道公路 网规划(2011-2020 年)》、《宿迁市快速路网规划(修编)(2018-2035)》和《宿 迁市宿豫区综合交通中长期规划(2019-2035)》等相关要求,不涉及江苏省国家级生 态保护红线和江苏省生态空间管控区,该项目的建设得到了沿线公众的支持,其建成 通车将有利于完善区域交通路网,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项目的 建设运营对项目所在地的水环境、声环境、大气环境、生态环境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 响,但只要严格落实报告书中提出的合理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和风险防范措施,加强 项目建设不同阶段的环境管理和监控,可以做到环境风险可控、减缓地表水、噪声、 生态等的影响,使项目的环境影响处于可接受的范围。 综上所述,在落实各项环保对策措施的前提下,本项目的建设具备环境可行性。 15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环保行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