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自学考试复习资料

举报
资源描述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 管理的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一、什么是管理  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组、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寮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多选)二、管理的基本特征  (1) 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  管理或者管理活动是否存在,必须具备两个必要条件: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一致认可的目标。 (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3) 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 管理的作务是: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中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通过承担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五项基本职能或工作,来实现管理的任务。 (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三、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  管理是一种艺术,这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   第二节 管理的性质   一、 管理的两重性   管理的两重性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 管理的两重性反映出管理的必要性和目的性  管理是由许多人协作劳动而产生的,它是有效组织共同劳动所必需的,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  管理体现着生产资料所有者指挥劳动、监督劳动的意志,因此,它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二、 掌握管理的两重性,学习管理学和从事管理工作  掌握管理的两重性,对于我们学习管理学和从事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认真总结我国在管理理论与实践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注意学习引进国外对我们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3)要结合实际,随机制宜地学习与运用。 第三节管理学研究的内容   一、管理学及其特点   1.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2.一般说来,管理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一般性。(2)多科性。管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3)历史性。(4)实践性。   二、管理学研究内容与范围   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其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1)生产力方面。(2)生产关系方面。(3)上层建筑。   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3.从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来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   以上是管理学研究内容和范围的三个层次。   三、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   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 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管理学形成前的管理思想与实践 一、管理学形成与发展的总结 管理学形成与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六个阶段,即:(1)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3)管理理论丛林;(4)战略管理;(5)全面质量管理;(6)学习型组织理论。 二、 早期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 公元284年,古罗马帝国的戴克利先成为皇帝后,实行了一种把集权与分权很好地结合起来的连续授权制度。 第二节古典管理理论   一、古典管理理论   1.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的代表性理论是科学管理理论。   2.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3.科学管理理论要点:   (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   (3)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   (4)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5)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 (6)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  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   (7)实行职能工长制。   (8)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4.20世纪初,提出图表系统法的人是泰罗。   二、法约尔与管理过程理论   法约尔在《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一书中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管理理论:   (1)企业职能不同于管理职能。   (2)管理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3)管理的十四原则:①分工。②职权与职责。③纪律。④统一指挥。⑤统一领导。⑥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⑦个人报酬。⑧集中化。⑨等级链。管理机构中,从最高一级到最低一级应该建立关系明确的职权等级系列。⑩秩序。⑾公正。⑿任用期稳定。⒀首创精神。⑩集体精神。   (4)管理要素。   三、马克斯·韦伯与理想行政组织体系   1.马克斯·韦伯在管理方面的贡献是在《社会和经济理论》一书中提出了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理论,由此被人们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2.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   只有理性——合法的权力才宜于作为理想组织体系的基础,它具有以下特点:(1)明确的分工。(2)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3)人员的考评和教育。(4)职业管理人员。(5)遵守规则和纪律。(6)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   一、梅奥及霍桑试验   1924—1932年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由于研究是在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因此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   二、霍桑试验的结论   三、有关行为科学的理论   1.梅奥等人创建的人际关系学说属于行为管理理论。   2.目前组织行为学从它研究的对象和所涉及的范围来看,可分成三个层次:即个体行为、团体行为、组织行为。   3.有关个体行为的理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有关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理论,可分成三大类:①激励内容理论,例如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成就需要理论;②激励过程理论,例如期望理论,波特一劳勒模式;③激励强化理论。   (2)有关企业中的人性理论,例如X理论——Y理论,不成熟——成熟理论,以及人性的四种假设等。   4.有关团体行为理论。   团体行为介于个体行为和组织行为之间。主要包括团体动力、信息、交流、团体及成员的相互关系三个方面。   5.有关组织行为理论。 主要包括有关领导理论和组织变革和发展理论。 第三章理环境、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 第一节管理与环境 一、一般环境 1.一般环境亦称宏观环境或社会大环境,主要指可能影响组织的广泛的经济环境、政治和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技环境和全球化环境等。 2.管理的外部环境当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之一即是科技环境。 二、具体环境 1.具体环境,往往称为产业环境或者行业环境,是指那些对管理者的决策和行动产生直接影响并与实现组织目标直接相关的要素。 2.具体环境主要包括顾客、供应商、竞争者。 3.“质量”、“价格”、“交货期”——这是供应商影响组织的三个基本因素。 三、组织与环境的关系 依据环境的复杂程度和变化程度,可以将组织环境划分为四种状况:1.简单和稳定的环境;2.复杂和稳定的环境;3.简单和动态的环境;4.复杂和动态的环境:不确定性最高,对组织管理者的挑战最大。 第四章计划工作概述 第一节计划工作的含义 一、计划工作的概念 1.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观可能,通过科学地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2.计划工作就是预先决定做什么,讨论为什么要做,确定何时做、何地做、何人做,以及如何做,也就是通常所说的5WlH。 二、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 1.目的性; 2.主导性; 3.普遍性; 4.经济性。 计划工作要讲究效率。计划工作的经济性是指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 三、计划工作的意义 第三节计划工作的原理 一、限定因素原理 1.限定因素原理强调计划工作中抓关键问题。 2.限定因素是指妨碍目标得以实现的因素。 3.限定因素原理是指在计划工作中,越是能够了解和找到对达到所要求目标起限制性和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就越是能准确地、客观地选择可行方案。 二、许诺原理 许诺原理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小。 三、灵活性原理 1.灵活性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则由于未来意外事件引起的损失的危险性就越小。 2.灵活性原理是指制订计划时要有灵活性,即留有余地。例如某项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应该要求按照计划时间完成施工任务,但在制订施工进度计划时却要考虑到可能出现雨季不能进行露天作业的情况,因而对完成任务时间的估计要留有余地。 四、改变航道原理 1.改变航道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为将来承诺得越多,管理者定期地检查现状和预期前景,以及为保证所要达到的目标而重新制订计划就越重要。 2.管理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的现象,故需要调整计划或重新制订计划,这遵循的是改变航道原理。 第五章目标与战略 第二节目标管理 一、目标管理的由来 目标管理是指组织的最高管理层根据组织面临的形势和社会需要,制定出一定时期内组织经营活动 所要达到的总目标,然后层层落实,要求下属各部门管理人员以至每个员工根据上级制定的目标和保证措施,形成一个目标体系,并把目标完成的情况作为各部门或个人考核的依据。 二、目标管理的特点 三、目标管理的基本过程 1.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 2.组织实施; 3.检查和评价。 四、目标管理的局限性 第四节战略设计与选择一、战略设计与展开1.使命。使命是社会对该组织的基本要求,各种有组织的集体活动,都应当有一个使命。 2.目标。 3.战略。战略是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动方针,以及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 4.政策。政策是组织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时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与行动的方针和明文规定。 5.项目。项目是战略目标的具体展开,当战略目标确定以后,关键是项目的选择和有效实施。 6.预算。预算作为一种计划,是以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一种报告书。它也可称之为“数字化”的计划。 7.程序。程序规定了如何处理那些重复发生的例行问题的标准方法。 8.规则。规则是针对具体场合和具体情况允许或不允许采取某种特定行动的规定。 二、战略选择 1.企业可供选择的战略类型有许多,包括一体化战略、加强型战略、多元化战略、防御型战略等,每种战略又分成若干战略,并存在许多变种。药品销售公司收购制药企业属于后向一体化。 2.在竞争战略方面,波特提出了三种竞争战略,分别是总成本领先、差异化和集中化战略。 (1)总成本领先战略。总成本领先战略的主导思想是以低成本取得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2)差异化战略。差异化战略使企业在行业中别具一格,具有独特性,并且利用有意识形成的差别化,建立起差别竞争优势,以形成对“入侵者”的行业壁垒,并利用差别化带来的较高的边际利润补偿因追求差别化而增加的成本。随着电冰箱市场逐渐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各冰箱生产厂家在改进产品设计、增加产品功能、改善售后服务以及延长保修期等方面绞尽脑汁,不断推陈出新。这种竞争战略是差  异化战略。 (3)集中化战略。 集中化战略是主攻某个特殊的细分市场或某一种特殊的产品。 第六章预测与决策 第三节决策的类型 一、例行问题和例外问题 1.例行问题是指那些重复出现的、日常的管理问题。 2.只有那些偶然发生的、新颖的、性质完全清楚、结构上不甚分明的、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才属于例外问题。 二、决策的类型 1.按决策对象的内容分类,有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2.按对决策评价的准则分类,有最优标准、满意标准和合理标准; 3.按决策的范围分类,有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 4.按决策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分类,有肯定型决策、非肯定型决策和风险型决策; 5.按决策的依据分类,有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 6.另外还有个人决策和群体决策。 三、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1.程序化决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