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 课件10 城乡区域规划

举报
资源描述
第十周城乡区域规划1 1基本内容第一节 区域第二节 区域规划的概念与任务第三节 区域规划的发展第四节 区域规划的新类型2 2第一节区域什么叫做区域?不同学科定义不同,角度与出发点不同政治学国家管理的行政单元;社会学具有相同语言、相同信仰和民族特征的人类社会聚落;经济学由人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具有特定地域的经济社会综合体;地理学地球表壳的地域单元;地球表面的任何部分,如果它在某种指标的地区分类中是均质的话,即为一个区域惠特尔西3 3第一节区域区域的分类 按照物质内容划分自然区域和社会经济区;自然区域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要素组合规律,依照一定的目的去揭示自然地理环境结构的特定性质而划分出来的自然地理综合体社会经济区包括社会区域和经济区域,前者如 语言区、文化区;后者如行政区、经济区4 45 56 67 78 8第一节区域区域的分类 按照内在结构特征划分均质区和枢纽区均质区具有单一的面貌,根据内部的一致性和外部的差异性来划分枢纽区的形成取决于区域内部结构或组织的协调,具有核心、结节性和影响范围三个主要特性9 910101111哪里是枢纽区哪里是结节区哪里是影响范围1212第一节区域区域的分类 按照区域功能和内在联系等的不同单一特征的区域,如坡度区多种特征的综合区域,其中可分为几个亚区 第一亚区是产生于同类过程、形成高度内在联系的区域,如气候区、土壤区;第二亚区是由不同类过程作用、形成较少内在联系的区域,如经济区;第三亚区是仅具有松散的内在联系的区域,如传统自然区;根据人类对地域开发利用的全部内容而分异的总体区域131314141515第一节区域区域的特征 可度量性和空间性有一定的面积,有明确的范围和边界,可以度量;区域和区域在位置上的排列关系、方位关系和距离关系;系统性 区域类型的系统性(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区域层次的系统性(国家省、治治区、直辖市市、州、地区县、旗乡、镇);区域内部要素的系统性(要素的有机组合);动态性(边界、状况、环境的变化)不重复性(按照同一原则、同一指标划分的趋于体系,同一层次的区域不应该重复,也不应该遗漏,否则会引起纠纷或出现“三不管”地区)1616第一节区域区域与城市城市职能,包括社会会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和文化职能城市的基本活动和非基本活动城市的乘数效应基本活动为城市以外的需要服务的,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内在动力非基本活动为本城市居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服务的1717第一节区域区域与城市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的中心;中心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各级中心城市分布的疏密程度,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中心城市与区域内其他城镇的关系,既有相互促进的一面,也有相互制约的一面,其中相互促进是发展的主导作用。;每个经济中心都有其相应的经济区域,根据各中心城市与周围城镇及广大农村的社会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划分出各自的经济区域范围。1818第一节区域乘数效应1919获获得得收收入入本地消费和服本地消费和服务需求扩大务需求扩大本身的扩大再本身的扩大再生产生产非基本活动就非基本活动就业岗位增加业岗位增加获得更多收入获得更多收入非基本活动收非基本活动收入增加入增加吸吸引引更更多多的的人人口口基基本本活活动动发发展展基本活动部分的每一次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在城市连锁反应下都产生数倍于原来投资、收入和职工的增加第一节区域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区域自然地理和自然资源自然地理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自然条件,通过影响人口的生存环境和人口的空间分布而影响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自然资源是自然条件中可以利用的部分,是在当前在当前生产力水平和研究水平下生产力水平和研究水平下,为了满足人类对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可以被利用的自然物资和自然能量;区域经济基础地理位置2020第一节区域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区域经济基础城市发展中人类活动必须凭借的经济要素城市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全面开放基础上,并以趋于为主要依托区域经济基础越强,就越能吸收和消化城市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并刺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地理位置2121第一节区域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地理位置指地表上某一事务与其外在客观事物间的空间关系,这种空间关系由方向和距离两个基本的要素组成;优越的地理位置有利于城市的人口集聚、促进城市繁荣、扩大城市规模和完善城市职能;地理位置具有历史性;地理位置的历史性是城市迁移和兴衰的重要因素;在相对封闭的区域,中心位置起主导作用;在开放的区域,门户位置起主导作用;交通条件改变是历史变迁的主要原因2222第一节区域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城市发展方向的区域分析首先,应进行区域资源与经济发展条件评价。其次,应研究区域经济结构与经济联系。第三,应分析区内各主要城镇之间的职能分工城市发展规模的区域论证城市布局的区域空间结构城市与其周围的城镇构成的区域和城市,称为城市区域和城市地区。城市布局有多种空间结构形态,最基本的形态可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集中市又可分为单中心块聚式和多中心组团式,分散式又可分带状、星座状、放射状、环状等。2323城市和它所在区域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区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是区域发展中的核心24242、城市向区域化发展的趋势城市群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长株潭、北部湾同城化广佛同城、沈抚同城化、郑汴一体化、西咸一体化、合淮同城化、太榆同城化、乌昌同城化区域一体化2525262627272727第二节区域规划的概念与内容区域规划概念 区域规划是一项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很强的区域性、突出的战略性和相当的政策性的规划工作。区域规划是一项区域性很强的工作。区域规划工作具有突出的战略性,区域规划研究的核心,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带有全面性质、长远性质的战略部署,是区域各项事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总纲。一、区域规划的概念、性质性质和任务 区域规划在整个国民经济的规划体系中,具有不可缺少的重要地位。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关系也十分密切,区域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城市与区域是“点”与“面”的关系,一个城市总是和它对应的一定区域范围相联系;反之,一定的地区范围内必然有其相应的地域中心。第二节区域规划的概念与内容一、区域规划的概念、性质性质和任务 区域规划就是人们根据现有的认识,对规划区域的未来设想和理想状态及其实施方案的选择过程。区域规划是一个区域比较长远而全面的发展构想,是描绘区域未来经济建设的蓝图。第二节区域规划的概念与内容一、区域规划的概念、性质和任务任务 区域规划的任务区域规划的任务,简言之简言之,就是促就是促使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使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各项建设各项建设事业协调发展。事业协调发展。第二节区域规划的概念与内容区域规划的任务其具体的内容1.全面掌握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料,确定规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2.搞好区域工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3.拟订区域人口和城镇居民点体系的发展规划。4.统一规划区域性公用基础设施。5.重视环境保护,建立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6.统一规划,综合平衡,以求达到最优的社会经济效果.3232区域规划的目的 区域规划的目的发挥区域的整体优势,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促使区域社会经济快速、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区域规划的目标1、目的性。规划是为了明确方向,制定目标,并为实现某种目标或状态才进行规划。2、前瞻性。规划是以构想和安排未来为己任。3、动态性。由于人们对未来的预测有一定的局限性,再理想的规划方案往往也难于百分之百地实现。1、综合性。综合性又可称为整体性或全局性。(1)规划内容广泛,涉及区域内的各个部门、各个方面。(2)规划思维方法,着重综合评价、综合分析论证,强调各部门之间、各地区之间的相互协调,弥补单一部门、专项论证的不足。(3)规划方案的决策,是多方向、多目标、多方案比选的结果。(4)区域规划工作队伍,一般都由多个专业、多个部门的成员综合而成。区域规划的特点2、战略性。区域规划是战略性的规划(1)规划时间跨度长。一般而言,区域规划的期限都在20年以上,可以展望到3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2)规划关注的问题是宏观的、全局性的、地区与地区之间需要协调的关键性的重大问题。(3)规划指标具有较大的弹性。(4)规划的实施将对区域各方发生深远的影响。区域规划的特点3、地域性。也称作区域性。区域规划工作的地域性,包含如下两方面的含义:(1)地方特色。(2)保持完整的规划范围。4、政策性。各种地区政策规划。区域规划的特点区域规划的编制依据 (1)地区资源条件地区资源条件 地区经济发展的物质 基础。(2)地区自然条件地区自然条件 主要指农业生产和其他经 济部门所要求的自然条件。(3)地区技术经济条件地区技术经济条件 地区生产力发展的 历史、现有基础及其构成、水平和技术 特 点等。(4)国家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计划和国家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计划和 要求要求。(1)全国“一盘棋”的原则。(2)承认和自觉运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3)因地制宜,发挥优势。(4)合理布局,保护环境,有利生产,方便生活。(5)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6)国防安全原则。3939区域规划的基本原则区域规划的类型体系 按规划地域的结构特征来划分 (1)枢纽区的区域规划 最主要类型为城市地区的区域规划以大城市或特大城市的发展战略性问题为核心,全面协调区域发展和合理配置区域空间,同时解决好趋于内各城市的合理分工与协作以提升大城市或特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大城市发展质量为首要目标 (2)均质区的区域规划城市地区区域规划 工矿地区区域规划 农业地区区域规划 风景旅游及休疗养地区区域规划 交通干线综合开发利用的区域规划 四、区域规划的类型体系按各级行政管理的区域来划分 (1)省域规划 (2)市域规划或地区级规划 (3)县域规划或县级市域规划 (4)多个省域、市域、县域规划资料:区域规划的类型一、按规划功能分类一、按规划功能分类 (一)认识性的区域规划(一)认识性的区域规划(二)应用型的区域规划(二)应用型的区域规划二、按规划内容的侧重点分类二、按规划内容的侧重点分类 (一)策略性的区域规划(一)策略性的区域规划(二)物质性的区域规划(二)物质性的区域规划 (三)综合性的区域规划(三)综合性的区域规划三、按规划区域属性分类三、按规划区域属性分类 (一)区域分类(一)区域分类 1 1、自然区、自然区 2 2、经济区、经济区:(1)聚类经济区 (2)经济协作(3)经济特区(4)部门经济区 (5)综合经济区 3 3、行政区、行政区 4 4、社会区、社会区 1、自然区区域规划,如流域规划、沿海地带规划、山区规划、海岛规划、草原规划、湖区开发利用规划、滩涂开发利用规划等。2、经济区区域规划,如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规划、长江三角洲经济区规划、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东北经济协作区规划、闽粤赣边境经济协作区规划等。3、行政区区域规划,如市域规划、县域规划、镇域规划等。4、社会区区域规划,如革命老区发展规划、血吸虫病区发展规划资料:区域规划的类型区域规划的内容体系一是研究地域资源的开发和宏观区域背景的发展条件,确定规划地区经济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二是研究工业、农业、第三产业、人口、社会事业等专项经济社会部门 的合理发展与布局;三是确定区域市镇、交通、能源、水资源供应和生态与环境保护等基础体 系的统一布局和配套发展;四是进行综合平衡,提出综合性的规划方案和实施建议。区域规划的内容体系 通常按下列细分内容进行规划论证:(1)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的综合评估(2)区域工业规划布局(3)区域农业规划布局(4)区域人口与城镇体系的规划布局(5)区域交通运输规划布局(6)区域电力系统规划布局(7)区域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布局 区域规划的内容(一)趋于发展条件评价和发展定位(二)区域发展战略(三)经济结构与产业布局(四)城镇化与城乡居民点体系规划(五)区域基础设施布局规划(六)区域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七)空间管制与协调规划(八)区域政策与实施措施(九)区域政策与实施措施(十)区域规划中其它内容的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