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助理第一站病证法方并歌诀

上传人:lil****ar 文档编号:333429638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595.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执业助理第一站病证法方并歌诀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医执业助理第一站病证法方并歌诀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医执业助理第一站病证法方并歌诀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医执业助理第一站病证法方并歌诀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医执业助理第一站病证法方并歌诀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执业助理第一站病证法方并歌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执业助理第一站病证法方并歌诀(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20 2020 中中医医执执业业/ /助助理理第第一一站站 病证法方并歌诀病证法方并歌诀 第一节第一节 感感冒冒 卫表不和致感冒,风寒败毒或达表, 风热银翘使辛凉,暑湿新加香薷饮, 气虚之人参苏饮,加减葳蕤阴虚造。 (一)常人感冒 1、风寒感冒: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或荆防达表汤(笔试本证型为风寒 束表 ) 2、风热感冒:辛凉解表银翘 散或葱豉桔梗汤(笔试 本证型为风热犯表) 3、暑湿感冒:清暑祛湿解表 新加香薷饮(笔试本证型为暑湿伤表) (二)虚体感冒 1、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 饮 2、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 葳蕤汤化裁 第二节第二节 咳咳嗽嗽 外感咳嗽寒热燥,风寒止嗽合三拗, 风热桑菊

2、随加减,干咳桑杏治风燥。 痰湿二陈合三子,痰热清金宜化痰, 肝火泻白黛蛤兼,阴亏沙参麦冬汤。 (一)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 汤合止嗽散 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 饮 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 汤 (二)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 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2、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 化痰汤 3、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 散合黄芩泻白散 4、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 麦冬汤 第三节第三节 哮哮病病 哮必兼喘哮鸣声,病位主肺联脾肾, 冷哮青龙射麻专,定喘越婢主热哮, 风痰三子把功建,寒包热 哮也常见, 小青龙加

3、石膏全,虚哮纳 肾固本方, 六君健脾又补肺,生脉金水肺肾安。 (一)发作期 1、冷哮证: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 2、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 3、寒包热哮证: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 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 养亲汤加味 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二)缓解期 1、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2、肺肾两虚: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第四节第四节 喘喘证证 喘分虚实肺肾关,张口抬肩鼻翼煽; 风寒痰郁里热型,麻黄桑白麻石甘; 痰浊二陈三子合,肺气郁闭五磨专; 生脉补肺肺金虚,肾虚肾气参蛤散; 正虚

4、喘脱是急症,参附汤送黑锡丹。 (一)实喘 1、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 2、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 喘麻杏 石甘汤加味 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 喘桑白 皮汤 4、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 喘二陈 汤合三子养亲汤 5、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 (二)虚喘 1、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 2、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3、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 气参附 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 4、第第五五节节 肺肺痨痨 肺痨阴亏用月华,虚火百合秦艽甲; 保真参苓气阴耗,补天大造阴阳消。 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 2、虚火灼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汤合秦艽 鳖甲

5、散 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或参苓白术 散 4、阴阳两虚: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 第六节第六节 肺肺胀胀 痰浊饮瘀共肺胀,外寒 里饮小青龙 ; 并见痰浊与痰热,苏三 越婢或桑皮; 涤痰水泛真武苓,平喘补肺肺肾亏。 1、外寒里饮:温肺散寒,化痰降逆小青 龙汤 2、痰浊壅肺:化痰降气,健脾益肺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 3、痰热郁肺: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越婢 加半夏汤或桑白皮汤 4、痰蒙神窍:涤痰,开窍,息风涤痰汤 5、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 汤合五苓散 6、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 固本汤和补肺汤 第七节第七节 心心悸悸 夜不成寐心脾伤,心悸虚怯定志汤 心血不足归脾施,阳虚桂甘合参附

6、, 苓桂术甘水凌心,阴虚天王合朱砂, 桃仁红花治瘀阻,痰火扰心温胆连。 1、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 神安神 定志丸 2、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 神归脾 汤 3、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安神定 悸桂枝 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 5、水饮凌心:振奋心阳,化气行 水,宁心安神苓桂 术甘汤 5、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 神天王 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 6、瘀阻心脉:活血化瘀,理气通 络桃仁 红花煎 7、痰火扰心:清热化痰,宁心安 神黄连 温胆汤 第八节第八节 胸胸痹痹 胸痹阴阳气血虚,阴寒痰浊并血瘀; 血府逐瘀治瘀阻,柴胡疏肝气滞除; 痰壅蒌薤合涤痰,寒凝枳薤当归宣; 生脉养荣气阴虚,天王炙草心肾宜;

7、 心肾阳虚末不温,参附汤合右归饮。 1、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脉止 痛血府 逐瘀汤 2、气滞心胸:疏肝理气,活血通 络柴胡 疏肝散 3、痰浊闭阻:通阳泄浊,豁痰宣 痹栝蒌 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 4、寒凝心脉:辛温散寒,宣通心 阳枳实 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 5、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 脉生脉 散合人参养荣汤 6、心肾阴虚:滋阴清火,养心和 络天王 补心丹合炙甘草汤 7、心肾阳虚:温补阳气,振奋心 阳参附 汤合右归饮 第九节第九节 不不寐寐 不寐虚实当首辨,肝火龙胆痰温胆; 心脾两虚归脾赞,阴虚六味交泰叹; 心胆气虚定志丸,共合酸枣安睡眠。 1、肝火扰心:疏肝泻火,镇心安 神龙胆 泻肝汤 2、

8、痰热扰心:清化痰热,和中安 神黄连 温胆汤 3、心脾两虚:补益心脾,养血安 神归脾 汤 4、心肾不交:滋阴降火,交通心 肾六味 地黄丸合交泰丸 6、心胆气虚:益气镇惊,安神定 志安神 定志丸合酸枣仁汤 第十节第十节 痫痫病病 痫病定痫治风痰,痰火涤痰并龙胆; 瘀阻脑络通窍宜,六君归脾益心脾; 痫病日久心肾亏,天王补心合左归。 1、风痰闭阻:涤痰息风,开窍定痫定痫 丸 2、痰火扰神:清热泻火,化痰开窍龙胆 泻肝汤合涤痰汤 3、瘀阻脑络:活血化瘀,息风通络通窍 活血汤 4、心脾两虚:补益气血, 健脾宁心六君 子汤合归脾汤 5、心肾亏虚:补益心肾,潜阳安神左归 丸合天王补心丹 第十一节第十一节 胃胃

9、痛痛 胃痛寒热虚实分,寒邪客胃香良附; 肝气犯胃柴胡疏,湿热中阻清中除; 饮食伤胃保和丸,瘀血丹参失笑散; 一贯芍甘阴虚更;黄芪建中虚寒型。 1、寒邪客胃:温胃散寒,行气止 痛香苏 散合良附丸 2、饮食伤胃:消食导滞,和胃止 痛保和 丸 3、肝气犯胃:疏肝解郁,理气止 痛柴胡 疏肝散 4、湿热中阻:清化湿热,理气和 胃清中 汤 5、瘀血停胃:化瘀通络,理气和 胃失笑 散合丹参饮 6、胃阴亏耗:养阴益胃,和中止 痛一贯 煎合芍药甘草汤 7、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止 痛黄芪 建中汤 第十二节第十二节 呕呕吐吐 呕吐气逆胃失和,食滞内停用保和; 藿香正气邪犯胃,小夏苓桂痰饮温; 四七疏肝又降逆,香

10、砂六君胃虚医; 脾胃阳虚用理中,胃阴不足麦门冬。 1、外邪犯胃:疏邪解表,化浊和 中藿香 正气散 2、食滞内停:消食化滞,和胃降 逆保和 丸 3、痰饮中阻:温中化饮,和胃降 逆小半 夏汤合苓桂术甘汤 4、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降 逆四七 汤 5、脾胃气虚:健脾益气,和胃降 逆香砂 六君子汤 6、脾胃阳虚:温中健脾,和胃降 逆理中 汤 7、胃阴不足:滋养胃阴,降逆止 呕麦门 冬汤 第十三节第十三节 腹腹痛痛 腹痛脏腑气血分,寒热虚实审病因; 寒邪良附正天散,枳实导滞积滞专; 肝郁气滞柴胡疏,瘀血内停少腹逐; 湿热壅滞大承气,中虚脏寒小建中。 1、寒邪内阻:散寒温里,理气止痛良附 丸合正气天香散

11、 2、湿热壅滞:泄热通腑,行气导滞大承气汤 3、饮食积滞:消食导滞,理气止痛枳实导滞丸 4、肝郁气滞: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 5、瘀血内停:活血化瘀,和络止痛少腹 逐瘀汤 7、中虚脏寒: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 中汤 第十四节第十四节 泄泄泻泻 泄泻脾虚湿盛机,寒湿藿香正气施; 葛根芩连治湿热,食滞肠胃用保和; 痛泻要方肝乘脾,参苓四神脾肾医。 1、寒湿内盛:芳香化湿,解表散 寒藿香 正气散 2、湿热伤中:清热利湿,分利止 泻葛根 芩连汤 3、食滞肠胃:消食导滞,和中止泻保和丸 4、肝气乘脾:抑肝扶脾痛泻要方 5、脾胃虚弱: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参苓白术散 6、肾阳虚衰: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

12、丸 第十五节第十五节 痢痢疾疾 痢疾湿热芍药攻,疫毒解毒白头翁; 寒湿不换正气散,阴虚和营驻车丸; 真人桃花虚寒痢,休息乌梅或连理。 1、湿热痢:清肠化湿,调气和血 芍药汤 2、疫毒痢:清热解毒,凉血除积 白头翁汤 3、寒湿痢:温中燥湿,调气和血 不换金正气散 4、阴虚痢:养阴和营,清肠化湿 驻车丸 5、虚寒痢:温补脾肾,收涩固脱 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 6、休息痢:温中清肠,调气化滞 连理汤 第十六节第十六节 便便秘秘 便秘热结麻子仁,冷秘散寒温脾阳; 气机郁滞腑气闭,六磨气结能解急; 黄芪汤擅气不运,尊生润肠治血虚; 增液行舟阴虚棒,济川通便又温阳。 1、热秘:泄热导滞,润肠通便麻子 仁丸 2

13、、气秘:顺气导滞六磨 汤 3、冷秘:温里散寒,通便止痛温脾 汤 4、气虚秘:益气润肠黄芪汤 血虚秘:养血润燥润肠丸 6、阴虚秘:滋阴通便增液汤 7、阳虚秘:温阳通便济川煎 第十七节第十七节 胁胁痛痛 胁痛病源主肝胆,实多虚少气血辨; 肝气郁滞用柴胡,瘀血复元或血府; 肝胆湿热用龙胆,养阴柔肝一贯煎。 1、肝郁气滞: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 2、肝胆湿热: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 1、瘀血阻络:祛瘀通络血府逐瘀汤或复元 活血汤 4、肝络失养:养阴柔肝一贯煎 第十八节第十八节 黄黄疸疸 黄疸病由湿邪生,色分晦暗与鲜明; 阳黄热重用茵陈,湿多甘露合五苓; 胆腑郁热大柴胡,急黄疫毒犀角出; 茵陈术附寒湿阻,黄芪建

14、中脾虚补; 湿热留恋四苓妙,柴胡归芍肝脾调; 尚有气滞血瘀型,逍遥鳖甲随证定; (一)阳黄 1、热重于湿:清热通腑,利湿退黄茵陈蒿汤 2、湿重于热: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 3、 胆腑郁热:疏肝泄热,利胆退黄大柴胡汤 4、疫毒炽盛(急黄):清热解毒,凉血开窍千金犀角散加味 (二)阴黄 1、寒湿阻遏:温中化湿,健脾和胃茵陈术附汤 2、脾虚湿滞:健脾养血,利湿退黄黄芪建中汤 (三)黄痕消退后的调治 1、湿热留恋:清热利湿茵陈四苓散 2、肝脾不调:调和肝脾,理气助运柴胡疏肝散或归芍六君子汤 3、气滞血瘀证: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逍遥散合鳖甲煎丸 第十九节第十九节 鼓鼓胀胀 鼓胀气血水

15、交凝,肝脾肾脏常俱病; 气水柴胡合胃苓,瘀水互结调营饮; 水湿实脾温而行,水热中消合茵陈; 六味一贯主阴虚,济生附苓阳虚定。 (一)常证(只考常证 ) 1、气滞湿阻:疏肝理气,运脾利 湿柴胡 舒肝散合胃苓汤 2、水湿困脾:温中健脾,行气利 水实脾 饮 3、水热蕴结:清热利湿,攻下逐 水中满 分消丸合茵陈蒿汤 4、瘀结水留:活血化瘀,行气利 水调营 饮 5、阳虚水盛:温补脾肾,化气利 水附子 理苓汤或济生肾气丸 6、阴虚水停:滋肾柔肝,养阴利 水一贯 煎合六味地黄丸 第二十节第二十节 头头痛痛 头痛外感与内伤,循经用药效非常; 风寒川芎茶调卓,风热芎芷湿羌活; 天麻钩藤肝阳亢,痰浊半夏血四物;

16、肾虚补元瘀通窍,益气升清聪明汤。 (一)外感头痛 1、风寒头痛:疏风散寒止痛 川芎茶调散 2、风热头痛:疏风清热和络 芎芷石膏汤 3、风湿头痛:祛风胜湿通窍 羌活胜湿汤 (二)内伤头痛 1、肝阳头痛:平肝潜阳息风 天麻钩藤饮 2、血虚头痛:养血滋阴,和络止痛加味 四物汤 3、痰浊头痛:健脾燥湿,化痰降逆半夏 白术天麻汤 4、肾虚头痛:养阴补肾,填精生髓大补 元煎 5、瘀血头痛:活血化瘀,通窍止痛通窍 活血汤 6、气虚头痛:健脾益气升清 益气聪明汤 第二十一节第二十一节 眩眩晕晕 眩晕风火痰瘀虚,肝脾肾脏辨虚实; 肝阳痰瘀清窍扰,天麻半夏通窍好; 气血亏虚归脾妙,肾亏左归右归宝。 1、肝阳上亢:平肝潜阳,清火息 风天麻 钩藤饮 2、气血亏虚:补益气血,调养心 脾归脾 汤 3、肾精不足:滋养肝肾,益精填 髓左归 丸 2、痰浊上蒙:化痰祛湿,健脾和 胃半夏 白术天麻汤 5、瘀血阻窍:活血化痰,通窍活 络通窍 活血汤 第二十二节第二十二节 中中风风 中风不遂口眼喎,气血逆乱阴阳乖; 脉络在表风痰阻,半夏桃仁红花煎; 天麻钩藤内风狂,镇肝息风制暴阳。 中脏昏仆不知人,闭证脱证要细分; 身热燥扰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