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全真模拟考试试卷B卷 附答案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333422032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12.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全真模拟考试试卷B卷 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1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全真模拟考试试卷B卷 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1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全真模拟考试试卷B卷 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1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全真模拟考试试卷B卷 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1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全真模拟考试试卷B卷 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全真模拟考试试卷B卷 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全真模拟考试试卷B卷 附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2021 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全真模拟考试试卷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全真模拟考试试卷 B B 卷卷 附答案附答案姓名:_班级:_学号:_考试须知: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20 分钟,本卷满分为 100 分。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学号。一、填空题(共一、填空题(共 101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2020 分)分)1、注意分配的条件是,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有一种是_的,而且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具有_的。2、有意后注意是在_基础上产生并与目的任务相联系,但又不需要_的注意。3、能力按照它参与其中的活动的性质可划分_和_。4、认识过程是指由表

2、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联系与关系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感觉、知觉、_和_想象。5、凯尔曼认为,态度形成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_ 、_和内化。6、高级神经过程的基本特征是神经过程的强度、神经过程的_和神经过程的_。7、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_而产生的_。8、散性思维的指标有:_、_和独特性。9、沙赫特的情绪三因素说把情绪产生归之于三个因素的相互作用:_、_和认知因素。10、情绪和情感作为人反映客观世界的一种形式,具有、_和_功能。二、选择题(共二、选择题(共 202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 1 分,共分,共 2020 分)分)1、属于大学教师的教育能力的是()A.班

3、级管理能力B.心理辅导能力C.敏锐的思维能力D.教学的能力2、人的认知过程、情绪情感和意志统称为()过程。A.个性心理第 1 页 共 10 页B.心理过程C.心理现象D.个性倾向性3、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A.精神分析B.行为主义C.认知D.人本主义4、汽车司机在驾驶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脚并用,这种注意特性是()A.注意分散B.注意分配C.注意转移D.注意广度5、狭义的文化的核心是()A.物质文化B.精神文化C.价值观及其行为方式D.制度文化6、心理现象分为()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D.意志过程与个性理7、某大学生既想自主创业,但同时又不想耽误

4、学习,这属于动机冲突中的()A.趋避冲突B.双趋冲突C.双避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8、 心理辅导教师对来访者模棱两可或意义隐藏的语句给予进一步详细叙述的技术属于 (A.澄清技术第 2 页 共 10 页)B.具体化技术C.提问技术D.面质技术9、“北方人比较毫爽、耿直,南方人比较精明、感情细腻”这种区分是()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刻板印象10、“活泼好动”是下列哪种表现?()A.能力B.兴趣C.气质D.性格11、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12、学生能做到“一题多解”的思维活动是()A.再现思维B.集中思维C

5、.发散思维D.抽象思维13、黏液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基本特征是()A.强、平衡、灵活B.强、不平衡C.强、平衡、不灵活D.弱14、社会心理主要是通过哪个方面表现出来的?()A.社会行为第 3 页 共 10 页)B.社会舆论C.社会潮流D.社会传统15、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实际上是知识()的三种模式。A.接受过程B.认知过程C.同化过程D.学习过程16、 心理辅导员把来访者的主要言谈、 思想加以综合整理, 再反馈给来访者的技术是 (A.简述语意技术B.澄清C.提问D.具体化17、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是()A.有意想象B.随意想象C.创造想象D.再造想象

6、18、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指出激发动机的二个因素是()A.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B.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C.认知因素与意志因素D.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19、社会刺激和个体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A.社会心理B.社会知觉C.社会态度D.社会归因20、人类主要的社会性动机是()A.饥饿动机和干渴动机第 4 页 共 10 页)B.成就动机和交往动机C.好奇动机和探索动机D.探索动机和操弄动机三、名词解释(共三、名词解释(共 8 8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1616 分)分)1、发散思维:2、性格:3、情绪记忆:4、能力:5、聚合思维:6、首因效应:7、感觉:8、错觉:四、判断题(共四

7、、判断题(共 101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 1 分,共分,共 1010 分)分)1、 ()错觉是在客观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错误知觉。2、 ()“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指的是接近-回避型冲突。3、 ()潜移默化是指有意识记的结果。4、 ()虚幻的想象是不受客观现实制约的。5、 ()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做正迁移。6、 () 心境是一种持久而微弱的情绪状态, 具有弥散性, 有时心境的产生是没有原因的。7、 ()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精神分析论对人的异化, 反对行为主义的生物还原论和机械论的观点。8、 ()神分析学派的最主要代表人物是华生。9、 ()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活动能动性的体

8、现, 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本质特征表现。10、 ()复述是短时记忆保持的重要机制。五、简答题(共五、简答题(共 6 6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4 4 分,共分,共 2424 分)分)第 5 页 共 10 页1、一个人会面临哪些动机冲突?2、试述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及其培养。3、教师的情绪与情感的及其作用。4、培养创造思维的具体方法。5、什么是归因?归因分析的维度有哪些?6、试阐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六、论述题(共六、论述题(共 1 1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010 分,共分,共 1010 分)分)1、什么是问题解决,举例分析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第 6 页 共 10 页第 7 页 共 10

9、 页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共一、填空题(共 101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2020 分)分)1、熟练内在联系2、有意注意意志努力3、模仿能力创造能力4、记忆思维5、服从、同化6、平衡性灵活性7、需要 主观体验8、变通性(灵通性)流畅性9、环境因素生理因素10、适应环境影响和调节认知活动信息传递的功能二、选择题(共二、选择题(共 202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 1 分,共分,共 2020 分)分)1、D2、B3、A4、B5、C6、A7、B8、A9、D10、C11、D12、C13、C14、A15、C16、A17、D18、D19、A20、B三、名词解释(共三、名词解

10、释(共 8 8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1616 分)分)1、发散思维:又称为求异思维或分散思维,是指从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解决问题答案的思维。2、 性格: 是指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个性心理特征。3、情绪记忆:是指个人以亲身经历的、 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事件或情景为内容的记忆。4、能力:是指能够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即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心理特征。5、聚合思维:又称为求同思维或集中思维,指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一方向思考6、首因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

11、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第 8 页 共 10 页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7、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8、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四、判断题(共四、判断题(共 101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 1 分,共分,共 1010 分)分)1、错2、错3、错4、错5、错6、错7、对8、错9、对10、对五、简答题(共五、简答题(共 6 6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4 4 分,共分,共 2424 分)分)1、动机冲突有:(1)接近接近型冲突又称双趋冲突) :人以同样强度追求同时并存的两个目的,但又不能兼得时所产生的内心冲突。(2)回避回避

12、型冲突又称双避冲突, 指人同时遇到两个威胁性事情, 但必须接受其一才能避免其二的内心冲突。 ;(3)接近回避型冲突又称趋避冲突, 指人对同一目的同时产生两种对立的动机, 一方面好而趣之,另一方面恶而避之的内心冲突。(4)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又称多重趋避, 指人面对两个或两个一上目的, 每种目的都有吸引和排斥作用, 而又不能简单地选择一种目标回避另一种目标, 必须作出多重选择以避免导致内心冲突。2、特征:1、既需要发散思维,又需要集中思维;2、创造性思维没有现成的答案;3、迷恋和目的指向性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特征;4、灵感状态;5、创造性思维需要创造性相象的参与。3、 (一)教师情绪与情感的亲切功能

13、,可促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发展、成长的重要人际关系,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生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乐于亲近老师,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健康发展。(二)教师情绪与情感的理解功能,可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共鸣。老师利用自己情绪与情感的感染力向学生提出要求,会使学生感到亲切与善意,就易于为他们所接受,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三)教师情绪与情感的迁移功能,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对学生真挚的感情“投射”到学生的心灵上,会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对老师的亲切感、信任感,进而把对老师的爱迁移到他所教授的课上。(四)教师情绪与情感的内化功能,可使学生效法老师。模仿是青少年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而积

14、极的情感能够促进他们进行模仿学习。4、 (1)要让学生了解关于创造思维的一般原理和基本规律, 掌握创造思维特点和构成要素。(2)要引导学生对照自身的思维特点,找出优缺点,扬长避短,认准努力方向。第 9 页 共 10 页(3)要在学习上自觉地训练,开发自己的创造思维,消除思维惯性,克服思维惰性,不人云亦云,不唯名人言论是从,不局限于一家之言,独立思考,创造性的去学习。(4)要让学生学会科学用脑,充分利用思想高潮。5、归因是指对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与推理的过程。韦纳提出归因的三维结构:部位、稳定性和控制性。6、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

15、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后来他在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之间加上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个体具有复杂多层次的需要组合,基本的、具体的需要位于低层,抽象的精神需要位于上层。人类各种需要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 彼此重叠的,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以后,才会出现高层次需要。个人需要的发展过程像波浪似的演进,各种不同需要的优势,有低一级演进到高的一级, 每一时刻最有优势的需要支配着与个人的意识, 成为组织个体行为产生的核心力量。已满足了的需要,则不再是行为的积极推动力。六、论述题(共六、论述题(共 1 1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010 分,共分,共 1010 分)分)1、问题解决指一系列有目的指向性的认知操作过程。运用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叫创造性问题解决; 运用现有方法解决问题的叫常规性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过程一般经历四个阶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知觉情境,知觉情境越简单、明显,有关条件越容易感知,问题越容易解决;情境较复杂、隐匿时,问题就不易解决;定势这种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有时会妨碍问题的解决, 它突出地表现在“功能固着”上; 动机和情绪状态,耶克斯多得逊定律表明,问题解决者应保持适中的动机激奋水平;个性差异,如性格特等。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