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每日一练试卷 附解析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333421924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577.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每日一练试卷 附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1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每日一练试卷 附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1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每日一练试卷 附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1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每日一练试卷 附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1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每日一练试卷 附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每日一练试卷 附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每日一练试卷 附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2021 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每日一练试卷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每日一练试卷 附解析附解析姓名:_班级:_学号:_考试须知: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20 分钟,本卷满分为 100 分。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学号。一、填空题(共一、填空题(共 101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2020 分)分)1、能力按照它参与其中的活动的性质可划分_和_。2、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通过与相互影响而建立起来的_ 的关系。3、与再造想象相比,创造想象具有的特点有:首创性、_和_。4、动机具有引发、_和_的功能。5、根据需要的对象,可以把需要分为_需要和_需要。

2、6、人的能力形成和发展,主要是_因素和_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7、心理学是研究_ 及其_科学。8、看见瀑布并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_。9、凯尔曼认为,态度形成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_ 、_和内化。10、思维是客观事物或现象在人脑中_和_的反映。二、选择题(共二、选择题(共 202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 1 分,共分,共 2020 分)分)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A.教学设计能力B.教学组织能力C.教学决策能力D.教学监控能力2、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马斯洛B.勒温C.默里D.罗杰斯第 1 页 共 11 页)3、社会刺激和个体

3、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A.社会心理B.社会知觉C.社会态度D.社会归因4、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A.气质B.性格C.兴趣D.能力5、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A.精神分析B.行为主义C.认知D.人本主义6、根据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把记忆分成()A.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B.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C.机械记忆和逻辑记忆D.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7、受经验与习惯的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它影响问题的解决时的倾向性,这是()A.定势B.迁移作用C.动机状态D.变式8、 ()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A.冯特B.洛克C.笛卡儿第 2 页

4、 共 11 页D.缪勒9、在教学中为了实现知识的迁移,教师应该应用() ,使学生在学习和思维中将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从本质属性中剔除,更好地掌握概念间的因果联系。A.基本原理B.变式C.概念D.教材结构10、引起动机的内在心理条件是()A.感觉B.思维C.需要D.性格11、“北方人比较毫爽、耿直,南方人比较精明、感情细腻”这种区分是(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刻板印象12、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的方法是()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_D.测验法13、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组块A.92B.72C.52D.6314、下列哪个选项是根据动机对活动作用大小划分的。 ()A

5、.主导动机和辅助动机B.意识动机和潜意识动机第 3 页 共 11 页)C.高尚动机和低级动机D.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15、开卷考试的记忆活动是()A.识记B.保持C.回忆D.再认16、心理健康教育的灵魂和根基是()A.全体性B.科学性C.主体性D.发展性17、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是()A.有意想象B.随意想象C.创造想象D.再造想象18、需要层次理论提出的需要层级依次为()A.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学习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B.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C.生理需要、自尊需要、归属需要、求知需要、自我实现需要D.生理需

6、要、安全需要、自尊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19、在刺激物作用下,人脑独立形成具有社会意义的形象的过程是()A.有意想象B.随意想象C.创造想象D.再造想象20、用红笔划出书中的重点是利用了知觉的()特性。A.整体性B.选择性第 4 页 共 11 页C.理解性D.恒常性三、名词解释(共三、名词解释(共 8 8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1616 分)分)1、无意想象:2、倒摄记忆:3、注意的稳定性:4、聚合思维:5、创造思维:6、知觉的恒常性:7、自我:8、思维:四、判断题(共四、判断题(共 101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 1 分,共分,共 1010 分)分)1、 ()

7、 “印度狼孩”卡玛拉的故事说明了客观现实与社会实践在人心理产生中的重要作用。2、 ()气质无好坏之分,而性格有好坏之分。3、 ()在复习时把相似的材料放在一起进行,复习效果会更好。4、 () 心境是一种持久而微弱的情绪状态, 具有弥散性, 有时心境的产生是没有原因的。5、 ()“印度狼孩”卡玛拉的故事说明了社会生活实践在人心理产生中的制约作用。6、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明的是气质的稳定性特征。7、 ()差别感觉阈限越大,则差别感受性越强。8、 ()指根据新任务的要求, 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注意特征是注意的分散现象。9、 ()复杂意志行动中,决策阶段是其关键阶段。1

8、0、 ()精神分析学派的最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五、简答题(共五、简答题(共 6 6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4 4 分,共分,共 2424 分)分)1、什么是创造想象?创造想象的形式与发展的基本条件有哪些?第 5 页 共 11 页2、能力发展在哪些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3、课堂上怎样组织学生的注意。4、意志品质及培养。5、简述知觉的特性有哪些?6、情绪与情感的功能及效用。六、论述题(共六、论述题(共 1 1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010 分,共分,共 1010 分)分)1、简述动机的内涵及功能,举例说明动机强度与工作、学习效率的关系。并结合个人经验,阐述个体性格形成的影响因素与作用。第 6 页

9、 共 11 页第 7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共一、填空题(共 101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2020 分)分)1、模仿能力创造能力2、沟通心理3、独立性新颖性4、指引激励5、物质精神6、遗传环境7、心理现象规律8、知觉9、服从、同化10、间接概括二、选择题(共二、选择题(共 202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 1 分,共分,共 2020 分)分)1、D2、A3、A4、B5、A6、B7、A8、A9、B10、C11、D12、D13、B14、A15、D16、B17、D18、B19、C20、B三、名词解释(共三、名词解释(共 8 8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0、2 2 分,共分,共 1616 分)分)1、无意想象:是指没有预定目的的、不自觉的想象,又称不随意想象。2、倒摄记忆:是指后学习与记忆的材料对先学习与记忆材料的保持与回忆的干扰。3、注意的稳定性:也叫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能较长时间地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的注意特征。4、聚合思维:又称为求同思维或集中思维,指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一方向思考5、创造思维:是指运用新颖、独特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产生新思想、新假设、新原理的思维。6、知觉的恒常性:知觉对象的物理特性在相对微小的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形象仍然不第 8 页 共 11 页变的特性。7、自我: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

11、,主要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8、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是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四、判断题(共四、判断题(共 101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 1 分,共分,共 1010 分)分)1、对2、对3、错4、错5、对6、对7、错8、错9、错10、错五、简答题(共五、简答题(共 6 6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4 4 分,共分,共 2424 分)分)1、创造想象是指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在人脑中独立创造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它是人类创造性活动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也是

12、创造性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 因此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展创造想象的基本条件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具有创造动机。社会生活不断地对个体提出创造新事物、 解决新问题的要求, 这种要求反映在人脑中就成为创造新事物的需要和动机,成为创造想象的推动力。扩大知识范围,增加表象的储备。没有一定知识作基础,没有相应表象作储备, 创造想象很难顺利进行, 因为创造想象既有将有关表象的某些要素重新排列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也有通过抽取事物某些本质特征而构成新形象的过程, 这些创造想象的形成都是以丰富的表象储备为先决条件的。 积极的思维活动。 创造想象受思维活动的调节。人的思维是由一定问题引起,并指向问

13、题的解决,如果不加以思索,信马由缰,就很难创造出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 令人信服的形象来。艰巨劳动与灵感。灵感是创造活动接近突破时出现的心理状态, 带有突然性。但是,灵感的出现首先表现为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创造对象上,意识处于十分清晰、敏锐状态中,思维活动极为活跃并有极高的工作效率。灵感的出现解决了久思不解的问题, 常会伴有无法形容的喜悦。 灵感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脑中所固有的,而是经过艰巨劳动,长期酝酿促成的。2、能力的类型差异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表现的早晚差异。3、 (一)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进行教学(1)教学环境要整洁、安静,教学生动灵活。 良好的教学环境是避免无意注意产生消

14、极影响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利用有关刺激物的特点组织学生的注意。(2)教学内容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实践证明, 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需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就能保持学生持久的注意。(二)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进行教学(1)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教师要通过各种教育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对于学生没有直接兴趣的学科, 老师要引导学生向往学习活动的美好结果,以引起他们自觉的有意注意。第 9 页 共 11 页(2)严密组织课堂教学。 教师要严密组织课堂教学, 使教学每一个环节都有充实的活动内容,保证学生的有意注意长时间的处于稳定状态。(3)培养学生

15、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这有利于使学生们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学习, 增强他们有意注意的力量,从而减少注意分散的现象。(三)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相互转化的规律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单纯依靠无意注意,会使教学活动缺乏目的性和计划性,而过分要求学生依靠有意注意来学习,学生容易疲劳,造成注意的分散。因此老师要善于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进行教学。4、特点: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如何培养:(一)明确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制定目标时应注意目标应反映需要,目标应适度,目标应明确(二)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坚强的意志是从实践中磨砺出来的,离开了实践活动,就谈不上意志锻炼。(三)充分发挥集体和榜样的力量

16、在良好的集体环境中,同学互相帮助,尊重集体意见,努力为集体争光,从而可以表现出良好的意志品质。且榜样对学生改变认知、情感、意志、行动等都具有巨大的力量。(四)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在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过程中,尽管社会环境、教育条件、人际关系、交往活动等很重要,但这些都必须通过自我修养、自我锻炼才能真正起作用。(五)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来进行意志锻炼人的意志过程同人的个性特征密切相关。我们应在实践中做到扬长避短,自觉的克服不良的意志品质的影响。5、答: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恒常性。6、 (一)动机推动功能。动机是推动个体从事某种行为、趋向某些目标的内部动力,可以说个体所有有意识的行为都是在动机的推动下完成的。 情绪和情感对个体行为具有增力性或减力性的作用。 (积极、消极的情绪)(二)适应调节功能。对情绪进行自我控制、引导、调节和适度的发泄,有利于适应当今复杂的社会生活,有助于工作、学习和身心健康。(三)信号表达功能。情绪和情感的信号表达功能主要表现在它的预警功能和沟通、交流功能。六、论述题(共六、论述题(共 1 1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010 分,共分,共 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