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大学基础课程《心理学》能力检测试卷A卷 附解析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333421607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77.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大学基础课程《心理学》能力检测试卷A卷 附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1大学基础课程《心理学》能力检测试卷A卷 附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1大学基础课程《心理学》能力检测试卷A卷 附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1大学基础课程《心理学》能力检测试卷A卷 附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1大学基础课程《心理学》能力检测试卷A卷 附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大学基础课程《心理学》能力检测试卷A卷 附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大学基础课程《心理学》能力检测试卷A卷 附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2021 大学基础课程心理学能力检测试卷大学基础课程心理学能力检测试卷 A A 卷卷 附解析附解析姓名:_班级:_学号:_考试须知: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20 分钟,本卷满分为 100 分。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学号。一、填空题(共一、填空题(共 101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2020 分)分)1、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气质、_和_。2、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包括_保持_。3、人的心理现象极其复杂,概括来说它主要包括既有联系有区别的_和_两大部分。4、 人与人之间在能力上的个别差异, 主要表现在能力类型差异、 _的差异和 _

2、 差异。5、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_和_。6、在心理学史上,一般把_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的心理实验室视为心理学独立的标志,把_誉为心理学独立的旗手。7、美国的心理学家_ 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8、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通过_而建立起来的_ 的关系。9、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不同,把它分为_和_。10、 注意保持在某一_上的时间是狭义注意稳定性; 注意保持在某一_上的时间是广义注意稳定性。二、选择题(共二、选择题(共 202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 1 分,共分,共 2020 分)分)1、吃了糖以后会觉得桔子酸,这是()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同时对比D.继时对比2、“活泼好动”是下列哪

3、种表现?()第 1 页 共 10 页A.能力B.兴趣C.气质D.性格3、心理过程包括()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4、人们成功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A.能力B.性格C.气质D.需要5、看见一株玫瑰花并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A.色觉B.知觉C.感觉D.统觉6、性格属于下列哪种心理现象?()A.认识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个性心理特征7、 ()在深度上对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A.普通心理学B.心理、发展心理学C.理论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8、“入芝兰之室,

4、久而不闻其香”的现象是()第 2 页 共 10 页)A.感觉的适应B.联觉C.感觉的对比D.味觉9、在非对抗性态度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之产生一致性,称为()A.从众B.顺从C.暗示D.模仿10、气质类型在社会上评价是()A.都是好的B.都是坏的C.有好有坏D.无好坏之分11、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实际上是知识()的三种模式。A.接受过程B.认知过程C.同化过程D.学习过程12、创造性思维中能对问题提出超乎寻常的新颖独特的见解的思维特征是(A.流畅性B.变通性C.新颖性D.独特性13、“北方人比较毫爽、耿直,南方人比较精明、感情细腻”这种区分是(A

5、.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刻板印象第 3 页 共 10 页)14、把特质划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的心理学家是()A.奥尔波特B.卡特尔C.吉尔福特D.艾森克15、 ()对性格形成有直接影响。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D.自我教育16、比率智商的公式是()A.IQ=CA/MA100B.IQ=CA/MA100%C.IQ=MA/CA100%D.IQ=MA/CA10017、心理辅导教师对来访者模棱两可或意义隐藏的语句给予进一步详细叙述的技术属于()A.澄清技术B.具体化技术C.提问技术D.面质技术18、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是()A.社会促进B.社会抑制C.社会进步D.社会退步19

6、、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 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A.讲授法B.发现法第 4 页 共 10 页C.掌握学习法D.头脑风暴法20、把注意保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是指()A.注意的广度B.广义注意稳定性C.狭义注意稳定性D.注意的转移三、名词解释(共三、名词解释(共 8 8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1616 分)分)1、创造想象:2、思维:3、注意的范围:4、性格的理智特征:5、问题解决:6、近因效应:7、能力:8、错觉:四、判断题(共四、判断题(共 101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 1 分,共分,共 1010 分)分)1

7、、 ()指根据新任务的要求, 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注意特征是注意的分散现象。2、 () 心境是一种持久而微弱的情绪状态, 具有弥散性, 有时心境的产生是没有原因的。3、 ()复杂意志行动中,决策阶段是其关键阶段。4、 ()教师用带颜色的粉笔标出黑板上的重点,是在教学中运用知觉的理解性规律。5、 ()绝对感觉阈限越大,则绝对感受性越弱。6、 ()朝令夕改、人云亦云、随风转舵是缺乏意志自制力的表现。7、 ()潜移默化是指有意识记的结果。8、 ()所谓“潜移默化”,就是指影响通过有意识记而接受9、 ()无意识水平,指个体对其内在身心状态或对外环境变化没有觉知的意识状态。第 5

8、页 共 10 页10、 ()虚幻的想象是不受现实制约的。五、简答题(共五、简答题(共 6 6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4 4 分,共分,共 2424 分)分)1、动机有哪些分类?什么是生理性动机?什么是社会性动机?2、简述注意的分配及注意分配的条件。3、人格结构包含哪些成分?各个成分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4、简述知觉种类。5、表象和想象有哪些区别与联系?6、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观察力?六、论述题(共六、论述题(共 1 1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010 分,共分,共 1010 分)分)第 6 页 共 10 页1、什么是问题解决,举例分析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第 7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参

9、考答案一、填空题(共一、填空题(共 101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2020 分)分)1、性格能力2、识记再认或回忆3、心理过程个性过程4、能力发展水平能力表现的早晚5、保持再现(或回忆和再认)6、1879冯特7、加德纳8、沟通与相互影响心理9、集中性思维发散性思维10、对象活动二、选择题(共二、选择题(共 202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 1 分,共分,共 2020 分)分)1、D2、C3、D4、A5、B6、D7、C8、A9、C10、D11、C12、C13、D14、B15、A16、D17、A18、B19、B20、B三、名词解释(共三、名词解释(共 8 8 小题,每题小

10、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1616 分)分)1、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不根据现成的描述,在人脑中独立创造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2、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是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3、注意的范围:也叫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数量的多广的注意特征。4、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人在感觉、记忆和思维等认知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又称性格的认知特征。5、问题解决:是指问题解决者寻找操作系列以达到预定目标的心理活动过程。6、近因效应:是指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第 8 页 共 10 页现象。7、能力

11、:是指能够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即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心理特征。8、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四、判断题(共四、判断题(共 101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 1 分,共分,共 1010 分)分)1、错2、错3、错4、错5、对6、错7、错8、错9、对10、错五、简答题(共五、简答题(共 6 6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4 4 分,共分,共 2424 分)分)1、根据与动机相关的需要的起源,可以把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根据动机的影响范围和持续作用的时间长短,可以将动机分为长远的概括的动机和暂时的具体的动机。生理性动机起源与

12、生理性需要, 它以有机体的生理需要为基础, 是一种比较低级的动机。社会性动机又称心理性动机,它起源于社会性需要,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是比较高级的动机。2、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注意分配的条件:(1)同时进行的两种或几种活动, 其中最多只能有一种活动是生疏的, 其余的活动必须是熟练的、自动化了的或部分自动化了的。 人对自动化了的活动就不需更多的注意, 而把中心集中在生疏的活动上。(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间形成了动作系统。 (反应系统)3、答:人格结构包括:(1)知情意系统。(2)心理状态系统。(3)人格动力系统。(4)心理特征系统。(5)自我调控系统

13、。关系:以上五种人格系统之间并非完全独立,相互之间会有重合,这种重合使各成分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4、根据知觉的分类标准不同,可把知觉划分为以下种类:根据在知觉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活动,把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以及视听知觉和触摸知觉等。根据知觉对象的特性,把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空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空间特性的知觉,包括大小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 距离知觉和立体知觉等。 时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运动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在空间位置移动速度的知觉。根据知觉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把知觉分为正确知觉与错觉。错觉是在客观刺激作第

14、9 页 共 10 页用下产生的对刺激主观歪曲的知觉。5、表象是指人脑对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的反映。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以表象为内容的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想象表象与记忆表象的区别联系:区别:(1)概念上的区别(2) 记忆表象基本上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重现, 而想象表象是新的没有直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 是经过加工改造过的。 它可以是世界是还不存在或根本不可能存在事物的形象。如西游记人物;对月球的形象等。(3)想象中出现的形象是新的, 不是表象的简单再现, 想象的内容往往出现在现实生活之前,乍看起来似乎是“超现实”的。联系:想象表象的基本材料是记忆表象,记忆

15、表象越丰富,则想象表象越丰富。想象是有现实基础的,材料来自客观现实。如仙人:童颜、白发、鹤骨、松姿形象组合。“天生的聋子决不能想象出悠美的音乐,天生的盲人决不能想象出春天的美景。”6、观察是知觉的高级形式,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具有主动性的知觉过程。观察是一种有意知觉, 按照个体预定的目的与计划来组织自己的知觉活动。 观察是人的实践活动所必需具有的心理活动,观察力是智力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观察力培养是学校教育、 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与任务; (2)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 (3) 具备观察事物或现象的必要知识; (4) 掌握一定的观察

16、方法; (5)记录并整理观察记录; (6)分析、归纳和总结观察结果;(7)养成良好的观察品质与观察习惯。六、论述题(共六、论述题(共 1 1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010 分,共分,共 1010 分)分)1、问题解决指一系列有目的指向性的认知操作过程。运用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叫创造性问题解决; 运用现有方法解决问题的叫常规性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过程一般经历四个阶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知觉情境,知觉情境越简单、明显,有关条件越容易感知,问题越容易解决;情境较复杂、隐匿时,问题就不易解决;定势这种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有时会妨碍问题的解决, 它突出地表现在“功能固着”上; 动机和情绪状态,耶克斯多得逊定律表明,问题解决者应保持适中的动机激奋水平;个性差异,如性格特等。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