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强化训练试题D卷 附解析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333421478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67.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强化训练试题D卷 附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1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强化训练试题D卷 附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1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强化训练试题D卷 附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1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强化训练试题D卷 附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1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强化训练试题D卷 附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强化训练试题D卷 附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强化训练试题D卷 附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省省(市市区区)姓姓名名准准考考证证号号密.封线内.不.准答.题A、孔子20212021 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强化训练试题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强化训练试题 D D 卷卷附解析附解析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 分钟,本卷满分为 150 分。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B、孟子C、荀子D、庄子5、迁移的图式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里德B.贾德C.苛勒一、单选题(本大题共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121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4242 分)

2、分)1、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一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BA.教育现象刚刚萌芽B.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C.教育制度初步形成D.教育活动趋于完善2、集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是下列哪位教育家的成功教育经验()。A、马卡连柯B、加里宁C、乌申斯基D、赞可夫3、掌握学习是由()提出的。A、布鲁纳B、斯金纳C、布卢姆D、艾里斯4、我国先秦时期,主张 “ 有教无类 ” ,倡导 “ 因材施教 ” 的教育家是()。D.罗斯6、发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对教育目的的制约作用,强调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国家要承担国民教育的主要职责的观点属于()

3、。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知识本位论D能力本位论7、梅梅在计算“三加五等于八”时,虽然可以不用借助数手指来计算了,但是在梅梅的脑海中出现了三颗草莓加上五颗草莓等于八颗草莓的具体形象,那么梅梅此时的思维属于()。A.直观动作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直觉思维8、下列属于常见的心智技能的是()。A驾驶汽车B洗衣服C解两步应用题D拉小提琴第 1 页 共 6 页9、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实践反映出对()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A、知识B、能力C、直接经验D、间接经验10、李哲爱好广泛,恰逢周六晚上既有足球赛,又有演唱会,他都想去看。由于二者时间冲突,他很矛盾。他面临

4、的冲突是()。A.双趋式冲突B.双遘式冲突C.趋思式冲突D.多重趋势冲突11、英国政府1870 年颁布的初等教育法中,一方面保待原有的专为自从阶级子女服务的学校系统,另一方面为劳动人民的子女设立国民小学、职业学校。这种学制属于()。A.双轨学制B.单轨学制C.中间型学制D.分支型学制12、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A、教学大纲B、课程计划C、教科书D、课本1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任何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这表明教育具有()。A.永恒性B.依附性C.时代性D.独立性14、 在教育调查研究中, 为获取相关资料而对一所学校或一个

5、学生进行的专门调查属于 () 。A.全面调查B.重点调查C.抽样调查D.个案调查15、孔子曰 : “ 上好礼 , 则民莫敢不敬 。 上好义 , 则民莫敢不服 。 上好信 , 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 这段话表明孔子的施教内容()。A 具有灵活性B 脱离社会生产C 具有全面性D 结合社会生产16、在我国近现代学制改革中,明确规定将学堂改为学校,实行男女教育平等,允许初等小学男女同校的学制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17、学校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有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A班级活动B文学艺术活动C群众性活动第 2 页 共 6 页

6、D社会公益活动18、从事新学习时,学习者身心的发展水平对学习的适合性,被称为()。A.关键期B.学习准备C.最近发展区D.印刻现象19、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A 发现学习理论B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 教学与发张理论D 范例教学理论20、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在课程类型上属于()。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隐性课程D、核心课程21、根据经典条件作用理论,食物引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是()。A中性反射B条件反射C无条件反射D操作反射二、辨析题(本大题共二、辨析题(本大题共 4 4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8 8 分,共分,共 3232 分)分)1、两种学习材料的相似度越高越容易

7、产生正迁移。2、义务教育是一种全民性的教育。3、注意的分配就是注意的分散。4、少年期是多事之秋, 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 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少年一定要严加看管。三、简答题(本大题共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4 4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1010 分,共分,共 4040 分分) )1、简述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理论。2、简述主要的心理评估方法。第 3 页 共 6 页3、简述经验课程的的优点。4、简述发现教学经历的四个教学阶段。2、一位高中女生接受心理辅导时的自述:进入高三以来,我就觉得自己被笼罩在一种紧张学习、迎接高考的氛围中,时常感到心烦意乱,学习成绩也时好时坏,为此整天惴惴不安。我常常想到高

8、考问题,感觉也与以前有所不同,心跳的剧烈程度比以前强很多,身体有种不舒服的燥热,思维不太受控制,注意力也难集中。我怕老师提问,老师一叫我回答问题,不论是能答上来还是答不上来,回答时总是语无伦次而且声音发颤。虽然经常被老师提问,却还是消除不了这种胆怯心理。考试之前,我会非常紧张,几天前就会睡不着觉,连续失眠,考试时经常因太紧张而不能认真审题;并且考试时,感到心四、四、材料分析材料分析( (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2 2 小题,小题,每小题每小题 1818 分,分,共共 3636 分)分)1、中学生晓雯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 .老师与同学都很喜欢她。但她要进行选择与决策时.总是拿不定主意,处于矛盾中。例如

9、,有同学建议晓雯竟选班长,她也有此想法,但又担心班级事务繁多影响自己的学习;学校举行数学竞赛,她渴望参加,但又担心无法完成老师交给她的创建班级环境规划的任务。日常生活中,晓雯也常常为参加集体活动还是温习功课拿不定主意;在专业选择问题上,她既想成为一名音乐家,又想成为一名心理学家。问题:(1)请运用动机冲突相关知识分析晓雯的问题。(2)假如你是晓雯的班主任教师,你如何帮助她?跳加速,头脑发胀,昏昏沉沉。结果考试成绩越来越差。老师,你说我能改变这种情况吗?问题:请结合材料,说明中学生考试焦虑的主要表现、产生的原因和调适方法。第 4 页 共 6 页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一、单选题(本大

10、题共 2121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4242 分)分)1、B2、A3、C4、答案:A5、A6、【答案】B7、B8、C9、答案:C10、A11、A12、答案:B13、【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现象,只要人类存在教育就存在,这体现了教育的永恒性。14、【答案】D。解析:个案调查法是针对单一个体在某种情境下,采用各种方法,广泛系统地收集有效、完整的资料,从而进行深入细致研究的方法。15、答案:B16、答案:C17、C18、B19、C20、答案:C21、C对这一阶段的少年如果管教过严,会使他们出现逆反心理。要尊重、支持和引导少年独立的要求,丰富少年的内心世界

11、,使其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理想。三、简答题(本大题共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4 4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1010 分,共分,共 4040 分分) )1、(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维果斯基区分两种心理机能,一种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另一种则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即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心理机能。而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各种活动、社会性相互作用不断内化的结果。 (2)心理发展观心理发展是个体的心理自出生到成年, 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基础上,逐渐向高级机能转化的过程。 有四个方面的表现: 随意机能的不断发展; 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各种心理机

12、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3)内化学说,维果斯基的内化学说的基础是他的工具理论。具体地说,在儿童认知发展的内化过程中,语言符号系统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4)教育和发展的关系- “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认为,儿宣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2、主要的心理评估方法有: (1)调查法;(2)观察法;(3)会谈法;(4)作品分析法;(5)心理测验法;(6)心理投射法。3、经验课程,是指围绕着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活动

13、为组织方式的课程形态,即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经验课程以开发与培育主体内在的、内发的价值为目标,旨在培养具有丰富个性的主体。学生的兴趣、动机、经验是经验课程的基本内容,其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切体验。4、(1)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提出要求解决和必须解决的问题;(2)促使学生利用教室所提供的某些材料,所提出的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3)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4)根据实验获得的一些材料或结果,在仔细评价基础上引出结论。四、材料分析四、材料分析( (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2 2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1818 分,共分,

14、共 3636 分)分)1、(1)动机冲突是指一个人在某种活动中,同时存在着一个或数个所欲求的目标,或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排斥的动机,当处于相互矛盾的状态时,个体难以决定取舍,表现为行动上的犹豫不决的状态。 动机冲突可以分为双趣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和多重趋避冲突。材料中晓雯即想当班长,又害怕耽误学习,既想参加数学竞赛又担心完不成班级规划的任务,这体现了对一个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既想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这属于趋避冲突。(2)第一、首先帮助学生加强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确立正确的行动目的 自觉目的性是意志行动的重要特征,学生意志品质的发展都建立在一个正确而合理的行动目的

15、的基础上。对晓雯的教育,可以从确立远大的目标着手,合理处理好个人成长与集体成长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效避免在价值取向上出现动机冲突。 第二、组织实践活动,加强意志锻炼在学校教育中,日常的学习劳动和课外活动,都需要为达到一定的目的付出艰辛和努力,这正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的最好途径。对于晓雯这样优柔寡断的学生,要树立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帮助他们学会审时度势,当机立断。第三、发挥教师的影响,给予必要的纪律约束,在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中,离不开周围的人和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和班集体发挥着不可忽二、辨析题(本大题共二、辨析题(本大题共 4 4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8 8 分,共

16、分,共 3232 分)分)1、 【参考答案】错误。两种学习材料的相似性越高,越容易产生迁移,但并不一定就是正迁移。如果前面学习的材料对后面学习的材料,产生的是积极的影响,那么就是正迁移,反正,如果产生的是抑制,就是负迁移。2、正确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义务教育具有基础性,是一种全民性的教育,而不是英才教育,其根本的目的是使全体适龄儿童、少年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民族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人才奠定基础。)3、此题说法错误。 注意的分配是在同一时间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它是主动的,是注意的重要品质;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它是被动的,是注意稳定性相反的一种现象。不能将二者混同,故上述说法是错误的。4、错误。理由:十三四岁到十六七岁是个体发展的少年期。少年常常因为缺乏认识和准备,被突如其来的身心变化搞得惊惶失措。 有些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第 5 页 共 6 页视的作用。对于晓雯这样的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在工作中要表现出目标明确处事果断、兢兢业业、不畏困难的作风。 第四、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