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考前检测试卷 附解析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333421410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82.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考前检测试卷 附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1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考前检测试卷 附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1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考前检测试卷 附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1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考前检测试卷 附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1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考前检测试卷 附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考前检测试卷 附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考前检测试卷 附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2021 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考前检测试卷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考前检测试卷 附解析附解析姓名:_班级:_学号:_考试须知: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20 分钟,本卷满分为 100 分。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学号。一、填空题(共一、填空题(共 101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2020 分)分)1、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它是_和_的总合。2、_年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_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科学。3、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把握的注意对象的数量即注意的_,又称注意的_。4、人类获取外

2、界信息的最重要的两种感觉是_和_。5、情景记忆是个人以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_和_的事件(情景)为内容的记忆。6、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有:提出问题、_、_和验证假设。7、根据动机的起源,可以把动机分为_动机和_动机。8、能力按照它的倾向性可划分为_和_。9、沙赫特的情绪三因素说把情绪产生归之于三个因素的相互作用:_、_和认知因素。10、表象是从_到_的过度阶段,是认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二、选择题(共二、选择题(共 202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 1 分,共分,共 2020 分)分)1、在家庭诸因素中,对儿童性格形成和发展具有特别重要作用的是()A.家庭结构B.出生顺序C.家庭的贫富程度D.父

3、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2、引起动机的内在心理条件是()A.感觉第 1 页 共 10 页B.思维C.需要D.性格3、已有的问题解决的知识经验与活动方式对解决新课题的影响是()A.原型启发B.概念形成C.迁移D.问题解决4、在人脑中重现过去所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叫()A.想象B.表象C.印象D.迹象5、在人性的叙述中,认为人是理性的,是善良的和值得尊重的是()A.认知主义B.行为主义C.人本主义D.存在主义6、不少大学生恋爱态度呈现轻率化的现象表现为()A.“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B.“爱人只有一个,情人可以多个”C.主观学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D.“儿女情长,英雄气短”7、用红笔划出书中的重点是利

4、用了知觉的()特性。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8、() 指的是个人按自定标准评价自己的行为之后, 在心理上对自己所做的奖励或惩罚。A.直接强化第 2 页 共 10 页B.间接强化C.奖惩D.自我强化9、心理过程包括()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10、人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方面的性格特征是()A.性格的态度特征B.性格的意志特征C.性格的情绪特征D.性格的理智特征11、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12、人的认知

5、过程、情绪情感和意志统称为()过程。A.个性心理B.心理过程C.心理现象D.个性倾向性13、在教学中为了实现知识的迁移,教师应该应用() ,使学生在学习和思维中将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从本质属性中剔除,更好地掌握概念间的因果联系。A.基本原理B.变式C.概念D.教材结构14、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活动是第 3 页 共 10 页()A.感觉B.知觉C.感受性D.感觉阈限15、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组块A.92B.72C.52D.6316、在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心理学家是()A.弗洛伊得B.罗杰斯C.威特海默D.斯金纳17、看同样一个

6、人,由于距离远近不同在视网膜上视象大小相差很大, 但我们总认为他并没有什么变化,这是()A.知觉整体性B.知觉选择性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18、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是()A.社会促进B.社会抑制C.社会进步D.社会退步19、心理辅导教师对来访者模棱两可或意义隐藏的语句给予进一步详细叙述的技术属于()A.澄清技术B.具体化技术第 4 页 共 10 页C.提问技术D.面质技术20、 ()在深度上对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A.普通心理学B.心理、发展心理学C.理论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三、名词解释(共三、名词解释(共 8 8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1616 分)分)1

7、、发散思维:2、前摄抑制:3、记忆:4、注意的分配:5、知觉:6、问题解决:7、再造想象:8、自我:四、判断题(共四、判断题(共 101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 1 分,共分,共 1010 分)分)1、() “天生的聋子决不能想象出悠美的音乐, 天生的盲人决不能想象出春天的美景。 ”说明想象是有现实基础的,材料来自客观现实。2、 ()所谓“潜移默化”,就是指影响通过有意识记而接受。3、 () 心境是一种持久而微弱的情绪状态, 具有弥散性, 有时心境的产生是没有原因的。4、 ()气质具有天赋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因此,气质是不能改变的。5、 ()在复习时把相似的材料放在一起进行,复习效

8、果会更好。6、 ()“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指的是接近-回避型冲突。7、 ()情绪是人和动物都有的。8、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明的是气质的稳定性特征。9、 ()创造想象与再造想象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有无创造性。第 5 页 共 10 页10、 ()心境是一种持久而微弱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有时心境的产生是没有原因的。五、简答题(共五、简答题(共 6 6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4 4 分,共分,共 2424 分)分)1、教师的情绪与情感的及其作用。2、气质类型的教育意义。3、什么是启发法,常见的启发性策略有哪些?4、为什么说人的心理的实质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5、能力发展在哪些方面存在着个

9、体差异?6、什么是归因?归因分析的维度有哪些?六、论述题(共六、论述题(共 1 1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010 分,共分,共 1010 分)分)第 6 页 共 10 页1、什么是问题解决,举例分析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第 7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共一、填空题(共 101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2020 分)分)1、个性心理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2、1879冯特3、广度范围4、视觉听觉5、时间地点6、明确问题提出假设7、生理性社会性8、一般能力特殊能力9、环境因素生理因素10、再造想象创造想象二、选择题(共二、选择题(共 2020 小题,每题小题,每

10、题 1 1 分,共分,共 2020 分)分)1、D2、C3、C4、B5、C6、A7、B8、D9、D10、A11、D12、B13、B14、A15、B16、B17、D18、B19、A20、C三、名词解释(共三、名词解释(共 8 8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1616 分)分)1、发散思维:又称为求异思维或分散思维,是指从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解决问题答案的思维。2、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与记忆的材料对后继学习与记忆材料的干扰。3、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人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从事过的活动,都会在人们头脑中留下不同程度的印象, 这就

11、是记的过程;在一定的条件下,根据需要这些储存在头脑中的印象又会被唤起,参与当前的活动, 得到再次应用,这就是忆的过程。4、注意的分配:是指注意同时指向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注意特征。5、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第 8 页 共 10 页6、问题解决:是指问题解决者寻找操作系列以达到预定目标的心理活动过程。7、再造想象:是指根据语言的描述、图形或符号示意,在人脑中产生的有关事物新形象的过程。8、自我: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主要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四、判断题(共四、判断题(共 1010 小题,每题小题,每

12、题 1 1 分,共分,共 1010 分)分)1、对2、错3、错4、错5、错6、错7、对8、对9、错10、错五、简答题(共五、简答题(共 6 6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4 4 分,共分,共 2424 分)分)1、 (一)教师情绪与情感的亲切功能,可促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发展、成长的重要人际关系,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生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乐于亲近老师,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健康发展。(二)教师情绪与情感的理解功能,可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共鸣。老师利用自己情绪与情感的感染力向学生提出要求,会使学生感到亲切与善意,就易于为他们所接受,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三)教师情绪与情感的迁移功能,可增

13、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对学生真挚的感情“投射”到学生的心灵上,会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对老师的亲切感、信任感,进而把对老师的爱迁移到他所教授的课上。(四)教师情绪与情感的内化功能,可使学生效法老师。模仿是青少年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而积极的情感能够促进他们进行模仿学习。2、 (1)教师要善于区别和正确对待学生气质类型的特点。(2)针对学生的具体气质特点进行个别施教。(3)按照学生的气质特点进行智力和知识技能的教育。3、答:启发法是人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常见的启发性策略有:代表性启发,指人们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时,受它与其所属总体的基本特性相

14、似性程度的影响。易得性启发: 指倾向于根据事件或者现象在记忆中获得的难易程度来评估其概率的现象,即根据事件或现象在记忆中是否容易提取到来做判断和决策。锚定和调整启发法:指人们根据给定的信息作出最初的估计后,以后根据当前的问题对最初的估计做出调整,但是调整的幅度不大。4、答: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内容的源泉;社会生活实践对人的心理起制约作用;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第 9 页 共 10 页心理是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5、能力的类型差异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表现的早晚差异。6、归因是指对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与推理的过程。韦纳提出归因的三维结构:部位、稳定性和控制性。六、论述题(共六、论述

15、题(共 1 1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010 分,共分,共 1010 分)分)1、问题解决指一系列有目的指向性的认知操作过程。运用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叫创造性问题解决; 运用现有方法解决问题的叫常规性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过程一般经历四个阶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知觉情境,知觉情境越简单、明显,有关条件越容易感知,问题越容易解决;情境较复杂、隐匿时,问题就不易解决;定势这种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有时会妨碍问题的解决, 它突出地表现在“功能固着”上; 动机和情绪状态,耶克斯多得逊定律表明,问题解决者应保持适中的动机激奋水平;个性差异,如性格特等。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