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考前冲刺试卷A卷 含答案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333421272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575.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考前冲刺试卷A卷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1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考前冲刺试卷A卷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1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考前冲刺试卷A卷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1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考前冲刺试卷A卷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1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考前冲刺试卷A卷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考前冲刺试卷A卷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考前冲刺试卷A卷 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2021 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考前冲刺试卷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考前冲刺试卷 A A 卷卷 含答案含答案姓名:_班级:_学号:_考试须知: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20 分钟,本卷满分为 100 分。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学号。一、填空题(共一、填空题(共 101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2020 分)分)1、记忆表象(简称表象)具有两个特征:_和_。2、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气质、_和_。3、认知心理学认为,问题解决是一系列有_指向性的_操作过程。4、有意后注意是在_基础上产生并与目的任务相联系,但又不需要_的注意。5、在心理学发展过程中,

2、 罗杰斯属于_心理学流派的心理学家。6、马斯洛认为,人类有 5 种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和爱的需要、 _和_。7、思维是客观事物或现象在人脑中_和_的反映。8、行主义心理学是由美国心理学家_于_创立的一个西方心理学主要流派。9、人的心理现象极其复杂,概括来说它主要包括既有联系有区别的_和_两大部分。10、_年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_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科学。二、选择题(共二、选择题(共 202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 1 分,共分,共 2020 分)分)1、 心理辅导教师对来访者模棱两可或意义隐藏的语句给予进一步详

3、细叙述的技术属于 ()A.澄清技术B.具体化技术C.提问技术D.面质技术2、人的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称为()A.个性特点第 1 页 共 11 页B.心理过程C.心理现象D.个性倾向3、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A.情绪B.情感C.心境D.应激4、在测验时,如果一个 10 岁的儿童通过 10 岁组的全部项目,还通过 11 岁组的两个项目和12 岁组的一个项目,他的智龄是()A.10 岁 6 个月B.10 岁 8 个月C.10 岁 10 个月D.11 岁5、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A.不可遏制型B.活泼型C.安静型D.抑郁型6、在学

4、习遇到困难或环境中出现干扰因素时,努力地把自己的注意维持在学习内容上,这时的注意是()A.随意后注意B.有意注意C.不随意注意D.有意后注意7、“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的现象是()A.感觉的适应B.联觉C.感觉的对比D.味觉第 2 页 共 11 页8、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事物加以处理并作出解释或判断的组织加工过程是()A.知觉整体性B.知觉选择性C.知觉理解性D.知觉恒常性9、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的方法是()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_D.测验法10、受经验与习惯的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它影响问题的解决时的倾向性, 这是()A.定势B.迁移作用C.动机状

5、态D.变式11、心理辅导教师全神贯注地聆听来访者叙述, 认真观察其细微的情绪变化, 并表达对来访者关注和理解的技术是()A.简述语意技术B.倾听技术C.提问技术D.澄清技术12、能力是一种()A.认识过程B.情感过程C.意识过程D.个性心理特征13、 心理辅导员把来访者的主要言谈、 思想加以综合整理, 再反馈给来访者的技术是 ()A.简述语意技术B.澄清第 3 页 共 11 页C.提问D.具体化14、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指出激发动机的二个因素是()A.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B.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C.认知因素与意志因素D.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15、生活中所谓的“爱屋及乌”、 “厌恶和尚,恨及袈裟”反映

6、了哪一种知觉印象的效应?()A.首因效应B.晕轮效应C.近因效应D.刻板效应16、后继的学习与记忆对先前学习材料的保持与干扰作用是()A.动机性抑制干扰B.前摄抑制干扰C.倒摄抑制干扰D.痕迹衰退抑制干扰17、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完成一个题目代表几个月的智龄?()A.l 个月B.2 个月C.3 个月D.4 个月18、 “心不在焉, 则黑白在前而不见, 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 ()A.感知B.记忆C.注意D.思维19、 ()在深度上对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A.普通心理学第 4 页 共 11 页B.心理、发展心理学C.理论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20、心理过程包括()

7、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名词解释(共三、名词解释(共 8 8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1616 分)分)1、知觉的恒常性:2、定势:3、思维:4、兴趣:5、想象:6、注意的稳定性:7、记忆:8、特殊能力:四、判断题(共四、判断题(共 101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 1 分,共分,共 1010 分)分)1、 ()在复习时把相似的材料放在一起进行,复习效果会更好。2、 ()知觉是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3、 ()心理学既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社会科学。4、 ()后

8、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做正迁移。5、 ()复杂意志行动中,决策阶段是其关键阶段。6、 ()相比较而言,多血质的人比抑郁质的人要聪明。7、 ()“印度狼孩”卡玛拉的故事说明了社会生活实践在人心理产生中的制约作用。8、 ()人的特殊能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人的智力水平的高低。9、 ()绝对感觉阈限越大,则绝对感受性越弱。第 5 页 共 11 页10、 ()心境是一种持久而微弱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有时心境的产生是没有原因的。五、简答题(共五、简答题(共 6 6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4 4 分,共分,共 2424 分)分)1、马斯洛是怎样划分需要层次的?2、梦的伪装方法主要有哪些?

9、3、一个人会面临哪些动机冲突?4、什么是注意?注意具有哪些功能?5、什么是创造想象?创造想象的形式与发展的基本条件有哪些?6、简述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六、论述题(共六、论述题(共 1 1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010 分,共分,共 1010 分)分)第 6 页 共 11 页1、论述知觉的特性?第 7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共一、填空题(共 101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2020 分)分)1、直观性概括性2、性格能力3、目的认知4、有意注意意志努力5、人本主义6、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7、间接概括8、华生 20 世纪初9、心理过程个性过程10、187

10、9冯特二、选择题(共二、选择题(共 202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 1 分,共分,共 2020 分)分)1、A2、B3、B4、A5、C6、B7、A8、C9、D10、A11、B12、D13、A14、D15、B16、D17、B18、C19、C20、D三、名词解释(共三、名词解释(共 8 8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1616 分)分)1、知觉的恒常性:知觉对象的物理特性在相对微小的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形象仍然不变的特性。2、定势:又称为心向,是指人的心理的活动的准备状态。定势是个体按照某种比较固定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的一种心理倾向。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11、,是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4、兴趣:是指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人类的兴趣表现在力求认识世界,因此又叫认识兴趣。5、想象:是对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事物新形象的过程。6、注意的稳定性:也叫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能较长时间地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第 8 页 共 11 页上的注意特征。7、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人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从事过的活动,都会在人们头脑中留下不同程度的印象, 这就是记的过程;在一定的条件下,根据需要这些储存在头脑中的印象又会被唤起,参与当前的活动, 得到再次应用,这就是忆的过程。8、

12、特殊能力:是指为完成某种专门活动所必须的能力。它是在特殊的专门领域内必须的能力。四、判断题(共四、判断题(共 101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 1 分,共分,共 1010 分)分)1、错2、错3、对4、错5、错6、错7、对8、错9、对10、错五、简答题(共五、简答题(共 6 6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4 4 分,共分,共 2424 分)分)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2) 社交需要; (4)尊重需要; (5)自我实现需要。(2)马斯洛的动机理论基础是需要层次理论。需要的五种层次:从低级到高级依次是:生理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

13、现的需要。各层次的关系及作用:a.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大。b.当低级需要未得到满足时,这些需要便成为支配个体的主导动机。 一旦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 较高一层的需要便会占主导地位,支配个体的行为。2、答:伪装的方法有四种:1、减缩:删减显性梦境的情节。2、转移:转移显性梦境的情节。3、象征:潜性梦境中被压抑的冲动或欲望以象征性的表征出现在显性梦境中。4、再修正:个体在陈述显性梦境时,会对梦中情节加以修正。3、动机冲突有:(1)接近接近型冲突又称双趋冲突) :人以同样强度追求同时并存的两个目的,但又不能兼得时所产生的内心冲突。(2)回避回避型冲突又称双避冲突, 指人同时遇到两个威胁性事情,

14、但必须接受其一才能避免其二的内心冲突。 ;(3)接近回避型冲突又称趋避冲突, 指人对同一目的同时产生两种对立的动机, 一方面好而趣之,另一方面恶而避之的内心冲突。(4)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又称多重趋避, 指人面对两个或两个一上目的, 每种目的都有吸引和排斥作用, 而又不能简单地选择一种目标回避另一种目标, 必须作出多重选择以避免导致内心冲突。4、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基本特点。指向性第 9 页 共 11 页是指在一定时间内, 人的心理活动有选择地朝着一定的对象。 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客观事物上的强度或紧张度。 指向和集中是同一注意状态下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

15、面, 注意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是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 是心理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具有动力性。它具有三个功能:第一,选择功能。它使人在某一瞬间选择具有意义的、符合活动需要的客观事物,避开或抑制无关刺激。 第二,保持功能。它使人的心理活动持续保留在所选择的对象上,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第三, 对活动的调节与监督功能。它使人的心理活动沿着一定的目标和方向进行, 并根据当前需要作出适当分配和及时转移, 以此来适应瞬息万蛮的客观环境。5、创造想象是指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在人脑中独立创造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它是人类创造性活动必不

16、可少的因素之一, 也是创造性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 因此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展创造想象的基本条件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具有创造动机。社会生活不断地对个体提出创造新事物、 解决新问题的要求, 这种要求反映在人脑中就成为创造新事物的需要和动机,成为创造想象的推动力。扩大知识范围,增加表象的储备。没有一定知识作基础,没有相应表象作储备, 创造想象很难顺利进行, 因为创造想象既有将有关表象的某些要素重新排列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也有通过抽取事物某些本质特征而构成新形象的过程, 这些创造想象的形成都是以丰富的表象储备为先决条件的。 积极的思维活动。 创造想象受思维活动的调节。人的思维是由一定问题引起,并指向问题的解决,如果不加以思索,信马由缰,就很难创造出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 令人信服的形象来。艰巨劳动与灵感。灵感是创造活动接近突破时出现的心理状态, 带有突然性。但是,灵感的出现首先表现为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创造对象上,意识处于十分清晰、敏锐状态中,思维活动极为活跃并有极高的工作效率。灵感的出现解决了久思不解的问题, 常会伴有无法形容的喜悦。 灵感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