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考前冲刺试卷B卷 附答案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333419384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03.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考前冲刺试卷B卷 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1年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考前冲刺试卷B卷 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1年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考前冲刺试卷B卷 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1年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考前冲刺试卷B卷 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1年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考前冲刺试卷B卷 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年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考前冲刺试卷B卷 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考前冲刺试卷B卷 附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2021 年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考前冲刺试卷年大学专业课程心理学考前冲刺试卷 B B 卷卷 附答案附答案姓名:_班级:_学号:_考试须知: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20 分钟,本卷满分为 100 分。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学号。一、填空题(共一、填空题(共 101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2020 分)分)1、根据注意有无预定目的和意志努力程度不同,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_ 和_。2、性格是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_和习惯化了的_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3、人的能力形成和发展,主要是_因素和_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4、行主义心理学是由美国心理

2、学家_于_创立的一个西方心理学主要流派。5、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有:提出问题、_、_和验证假设。6、根据需要的起源,可以把需要分为_需要和_需要。7、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通过_而建立起来的_ 的关系。8、沙赫特的情绪三因素说把情绪产生归之于三个因素的相互作用:_、_和认知因素。9、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把握的注意对象的数量即注意的_,又称注意的_。10、艾宾浩斯用首创的便于控制的识记材料, 即无意义音节来研究记忆, 从而揭示了人类遗忘的规律是_ 、_ 。二、选择题(共二、选择题(共 202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 1 分,共分,共 2020 分)分)1、后继的学习与记忆对先前学习材料的保持与干

3、扰作用是()A.动机性抑制干扰B.前摄抑制干扰C.倒摄抑制干扰D.痕迹衰退抑制干扰2、因素说认为品德构成的要素是道德行为和()A.道德认识B.道德意识第 1 页 共 9 页C.道德意志D.道德情感3、在刺激物作用下,人脑独立形成具有社会意义的形象的过程是()A.有意想象B.随意想象C.创造想象D.再造想象4、人们成功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A.能力B.性格C.气质D.需要5、气质类型在社会上评价是()A.都是好的B.都是坏的C.有好有坏D.无好坏之分6、性格属于下列哪种心理现象?()A.认识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个性心理特征7、 ()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4、A.冯特B.洛克C.笛卡儿D.缪勒8、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的方法是()A.实验法B.观察法第 2 页 共 9 页)C.调查法_D.测验法9、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指出激发动机的二个因素是()A.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B.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C.认知因素与意志因素D.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10、开卷考试的记忆活动是()A.识记B.保持C.回忆D.再认11、生活中所谓的“爱屋及乌”、 “厌恶和尚,恨及袈裟”反映了哪一种知觉印象的效应?()A.首因效应B.晕轮效应C.近因效应D.刻板效应12、在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心理学家是()A.弗洛伊得B.罗杰斯C.威特海默D.斯金纳1

5、3、汽车司机在驾驶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脚并用,这种注意特性是()A.注意分散B.注意分配C.注意转移D.注意广度14、黏液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基本特征是()A.强、平衡、灵活第 3 页 共 9 页B.强、不平衡C.强、平衡、不灵活D.弱15、编制 16 种个性因素问卷的心理学家是()A.奥尔波特B.卡特尔C.吉尔福特D.艾森克16、某大学生既想自主创业,但同时又不想耽误学习,这属于动机冲突中的(A.趋避冲突B.双趋冲突C.双避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17、在人性的叙述中,认为人是理性的,是善良的和值得尊重的是()A.认知主义B.行为主义C.人本主义D.存在主义18、下列属于社会文化的是()A.学

6、校文化B.民族文化C.企业文化D.制度文化19、学校教育中通常采用的()措施体现了外部动机的理论。A.正强化B.负强化C.奖惩D.间接强化20、心理现象分为()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第 4 页 共 9 页)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D.意志过程与个性理三、名词解释(共三、名词解释(共 8 8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1616 分)分)1、性格:2、无意注意:3、有意注意:4、注意的范围:5、能力:6、无意想象:7、情绪情感:8、意志:四、判断题(共四、判断题(共 101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 1 分,共分,共 1010 分)分)1、 ()教师用带颜色

7、的粉笔标出黑板上的重点,是在教学中运用知觉的理解性规律。2、 ()“印度狼孩”卡玛拉的故事说明了社会生活实践在人心理产生中的制约作用。3、 () 心境是一种持久而微弱的情绪状态, 具有弥散性, 有时心境的产生是没有原因的。4、 ()上课时学生被外面传来的歌声所吸引,这是注意转移的表现。5、 ()想象的基本材料是表象。6、 ()情绪是人和动物都有的。7、 ()虚幻的想象是不受现实制约的。8、 ()创造想象与再造想象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有无创造性。9、 ()潜移默化是指有意识记的结果。10、 ()神分析学派的最主要代表人物是华生。五、简答题(共五、简答题(共 6 6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4 4 分,

8、共分,共 2424 分)分)1、有哪些动机理论?请分别叙述之。第 5 页 共 9 页2、师应如何对学生进行良好情绪的培养?3、意识有哪些特征?4、什么是印象形成中的认知偏差?什么是归因过程中的归因偏差?5、简述耶克斯多德逊定律。6、什么是注意?注意具有哪些功能?六、论述题(共六、论述题(共 1 1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010 分,共分,共 1010 分)分)1、如何将注意的规律运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去?第 6 页 共 9 页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共一、填空题(共 101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2020 分)分)1、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2、态度行为方式3、遗传环

9、境4、华生 20 世纪初5、明确问题提出假设6、生理需要 社会需要7、沟通与相互影响心理8、环境因素生理因素9、广度范围10、先快后慢先多后少二、选择题(共二、选择题(共 202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 1 分,共分,共 2020 分)分)1、D2、B3、C4、A5、D6、D7、A8、D9、D10、D11、B12、B13、B14、C15、B16、B17、C18、B19、C20、A三、名词解释(共三、名词解释(共 8 8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1616 分)分)1、 性格: 是指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个性心理特征。2、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

10、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的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不是由意识控制的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3、有意注意:也叫随意注意,是指一种自觉的,有预定目的的,必要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4、注意的范围:也叫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数量的多广的注意特征。5、能力:是指能够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即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心理特征。第 7 页 共 9 页6、无意想象:是指没有预定目的的、不自觉的想象,又称不随意想象。7、情绪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8、意志:是人自觉的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己的行为,克服各种困难,

11、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四、判断题(共四、判断题(共 101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 1 分,共分,共 1010 分)分)1、错2、对3、错4、错5、对6、对7、错8、错9、错10、错五、简答题(共五、简答题(共 6 6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4 4 分,共分,共 2424 分)分)1、本能理论:它认为人的活动与行为是先天就内在安排好的。驱力理论:它强调驱力在个体行为激起中的作用,认为动机是由驱力、习惯和诱因共同决定的。诱因理论:动机的诱因论转向外部,强调外界诱因在个体行为激起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关注外界刺激、奖赏、目标等如何引导个体行为的发生。认知失调理论:人的认知、包括思想、信仰和态度

12、等的不一致会产生动机。不一致导致人减少或消除某种不一致的行为, 也就是说人的社会认知过程是一个由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动态过程。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是指个体认知到如何应付具体情境的能力。自我效能判断在动机的确定与维持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个体对目标的实现有高的自我效能判断时, 就会保持高的动机;缺少有关目标进展的信息或低的自我效能认知都会使人放弃努力。2、老师对学生的教育要以“自我”训练为主,教育学生如何了解识别他人的情绪,了解自身情绪以及内在情绪感受调节, 将情绪教育融入各科课程有意识地加强教学活动中的情绪智力色彩,以提高学生的情绪智力水平。3、人类意识概括起来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意识

13、的觉知性,它是人类意识的最基本特征,指人对外界刺激和自身内部心理事件的了解。意识的能动性。它是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表现为意识活动的目的性与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意识的前进性。意识的社会历史制约性。人类意识是在社会生产劳动的实践中产生的,并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发展的4、不同信息在人的印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所存在着的差异,有些信息在印象形成中十分重要,甚至能改变对他人的整体印象。 在形成对他人的印象时, 并不是等量齐观地看待每个信息,而是注重其核心品质,以点带面。活动者倾向于把自己的行为归因于外部因素,而观察者则倾向于把行为归因于活动者个体方面的因素。 人在对他人行为归因时很少考虑外

14、部因素, 而主要关心活动者的属性或特点促使他产生该行为的。5、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面临容易或简单的任务时增强动机有利于提第 8 页 共 9 页高活动效率,在执行困难或复杂的任务时则动机的最佳水平应低些。6、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基本特点。指向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内, 人的心理活动有选择地朝着一定的对象。 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客观事物上的强度或紧张度。 指向和集中是同一注意状态下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注意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是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 是心理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具有动力性。它具有三个功能:第一,选择功能。它使人在某一

15、瞬间选择具有意义的、符合活动需要的客观事物,避开或抑制无关刺激。 第二,保持功能。它使人的心理活动持续保留在所选择的对象上,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第三, 对活动的调节与监督功能。它使人的心理活动沿着一定的目标和方向进行, 并根据当前需要作出适当分配和及时转移, 以此来适应瞬息万蛮的客观环境。六、论述题(共六、论述题(共 1 1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010 分,共分,共 1010 分)分)1、根据注意时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程度不同,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因此,组织好学生的注意是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在教学环境方面,要尽量避免分散学生注意的刺激出现;

16、在教学方法上尽量防止单调死板,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如注重讲授语音、 语调的运用、 板书技巧以及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教具的适当使用、教学内容的合理组织等。 运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要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 并促使学生理解其意义, 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 了解有些课程虽枯燥,但在今后工作中将起重要作用, 使学生明确课程知识所具有的价值, 从而导致对学习结果的兴趣;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也是唤起学生有意注意的重要因素;合理组织学生的注意活动, 包括指导学生自己来组织有意注意, 把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 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 对唤起学生有意注意具有重要作用。 引导学生几种注意交替使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注重有意注意, 会使大脑皮层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 极易产生疲劳。如果单凭无意注意就不能牢固掌握科学知识,因为任何学科的内容并不都是有趣和吸引人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的两种注意有节奏地交替轮换,例如,可以通过组织教学来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有意注意,并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产生兴趣,从而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